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2 09:05: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节奏加快,尤其是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高血压病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目前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严重的问题“三高三低”三高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临床上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人一经确诊就需终生治疗。控制其病情发展,不仅需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更需要护理和照顾,为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从2008年10月开始由责任组员集体出动进行家庭随访,将深圳市两个社区内224名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观察组进行家庭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随访对象

深圳市内两个社区所有患继发性高血压的居家老年行患者(年龄≥60岁)224例,其中随机抽取11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相当,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男52名,女60名,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为69.74岁而且全部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防治指南的测量诊断标准。

2 方法及内容

2.1 对照组

病人经临床医师诊断后,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药物控制治疗,一年后由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并进行记录。

2.2 观察组

病人经临床医师诊断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1―3个月内,半个月随访一次,4―6个月内护理人员一个月随访一次,7个月以后护理人员每2个月随访一次,一年后由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并进行记录。

2.3 随访工具

本研究由从事护理工作两年以上,进过心血管专科知识培训的在职护士深入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取得合作。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描述。

2.5 随访内容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

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及药物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帮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血压的监测。

③指导患者运动锻炼及为患者制定膳食原则。

④加强心理护理。

⑤监督患者加强自我管理。

3 结果

(1)随访与不随访病人及其家属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见表1:

(2)两组病人高血压的控制率情况比较见表2:

4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使多器官造成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本身也成为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然而目前,我国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及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病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仅依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社区内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它与不良生活方式和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物理环境密切相关[3-4],研究表明,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家庭随访对高血压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疾病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见表1)。而且在高血压的控制率上也有显著效果(见表2)。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整体护理的形式,社区护理干预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健康教育、营养及运动干预、心理行为干预、家庭随访和家庭护理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利用其资源。不同的社区应在社区评估的基础上,恰当的运用护理学的相关理论模式制定干预计划,在获得患者的配合下实施综合干预,并以恰当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干预效果。持之以恒的社区护理干预是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防病治病的重要环节,对于增进健康水平也有着积极意义[5]。

参考文献

[1]赵传香.200名高血压病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

[2]张旋,姜小鹰。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成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6―77.

[3]王微,赵东.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3):206―208.

[4]王顺玲,陈晓华,王威.情绪对高血压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6):371.

篇(2)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收缩压;舒张压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56-02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10年间对我们龙南景园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9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有显著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有相对的改善;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2]。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篇(3)

关键词: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病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11-02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也叫妊高症, 一般从妊娠5个月以后比较常见,以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发生子痫,是产科的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严重威胁母婴的安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国外报道7%~12%。孕产妇死亡率7.7/10万。对母婴危害极大,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合并心肾疾病等,甚至导致母儿死亡。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先兆子痫,子痫),一般轻中度妊高症对患者的影响易控制,但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病情变化莫测,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1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病因分析

妊娠高血压病是产妇的一种常见的病例,而妊娠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妊娠高血压病发;

②天气变冷或者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高气压的时候,容易使人得妊娠高血压病;

③年龄因素也是导致妊娠高血压病发的主要原因,这主要集中在初产妇,特别是年龄在18岁-40岁左右。

④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病史的孕妇;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者;

⑤体重超重和肥胖,中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kg/m2)中年男性21~24.5,中年女性21~25,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

⑥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

⑦家庭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或孕妇曾经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流行病学调查、双胞胎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20%~40%的血压变异是由遗传决定的,而现在推测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2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临床诊断

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外,孕妇在未孕前或20周前,血压(即基础血压)不高,而至妊娠20周后血压开始升高≥140/90mmHg,可伴蛋白尿和(或)水肿,水肿最初可表现为体重的异常增加(隐性水肿),每周超过0.5kg。若体内积液过多,则导致临床可见的水肿,多由踝部开始,渐延至小退、大腿、外、腹部,按之凹陷。子痫前期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及呕吐等症状。子痫典型发作过程为先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颤动,数秒钟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在抽搐过程中易发生种种创伤。如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昏迷中呕吐可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妊娠高血压病,特别是子痫前期与子痫,往往可发生肾功能障碍、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等母儿并发症。

3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的护理

3.1 一般的护理:应该让病人卧床休息半卧位(因腹水),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四肢被动操的运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同时保持病室安静,避光,避免噪音刺激,可以戴上深色墨镜,以减少光源刺激;同时要尽量减少外界对病人的打搅,以避免外界接触而导致病人感染;要随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拉舌钳,10%的葡萄糖酸钙等。

3.2 饮食护理:妊娠合并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是非常关键的,宜予清淡可口、易消化、低盐、高营养的饮食,不能吃高脂、高糖等食品。在主要菜上面可以选择鱼、肉、蛋、奶,莲子,赤豆等。同时,可以根据病人的水肿、血压情况确定钠盐、蛋白及水的摄入量:食盐控制在3g/日,若浮肿明显者应无盐饮食,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劝之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肉、火腿、咸蛋、榨菜、雪里蕻咸菜等,蛋白控制在2g/kg/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禽肉、鱼类等;调整脂肪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以植物性油脂代替;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吃海产品和奶制品。

3.3 心理护理:出现妊娠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恐惧、悲观的心理,甚至会导致精神崩溃,出现厌世、自杀的心理。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为护士应该对患者及时疏导,告之患者疾病与妊娠的关系,使其对我们的治疗有信心;并积极鼓励她家属给予她心理支持和疏导,取得患者的合作,以防精神紧张、恐惧、疲劳及不良刺激,这些不利因素易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使体内加压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而加重病情。

3.4 观察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认真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症状,如有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脑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变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眼花、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注意先兆流产的症状(如宫缩,见红及胎膜早破等),一旦有临产征象,做好及时终止妊娠的准备。同时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每天测尿蛋白(必要时每1-2小时测),同时测腹围,体重,了解腹水的增长情况和肾功能代偿情况。

3.5 监测护理

3.5.1 血糖监测:监测血糖与胎儿预后密切有关,要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用微量血糖仪监测空腹、餐前或餐后2h、睡前的血糖,并做好记录。根据血糖水平调节饮食或为医生提供调查胰岛素用量的依据。若孕妇出现头晕、饥饿、乏力、心悸、出汗、脉快等症状时为低血糖反应,应立即进食糖果、巧克力等食物或50%葡萄糖20~40ml。

3.5.2 体重监测:GDM患者超过妊娠期体重增加不超过9kg,在不同妊娠时间要求不同,妊娠前3个月体重增加不宜太快。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提倡孕中期及晚期孕妇体重每周增加以线性速度350~400g增长为宜。妊娠体重增长过快或减轻时应向医生咨询,切忌孕期减肥。

4 结束语

妊娠合并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病例,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它常见在护理过程中就掉以轻心。面对这种重症病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异常病情。护士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配合得当,才是这种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实用产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22-33

篇(4)

[关键词] 时间护理; 高血压;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08-01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存在明显的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多发病,极大危害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时间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时间护理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时间护理理论也在不断的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利用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生活方式,血压监测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保持血压呈现正常人昼夜变化规律,以阻止或延缓靶器官的损伤,也在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对570例高血压病人引入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研究对象57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年龄40-65岁;对照组270例,其中男190例,女80例,年龄41-66岁。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压,病情,治疗,用药,文化程度,体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波动给予服药时间调整,健康教育时间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服药方式时间及健康教育方式护理。两组用药类别相同,都随访检测血压一年,每日的血压监测时间都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情况作比较。

1.3 护理措施

1.3.1 实验组时间护理干预措施 (1)服药方式指导:实验组根据病人血压变化节律采用最佳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15:00,22:00每日两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22: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要时间为6:00.(2)心理护理:选择以19:00-21:00时间为佳。(3)健康教育: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饮食总摄入量;控制体重,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勿急躁,焦虑,恐惧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4)随访 加强出院后的生活指导方式督促,提高病人从医的依存性,教会病人自己监测血压,增加防范心脑血管病的能力。

1.3.2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1)服药方法: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每日两次服药时间为8:00,16: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2)心里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病人入院后随时进行。

1.3.3临床血压观察指标实验期间有专人测量血压,两组患者血压测量时间均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测量值并作比较,测量时固定部位,固定血压计。

1.3.4疗效判断 (1)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2)有效:血压有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但以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大于40mm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指标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X平方监测

2 结果

两组病人降血压效果比较见表1

实验组显效142例,占47.33%,有效127例,占42.33%;对照组显效84例,占31.11%,有效72例,占26.77%。两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讨论

对高血压病人应用时间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的机理。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病人其研究目的在于依照血压昼夜波动的生物节律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提高病人的服药依存性和病人进行服药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是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对高血压病人要加强早期诊断,加强规范化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和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用药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文章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简要梳理,并进行效果评价。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控制

高血压是一个群体现象,抑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因此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病病人66例,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龄51岁~82岁。社区家庭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42岁~76岁。126例病人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经调查评价病人的高血压知识情况,其中只有46%的病人了解高血压的保健知识。

2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内容

2.1 正确服药: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按时用药。由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方才表现出症状,容易导致患者不遵医嘱服药。因此,要向患者或家属强调高血压病坚持长期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必须遵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加、减量或停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应轻躺慢起,动作要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2.2 合理饮食:国际公认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因此合理饮食尤为重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糖、富含纤维素等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盐量应在5g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钾和钙;咖啡和浓茶亦应尽量避免饮用;肥胖者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食多餐等。

2.3 适当运动:运动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之一,适当的体力活动不但可以控制超重、增强体质。还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降低血压。当血压通过治疗稳定在理想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时,除了保证足够的休息外,还要注意运动。有氧运动有增强人体内氧的吸入、输送和利用的耐久性作用,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打太极拳,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170-年龄的70%以下为运动指标,一般来说每周运动3次~5次,每次运动时间在20~60分钟。

2.4 戒烟限酒:吸烟能引起微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饮酒过多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戒烟比较难,首先让患者认识烟的危害,并为他们创造戒烟环境,采取逐渐减量的方法或用一些代替品替代吸烟。用精神分散法缓解注意力,周围的人要鼓励和监督。

2.5 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建议其备有电子血压计,方便院外自我护理和保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测量血压应舒适,情绪稳定,血压计袖带松紧适宜。测量前有下列活动:吸烟、运动、情绪变化等,应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量。: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卧位平腋中线。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尽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使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3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式

3.1 寓教于日常工作中:认真做好各项治疗护理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随时针对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指导。可以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如在陪病人做检查的途中、在巡视病房时、晨晚间护理时、在护理查房等时间,适时将有关的知识教给病人。

3.2 寓教育宣传材料:通过宣传画、宣传板、黑板报、图片、录像、发放宣传材料、公休座谈会组织讨论、医护人员定期健康教育讲课等形式,丰富健康教育内容,使病人易于接受。主管护士也可以以病人亲友的身份,在拉家常中融入教育内容,以病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教育病人、使病人掌握治病防病常识,提高自身保健意识的目的。

3.3 寓教于社区服务中:入院时留下病人及联系人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出院时给出详细的书面指导。出院后随时电话指导,定期随访,鼓励随诊。建立"生命网"、发放科室及主治医生联系卡,提供宣传资料、定期组织患者来院参加相关护理讲座、提供健康咨询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也增加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赢得了更广泛的患者群,扩大了医院和科室的知名度。

3.4 效果评价

对126例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评价病人对高血压健康知识了解的情况,82%的病人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基本了解,76%的病人纠正了自己的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用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4 讨论

高血压病的病因很多,遗传、饮食、精神应激、体重、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皆可以是高血压病的病因,现已证实高血压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高血压病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复杂性、预后差、直接影响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开展体现高水平的保健服务,使患者能够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调整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减少伤残程度,延长生命,实施自我管理疾病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2.

[2]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64-167.

篇(6)

方法:对本院心内科住院的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向高血压患者进行有关高血压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并发症、用药等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率、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病因、控制危险因素及发病诱因,并能按时服药、监测血压变化、认识并发症及康复保健、提高依从性。

结果:被研究中的44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血压 作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3-02

现今社会上,高血压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该种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等等),甚至可能是危及生命。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减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效的控制血压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本文就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做出大致介绍。高血压患者通过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本研究调查了健康教育对44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现大致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44例高血压患者,男20例,女24例;年龄26~75岁。有家族遗传倾向的高血压患者32例,高钠盐饮食者及长期吸烟饮酒者8例,肥胖者3例,还有肾脏器质性病变引起高血压者1例。文化水平:大学8例,高中5例,初中7例,小学以下24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加强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培训。高血压病患者住院期间所接受的健康教育主要是来自医护人员。所以要接受良好的健康教育,首先是要开展对医护人员关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能够较好的掌握高血压发生的病因、病程、确诊的条件及防治措施。具体来说,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最为密切。所以,对于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培训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心理治疗与高血压疾病的护理知识。使护理工作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方面有所作为。

2.2 加强与高血压病患者的沟通可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平时的护理工作外,应经常的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学会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对于高血压的认知。了解病人为什么会患上高血压、他们曾今采取了什么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习惯(饮食类型、运动项目、工作负荷、生活环境)、家族有无患高血压病的人群等。通过这些对答,护理人员可以制定有效的计划针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言行,以免使患者对自己造成抵触的情绪,以致健康教育进行不下去。

2.3 发放高血压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小册子。可在护士站比较醒目的位置放置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小册子,使得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理解高血压病相关的知识。这种健康教育的方式往往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周的一天可以组织护理人员下病房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小册子给每一个高血压患者。同时,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组织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的学习。让患者充分得到想了解的知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3 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3.1 合理饮食: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避免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限制动物脂肪、内脏、肥腻类的食物,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和食盐的摄入量,严格控制饮酒,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小便通畅。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消除不正确的饮食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

3.2 适当运动。在生活上高血压病人要结合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每天要保持8小时睡眠与适当的活动,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对于维持良好的血压是有好处。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如爬楼梯、游泳等。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若是在运动中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就地休息,及时到医院就诊。

3.3 戒烟限酒。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应尽量使患者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戒烟,不能强迫,否则会适得其反。但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饮酒。酒与烟不同,酒对心血管有双向作用,适量饮酒还是有益的。戒酒较为困难的患者,应告知家属,患者每日饮酒精量最好控制在20g以下。

3.4 保持大便通畅。大小便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出现大小便困难时,护理人员应尽量采取物理方法帮助病人。比如说,提供安静隐蔽的方便环境,腹部按摩等等。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通知医生。给予导尿或是灌肠。

3.5 心理指导。高血压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该病进展缓慢,病程长。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是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高血压病人需长期或终生服药,因此患者多易出现悲观情绪。同时,由于有些病人家庭条件不好,许多患者会选取放弃治疗。护理人员应多关心病人,讲解不良的心理、情绪因素会对高血压病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与家属取得有效沟通,让家属能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让病人能够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去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篇(7)

【摘要】高血压可引起患者心、脑、肾、眼等器官的功能障碍,严重的可以引起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护理观察,发现只要患者及时就诊,通过住院系统护理和治疗,患者的血压均能有效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好转出院。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护理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绝大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18岁以上成年人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出现原因不明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城市高农村低的趋势,这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有关。高血压患者除了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乏力、失眠、心悸和心前区不适外,严重的可以引起脑、心、肾、眼底等靶器官受损,造成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衰、视网膜改变等。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从2008年3月到2010年3月两年时间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从32岁到81岁不等,平均年龄57.6岁,职业有工人、教师、公务员、农民、小商贩等,全部患者符合1999年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诊断标准,其中轻型(Ⅰ级)患者32例,中型(Ⅱ级)患者43例,重型(Ⅲ级)患者12例,靶器官均无明显功能改变。

1.2 方法:通过查阅病历、文献、问卷调查及与患者交流,对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发病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

2 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无发生高血压急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医患配合及患者遵属行为良好,无护理合并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命、生活质量。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世界性疾病,也是身心疾病,心理、社会、遗传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都被科学家们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所证实。对我院所收治的87例患者的护理,我们本着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健康训教、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学会对自己有益的自我保健方法,控制情绪,锻炼意志,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达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

4 护理体会

患者住院病房应整洁、卫生,安全安静,通风,温度适宜,防止各种感染。患者住院时,一般都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接诊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态度,关心患者,使患者首先感到安全。按照常规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询问,体检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治疗方案和护理安排,缓解患者病情,减轻痛苦。

4.1 一般护理

4.1.1 合理作息和适当运动 :对于早期患者宜适当休息,对血压较高、头痛、头晕、耳鸣、眼花、乏力、失眠、心悸和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在血压保持平稳,症状消除后,患者可以适当散步、做操、练气功、打太极拳、练瑜伽、听音乐等等,以利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助于调节血压。

4.1.2 饮食习惯改变: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为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含纤维素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食物中有足够的钾、钙、镁,避免高胆固醇食物,不吸烟,不酗酒,对体重超标患者,饮食宜清淡,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

4.2 心理护理:紧张、抑郁、情绪激动以及精神创伤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因此,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十分重要。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帮助患者理解精神刺激和有害性格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当患者情绪变化时,与患者进行治疗性接触,给患者以直接的心理援助,当血压控制后,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结合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训练患者控制情绪,养成开朗的性格,有心事向亲人或者知心朋友倾诉,以分忧解难,减轻压力和矛盾冲突,使心态平和、轻松、稳定,保持良好的适应性。

4.3 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有关知识,包括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以提高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让患者知道,虽然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难以彻底治愈,但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可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改善预后。告知患者应建立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正确用药,按时服药,不随意增减或中断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教会患者及患者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做好记录,检测服药与血压的关系,以便下次就诊时参考分钟需要静坐(卧),如果发现患者血压超过200mmHg,护士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对患者病。血压一旦不能控制,并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病程。

4.4 病情观察:最重要的是观测患者血压变化和给药后的血压变化。高血压患者与一般病人不同,每天需要定时,多次测量血压,每次测压之前30情给予必要的处理,以免发生危险。如发现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应考虑患者发生高血压脑病或者高血压危象,护士在通知医师的同时,应立即准备快速降压药、脱水剂和止惊剂备用。对长期卧床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必要时做口腔特殊护理;注意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止褥疮发生;另外要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大便不畅时过度用力使血压升高。

我院收治的8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血压平稳,只有6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过剧烈头痛、呕吐、烦躁并伴有视力模糊,需要卧床治疗,后经医师及时处理,血压恢复平稳,症状消除。

4.5 用药护理

4.5.1 遵医嘱准确给药降压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剂量,药物一般从小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一起使用,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严格遵照医嘱给药,不得自行增减和更换药物,一般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4.5.2 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降压药可以减少组织血液供应,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起性低血压,尤其是老年人,服药期间改变要缓慢,以免发生意外,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供。

5 小结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它与很多因素有关,虽然难以治愈,但是通过细心治疗,合理护理,病情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治愈。

参 考 文 献

[1] 张桂英.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9,6(21):208-209.

[2] 李家丛.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特点及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0,7(12):227-228.

[3] 郑宗芬.高血压病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4,18(9):1604-1606.

[4] 韩英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188-189.

[5] 何淑珍.浅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35-36.

[6] 李玉翠.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心身护理探讨.山西护理杂志,1998 ,12(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