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通信研究方向

通信研究方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4 16:40: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通信研究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通信研究方向

篇(1)

赵曼汪正进殷晓虎苗璐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对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依托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方案。研究提出建立两类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课程内容,突出矿业信息特色的技术研究方向;开发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并结合科研及竞赛,实现突出技术研究优势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 通信原理;矿业信息;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几年,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升高,学校依势提出了对教育教学方向的新思路。在实践教学方面,不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基础理论,而且要求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灵活的综合应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为此,实验教学团队以通信原理实验课程为试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矿业信息技术为重点,实现了从基础到专业、从基本到提高、从单一到综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目标。[1]

1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频电子线路”等多门先修课程,通信原理实验基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时又高于理论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对比我校现行的通信原理实验课程培养方案及实验大纲,并结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现实验课程存在许多弊端:

1)实验教学课程无法体现矿业信息技术特色的优势。以学校特色专业为依托,本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即为矿山通信、矿山信息化建设,教师团队也研发出诸多新型技术成果。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数安排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基本概念和理论数据或是简单的基本技能训练,例如基本信号测试、脉冲编码调制、移频键控等内容的验证,内容偏于简单,没有突出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学生对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没有任何的了解,在就业时没有专业技术优势。

2)实验项目主要以单元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多数为单元实验,且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占到了总实验课程的90%以上,这样的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课程安排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适应创新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2]

3)实验教学体系一条线,专业不同,其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安排相同,无法凸显各专业技术研究方向,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方针。涉及通信原理实验共有四个专业,但实验安排的课程内容与实验要求完全相同,没有区分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侧重点,没有突出各专业技术特色。同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指导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加强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素质的培养。

因此,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对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及改革成为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项目在认真分析专业技术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以矿业信息方向为重点,改进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是创新活动为重点,突出矿业信息技术研究优势,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构建两类实验教学新体系,使实验教学成为大学生掌握理论与学科前沿知识、从事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实现实验教学全方位开放。

2.1建立两类实验教学体系

为满足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了矿业信息类及电子信息类两类实验教学体系。矿业信息类包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矿山信息化建设、数字矿山通信、系统仿真;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网络技术、软件设计、光通信技术。

实验课程方面,设立与专业技术研究方向对应、合理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及综合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通过引入科研项目、建立创新技术小组、参与科技竞赛等方式,开设应用创新性实验项目,达到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实验占总实验课程项目的70%~80%,创新应用类实验课程内容占总实验课程项目的20%~30%。对于矿业信息类专业,减少基础实验比例,增加综合实验与应用创新实验项目,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基础实验为主,增加综合实验比例,增设应用创新实验项目。

2.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推行多样化的实验方法与手段,采用实验教学仿真和虚拟操作软件完善实验教学,结合硬件仪器实验和软件仿真实验;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手段,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支持,方便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利用QQ、电子邮箱、微信等软件,与学生建立实验交流平台,在—定程度上解决硬件资源短缺、实验课时不足、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明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功率。[3]

2.3实现实验室全开放

实验室全开放是以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作为保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进行实践验证,使学生在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事工程设计和科研活动,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全开放不仅包含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开放,也包含对教师的科研开放。对学生开放,即学生可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实验室提供实验仪器及所需的元器件,教师参与指导。对科研开放是鼓励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中心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4]

3结束语

实验教学改革打破了“实验课和实验内容附属于理论课程”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实现了从简单验证到综合设计、从实验模拟到工程实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环境、岗位需求间的距离。同时,实验团队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彩芬,高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74-76.

[2]齐永钦.创新教育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6):9-10.

[3]战春梅,战也非.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校理工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7(7):134-135.

篇(2)

关键词:卷积码; 编码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VHDL

中图分类号:

TN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2)05

0065

03

Design of convolution code encod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FPGA

XIAO Juan, LIU Qian, XU Zhe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Convolution code is an error controlling code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The principle of convolutional code is introduced and a (2,1,9) convolutional code encoder based on FPGA using VHDL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is implemented. Th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posed and verified on the FPGA.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an be used in actual projects.

Keywords: convolution code; encoder; FPGA; VHDL

收稿日期:20111019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Q20111707)

0 引 言

数字信号在有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会发生误码。在设计数字通信系统时,首先应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并采用均衡措施等,使误码率达到指标要求。若仍然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必须采用差错控制编码等信道编码技术,使误码率进一步降低[1]。

卷积码是深度空间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差错控制编码。在编码过程,卷积码充分利用了各码字之间的相关性[2]。卷积码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等通信系统,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FPGA是可编程逻辑器件,采用FPGA等新型可编程器件进行数字系统设计,不仅使设计的电子产品达到微型化、高集成化和高可靠性,而且开发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3]。本设计采用VHDL语言并选用FPGA设计了一个(2,1,9)卷积码编码器。

1 卷积码编码器原理

卷积码是1955年由Elias等人提出的一种十分常见且有效的前向纠错码(FEC)。卷积码(n,k,N)主要用来纠随机错误,它的码元与前后码元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卷积码(n,k,N)将k个信息比特编为n个比特,N为约束长度。即卷积码的当前码元不仅与当前输入的k个信息码元有关,而且还与前面(N-1)个时刻输入的信息码元有关,卷积码的纠错能力不仅与约束长度有关,还与采用的译码方式有关。总之,由于n,k较小,且利用了各组之间的相关性,在同样的码率和设备的复杂性条件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卷积码的性能至少不比分组码差[4]。

2 卷积码编码器设计

2.1 编码设计原理

卷积码(n,k,N),其一般形式为一个由N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有k级;一组n个模2和相加器;一个由n级组成的输出移位寄存器。对应于每段k个比特的输入序列,输出n个比特。整个编码过程可以看成是输入信息序列与由移位寄存器与模2和连接方式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4]。

本设计的卷积码是(2,1,9),编码效率是1/2比率,约束长度为9,码发生器函数为:g(1,1)=(111101011),g(1,2)=(101110001)。对于每个输入到编码器的数据比特产生两个编码符号v1和v2,然后依次输出;编码符号v1用发生器函数编码g(1,1),第一个输出;编码符号v2用发生器函数g(1,2)编码,第二个输出。卷积码编码器初始状态为全“0”状态。随后第一个输出编码符号为发生器函数g(1,1)产生的编码符号。

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3 卷积码编码器仿真

3.1 功能仿真

仿真前设置输入信息序列Convolutionbitin=“1101001001”,对应时钟为400 ns。图3为(2,1,9)卷积码,码发生器函数是:g0=(111101011),g1=(101110001)的理论编码结果。卷积编码器VHDL功能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

比较卷积码编码器的理论结果(见图3)和功能仿真图(见图4),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完全一致。

3.2 时序仿真

在不考虑时延的情况下,对照图4与图5,两者仿真波形一样。从图6可以看出卷积编码器的时延为7.0 ns,这是因为功能仿真不考虑信号时延等因素,而时序仿真则是选择了具体器件并完成布局布线后进行的含定时关系的仿真,所以其仿真更接近真实器件运行特性,因而仿真精度更高。由于不同器件的内部时延不一样,不同的布局,布线方案也会给时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实现后,有必要对网络和逻辑块进行时延仿真,分析定时关系,估计设计性能[3,5]。

时序仿真后,再进行器件编程和调测。实测结果完全正确,达到了设计要求。

4 结 语

本文阐述了卷积码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利用FPGA器件,设计出了(2,1,9)卷积码编码器。仿真及测试结

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并用于实际项目中。

参 考 文 献

[1]林舒,科斯特洛.差错控制编码基础和应用[M].王育民,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

[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3]李国洪,沈明山.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5]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潘松,王国栋.VHDL实用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8]丁晓青,王瑞.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纠错方法的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1):1519.

[9]SCHLEGEL C.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and block coding \[M\]. Piscataway, NJ, USA: IEEE Press, 2002.

[10]TAN J, STUBER G L. New SISO decoding algorithms \[J\]. IEEE Trans. Commun., 2003, 51(6): 845848.

作者简介:

肖 娟 女,1975年出生,湖南常宁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刘 倩 女,1980年出生,湖北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

徐 震 男,1974年出生,湖北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技术。

(上接第64页)

而且所需要的积累次数也不多,能获得很好的信号处理实时性。

参 考 文 献

[1]李述为,高梅国,傅雄军.生命探测雷达回波信号处理与仿真[J].兵工学报,2008(6):756758.

[2]杨剑.电磁波生命探测方法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

[3]李文超,王绪本,何永波,等.冲激超宽带雷达多生命特征检测初步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4):12631265.

[4]祝忠明,王绪本,何永波.穿墙脉冲雷达回波信号人体微动特征识别初步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597599.

[5]OLGA BoricLubecke, LUBECKE Victor M, ISAR Mostafanezhad, et al. Doppler radar architectures and signal processing for heart rate extraction \[J\]. Microwave Review, 2009,12: 1216.

[6]倪润峰,康海雷,刘健,等.基于DUFFING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J].电测与仪表,2008(10):2225.

[7]赵海云,胡学成.宽带雷达微弱目标信号的积累方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8(10):366370.

[8]肖剑锋,黄培康,文树梁.宽带Chrip雷达回波信号相干积累方法[J].现代雷达,2008,30(12):3538.

[9]王雅曼.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517.

[10]倪安胜,王健琪,杨国胜,等.基于FFT频域积累的非接触生命参数信号检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172175.

[11]何永波.超宽带雷达回波信号微动特征识别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

[12]孙永军,吕福平.基于小波变换相干积累的微弱信号检测[J].电子对抗技术,2003,18(5):710.

作者简介:

魏崇毓 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通信与电子系统。

篇(3)

【关键词】基站天线 宽频带 双极化 HFSS

1 引言

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标准的移动通信网络都已开始建设和运营。WiMAX等宽带无线网络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相信还会有更新的技术投入商用。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多种通信应用标准并存的局面都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基站天线能覆盖尽量宽的频段,对于其适应多种标准以及今后的扩充来说,显然有着重要意义。

就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宽频带双极化天线振子的设计过程,并用基于有限元法的专业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的特性进行仿真。该天线在满足通信行业标准VSWR≤1.5、双极化端口隔离度小于-28dB的条件下,可覆盖1.4GHz~3.6GHz频段,并且在3G频段内满足通信行业标准的双极化要求[1]。

2 天线设计

超宽带宽的天线已经有多种,例如领结天线、双锥天线、对数周期天线[2]等。而圆形振子,以及由其变形而来的半圆形振子等,也都已经被证明是具有宽带特性的天线结构(如图1)[3]。这些天线都能在满足带宽的条件下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图1 半圆振子的带宽特性

基于移动通信双极化的要求,借鉴半圆形振子结构,本文设计的天线结构如图2~4所示:

图 2左视图

图 3右视图

图4俯视图

图5立体图

该天线由两个成45度交叉极化的振子组成,辐射单元采用圆弧形结构。振子两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L,两个振子之间的空隙距离为W;弧形底面直径为D,其与接地面距离为H,弧顶高度为h。一般来说,圆弧底面的直径决定了振子的臂长,对中心频率有较大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圆弧顶的朝向(上/下)对频率响应的收敛性有很大影响,弧顶向上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收敛特性。

馈电采用微带线耦合馈电的方式,微带线的两端,一端作为端口馈电,一端为1/8波长的开路线。这样底部既有支撑的作用,也相当于一个宽带的巴伦器;同时还可以优化馈电微带线的尺寸,达到网络匹配的作用。两个极化的馈电线在中间交叠部分则上下错开。仿真发现该结构的两个端口具有很好的隔离度。

最后,从天线的机械承重以及成本考虑,实心的半圆振子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天线的辐射特性主要是和辐射单元的表面形状与周长有关,可以将辐射单元的内部挖空(图5),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仿真表明这同样具有很好的带宽和辐射特性。

经HFSS软件优化和调试后,最终天线的几何尺寸参数如下:辐射单元与地面距离H=40mm,弧顶高度h=8mm,圆弧底面直径D=32mm,振子两辐射单元距离L=12mm,两振子之间空隙W=3mm,圆弧的厚度为2mm。

3 仿真结果

采用HFSS11对天线进行仿真,设定最高频率点为4GHz,扫频范围1GHz~4GHz,扫频间隔为0.01GHz。图6为两个端口的VSWR仿真结果,由图可见,在1.4GHz~3.6GHz频段内,两个端口的VSWR

图6天线两个端口的VSWR随频率的变化

图7天线S21参数随频率的变化

图8、图9分别为天线加反射板后1920MHz和2170MHz频点的水平面交叉极化辐射方向图。由图可见,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为65度,在该频段内具有良好的交叉极化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对65度天线的双极化要求,即:轴向交叉极化比大于15dB,60度方向内交叉极化比大于10dB。

图8 1920MHz的水平面辐射方向图

图92170MHz的水平面辐射方向图

4 总结

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宽频带双极化天线,并对该天线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符合通信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具有很宽的带宽,并且在3G频段内具有很好的交叉极化比,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对今后宽带天线的研发也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宋社连,傅炳芳,洪传礼. YD/T1059-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S]. 2000.5.

[2]Warren L, Stutzman Gary A. 天线理论与设计(第二版)[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Mehdipour A, Mohammadpour-Aghdam K, Faraji-Dana R. A novel spherical bifurcated UWB antenna forulatra wideband communications[C]. Europ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the second European conference, 2007: 1-6.

[4]Constantine A. Balanis. Antenna Theory(Second edition)[M]. John Wily & Sons INC,1997.

[5]林昌禄. 天线工程手册[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 运维 终端 通信

1 背景介绍

2010年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在一些地市级试点单位初步展开。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基本完成用电信息采集建设15%的覆盖率。2012年底覆盖率达到65%,2013年底,实现了90%的采集覆盖率,直到2014年底,用电信息采集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相较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高效快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维工作却是步履维艰,始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河南各地市公司为例,2012年国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集体建设,电采运维提体系才得以建立,经过逐步完善,各地市公司用电信息采集运维单位成立采集运维班。面对日均一次采集成功率95%、周期采集成功率99.5%的指标考核,能达到任务指标的地市公司几乎寥寥。其中,电采运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任务指标难以达到的最主要原因。

2 用电信息采集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功能有待拓展

在实际运行中,普遍认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功能存在局限性,尤其是2014年7月份新上线的一套系统。上线之处仅有数据召测、参数下发和数据查询等功能。至关重要的报表生成是没有的,之后加上了采集数据报表,但却一直未添加电流电压数据报表,计量在线监测功能形式大于内容,计量在线监测是设备运行异常、电量异常乃至辅助查窃电工作的有利工具。但作为根本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这种基本功能确实没有得以应用。这一问题在电采运维工作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2.2 实际运用的通信信道单一

用于远程数据传输的信道主要有光纤专网,GPRS/CDMA、3G等无线公网,230MHz无线专网。但用电采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采用的远程通信方式却大力倾向于GPRS通信。以河南公司为例,河南公司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信道仅有GPRS一种,甚至于有些地市公司出于各方面原因,GPRS的运营商还只制定一家。

GPRS通信方式有它自身的优势,例如连接费用低、传数速率高、接入时间短等。但作为采集终端的神经中枢,由于电采终端安装地点遍布各个地方甚至各个角落,GPRS通信方式就会存在信号盲区或是弱信号区;同时相比较与光纤通信一次投入终身利用的特点,GPRS通信还存在欠费停机的现象;如果有些地市公司再仅依赖于一家运营商,在运营商系统升级或是系统瘫痪的情况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会因为缺少备用通道而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三种情况都会导致采集终端不在线采不回数据的情况,进而直接影响用电信息系统的采集成功率。

2.3 终端或电能表档案不符

电能表档案存在问题。电能表抄表端口号、表地址与现场安装电能表不符,电能表入库登记资产时波特率信息输入错误,更换电能表后未及时更新后台信息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终端采集表计数据失败。

终端档案不符。现场运维时更换过现场终端后,却未及时或是没有更新营销系统档案进而将档案同步到电采系统,电采系统中依然是旧终端信息,也会造成采集失败,影响采集成功率。

2.4 建设之初的历史遗留问题

2010年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在各地市公司开始大力度的开展,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施工方多是外包单位,责任心不强,因此时常出现台区户与变压器关系不对应、个别用户串台区的现象。二是建设之初对系统的技术性能不是很了解,在终端安装调试方面判断失误,造成投运后不采集的情况很多。三是当时的量化考核力度大,却并没有对采集成功率进行考核,一味地盲目建设,因此忽略了长远的问题,为日后的故障处理埋下了隐患。

2.5 终端安装的外部环境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应与其他计量装置一样,有轮换周期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地市公司并没有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本身采集终端的安装环境,尤其是一些公变终端大多都是安装在室外,裸漏在空气之中,遇到大风、大雨、雷电等恶劣天气,终端就很容易损坏,从而失去数据采集的功效。

2.6 使用部门和运维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

电费核算部门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使用部门,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维部门在很多地市公司都隶属计量中心。对于一些小区拆迁销户、用户报停、暂停的情况,作为不直接接触用户的计量中心是无法得知的。如果抄表人员或是客户经理不及时和电采运维部门沟通,同时相关流程环节还未流转,这种情况下,会连续有几天采集失败的记录生成。其实部门之间及时沟通,运维后台人员可先将正在销户的用户打入停用状态,不计抄通率,这样就不会造成采集成功率下降。

以上几个方面是电采运维一线的员工普遍认为存在的问题,只要这几个问题能够得有效解决,用电信息采集运维工作就不会再受到阻碍,采集成功率也会大幅度提升的。

参考文献

[1]陈向群.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电力营销有问必答丛书.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牛春霞.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2012.

作者简介

梁丽丽(1984-),女。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

张大伟(1983-),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一次检修。

薛志敏(1977-),女。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

李绍存(1967-),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

程亮(1983-),男。硕士研究生。现为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

篇(5)

[关键词]专题课程;知识体系;前沿技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41-03

专题课程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对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通信技术专题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前沿课程,也是很多高校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对于研究生建立通信系统知识体系和掌握通信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1]

因此,有必要开展现代通信技术专题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课程评价考核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运用和拓展,锻炼并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及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校把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作为研究生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和目标。[2][3]通信专题课程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前沿课程,教学较为普遍,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在国外,通信类专业基础课多以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其实践环节所占比例较高;理论教学多以专题报告和技术研讨专题的形式进行[3];实验环节以课程设计为主线,在学习通信类仿真软件和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课程设计任务。

在国内,通信专题课程多数由多个教师共同授课,各自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而缺乏通信系统层面的讲述;且授课环节以理论授课为主,缺少与通信新技术匹配的实践环节[4],不利于学生对通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掌握。而且,教学环节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如下:

(一)课程理论内容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过程中本科化模式严重[5],基础性内容偏多,而忽视了研究生课程更注重专业性和前沿性的特点,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另外,学习内容偏重专业基础,学生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论知识不成体系

专题课程一般是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于一个大的学科而言,研究方向很多,各个专题分属独立的研究方向,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法将各个独立的专题和整个学科系统地联系起来。

(三)研究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理论基础和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脱节

专题课程90%以上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与专题对应的实践环节,课程的研究成分较少。因此,研究生的研究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研究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6]

基于此,需开展基于知识体系构建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以现代通信技术专题为例,要改变以往的以单纯经典通信理论教学为主或单纯进行新技术讲解而忽视整个通信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忽略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其研究能力的锻炼过程的做法,而以数字通信系统知识框架为基础,采用专题授课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通信知识体系。同时,在各专题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扩展性教学,引入对应通信专题技术的发展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其对通信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将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实现掌握基本理论、了解前沿技术和实现关键技术等三个层次的课程学习。

二、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根据学科发展、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凝练课程内容,加大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7]因此在专题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学生对创新过程的理解,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上实现前沿技术与通信系统基本框架对接

改变以往专题课程中各个专题内容各不相关的情况,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形成一个主体系统。按照系统的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将整个系统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引入各功能模块相关的前沿技术专题,让学生不仅了解到相关的前沿技术,也能够掌握该技术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从而形成系统性的授课内容。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改变以往的基础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根据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开展专业性、创新性的培养。每一个专题都包括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等研究内容,形成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的专题内容。

(二)课程结构上将实践环节作为重要一环

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采用纯理论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对课堂讲解的理论内容有所了解,而无法学习与专题课程相关的关键技术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专题内容理论授课结束后,设置相关的关键技术的模型设计和仿真实现,并在课堂上交流和演示自己的实现方案,能让学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紧密结合

在研究生教学环节中,教师多以讲授式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容易发挥。因此,在专题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引导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由教师根据专题内容设置一定的课题,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的仿真实现,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专题的知识体系专题授课模式研究和探索

结合我校教学指导思想,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需求和通信专业的特点,以现代通信技术专题课程为基础,学院开展了基于知识体系构建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主要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开展系统性教学

以数字通信系统知识框架为基础,建立基于知识体系的授课模式,并结合目前通信技术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开展系统性和研究性的理论教学体系。

1. 构建现代通信技术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

结合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数字通信实现过程,将理论授课内容分为: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专题、数字调制专题、无线信道专题、多址技术专题、分集和均衡技术专题等。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各专题的主要原理以及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以信道编码为例,基本理论部分主要学习信道编码的意义、基本原理,以及在信道编码技术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线性分组码、卷积码和级联码的基本实现过程。具体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关键技术如图1所示:

2. 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扩展教学

结合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将数字通信技术中的前沿技术融合到通信系统框架中。比如将喷泉码作为信道编码专题的前沿技术扩展,将协作通信加入到分集和均衡技术专题中,让学生在接收前沿技术的同时,能够清晰认识到该技术的特点、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基础。各专题基本理论与前沿技术的扩展如图2所示:

以上两部分构成了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理论教学中,以教师授课,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引导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讲授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其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前沿技术。当然,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调整,也可以扩展补充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其他一些前沿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产生的一些相关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二)加强实践环节,开展研究型教学

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就不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实践环节是研究生教学中必要的补充。要将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实现作为课程的重要一环,开展研究型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为目标,设定前沿技术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实现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研学习,完成关键技术的实现模型设计和算法流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并与所学理论内容进行对照和验证,然后在研讨课上进行讲解和展示。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实践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三)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改变单纯以报告结课的评价方式,加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建立综合评价体制。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加强考核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 将课程学习过程计入评价体系中

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加强考核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每个专题学习后都要求学生设计其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这既考核了学生对该模块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能够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将课外实践环节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一环

加强能力素质考核,将实践环节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任选一个关键技术,按照设计的实现方案完成软件仿真。在加强方法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培养其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将学生作为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讨环节中,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关键技术实现部分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将此部分作为课程考核体系的一部分。考核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学习他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对现代通信技术专题课程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结合通信系统框架,将前沿技术融合其中,并对其关键技术加以软件仿真实现,让学生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前沿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重要性及其缺点,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前沿技术与通信系统的对接。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都认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发展的需求,达到既掌握基本理论,又培养了知识获取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当然,专题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实践,例如个别学生的研究方向是信号处理方向,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调整。

[ 参 考 文 献 ]

[1] 吴伟陵,牛凯.移动通信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8.

[2] 杨林,刘念才.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和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23-29.

[3] 刘楠,申爱兵,赵韦仑.国外研究生教育对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0):248-251.

[4] 张莉萍.浅析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38.

[5] 何礼果,夏雨,罗雅璐.试论研究生专题类课程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4):162-164.

篇(6)

关键词:无线收发模块; 单片机; 中继器; 传输距离

中图分类号:

TN9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2)05

-0137

-04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rescue system in subway station

GAO Feng, NIU Guo-zhu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transmission of passengers′ rescue information fast and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for installing and maintening the system, a MCU controlle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was used to send and receive rescue information, and repeaters were added between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s to increase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The attenuation of wireless signal in the subway environment is analyzed and a kind of wireless passengers′ rescue system is designed. The system can meet the transmission of passengers′ rescue in the environment of subway station.

Keywords: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MCU; repeaters; transmission distance

收稿日期:2011-11-30

0 引 言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在现代城市公交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地铁站自动/自助设备众多,在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各种故障。为了便于向乘客提供高效快速的服务,地铁车站都配置乘客求助服务系统。

有线乘客求助系统由于需要布线,施工复杂,不利于灵活设置。无线乘客求助系统可灵活方便配置,施工简单,但存在通信距离不足,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本文基于无线收发模块、单片机和中继器设计了适用于地铁站内环境的无线乘客求助系统。

1 系统介绍

1.1 系统结构

地铁无线乘客求助系统主要由车站计算机、管理终端、中继器、求助终端组成。车站计算机与管理终端安装于地铁站控制室,求助终端安装于地铁站内有可能需要乘客求助服务的设备或者建筑物上,中继器则安装于管理终端与求助终端间以放大并传递无线信号。

1.2 系统工作原理

地铁无线乘客求助系统由安装于车站控制室的一台车站计算机、一台管理终端和分布在车站各处的多台求助终端构成。当乘客需要求助时按下一台求助终端的求助按钮,此时安装于求助终端上的求助信号灯由暗变为常亮表示求助信号已经发出。求助信号以无线方式传送至管理终端,管理终端接收到求助信息后将其以有线方式传送至车站计算机并由车站计算机显示发送求助信息的求助终端的编号。车站管理人员点击车站计算机上的求助响应按钮对求助信息进行响应,响应信息以有线方式传送至管理终端再通过无线方式传送至求助终端,此时求助终端上的求助信号灯由常亮变为闪烁表示求助信号已被响应,乘客只需等待工作人员前来处理问题。

无线求助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 系统设计

要满足无线乘客求助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各部分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车站计算机:系统监控虚拟仪器,显示各求助终端编号、分布及实时状态;求助响应按钮和全体响应按钮,对相应求助终端的求助信号或所有求助信号进行响应;求助清除按钮和全体清除按钮,对相应求助终端的求助信号或所有求助信号进行清除;系统状态检查按钮,检查所有求助终端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管理终端:接口模块,与车站计算机进行通信;无线收发模块,与求助终端进行通信;微控制器,控制串行接口与无线收发模块的工作并传输和存储相关信息。

求助终端:求助按钮,供乘客求助时使用;求助指示灯,提示乘客求助是否被响应;无线收发模块,与管理终端进行通信;微控制器,控制按钮、指示灯及无线收发模块的工作并存储和传输相关信息。

地铁无线乘客求助系统的硬件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

2.1 求助终端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求助终端选用无线收发模块nRF905。 nRF905是挪威Nordic VLSI公司推出的单片射频收发器,工作电压为1.9~3.6 V,32引脚QFN封装(5 mm×5 mm),工作于433/868/915 MHz三个ISM(工业、科学和医学)频道,频道之间的转换时间小于650 μs。nRF905由频率合成器、接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不需外加声表滤波器,ShockBurst工作模式,自动处理字头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使用SPI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配置非常方便。此外,其功耗非常低,以10 dBm的输出功率发射时电流只有30 mA,工作于接收模式时的电流为12.5 mA,内建空闲模式与关机模式,易于实现节能\[1\]。nRF905有4种工作模式,如表1所示。

SPI接口由SCK,MISO,MOSI以及CSN组成。功能分别为SPI时钟,SPI输出,SPI输入,SPI片选。

状态输出接口有提供载波检测输出的CD,地址匹配输出的AM,数据就绪输出的DR。

单片机的相应引脚与无线收发模块nRF905、求助按钮、求助信号灯相连接并控制其工作,组成求助终端。

2.2 管理终端设计

由于管理终端除了要完成求助终端一样的无线信息传输功能外,还要完成与计算机的有线信息传输。所以管理终端在求助终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片单片机与接口模块。本文采用标准RS 232C 接口模块,采用MAXIM公司生产的MAX232A芯片将微单片机的TTL电平与计算机串口标准RS 232C电平进行相互转换\[2\]。

2.3 中继器的使用分析

地铁站是一个环境复杂的公共场所,其中建筑物多,各种射频设备干扰复杂,无线传输模块发送的信号经过衰减和干扰后很难可靠传送,经过试验,10 dBm的发射功率其可靠通信距离只有30~40 m左右,而地铁站长达数百米。要实现可靠的无线数据通信,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实现:

方案一:通过增加无线发射的功率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方案二:通过增设无线中继器拓展传输网络,实现远距离传输。

方案二相比于方案一有功耗低,对人体健康影响小,对地铁站内其他设备干扰小的优点。所以本文选择中继器用来延长无线传输距离。

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发射频率和接收灵敏度的关系式:

Los=32.44+20lg d+20lg f

(1)

式中:Los表示传输损耗,单位:dB;

d为传输距离,单位:km;

f为载波频率,单位:MHz。

由式(1)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传输损耗一定时,载波频率越低,传输距离越远,所以本文选择nRF905工作频率为433 MHz。

本文中无线收发模块nRF905的工作频率为433.92 MHz,发射功率为+10 dBm(10 mW),接收灵敏度为-100 dBm。由此可得:

Los=110 dB

由式(1)计算可得,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d=30 km。

这是在室外无任何障碍物和干扰源的情况下的理想传输距离,而在地铁站中中,无线信号强度在遇到传播途径中的大气、建筑物等影响因素时都会衰减,从而大大降低了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当衰减大于25 dB时,nRF905的有效传输距离将小于100 m。

在室内无线通信时,电磁波会受到墙壁、门窗等阻挡物的衰减,在工程应用中可按表2选取衰减值\[3\]。经过在地铁站内的实际观察,参考表2可得出地铁站内对无线信号的衰减将在25 dB左右甚至超过25 dB,所以管理终端和求助终端之间至少需要使用一台中继器。

3 软件设计

3.1 软件抗干扰设计

地铁站内环境复杂,干扰源众多,会对地铁无线乘客求助系统信息的准确传输产生影响。通过软件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减弱系统所受到的干扰。

地铁无线求助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 管理终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向第一台求助终端发送上传乘客求助信号的命令。

(2) 如果第一台求助终端有乘客求助申请,则求助终端向管理终端发出求助申请信号。如果第一台求助终端没有乘客求助申请,则返回第一步向第二台求助终端发送上传乘客求助信号的命令。

(3) 管理终端接到第一台求助终端发送的乘客求助申请信号后,发出批准信号。

(4) 第一台求助终端接收到批准信号后,将存储在其寄存器中的乘客求助信息发送至管理终端。

(5) 管理终端接收到第一台求助终端的乘客求助信息后将其存储至寄存器,并返回第一步向第二台求助终端发出上传乘客求助命令信号。

(6) 管理终端完成一次对所有求助终端的扫描,再将其寄存器中的乘客求助信息通过串行接口传送至计算机。

(7) 求助终端则利用扫描间隙接收乘客求助按钮发出的乘客求助信息并将其存至求助终端寄存器。

3.2 管理终端软件设计

管理终端开机便进行初始化,然后进入扫描求助终端状态。当接收到乘客求助请求信号后,便发出批准信号,收到乘客求助信息后便将乘客求助信息存入寄存器,并继续扫描下一台求助终端,直至一轮扫描完成后,将乘客求助信息传送至计算机,然后开始下一轮扫描。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3.3 求助终端软件设计

求助终端开机后处于射频接收模式,系统查询扫描乘客求助按钮,如果没有按下则继续等待。如果扫描到乘客求助按钮被按下,则将乘客求助信息存入寄存器等待发送。当接收到管理终端发送来的命令信号,则发出乘客求助信息申请信号并等待批准信号,接到管理终端的批准信号后发送乘客求助信息,随后继续扫描乘客求助按钮。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4 结 语

本设计在原有无线通信系统上针对无线收发模块进行了无线信号在地铁站环境中的衰减分析,先从理论上证明了无线收发模块在地铁站内的有效传输距离会大大减小甚至不足百米。通过在空旷环境和地铁站内对本系统的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站内环境对系统的衰减严重。本设计讨论了解决方案并最终选择使用中继器延长无线收发模块的传输距离。该无线

乘客求助系统在其他复杂环境公共场所同样适用。

参 考 文 献

[1]吕跃刚,高晟辅,范俊峰,等.基于nRF905无线数传模块的设计及其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1-2):274-276.

[2]张铭,刘银,峰黄河.基于nRF401的PC机无线收发模块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2(4):76-78.

[3]杨进宝.无线医疗系统的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刘任平,程涛,谢铁军,等.餐厅无线呼叫服务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1(6):18-19.

[5]李朝清.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6]张瑜,郝文辉.微波技术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7]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PARKET A D. IEEE802. 15. 4 standard for 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l network(LR-WPAN) \[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4(5): 172-180.

[9]GUTING R H. An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database system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Very Large Data Base,1994(3): 357-399.

[10]刘洋帆,张鹏.nRF905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J].工程控制技术,2011(4):85-90.

[11]薛白,李春亮,郑.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网络中继器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4):117-119.

作者简介:

高 峰 男,1987年出生,陕西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牛国柱 男,1969年出生,江苏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上接第136页)

[4]张国煊,张翔.如何用JESS开发专家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1):29-31.

[5]丁鼎,张帆,赵斌,等.基于JESS的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12):188-191.

[6]陆耀华.使用JESS开发基于Web的专家系统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7]于会,李伟华,陈栋.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及其实时处理方法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22(5):20-22.

[8]GRZEGORZ J N, Ligenza. A visual edition tool for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knowledge in rule-based systems \[J\]. Systems Science, 2005, 31(3): 103-109.

[9]VONG C M, LEUNG T P, WONG P K. Case-based reasoning and adaptation in hydraulic production machine design \[J\].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2,15(1): 567-585.

[10]魏志强.普适计算隐私保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0,33(1):128-138.

作者简介:

巩元鹏 男,1986年出生,山东新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方向和数字家庭关键技术研究。

篇(7)

【关键词】防盗 智能口袋 机器学习

通过多传感器数据信息采集以及分析,运用无线通信传输系统进行报警功能的实时连接,获得用户交互系统以及信息存储系统的辅助,进而实现其物品安全防范的功能。

1 设计的意义

1.1 探测灵敏度高

防盗系统的核心是探测器,针对目前很多产品不能获得灵敏预报的问题。选择多传感器装置进行多角度的物品数据信息的检测,并进行监督式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建立,进而解决传统产品探测灵敏度不高的问题。

1.2 报警直观度优良

市面很多产品的报警器设计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待机和检测的时间偏低。因此,本次设计针对报警装置采用了腕式显示器振动方式,让手环和口袋获得了联系,极大的提高抗干扰性以及实时性。

1.3 通用型较强

市场上的很多产品受到距离、内部物品大小、外界环境影响等因素较大。因此,本次设计采用了抗环境干扰特点,并选择节能环保材料,让成本以及便携度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极大的提高了社会使用价值。

2 硬件总体方案

本次设计主要分为腕式显示交互部分以及智能口袋部分进行整体的组成,并划分出七个主体模块。为主要分为电源模块,控制与接口模块,传感器与信息采集系统模块,显示与用户交互模块,通信模块,预警提醒模块和信息存储模块。应用锂离子可从点电池提供电能,选择多传感器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模块的处理。

3 口袋外观与硬件位置分布设计

选择可拆卸的功能呢设计,运用魔术贴方式进行口袋黏着性的提高。并针对不同模块在口袋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及,红外传感器进行了人手进入位置的安置。并把其他相应的模块装置设计在口袋底部,提高稳定性以及防止掉落的安全性。

4 硬件方案

4.1 电源部分

采用锂电池供电,电源输入采用Micro-USB接口输入,经过LM1117-3.3给主控单片机稳压以3.3V优质电压供电,称重模块采用锂电池直接输入的5V电压进行供电。

4.2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智能口袋的部分,一个是腕式显示器的部分。采用了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该微控制器基于32位的ARM内核,具有72MHz的强劲运算性能,并且采用了具有独立的指令总线和数据总线的哈佛结构,可以同时进行取指和数据读写操作,从而提高了处理器的运行性能,避免了单一总线引起的冲突。

4.3 传感器与信息采集模块

采集智能口袋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获得的物品压力参数以及加速度与陀螺仪传感器所提供的运动状态参数,结合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通过使用有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处理,判断口袋内物品是否丢失,记录相关数据等。采用1Kg的称重传感器。在通信模块上,本项目选择蓝牙4.0协议中的低功耗规范(Bluetooth 4.0 LE)作为本设备的无线通信协议,实现以蓝牙的方式接收与发送信息。最后,预警提醒模块主要位于手环部位,用于在物品丢失或被盗时提供及时的报警,由蜂鸣器和震动马达两个部分组成,在物品丢失或被盗时提供及时的报警。

5 软件设计方案

5.1 软件程序运行流程

本次设计的软件主要包括口袋内的数据采集处理部分和腕表显示控制两个部分构成。

5.2 Supervised Learning有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

在有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中,输入的数据被称为训练数据。一个模型需要通过一个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预期判断,如果错误了再进行修正,训练过程一直持续直至训练数据达到预期的精确性。人在行走过程中会有上下的竖直加速度,MCU获得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会进行上下波动。

6 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合理和简洁,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产品可拆卸以和其他多种产品配合使用,携带轻便,节能环保,同时具有一定的美观作用,适合广大人群使用,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偷盗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媛一,张景全,王春来.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16(08):12-16.

[2]孔淑苗.基于ADS智能穿戴设备蓝牙微带天线设计与优化[J].机电工程技术,2016(Z1):20-25.

[3]瞿云飞,刘玉,刘鹏飞,吴汉斌,田海水.基于混合网状网络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6(S1):25-28.

[4]Libsvm:the code of SVR from http://csie.ntu.edu.tw/cjlin/libsv,/for machine leaming.

[5]Z.Xu,R,Jin,H.Yang,I,King,and M.R.Lyu,“Simple and efficient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by group Lassso,”in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lnt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g Learning(ICML-10),2010,pp.1174-1182.

作者简介

郝悦(1995-),女,河北省保定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信息与通信系统。

余[(1997-),女,安徽省合肥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

董士洋(1997-),男,安徽省合肥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

吴耀军(1996-),男,浙江省丽水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