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1 16:55: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篇(1)

一、对初中体育课程标准 》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解读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刚进入初中的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项目了解较少,掌握的体育技能有限,喜欢从事的体育项目不多,导致他们运动兴趣不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要让他们在体育课中发挥出主体作用不是件易事。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意识,要努力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体育技能。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才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 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是人的青春期,也是身体、心理及各种能力快速发展、形成的时期。初中《 体育与健康 》课程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初中学生生长发育存在不均衡性,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而一些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又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体育教师要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参与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器材的制作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初中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体育课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广泛了解体育项目及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使体育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叫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比赛方法及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进行比赛,收获别样的快乐。一些可以自制的简单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可安排给学生动手制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是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2.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设计

初中体育教师多用游戏内容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一些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运动是学生特别乐于参加的,对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体育游戏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游戏的选择、设计中来。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让他们完成体育课游戏内容的设计,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体育实践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

体育实践是体育课的主体部分,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又要体现体育课多元化的功能。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这部分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

设立不同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体验成功的动力。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身体素质、技能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技能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增加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根据与自己相应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这既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诠释。

教学方法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1]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 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避免自己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要促使学生在进行讨论、探究下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体育课中能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依据之一。

《 体育课程标准 》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要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大胆地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要创造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完成。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体育课全面育人的功能。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558000)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创新理念;体育教学;现状;课堂设计

创新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创新理念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创的能力。

一、创新的含义

所谓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包括原创性以及切实性。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师可能在课堂上会指导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平衡动作,如果有一位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动作,哪怕这个动作对体育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而言是没什么新意的,可是对于这名同学来说就可评定为具有一定的创意。

此外,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而是自作主张做些翻滚动作,而非平衡动作,即使这个翻滚动作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也不可认为是有创新的,因为它背离了体育老师的设计初衷。

二、体育教学现状反思

总结与反思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笔者发现,许多体育教师是运用直接的教学模式,开门见山地帮助学生去掌握某些特定的技术、某些特定的技能,大部分是偏重对动作要领的示范、介绍以及强化练习。此种教学模式,学生不需要创新思维,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指令与动作要领进行学习与练习即可。显然,此种直接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单调无新意。

三、体育课程中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设计

笔者认为,直接教学法有利有弊,但是弊大于利,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尝试了创新教学方式。其实,创新教学方式并不难,有的老师认为创新太难了,要是在直接教学法的基础上加入几个可以支持创新教学的教学单元,就已经迈出了教学的一大进步。启发诱导教学法就是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比较成功的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此种方法的教学步骤为:“提出动作主题―学生试做―相互欣赏―激发创意―创造更多、更新的动作意念―总结。”

从示例可知,初中体育教师运用启发诱导等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他们的学习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创新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创新教学理念的应用,结合教学实际,打破教学常规,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从而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科学发展。以上是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教学方式得到创新,则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定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根本就是一堂放风课。先别说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都会主动的要求自由活动。至于要实施怎样的体育课程及教学就更加不用说。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影响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判断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要看学生是否有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增长,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进步大,说明课堂有效性很高,反之有效性很低,甚至没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不切合实际。教师如果在备课的时候,忽视了对上课时间的考虑,而把教学目标制定得非常细致和具体,就会使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完成。给学生安排过重的负担是与新课标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因此要适度给学生放松一下。

2. 忽视运动技能教学。在很多农村中学里,体育课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玩耍。教师只是负责监管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事实上,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整节课的灵魂与精髓,应该贯穿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忽略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那么就会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要关注技能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后所获得的愉悦心情。

3. 片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少体育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片面强调兴趣而不重视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出现了学生自由玩耍,教师不加理会的局面。这样的体育教学虽然受到某些学生的喜欢,可是却没有完成任何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属于无效课堂。

4. 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少体育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只是一味追求学生的好评,不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不要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了。为了让学生高兴,体育教师允许学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时间长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教学内容基本为零,课堂有效性成为空谈。

5. 忽视教学方法设计。也有不少体育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很注意实施,可是却不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注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他们把体育教学目的简单地理解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

二、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1. 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只有不断地进行锻炼,才可以促进他们身体锻炼动力产生,这也就可以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现代人达到身心健康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置体育游戏的规则,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整堂体育课程更加具备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形成他们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2.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看法、敢于和善于提问。教师要做好教案的设计工作,依据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特别要掌握好教学设计的难易程度和手段,不断提出和处理各种问题。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较低的起点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途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启迪,这样学生才会有林林总总的想法和创意,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的萌芽才能有机会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3. 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对其安排难度过大或者过小的教学内容,否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特征的鲜活个体,学生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性,一定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使其都有所提高和发展。教学内容要具备创造性。体育教师要注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编健美操、舞蹈等。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展。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个性;研究分析

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特征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表现在学习与生活中呈现出个体之间的明显差异。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与最优化发展。

一、教学中了解学生个性,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体育教学之后,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课后与学生谈心的机会,增进对学生个性状况的了解,尽可能多地获取学生的发展信息,为自身教学活动设计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教学之中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从学生的神态、言语、动作、行为等方面分析,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调整与优化奠定基础。在分析和获取学生的个性状况之后,关键之处在与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成效。对于身体素质较好、性格开朗、自信心足的学生,本人对学生设计出了更高的训练要求,让他们向着身体潜能的更高极限挑战,并勉励他们勇于突破自我。在对待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都一般,自信心不足,甚至存在懦弱、自卑、急躁等情绪的学生,本人则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多给予他们包容和鼓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心理满足感和认同感,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方案实效性。而对于技能与基础较差、性格暴烈、较为放任的学生,教学方案中则涉及一些针对性的专题活动,强化心理感悟,提高教学成效。

二、训练中兼顾学生个性,统筹性推进训练活动

初中体育教学中,项目训练体力消耗较大,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劳感,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对于体育训练存在着心理上的抵触情绪。针对这样的状况,本人结合教学设计环节与步骤要求,将学生的个性因素统筹考虑进去,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训练方式与途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例如在针对技能动作掌握较好、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和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本人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专门的环节,给这一类型的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本人将学生分为多个互助训练小组,为每一个小组配备一名训练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做示范教练,帮助这一组的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的岗位正好满足了这一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其在训练指导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对于其他学生的训练活动帮助较大,这一成效的取得就是建立在学生个心心理特点扬长避短的基础之上的。再比如在教学中遇到基础较差、内心自卑、性格孤僻、不善交际等类型的学生时,本人都进行了相应针对性教学措施的运用,通过降低表扬门槛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多获得肯定性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对于不善交际的学生而言,本人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团队合作训练项目,让其成为小组一分子,以此来将其融入到团队之中,有助于学生逐步摆脱封闭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体育学习与训练之中。

三、竞赛中发挥学生个性,发挥引领性教育功能

对于学生的个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扬长避短,通过设计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摆脱消极情感,改正性格与心理、思想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闪光点个性进行选树,体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应当结合竞赛活动,发挥学生个性,对其他学生彰显辐射示范作用,在全班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渗透积极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全校运动会上,班级学生参加了1500米长跑活动,这是一项耗费体力较大的竞赛项目,每一位参加的运动员都将经受心理与生理双重考验。本人组织学生组成啦啦队,观看比赛并进行鼓劲加油,当运动员顺利冲过终点,获得好名次的时候,全班学生沸腾了。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本人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应当为集体的荣誉努力奋斗。同时,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从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之中受到教育,鼓励学生克服畏缩不前的消极心理,在全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并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活动中升华学生个性,构建立体型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这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学生个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校一堵围墙阻隔不了各种社会不良思潮对学生的侵蚀,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个性发展方向与趋势对于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把好方向,构建立体教学模式,尤其是要借助于各种专题活动,深化体育教学的思想引领成效。本人在班级专门针对当前初中生中存在的盲目讲义气、冲动等个性特点,进行了“一冲动成千古恨”警示教育,选取了发生在本地区青少年群殴致人死亡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向学生讲述青春期冲动的危害性,以及帮助学生明晰义气的正确理解,感知盲目讲义气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借鉴和警示意义,升华的个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实际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理论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育教学也不能堕入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初中生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初期,身体状况发展不平衡,学习认知能力也参差不齐……这些都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情,如果我们熟视无睹,就可能有同学承受不了训练压力。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两点初中体育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认知规律,具体设计教学

新课改要求我们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倾向和身体承受能力,不能进行盲目的理论宣讲和强化训练。为了更具体、更能契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笔者通常先对学生进行约访,根据他们的意见和近期的身体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如:教学“篮球原地运球”时,笔者了解到同学们都期望设置既能夯实跑跳基本功又能有效提升控球技能的活泼课堂,于是就做了如下安排:(1)通过活泼灵动的小游戏训练跑跳基本功:“你追我赶8字跑”活泼有趣,蛙跳虽苦却能有效锻炼腿部肌肉。(2)控球能力训练:大家组成小组进行传球游戏,同学们围成一圈,选一位站中间,然后连续5次原地运球突然报一个数字并同时将球抛起,对应数字的同学反应接球。

二、倡导合作学习,谋求共同进步

体育运动不光需要交流学习还需要安全帮扶,这些都离不开合作。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身能力、承受能力和身体状况等搭配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唯有如此,方能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侧手翻”时,练习者就需要找臂力比较大的伙伴帮扶以保证安全,这样可以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不安全感。具体操作中,保护者的右手必须跟紧练习者的体前与左髋部位,然后左手在右手的下方紧跟练习者的右髋,这样让大家相互帮扶,不但练习了技能,还让大家懂得了怎样帮扶,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和身体机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完善体育教学,达成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近几年,我国比较注重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体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否则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体育游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 智力性

体育游戏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体力,必须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体育游戏也具有竞技性特点,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游戏规则和特点,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想出战胜对方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 教育性

体育游戏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教育学生学习体育,因而学生首先要对游戏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游戏实施的规则和方法,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养成相互帮助的习惯,在合作中体会体育乐趣,以便日后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3. 多样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能够使体育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动作的学习,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游戏教学方式的运用,能使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体育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设计的措施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锻炼都比较机械,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育素养,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 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体育游戏设计

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游戏可能会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差异性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将游戏纳入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初中阶段的学生性别差异已经显现,在心理上出现一种异性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在耐久游泳、跑步等教学中进行游戏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耐久性。比如,在跑步锻炼中,可以将游戏设计成女生追男生或男生追女生的形式,这样不管是在直道还是弯道上追逐,都能够能很好地考虑前后的距离和学生的实际,女追男的时候距离可以短一些,男追女的时候距离可以长一些。

2. 在技术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

在初中阶段,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一般属于技术性体育项目,这些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和体力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重复性训练提高学生技能,但是这种重复性的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降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在锻炼中融入游戏教学方式,提高趣味性。比如,在练习排球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传球比赛,设立胜利奖项,鼓励学生获胜,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游戏开始前,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相互传球,并记录这个时间段内每个小组传球的数量,传球最多的小组获胜。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为了获胜就会特别注意传球的动作和技巧,提高传球速度。这个游戏使学生掌握了传球技巧,获胜的小组能够提高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加强体育锻炼,为后来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3. 在规律性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愉快体育;教学探究

一、前言

初中体育愉快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近年来,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有效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1]

二、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体育作为塑造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它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形态和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课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独立精神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体育教学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体育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体育学习不重视。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忽视愉快教学的重要意义。[2]这不但使学生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也阻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第二,教学的随意性与单一性。从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上来看,对初中体育的教学要求比较模糊,使教师不能正确对待体育课堂教学,使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同时,教学方法单一,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第三,师生间情感交流少。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之间的主要交流仅仅停留在技术的教授中和口令的指挥中,而摒弃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兴趣的培养,这就使学生敬畏体育教师,降低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

三、初中体育课堂愉快教学的应用

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能将一些相对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置于某种有意义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技能,点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追求的热情。情景教学有多种形式,可以利用音乐、舞蹈、体育用具等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例如,体育课堂融入音乐教学,教师可以播放欢快的乐曲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保证学生用充沛的精力进行体育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体育运动结束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获得身心的放松,逐渐缓解学生的疲劳感。同时创设情境时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滚翻动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滚翻动作,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认识到滚翻动作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然后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到前滚翻的情景带领学生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行感受,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的探索热情就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2.体育游戏教学,创设和谐气氛

对于一些动作技术比较简单,练习又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也往往变的比较沉闷。穿插体育游戏进入教学中,开展一些智力性的活动,采用一些与练习内容相近或相似的游戏,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在练习立定跳远时,教师设定好几个递增的远度,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从初始远度开始起跳,跳过的同学即升到下一远度,看哪一组同学最先过关。教师可让获胜组的同学谈谈感受,推选出同学进行示范,教师就示范进行点评,并示范正确动作,讲解技术要领。组织第二次比赛,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真正掌握动作技术。体育游戏教学充分体现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选择趣味性十足的体育游戏,如猴子抢球、拉网捕鱼、跳山羊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受课堂的同时,获得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乐趣。[3]

3.小组竞争合作,培养协作意识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自我意识完全形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对于他们今后人生观、性格、品质的形成都非常关键。因此,应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正确地审视和看待自我,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针对初中生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采取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相适应的分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互动、互助、互争,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互动能力、交互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培养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二人双足跳可以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弹跳能力、爆发力、提高学习兴趣;拔河比赛可以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分组篮球比赛不但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了战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组织的能力,而且在比赛中了解了竞技精神,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将这种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带到学习中去。

四、结语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分压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活动空间,忽略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重视实施愉快体育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的选择健康的、典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优化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构建学生素质提升、体育锻炼意识增强的良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前进.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的探究[J].体育世界,2012,(08):12-13.

[2]秦伟.初中体育教学愉快体育教学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2,(09):22-23.

[3]刘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3,(0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