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2 09:05: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篇(1)

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上的衔接

⑴ 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

初中和高中分设,给教学衔接带来一定障碍。基于这一原因考虑,可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⑵ 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应尽量保证地理教育的持续性,建议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也开设地理课。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⑶ 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衔接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效果。加强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就必须提高自我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衔接水平。要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具备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明确衔接知识点,把握学生的特点,确实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⑴ 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能否顺利地完成。所以教师必须强化自觉衔接意识,把教育衔接工作当成一个常态的教学任务实施下去,初中教师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熟悉高中教学,尽量完成课标要求,为高中奠定基础;高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学生原有基础、学习和心理状况都要掌握,以便因材施教。

⑵ 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为做到地理衔接教学有效地进行,初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熟知自己所教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也要了解高初中的课标和教材。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需要教师既要在宏观上把握新课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又要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高屋建瓴,在研究初高中课标和教材的变化,调查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衔接,全面把握中学地理教学。“知己知彼”,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讲到哪种程度,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用不用再加深和拓宽,并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教师应把高中教学所需的初中地理缺失的知识点做出归纳,以便指导初高中教学。例如在初中的地球和地图部分,缺少对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轴倾斜的角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知识点。

⑶ 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对教师而言,既要认识到衔接的重要性,又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帮助学生自然过渡。与高中相比,初中教材知识容量小,时间充足,学生的依赖性较大,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或列举大量的具体的地理事实,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而高中阶段知识容量和难度加大,重视自主学习,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设计上都与初中有很大的区别,尽管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归纳能力,都比初中有所增强,但仍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初中经验,采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运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篇(2)

【关键词】 初高中地理教学 衔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系统,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延伸。我市现行初中地理教材是人教版的,而高中地理教材是湘教版的,教材的不统一造成了一部分知识点对接不上;再加上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对于既不参加统考,更不属中考科目的地理来说,学校及学生基本不重视,地理知识严重缺乏。随着教学的深入,初高中教学衔接不上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遇到与初中地理相联系的内容往往“卡壳”,这种背景下,怎样将初高中地理教学联系起来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区域的选择只规定了数量,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

以我们先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按现行高考大纲和高中教材所需基础要求,区域地理缺少了下列知识点:

世界区域地理部分:东亚概述;东南亚锡、石油分布;新加坡;南亚概述;中亚;西亚和北非;(改为中东地区);欧洲西部(三大半岛、冰川作用下的地形、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国家的首都、英国、法国和德国);欧洲东部和北亚概述;北美概述;拉丁美洲概述;大洋洲概述;

中国地理部分: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中国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冬夏气温差异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锋面雨带的推移;季风成因;季风活动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关系;珠江;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三北防护林;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工业布局的变化;京津唐和珠三角工业区;

通过对初中教材的熟悉,了解初中教材和课标,而且通过师生聊天、新生座谈、课堂提问、针对性测验等方式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地理基础,并及时对所掌握的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教师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的地理基础,才能更好的处理以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1、知识上的衔接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对普遍掌握不好的知识要定为重点衔接内容,融合高中教材下功夫彻底解决。我们知道初中地理区域地理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出发点和归宿,高中的地理内容的掌握离不开初中的区域地理,因此我们的对高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初中地理蜻蜓点水般地重复一遍,这样突不出学科教学的重点,也显示不出地理再学的必要性,使学生没有新鲜感,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样是不科学的,也是在浪费时间。不利于我们的进一步教学。,对普遍掌握不好的知识要定为重点衔接内容,融合高中教材下功夫彻底解决。如在七年级上册有关于经纬网的知识的学习,但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健全,立体几何的知识几乎是空白,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与技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经纬网知识应作为重点融合在《地球运动》的学习中,以扫除学习的障碍。

2、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阶段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因此初中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乐于跟着老师走,较少注重独立思考。高中地理课程却“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教师应该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强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前先预习,上课勤思考、勤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并自觉做好知识的整理归纳工作。

3教学方法的衔接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具有地域空间广、时间跨度大、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时,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语言描述、板图、挂图展示进行讲授,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对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更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读图习惯、书写规范等的教育。

4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拥有稳定、健康的心理是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是学生实现长久、高效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但对于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来说,环境是全新的,新老师、新同学、新教材……学生在从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中,会产生种种不稳定的心理;初中时为所在班级的“佼佼者”而进入高中后成绩平平而产生的失落感;这些心理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引导他们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温故知新的问题,更是我们如何深入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构建理论在高中教学的实践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遵循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的完成衔接问题,更好的教好地理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地理》Ⅰ、Ⅱ、Ⅲ,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自然?社会》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4

篇(3)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

1.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标准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标,着眼于对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二是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就是要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多样化教育的理念。新课改认为,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而强调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是新课改理念及教学目标的困惑。其主要表现在对新课改理念认识方面的差异,这导致了在教学实践中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二是新课改地理教材的困惑。其主要表现在对初高中衔接方面存在问题。新课改带来的教材的变化不仅给教师施教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学生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带来难题。三是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困惑。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这两种模式在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对新课改的策略

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挑战,在高中地理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如何积极应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谈以下看法。

1.正确定位教材功能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使教材的意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材的相关知识,比如讲“西气东输”时可补充讲“西电东送”,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寻求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从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强调教学效果,通过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3.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建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4.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地理专业素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加强对教育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尤其要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质性评价

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倡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强调评价对地理学习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地理学习评价的选拔和甄选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评价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渠道地收集评价资料,一方面包括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初始资料,如学生作业、测验、小论文、实验方案和报告、探究过程记录等;另一方面包括各种评价主体对学生从事上述各项活动的评价,如教师给出的分数、等级、评语及建议,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观察记录和评价,家长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信息,做出综合评价,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地理教师,应积极地应对这种变化与机遇。本文仅从地理教师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实际上,地理教学活动还涉及学生因素及教学设施。

参考文献

篇(4)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观念上,教师要授人以渔,角色上要做学生的合作者和帮助者。这一要求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以后学习的进步。这些能力包括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

七年级;地理教学;能力培养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基础学习转入各科知识全面学习的第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学生骤然面多种类繁多的科目、繁重的作业量和学习任务,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热情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帮助培养和养成健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地理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

1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

读图用图是学生的首要能力。首先地图是地理这门学科的主要学习对象,学习地理,某种程度就意味着学习地图,学会地图,就学会了一半以上的地理知识。七年级的地理课本和附属教材中,大量的地图现于其中,包括地球外观图、中国各地区图、各地气候图、各地地形结构图以及世界大洲大洋图等。其次地图是地理的第二种于语言,一幅地图可以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读懂地图,就读懂了这些图中所蕴含的非文字信息。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首要目标,而掌握这一能力,也是学生地理能力的基础。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地理地图种类多,含有很多专业名词和辅助知识,包括经纬网图、地球运动图、坐标图、比例图、分布规律图、区域图、等值线图、剖面图、景观图和模式图等。教师在讲授这些图时,要注意对于不同类型的图,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图时,教师要注意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书面到脑海,从具象到抽象这几个层面入手,适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准确的教学工具(如地球仪),生动直观的简易图画以及简单常见的生活实例来为学生讲解。这类地图的教学目标也要注意区分阶段,不能企图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要注意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循循善诱。

2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在地理这门学科背景下,以解决地理问题为目标,以地理规律和知识为手段的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是培养和提升地理能力的基础,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做到勤问,鼓励学生勤答。由于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自学和思考很难做到主动,教师有必要成为一个引领者,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都转化为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地理问题,或小组合作讨论,或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图形图像帮助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例如在讲授世界的气候这一章,教师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各种气候类型进行发散性的提问和启示,或者以实际生活中典型案例如地中海地区的地形特点,而启发学生思考地中海气候的而形成原因和特点。

3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使在类似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理科学习中,记忆能力也是极为重要和基础的能力。而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记忆能力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果和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千万不要走进“记忆能力是学生的天赋使然,学生老师无能为力”的怪圈中,要明确知道记忆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后天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图。初中地理地图占据很大一部分教材,地图既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其次要注意使用常见的又容易被人忽略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记忆,并督促养成固定的习惯。再次,地理学习中的记忆能力,一定不能依靠死记硬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地理知识,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在运用的同时进行识记。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章时,就要充分借助地图。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属于经济和社会类,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拉回到地图上,为学生创设各地理情境,让学生在地理的情境中,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有通过地图,学生才能认识、牢记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掌握他们的东西向和南北向,明白他们对于我国交通的重要性,熟记这些铁路干线的大致形状和沿线省市。

4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能力和方法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从运用和实践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更是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以上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张春艳 钱芳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第二中学 白山市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