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3-08-12 09:05: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逸而功倍” “数字化语文” 语文教学
“逸而功倍”,这是《学记》的主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样的道理,“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劳而功半”。“逸而功倍”,数字化语文就能达到这种境界。
一、什么是“数字化语文”
“数字化语文”是以电脑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为依托,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得到充分优化的一种电脑软件系统。
1.完备的数字化语文课本
武进区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实现了语文课本的数字化,而且数字化课本不但有文本内容,包括教材,背景资料,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等,而且具有超文本性。超文本性:配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许多课文甚至有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在这样的一个专题网站上获得的信息,要比在教科书上获得的信息多得多。在学习之余,让学生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开阔视野,丰富积累,那将是多么愉快。
2.系统的数字化素材库
“数字化语文”还应有一套为教师服务的数字化素材库,也就是“数字化备课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应有以下内容:(1)课本和《教师用书》的全部文本;(2)主要经典著作的电子版和查阅系统;(3)主要字词典、语文工具书的电子版;(4)各课相关研究资料;(5)各课课件素材库(或称积件库)。素材库应包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音效、网页网站等。“数字化备课系统”中的各课课件素材库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以一当十的“各课相关素材”;(6)课件库和微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是征集来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是各级比赛的获奖作品。“微课件”指的是课件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
有了这样一套数字化备课系统,教语文就再不会是苦差事。目前已经有了许多这样的专题性网站,如“老百晓在线”、“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素材库”等都是信息、资料等相对集中并且运用价值较高的网站。
3.人机互动的数字化语文学习系统
这套系统也可以和“数字化课本”合在一起。它与“数字化授课系统”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内容。授课系统不一定要双向互动。但是,学生的“自学系统”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必须有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这表现在: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作业练习与反馈;模拟自测与反馈;学生质疑与教师辅导答疑;测试(单元的、期中期末的)与反馈。这些双向互动的内容,最好利用互连网或局域网,形成一个联系各地各类学校各个学生的大课堂。这套系统还可以比“数字化授课系统”有更多的图片、动画、音效等,以更具趣味性。
二、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模式
数字化语文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及其它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三、数字化语文教学将以其绝对的优势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独占熬头
1.解决了学生不爱学语文的问题。传统语文传授给学生的信息多是单一的语言文字,枯燥无味。学生总面对白纸黑字,当然提不起兴趣。按照心理学规律,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越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也越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与学习兴趣。现在,数字化语文的课本、自学系统中大多数都有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多感官的内容,知识信息变得直观、新奇、生动、形象,达到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当然大大提高学习趣味性,易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增加了学习的容量。数字化语文使学习中的知识、思想呈现出博大、密集与丰厚的境界,同时学生的积累也变得丰厚。《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理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则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数字化语文正是出于这种“强烈的资源意识”。
3.挑战了教师也解放了教师。从教师方面说,数字化语文能使教学资料的搜集、检索和处理变得轻而易举,备课也变得容易。把数字化语文光盘放进电脑,或进入校园网的OEM版的这个系统,鼠标点几下,资料就出来了。更为“逸而功倍”的是可以实现“无备课上课”(当然我们不提倡),实现“名师替你教语文”。
但真正驾御数字化语文系统的必须是掌握数字化的教师,它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现念、前瞻眼光和复合型技能。为此,构建数字化语文,还须从培养掌握数字化技能的语文教师队伍入手。培训内容也并不复杂:(1)掌握电脑基本的操作技能;(2)掌握网络技术;(3)学会诸如“PowerPoint”、“Front page”等一般的课件制作软件;(4)少数教师学习掌握“Authorware”、“Flash”等难度较大的软件技术,以及必要的图片处理、音频视频编辑技术,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高档的课件。
数字化语文的建成将大幅度提高一个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解决已经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学校存在的“有高速公路没有汽车、有汽车没有司机、有司机没有货源”的问题,更能解决缺名教师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拥有一套数字化语文系统,就等于请到一批名师,实现“名师教语文”的梦想。所以,数字化语文是未来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2]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
【关键词】高职语文 教学资源库 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24-02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语文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建立开放共享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做好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兼容及整合、建立更新与维护长效机制三方面论述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一、建立开放共享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
开放教育是21世纪职业教育的趋势,开放共享的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观,要求各高职院校将本校内封闭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校内校外的学习者自由参考和学习。建设开放共享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材为中心,学习者通过教学资源库资源的开放获得高职语文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学习者的自由,开放共享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丰富资源及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能突破种种限制和障碍,使学习者获得极大的便利和自由。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对学习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历等无过多限制。凡是具备一定文化基础,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基本理解和操作运用能力的学习者,均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把握学习时间、地点、进度等。开放共享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亦旨在推进实现人人享有接受终身教育权利的中国职业教育进程快速发展。
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本位主义利益思想的驱使,各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往往容易封闭,对此,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
首先,应注重培育开放共享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是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因此,所有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者和授课教师、学习者,都应该在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树立文化共享、知识共享、团结协作的观念。只有这样,在高职语文的隐形课堂中,师生们才能合作学习,分享彼此的经验,培养彼此的合作精神,从中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此,文化管理者和资源库的建设者,更应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使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库能为更多的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服务。
其次,应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中的运用。构建终身教育教学体系,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支持,为未来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高职语文这类训练、感悟及应用集合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软件应用还是硬件建设方面,现代教育技术都能对其课程资源库提供有力的支持。正是因为有现代教育技术,开放式的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提供的自由化学习才能突破传统高职语文课堂的封闭式学习。把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构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平台,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发挥数字传媒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使之将来进入社会学习者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构建终身学习激励机制。要实现这些突破,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中的运用。
最后,应注重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社会服务性。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步入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名课程”与“名服务”已成为未来高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高端继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知识的消费是持续不断的而非学历教育中的“一次性消费”。所以,高职语文课程紧贴时代,授课灵活多样,教学创新将是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必须不断开发优化课程项目,成立课程研发部。而企业由于经营多年,各方面的资源已经积累颇深,如果能在学校这个平台上共享企业的文化资源等,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企业本身也必定能在服务社会中更快地向前发展。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要突破封闭和保守,可大量引入企业文化、企业文本案例等。
二、做好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兼容及整合
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建设,而专业教学资源库比课程教学资源库的需求量更大、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影响力更大、引领作用更突出,两者在“共享”的理念上高度一致,因此,做好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与各专业特别是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兼容和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从目标上看,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是大多数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公共基础课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都具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都是为适应中国职业教育高速发展而设计开发的。第二,从内容上看,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是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教学图片、视频等素材积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则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体系、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职业资源、行业资源、就业资源等。与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后,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将更能针对高职语文课程本身进行素材积累,也将更加具体和详细。第三,从兼容上看,可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和浪费,而且,将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纳入特定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统筹考虑,才能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质量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最终目的。
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兼容及整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由课程基本资源和专业拓展资源组成。二是课程基本资源是能反映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方面的核心资源,由课程概况和基础训练模块组成。高职语文课程概况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课程导学、课程评价标准等。基础训练模块由模块概要和基础教学单元组成,模块概要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指导等。基础教学单元则主要是助学指津、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等。三是专业拓展资源是高职语文课程紧密结合各专业特点,将专业特色贯穿应用于各教学环节,形成的较为成熟、具有多样性的资源体系。例如,结合各专业特点的高职语文教学案例库、行业应用文书资源库、企业文化讲座库、结合专业的高职语文在线自测系统、配合专业实习实训的语言文字应用指导环节等。对应各种专业的教学资源应相对独立,调用自如。
此外,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使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内容更加符合职业需求,逐渐涵盖各类专业岗位所需的相应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教学理念创新,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语文教学体系。
三、建立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更新与维护长效机制
现代意义的高职教育并非培养只会操作机器的“工具化”的“半人”教育,它应当使受教育者既具有实践技能、专业特长,又是一个在精神和心理上健全的人。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今高职院校部分毕业生文化底蕴缺失、综合素质较低下并因此对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高职语文应在不断改革中寻求新的教学切入点,如力图在把握语文学科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探求学科特质与综合素质的结合点,把高职“大学语文”这一传统课程资源重建为一个为不同专业类别服务的课程资源体系,使之在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构架中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
因为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任务较为艰巨,涉及内容广,后期的更新与维护长效工作不容忽视,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结合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变化不断调整更新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快,专业建设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只有紧密关注和跟随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更新变化,密切配合专业教学的新需要,才能确保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及社会需求同步。许多资源库建设的负责老师容易有一劳永逸的心态,后续的更新严重不足。不少学生反映许多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往往存在更新速度慢的情况,他们还表示,网上课件很多都是传统教材的电子化,授课视频少,特别是引人入胜的内容不多,与专业联系不紧密,比较接近中学的内容。因此相关人员应及时做好系统的升级和管理工作,建立资源库使用评价办法,紧跟各专业教学资源的更新,定期整改补充。
其次,应积累高职语文资源库的内容,不断提高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些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在初期建设当中,只提供课程负责人、师资队伍、教学计划及其他简单材料,至于课程教学的实质内容涉及较少,授课视频更是不完整,多数尚未达到全程上网的要求。因此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类型资源的收集、储存和整理。特别是对于一些课件、习题、视频等应注意分类和管理,对于一些书刊、报纸等纸质材料应注意数字化处理和保存。尤其应重视与专业活动相关的新型综合型资源的开发,因其能有效提高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大力增强语文综合教育的育人功能。
再次,应做好后期技术维护保养。应进一步加强质量保障与过程监控,评估机构可通过提取网上资源的状态信息,如网络连通状态、访问量、PV流量、资源更新状况及师生互动等,并及时资源库的建设及应用状况评价报告,以此督促建设团队密切关注应用,持续提升质量。由于资源库的后期维保工作较为复杂,可以将其技术工作用招标方式确定给专门公司进行常年维保。
最后,应提高高职语文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质量的高低和应用的推广与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管理人员、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息息相关。特别是学科教师,不断受到新的挑战。为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尽快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各高职院校可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讲座、培训和专项竞赛等形式,提高高职语文教师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检索、应用能力,培养其在课件制作开发方面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2]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7)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途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多元化的特点为教学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新而广阔的平台,数字信息技术融合了视频、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为构建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平台和硬件条件。初中语文教学颠覆了传统的读、写、记、背、考模式,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为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因此,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意义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活泼、真实、多元化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极有必要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作为一门融合文字、语言、文化、历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本应当是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然而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引导下,语文课变成了单调死板的以识字、辨词、断句、课文分析等内容为主体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资源,让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资源,充分感受文字所描述的场景,充分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进行语文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学生对文中的场景不再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而变成了直观的印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学习兴趣得到了满足,学习效果在极深刻的印象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需要。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
初中语文课本中,通常收集的都是国内外名篇,这些文章中有很多描写风景、场景、人物内心表达的文字,许多场景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呈现。而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充分满足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情境,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向学生描述、讲解,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一文时,学生或许对文章描述的主人翁的感情难以理解,或许对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将事先收集好的视频资料,如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通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感受亡国之殇、失家之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之后,教师通过影片与文章的结合,理顺文章脉络,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节发展和表达的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教学场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风景名胜的描写,许多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因此在阅读或背诵课文的时候,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而没有直观的印象,对课本的文字描述也不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如初中课文中叶圣陶的名篇《苏州园林》中描写了苏州园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用形象而准确的文字描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篇文章的本意是通过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描述,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然而许多学生从未见过苏州园林,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对苏州园林的美一无所知,因此对文字描述的意境也难以体会。而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苏州园林的图片,并用幻灯片制作成课件,将苏州园林的真实场景,包括亭台楼榭、花鸟虫鱼、曲径假山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再把图片与教材中的文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语文文字的魅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
诚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它。现在有很多教师认为,课件用得越多,课堂效果就越好,甚至是满堂演示。其实,一节生动的语文课,老师是组织者,学生才是主体,老师要有板书、分析、讲解,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朗读、思考、讨论、练习。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过多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把握重点。例如,在讲授《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样的诗歌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比课件录音中的范读更能打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师生互动,比人机互动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先进的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文字的揣摩,对课文的品读。因此,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定要适度。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应用,包括校园网络课堂的利用、文学爱好者交流群等等。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积累,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数字校园,2011(12).
一.导致高中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升的现状分析
当前,写作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作文的批改过程费时费力,教师在批改后的反馈信息不及时,再加之作文教学课时不多,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无法进行一对一辅导等原因,导致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举步维艰。尤其在学生完成作文以后,老师不能及时的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帮助学生指出作文需要修改或者改善之处,缺少有效的评语,致使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些学校开始采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网络进行写作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二.数字化写作教学的指导原则
随着社会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知识技术和相应的配套硬件设施系统的逐渐普及,使互联网数字化真正有机会走进了校园,这无疑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为了有效利用数字化这个平台,笔者综合研究了新人教版的教材,并充分了解了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考察了数字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使用情况。
1.以数字化平台中的海量资源为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数字化平台内蕴含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互联网里面含有各种教学视频,资源充实且丰富,而且大部分是面向用户开放。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借助数字化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在教学之余制定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或者教学大纲,以便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打下基础。
2.以数字化平台内自动评阅系统为辅助,帮助老师评阅作文
数字化平台内配有写作评语自动生成软件,也含有其他作文评分软件。借助这些软件,学生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中录入作文,系统便可以自动生成评语和分数。此外,这些软件为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配有一个账户,学生只需在数字化软件内提交作文,教师就可在软件账户中进行查收,从而省去了以往上交作文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与此同时,采用该软件的教师,可随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数字化平台教学取得的效果
为了验证数字化平台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笔者随机抽取了我校高中二年级两个班级总共89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试验。通过为时两个月的教学试验后并开展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加之教师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可以有效的实现互评互议
在数字化平台教学实践结束后,我们对相关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效率。比如,在数字化平台应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阅览其他同学的作文,并可针对性的作出自己的见解和评语。通过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作文写作的乐趣,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提高作文写作水平。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展互评互议,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写作的基础上,通过评议、吸收、借鉴,从而达到不断修改、完善自身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2.学生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认识到写作提纲的重要性
当前,高中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往往出现写作偏离主题等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使得学生在写作前可以列好写作提纲,做到对写作主题心中有数,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断练习、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效率。
四.结语
【关键词】交互式 电子白板 语文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16
现在我县所有学校几乎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了几年之后,教师们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很有帮助。实践发现,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演绎精彩课堂。下面就简要地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发挥“白板”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语文教学最好的老师,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有生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到的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功能,极大地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白板课件让孩子仿佛亲临现场,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画面、良好的视听效果状态下阅读。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将咚咚的安塞鼓声演绎为一首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鼓曲,传递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渴望,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课文开头远景推入,由远及近,近景细拍,结尾远景淡出,远近遥相呼应,充满空灵的艺术境界。值得关注的是课文头、尾则是静态。中间呈现动态,课文用语短小精练,对偶回环舒缓,排比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时宜读不宜研。
二、巧用“白板”特点,化解学习疑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摸屏,易学易用。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回放功能,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从根本上弥补不足;交互电子白板中的资源库和存储功能,可以在学习中随时调用和积累现场资源,可以将教师上课使用的资源和学生智慧的创造以多种方式存储资源,便于学生再学习或复习。
如在每一课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电子白板把教师将难写字的书写过程录制下来,在教学时随时回放书写汉字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练习时如有疑问可随时去调用白板中的资源,学生一边看一边练,进一步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有效地突破汉字的书写难点。
三、发挥“白板”交互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呈现学习材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其意义更是不言自明。新课标教材材料导入的好,并且交互适当,就能很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迅速掌握新知识。比如《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我先用导入语: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万物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在交流汇报时,我可以请学生在第2自然段利用交互白板的件给它涂上颜色词,并让学生加以介绍进行评价,学生很快就知道描写秋天颜色的词语,即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白板”资源,可整合教学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其中有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和教师自建的资源库。如注释库,图片库,活动库,链接库等,每一类库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教师可以在自建的个人库中添加教学所用的素材,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添加到库中。
五、“白板”的丰富的工具,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古诗教学中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六、利用“白板”自带的强大资源库,实现背景知识扩充性理念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其教材取材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国外,内容涉及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政治、宗教、科学技术、名胜等多种背景知识,许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生活,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常态课堂,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我们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囿于书本,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扩充知识面的效果。小学语文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涉及到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七、利用“白板”记忆功能,促进教师反思,帮助学生回顾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语文课堂 微课
中D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83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广泛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微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而产生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并借助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学校之间蔓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原因,微课资源成为了中职学校中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随着教育发展浪潮的冲刷,中职教育逐渐开始向着微课的方向倾斜,这使得中职课堂教学结构悄然发生了改变。因此,我在这里仅以自己执教的语文学科为例,对中职语文“微”教学展开相应的探讨。
一、中职学生的“微”现状
中职语文教学和普高语文教学是有细微的差异的,普高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顺利的应对升学考试,而中职的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因而中职语文教学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及对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整个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高中学习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延续,是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的一条升学之路,而中职教学虽然也可以顺利的进行升学,但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教学时主要着重突显一定的专业技术特性。重视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社会实践的预先演练,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更“接地气”。中职学生入学通常在十五六岁,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且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自学能力受心智不成熟的影响而显得较弱。又由于年龄尚小如初生牛犊,敢想敢干,其思维表现得较为活跃。另外,中职学生还有一大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基础知识较普通高中生而言,要相对的弱一点。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上课时主动性并不高,且还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分心,教师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如专业课程。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尴尬局面,也就成为了亟待中职语文教师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微”现状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是有一定差异的,其重点并不在于语文学科应试的相关问题,而在于其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的不同。高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升学,中职语文教学却侧重于社会实践。因此,教师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懂得如何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进行内化,然后在对应的专业行业之中,顺利地将语文知识转化成为能够服务于社会的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对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职教学中的语文教学虽是一门极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却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身及内容的特点,所以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直到微课“偶然”地“闯入”了中职语文课堂之后,课堂开始发生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看起来略显“微”了一些,但是对中职语文教学带来的潜在效果却是无法估量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之“微”
“微课”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其内核还是严格遵从了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的。因此,这是以教学视频为重要载体的“微课”之中,即能够集中体现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又能很好的服务于整个教学,让“教”与“学”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微课自引入到了中职语文课堂以后,就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会有不少教学的关键内容,如果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讲授,那么可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思考的点转瞬即逝,而在将教学内容制作为微课过后,学生可以利用其进行方便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由于文言文课文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古汉语语法、文章整体框架梳理的学习内容,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讲解,并且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讲解还不一定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入微课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就只需要在上课时讨论或解决一下学生不懂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生予以不同的辅导即可,其他的事情就可以全权交给微课来完成。同时,由于微课视频对学习要点的集中呈现,可以很好的引起中职学生对相应的课文问题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在思考后积极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享受到课堂教学的完美乐趣。
由于微课的发展时间才短短的十余年,且现在中职语文教材三五年就会迎来一次修订,再加上中职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中职语文微课资源尚处于相对不足的阶段。而且普高的整体教学和中职教学差异较大,就算普通高中有丰富的微课视频也不可能被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之上,因而当前的中职语文微课视频还处于一种资源匮乏的阶段之中。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参与到微课教学之中,除了对微课资源进行大量的运用外,还要尝试着去自行创作一些微课视频或课件,逐渐构建起属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微课资源库。
四、中职语文教学中,微课虽“微”却优势不微
关键词:高职;语文;微课
1 困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该怎么办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在此背景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推进速度很快,但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则相对停滞。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呼吁高校加强和改进母语教学,虽然高职院校业已认识到职业教育缺失不了人文教育,但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表明:多数学生在理智上承认语文价值的同时又认为现有课程教学并没有多大效果,不仅不能达到个人成长、提升职业能力的期望值,而且传统单一的理论授课模式无法与其兴趣和学习习惯相吻合。
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普遍认为高职语文服务于整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需求千差万别,使得公共课在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程度上都很难把握;且高职语文大都大班授课、互动有限,教师往往应付教学任务而忽视教学质量;加之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态度对教师教学热情的打击,这些都对教师追求高效课堂产生了消极影响。
简言之,近年来的高职语文教学的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被学校所耽搁、被学生所误解、被教师自己所荒废。解决高职语文教学困境,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一是应对于学生,须主动教改,把课上好、上出质量、上出特色自然能赢得口碑;二是应对于学校,须主动融入,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和职能部门、学生社团合作,主动融入才不会被边缘化。其中通过教改复活语文课堂,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微课:启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改的钥匙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国内外教育者当下都在探讨的热门话题。在众多资源形式中,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学生心理,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就国内来讲,微课业已被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种手段迅速推广,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升温。目前,国内微课主要以教学视频为呈现方式,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整地呈现出教师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的教学。其依据即在于心理学、传播学的研究结论:10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面对当今学生 “数字时代原住民”的特质,高等教育教学形式需要适应数字一代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基于上述背景,项目组在面向高职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在全面互联网的时代,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同样呈现出信息知识碎片化、审美标准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各院系各专业对于大学语文的要求则呈现出听说读写应用化、人文教育专业化的要求。因此,在这两端诉求之中,教师倘若满足于自我欣赏、脱离学生兴趣、无视专业诉求开展语文教学,其效果无疑是刻舟求剑。反言之,把握住学生端和专业端的两点诉求,开发并用好微课资源,微课完全可以成为启动高职大学语文教改之门的钥匙。
3 实践:卫生类高职语文微课建设的案例评析
笔者所在的苏州卫生职业技术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卫生类院校,素来重视语文课程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的背景之下,该校语文课程启动微课建设。其做法包含了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微课资源的开发,根据课程标准,针对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制作微课资源,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查询、复习;二是微课资源的应用,腾出有限的课堂时间,以微课资源为基础,开展广泛的阅读、思考和交流,促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思考与表达。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第一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借助微课资源,积累起基本的语文知识;第二阶段则是侧重于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掌握的微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文本阅读,帮助学生逐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逐渐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逐渐实现医学人文素养的升华。
1.微课资源的开发。从教学规律分析,绝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切片化以制作微课。鉴于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微课开发过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需要呼应专业诉求的课程标准,另一方面要定位于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选择“点”而不是“专题”。因为微课时长不过15分钟左右,主题太大、内容庞杂难以讲清楚。对此,比较好的形式应该是围绕某一主题的“微课系列”。比如,该校大学语文课程微课开发中,围绕课程标准中的“传统思想文化专题”,选择“孔颜乐处”、“人生出处”等核心概念制成一个“儒家的人生观”微课系列,该系列包括3-4个微课,各不一样但又有一定关联,可以形成集合;而若干这样的集合又统属于某个专题,从而形成“微课――微课系列――专题”的知识层级。其中微课所表达的无疑是有助于深刻理解专题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只不过它以镜头语言更生动地展现出来。
2.有效课堂建设。由于高职语文课时的极度有限性,传统大学语文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虽然也根据所讲专题给学生开出书目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并借助读书报告对学生学习情况实施考核,但事实上学生很少深入阅读,甚至根本不读,而是借助网络截取或拼凑完成作业。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环节的丧失,是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势必要加强阅读环节。然而阅读的增加必然消耗课堂宝贵的时间,面对这一矛盾,微课的价值得到了显现。借助于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知识的讲授前移至课前,从而让渡出足够的时间开展课堂内的集体阅读,并通过对话与反省来开展深度阅读,以纠正碎片式阅读产生的思维惰性、增加学生阅读过程中自我体验,从而真正实现语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比如,该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思想文化专题”,由于学生通过微课已经基本了解了儒家“孔颜乐处”、“人生出处”以及道家“逍遥”、“淡泊”等基本概念,课上教师便能够集中精力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汪曾祺的小说《钓鱼的医生》、东山魁夷的散文《听泉》等经典文本,而学生有了必要的知识积累,所以在阅读研讨中面对“你如何理解莫道渔人只为鱼?”“作者夜半听泉领悟了怎样的人生”等问题时往往能够比较聚焦、比较深入,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也都明显提高。
4 结论
如上所述,高职语文以有效课堂为中心的教改,核心在于节约课堂的有限时间充分地展开人文阅读、交流和思考。结合了信息技术的微课开发和应用,呼应了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呼应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诉求,而且在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的理解课程标准、分析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文化的养成,学生必须追加课前的自学时间、释放课堂的参与热情、延展课后的思考反省;并最终突破传统课堂,形成了师生基于微课资源的阅读、对话、反思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