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2 09:04: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

篇(1)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92-01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篇(2)

【关键词】留守高中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高中生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被留在原住地的高中生。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心理脆弱、学习压力重的特殊时期,留守身份、无人照顾对留守高中生来说影响较大,所以许多留守高中生都出现了心理问题。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大本营,这也要求学校正视留守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留守高中生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留守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性格叛逆,孤僻。叛逆心理是中学生群体的一个常见现象,不过这一点在留守高中生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和引导,许多留守高中生都养成了自由散漫、为所欲为的性格。个别人还错误地认为,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根本就是能力不足、不在乎自己的表现,他们甚至对父母产生了抱怨,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愈加消极、孤僻。在学校,许多人还会将自己置于教师的对立面,与其他安于学习的学生格格不入,认为教师的教育和劝说就是自己的压制和挑剔,为此,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与他人爆发冲突。2.厌学情绪浓郁,缺少抱负。厌学情绪浓郁、学习成绩较差,在留守高中生群众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据悉,绝大多数留守高中生的监护人都是其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在外打工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习关心不够,而监护人能给予他们的帮助极其有限,加上缺少监管,所以在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许多留守高中生经常会出现逃学、逃课等行为。部分留守高中生虽然在学习上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也有乐于向上的心理,但是由于性格内向,在遇到问题时他们都羞于请教他人,只能自己解决,所以学习效果不佳。还有部分学生受“出去打工挣钱”、“闯社会”等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少信心和抱负,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3.人际交往心理失衡。许多留守高中生的父母由于经常不在他们身边,经常会用钱来弥补孩子,所以在金钱上从来不会亏待他们,岂不知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在经济宽裕而缺少管教的情况下,为了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引起他人注意,一些留守高中生经常会用大手大脚花钱、上网等其他方式消愁解闷,受此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功利化、现实化、庸俗化,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经常会因为价值观不合而出现冲突。个别留守高中生由于长期缺少亲情滋润,心理极度矛盾和惶恐,为了弥补亲情缺失,他们会与一些人称兄道弟,会“抱团取暖”形成一个带有排斥性的小团体,导致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远。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渴望温暖和刺激而早恋。

二、留守高中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开展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培养、心理问题辅导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的一门课程。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加重的情况下,高中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促使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要求高校在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的同时,转变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条件,关心留守学生群体,改变过去那种以强制教育、训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学生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将集体心理辅导与班级讲座、个别辅导、心理训练等结合起来,教给学生更多加强自我调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生活适应力,消除留守学生的心理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良好效果。2.关心留守学生,以集体的力量助其前行。高中班主任和教师是高中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他们与学生的亲密程度、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给留守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档案,然后与教师携手关注留守学生心理与学习变化,经常与留守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心理需求、思想情感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用爱心、耐心和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以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满足学生对亲情的渴望,促使学生将对父母的情感依赖转移到教师身上。与此同时,打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积极利用主题班会、帮扶小组为留守学生的学习加油助力,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爱就在身边,促使留守学生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去,增加与他人的亲近感。3.家校携手,汇聚教育合理。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话题,留守高中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因此,高中在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与家庭携手,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以汇聚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有效性。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在与留守高中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立足于良好的学校、家长沟通机制,经常开展一些亲情活动,以加深学生与家长、监护人的理解和感情。此外,经常借助QQ、微信、电话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向他们传递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信息,引导他们改变过去那种以“金钱补偿亲情”的做法,给予孩子更得关心和爱护,引导留守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困难成长成才,促使他们坚强、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作者:陈晖 单位:安徽省金寨一中

篇(3)

摘 要 本文采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游戏教学前后高中生心境状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游戏教学在促进及改善高中生紧张(p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中生 心境 研究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由不成熟逐渐转向心理成熟,是人格塑造的理想时期,也是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阶段。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项研究表明:目前重点中学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约占测查总人数的18%和28%。体育锻炼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排除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及治疗焦虑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将体育活动加上情节和规则,或以活动结果作为判断胜负的依据,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融体力活动和智力开发于一体,具有浓厚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目前,体育游戏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方面还比较少,本文旨在探析体育游戏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云县第一中学4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取的是体育游戏教学,对照组采用的是近期经常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高中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境状态进行测试,经检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境状态无显著性差异,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二)研究的工具

实验采用的是心境状态量表(POMS),采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的简明心境量表(POMS)。问卷共分紧张、愤怒等7个维度。问卷采用5级量表的形式,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属于消极情绪因子,得分越高,情绪越差,精力、自尊感属于积极情绪因子,得分越高,情绪越好。该量表信度在0.60-0.82之间,平均为0.71,具有很高的信度及效度。

(三)实验过程控制

本实验在实验前采用的是单盲实验法,确保实验研究对象为同质对象,实验组采取的是体育游戏教学,每周进行2次(每次45分钟)体育游戏教学,实验过程中连续教学16周,在选取实验对象的过程中,都选取了该校的在校住宿生,以确保实验对象在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一致。

(四)数据处理方法

本实验采取的是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实验前后对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心境状态处理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在对对照组的实验前后及实验组的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的比较中采用的是配对T检验。

二、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境状态(POMS)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经过16周的体育游戏教学,实验组实验后的紧张、愤怒、抑郁、精力、慌乱及总分方面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紧张及慌乱方面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在愤怒、抑郁、精力指标及总分方面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水平(P≤0.01)。而在疲劳症状的缓解及自尊的提高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的水平。结果表明:体育游戏教学前后实验组比对照组要有较好的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两个积极指标上得分也有积极的提高,证明体育游戏教学有利于改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

在愤怒、慌乱两个指标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前后高中生心境状态(POMS)的测试结果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高中生心境状态明显优于实验前,证明了体育游戏教学有益于提高及改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在今后的教学及做学生心理辅导中可采取体育游戏教学及心理辅导相结合教育,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体育游戏教学有效的降低了高中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了高中生精力及自尊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到达了提高及改善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2:133-134.

[2] 张德利,张平.高中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09.08:5-7.

[3] 李燕等.1004例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干预[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05:15-17.

[4] .运动性心理疲劳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01:87-89.

篇(4)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笔者曾尝试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重点中学,并分别进行了多年的跟踪服务和驻点指导,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1981)。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强,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助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实施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在笔者驻点指导的两所中学的实践中,在“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在此思路下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不仅帮助了一批学生,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先进的学生得到了有益的训练,后进或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应有和及时的帮助,尤其是在学业障碍、师生关系、同伴友谊、亲子沟通等问题上效果显著。朋辈心理辅导极大地缓解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朋辈心理辅导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有需求学生的观望与疑虑

部分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是否愿意帮助自己、能否帮助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学生在第一时间还是愿意求助于专职的心理老师,而不是求助于身边的心理信息员、心理委员或其他朋辈辅导员。

2.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不够胜任

当有困难的同学需要心理帮助时,给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与同辈”,但这些同龄人有的不够胜任,表现为未能有效地使用专业心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同辈热情,与期望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存在差距。

3.部分年级很难开展

这突出地体现在毕业年级,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多数关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辈心理辅导员很难招募,因为在这一关键时期,花一段时间帮助别人处理学业障碍、情感困惑等问题,在现实中不仅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甚至都很难过自己的关。

在高中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朋辈心理辅导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新道路。

参考文献:

[1]Alan Carr.郑雪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2]卡尔.R.罗杰斯著.杨广学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6~37.

篇(5)

关键词: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已逐步走上正轨。

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和《纲要》10多年之后,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其“三多三少”现象必须引发我们的重视:学生心理困惑日益增多,但学生乐意接受的咨询(辅导)途径较少;前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的人群中家长居多,而学生主动求助者偏少;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日益增多,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教师甚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及《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完善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面对上述“三多三少”现象,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贯彻《纲要》精神,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课题拟在学习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从本区域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现状出发,以构建和谐教育、改进教育民生的视角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本区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通过前期的半结构化访谈,我们自制了一份心理咨询调查问卷对全区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开展了抽样调查。该问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现状,了解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看法。

(二)研究内容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加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找到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本研究最终能够为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对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的分析:学习压力大,求助意识弱,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喜欢的心理课程等项目的分析。

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2012年3月我们对奉贤区中小学的学生共969人进行了测验调查,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的心理困惑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困惑分别见图1、图2、图3。

2.遇到心理困惑如何处理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各学习段的学生的处理方式见图4。

3.主动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若有心理咨询师的电话,他们的求助意愿程度见图5。

4.最希望谁帮你解决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最希望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对象调查结果见图6。

5.心理咨询的地点

学生对心理咨询地点偏好的调查结果见图7。

6.喜欢的心理课程

各学龄段学生喜欢的心理课程见表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困惑颇多,学习压力位居第一

由图1、图2、图3不难看出,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成绩不好”。调查发现,有57.8%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而这有可能与“父母要求过高”有关,这也是学生公认的第二大心理困惑。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上要求上进的内心需求。

在中小学阶段,另一个烦扰学生的问题是“同学犯错该不该告诉老师”,若告诉老师,自己就背叛了同学,会被同学们排斥;若不告诉老师,又违背了心中的正义,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因此,这一问题成了他们心中难以解决的矛盾,28.3%的中小学生都存在这个困惑。

高中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困惑还有“妈妈过于唠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矛盾更加激化,30.6%的高中生正面临此问题。另有29.7%的高中生为“失恋”而烦恼,恋爱现象在高中阶段已不容忽视,而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应对“失恋”就成了困扰他们的又一难题。

2.学生求助意识比较弱

由图4我们可知,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后求助意识较弱,62.6%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找朋友倾诉”,这一点无论是在小学、初中或高中都是如此,因为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身为同龄人更能理解自己的困惑,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并保守秘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还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上QQ找心理老师”“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自我调节”或“拨打心理热线”。学生到心理咨询室主动求助的意识总体较弱。

较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初中生的求助意识明显要强很多,41%的初中生遇到心理困惑会去咨询室找心理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中,父母的地位渐渐下降,他们崇拜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什么都懂,是最听老师话的一个阶段。高中生对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三分之一的高中生表示更倾向于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由图5可知,若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有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76.5%的学生会选择打电话给老师求助。从数据上看,年龄越小,越愿意主动求助。

3.学生对咨询对象的要求各异

由图6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同性的咨询师有着相类似的成长过程,比异性更易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较易接受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代沟越少越容易接受和理解自己。出于这样的想法,无论小学、初中或高中生都偏爱找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对于是否本校的心理老师或外校的心理老师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本校的心理老师,因为比较熟悉,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感;有的喜欢外校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样的老师看问题比较客观,没有偏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也比较安全,不会影响自己以后在学校的表现;其他同学则喜欢班主任帮他解决心理困惑,因为班主任与自己接触最多,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由图7可知,对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场地,42%的学生喜欢在校园内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压抑感;特意进入心理咨询室肯定是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校园内随便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心情也容易放松下来。这提示了我们心理老师可以走出心理咨询室,找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辅导。

四、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

在“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区教育局负责具体运作,筹备和建设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其在规划制订、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

启动奉贤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十百千”工程:制订《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达标验收,实现100%的中小学校达到区级合格标准,其中10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分批完成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改造,三年内实现100%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达标建设;探索“温馨教室”创建的方法和途径,把微笑、激情、公正、宽容带进教室,形成“人人参与、班班争当”的创建氛围,鼓励有创意、有特色、有实效的“温馨教室”,评选出1000个“温馨教室”。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在心理团体辅导课方面,规范课时安排与教材教法,通过定期教研活动、区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展示课等活动,引导全区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开发生命与心理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分学段开展区级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以及分小组进行一课多磨活动,建设一批优质心理辅导活动精品课。

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方面,各学校要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图书角、发行心理小报、校刊、板报,开设专门心理宣传橱窗以及校园广播节目等途径,加强宣传,构建有利于学生随时参与的多样化平台,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心理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专栏、开设论坛,方便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晓度与参与率。在各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区每年举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并建立资源库。活动形式包括:心理剧展演、优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展示、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校外生存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等。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培训班。培养和造就10名专家型教师、30名优秀骨干教师,增强学科优秀人才的储备,确保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有效运转。

篇(6)

关键词: 高中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我国校园里面发生的极端事件经常出现在新闻头条,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引起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地改革创新,希望健全我国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1.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高中生都处在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下,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学科的学习任务,需要在学习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为了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多高中生都在高考之前彻夜读书。在这繁重的学习负担之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学生的性格出现的变化,还是学生做出的一些过激行为,起因都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学校、家长和他们都没有充分重视,最终导致情况恶化,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

2.我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师生与家长一直都是把注意力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程度远远不够。即使在素质教育之后,教育部门也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尽量压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另外,即使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也缺乏针对性,难以切实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的学校只是把心理健康教材发给学生,不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就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2学生缺乏心理问题疏导途径

我国当前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人感觉承认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件非常难以启齿的事情,大部分高中生都有这种心理。所以很多高中生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之后,不会像其他人诉说,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有效解答自己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心里长期积压,最终就会以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形式爆发出来。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没有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所以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

3.优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3.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预防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只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高中生就可以在教学中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学到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自己疏导心理问题的途径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高中生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必备的常识,可以让高中生摆脱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的挫折教育。高中生是一群还没有步入社会的群体,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弱,出现自杀现象是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太脆弱,受到挫折以后就心理崩溃,做出这样的自残行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热爱生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自己遇到的各种挫折。

3.2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

为了及时地发现并帮助学生排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管理心理咨询室,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心理咨询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因为只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之后,心理咨询老师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记录观察,及时地知道哪个学生需要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这些心理健康档案需要安排班级排序进行保存,对每个班级的学生通过老师平时的观察确定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有一些平时表现得比较自卑、孤僻、沉默寡言的学生,就需要得到心理咨询教师的重点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3.3学校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宣传

加大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可以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更重视,而且让他们在宣传中有所收获。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课间时间播放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一些学校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重现等,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危机意识。也可以是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4.结语

高中学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高中生的一个人生转折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所以,我国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尽快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主动干预、心理健康、高中生、心理测试

原因和表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国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主体---学生而言,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升学压力更大。高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变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初中生来讲高中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可以说仍然处在一个发展时期,各项心理活动都未成熟,所以说高中生是心理健康扭曲的高发人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干预有着重大而迫切的作用,而我国在主动干预这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只是在理论上的研究而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多大进展,高中生是特殊人群,所以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才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一般评价一个人心理状况时基本上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种,而高中生的心理状况我们也可以进行这种分类。造成高中生心理状况不同的因素很多,比如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的某些因素。

家庭方面

现今社会夫妻离异现象普遍,随之而来的就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心理健康。而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形成心理扭曲的现象,即便是健康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和孩子们交流,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学校方面

高中生正处在学业最紧迫的一段时间,面对考学压力已经身心俱疲,在学校里,学生的心理压力巨大,老师们的作业量繁重,各科作业无论是在难度上还是在数量上都特别大,休息时间少,由于高考是竞争性选拔,同学之间相互竞争,造成学生心理扭曲的现象比比皆是。

社会方面

由于科技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渠道都十分畅通,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些学校周围都有网吧,台球厅和酒吧等,一些不良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情况也很多。

自身角度方面

当代高中生由于受传统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不善于表达,往往会形成孤僻乃至自闭的情况。而高中生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为,失眠,焦虑,情绪暴躁,性格孤僻,不愿意交往,甚至出现厌学轻生的现象。而这些状况则又会直接引起学生成绩下降,进而导致学生心理进一步扭曲形成恶性循环。

二、研究的目的:

针对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不健康因素,测试主动干预对高中生不健康的心理是否有积极影响。同时为我国现阶段主动干预实践资料填补空白,以期获得应有的效果。让他们对发生的心理状况不会在感到茫然,而是从容应对,积极调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变得积极乐观向上。同时,也是为了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广泛的关注,使社会能够减少更多的负面影响,学校能够不单纯为了升学率而教学,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家庭方面避免更多的父母离异,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庭环境。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我国的高中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表达内心等各方面都与国外的高中生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验的过程中首先在高中各个年级随机抽取20人,将抽取的60名学生通过心理测试找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共19人,进行重点心理干预,采用上心理辅导课,个别心理咨询,组织户外活动,室内交流会,音乐欣赏课等。

1、研究内容:

(1)心理辅导课:

由心理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学的培训,在课上老师们要具体针对不同学生们的问题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讲述,重点讲述如何预防不健康的心理,如何克服自卑,怎样减少焦虑,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有氛围的学习环境,是他们能够听得进去,以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知识灌输。通过播放视频音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让他们接受具体的心理辅导。

(2)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心理健康严重的学生有心理咨询师进行个别辅导,一些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者qq短信的方式进行交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打开心扉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3)组织户外活动:

在此期间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户外体育运动,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比如打篮球,跳绳,等一些个集体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其目的就是缓解压力分散注意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听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提升他们的信心。心理干预时间为三周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不得少于二十节课,每课时为45分钟,每天的户外运动不得少于一小时。

(4)团体合作:

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心得交流,每天15分钟,同学之间年龄差不多,他们有共同语言,通过交流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提升他们的友谊。要求学生每天听20分钟的积极向上的音乐,比如莫扎特,轻音乐等。三周时间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心理测试,得出结果。

2、详细步骤:

(1)本次研究一共选出了60名学生,其中19名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三周的主动干预结束,19名学生,16名学生心理改善情况良好,16名学生中焦虑现象,失眠现象,情绪暴躁,不愿交流现象都大大减轻,这16名学生都出现了微笑、愿意交谈的趋势,其成功率为84/100。

(2)这说明主动干预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有着积极地作用。除了这些主动干预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庭,老师等各个方面的主动干预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孩子在家父母多和他们进行交谈,放下手里的工作多陪陪孩子,闲暇时间能够和孩子一起去野外活动,如:踏青,野炊等。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平时能够和学生多交流,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茫,社会方面,社会各界都应该负起责任来,坚决禁止和打击不良信息,取缔一些违法乱纪的场所,给学生们带来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学生自己也应该提高自信心,自尊心,抵抗不文明现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结论:

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是两个方面的健康即: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从身体健康方面来说,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反应敏锐;身体匀称、体重适当、站立时头、肩、背位置协调;牙齿清洁、无痛感、无空洞,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从心里方面即有充沛的精力,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态度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总之为期短短的三周时间我们不能奢求学生们能够有巨大的改善或者永久的健康,我们只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次心理主动干预,能够教给学生一些克服心理压力,减轻失眠,焦虑和孤僻的方法,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这种工作能够更广泛的进入学校来帮助更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宪华.中学生成就情绪特点及其与成就目标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