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5: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唱歌教学的主要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鲁迅语)而直到公元9世纪,人们才开始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音高。五线谱的出现更晚,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才开始广泛使用。在记谱法尚未诞生或完善的岁月里,人类一刻也未停止歌唱。中世纪的欧洲,僧侣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甚至能完整地演唱多声部的格利高列圣咏。这说明,自古以来,听唱就是人们学习歌唱的一种有效方法。人生的第一首儿歌不还是通过听学会的吗?时至今日,听唱法还是大部分人用来学习歌唱的主要途径。因此我认为将听唱概念引入课堂是完全可能的。
一、听唱教学符合认知行为学的规律。 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悉了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说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读谱训练,将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唱训练,学生会对音乐诸要素如节奏、音程、时值有一定的积累,待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他们就会从听唱学习这个必然王国走向视唱学习这个自由王国。因此我认为,在学生尚未掌握读谱技能之前,听唱教学更符合他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二、听唱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是以听觉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模式培养的是学生听的记忆能力与再现能力。我们注意到无论是近几届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还是各大音乐师范院校的入学考试都测试了选手的短期音乐记忆能力。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听音乐、复述旋律的测试,考核了选手对音高、音准、节奏、速度及音乐总体形象的把握。而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从未涉及到有关音乐记忆力的训练。听唱教学填补了这个音乐教育的盲区。通过对音乐片段的听辨、记忆、复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听唱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身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通过对武汉市几所中学的调查显示,虽已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基础学习,中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仍不容乐观,大小三度唱不清楚,遇到视唱更是无法开口。可当他们演唱流行歌曲时,增四减五、临时变化音、甚至转调都唱得非常准确,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学生在唱歌课上展现自己良好的音乐素质?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孩子们大多对唱歌课中大量的读谱练习感到厌烦或不知所措,他们认为学一首新歌根本不用先学唱谱,因为他们从广播、电视、CD里学到的新歌远比音乐课上学的多;而音乐老师显然不会认同这个观点,如果音乐课只需要一只录音机,学生除了几首歌曲还能学到什么呢?我们姑且不论谁对谁错,正是在对读谱与唱歌的认识上,师生各执一端,导致了目前唱歌课堂效率不高,效果欠佳,而听唱教学既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特点,又能达到大多数音乐老师的教学要求,它较好地协调了师与生在对识谱训练认识上的差异,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学生视唱之前已有听唱的基础,他们摆脱了开不了口的尴尬局面,敢于大声视唱,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进步,通过视唱,学生对基本节奏及音程进行了反复练习,这对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无疑是有帮助的。 下面是听唱教学法的一次实践。
一 唱歌教学中的声情并茂
通过音乐教学激发、陶冶、感染、升华学生的情感,是小学音乐课在精神层面达到的深层次的目标,也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小学一线音乐教师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歌唱者要真实地传达歌曲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就必须懂得正确处理歌唱中“情”和“声”的关系,做到声情并茂。想要做到声情并茂就必须在基础上下工夫。
首先,通过教师范唱或歌曲录音播放,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表现力”。每首歌曲在教唱之前,教师都应给学生范唱或放录音,在唱的过程中要投入,尽量将歌曲中的力度、速度等表现好,歌曲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思想感情有所体会,这样就从外形上解决了“声情并茂”。
其次,引导学生对歌词深入理解,正确掌握歌词表达的意思,从而提高歌唱表现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歌唱,是正确进行歌唱表现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步骤。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不妨在学习每首歌之前,动情地朗诵词句,体会歌词本身的含义、韵律,再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诵,进一步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展示歌曲的音乐形象,从而将歌唱的技巧、技能也就是声音的连、顿、刚、柔、明、暗、强弱、快慢等表现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歌曲的处理中,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打动人心。在做这一步时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正确把握歌曲意境,提高歌唱表现力。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人文背景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等),都是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因而介绍歌曲、分析歌曲,启发形象思维,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歌曲。适当的创设情境将歌曲的创作背景这些特定的艺术画面镶嵌到学生脑海里,那将十分有助于歌唱时对于情感的表达。
最后,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注重歌曲的分析与处理,提高歌唱表现力。一首优秀的歌曲之所以久唱不衰,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歌曲的力度、节奏、旋律等主要特点,以便于更好地表现歌曲。做得了这三点也就做到了真正的声情并茂。
二 音乐欣赏中的渗透与参与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教学融入情感教学的意义在于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审美,将美感培育、情感培育等融入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着长远积极的意义。可以从学生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等方面加以培养,也可以从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而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音乐欣赏开始。在这个渗透和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并且丰富了情感世界。
如何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的音乐素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确立新型的音乐评价理念
音乐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地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音乐的主题精神。因此,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多年来,音乐课程的传统理念是以知识的传递为主,对学生进行理性、枯燥的节拍、节奏、音程、和弦、听觉训练。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在这个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教学不论是从指导思想上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要来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就是把以往那种理性枯燥的机械式训练变成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的转换,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也就是说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和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学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与一般学科有所不同,应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教育的潜效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去指导音乐教学评价。
二、明确目标,在施教中引领科学的音乐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制定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目标是指每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巧妙地构思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它要求摒弃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信息,突出目标信息,给学生大脑以强刺激,加强学生对目标信息的理解和识记程度。同时,巧妙的构思可以使学生思维“入路”,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方向感强的可控过程,避免盲目性和多中心,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三方面的要求:
1、注意目标与“课标”的统一性。
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凭空制定的,它应当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而制定。每学年度我会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总目标,在心中对各年级教材有个总体认识,然后把它分类整理。如在三年级(第五册)教材中,我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年龄特点设立了总目标,把它放入每课设有的“唱歌、音乐知识、视唱与听音、音乐欣赏、器乐”等栏目中验证,再对当中的“音乐知识”从谱表到音符的时值这种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作个了解,验证总目标对该栏目要求的准确性。最后对其它栏目再逐个整理,这本教材的条理就清楚了。
2、注意目标教学安排的科学性。
目标教学安排的合理与否,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效果有很大联系。我用两个班进行了实验:一个班按序而行,第一目标完成后,紧接第二、第三目标;另一班我用了分拆的方法,完成第一目标后,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练习已学部分,然后教师反馈检查,再进入第二目标学习。实验下来,我觉得第二种好,学生学得扎实。第一种方法一通到底,漏洞多,有些同学能领会要求,有的同学对要求理解模糊。所以说教学目标的合理安排有无科学性、艺术性,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
三、勤于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评价
1、表演取代考试,发挥学生特长。
音乐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以减轻学生期终的课业负担与心理压力,提高效率。期末的测评主要通过类似“迎新音乐会”、“迎春音乐会”、“小百灵音乐屋”、“动物音乐会”等学生喜爱的班级音乐会形式来完成。音乐会的形式可以是吹、拉、弹、唱、舞、赏、说、诵等;可以是单独的、双人的、小组的,要求人人参与,以演代考,发挥特长,并可邀请本班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参加。期终班级音乐会可提前让学生在课外准备,音乐会主持人低段年级可由音乐教师、班主任或师生共同担当,中高年级由学生自己来担当。
2、吹拉弹唱演诵,展示强项评价。
一、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用歌声或者童谣来导入
小学生都表现自己,用歌曲或者童谣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起伏的变化,在感到放松、愉快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把唱歌的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英语字母时,先让学生听一曲《英语字母歌》,小学生活泼,爱说爱唱,而且这首英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地感知新课内容。这种用唱歌导入新课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使学生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在熟悉的旋律中学到了新知,轻松自然。
二、用轻松、简短的日常用语导课
运用一些轻松、简短的日常用语来导课,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用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通常情况下,新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talk”。通过一番“freetalk”,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我们知道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语音、语感的培养必须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语音修养。因为学生年级越低,年龄越小,教师在语音方面的责任就越大。要使处在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英语发音准确就必须有语音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让他们听到一个标准的发音,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1,What is your name?How are you?It is time for class.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有的语句我们可以经过人为的调整,使得重轻交替出现的规则保持不变。比如,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Mike .该句按表意重音来划分语句重音和升降调。形成了一定的节奏模式,十分均衡,听起来就悦耳多了,学生也容易接受。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谈话内容。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8 In class时,笔者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Hi…,how are you? Can you see…over there? 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How many classrooms can you see in our school?”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既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的教学。
三、用游戏的方式导课
游戏导入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寓教于乐例如:学习“数词”zero——ten时,我采用“过关游戏”,十人一组报数,看哪组报的又准又快。同时还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到的数字有哪些,看谁最细心。如:年龄,日期,手机号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在教“时间表达法”时,我采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引人新课。先让一个学生扮演“老狼”,让几个学生站成一队依次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几点钟?”老狼回答:“六点钟, 六点钟……。”学生通过游戏学习“ What’s the time ,Mr Wolf ? It’s six. It’s dinner time.”又如:教Body(身体)时,做“摸脸拍手”游戏。Touch your face.反应慢的淘汰。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玩中学,学中玩。
四、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来导课
直观形象的实物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之前,通过借助实物、教学挂图、卡片、投影片、幻灯片、教学录像或小学英语空中课堂等,采用问答、讨论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的一种教学导入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物是最简单有效的直观教具,它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服装名称”时,我把课前向学生们收集来的玩具娃娃的各类小服装衣帽等展示给学生,这些小道具十分漂亮可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情绪十分高涨,在把已知的服装名称说出之后,都急切想用英语正确地说出其余服装的名称,于是我就顺势导入了新课,学习词汇:a pair of gloves / jeans /shorts…这些教具的运用往往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因而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 A Unit 2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勺子、护士帽、教棒、听诊器等,通过引出单词,导入新课。
五、创设情境,让英语融入生活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 学习策略
听是婴儿感知语言的第一步,也是人们用语言交流的基础。然而,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表明: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上听力能力大大低于其它能力。很多学生的语音差;猜字能力低;关键信息抓不牢;背景知识狭窄。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听力教学仅局限于“放录音――做练习――对答案”,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探究一下高中英语听力如何学习很有必要。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理解主旨和要义: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考生需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二、英语听力试题的主要特点
1.无论是听对话,还是独白,都要强调对话语的整体理解。
2.对话的内容强调真实性和原汁原味。
3.选材上考查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语速较快(120词/分),同时应注意语音和语调。
5.即要获取具体信息做出简单推断,又要对人物关系、背景和态度进行推理判断。
三、听力策略
1.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是第一步。平时学会速记,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数据等,以便重听时分析。听前预读,做到有的放矢,也很重要。注意题干中的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en,where,what,why和how。并在预读的基础上根据所听的主题句、说话人的身份及地点对话题和下文的谈话内容进行积极预测。预测可以借助已有的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或亲身体验,通过上下文或重复信息去整体理解听力材料,以克服生词或未听清的词句等障碍,使听力得以继续下去。
2.掌握音素的发音要领,如正确发音/?/和/?/,thirteen与thirty。英语口语中多会出现音变,主要有:不完全爆破、连读、强读和弱读。
3.听力材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听话题多变的材料。选材注意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可以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临场对话。例如我们熟知的《新概念英语》幽默诙谐,句子由短到长,文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音纯正地道,不失为学生泛听的好材料。
(2)选听英文歌曲。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英文歌曲的经典作品,既能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英文歌曲如能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步骤一般可以这样展开:播放歌曲――记歌词――讨论歌曲主题――提供正确的歌词――老师简单解释歌词――回答学生疑问――再次播放歌曲――学唱歌曲。
(3)组织观看英文影片。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影片来增强学生对听力教学的兴趣。选片时要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每次播放前,将背景、人物、剧情等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视听。
(4)教会学生收听广播新闻。广播英语新闻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符合人们的日常说话习惯,且能充分运用音响效果,感染力强。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天收听Radio Beijing或CCTVNEWS,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新鲜感。鼓励学生多听,寻找多种途径听英语,可以是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对话、英文磁带、英语电视节目等。
5.学生自身也要有很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觉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和安排适当的时间。对听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词汇量不够、话题不熟、记忆力较弱、辨音力差等,能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并努力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体会和经验。
总之,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必须循序渐进,综合运用精泛结合、听读结合和听译结合的方法。只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多听多练,再加上科学的教学方法,听力水平的提高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探讨
G633.951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高尚情操。初中音乐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但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都没有强烈的兴趣。所以,学生音乐课堂的上课效率比较低,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一些流行音乐,使得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
一、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重要性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流行音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随时地哼唱歌曲,所以,教学中只引入古典音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引入流行音乐更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充分地活跃学习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1]。同时,古典音乐既抒发了情感也融入时代的特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人生经历才能充分理解,所以,对于这类音乐学生很难理解。而流行音乐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与热情的提高,提高上课的效率。另者,流行音乐具有多样性,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学习更多样的音乐知识,获得不同的音乐体验。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教学具体对策
1. 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使得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提高,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的学生的情操,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流行音乐是十分有必要的,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例如,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如:在音乐教学时可以选择《我相信》这首流行音乐。其中的歌词这样写道: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这首个具有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首歌强烈的节奏感,激励学生勇敢向前。在引入这首流行音乐时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音乐专I知识,也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方式为基础,在音乐课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考虑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利用录音、视频以及图片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音乐的整个节奏,观察音乐的旋律以及其乐器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歌唱者的感情,更深层次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的音乐知识得到了丰富。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自主地决定音乐播放与暂停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音乐鉴赏机会。
例如:在音乐教学时可以引入《怒放的生命》,这种歌的主要特点是激情澎湃,慷慨激昂,学生听后更能激起学生的奋进心理。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有动力的曲调,学生在欣赏这首流行音乐时会自然地为未来充满向往之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一些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
3.结合学生心理特征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具有特殊性。所以,教师在融入流行音乐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3]。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的流行歌曲,最好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多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歌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生活以及人生有一定的感悟。
例如:何炅的《栀子花开》、周华健的《朋友》强调朋友友情的重要性,引入这首歌能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交际圈,理解友谊的真正内涵。张韶涵的《隐性的翅膀》象征着不屈不挠的信念,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这首歌能有效的传播正能量,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4.歌曲选择把握“度”
初中音乐教学时融入流行音乐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融入音乐教学时想要达到有效的效果,需要把握一定的“度”。首先在要把握流行音乐的质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宣传优点,而忽视了流行音乐的缺点。要让学生看到实物的正方两面性,客观地看待流行音乐,不能太盲目。其次,教师要把握流行音乐的数量,在引入流行音乐教学时要懂得适可而止。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把握一定的“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能客观地评价流行音乐,最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佩.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探索和研究[J].读写算,2015,56(03):88―92.
关键词:音乐教学 多媒体 特殊教育 智障学生
音乐是一门能够想象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调动人们的感情,充实人们的想象。在音乐中人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或欢快或忧伤,人们的情感也会通过音乐而得到升华。笔者本文将谈一谈音乐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的问题。据专家调查,我国现有的学龄智障儿童有五百万之多。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音乐,则可以治疗智障儿童,对智障儿童的大脑进行一定的治疗。适当的让这些儿童听一些音乐还可以锻炼其反应能力,甚至有时还可以约束其不合理的行为。智障的儿童在听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提高自我的反应能力。此外,在倾听音乐或者唱歌的过程中还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笔者认为,若在智障儿童早期便对其进行音乐的熏陶,那么其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便可以很早的得到锻炼,久而久之,智障儿童后期康复的可能性便得到了提高。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这些儿童感知音乐,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一、特殊教育的学生的特点
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为智障学生。而智障学生一般是指脑部受损或者因后天刺激,而造成智力发展障碍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显得十分欠缺,所作出的行为也很难让正常人所接受。作为智障学生其行为举止有时比较怪异,他们共有如下几点特征:1.理解能力差,智力低下。2.记忆力欠缺,不能记住事情。3.言行举止怪异。
作为智障学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比正常人较慢,在音乐多媒体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需要把握住这些学生的特点,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通过音乐来鼓舞学生,通过音乐来熏陶学生。先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再通过音乐多媒体教学来锻炼智障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在音乐多媒体作用下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智障学生中的运用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音乐多媒体教学也一定会给智障学生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音乐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与即兴教学法
这种方法源自于美国的音乐治疗中心,是他们开始使用这个方法并成功治愈患者的。这种方法运用在智障学生教学当中,也一定会产生有效的结果。为了活跃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即兴教学的方法让智障学生自己即兴创作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通过即兴音乐表演的形式,来带动全班的人对音乐的学习,让其陶醉在音乐欢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即兴音乐表演的现场。记录学生展示的精彩瞬间。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即兴表演的素材,让学生得以学习。
(二)多媒体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主要特点为,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随着我国奥尔夫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在教学方面得到应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的互动性和表现性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的节奏当中,能够给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启发性。多媒体可以起到伴奏或者卡拉OK的作用。把学生们的上课情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回放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喜欢。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领域的运用能够使课堂的表现更加多元化,更加形象丰富的表现音乐知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表达能力很强。例如在投影大屏幕结合音响的表达形式能一下子让学生的情绪就带动起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智障学生中更好的学习音乐。
(三)多媒体与钢琴音乐
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研究证明钢琴学习可以明显促使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肌肉的相互配合。对于智障学生具有重要的康复意义。我结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在脑瘫学生中开展钢琴与多媒体学习的个训,取得了一点成绩。钢琴协调智障学生双手的灵活度,开发了智障学生的潜能。多媒体直观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通过多媒体进行钢琴教育令到一些不容易表达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声像化。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我结合教学目标,寻找下载一些钢琴练习软件,让学生在电脑前完成一些钢琴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少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进步。让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对于一些智障的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钢琴。这让我看到了钢琴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意义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音乐属于全人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运用到各科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w技术运用在音乐教育当中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努力把音乐与多媒体教学作为治疗智障学生的方法。推广使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熏陶更多的学生。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努力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智障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能够自觉融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对音乐的学习,锻炼自我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让这些智障儿童重新振作起来寻找到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恒.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2,(08).
[2]梁艳.浅谈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