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4 16:40: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学业评价 新探索

在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学生评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教育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学业评价又是学生评价的核心内容。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中,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就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P266]概括地说,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是我国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理解、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重要意义

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诊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效果,发展学生。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P226]因而,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

(一)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现代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已经远远胜过了它的甄别鉴定作用。评价的目的主要不是选出优劣,更重要的诊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重要目的也是诊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习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并寻找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与学习的实效自然就会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扫除教学和学习中的不利因素,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到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的全面提高。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质

“学生评价的发展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指评价应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评价制度,其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等都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服务的。”[3][P271]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有助于帮助老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有利于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

二、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现状

思想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业评价和教育测量密不可分。”“测量是评价的基础。”[1][P267]但是由于人们的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难以量化,因此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有很大难度,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很难确定。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

一些人认为考试就是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考试可以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状况,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就可以直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就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好,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高。反之,学生的考试分数低就说明思想政治课的实效低。根据这一评价方式他们认为:因为目前学生的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普遍较高,说明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很高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称为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论者”。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能够反映和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识记和理解情况,但是却难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因而这一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有很大的片面性。

(二)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为依据,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

针对以上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论者”的观点与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成员道德沦丧、品德败坏的矛盾,一些人又提出应该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依据。

根据这一评价方式,他们得出与思想政治课“高效论者”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成员道德沦丧、品德败坏的情况正好说明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是失败的,思想政治课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即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培养社会成员良好道德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是无用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可称为思想政治课的“无用论者”。

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方式的依据,反映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状况的评价。但是对学生能力的理解又过于笼统。学生的能力“分为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两种[4][]P141]。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是实践能力的表现。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表现作为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依据,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因此,这一评价方式也是不全面的。

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对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方式认识不同,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结果也大相径庭。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方式存在较大分歧。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像其他智育科目那样进行精确的量化和正误判断。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有相当的难度,首先必须寻找到相对合理的学业评价依据。

三、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特殊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质是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特殊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 [4][P135]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专门形式的”德育[4][P128-129],但同时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以‘认知’为开端和终结的德育”,是一种“认知性”的、“情感性”的德育[4][P129]。在人品德心理结构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环节中,思想政治课主要作用于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两个环节,重点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牢固的理论和情感基础,解决“知”与“不知”、“知”与“信”的矛盾,。

道德行为的最终形成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与“不知”、“知”与“信”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行”的矛盾。只有“知”并且“信”了,“行”才有了可能。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学生“知”了,不一定会“信”,当然就没有了“行”;有时学生既“知”了又“信”了,但也不一定会“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与教学中,从“知”到“行”有一个逐渐“损耗”的过程,就是说学生的道德行为与其思想政治理论不一定成正比。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但并不是我国学校德育的全部。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学校全部课程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产生作用。学生的行为是整个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做依据,不能把学生的全部行为都归功于或者归咎于思想政治课。

另外,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但是,一方面,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衡量的;另一方面,一件具体的事或一个具体的行为是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们处理任何的具体事务、做出任何具体的行为,都是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分不开的。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一个人的行为甚至都会前后矛盾。因此,对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也不能以某一具体的行为依据。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思想政治课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全部行为负责任。[4][P130]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或者某一具体的行为表现作为依据。

四、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方式创新

由上述内容可以明白,行为的变化信息不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道德的行为或者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够全部归功于或者归咎于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全部行为负责任。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不能以学生的全部行为或者某一具体行为表现为依据。

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专门形式的”德育,同时“主要是以‘认知’为开端和终结的德育”,是一种“认知性”的、“情感性”的德育。它主要作用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两个环节,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牢固的理论和情感基础。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其理解、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方式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教育。丰富的知识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获得的知识的结果,而且包括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获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应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为基础。

(二)以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的目标之一。思想政治课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关键任务。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点。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认识能力,即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和自身思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的能力;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认识和改造自身的思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必须以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相应能力要求为重点。

(三)以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方向

以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方向,就是说因为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学业评价时我们必须了解和参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确保思想政治课在学生道德培养中的方向性。

然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难准确衡量的,因此,对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评价,只需要把握思想政治课是否坚持了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这个方向就足够了。

篇(2)

摘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探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过程中,只要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当,实施有效途径一定能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发挥良好的作用。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找到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接班人,其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中职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思想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所谓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指政治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在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收到的实际的效果。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社会环境、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测试方法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政治教师只有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对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二、影响提高政治课实效性的因素

学生的心理状态就是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学生是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认知基础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些都是影响思想政治课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政治课教师,只有认清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因有多大,兴趣有多少,对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理论观点的认同程度有多强,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政治课的时效性。这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增强实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给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上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社会丑恶现象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传授的理论产生模糊、怀疑、动摇甚至抵触情绪,极大地影响着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同时,还要认真开展时事政治教育,让学生人清楚当前社会环境,在国际大背景下把握政治方向。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途径

首先,学生是政治课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是主体之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学习政治课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更高的兴趣,从而增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改变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策略。同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把思想政治课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阵地,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

第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政治课教师要乐于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比关门教学要辛苦得多。只有以苦为乐,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政治教师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既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又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的热点、难点,政治教师还要敢于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相互比较,相互斗争中,运用所学理论提高识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实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篇(3)

一、 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以的实践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又来自哪里?它必然来自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与较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倾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探索。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张扬了他们的鲜明的个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4)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1.学校领导对初中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一般被认为是非重点科目,也就是所谓的“杂科”,从而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学校领导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投入比之“重点”科目要少得多,从而出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配备不足,初中政治课的老师还有可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的。最终导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不高。

2.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单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政治课教学,老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们往往都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机械地记笔记。从而使得原本的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更加的乏味与无趣。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只是要求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们很难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久而久之,还将束缚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不能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失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3.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配备上也不会那么重视,从而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所以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大多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而是由其他非重点科目的教师兼任,因此,他们基本上都不具备现代初中政治素质教育的能力。从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大多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多时候都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对于好多的初中生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低下。

二、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1.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可以通过轻松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政治学科因为其较为严重的道德说教性质,往往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满足于将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关注他们心理和情感的发展。这种政治教学,只能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教学。例如,在向学生讲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可以建立模拟法庭,学生分布扮演法官、律师、原告和被告,通过对一件生活中常见的事件的审判,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

2.引入时政竞赛

另外,初中政治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适当进行时政知识的传授。进行一定的时政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程度。那么,如何进行时政知识的教学?我们认为,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多处在青少年时期,好动的性格决定了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因此,通过游戏的方式给他们传授相关知识是十分有效的。另外,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还普遍比较争强好胜,所以还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采取竞赛的形式,使他们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时政知识的学习。

篇(5)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政治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那么如何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优势作用呢?

1 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

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从第一节课及激发学生懂得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自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要善于解答学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向往。其次,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实例来说明。而现实事例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的结合实际事例,能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从实践中悟出哲学道理。

3 必须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整个学校的日常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篇(6)

关键词:动机;思想政治课;高中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理说,漫漫人生路上,每一个人都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应该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现实和理想的脱节,什么课程的教学都成为应付高考的工具,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若不是有高考,估计很多高中生可能不愿意在思想政治课上下任何功夫。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爱学习思想政治,学习被动,严重缺乏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概述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即推动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喜欢学、想学、要求学,好像有一个迫切的学习愿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不喜欢学,没有学习要求,学习是被迫的,就一定学不好。所以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前提。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这种活动能使个体获得满足,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的要求。“我要学”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表现。对于学习内部动机,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所推动的学习,其目标为学习活动本身。奥苏伯尔则从对学业成绩实际影响的角度,将学习的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属成长性动力,以获得知识和解决学业问题为学习的推动力量,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其满足又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属于内部动机。我国学者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受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支配,求知欲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它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获得知识就能得到最大的满足。而外部动机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以外的外在诱因的影响和需求之下产生的学习动机。“要我学”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表现。学习活动本身并不能给个体带来直接的满足,但通过学习活动却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或另外多种效应, 这种效应也就是活动以外的刺激。例如,有人为了争取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努力学习,或者为了避免挨家长或老师的批评而学习,这些并不是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何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我们认为可以从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进行来分析:

从内部动机方面来分析,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第一,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错误看法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课都是些空洞的说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事实上,有不少教师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总是从理论到理论,强化了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第二,学习效率低,使学生觉得课程本身没有意思,导致动机缺失。导致学习效率低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从学生方面讲,好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刻板认识,认为政治是一门只需要好的记忆就能得高分的学科。因而许多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只是背诵和记忆,对基本原理不求甚解,上课时不认真思考,答题的时候不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导致成绩低下而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习动机缺失。从教师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不妥当也是引起动机缺失的一个原因。思想政治课不仅仅给学生知识,同时也灌输其某种价值观。价值观的灌输特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艺术,有些教师的教学艺术缺失,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学生哪还有学习兴趣?而对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哲学、经济学的某些概念和原理本来就比较抽象。教师的教授方式过于单一,自然不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堂课下来,不仅是教师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感到失望,学生也为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烦恼。

从外部原因来看,高考制度的设置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文理分科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理科考生高考不考政治,学生学习的外部诱因高考这样一个强大的外部驱力就没有了。如果选择文科,也就是在文科综合里有部分分数,分值与语数外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思想政治课有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又不是很有逻辑的东西,导致学生动机缺失。

三、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培养的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兴趣呢?可以从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原因方面找到答案。具体而言,一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部动机,二是提高其外部动机。

1.提高内部动机的途径

(1)使学生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意义。在这方面应主要解决这些问题:①让学生懂得学好思想政治课,对自己做人、做事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意义;②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实践价值,学好这门学科知识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只有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好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教给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方法。不仅是要记住书本上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思考,理解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把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

(3)改进教学方法。众所周知,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有些教师之所以上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因为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更新不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比其他课程更加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②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充分。备课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学生、备社会。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是必须要熟悉的,这是教学的基础。其次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班级学习气氛。最后就是要备社会。在政治课教学中,很多的观点与当前的社会热点有诸多联系,所以,教师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的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其自身的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

2.提高外部动机的途径

对于当今的高中生而言,外部动机也是影响其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1)取消文理分科。高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理科生不考政治,文科生政治课的分值也很少。这一因素对学生的外部驱动力减少,导致外部动机显著降低。所以,要从高考制度着手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2)改变认识。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只是学生和教师这两方面能做到的,学校课堂的“小气候”固然重要,但还有校外这个“大气候”。学生和老师固然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没有价值的看法,但是,社会的“大气候”不改变,恐怕学生和老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参考文献:

[1] 王建峰,宋玉琴.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 教学与管理,2005(30).

[2] 梁辉.论高职生自主学习品质的缺失与培养[J].考试周刊,2007(45).

篇(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育人价值;新课程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社会的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德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的灵魂是“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这种复杂性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育人”目标的落实须采取“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教育方式。显性课程是国家级课程,隐性课程指渗透育人的课程,非单一的教育而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哪种课程,都要求教育对象的适合选择和解读来彰显其自身的价值。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学校教育肩负重任。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呢?

一、树立以生为本思想,明确思想政治课的首要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所要达成的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德育观,就是要把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的诉求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维护其人格尊严。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须时时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更多地创造条件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动性,尽力满足学生今后能力发展和自我的社会需求。

二、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创造育人价值的外部条件

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摒弃“一言堂”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育人水平具有切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的需求成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唯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学不脱离学生的生活、不脱离社会,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长此以往,为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知识、轻能力,但表面上的高分不足以掩盖学生心理的不足和人格的缺陷。所以,思想政治课必须满足新时代条件下整个社会对合格人才塑造的新要求,必须适应当今中学生的新特点,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切实要求教师认真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让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要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为思想政治育人价值的体现保驾护航,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考查。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更要关注道德素养的提升和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关注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将成绩考核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纠正学生思想中的偏差,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师生间的沟能协调,运用自评与互评的手段,加强师生之间共同参与的活动。

三、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在多元思想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中国转型时期的新发展、新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师自身要敢于革新、更新理念,不断地弥补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缺漏与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落实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要求,全力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育人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要有世界眼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

四、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学生生活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自我判断能力日趋增强,他们经常会用自己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往往会感觉到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课堂中思想政治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自己的见闻有时大相径庭,因此产生对国家政策认识的误区、社会生活现象的迷惑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偏离,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不仅会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而且会妨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要结合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特点,把时事热点引入思想政治课,通过对时事热点的评价来实现思想政治课育人的价值目标。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时事社会热点新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并结合学生思想中的迷茫,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的活动,亲身去体悟,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立足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

课堂教学是体现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加强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社会中的时事热点引入课堂,用思想政治课原理来阐释这些热点,进而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要着力改变应付升学考试,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认识

觉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