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2 09:05: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篇(1)

关键词:京津冀

区城经济一体化 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208-0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的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产生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信鼠)到经济政策统一的逐步演化。它是状态与过程、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是在区域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区域规划、区域政策,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优化。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的判断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实现贸易一体化;第二阶段: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一体化;第三阶段:区域内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达到政策一体化;第四阶段:所有贸易、要素和政策全面统一,实现完全一体化。那么,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处在哪个阶段呢?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京津冀都市圈已经走过了贸易一体化这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作为国内的三个一级行政区,本身并不存在贸易的壁垒,市场开放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达成共识,发挥整体功能,增强整体实力,成为共同的发展目标。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看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的表现:

1 近年来,受市场力量的驱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京津冀都市圈跨行政区的产业转移频繁。一些不再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资源财富和环境要求的产业,因此搬迁到河北具有较强产业基础的地区。2002年以来,已有近500家北京企业搬迁到了周边河北各市。最具代表性的产业转移,当然是首钢的搬迁。作为北京最大企业之一的首钢公司,将其钢铁生产迁移到河北省唐山的曹妃甸,在渤海之滨新建起一座中国最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并与唐山的其他钢铁企业一起,形成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生产基地。

2 产业链在京津冀跨行政区布局,是要素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产业价值链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将研发、营销等产业链上的高能级生产要素放在高梯度地区,而将产品加工等低能级生产工序放在低梯度地区。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天津、河北的聚集趋势。例如,天津的“摩托罗拉”公司把北亚地区总部设在北京,河北海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公司等企业相继把研发机构设立在北京。

3 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看,加强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是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当一个区域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后,必然会产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的要求,也就是说,必然进入要素一体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我们从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合作的现实中看到:人员自由往来已经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初步展开,产业转移已经开始。所以,我们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判断是目前阶段为要素一体化阶段。

二、继续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途径探讨

继续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使之向更高的一体化阶段演化,就是进入到政策一体化阶段。所谓政策一体化,就是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根据发展的现实要求,在一些政策上寻求三地的共同性或一致性。在此,我们提出实现政策一体化的途径:

1 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目标。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是要对目前各区域的发展目标进行整合,形成京津冀在发展目标上的共识。目标整合的导向是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追求社会公平。为缩小区域差距,应发挥经济扶持与财政优惠政策的积极效应,建立财政转移、产业转移、人才转移和科技转移的四个机制。发挥京津和河北省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方面的优势,对河北省边穷落后地区给予财政补助,以平衡该地区经济的自我积累能力与整个区域的协调能力。加大向落后地区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 注重规划协调,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整体竞争力。区域规划是政府对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的空间安排。推进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体化必须规划先行,通过规划明确一体化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目前,国家层面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进人审议阶段,将为京津冀一体化奠定了政策基础。加强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包括协调产业结构。协调项目安排等。要使京津冀区域经济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就必须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出发,统一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要加强各地区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京津冀都市圈重大的生产力布局,要在正确认识区域差异和地区优势问题的前提下,从全局出发合理布局重大的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交通运输项目以及城镇和其他方面的建设项目,使区域经济能够均衡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进行产业整合,在竞争中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安排,逐渐形成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区域性产业网络,进而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3 以构建和谐的区域关系为目标,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区域利益协调的长效机制,是构建京津冀都市圈和谐区域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这些机制包括市场开放、政策优惠、区域援助、转移支付等多方面。其中,制定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设和补偿方案,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建立区域利益协调的长效机制的当务之急。为确保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京津冀都市圈生态环境整治补偿机制。一是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进行梳理并尽快设立补偿基金;二是对该地区环境质量下降、负载量迅速增加等问题,加大投入力度进行综合治理与规划建设;三是合理配置水资源,补偿三省市水资源分配以及由此引发的移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损失问题。

4 加强各层次主体之间的密切配合,强化政府间协作的机制。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是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由之路,从长远看,京津冀都市圈的整合应当由市场力量来推进,但由于目前我们仍处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转型时期,政府的推动和协调是十分必要的。在现有的政府协商机制的框架下,面对诸多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契机,各地政府要齐心协力。相互依托,优势互补,共谋合作发展大计。各层次主体之间要彼此协作。密切配合,构筑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总体框架,实现区域的腾飞,使京津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 孙翠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J].渤海经济望,2007[3]

2 孟祥林,张悦想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障碍因素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 曹阳,王亮.区域合作模式与类型的分析框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5)

4 吴玲蓉 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比较与借鉴[J].南方经济,2005(12)

篇(2)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大都市圈发展;跨洲、跨区域经济合作;贸易安全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新一轮的区域协议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包括服务贸易自由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共同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甚至提出要具备共同的民主理念等。比如,北美、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中,很多都涉及标准、物流、海关合作、服务、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等条款。许多国家放弃或基于原有贸易优惠安排而成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有的从关税同盟发展成为共同市场。突尼斯、摩洛哥等成员先后与欧盟谈判建立“欧盟与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并成为欧盟伙伴国。南非则在与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积极筹建“印度洋经济圈”。东盟与中日韩等亚太大国的“10+3”区域合作近年来也取得了十分令人瞩目的效果。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点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覆盖广泛深入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这也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多,日益成为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新一轮的区域协议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包括服务贸易自由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共同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甚至提出要具备共同的民主理念等。比如,北美、欧盟、南南以及其他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中,很多都涉及标准、物流、海关合作、服务、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等条款。许多国家放弃或基于原有贸易优惠安排而成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有的从关税同盟发展成为共同市场。比如,1995年1月,南锥体四国(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根据1994年签署的“黑金城议定书”的规定,将自由贸易区提升为关税同盟,并正式开始运转,从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关税同盟。

(二)跨洲、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成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比如,日本相继与墨西哥、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领域内广泛的问题进行探讨业已制度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意与南锥体共同市场合作,建立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整个美洲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突尼斯、摩洛哥等成员先后与欧盟谈判建立“欧盟与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并成为欧盟伙伴国。南非则在与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积极筹建“印度洋经济圈”。东盟与中日韩等亚太大国的“10+3”区域合作近年来也取得了十分令人瞩目的效果。

(三)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时至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在国际上听到中国的表态和立场。从人口、资源、经济总量以及在国际地位来看,我国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举足轻重。区域经济合作使我国与各类经济与合作组织的双边合作不断加深,以我国与东盟合作为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1月1日以来,双方贸易创历史新高,2010年达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5%;其中,中国从东盟进口1546亿美元,同比增长44.8%;中国向东盟出口达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0.1%。

近几年,我国同海湾合作委员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中非论坛合作方面的谈判与合作都获得了积极的推进,我国积极务实成为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积极参与者。截至2011年初,我国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贸易和议定书,同123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多边贸易议定书,同86多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与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兑现了入世贸易便利承诺,关税总税率降低为9.8% ,为我国有效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巩固了我国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劳动和资本得到节约、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从而达到了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区域经济市场的效果,这也有利于经济向纵深方面发展,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贸易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其中海关处于对外贸易的关键地位,我国海关发展战略选择将对区域一体化建设产生较大影响。

(一)积极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贸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如下。

1.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促进集团成员国内部经济的融合与发展,通过削减关税或免除关税,取消贸易的数量和地区限制,削减非关税贸易壁垒形成国际性或是区域的统一经济市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导向下,国际分工和协作向纵深发展,使我国与国际经济和其他国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和融合加深,营造一个相对较好的贸易环境,从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在我国的经济总额中所占比重也明显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地推动了迅速增长。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6.7%提高到8.8%。其中,货物出口额从世界第3位上升至世界第1位,占世界比重从2005年的7.3%提高到2009年的9.6%。

2.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我国可以吸引更多外资,从而能够学习更多外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外资的引入不但可以为我国带来资金,同时也为我国缺乏开发新产品和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资源能力的行业和企业带来技术支持和各种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2010年我国累计吸收外资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3.增强了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了以我国为主导地位的东北亚、亚太等区域一体化集团的形成。在此类集团联盟中我国可以综合他国的经济、技术和资金力量,与他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加强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关系,汇入国际经济市场,进而形成一种合力作用,增强了我国在世界环境中的领导地位和综合国力。2010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第三大股东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也批准了“份额和执行董事会”的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4%,投票权升至第3位,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仅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篇(3)

【关键词】WTO;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正越来越强。经济全球化过程是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为了占据发展优势,纷纷寻求国际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由此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自中国加入WTO成立以来,如何在WTO框架下寻求适合自身国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就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界定

从时间上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日益凸显的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广义上包括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相对而言,后者较之前者范围要小,但也更加反映了地区间日渐紧密的经济依赖和协作。它们两者的关系是:任何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一部分,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从概念上来看,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都是典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着眼于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地理障碍,以立足经济发展为重点,消除因国境、国别限制而造成的经济发展障碍。很显然,经济一体化是其最终目的,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管理、组织机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劲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同时也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从根本上来看,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国家地区间经济贸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不平衡是促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另一个因素。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各国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致使贸易歧视和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发展中国家难以发挥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也开始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保护。此外,地区利益的保持和追求也是促进各国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二、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解析

WTO和经济区域一体化都是伴随着国家间关系的日益紧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而出现的新概念,两者都以全球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为构想,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WTO体制的必要补充

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具体而言,实现了生产、加工、经销的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以金融市场为代表的全球性一体化资本市场亦初步形成。然而,随着WTO成员国日渐众多,WTO体制下在推动多边合作中遇到了一系列瓶颈和障碍,主要表现在因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导致谈判中经济利益很难达成一致,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国家另辟蹊径,通过协调区域关系、建立起立足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组织,从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增强本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同时也补充了WTO体制在处理不同区域和国家间经济合作关系的不足。

(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受到WTO的监管

“WTO的建立,标志着统一的有约束力的国际经济规则的形成。WTO认为,关税同盟是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建立一个单一的关税区,相互取消关税和其他限制性商业法规;自由贸易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集团,相互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从上述内容来看,无论是采取关税同盟,还是自由贸易区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发展。通过国家、地区间自由协定的签订,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对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WTO并不限制国家、地区间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必须在WTO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为此,WTO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做出了一些限制和规定,例如,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立的条件,WTO曾作出如下规定:“不论是自由贸易区还是关税同盟,任何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都必须有利于促进成员间的贸易,同时,关税同盟成员对未参加同盟的第三方的贸易所实现的限制,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为建立同盟时各成员间所实行的一般限制水平。自由贸易区成员对未参加同盟的第三方的贸易所实现的限制,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时各成员间所实行的一般限制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监管力度,WTO专门成立了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以便加强对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审议和系统监督。由此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WTO的监管,必须在WTO体制和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三、中国在WTO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博弈策略选择

(一)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有顺应潮流,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获得或维护相关利益。”①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入,中国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也有了显著进展,例如,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于2001年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组织成立上海经济合作组织,还积极参与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从这些成果来看,

虽然我国的对外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贡献,但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很多时候是国际形势所迫下的无奈选择。事实证明,在经济发展潮流不可阻挡的情势下,主动转变发展思路、顺应社会潮流,积极寻求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取得经济发展主动权。因而,无论是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还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都是必然的选择。

(二)积极推动以亚洲为核心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涉及到不同地域、国家间的利益,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因而其最终实现需要长期、复杂的谈判过程,所以,我们不应急于求成,而应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原则,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与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对我国而言,首先应该着重巩固的是立足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组织,鉴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初见成效,而且中国与东盟各国及日、韩有着地缘优势,文化背景也极为相似,在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互补,具有得天独厚的合作条件。因此,立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同日、韩两国的经贸磋商,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应当是我国未来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方向。

(三)深化国内改革和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参与程度越高,就会相应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在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会有经济发达国家参与进来,其贸易自由化程度必然高于我国,这也就会造成对我国产品和企业的严重冲击。在WTO体制下,参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就必然要求我国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减小关税设置和贸易壁垒,如果我国企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不可避免要遭受很大损失。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快改革开放力度,并加强企业的危机意识教育,为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引导和建议,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

21世纪仍是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体制并行发展、交互作用的世纪。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面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无论是出于本国发展需要,还是经济发展潮流的波及,都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尧.服务贸易自由化区域路径与中国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9:7-8.

[2]曾华群等.新型贸易自由区:“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法律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9(3):76-77.

篇(4)

(耒阳市导子乡政府,湖南 耒阳 410001)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目前我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现状,并从两个方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66-01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简介:谢军(1984-),男,湖南耒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字面意义来说,就是指区域内不同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处理各种经济活动或者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区域一体化的实现,有利于化解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原有的各种矛盾或者人为障碍等,各个国家之间可以顺利进行经济合作,而每个国家中企业的运作市场也会不断扩大;第二,各个成员国之间签订一系列的协议或者合同,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或者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区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对于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及实现有必然原因。从经济方面来说,当前全球范围内市场改革趋势日益加强,这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世这也是缓和区域矛盾与冲突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抗衡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或组织而建立起来的。区域一体化的实现,既给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2. 我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现状

为了加强中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积极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现状如下:

第一,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这也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2002 年,我国与东盟国家召开会议,并签署了《加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活动进行了规范。

第二,中国与日本、韩国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也称为东北亚经济合作。2003 年,我国与日韩两国发表了三方联合宣言,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目前为止,三国并没有形成制度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三,中国经济圈的建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内地与香港签订了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协议,对两地的产品降低关税,甚至对部分港澳产品实现零关税,并禁止采用反倾销及与之相关的措施。这样一来,中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贸易自由化在逐步实现。

第四,中国与欧洲地区、美洲地区加强了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使成员国之间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政府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制定了中国对欧盟的相关政策目标,旨在加强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此外,中国还与南美的很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进行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总之,就目前来说,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不断地加强。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发展,确实加强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对于构建一个积极稳定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或者消除我国与不同国家经济交流过程中的贸易壁垒,使我国产品更容易走出国门,增加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销量,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扩大我国各个行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可能会造成“贸易转移”,影响我国的国外市场,降低经济效益。同时,很多国外产品可以自由地进入国内市场,使我国部分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压力。其次,从我国的法律制度方面来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各个成员国之间要签订某些合同,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签订一些合作协议或者合同,商定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的问题。再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力资源被用来参与谈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多边谈判的正常进行。

三、结语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实现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内涵及发展意义,并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去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或者负面影响,化消极为积极,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阳.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 合肥:安徽大学,2014:23.

篇(5)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市场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它的迅猛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显著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更为凸显,而且市场的力量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同样不容忽视。由于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商品、服务与资本的交换与流通同时受市场与非市场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一、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分割至始至终扮演着负面影响者的角色。市场分割体现了在某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市场主体受到不同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以及各地方之间存在大量的贸易壁垒,导致各地方之间的经济边界不断得以强化,从而给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与此相反,市场一体化与地方市场分割是一对相对应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区域统一开放市场的过程就是逐步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过程。对于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一体化旨在消除一种地方市场分割行为,其中,一个国家某区域内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的利益,通过费率控制、技术壁垒与行政管制等多种手段,限制外地要素和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或限制本地要素和产品流向外地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分割行为。而市场一体化,意味着货物、服务、人员和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且意味着地方辖区内外这些要素或产品持有者享有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机会,也就是不断消除市场分割的行为或采取的措施等。其次,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或水平,即在这种状态下,某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市场主体受到同类型的供求关系的影响和调节。再次,它描述的是一个过程或趋势,即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内部各地方之间的经济边界逐步消失,即市场分割行为消失。某区域内各地方间具有内在的经济联系,经济区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横向经济联系在空间上的表现。经济区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空间区域分工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分工的形式之一。区域内各地方行为主体采取合作行为,并形成合理的区域内地方间的合理分工和消除地方分割的过程就是区域市场一体化。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突破地理上相互毗邻、原本独立发展的模式的区域间经济交流逐渐频繁,这使区域间经济分工与合作日趋深入,从而导致经济联合发展与区划分割矛盾日益突出,这就是一种称之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其本质就是通过建立区域整合市场,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地区分工并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进一步保障区域内外由经济联合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地区内行政单位有效地协同行动,逐渐消除区域内外市场流通壁垒,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而协调各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政策,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才是解决日益突出的矛盾的方法。在我国,生产要素流通的“壁垒”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下的行政分化所导致的市场分化和市场封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区域差异向前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日趋成熟,呈现出以城市圈为先导,部分行业或领域先行的特点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出现在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视线中。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弱化并最终消除行政边界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使资源配置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扩大资源配置的选择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的。

二、区域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它的良好运作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因之一,同时也是区域内外的生产要素顺畅流通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正在各行为主体即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合力下深入发展,并且出现了整体推进和部分先行两种一体化模式。众所周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作为促使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市场因素,都对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强烈及高层次的要求。在国内,市场拉动力主要体现在跨越行政区域的成产要素流动、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所产生的经济一体化要求。为了实现本区域短期经济发展利益,一部分地方行政主体倾向于对本地和非本地企业区别对待,由此产生了市场壁垒。这种区别对待实际上缩小了企业发展的市场范围,同时也提升了要素流动不顺畅造成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不可避免地为企业和个人所承担,这不但影响了该区域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阻碍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成形,为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契机,相关利益体对其产生的强烈推动欲望不得而知。国外市场作为另一个影响因素,正从侧面推动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依存度仍旧较高而且是不可避免,引进并利用外资一度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打破了以往经济发展“一致对外”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经济内部发展潜力挖掘方面的不足。外国资本的进入通常倾向于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投资环境较好的区域,使得中心城市与经济腹地形成“二元化”的产业结构,经济关系时常出现断裂或者脱节。如今,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国际市场依旧疲软,对外贸易遭受严重挫折,这也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视角逐渐由对外联系为主,转向对外联系与对内挖掘并举,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促使全国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和谐,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总体来说,区域市场一体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又会为区域市场一体化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面对发展条件日趋成熟,驱动要素日益明显的大环境,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各个区域的协同带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机制以及协同机制的建立,同时也为实现区域市场的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提供有效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有利于形成我国行政调控的新载体,促成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新变革,为区域企业发展的带来新机遇。

三、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稳步前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地理方面的限制或壁垒、企业垄断壁垒、政府行政垄断等都是形成市场分割的原因。同时,企业与地方政府均可能是形成壁垒的主体。区域市场一体化作为消除市场分割的手段,需要拥有合理的促进一体化的措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环境。政府始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政策环境的制定者。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主要扮演着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动干预经济活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调整政府职能,进一步限制和规范政府行为,从而引导并制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服务的政策。首先,要克服不同区域政策差异性。加强行政协调磋商,克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倾向,制定相关整合区域政策,完善区域共同市场。同时,在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外贸出口、人才流动、技术开发、信息共享等方面要联合制定统一政策,着力营造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彻底清除市场分割形成的壁垒。再就是,要建立区域市场共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突破相互之间壁垒,开放相互之间市场,做到市场透明;着力实现金融服务自由化和自由融合;统一和完善技术、人才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和就业的区域服务网络。

2、力促企业主导实现,提供发展支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中以政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的发展模式,而转向企业作为一体化的主体。企业的自主选择和作用有助于建立区域市场,同时也为企业和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保障。首先,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毋庸置疑,弱化地方保护动机的根本举措是国企改革。其次,实现民营等其他市场主体与国有主体的平级待遇。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整合中抓住机遇,把一体化要求真正落实到企业经营中。再次,组建更多跨区域大型集团,发挥区域内外协调的作用。形成以资源有效配置和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合理的专业分工格局,进而整和产业结构,并通过市场交易内部化,绕开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从而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3、制定有效的法律,保障有效实施。法治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都极为关键的因素,尤其当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的影响力将会达到更高层次。通过法律构建起经济布局合理,城市地位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区域内经济和社会总体均衡发展,这些是合理的法律的追求。有效地抑制各地政府片面追求本地利益,防止资源流失,减少经济纠纷,降低交易成本,亟需各地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发展的法规,为促进市场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进一步立法与完善法律体系。在最高法的修改中,必须坚持相关原则,比如严禁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维护统一的全国市场与区域市场等。其次,尽快制定相关区域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以便引导和规范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保障经济一体化中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严谨法律体系调空,从根本上扭转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的局面,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健康、合理和高效。再次,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对地方保护做出尽可能具体的界定,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条款。建立负责区域统一市场的行政执法机构,并构筑完善的法律服务平台,保证执法的规范与公正。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它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区域市场一体化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同样需要稳步前行。故此,想要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市场不可避免的成为治理过程中首当其冲的突破点。市场有条不紊的发展才能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从而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反过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又能为市场一体化提供条件。总体来说,区域市场一体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又会为区域市场一体化提供支撑。在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条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的自主发展,才能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服务于全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洪:中国市场发展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 潘捷军: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J].浙江经济,2001(21).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中国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12).

[4] 陆铭、陈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M].上海三联书店,2006.

篇(6)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开始逐渐突出。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开始朝向环渤海地区住哪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虽然京津冀地区经济环境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而言,仍然处于初级水平,但是其当前具有的经济实力和整体结构特征,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想要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制,首先应当对其概念进行明晰。虽然当前对于区域一体化的概念缺乏统一的界定,但是仍然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发现其诸多共性并且加以总结。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地缘毗邻的城市或地区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渠道,制定统一的区域政策制度、区域规划布局以及对接措施,在共同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之下,形成具有共生关系的发展目标,并且协调行动;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进行合理的地域分工;利用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地域的相邻性等特点,实现全区域内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借助于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促进地区间的产业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以有效的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耗损,以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的一个动态过程。从这样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重一体化区域内部的合作和分工合理化,并且着眼于实现区域环境共赢,注重可持续发展。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主要是需要考虑促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是建立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环境的优势体现。对于动力机制而言,其自身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根源,因此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对于动力机制而言,首先应当注意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考虑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要实现区域内部多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发展,因此展开了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环境中,更为微观的区域性政策将会被统一的政策所代替,这必然会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部环境中自由流动,推动其朝向更加具有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域集聚,从而实现对于地区环境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时,这种增长与优化还能够带来扩散效应,形成区域朝向周边的带动。其次,规模经济同样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发展动力。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帮助经济的发展打破既有的行政区域格局,而转变向经济区域整合的方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资源的优化利用,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都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规模经济在更为宽泛的区域环境中,比相对窄的地理环境之下更容易形成。最后,低成本机制的形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低成本并不仅仅局限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成本降低,而是来源于区域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某些自然资源成本等,都需要考虑在内。由于突破了行政格局,因此区域范围内的资源能够在有效流动的基础上,遵从市场机制实现优化调配,从而实现成本机制。

二、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发展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的发展方面各有所长,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特征,因此对于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而言,毋庸置疑地有着积极价值。当前环境下,京津冀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得到加强,从2004年共同签署《廊坊共识》到2008年签署《北京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会谈纪要》和《天津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等,这些都无意成为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实现的诸多里程碑事件。

虽然从政策层面看,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一直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但是从实际的展开状况看,仍然存在诸多障碍。首先,不同区域合作主体对于经济合作的认识方面存在偏差,并且尤其是在京津冀区域环境中,仍然缺乏具有一定高度的市场意识。从合作态度方面看,北京仍然以自我中心的态度十分突出,要求津冀为北京提供对应服务,在产业转移、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此种态度均较为突出,天津同样想要依据港口优势进行自我建设。这种状况造成了河北难以获取和京津两地对等的发展机会,因此从观念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区区域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整顿。

其次,^域内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层次区域合作、磋商与协调机制。近年来,虽然京津冀高层领导进行了双边互访和多边协商,但是总体说来这种机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而想要建立起深入的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更为深入和密切的磋商机制亟待形成。目前仅限于首长联席会、协调会和合作论坛明显无法满足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必须实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磋商机制的建立,才能切实构建起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方针。

三、结论

针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当前的展开现状,实际工作中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主导思想,深入把握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不发,并且切实加强不同层次之间主题的密切沟通和配合,建立起更为均衡的政府协作机制。除此以外,应当注意转变观念,打造京津冀发展协同观念,以互惠互利作为发展的根基,建立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区域内市场环境成熟,支持资源和生产要素更为自由的流动和分配。

参考文献:

篇(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几个国家通过统一制定特别的对内和对外的各种经济和金融政策,消除国家之间由于国别不同而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是一种对成员国有区别的减少或者消除贸易壁垒的政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为了获得共同利益,多国经济建立起了联盟,各国之间商品流通没有任何贸易壁垒,从而达到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并且最终形成了由分立的各国经济到统一的经济的状态。

二、理论分析

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我国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是我国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样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下面先从理论方面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都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制定了统一的财政、金融和经济政策,消除各国之间贸易障碍,实现区域内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让稀缺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高效利用,各国之间资源流通障碍的问题被解决了,区域内经济便实现了净增加。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不存在,相应的成员国就会都扩大各自的市场规模大力发展经济,竞争加剧后各国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都会提高,这样各国经济就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还能够促进我国区域内贸易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越来越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行的相关政策对同盟国之间产生的贸易壁垒得到破除,促进了我国同区域内相关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和国家化,进而区域内贸易得到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对我国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了促进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的促进了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同盟国的流通,从而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签订相关协议制定相关政策从而结为不同的经济、贸易联盟,使得同盟国之间的劳动力和商品自由流动,让商品和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的配置,提高同盟国使用要素的效率,从而各国经济水平都得到提高。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后我国的关税将会进一步降低,这对我国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产生冲击性作用,影响我国低端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多农民工失业。例如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远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而我国很大部分劳动力还得从事那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区域内资金自由流动,同盟国将会很可能威胁到我国相同行业的产品,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同盟国产品减免了关税再加上地理位置天然的优越性和产品质量高,使其产品的成本降低。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还会对我国汇率造成影响,许多国家会继续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这会影响到我国的出口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制定的优惠和政策待遇通常也会对非成员国造成不公平竞争。

三、实证分析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各种各样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层出不穷。我们熟知的几个典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像欧盟、北美贸易区、上海经合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对加盟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欧盟、北美贸易区和亚太经合这几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将从这几个组织来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欧盟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目前欧盟成员国己达28个,包括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等原东欧国家。欧盟的成员国不断增多,对同盟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样也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些新的成员国关税税率降低。以前,这些东欧国家的关税是十分高的,加入欧盟后这些国家的关税税率就降低了,这对于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中国很多企业可以将以前因为关税太高,造成产品成本很高而没能扩大生产的扩大,这样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在欧洲扩大了销路。中国企业的产品可以在欧盟各国之间流通,在那些以前没进入的东欧国家也能销售,进而可以在东欧市场取得更大的规模效益。2014年,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4673亿欧元,占欧盟贸易总额的14%,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已经是中国。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这跟欧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我国自从和欧盟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后,一直处于互惠合作的状态,但是我们和美国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最大的贸易国,却因为政治的关系是处在竞争合作的关系。因此,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两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首先积极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区因为建立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国达成一致互惠约定,使得北美地区经济的活力得到很到提升。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要素在同盟国之间流通,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同盟国的经济发展都被带动起来,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北美地区的区域内贸易得到了迅速增长。我国由此打开了很多的市场,以往那些不能出口的国家也可以出口了,我国的贸易量得到了快速的增加。再从消极影响方面来看,我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一些成员国在某些商品上是处于竞争状态的,以往也许我国出口产品到这些国家都需要关税,但是处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化就不需要关税了或者关税税率很低,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的产品会因为成本的降低和较高的质量,威胁到我国相同行业的产品。我国没有在北美贸易区内不能享受优惠,然而一些与我国竞争的国家享受了优惠,这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市场的新障碍。由此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可避免,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冲击。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也受到了影响,北美贸易区的成员国国如墨西哥比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更加廉价,以往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因为廉价而受到欢迎,如今墨西哥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进入壁垒不存在,这样美国等同盟国更多的偏爱墨西哥的劳动力资源,我国劳动力资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的大背景下,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发展,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情形下,成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我国经济也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积极方面首先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形势,因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很多都是世界经济强国,整体经济雄厚实力强大、经济发达、生产及消费能力强、人均消费水平高,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我国市场的销路可以得到很大的扩展。我国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做出规划,区域经济一体化后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不存在,关税税率很低,这为我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外部环境。我国还应该学习其他成员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先进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自身的市场体制建设。我国和其他很多成员国相邻,这使得交通运输变得十分便利,这无疑也是一种优势。贸易投资自由化和技术合作自由化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利于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经济技术的提高。我国还应该抓住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会,大力推动和先进技术国家的合作,在与这些国家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再从消极方面的影响来看,我国有的企业技术不如一些同盟国如汽车行业,需要不断的发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同盟国出口到我国汽车关税税率很低,这些国家在汽车技术方面优于我们国家,在我国肯定会受到极大的欢迎,于是可以进一步扩开市场、扩大销路,这对我国汽车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区关税税率的降低,对我国部分企业形成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我国成本较低,以前的出口产品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有的同盟国比我们国家劳动力成本更低,对我国的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极为不利,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