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的区别

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的区别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1 16:55: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的区别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的区别

篇(1)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从业者

建筑产品和一般产品的区别比较大,主要反映在建筑产品的投资量比较大、投资获利周期比较长等方面,并且建筑产品的投资、生产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应该进行周密细致的经济效果分析,保证在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果。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土木工程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提高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经济分析能力。否则,将会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工程经济学概述

所谓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是一项在工程技术实践活动中的经济效果研究的学科,主要是以工程项目为主体,并且是以技术经济为核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如何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服务以及作业的最大功能。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工程经济学强调的是现有环境条件下,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分析,是一项针对于工程项目“未来”经济效果的分析。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工程经济学专业的学校,主要是针对于学校内部工科背景的毕业生,目的是提高工科毕业生对于成本控制和经济分析的重视,避免在工作中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随着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学科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我国的技术经济与工程经济之间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我国现有的在人才培养中的工程经济学专业,这些对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工程经济学对于我国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土木工程从业者应该保持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提高经济分析、评价能力,并且在技术方案选择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自身的相关能力,提高技术方案选择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现在的建设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保证选择质量高的技术方案,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

(二)技术影响

土木工程从业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肩负着对于项目技术传承的使命。因此,需要在满足工程项目相关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方案与创新设计的有效结合。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保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项目建筑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于技术方案、施工的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选择,才能保证最终使用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最优的。

(三)社会影响

工程经济学对于土木工程从业者的社会影响主要反映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见证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中,新材料和节能工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项目的能耗,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承载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

土木工程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土木工程的从业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对于工程项目成本降低、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土木工程从业者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书勤,王筝,赵玉如.谈工程经济学对土木工程从业者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6,(3):253-254.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试验能力;混凝土外加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7603一、土木工程材料内容体系的历史变革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高校土木类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体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78年),引进与消化阶段。由于建国之初,国内经济和科技水平较低,无先例可循,早期教材采用翻译版的苏联教材[1]。此后期出现自编教材,基本沿用苏联的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侧重于石材、矿物胶料、烧结材料、金属、沥青等材料的生产、性质与使用。

第二阶段(1979—1999年),自主编制与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科技水平提高、与欧美科技文化交流深入,以及现代材料学分析方法的引入,教材对建筑材料进行了明确分类[2],阐明了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的本构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配合当时土木类人才培养方案,出现了建筑材料、道路建筑材料、水工建筑材料等课程名称,以适应不同的专业需要。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改革与调整阶段。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专业设置方案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建筑工程、道路桥隧、给水排水、水利水电、港口工程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2000年,出现了以土木工程材料命名的教材[3]。新的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出现了较大变化。一是内容有较大的包容性,在原来建筑材料基础上增加了沥青混合料、高分子材料、纤维增强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功能材料有较大扩展;二是内容出现了层次性,有高等学校教学版、有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版;三是内容体系出现了不同的组织方式,有按递进式组织顺序,如材料基础基体材料结构及结构增强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的选择与评价[4],也有按并列式顺序,如材料基础无机胶凝材料无机复合材料有机胶凝材料与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试验;四是教材编写走向大众化,原来只有少数名校师资才有能力编写教材,到如今教材编写日益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二、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张新胜,胡习兵,马远荣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一)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教材篇幅的有限性

“大土木”概念的提出使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如:路面工程中的沥青混合料、路基与地基中水泥石灰稳定粒料材料、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保温隔热及其他建筑功能材料、隧道工程中的速凝材料、水工建筑材料的防腐设计与控制等。由于需要学习的内容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造成了教材编写时要删除许多重要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内容体系的不完整,专业宽口径教育理念难以体现。

(二)土木材料的发展性与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土木工程材料的新发展丰富了土木工程材料内容体系。如:传统混凝土,包括水泥、粗、细骨料、水四大组分。由于混凝土外加剂能使混凝土性能和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因此,被称为混凝土的第五组分,是混凝土技术的重大突破。当今,外加剂技术日新月异,聚羧酸系高性能外加剂普遍应用,对此大部分教材都未提及。对于外加剂部分内容,目前教材只停留在一般性介绍这个层次,对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机理、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外加剂与混凝土性能的联系、外加剂的检测等内容未作详细介绍。同时,对于一些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在教材中交代清楚,防止滥用和误用。

近年来,为了调节和改善水泥的性能,提高水泥产量,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在磨制水泥时基本都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天然或人工无机矿物质混合材料。在混凝土配制时,常直接用磨细的无机矿物质材料取代部分水泥,称为掺合料,使其成为混凝土的第六组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第六组分开展了广泛研究,有学者提出六组分设计法。双掺或多掺法在个别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和意义,这些内容值得引入教材加以阐述和学习。

对于土木工程中的功能材料,如合成高分子材料、装饰性材料、绝热保温材料、复合材料、绿色材料等内容,近年来发展较快,教材为缩短篇幅,对压缩精简内容在课堂中一般不作深入讲解,仅停留在概念介绍的层面,使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显得抽象空洞。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与应用,明确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为实现和改善材料的功能进行一定的材料设计,在工程中能对材料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材料的结构与构造、材料的参数与性质、材料的设计与配制、现场的检测与控制等环节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环境条件不同,材料选用不同,设计目标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该课程应偏重于材料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应用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重理论轻应用。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内容体系主要集中阐述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与技术性质,工程应用虽有介绍,但结合实际工程特别是典型工程的案例实践不多。如:混凝土的配合比与试配,即是同一配合比,在不同的地方材料或环境条件下,三参数相同,配出的混凝土性能会大不相同。或者说,实现同一目标的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配合比会有较大区别。由此可以看出具体工程试配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混凝土设计不是仅凭三参数就可以决定混凝土的多组分,配合比设计需与具体组成材料环境条件相结合。

二是,教材提供的部分参数不一定合理。如在混凝土坍落度的选择上,由于现代机械化施工的普及,从实际工程应用看,教材提供的数据较少,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借鉴。如在混凝土试配过程中,强度对水灰比非常敏感,水灰比变化0.01,强度就会有一个等级的差别。对于确定的试验室配合比,由于试验室的试验小样与现场大样存在差异,在实施时需要结合现场情况作调整,建议引入砂率、水灰比的界限值概念。

三是,教材中试验与检测内容科学性、规范性有待提高。如水泥的细度试验,教材未讲清楚试验结果修正的问题,结果使得同一批次的水泥,不同的试验组,试验结果差别很大,与实际不符。又如混凝土试验,试验室养护条件不到位,学生试验结果缺少说服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工作态度和规范化操作习惯的养成。

要使教材内容对工程实际有科学的指导作用,需要对教材中的不合理概念、理论、经验数据进行修改和更正,加强材料的工程应用与试验方面的调整与教学[5]。

三、教学内容及其体系的分解、增减、深化和建设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中建造各类工程设施所用材料的总称。材料种类繁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形成了庞大的土木材料内容体系,以至于目前的教材只能对其作定性的定义。要建设完善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体系,需要对内容体系进行适当分解、深化、组合和重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体系的扩展与组织

为满足国家建设形势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需拓宽学生知识面。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要在建筑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材料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补充。如:增加高性能混凝土一章,内容包括高强度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掺混合料混凝土、水泥净浆等设计、生产、检测;针对道路工程增加无机结合料、土工材料、速凝材料等内容;针对材料的耐久性,增设材料耐久性设计与控制章节。

内容组织方式上可分册设置教学内容,上册设置土木工程材料各专业方向的共性内容,下册安排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土木材料(宜淡化“新型”二字)、沥青混合料、无机稳定材料、土木材料的防腐与控制等内容,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要求学生分阶段有选择地进行选修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分解

由于水泥混凝土章节含有水泥的选择、集料的性能要求、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力学及变形性能、耐久性、外加剂、混凝土的配比和检测评定内容,内容篇幅长,课时量大,造成各章教学学时相差悬殊。笔者建议把集料部分与石材一起单独设章,充分体现集料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和水泥稳定粒料等复合材料中的地位,对集料材料性能与应用可充分阐述。同样,沥青和沥青基复合材料也可分为两章,以适应不同专业方向选修需要。

(三)教学内容体系的深化

对于高性能、高强混凝土而言,外加剂的性能与质量决定了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因此有必要深化混凝土外加剂的教学内容,增加外加剂与水泥的相溶性理论[6]、外加剂选择与检测方法等教学内容。此外,适当增加储能调温新材料原理、性能、设计与应用等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介绍。通过收集整理土木工程各条战线上资深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应用经验,认真组织教材编写,使教学内容既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操作性,又可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指导。

(四)加强应用与试验检测内容建设

结合工程实例和试验检测部分内容,突出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与工程材料应用能力。加大工程材料应用例题设置,通过讲述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特性。对于试验部分教学内容,应规范试验程序、改善试验条件、增加部分新试验,培养学生科学、客观、规范、严谨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 B.г.斯克拉姆塔耶夫.建筑材料[M].1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53.

[2] 黄伯瑜,皮心喜.建筑材料[M].1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 陈志源.土木工程材料[M].1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立久.建筑材料学[M].3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 土木工程概论 课程特点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5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Features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ZHANG Qinling, YANG Liu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arim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in te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discussed teaching,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some suggestions for colleagues reference.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discussion

0 前言

1988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从此以后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隶属于“大土木”的框架。从大土木的意义上讲,“土木工程概论” 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中相对较新的一门课程。

塔里木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其下开设有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方向。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研究等等方面都本着“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宗旨,培养了大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尤其为南疆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推进作用。

自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之始,就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近年来,作者一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课程特点及教学进行几点探讨。

1 课程特点

教学的对象是大一新生。本课程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教学内容多,教材更新慢。本课程涉及内容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貌,既有本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内容,如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又有各种工程结构的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因此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再者,现代的土木工程发展较快,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材料等日新月异,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更新较慢。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本科的先导作用,需将土木工程最新信息及时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学时少。教材在编著时因考虑到概论类课程的学时较少的情况, 在内容上范围较广在深度上较浅,基本都是点到为止。我校本课程的授课学时数为24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较多的教学知识点和本课程的前沿动态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也需要对教授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与补充,是这门课程所直接面临的难题。

2 教学探讨

丰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知识素质,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PPT制作技巧,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总之,从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及其学科前沿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技术等最新知识,还要不断探索和丰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并定期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锻炼提高,以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材对于任何课程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校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叶志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的“土木工程概论”。选择本教材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教材采用四色印刷,重点反映土木工程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材中。二是本教材结合网络资源,利于教师将文字教材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展开教学;三是本教材按20~30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与本校本课程的24学时较为接近。

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授课内容详略得当。当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普遍采用分流模式。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下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希望他们对这两个方向将要学习的内容、课程和特点都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因此,在有限课时情况下,兼顾“大土木”原则,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区别尽可能详细地反映课程总体内容,突出相应重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建筑工程方向可以简单介绍建筑按用途分类和按主体结构所用材料分类两种分类体系,重点放在多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体系上;而道路工程方向可以重点介绍交通土建工程和桥梁工程;对该课程的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模块方向进行有侧重点的讲解。

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各种启发诱导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原则。

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生源及高考录取成绩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好,学习积极性普遍很高,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和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不是很了解,尚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比如授课老师在讲解道路的线形组合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道路的线形形式,在提出“连接两个城市的道路的线形为何不全部采用直线,两点间不是直线最短吗?那样既可降低工程造价也可使车速开得更快吗?”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然后就可引出道路线形组成及结构组成等知识点。当然,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把身边熟悉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等引入课堂,以课堂提问的互动方式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或在适当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课去图书馆或网上去收集、查阅资料,或到实地进行考察等,以小论文的形式递交,其成绩可计算在本课程的结业考试中。

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前我校开设的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联系最为紧密的实践性教学就是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认识实习,所以实践性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问题。而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的教学与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为了解决两者的脱节问题,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在讲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类、组成、作用等知识点时,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去实地考察校园内各条道路及本市主要城市道路的基本情况,这样能让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从感官进行认识,学会将理论与实践良好融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另外,为增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把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提前到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通过带领学生亲身实地参观观察本市及阿克苏地区的具有特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特种结构、各类桥梁、城市道路及沙漠公路等实体建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

考试方式多样化。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互动法教学的目的是否达到,既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开卷和闭卷是传统教育下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考核问题,我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第二部分为期末试卷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40%,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之,要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结语

本课程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为有效地发挥本门先导课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为新生入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开个好头,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专业教学当中的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 何忠明,胡庆国.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00-101.

[3] 杨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

篇(4)

关键词:文化;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土木工程领域,高等教育的教学只是为了培养一些土木工程所需的专业项目,如绘画、测量等,这还不够。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结构意识,这是高级专家、工艺人员和工匠之间的区别。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生的潜能和素质一直是放在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效果远远低于预期。建立学生的综合能力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或是了解得不充分,基础理论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主观创造有机结合成为一个体,知识学了过后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大多学生解决能力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深度差距逐渐成为问题。缺乏独立的判断和分析,缺乏坚定的主见。

2问题所在的原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出现知识不融汇贯通。其次:基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材料,同时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一条纽带。如“数学”学得不好就会导致、物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等专业课程受到影响。然后:就目前的独立教学体系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边缘化,因此:这不是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的学习目标。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一般遇到困难不是逃避就是找各种借口推脱,从而并没有积极将书本文字所表达的专业技能转化成为实践技能。

3解决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脱节,教学过程基础课程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加强三者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1)充分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必须在课程开始前老师要对专业进行介绍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概念,为未来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掌握,让学生了解每个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关系。由于学生尚未联系专业知识,专业介绍应加深学生的专业印象,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土木工程的引进是怎样的一个课程,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必须认真对待。(2)紧密联系专业特点讲授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扩大专业水平所必需的。虽然每个专业的基础课都有专门的课程,然而课程本身就是自己组建的。各种专业课程作为专业知识的载体。这些课程应该被教授专业不应该被遗弃。土木工程有自己的专长,它每天都在研究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和触到的真正的建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的东西,如房屋,桥梁,道路,铁路,隧道,柱子,桌椅都不是抽象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在课堂上连接专业功能的一个例子。例如,结构力学是机械或采矿工程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然而在土木工程专业中也同样被学习。工程力学在土木工程中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和专门课程学习前掌握基本理论。例如,在结构力学中,它们都是分布式的简单的支撑梁在负载下,如果教学过程没有注意到和专业的特点在这方面,学生需要学习一个简单的力学课题如果老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到教室,使他们可以让学生众所周知这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维有很大帮助帮和提升。只有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功能才能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专业课程的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改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使它们能够更好的融合,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目标。(3)加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首先:土木工程课程有自己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大量的力学,且理论性很强,所以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呢?笔者认为为了整合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可以用适合的方式全面调整移动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和动机。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介绍专业特色,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土木知识在商业上的价值,让他们学习的目的得到加强,同时指导和鼓励学生使用专业基础学习分析和理解你周围的建筑物和事物,并避免它们过多繁琐的练习。学习专业课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知识导向,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要是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并认为他们的努力获得了良好的回报,成就感促使学生学习倡议和动机非常重要。

4加强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和实习,老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将知识放在这些教学环节中,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结合专业特色。总结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在大学四年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你才能培养“基础厚,专业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5总结

高校应该侧重对学生的培养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师素质基础训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在土木、交通、水利等行业胜任工程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力学、结构工程等基本理论,具有建筑材料、地基基础、房屋结构、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经济等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结构试验与检测、计算机应用和外语等基本技能;获得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一般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能力,以及对土木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这才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党玲博,王建亮.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06(22).

[2]黄伟.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与学生学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问题;施工技术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本身获得也快速发展。最近几年,建设施工中多种多样的新型技术不断涌现并加以运用,使得土木工程整体质量全面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打造出了很多优质环境,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建设中有几种施工技术还存有一些缺点,应马上给予处理。

1我国土木工程发展情况

最近几年,我国土木工程以强劲势头飞速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当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建筑系统,自以后,国内的高楼大厦尤如雨后春笋,争先恐后地崛起,尤其是桥梁建设方面,在世界上取得了领先地位,关于桥梁的建设构造,建造科技在国内不断涌现新的建设技术,我国已能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例如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这些情况都能说明,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已与国际建设水平接近,取得这许多成就的根本就是施工技术。

2 土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建设科技之一,几乎全部是在水下完成。制约此项技术正常施工的因素主要是施工装备和一些规律性问题。

2.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建筑较高楼层时运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由建筑单位制订施工方案,但大多情况下,图纸上对所用器具没有具体注明,所以实际操作单位会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自主选取用具。由于资金关系,很多施工者运用涡锥钻进行操作钻孔,但这种操作只是单个机器投入工作,往往不能达到图纸上标注的要求。所以常常会使桩的负荷能力稍差一些,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能正常使用的桩,与此同时,不能快速解决污水和烂泥问题,使工作场地受限,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现在,一种新的施工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技术就是旋挖,现已初步应用于现场施工领域,它比涡锥钻的优势明显,笔者经过实地考察,总结这种新型施工技术的特点如下:

第一,旋挖和相同技术指标的涡锥钻孔比较,它建造的单桩负荷能力比涡锥钻要高50%以上。这种现象不但解决了节约经费的问题,还使得桩的负荷能力完全合乎标准。基于这种情况,如果在相同经费的情况下,当然应该选择旋挖技术。

第二,因为这种技术设计先进,需人工控制步骤较少,能够避免由于人的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从而保证了建设质量,能使桩孔的竖直度和孔底清理更加合乎标准。

第三,具体施工中可以发现,运用旋挖机和运用涡锥钻工作效率没有很大的区别,但运用旋挖机能够自动清理操作环境,把产生的泥土清出场外,不再需要第二次清理,从而节省了人力,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只有少许污水,并能迅速排出场外。

两种施工技术经过对比,能够看出在具体施工中应该选择旋挖成桩技术,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上予以说明,必要时注明此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

2.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2.1钻孔坍塌

(1)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护筒埋得不深,引起护筒底进水。进行解决的方法:马上把护筒拆下,再进行第二次安装,然后再进行钻孔。

(2)由于地质原因形成坍孔,比如遇到比较松软的沙土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向孔内注入石块、速凝水泥等,用这种方法形成坚固的筒壁。

(3)因为泥浆浓度达不到质量要求,所以引起护壁松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增加粘土的数量,从而使泥浆浓度达到标准。

2.2.2 卡住钻锤

(1)如果探头出现卡钻现象,可以运用打捞钩来制约钻锤,从而使其左右摆动,上下移动。

(2)如果钻孔形状是梅花形,也很容易出现卡钻现象,可以通过摆动钢丝绳,从而把钻锤转变为其它角度提拉。

2.2.3 钻孔减小

(1)在实际操作当中遇有松软土,自身吸水能够胀大,从而引起钻孔减小,这时可以运用钻锤多次打磨孔壁,保持钻孔直径不变。

(2)有的情况是由于钻头使用时间过长,自身变形,导致钻孔过小,这时要马上对钻头进行维修。

图1 旋挖具体施工流程

2.2.4 钻孔位置不精确

(1)在钻孔时遇有坚硬石块,容易使钻头发生歪斜,这时应对钻头进行重新调整,在钻头工作当中要经常进行观察。

(2)因为钻孔的底座没有固定好,发生自身位置移动现象。这时应该加固底座,打实四周土壤,最好能使钻头匀速运转。

3 施工技术发展前景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机械不断出现,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也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智能、自动化就是施工技术发展的方向。

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施工控制是其重要成分,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再现施工过程,把实际施工中的数据和施工设计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存在较大差距,应马上进行调整,一直使具体施工操作达到要求。

4 结语

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技术也应立即融入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只有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把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就会使我国的土木工程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的配合[J].甘肃科技,2006(11).

[2]郭志强.水处理工程池体构筑物耐久性施工技术分析[D].天津大学:土木工程,2006(3).

[3]朱宏平,宋焕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

[4]曹国金,姜弘道.信息化施工技术在底下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6(6).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类型

1.1施工设备老化产生的机械故障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建筑体高度的限制,很多施工工程是认为无法直接达成的,因此就需要借助塔吊等大型设备以及三脚架等小型设备进行施工过程的开展。结合高层建筑建设现状来看,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三脚架等小型设备,其坍塌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造成了一定数量的财产甚至是人员损失。大型设备的故障虽然较少,但是也依然存在,并且其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因此是机械故障需要予以着重分析的问题类型之一。

1.2地基问题导致的建筑整体坍塌

建筑的质量好坏很大一部分是由建筑的基础决定的,高层建筑与一般的建筑相比,一旦基础不稳可能导致的损失更加严重。再加之高层建筑一般设有地下室,需要对建筑地基进行较深的挖掘,这就导致了在高层建筑进行土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由于对地质及地下水等环境因素掌握不全而导致的塌方、沉陷的现象,对人员和财产都造成极大的破坏,是高层建筑土木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1.3施工过程规范性缺失导致质量问题

除了地基之外,施工过程规范性的缺失往往也会造成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这一类质量问题较多地体现在较为细节的建筑步骤方面,例如说钢筋的布局不合理、墙面粉刷出现裂缝等。这些问题虽然说看似较小,但是其影响着建筑居住者的使用体验甚至是建筑的安全。当前的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这种问题出现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1.4混凝土质量导致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除了钢筋之外,对建筑起基础承重作用的重要结构,因此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是影响其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混凝土中加水的量不够合理而导致的混凝土强度问题以及由于混凝土使用时机不合理导致其性能退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存在隐患,因此这一问题是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

1.5工程施工进度把握不合理问题

以上分析的都是在建筑质量方面影响较大的问题,但是实际上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其对建筑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上,而且体现在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上。在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工人懈怠、材料运送不及时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影响使得工程的进度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把控,从而增加了建筑单位所需要支出的建筑成本,同样造成了较大的问题。

2造成高层建筑土木工程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机械设备控制监管力度不够

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费用而不对设备进行及时地检查和维护,从而导致了设备出现故障。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不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设备使用规范的讲解和培训,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设备不当使用,从而导致了故障的发生。

2.2建筑周边环境未得以充分考虑

根据上文提及的,部分高层建筑由于地基坍塌而导致建筑整体塌陷等现象的出现。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之前未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严格地勘探。尤其是部分具有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容易在挖掘地下室的过程中挖出地下水,从而由于地下水的渗透导致地基的疏松,引发事故的发生。另外,未对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精密的勘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3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够到位

上文所述的例如墙体粉刷等细节性的问题所出现的原因本文认为是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因为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较之普通建筑更多的技术保障,才能够保障其建筑整体的安全舒适性。但是部分建筑公司采取将建筑外包的方式进行建筑,并且未对施工细节及施工技术标准作出严格的监管,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普遍存在。

2.4混凝土浇筑状况关注不足

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达标的造成原因本文认为有两个,其一是针对现和现用的混凝土来说的,其出现强度不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性含量不足且监管不力,从而导致调和比例不合理,影响混凝土强度。针对外运的混凝土来说,其质量问题主要是由路途中的水分消耗等因素造成的,二者具有较大的差异。

2.5工程施工进度监督未得以落实

高层建筑的工程进度得不到合理控制从而导致建筑单位施工周期延长,建筑成本增加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工程施工进度监督未得到妥善落实,当前高层建筑建设往往是外包工程,因此直接建筑企业对直接施工过程管理较少,从而导致施工单位态度松懈,施工较慢,工期延长。

3解决高层建筑土木工程问题的措施

3.1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地管理

要想解决上文提到的施工设备故障导致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就应当对施工设备进行妥善管理。这种管理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地检测与维修,这是由于机械极易由于磨损等情况而导致故障的发生。其二就是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规范的施工设备使用培训,从而保障不会由于使用误差导致故障的发生,充分保障施工安全。

3.2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准确检测

根据上文提到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地基的牢固性这一点,本文认为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以及地下室的挖掘前应当首先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以及地下水情况等做出准确地勘测,并根据勘测的结果合适地采用加固、排水等措施,尽量保障建筑基础不会由于地面塌陷等问题出现不稳的状况,从基础上保障建筑质量安全。

3.3增加施工人员施工规范要求强度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的质量保障需要从方方面面得以实现,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从细节上予以保障,这就要求建筑单位即使将高层建筑的土木工程施工任务进行外包,也应当采用专业人士对施工进程予以监督和管理。其中不仅包含对施工技术规范度的监督和指导,还应当对施工进度予以充分地关注,从而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

3.4密切关注工程所用混凝土情况

结合上文提到的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得知,要想解决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问题,就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这一过程既有可能包括对现和现用的混凝土配置比例的严格监管,也有可能包括对运送使用的混凝土的运送过程消耗水量的准确估计,概括的来说就是应当保障混凝土使用时强度的适合性,从而保障建筑的稳定性。

4总结

总的来说,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三个方面,本文例举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想实现施工进程的最优化就应当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寻找其解决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刘亚超,梁艳.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47-48.

[2]张新萍.探析当代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问题与措施[J].建筑与预算,2016(04):57-59.

[3]赵金兵.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初探[J].四川水泥,2015(11):233.

[4]李洁.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剖析[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5]王屹.论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7):241.

[6]邸城钦.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分析[J].门窗,2015(03):252.

[7]周彦.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4(08):212.

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1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1.1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有几个十分关键的措施,这些关键措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①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模板和支架进行充分的检查,内容包括模板和支架的形状、尺寸大小和标高等方面。特别要针对模板的稳定性、模板裂缝和孔洞的封闭情况等要有具体的把握,这样才能避免模板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位移或者松动的情况发生。②在使用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清理模板里面的杂物,并在使用前对模板进行浇水,保证模板的湿润度,模板在吸收水分之后会出现膨胀现象,这能有效避免漏浆现象,但是要严格防止模板多吸收水泥浆带来混凝土保护层的疏松。③要对钢筋的种类、数量、规格等进行认真的检测,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还要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1.2混凝土施工的过程管理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对工人的技术交底进行足够的重视,严格把握好对踩筋现象的控制,钢筋工要对板筋移位、松绑、踩筋以及保护层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另外,还要对钢筋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强化,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楼板的厚度,确保上下层钢筋之间的高度和下层保护层厚度负等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后一次性压平磨光,并尽可能少留施工裂缝。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土木工程混凝土原料的控制技术

(1)对水的要求。在混凝土施工的各用水环节里,不能使用没经过处理的沼泽水、工业污水、工业废水。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不得应用海水。拌制混凝土要符合下面的要求:水中不得有影响混凝土硬化凝结的糖类与油类,PH值必须大于4,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

(2)对水泥的要求。使用水泥时一定要区别水泥强度等级,掌握正确的使用办法。由工程基础情况为标准,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

(3)对骨料的要求。混凝土中最基本的骨料成分是砂石,根据砂石掺入比,我们知道,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土木工程施工时,应该进行统筹规划,仔细研究砂石质量、力学指标、开采储存办法等。对于骨料应当从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等几个原则出发,进行合理选择。可以用天然骨料,可以用人工骨料,也可以用混合骨料。

2.2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技术

(1)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这个比例我们通常称为配合比。为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配合比必需经过试验、适配等程序对原料进行配备,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若出现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存在差异,也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用量,以达到最佳配合比。

(2)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

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由此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天气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2.4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当今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为,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其有着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有点,并较差作业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可此施工方式存有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其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由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2.5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3土木工程未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木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并积极开拓新的开发空间。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单一吸声材料、噪声抑制方法等消除或降低机器噪声;通过不断改进电喷装置,进一步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量;研制无污染、经济型、环保型的动力装置;提高液压元件、传感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可靠性与灵敏性,提高整机的机―电―信―体化水平;在控制系统方面,将广泛采用电子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换挡变速装置;用于物料精确挖(铲)装、载、运作业的工程机械将安装GPS定位与重量自动称量装置;开发特种用途的“机器人式”工程机械等;转向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和命令控制系统,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的发动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及故障诊断、监控系统,电子自动换挡变速控制系统,转向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和命令控制系统。

4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土木工程的种类将越发复杂,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不断研究、创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既而让工程项目的质量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

[2]李平.浅谈建筑施工深层搅拌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