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互联网金融特征

互联网金融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1 16:55: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金融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互联网金融特征

篇(1)

一、相关文献回顾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是近期快速兴起的一个领域,而在国外其发展则早于我国较长时间,研究成果也较丰富。在如何保持网上银行客户忠诚度的研究中,有学者考虑了信任、网站质量、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因素构建的分析框架。另有学者则基于信任和满意度建立了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模型。

国内学者借鉴国外模型进行了改进,乔均等(2007)在研究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忠诚度时构建了满意度、关系信任、转换成本与客户忠诚度的关系模型。邓朝华等(2010)在对移动即时通讯服务的研究基础上则构建了满意度、信任和转移成本与用户忠诚度的关联模型。

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把忠诚度模型应用到互联网金融消费领域,研究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忠诚度,并对影响忠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费群体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后,可采用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检验数据可靠性,进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对潜在内生变量忠诚度、满意度、信任和潜在外生变量感知有用性和服务质量等进行路径分析,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相关理论概述

1、消费者忠诚度的相关理论

早期对于顾客忠诚度的理解主要是对产品或服务的重复购买。20世纪90年代初,态度忠诚理论被提出。该理论认为忠诚的消费者不仅长期接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有向他人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强烈意愿。之后,有较多的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学术界对于忠诚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行为忠诚表现为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态度忠诚来源于顾客对产品的喜爱和依赖,表现于口碑宣传、推荐意向和未来持续购买意向。本文中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行为忠诚是指用户的重复使用行为和优先选择,态度忠诚指用户的未来持续使用意愿、口碑宣传和向他人推荐的意向。

用户忠诚度的驱动模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顾客满意驱动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此类模型有ACSI模型、McDougall模型等;价值―满意双因素驱动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Ryan模型;多因素驱动复杂模型,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解释。

结合对互联网金融消费相关领域(如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忠诚度的研究,本文所构建的忠诚度模型是基于满意和信任两个维度,认为满意度和信任对忠诚度有直接的影响,而感知有用性、网络服务质量通过对满意度和信任的影响来间接影响忠诚度。

2、互联网金融消费用户忠诚度的决定因素分析

(1)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指顾客在使用某种产品或享受某种服务后,形成的满意或不满意的态度,态度的形成通常取决于顾客在某一消费过程中的实际经历是否与期望相符。如果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其产品和服务让人满意,并且顾客铭记了积极的消费体验,顾客就会满意。本文基于上述意义上使用满意度。

(2)信任。研究表明,缺乏信任是客户不在网上购买物品的主要原因。不同学者对于信任有不同的定义。本文将信任定义为用户对互联网金融可靠性的信心,包括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可靠性、诚实、企业能力以及对网络与软件技术安全性的信任。

(3)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是技术接受模型(TAM)中的一个变量。本文中互联网金融消费感知有用性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消费能够提升用户交易效率的程度,如节省时间、适时完成交易等。

(4)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网站质量及其响应性上。网站质量(或网站设计)是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维度,涵盖网站的美观和内容清晰度。网站质量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因素,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特点和能力。本文用网页界面是否清晰美观,功能是否容易找到,操作是否简便,运行是否稳定等来衡量网站质量的好坏。

服务质量评价还包括网络技术与专门软件的响应性,体现了企业旨在帮助顾客快速实现目标,进而迅速提升其服务水平的意愿。由于互联网金融消费的间接性和自,本文中的响应性更强调了解用户需求,并及时解答用户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分析模型及假设

1、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构建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分析模型,探索影响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的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与忠诚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升消费者忠诚度提供建议。

在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满意度、信任、感知有用性、服务质量四维分析框架的忠诚度模型。问卷内容包括了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互联网金融消费情况和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量表。其中,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量表采用5分李克特量表。

考虑到调研经费的限制和调查的便利性,本次调研选择的抽样方案为非随机抽样法,抽样方法为滚雪球抽样和网上调查相结合。本次调查对象为具有金融产品消费能力的中国公民。通过回收调查问卷采集相关数据。在问卷设计、修改、发放和回收的各环节都做好控制数据质量的工作。

2、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模型选择――SEM

忠诚度模型常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构建的潜变量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感知有用性(ξ1)和服务质量(ξ2)是外生潜变量,即在模型中,它们只起解释作用。满意度(η1)、信任(η2)和忠诚度(η3)是内生潜变量,即在模型中,它们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图中单向直线箭头表示假定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箭头由原因变量指向结果变量,双向弧形箭头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包括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两部分,用方程表示:

结构模型:?浊=B?浊+?祝?孜+?灼

测量模型:X=?撰x?孜+?着 Y=?撰y?浊+?着

其中,?浊是指满意度、信任和忠诚度三个内生潜变量, ?浊=?浊1?浊2?浊3;?孜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质量两个外生潜变量,?孜=?孜1?孜2。

B是内生潜变量系数阵,描述内生潜变量?浊间的相互影响。

B=0 ?茁12 00 0 0?茁31 ?茁32 0

?茁ij表示?浊j到?浊i的路径系数,两个下标中的第一个下标表示所指向的结果变量,第二个下标表示原因变量。

?祝是外生潜变量系数阵,描述外生潜变量?孜对内生潜变量?浊的影响。

?祝=?酌11 ?酌12?酌21 ?酌22 0 0

?酌ij表示由?孜j到?浊i的路径系数,?浊i是结果变量,?孜j是原因变量。

?灼是随机干扰项,反映了结构模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X是?孜的观测指标,?撰x是X在?孜上的因子载荷矩阵, ?啄是X的测量误差。Y是?浊的观测指标,?撰y是Y在?浊上的因子载荷矩阵,?着是Y的测量误差。X和Y是显变量,?孜和?浊是潜变量。

X=x1x2…x9,?撰x=?姿1 0?姿2 0?姿3 0?姿4 00 ?姿50 ?姿60 ?姿70 ?姿80 ?姿9 ;Y=y1y2…y12,?撰y=?姿10 0 0?姿11 0 0?姿12 0 00 ?姿13 00 ?姿14 00 ?姿15 00 ?姿16 00 ?姿17 00 0 ?姿180 0 ?姿190 0 ?姿200 0 ?姿21

3、研究假设

根据理论分析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关系,信任与忠诚度、满意度的关系,感知有用性与满意度、信任的关系,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和信任的关系,得到以下需要检验的7个假设。

H1:互联网金融消费满意度对忠诚度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H2: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信任对忠诚度有直接正向的影响;

H3: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信任对满意度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H4:互联网金融消费用户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H5:互联网金融消费用户感知有用性对信任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H6:互联网金融消费服务质量对满意度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H7:互联网金融消费服务质量对信任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

四、基于调查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消费特征分析

1、数据信度与可靠性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4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8份。通过直接问卷调查得到的调查数据能否说明调查的结论,则需要对数据的可信程度、有效程度进行分析。

(1)信度检验。本文采用Cronbach’s ?琢系数来测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正式调查问卷中的量表共包括21个题项,Cronbach's ?琢值为0.928,表明量表整体信度好。各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琢值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各个分量表信度都较好。

(2)效度检验。本文首先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估,在参阅多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问卷,然后请擅长问卷调查的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估结构效度,并运用SPSS19.0得到各个潜变量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由表2可以看出,各潜变量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都在0.6以上,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表3给出了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都在0.5以上,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综上所述,本问卷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收敛效度都较好,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2、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特征分析

(1)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分布情况见表4。受访者男性占51.8%。受访者平均年龄为31.8岁,主要分布在19~30岁之间,占比达到58.0%。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占比为51.8%。受访者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占比达到74%。受访者职业分布中,学生占比最大,达到45.4%。熟悉金融专业知识的受访者占比不到15%。

(2)互联网金融消费使用情况分析。互联网金融消费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使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通过互联网交易的资金比例两个方面。表5表明受访者主要参与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金融业务电子化和第三方支付,比重高达80%以上,其次为大数据金融,新兴的P2P信贷和众筹模式也有一定的参与比例。受访者通过互联网交易的资金比例达到50%以上的不到10%,但是参与过互联网交易的受访者达到90%以上。

五、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

1、模型拟合

本文使用Amos软件,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经过初次估计和模型修正,得到结果见图2和表6。

修正后的模型,路径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从表6可以看到,各项拟合指数基本达到了拟合标准,表明模型修正后拟合效果较好。

2、模型结果解释

综上分析,在最终得到的模型中删掉了“感知有用性信任”和“服务质量满意度”两条路径,即假设5、假设6在本调查群体中不成立,其他5条假设都成立。表明对于互联网业务而言,有用的感知并不需要信任通道,而服务质量必须建立在信任通道上才会形成满意。

图2给出了修正后结构方程的标准路径系数,由这些路径系数可以得到各个影响因素对忠诚度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见表7)。

表7表明,“满意度”对忠诚度的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788;其次是“感知有用性”和“信任”,总效应分别为0.474和0.438,其中“信任”对忠诚度的直接效应为0.142,间接效应为0.296,“感知有用性”对忠诚度只有间接效应;“服务质量”对忠诚度也只有间接效应,为0.206。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根据调查数据,检验了影响互联网金融消费用户忠诚度的四维因素分析框架。得到的结论:一是四个因素对忠诚度的影响大小有别。满意度对忠诚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有用性、信任,最后是服务质量。二是四个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不同。满意度直接作用于忠诚度;信任通过直接作用和通过满意度的间接作用从两条路径影响忠诚度,且间接影响程度高于直接影响程度;感知有用性通过提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服务质量通过信任通道间接影响忠诚度。

2、建议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特征模式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日益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格局,对各行各业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互联网扮演着重要的决策,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服务行业也在不断进行融合,从而进一步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的出现。当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会受到政策影响,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影响等,从而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存在,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探究有效的措施规避和防范风险,成为当前金融服务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金融风险基本内涵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产业,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独特的属性,具体体现在:一是具有高度的虚拟化和信息化特征。互联网技术依托计算机平台,体现了虚拟化的场景,从而对信息进行快速整合和加以应用,具有高度的共享性。二是具有高效性的特征,互联网技术本身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个性化趋势。三是具有综合性特征。互联网金融服务范围更加广泛,金融服务效率也在不断提升,这种混合模式下,可以满足公众各方面的需求,从而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四是具有很大的便捷性。互联网金融可以随时随地为公众提供想要的金融服务,人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受益者,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在很多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规避,才能更好地提升安全性。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多样化特征,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共同联动的平台网络,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漏洞,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行,甚至还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传播性非常强。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高度的虚拟性。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金融服务效率,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传播蔓延速度,此外互联网本身属于一个比较隐蔽的虚拟的操作平台,相比较传统的金融服务行业,互联网金融风险将更加呈现虚拟化和隐蔽性的特征,这也显示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导致混合业务风险进一步增加,从而需要全面加强防范和应对,才能切实降低风险的发生。

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想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和防范,需要首先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和基本类型,具体风险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制度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行需要在一定的金融法律环境下,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立法尚不健全,很多制度内容还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监管不到位,甚至很多制度缺失,从而导致内控监督不到位,影响了具体实施,导致诱发法律风险。二是技术风险或者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行需要依靠计算机互联网平台的支撑,目前我们国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开发技术等相对比较薄弱,很多都需要依靠进口力量,从而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来源也比较复杂和多样化,一旦处理不当,或者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漏洞,没有进行安全防护,由于技术设计等方面带来的金融风险,操作和处理难度也非常大,甚至还会造成病毒入侵,导致数据资源丢失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具体业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不了解,或对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应用操作不当,加上受到利益驱使等,从而导致出现操作漏洞和不当等行为,对客户利益产生损失。三是运营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开展过程中由于法律不健全或者监管不到位,从而会导致部分操作者会利用政策漏洞等进行违规操作,导致资金流动交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产生信用危机,影响收益。此外还有可能造成跨境风险,不同的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服务方面的监督管理和运作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在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时,也会因为政策等不一致,从而导致出现跨境风险。导致出现上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因素很多,一方面主要和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法律政策体系和行业规范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在具体监管等方面也存在难以约束的情况。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或者监管不到位,发挥不力等,从而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全面监督和管控。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内控体系,从而导致一旦发现问题将难以应对,造成风险预测不足,应对能力有限。此外还受到操作技术、资金禀赋、不成熟的信用机制等非制度层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蔓延,影响收益和稳定。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强化风险全面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健全和完善国家相关的制度政策体系。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针对性制定和出台相应的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资质、准入门槛以及相应的权益、责任等进行严格限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对各层级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等进行明确划分,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排查各种漏洞,不断完善立法体系,阶段性开展清查,从而体现立法的前瞻性、实效性和力度。在具体操作实施细则方面不宜过急,但也不能停滞不前,要科学制定立法完善具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切实发挥好立法监管职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运作环境。(2)加强合作,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服务平台。要紧密结合当前国家金融机构改革的要求,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势进行分析,分析和研判互联网金融时代各类风险的来源,并构建分业监管、互相联动的金融监管平台。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产品经营方面的特点以及多元化经营的情况,加强技术攻关,明确各层级具体监管主体的具体监管方式,严格划分具体职权,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构建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形成多方参与、合力共管的良好氛围,全面将各种风险和漏洞排查出来并有效应对和防范。(3)不断创新,持续优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时代不断变化的特征,不断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实际,针对各类风险隐蔽性强等特点,加大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占有比重,从而有效降低对国外技术工具的依赖,在安全密钥、身份验证等方面不断加强技术研发,还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诚信档案,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数据库,定期开展动态评价,将评级结果和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复合型关键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还要从资金投入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完善基本保障金制度,有效应对重大资金风险。此外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引导,加强和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监管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监管力度等方式,共同抵制不良违法操作行为,进而营造更加公开有序的监管秩序,才能从各个方面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进而有效防范各类漏洞和风险,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2]郭旭.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2-0061-01

引言

小微企业是我国企业组成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就要能够将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相互促进,通过新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加强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理论研究,对两者的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特征及与小微企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发展比较迅速的行业,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的结合,所以其自身的特征就比较鲜明。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是在大数据运用下实现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数据就成为了金融的核心资产,而在大数据的运用下就能够实现高频交易以及信贷风险分析等目标。互联网金融服务更趋向于长尾理论,在服务的高效化以及便捷化的特征上也比较突出。

(二)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将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模式进行创新,是当前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改革内容,这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是对融资模式创新的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想达到小微企业和金融的双赢目标,就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进行推动。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支撑对小微企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围绕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也要对自身的金融服务方式进行丰富,并且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也占有很大的优势。网络化的金融生态中,小微企业能够有效获得融资支持贸易伙伴所需的各种资源。

二、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和优化策略探究

(一)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相对比较匮乏。我们都知道,金融的核心就是信用,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也要良好的信用体系作为重要依托,但是在当前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比较匮乏,从而就使得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比较严重。不仅如此,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融资的监管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在行业准入以及法律规范等层面没有完善,这就在监管的实施存在着法律层面的风险。由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比较小,在管理层面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所以这就决定了其在风险抵抗能力上也比价弱。基于此,借贷者往往是对企业的负面信息进行隐瞒,对企业的优势信息进行强化,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上就大大的增加了。再有是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时对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增大,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增大。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融资的权益方面,也比较缺失保护。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特点已经获得了广泛受众,由于小微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比较缺少风险意识,所以融资权益的保护方面也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旦金融风险的发生,就会对小微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优化策略探究

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要多层面的进行考虑,首先就要对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进行完善,在社会信用层面要能良好的具备。要对小微企业在诚信观念的宣传教育层面进行加强,将其在互联网金融融资间的关系明确化。然后再进行培育以及发展相应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市场,并逐步的形成资信评级以及商业征信等完整的信用体系,这样才能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小微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下要对大数据金融融资的模式加以应用,在这一模式下就能够对互联网技术充分的利用,把大量企业信息实施云计算,进而就能为企业的融资提供良好融资信息。小微企业还可通过众筹平台融资的模式来融资,先将策划的方案交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然后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就能在平台上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规定的金融。能在这一模式下收集公众资金和能力,来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的援助。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优化,要在融资监管的力度进行强化,由于这是新型的产业,所以当前的法律还不能全面覆盖。这就要能够对小微企业的业务范围加以确定,然后对互联网金融融资监管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弥补完善法律监管的空白和不足,进而形成高效运行以及广覆盖面的监管体系。另外,对小微企业的抗风险打击能力要能进一步提升,这就要从多方面的措施加以实施。首先要能够对风险的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并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流程进行规范化,还要对小微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完善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国家也要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大支持的力度,多方面的考虑两者的创新发展的联系,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才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葛婷婷.互联网金融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原因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5,28.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跨专业创新人才

1“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金融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成为“互联网+”的率先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代表,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学院也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并不长,2013年才被认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人才和金融人才的培养,但是,具有“金融知识+互联网知识”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相对较少,这为我国高等院校的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人才供给面临的巨大压力,国内一流高校逐渐开始重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软件学院相继开设了互联网金融硕士专业,而河北师范大学、浙江金融学院等则联合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向社会共同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目前互联网金融教学改革在部分高校展开,但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目前金融跨专业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探讨互联网金融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一,顺应“互联网+”的时代金融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金融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要求金融专业必修跨越到信息等专业,有利于打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限,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二,缓解地方急需金融人才的困境。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急需大量业务熟练,拥有当地金融资源以及广泛人脉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展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系统出生的模式,还有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演变,还有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比特币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会进一步丰富,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会增强。现阶段大部分金融人才的培养,主要介绍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以及中央银行学等,主要还是介绍传统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发展状况,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第二,现行人才培养对信息和科技的涉及不够深入。互联网金融是学科跨度大的专业,除了传统金融外,互联网行业的信息、计算机等都设计到,学生需要掌握互联网和金融两个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市场需求,比较合理的确定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所涉及到互联网知识,究竟要要有多广,要有多深,是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金融专业如何与互联网相关的IT、通信和信息等专业融合发展,现有文献已经讨论到融合跨越发展,但对于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IT、通信和信息等知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仍不清晰。第三,互联网金融实践课程开设比例不够大。现有开设互联网金融的院校,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人才需求进行工作岗位分析,根据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考虑不够充分,互联网金融是偏应用型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引导,而目前很多高校对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安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3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的政策建议

(1)优化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理念。目前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了,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培养满足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对金融业的互联网化转变认识不够深刻,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理念急需优化。针对市场需求以及以“业务技能”为导向的需求变化,理清金融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市场运营人员三类人才的需求特征,优化将人才培养理念。在互联网金融跨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上,必须重视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和扩展富含互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校外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践基地的设备,培养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转变,向重视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金融学复合型人才转变。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策略

引言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为我国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1]。因此,要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严加监管互联网金融。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互联网金融以网络保险、网络银行等为形式开始获得发展,我国也在这一时期推出了第一家网上银行-招商银行[2];其次,2010年前后,互联网金融获得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互联网金融形式更加丰富,互联网金融技术也更加发展,社交网络、大数据以及电子商务等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互联网金融市场范围内;最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范围进一步扩大,由过去的电子商务、社会网络等逐渐扩展为证券行业、各大银行以及保险行业,同时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更加多样化,有众筹模式、P2P模式以及三方支付模式等。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容易形成严重的金融风险,给金融市场和相关主体带来不利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有操作性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以及法律和市场风险等。其中,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者由于内部系统、程序不够完善造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借贷人没有根据履行自己的义务进行及时还款而产生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凭证无法流通、无法及时变现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放款人利益受损的风险;法律风险则是指金融机构或者平台因为对税法法律进行错误的解读而造成巨大财务损失和税务负担的风险。

新时期互联网金融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并且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采取有效监管策略,稳定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秩序。

3. 互联网金融监管策略探讨

3.1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

要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正常的发展制度,避免出现互联网金融风险必须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首先,政府应该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根据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修改或者增加有关法律条例,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法律基础;其次,要求完善技术监管制度。如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各互联网金融主体必须披露有效信息,保证信息的公开性和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网络投机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4];最后,建立健全的身份认证体系。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性所引起的,在网络世界中,双方对对方的了解不够充足,也无法保证对方的真实信息。因此,互联网金融放款人员和机构必须要加强对借贷人身份认证的重视,保证对方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互联网金融风险,保证双方的合法利益。

3.2 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仍然不够明确,这对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国家能够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的重视,重新确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如,政府可以设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分散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任务,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3.3 创新监管模式和方法

要加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在过去监管的基础上进行监管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切实保障互联网金融的效果。互联网金融监管一般包括三种形式,即市场准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以及运作过程监管,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是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5]。此外,在互联网金融过程中,政府也需要给互联网金融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保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对金融风险进行预防和及时地应对,这是我国政府当前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操作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给我国金融经济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其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小觑,因此要求有关部门要在保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创新监管方法,增强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上海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团队.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03:47-55.

[2]刘俊棋. 基于利益相关者保护视角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05:117-124.

[3]何文虎,杨云龙.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视角[J]. 金融发展研究,2014,08:48-54.

篇(6)

互联网金融以其颠覆传统的表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的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将颠覆银行业。本文将详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并将该特征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优势进行对比,理性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造成的冲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现在互联网金融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国内学者众说纷纭,其中比较典型的定义有: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但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融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定义:1)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2)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的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的便利,向金融行业进行渗透。对于该定义,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的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企业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例如华夏基金等基金公司都在淘宝上销售自己的基金产品;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例如腾讯公司有自己参股的保险公司,也有着自己的保险销售平台,QQ用户可以通过“QQ便民”直接在线购买保险。

通过上文两种不同层面的互联网金融介绍,可以看出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金融企业向互联网的渗透,更多的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只是把互联网当成自己的一个销售渠道。而互联网公司向金融业的渗透,大多是借助自己已有平台的优势,例如腾讯的QQ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平台,让自己的平台上聚集的大量用户的优势能得到发挥,从而带动金融产品的销售。

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本文分析的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主要以上文分析的第二种类型为代表,即互联网企业对金融业的渗透所形成所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互联网公司天生就具备的特征,他们把这些优势带入金融业,正在引起整个金融业的变革。下文将详细分析这些特征:

2.1 交易的便利性

典型的代表产品是淘宝的余额宝。由于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作为交易的中介会带来资金的沉淀。这些沉淀的资金的使用方向,便是购买余额宝。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基金公司的天弘增利宝,因为是货币市场基金,使得淘宝用户能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实时地从余额宝把资金划转到支付宝账户。正由于这样的便利性,使得余额宝能在短时间能汇聚到大量的资金。

2.2 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处理能力

其中的代表阿里小贷。阿里小贷通过对淘宝商家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包括资金流、交易量、淘宝的信誉度、用户的满意度等信息对该商家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对每个商户的贷款额度。只要开发出合适的贷款模型,对于每个新增的淘宝商户的评估需要的边际成本很低,使得阿里小贷每笔贷款发放的成本只需要2元多,远远低于银行的20多元。并且可以做到随时借,随时还,而没有类似于银行的最低贷款期限,商户可以只借几天时间,进行一下资金的周转,便可以还贷,额度是滚动的。所以对于商户来说,资金的实际使用成本很低。

2.3 资源配置功能

代表是人人贷这类的P2P网贷平台,人人贷采取的是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对资金需求方进行风险、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估,然后把贷款标的公布到网络上进行融资。人人贷采取的是“多对一”模式,即多个资金供给者对接一个贷款需求方。人人贷对贷款实施全额担保,对还不起贷款的融资方,进行本金和利息的全额赔付。因为本金的安全,人人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优势也是利用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挖掘及信息处理能力,建立起风险控制模型,严格的风险控制。并且随着业务量的扩大,贷款数据的大数据挖掘具有滚雪球的效应,让公司能利用学习曲线,不断地降低成本,使得每笔贷款的边际成本能不断降低。

2.4 互联网产品具有较强的社交粘性

代表产品是腾讯公司的微信。根据微信腾讯内部人士透露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其中国内用户数量超过4.5亿。微信具有的社交粘性已经慢慢展现出来,微信已经逐步代替QQ,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统计资料显示,微信通讯录的平均的人数是55人,而每个人对公众帐号关注的数量是10,并且圈子里面的亲戚互动频繁。微信现在已经开通支付功能,只要绑定了银行卡,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支付,并且还具备了AA付账功能。这些功能的出现,让微信的用户粘性不断地提升,并且具备了一个金融平台的基础。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上文讨论的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也是其能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几个切入点。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贷款业务及中间业务,这些业务都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3.1 对贷款业务的冲击

以阿里小贷、人人贷为代表的网络借贷的兴起,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进行冲击。因为互联网公司在数据的处理及获取上相对商业银行具有比较优势,所以他们每笔贷款的成本便很低。如阿里小贷的数据直接就来自于淘宝网的商家的交易数据,并不像商业银行那样还要有实地去审查贷款条件的成本。但是商业银行的贷款的目标客户群是否和网络借贷的客户群直接产生冲突呢?答案是否定的。网络借贷的特征是资金需求量小,一般不会超过100万元,以5万元-25万元区间居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样的数量级的贷款客户并不是其主要客户,因为刚性的贷款的审查成本,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大公司、大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小数额大,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以覆盖成本。可以认为,这类中小企业并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所以互联网金融并不构成了于商业银行的直接竞争关系。对于未来,互联网公司能否直接运用其信息处理的优势,渗透进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客户群,是一个未知数。

3.2 对存款业务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最大冲击,就是存款搬家。以余额宝6%多的收益率,是将近14倍的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并且像活期存款那样便利。这些特性使得余额宝规模已经达到2500亿,这部分资金便是银行的活期存款转移过去的。而余额宝的资金运用,大部分投资于同业存款,其现在的利率能达到7%左右。余额宝与银行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循环:余额宝利用比活期存款利率更高的利率吸引资金,然后以同业存款的形式把资金还给银行使用,银行由于客户投资余额宝和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收紧而缺资金,同业存款的利率就会抬高,又会提升余额宝的收益率。结果就是银行以14倍的成本,使用着原来低成本的资金。这对于银行的冲击是很巨大的。存款业务是银行的根本,是放贷的基础。

篇(7)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既包括传统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也包括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创新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一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以互联网为交易渠道,为客户提供方便、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提高现有金融体系的效率;二是以中小企业和小微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创新多种金融新业态,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三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进行用户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逐步走进平常百姓家,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创新而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始了在我国的萌芽、发展和全面爆发,其发展历程概况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步萌芽阶段(2005年以前)

在这一阶段,我国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金融机构“把业务搬到网上”,只是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而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尚未产生。如早在1997年3月,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率先在我国推出网上经纪服务;之后一直到2005年,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务。

(二)新兴业态涌现阶段(2005年-2011年)

2005年后,网络借贷开始在我国萌芽,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标志着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互联网支付平台开始蓬勃发展。在这一阶段,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多种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相继涌现。

(三)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后,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各地迅速扩张,以“天使汇”等为代表的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一些银行、券商也开始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业务模式进行重组改造,加速建设互联网创新型平台;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宝宝类”的理财产品进入金融市场。在这一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服务在互联网上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模式实现。

三、互联网金融的实现模式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各种模式也应运而生。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实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模式

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金融服务搬到网上”,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该模式的最初业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络证券交易平台、网络保险交易平台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纷纷“触电”跨界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网络金融服务。

(二)互联网支付平台模式

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其实质是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起资金划转和信用保证的中介作用。互联网支付的典型交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金融机构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模式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金融机构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作为金融产品的中间销售渠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流量优势,扩大销售对象群体,降低销售成本,并在标准化金融产品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

(四)互联网融资模式

互联网融资模式包括P2P网络借贷、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小额贷款和众筹融资三种互联网金融业态。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P2P网络借贷的典型交易流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向旗下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发放贷款。该金融业态的主要特征是互联网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中积累的用户交易数据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用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来发放贷款。

众筹融资平台扮演了投资人和项目发起人之间的中介角色。众筹融资的典型项目流程如下图所示:

(五)移动支付模式

通过智能手机作为媒介来实现的移动支付现今已然成为热点,这种移动支付的模式所站的市场规模将会数倍于互联网支付模式。移动支付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借助于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就可以达到随时随地实现支付的目的,典型应用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手机银行、“支付宝钱包”、平安“壹钱包”、“微信”支付平台等。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微信银行服务和基金服务,业务内容涵盖了余额查询、交易明细、投资理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