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5: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产管理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基本资料
姓名: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3年12月 身份证号: *********
户口: 山西省 婚姻状况: 未婚
学历: 本科 技术职称: 暂无
毕业院校: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毕业时间: 2008年07月
所学专业: 金融学 外语水平: 英语 (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2年
联系方式: xxxxxxxxx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实习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不限
期望职位: 金融/财务/审计/统计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2004/9-2008/7,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金融学,会计保险证券银行等相关知识
2005/7/1-7/20,商贸管理系会计模拟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熟练操作会计用友软件
2006/7/1-8/1,商贸管理系证券投资模拟实验中心,证券投资,实验室与河北证券公司合作共建,完全在线实际操作
2006/11/1-12/20,商贸管理系证券投资模拟实验中心,证券投资,在第一次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证券分析
2007/11/20-12/20,商贸管理系金融实验室,金融营销,学生全部走出学校进行实际营销,然后对营销情况进行分析
2007/11/20-12/20,商贸管理系金融实验室,ERP生产管理,从产品的选择、开发、生产、销售进行模拟训练,完全的市场竞争显示决策与配合的重要性
2008/3-4,上海爱波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管理,针对精益管理基础知识如何开展活动进行学习
培训经历
2005/7/1-7/20,商贸管理系会计模拟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熟练操作会计用友软件
2006/7/1-8/1,商贸管理系证券投资模拟实验中心,证券投资,实验室与河北证券公司合作共建,完全在线实际操作
2006/11/1-12/20,商贸管理系证券投资模拟实验中心,证券投资,在第一次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证券分析
2007/11/20-12/20,商贸管理系金融实验室,金融营销,学生全部走出学校进行实际营销,然后对营销情况进行分析
2007/11/20-12/20,商贸管理系金融实验室,ERP生产管理,从产品的选择、开发、生产、销售进行模拟训练,完全的市场竞争显示决策与配合的重要性
2008/3-4,上海爱波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精益生产管理,针对精益管理基础知识如何开展活动进行学习
工作经验
2007/11-2008/10,上海爱波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培训事业部,培训主管,工作内容:培训策划,活动安排;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沟通;经理评价:认真努力,踏实肯干,善于学习,有韧劲。
2008/11-2008/12,杭州善商贸易有限公司,财务部,财务助理(实习),协助主管完成年度财务工作
自我评价
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科学。
关键词:
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人为本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事故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它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效果主要有注重效果,全面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重视激励作用;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等特点。
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⑴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谈薄,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
⑵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不重视制度的建设及贯彻落实,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⑶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特别是基层的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安全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安全、系统安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上。
⑷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确保社会生活的稳定。
4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方能达到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水平,根据经验,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⑴加强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践别人的成功事例和做法。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⑵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创水平。
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⑷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
⑸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通过评估,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以明确事故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⑹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生产单位必须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严格实行24h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调度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严格副总以上领导“五个一”考核制度;强化中夜班的安全管理,严格中、夜巡检查制度;严格现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等具体方式,全面完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标准化形态。
⑺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⑻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是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的最有效手段。
5结论
安全生产是政府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人权的最有力体现。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实现事故控制和减少损失的安全目标。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宝智.从传统走向现代-论现代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1(2):20-21.
[2]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
[3]杨文兴.推行现代安全管理实施JGJ-99标准[J].建筑安全.2001(1):23-25.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不断被人们所发现,各种矛盾被逐渐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本文通过多方面调查与研究发现,在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1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监管部门的建设有待完善由于我国农业机械起步较晚且发展水平较低,致使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监管部门的建设比较缓慢。在一些地域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相关的机构组织,但由于部门监管区域较大,且人手不足等问题导致监管职能无法合理实施。并且随着各种新型机械的推广与使用,监管部门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产品的有效信息,无法对机械产品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安全检查机构人手的缺失,使得检查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将相关监管条例传达到位,在一些通讯相对落后,且地处偏远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1.2监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监管机构中由于从业人员的水平层次不齐,使得监管人员有时都难以掌握安全监察的相关知识,自身无法发现农业机械产品存在的安全生产,更无法有效的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监察管理。一些监察人员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将安全监察问题视作儿戏,导致了整个监察部门职能无法实现。甚至部分监察人员往往对安全生产条例的宣讲和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1.3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虽然针对部分农业生产机械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并颁布了一些法律条文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了约束与限制。但是由于法律设计的范围比较窄,使得这些法律法规有较大的疏漏,一些安全问题也趁机钻了法律的空子,寻求生存的空间。1.4基础设施不满足生产要求在农村的基础建设上,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致使基础建设难以快速发展。往往一些农业生产机械会对基础建设有相应的要求,在不符合要求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工作便会带来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道路交通的问题就是对农业运输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农业产品的运送。1.5农业从业者教育水平落后我国多数农业从业者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使得他们难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管理技能,所以这些基础知识的匮乏也是引起安全问题的主要存在因素。
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
为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多发,为营造良好安全的农业生产环境,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2.1加快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加快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安全管理的基础。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行政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才能使安全监察方针得到落实。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可以有效避免部门职能的冲突,避免问题发生后互相推诿责任现象的存在。完善机构建设,能够保证安全监管问题责任到人,细化安全监管的各个细节。2.2健全法律法规,为安全管理护航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安全管理的可靠保障。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农业安全生产管理法律。这些法律不仅仅只对农业机械的生产制作者提出约束与要求,同时,应详细规定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安全管理的操作方法,同时对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作出明确的划分。我们应使法律贯穿于农业机械生产的整个过程。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人、物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2.3不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执业素养不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执业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安全管理的直接手段。我们应定期的对各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执业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可以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现。同时,安全监管人员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未发生的安全事故。不断提高到执业水平也将使得安全监管人员在发生问题时,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将问题的危害降到最低。2.4加强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只有将这些政策不断深入到每一个从业者的心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的根本问题。农业生产者是农业生产的最直接参与者,他们往往是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农业生产者的意识不断提高,才能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减轻了安全管理的任务,保证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针对农村从业者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农业专业知识培训讲座,是从业者掌握有效的专业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去合理规范进行机械化操作,避免操作中的安全问题发生。2.5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资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资,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基础建设环境。只有合理的建设环境才能更好的发挥机械设备的功效,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从而减少安全生产问题的发生。
3、结语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增值 企业管理 学习型组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许多经济奇迹,使企业都对知识这一新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概念产生全新的认识。从“知识就是力量”到“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知识具有抽象特征,作为一种企业资源,并实施科学的管理使之增值却是最近才被提升到理论高度的。对一个企业来讲,他的知识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渠道:一是从社会上来。因为企业的员工他们来自社会,来自四海,并一直与社会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故从学校能获取知识,从社会培训企业获取知识,也从政府部门获取信息和知识,还从书籍、网络上获取知识。这些知识当与企业工作结合后,很多就转化为企业工作知识。例如,在大学学通讯理论的人,毕业后来到通讯技术研究所,他学的通讯理论与研究所的项目工作一结合,很多通讯理论知识就成了他开展项目研究的基础知识,有些理论分析的结果还直接引用到项目中。二是从岗位上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新上岗的时候,若领导马上交给自己一项岗位工作,这时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这项工作原来有没有人做过,或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若做过的话,要是有案例说明、工作过程说明或工作方法说明留下来、并传给自己,该多好。这实际上说明我们自己多么需要岗位上的工作经验知识。除这些经验知识以外,还有岗位的工作规范制度、岗位上的工作成果报告等知识。特别是工作成果报告知识,它将支持我们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或在旁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取得新的成果。若没有这些成果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我们就可能做重复前人或旁人的工作,这实际上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三是从实践数据的认识来。企业每项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关系户数据、还有质量数据、人事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认识到每个项目工作的成绩、教训、得失等经验知识。例如,一个研究院开展一项全国专题研讨会活动。活动结束后,财务数据会产生通讯费、招待费、场地费、资料费和交通费等,当然,这些数据的多少统计出来后,反映了这项活动组织和安排的好坏,若超过了预算,说明有些安排工作不恰当、不合理、不得法,回头检查一下当时安排的情况,我们就会有很多经验、体会。把这些总结下来,成为大家的知识,今后组织同样或同类活动时就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知识的载体有两大方面,一个方面是人的大脑,可以记住许多知识,并且能进行推理应用;另一个方面是其他的物理载体,如书本、磁带、存储在电脑设备中的数字化的资料等。知识作为管理对象的企业资源,不能仅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上,也不能仅仅用人在作为知识的载体,只有建立可以操作的管理流程和衡量标准,才能令知识管理成为企业运行的一部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至少由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储存在物理载体上的知识能便捷地获取和利用。另一个方面是对具有更度智能的人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发挥企业内外部的人的作用,提升知识的利用水平。
目前,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知识管理与企业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关系密切。如:(1)知识管理与生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对生产环节、质量控制、设备能力的认识也是其知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其有有效地组织生产。用知识管理的观念来看待生产过程,只是要增加更多的分析的方法、积累的方法,把生产统计中的数据更有效地利用起来。如ERP系统,在生产能力的的处理方面便非常典型地需要生产统计资料,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型的建立就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总结是由专业管理顾问公司和软件公司完成的。那么,生产管理中的其他方面同样是可以进行总结和积累的,只要把这个过程放到生产统计中,便可提升生产管理的水平,也就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应用,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进行文档化和参数化的处理。(2)知识管理与品质管理,个人知识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个人的记忆和能力之中,而企业知识则需要体现在文档化、参数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作业之中,企业建立的品质管理体系际上也就是关于品质管理的知识体系,通过ISO管理、5S管理、TQM管理来提升品质观念,形成作业流程,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品质。知识管理的方法在品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几乎所有的品质管理都是建立在记录和文档化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管理更要求在品质管理的过程中,具有认识上的提升,而不仅仅停留在记录的层次上。可以说:“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管理”。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其增值、增效,也就是形成生产力。企业知识的无形资产存在于企业的制度、各种操作指引中,而形成生产力的过程则需要员工对企业知识的应用,知识增值则需要在企业中形成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下称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理论逐步完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开办的时间较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仍沿袭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传统办学思路,课程内容基本上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过于系统化和理论化,实用技能训练不足,因此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立足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探讨分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优化课程设置,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及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有所帮助。
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它有层次、类别、范围的界定。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它起着导向和坐标的作用。
为保证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能主动服务于各类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满足其对基层管理工作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在对毕业生所在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由校内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高职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中小型工商企业一线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还提出了面向本区域、面向轻工行业、面向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发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2个方向,并将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中,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注重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
蒙牛的董事长牛根生在谈到对人才的使用时说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1]这也反映了一般企业的用人原则。可以把企业的用人要求概括成素质、知识、能力3个方面。
2.1素质结构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素质结构除了综合文化素质外,还应包括职业素质。作为高职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将主要从事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对这些方面,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安排了思想道德课程、心理学、素质拓展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诸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等职业道德的教育[2]。
2.2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一个人只有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对自己的基础知识面不断地进行扩展,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优化和更新,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工商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对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达到“必需、够用”。
2.3能力结构
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综合。高职学生的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构成。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中小企业一线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协调沟通与社交公关能力;能拟定企业基本管理文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的文字能力;具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相关信息做出决策的基本能力;此外,还应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具有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应包括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是指较强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力、理解力强;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习中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工作中能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业创业能力是指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择业就业观正确,创业意识强;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是指有较强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强,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将来能否在企业中胜任管理工作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外,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培养。
3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其课程侧重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遵从既要满足理论的“必需、够用”,又要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体现出高职特色。为了优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我们建立了由企业管理者、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设置,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主要由原来的理论必修课、限选课及实践环节3个部分组成,优化为五大模块,即通识教育模块、通用管理模块、专业管理模块、专业证书模块、实训实践模块[4]。
通识教育模块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大学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心理学、素质拓展等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的应用和知识面的延伸。
通用管理模块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商务交流、管理学基础、经济学、会计、统计、经济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应用文写作等课程[5],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专业管理模块主要由具有针对性的2个专业方向的管理技能课程组成: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专业技能包括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与社会保险等课程;生产管理方向的专业技能包括轻工工艺、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专业证书模块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员、质量内审员等职业证书培训,将培训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范围内,并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获取挂钩,使职业证书教育更加规范和有保障。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他的职业证书培训,例如高级营销员、会计证、物流师等,满足学生多种就业方向的要求。
实训实践模块是由课程中的实训环节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假期社会实践环节所组成。
为了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依托本院的轻工优势专业,增加了轻工工艺概论这门特色课程[6],学习造纸、食品、饮料、啤酒、水泥等工艺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就业时对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有一定的认知,能根据这些企业的基本要求来准备自己的应聘,并且为在这类企业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铺垫,便于后续学习。
4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4.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和设置的合理性
针对文科类专业普遍存在的学生实践技能较低的问题,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时间占总学时的45左右。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计算机、英语、统计、会计、普通话、商务交流、市场调查、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综合训练内容,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安排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招聘及绩效管理的综合训练;在最后一期还开设了中小企业管理课程和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目的在于把所学的通用管理理论知识进行汇总,通过沙盘模拟训练,使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融会贯通,领悟企业的经营是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的一个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7]。
4.2校企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
我们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认知企业的机会。在认识实习中,安排学生对生产制造类和商业类的企业进行参观,并请企业家到学校来为学生开讲座,介绍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自身优势,以及企业的创业史和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要求等,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岗位有更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专业实习中,主要安排学生到不同企业的生产一线和销营一线进行产品的生产和促销、服务工作。在经过实习单位的短期培训后上岗实习,培养学生对生产一线工作内容的了解,提高市场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促销技能以及人际沟通、合作、协调能力等,为日后的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中,主要采取由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单位进校招聘、专业教师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自己联系等方式安排。在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抽查,大部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较好。通过这个阶段的实习,大多数的学生感受很深,从不适应企业的工作到能基本胜任工作。有的学生在经过专业实习后,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被实习单位看中预先录用。
4.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系组织的各种管理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学生会、系干事、班级管理、青春形象大赛、主持人比赛、辩论赛、项目策划、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赛、模拟招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8]。经过跟踪调查发现,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在应聘中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能较快地脱颖而出,被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5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
5.1实践条件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面临实训经费不足,以及所需的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的专业性很强的实训设备,存在一学期只使用几周的问题。像工商管理这样的专业,仅仅靠在实训室里的模拟操作所获得的技能是不够的,缺少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是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因此,企业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关心高职教育,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学校要走出去,与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比如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根据实习的人数、时间的长短等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5.2学生与企业的利益问题
目前时有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于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报酬低等原因与企业发生矛盾。作为校方,可能是通过多种渠道好不容易联系到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作为企业,认为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低,不能像正式员工那样使用;作为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十几年的学生生活已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课,现在要像企业员工一样工作并承担责任,有时企业任务紧,还要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工作,感觉非常不适应。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个案。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的思想准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学校与实习单位应共同制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规定,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矛盾的激化;第三,国家在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法律法规中也应考虑实习生的用工条件、待遇等,作出相应的规定[9]。
5.3“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
高职教育中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就业的基层实用性等特征,要求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教师。目前高职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是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足以胜任高职理论教学要求,但这部分教师中在企业中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不多,对企业实际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新技术、新技能等了解不多,教学过程难免存在理论化、书本化的问题[10]。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条件,提高实践能力;其次,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关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促使教师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转变;第三,聘请企业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这样也可以对校内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6结束语
总之,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任务还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提出更多适合高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路,突出特色,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安身健,李群如.高等学校教材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薛君.工商管理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及教学优化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9(7):138.
[3]官灵芳,王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9(增刊):82-85.
[4]赵海霞.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8-29.
[5]李蓓蓓.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1-112.
[6]王健,义乌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建设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271-272.
[7]乔传福,秦昌才.我国工商管理的专业发展方向研究——基于课程设置的角度[J].消费导刊,2009(1):134-135.
[8]邹非.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业,2009(14):267-268.
[9]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139-140.
提高农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和管理职能,使其在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真正发挥出重大作用。现将,我镇的具体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完善农业职能部门和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提供组织系统保障
1、镇农贸公司设立生产技术部、种苗销售部、试检部、信息部等农业管理、服务职能部门,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统一体。
2、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配齐农业技术服务和生产管理人员,明确职责。按各单位种植规模配备农技主管技术员3—5名,明确职责、层层把关,与公司农业综合管理、服务部门共同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体系。
3、加强对各村农科带头人的培养。不断把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农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村级植保站及核心示范区等重要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示范带动作用。
4、充分调动离退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献计献策,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发挥余热。
由于完善农业职能部门建设,责任明确,上、下及部门间分工协作,理顺了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体系,保证了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措施的顺畅实施,提高了技术措施标准化程度和到位率。为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水平,发展效益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农业技术队伍的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发展效益农业提供技术保证和贮备
1、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制度,强化农业人才库建设。
2002-2004年涌泉柑橘产业合作社引进大学毕业生2名(其中:本科学历1人),引进省柑橘研究所专业技术人才3人,更新了农业技术队伍结构,提高了农业队伍整体基础素质。计划到2005年每个专业合作社配备大中专毕业生1名。
为加快大中专学生的成长,镇里要求各业主给每名大学生专门指派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老技术员做师父,并由市场销售部和生产技术部共同对大中专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定期进行考核,关心生活、督促成长进步。
2、建立农业技术员培训制度。
(1)镇里通过集中办班、现场定标观摩、举办农业知识智力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农业技术员进行常年培训,提高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实际运用能力。
办班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讲课,生产小组及技术员相互研讨交流,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进行。来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积累经验。特别是2003-2004年举办的两届农业季节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培训方式上与现场操作结合的培训方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2)对现岗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2003-2004年镇农贸公司、涌泉柑橘产业合作每年外派2-4人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提高现岗技术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专业技术工作综合能力。
(3)镇农办、共青团、妇联于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举办“农业知识暨创品牌智力竞赛”,参赛人员即有管理人员,又有农业技术员人员,还有农户。通过“农业知识暨创品牌智力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场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对提高全员科技意识和创保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行主管农业技术员例会制度和业务知识研讨制度。
坚持按月或农业生产季节召开主管农业技术员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完成情况,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安排布置当月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技术措施要点;逢会必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研讨,研讨内容为与阶段生产相关的农业技术基础知识、措施运用、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知识等。通过实行主管农业技术员例会制度,可及时有效地全面总结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教训,以利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
4、实行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制度,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1)为保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员示范田各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到位,充分发挥其先示范动作用,镇里设专人负责抓此项工作。
年初逐村、逐地块、逐项目帮助、指导技术员进行试验、示范设计;在抓生产的同时,利用下村和召开“主管技术员每月例会”等时机,随时对各技术员所承担示范试验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完整、调查记载及时准确。年底指导搞好调查、总结、分析。
强化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的管理。狠抓以农时标准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技术措施到位率及田间管理标准化等措施,把每一块试验、示范项目都建成高标准样板田,真正成为农户学习、借鉴的榜样。
(2)加强示范园的标准化建设。
①2001-2003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对示范园进行标准化规划建设。完成示范园区标准路面建设,完成试验区排、灌沟渠及路侧沟渠配套建设,建成标准化大棚设施栽培3栋2000多平方。
②积极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拓宽科研课题来源渠道,增强科研课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示范园科研人员的科研技术水平。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vb.com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