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5: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翻车 素质教育
案例一:机手不懂会车规则和操作要领造成翻车。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旋耕机组从机库外出作业,开出不到400 m,在河边乡间道路上与载砖拖拖拉机运输车相会:一是在平坦的道路上不按交通规则,逆向会车;二是违反操作规程途中刹车不联锁,造成单边制动,致使前轮转向偏离路面下滑;三是发现前轮下坡操作不得要领,不是制动后倒车而是急转上来,结果使机组180°翻身掉入河中。
案例二:不熟悉机具性能,盲目开车。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旋耕机组上长江大堤。坡度较大,缺乏经验,又不懂上坡操作要领,像在平地上开车一样,悬挂着旋耕机直冲,致使拖拉机组重心后移前轮上翘;发现前轮上翘,又未果断地踩下离合器(使机组下滑)继续前进而翻车。
案例三:不懂牵引规范,盲目拖拉下陷或肇事车辆。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拖拉机去拖拉下陷的上海—50水田平整机组,由于两人均不懂牵引规范。
一是牵引用的钢丝绳太短;二是牵引车挂接钢丝绳的位置(挂接点)太高,导致牵引力多数转变为下拉力,使牵引车绕后轮逆转;三是发现前轮上翘又没有及时踩下离合器继续前进,造成牵引车翻车。
案例四:平时不重视路途勘察和修复,行车又不注意安全。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收割机组,由于平时不注意作业道路的勘察,夜间行车缺乏实践经验,盲目行驶,途经渔塘注意路面情况,只顾右侧行驶,造成路基塌方而翻车。
案例五:架驶技术生疏。我市一机手驾驶上海-50收割机组,在旁边是深沟后面是电线杆的田间作业,盲目倒车,与电线杆相撞后手忙脚乱,致使机组侧翻入深沟中。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护理;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8)01(a)-0131-05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对医学毕业生核心(基本)能力进行了界定,在其七个领域中有二个领域涉及到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1],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但目前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3],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考核不科学等,导致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4],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突出的主要根源,故医学院校理应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研究[5]。护理专业医学生[6]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有关文献[7-9]显示,近十几年来护理系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的教学以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为主,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着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好、学时比重不合理等问题[10]。本课题从临床实际出发,改革护理系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系2016级护生76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23岁,平均(20.37±1.1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班,“1班”37名为对照组,男4名(10.81%),女33名(89.19%);“2班”39名为试验组,男3名(7.69%),女36名(92.31%)。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负责人为同一个教师。
1.2方法
1.2.1教学干预方法对照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按照以往常规,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使用教材为《护士人文修养》[11],教学时数为36学时,见表1。改革试验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开发贴近临床实际的课程资源,增设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试验组教学内容为《护士人文修养》[11]36学时(表1)和《医学人文素质.案例版》18学时(表2)。新开发课程《医学人文素质·案例版》为试用校本教材,现已出版[12]。试验组其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程负责人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上述教学任务。
1.2.2评价方法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课程设置情况及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进行对比,评价护理系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效果。课程设置评价: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13],决定教学内容及侧重点[14]。本课题根据许燕等编制的课程总体设置问卷调查表[15]制作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开设情况调查表(表3),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课程设置(即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学生人文素质测评:素质测评是评价大学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16]。本课题采用南方医科大学张立力等[17]研制的护生人文素质测评量表测评两组学生人文素质情况,包括干预前后人文素质各维度得分、干预前后人文素质总分。在本研究中,此量表Cronbach′sa为0.92,从法律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审美素质5个维度共40个问题测评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其中每个问题设五个选项,非常好(赋值5分)、比较好(赋值4分)、一般(赋值3分)、比较差(赋值2分)、非常差(赋值1分)。此量表效度及信度较好[18],已被其他学者证实和采用[19]。
分别在干预前后即第一学期期末及第二学期结束后,由素质教育课程负责人发放问卷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测试目的和要求并征得同意。采取匿名方式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课程设置调查结果
试验组各项调查内容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中调查内容“4”“5”兩条结果可看出,试验组对《医学人文素质-案例版》的应用非常满意,满意率分别为97.44%、100.00%。见表3。
2.2两组干预前后人文素质各维度得分比较
人文素质各维度中,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及心理素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质高于对照组;而审美素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两组干预前后人文素质总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人文素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人文素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人文素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人文素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3.1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发挥主阵地作用
人文素质体现在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人文素养是通过学习、积累和应用人文知识,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内在品格的过程[20]。护士人文素质是护理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21]。本研究结果可看出,本课题发挥护理系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提高了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第一课堂”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课堂教学[22],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23]。本课题坚持第一课堂的价值导向地位[24],对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开发新课程资源,增设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明确第一课堂主导地位,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3.2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第一课堂
课程设置决定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要素之一[25]。本研究结果可见,常规护士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其课程内容主要为社会学基础、文化学基础、美学基础、人际关系、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科学思维等,大部分教学内容为通识教育,涉及到医院临床实际工作的内容不多,教学方式较单一,且无案例,比较抽象,易致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不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授知识,故,对照组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低于试验组。
本课题开发的新课程资源丰富了第一课堂,弥补了常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新课程医学人文素质的第一部分“第一课堂”,本着教会学生“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原则,涵盖做人篇与行医篇,案例丰富,生动有趣,严肃活泼,并以问题为导向,文中紧随案例或重要观点而及时提出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激发创造性思维,体系新颖,且教学方式多样化,便于理解和掌握,增强学习效果,尤其在强化医德修养、丰富人文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及增强医疗安全意识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本研究结果可见,学生对试验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也很满意。
3.3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贴近临床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并内化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总和[26]。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传统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27]。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28]。本课题改革教学内容,遵循实用性、探索性原则,组织医学院和医院相关教育专家和医疗护理行业专家,共同编审《医学人文素质.案例版》[12]教材,改变传统医学人文素质教材的写法,广泛调研,选择医疗机构特色鲜明的案例,以案例来佐证医学人文相关内容及观点,并根据国家对医疗行业行风最新要求及国内外最新先进医学人文理念丰富教材内容,涵盖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医学人文必备知识,增加实用性和可读性,使枯燥、刻板的内容与深奥的观点变得浅显直白,帮助医学生理解相关理论、观点及标准。如本研究结果所示,本教材将人文与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内容较全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使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提高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中国以强大的实力不断走出国门,在许多方面领跑于世界。中国要实现持续和高速发展,抓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当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在当下,素质教育作为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任重而道远。计算机,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计算机课程教育毫无疑问要肩负起素质教育的重担。那么要从哪些方面来改革计算机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呢?
1.教师自身素质要提高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素质的高低,对应着学生群体素质的高低,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现。所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相当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治学上要做到新、精、博。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速,“新”知识仅仅在几年后就变成“旧”知识.所以在短时间内教学内容是随之更新的。那么作为计算机教师,所积累和掌握的知识要与时俱进,同时自身也要具备创新的精神。此之谓新。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浓厚,并有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从而把最新的知识一手在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科知识要精通。
2、教师教育观念要更新
教师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来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相应的具备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教师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树立以下三种教育观念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一,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开展一切的教学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随着近几年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现代社会越来越青睐能力型人才。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的要求。
3、改革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它分为偏硬课程和偏软课程。偏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问题不大,学生容易快速掌握。偏软课程则不一样。它的设置初衷是为市场输送大批的应用型人才,以此满足时代的要求。像语言类的课程如C语言、C++、VB、JAVA、ASP,应用软件使用类的课程如作、平面动画、三维动画.网络技术类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网与网站设置,这些都是偏软课程。由于偏软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也常常碰壁。如果一昧地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来应付现实存在的问题,那教师的教学就会僵硬化,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所以改革教学方法迫在眉睫,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3.1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做足准备,如策划全局,提出问题,预测效果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与学生互动学习。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代表性和现实性,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解决计算机问题的整个思路过程,体验实际操作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把一个个的教学内容整理成课程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这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的设计要紧贴教学目标,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中的偏软课程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操作的能力。因此,任务的形式通常是实践类的。
4、改革考核办法
教学质量的反映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有效地展现教学质量,必须有合理的考核方法。单一的考核形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水平,所以要加大考核内容的丰富度。考核内容可以分为课堂表现、上机表现和期末测评三大类。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在内占总评成绩的10%;上机表现要求学生在平时操作完成后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在课程结束后完成综合实训,这部分的分数占20%;对于期末测评,理论成绩占14%、实践成绩占56%。这样的考核成绩比例,可以合理的反应学生的综合水平。同时,加强了学生平时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总评成绩超过一半是针对实践的,这就有效地体现了计算机专业强调操作的特点,加强训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推动教学高效的进行,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能积极投入,尽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举办课外实践活动,即可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此外小组之间经常组织相应的竞赛。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赛意识,锻炼学生应对突况的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本专业的特点,对症下药。要明确精理论、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开设课外活动等途径,来实现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素质教育。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法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法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为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并系统阐述了法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但目前法学专业学生的素质和社会要求差距很大,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高校法学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一、合理设置课程,建立素质教育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要合理确定课程设置,法学专业应建立由公共基础课、14门核心专业课和大量选修课组成的教学体系,注重计算机、法律外语、口才学、法律文献检索等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一)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道德
法律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法学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道德: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恪守法律职业伦理道德,并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取向渗透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利益分配。强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改进“两课”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信仰。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更生动、更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法学院可建立学生在校信用档案,以备用人单位做参考。将职业伦理道德与就业联系起来,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名刚正清廉、崇尚法律的高等法律人才。
(二)加强法律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
法律素质教育是在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把传授法学基本原理、熟悉案件审理程序和具体操作要求等结合起来,加强法律技能训练和经验积累,培养学生较强的业务能力,它要求法学教学要提升价值知识、方法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重点讲授法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宽厚的法学功底外,可加大实际操作技能课的力度,以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灵活运用到司法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是一种“工匠性”的教育,学生知识面过窄,只能对一些法律规定做僵化的、机械的记忆,对法学基础理论难以有全面、深刻、灵活的把握。所以,法学素质教育可打破现行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之外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给学生以法律职业必需的复合知识结构。加强工具性课程的教学,通过训练规程式的文化基础课,对学生的语言及书面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进行培训,调动学生的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协调能力,锻炼其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法学素质教育的质量
(一)启发式讲授法
改进讲授法的路向就是变一般讲授法(填鸭式)为启发式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要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可设计在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学生了解了一定的基本法理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教师再给予一系列启发,最终确定解决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
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对案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讨论,形式可以有师生讨论、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布置案例作业等,除回答问题外,学生可经常主动地就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模拟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法学原理和规范的理解。
(三)诊所式教学法
让学生在“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如,模拟课堂教学、真实案件、在律师事务所走读等,使学生在一个个非控制的现实场景中锻炼自己的法律工作技能。通过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适用过程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和制度的理解。
(四)实践教学法
法学院可与公、检、法等单位加强合作,共同确定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大纲,构筑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指导体系。设立课外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研究与写作,培养学生逻辑思辩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组织模拟法庭、法庭旁听、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成立法律援助机构,进行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既伸张社会正义,又完善学生人格;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将搜集和整理的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经典案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互联网开展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和活动空间,增强学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提高教师素质的长效机制
法学教师应扩大关注面;主动参与法律实务,为教学打好实践基础;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逐步按法律人的方式思考和行为。法学院应努力提高法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培训、深造、实践和考核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研究水平;鼓励法学教师参加司法考试,尽快由“单师型”向“双师型”转变;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实务部门调研,提高法学教师学术与实践经验。建立优胜劣汰的竞聘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弹性学分制,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制度。积极邀请、聘用法律素养深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到校任教或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法律素质教育;法律教育;高校教育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水平成为衡量教育改革的标尺之一。高校法律教育也逐渐实现了的法律素质教育改革优化,为法律教育的完善提供了保障。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素质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以国家市场化发展为基调,在法律素质教育的视角下实现高校法律教育优化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社会法律效应环境的优化,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健全与发展。
一、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逐渐普遍,在其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具有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价值和意义[1]。优化教学环境主要是指高校法律教育在其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法律素质教育能够从教学内容上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建立符合道德素养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对法律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法律学习的高效性和素质性,进一步为高校法律教育环境的优化做出贡献。改进教学方式主要是指高校在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法律素质教育为根本,实现法律素质教育和法律专业教育协调教学计划,能够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改进。高校在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法律教育内容的影响,学生认为法律教育较为枯燥,且教师以知识点讲解灌输的方式实施教育[2]。在法律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素质教育的多样性实现教学方法多样性改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提升教学质量主要是指高校法律教育中能加法律素质教育能够从素质和专业两方面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的专业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增加法律素质教育就增加了评价指标,对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估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要求教学在法律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以提升学生综合水平和能力为教学主要任务。因此,高校法律素质教育具有提升教学质量的价值和意义[3]。
二、法律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法律教育改革优化
1、融入法律情感教育
法律情感是法律素质教育关键点,其与一般情感之间存在差异性,是对法律的认同反对、热爱冷漠、信仰敌对等情感。未来在优化法律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明确法律情感培养思路,将法律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中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优化[4]。首先,在法律情感培养思路确定的过程中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和行为倾向的培养。态度决定了结果。在具体法律情感融入思路构建中的关键点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法律的理性、专业性、安全等精神,激发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热爱感。其次,在法律情感贯穿整个教学策略中以情感熏陶为主,利用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点的处理,实现法律教育的理论融入和实践融入,从而优化高校法律教育。
2、融入个性教育
个性教育的融入主要是从个人素质教育入手,化一性的将法律公共基础教育渗透到日常高校法律教学中使用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形式塑造个性化法律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设定以学生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基调的教学模式,引入个性平等、博爱教学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和优势,从而更加自然的优化学生的教学方式。其次,在融入个性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历史和传统局限性教学打破,创建于学生个性步调相一致的教学方法,将法律教育与学生的基础教育相结合,在现有法律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个性素质观念和意识,以优化法律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法律教育整体水平。
3、优化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融入不仅是在思想和理念上对其进行融入,还应该在其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融入和强化法律素质教育,以促进我国高校法律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首先,建立案例法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法律案例,学习法律技巧和运用步骤。案例教学法包含“教”和“学”两个部分,在“教”的部分中要求教学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教学保障。在“学”的部分中要求教学配合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内容,激发学生将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学方式改进。其次,构建法律情景教育。利用情景教育模式将法律素质教育与法律基础教育相融合,创建符合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情景式法律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以实现高校法律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后,创建诊所式法律教学方式。将高校法律教学与医院诊所问诊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责任心,在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为我国法律教育水平的改革和完善奠定基础。
三、总结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机构,其对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责任。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团体,担负着未来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法制社会的健全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当前我国高校法律素质教育具有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价值和意义。未来在我国高校法律教育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融入法律情感教育、融入个性教育、优化教学方式的方式为我国教育改革和优化提供保障。
作者:夏欣 单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平.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内容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02):50.
[2]喻靖文.论道德法律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道德化困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03):100-103.
(一)对数学素质的分析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内容和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数学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数学意识的强化,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实际生产中,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意识.对于数据信息的观察,人们往往会用到数学问题,考虑企业生产正常与否会用到数学中的概率知识.因此,强化数学意识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人们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是挖掘解决问题的潜能,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通过日常生活以及实际背景来发现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模型,从而培养学员应用数学的创新意识,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第三个方面是教育品质的渗透,通过数与空间的形式关系,数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让学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修养.第四个方面是拓展人们的扩及推理能力.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学科,对于数学的熟悉过程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学员通过掌握数学的逻辑推理方法就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总而言之,数学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奠定了理想的基础.
(二)现代远程教学的主要特征
远程教育是联系教师、学员和教学组织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媒介.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可以实施远程交互式学习.
2.能够为学员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教学内涵和教学形式不是固化不变的,随着教学的实施不断出现更新.
4.教学过程主要以学为主,比较开放灵活.
远程教育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员的关系,也改变了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员为教学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点的教育模式.教学中互联网的使用实现了人机互动学习,但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知识传递的媒介,真正负责教学的还是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负责人员,需要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准备阶段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对学员的素质教育,实现远程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同步发展
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课堂的氛围严重缺失,对于学员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没有浓郁的氛围对学员进行刺激,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提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应该为学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教学网络资源,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进一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来实现教育的同步发展.
在教学场景的创设中,可以在形式上增强人文关怀,教师在准备微课程的时候需要做到,为学员设置虚拟的环境.传统远程教育中大多会出现学员与教师面授课见面的场景,为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适当在出现在微课程中,给学员一种身临课堂的真实感.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学员回答问题的场景让学员感受到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除了课本上的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可以找一些课外知识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不仅能够带给学员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还能够让学员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加强学员的素质培养.例如,在高数微积分的讲解中,涉及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为了让学员对该结论有深入的了解,将世界男子百米比赛记录作为讲解案例;在讲到最值问题时,可以引用到光的折射案例;常微分方程的讲解中,可以引用到鉴宝节目中化石年代的鉴定这一案例.这些讲授内容将会达到面授的实际效果甚至超越面授的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效果.
(二)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环节中
1.根据数学特点精选讲授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也可以在不打破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取重点的教学内容作为微课程讲授的内容,一旦确定讲授内容,可以巧妙的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重难点相结合
微课程讲授一般是重点详讲.但是,为了保障学员对于知识的深层记忆,教师在讲解中可以讲重点与难点相结合进行讲解,通过图文并茂让学员弄清楚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性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员的推理能力,将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能够在培养学员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基础上达到有益教学的目的.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xxx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语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达标课”、“教材教法过关”实践自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以校本的培训和研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如上公开课、示范课;或确定研究专题,组织本学科或跨学科研讨活动;或参与优秀教案、案例、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参与各学科业务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本人在2008年获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参与了地方课教材的编写。
4、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认真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及课堂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科带头人。
,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
“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xxx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