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5: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经济环境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经济环境与会计的相互关系
一般的,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总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之下的经济主体。通过会计核算反应和监督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力,为经济主体实现其目标服务,而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总是受一定的经济环境和制约,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约束下进行的经济行为。因为会计也只有适应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为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服务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研究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问题的意义现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对一门科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和解释都是以环境分析为前提,或者说是从环境分析中得出的。会计作为一门以社会科学为主并兼具自然科学某些特征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会对它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会计理论研究永恒的课题之一。只有以环境分析为起点,才可能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恰当的解释,使会计科学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发挥其职能作用,进而促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进步。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会计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参与经济的预测和决策等新功能便顺应而生,并将成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更直接更有效的职能。
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运行的基本导向和最终归属。会计目标活动于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多维空间中,它必定要和该时期的总体经济环境相适应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环境是不同的;离开经济环境来确定会计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3.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对象的影响。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该类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会计对其反馈也会相应变化。
4.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主要解决在记录时和在会计报表中如何对会计要素进行数量描述的不足。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在会计计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披露就会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因此,会计计量属性对于会计准确核算和信息提供显得至为关键。
5.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程序和策略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利益相关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同时,对会计提供信息的能力也产生了影响。即面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和日益复杂的经济关系,加工会计信息的工作程序和技术策略也要作相应变化。
三、会计对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1.会计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机构设置重叠,人才匮乏,实力薄弱,而国外会计公司拥有雄厚资金、先进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分支机构遍布全球,我们很难与其相抗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起服务功能强大、内部严格、执业质量高、布局合理的事务所服务网络,组建由若干事务所联合起来组成的大规模、高水平的事务所集团。集团所应该以一个事务所作为核心,可以由核心层、紧密层、扩散层等不同层次的事务所组成。要吸收专业人员,增加业务种类,扩大业务范围,开拓新型业务,发挥规模优势和各自特长,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细密的集团型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多样化经营战略,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会有巨大潜力,由单一服务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现代会计应以适应这一发展模式。
2.会计应适应国际化进程加入WTO几年来,随着国际化贸易频繁往来,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计应当学习与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内容,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已颁布的具体准则,制定适合我国会计业发展和会计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一致。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符合国际会计惯例,为国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利益各方进行经营决策的提供相关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会计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把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结合起来,走会计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深化了理论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但人力资源会计在实际中的推行还有待于社会经济环境的成熟及相关理论的充实完善。本文针对我国国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几点建议。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深化了理论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而且日益引起会计实务界的重视,并在一些经济组织得到尝试,但它在实践中的广泛推行还有待于社会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成熟及相关理论的充实完善。
一、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会计发端于美国。美国经济在二战后由工业生产为基础转变为以技术服务为基础,六、七十年代加速了这个过程。其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劳动者主要从事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尤其是在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或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中,企业的经济增长点在于其拥有高素质和高智商的人力资源。企业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把人力资源价值作为最重要的资产,把人力资源投资作为第一投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会计学界日益认识到传统会计与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于是将人力资本经济理论引入会计学领域.创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与其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具备广泛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社会经济环境。具体表现有:(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口多.素质低.外部整合环境差。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产出主要依赖机器的效率而不是人的能力。不仅高科技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研究和开发需要巨额资本的支持和集体协作,而且在企业价值中占重大比例的专有技术、专利技术和商誉等无形资产也是巨额资金投入的结果。因而在我国说知识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还为时尚早.人力资源对企业财富的创造、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贡献作用还不太明显。(二)我国处于转型经济.企业家市场几乎不存在,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虽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很不完善。1、无法提供一个科学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一个合理的人才市场价格.为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提供依据。2、人才无法自由流动.企业无法自由获取所需人才.社会无法产生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真正需求。(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有管理思想却无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技术表现.还停留在传统的行政性人事管理阶段。许多企业将人力资本投资当作是“亏本买卖”.片面地认为职工教育是社会行为.把职工培训视为一种负担。据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等的调查.我国国有企业中有30%以上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经费,年人均10元以下;20%左右的企业的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30元之间.大多数亏损企业已基本停止了人力资源投资。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已经放弃或准备放弃岗前培训或中长期培训。此外,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证券市场也不完善,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常不根据企业的财务信息来制定相关的投资决策,更缺乏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使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缺乏社会动力。(四)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来看,在我国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是会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提供可靠性极差的人力资源信息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利用主观判断的不可验证性操纵会计信息.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
二、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相关理论分析除了不具备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人力资源会计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及自身理论体系中尚存在一些未完善或有争议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制约其广泛推行的又一因素。(一)人力资本的概念目前认识不一,缺乏泾渭分明的界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是针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资本同质性假定提出的,是宽泛和模糊的。周其仁等学者顺延了舒尔茨的概念.将企业内的所有劳动者都界定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张维迎区分了两种人力资本所有者,一类是负责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本.称为经营者;另一类是负责执行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称为生产者。魏杰从资本是稀缺性经济资源这一逻辑推出,人力资本的主体应是那些从事创新性工作且劳动成果很难度量的劳动者,即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概念的科学界定是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础。因此理论界应尽快就这一概念的界定统一认识。(二)人力资本能否享有剩余索取权仍有争议。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有一系列的合约组成的,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按一定的游戏规则.平等博弈,最终达成契约的一种制度安排。合约双方都是为了在交易费用的约束下.从风险的分散中使所获得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谁承担了企业的最终风险.谁就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从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都是平等的产权主体这一逻辑起点出发.他们都有资格和可能拥有企业所有权。但是剩余索取权的实现依赖于相应的控制权。剩余控制权作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权,必须要求具有承担决策风险的能力。财务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可分离性及投入企业后成为。抵押品。的性质使财务资本所有者能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而人力资本由于其与所有者不可分的独特产权特征.能否最终承担企业的风险.进而享有剩余索取权.仍是理论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将之适用于我国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实践中更难把握。(三)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模式还有待研究。如上所述,如果人力资本不能享有剩余索取权。则他们只能接受激励;如果人力资本能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那么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分配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不只由行业技术特征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属性等客观因素决定的问题。它还受到社会经济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影响。正是这个问题,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净剩余的分配机制与分配比例.对经济学而言.还是一个有待于展开研究的课题。它的目标应是使人力资源权益进入法律和制度的安排。(四)会计学权益理论的局限性。权益理论是整个会计学的基本框架之一,它与产权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任何时期的会计都是建立在一定产权关系基础上的。现行的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关系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进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的剩余权益索取者对会计的冲击最终应体现为会计权益理论的修正。(五)人力资源会计系统本身不够完善。1、确认缺乏科学性。关键是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的具体标准没有科学界定。另外确认人力资产时应确认为何种资产仍有争议;将工资、福利费以外的支出都资本化为人力资产有悖于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使资产负债表中出现虚拟资产。也违背了稳健性和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但人力资源支出的资本化仍没有科学的标准;人力资源的折旧及分摊也是一大难题。2、计量缺乏可靠性。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上的最大突破就是确认人力资源的价值。将其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对待。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计量人力资源价值。尽管理论界提出了工资报酬法、商誉法、经济价值法等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模型。但这些模型往往是以人力资源所能提供的未来收益、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年限等指标为基础建立的。这些指标的取值涉及许多主观因素和假设条件,因而缺乏一定的标准,导致其计量结果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为实践工作者所接受。
三、结论与启示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今后的理论与实践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深化理论研究。首先。人力资源会计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加强各学科理论的联系,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我国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较少。今后应当注意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方法,注重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研究。第三,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单兵作战多,有组织的研究少,也使得理论分歧多。实践工作者无所适从。今后应注重发挥集体优势,特别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结合、不同学科专家的结合。(二)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在实践中解决理论难题。关于试点的选择要考虑到:1、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知识含量的要求不一样。因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有很大差别,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度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及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因为后者的人力资源比重大。人员流动基本呈平衡状态。这些行业单位的人事部门都有较为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为进行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提供重要依据。2、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产权基础、核算内容、核算方式有很大差别,试点的选择应能包含多种组织形式。因此试点的选择以会计师事务所、高校、高科技企业和某些人才含量较高的制造业为好。(三)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应遵循先易后难、先内后外的原则。鉴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不易纳入现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体系之内。应将注意力放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上。着重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而且,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打破大锅饭体制建立报酬与绩效挂钩的管理思路,要求人力资源会计提供满足管理当局要求的决策信息。以人为本的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更具有迫切性和运行的基础。
【关键词】投资环境跨国经营区位选择自然资源
一、投资环境介绍
投资环境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各系统与各子系统彼此之间都是互相关联、互相约制的。对这些综错复杂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联系需求和标准的差异能进行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
(一)硬环境
硬环境就是周围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可以为投资活动提供自然的物质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物流、信息流的载体,以方便生产和生活。
(二)软环境
软环境是能对投资活动产生很大影响的外部条件,如: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等方面。首先,政治条件,政局与社会是否稳定,经济法规是否建立健全,有没有投资保护的相关规定等;其次,经济条件,经济发展速度,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性,市场规模及其是否完善,外汇管制情况,金融服务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等;再次,管理条件,经管水平,政府办事效率等;还有,人口素质,劳动力技术及工资水平;最后,政策优惠条件,投资者是否能获得税收、费用等方面的优惠。
二、投资热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区位与产业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缺一不可。投资的产业选择决定着区位选择,而选择正确合适的区位又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产业比较优势。两者就好比哲学中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不难看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小岛清的产业投资模型,都对产业投向进行了阐释,又对区位选择做出了回答。因此,产业选择是区位选择的基础,在基础上结合区位优势分析和投资国的投资环境评估。
(一)亚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1.中国香港
自然资源环境。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地面积较小,但人口众多,人口密度约为6420人/平方公里。由于自然环境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
经济环境。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很早就发展起来,是亚洲重要的金融和航运中心。2005年,香港的第一产业即农副产品需从内地进口,第二产业即工业生产对GDP的增长产生负拉动,第三产业即旅游、运输和服务业对GDP拉动为7.28%。香港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港口,除烟、烈性酒、汽油和柴油等之外,其他进口物品免征关税,按吞吐量计算的话,香港的港口可以说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按客流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的话,香港国际机场当然也是最繁忙机场之一的。香港还是世界第15大的银行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香港股市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政治法律环境。中国稳定的政治政策,影响着香港政局的稳定。香港法律法规较健全,外资的投资政策法规也相当完善,比较适于投资。
2.新加坡
新加坡传统上以商业为主,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空中心。由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势,新加坡的三大经济支柱就是国际贸易、加工业和旅游业。
新加坡同香港一样,政局稳定,法律健全,政纪严明,社会安定有秩序,适合投资。
(二)美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2014年7月1日,美国人口数量为3.183亿,为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国家。美国人口高度城镇化,2008年时约有82%人口居住在城市及其郊区(同时期世界城镇化率为50.5%),这使得美国有许多广袤土地上无人居住。加利福尼亚州与得克萨斯州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州,纽约市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美国人口多为移民,很多人信奉基督教,大部分人使用英语。美国的自然资源也很丰富,有煤、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矿石、硫磺等矿物储藏量均列世界前茅,但战略矿物主要靠进口。
美国的经济体制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特征。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是企业和私营机构做出的,政府很少干预经济,但是各级政府加起来的总和却占GDP的36%,美国的社会福利相对较少,政府对商业也不会多家管制。美国在全国各地的中心城市不尽一样,比如说: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是纽约;洛杉矶是影视娱乐中心,最出名的就是好莱坞;技术开发中心是西北地区;东南部的旅游业、建材业和医药研究业比较发达。美国第一产业约占GDP的1%,第二产业占20%左右,第三产业约为76%。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糖和烟草,工业生产指数位居世界第一,为134.9,对GDP增长拉动为0.7%,第三产业对GDP增长拉动约为2.08%,美国的服务业比重较大,并且美国的公路总长名列世界第一。
(三)欧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俄罗斯联邦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还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多万条,总长度900多万公里。气候也是很复杂的,处于多种气候带。主要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俄罗斯农牧业并重,第一产业占GDP5.6%,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第二产业占38%,近年来俄罗斯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军事力量增强,第三产业占56.4%,旅游业虽发展较快,但仍未居主要地位。
(四)非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阿尔及利亚人口不多,油质较高:天然气储量4.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七。其他矿藏还有铁、铅锌、铜等。
阿而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仅次于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现在有农业从业人员大约1800万,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2004农业产值占GNP的9.2%,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水果和蔬菜等。第二产品占GDP30%以上,主要部门有钢铁、冶金、机械、电力等。第三产业主要为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共有7处自然、文化景点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著名遗产。
阿尔及利亚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国教是伊斯兰教。
参考文献:
[1]赵晓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区位选择及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商务环境;PEST模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66-01
1 引言
国际商务环境是指企业在从事国际商务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东道国的各种因素及其总和。
中国企业在过去的30年中发展迅速,加入WTO后更是广泛的参与到国际分工合作中,积极开展国际业务,形成了一大批外向型出口企业,一些国内实力较强的企业也纷纷开拓国际市场,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等。在国际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诸多困难。如出口企业使“中国制造”的大旗插遍全球的时,许多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投诉,使低附加值的中国加工制造业遭受重大损失。而中铝、平安等国内优秀企业的海外收购也频频遭遇失败。
2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2.1 政治环境Political
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决定了贸易与投资的难易程度与资金的安全性,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效果。这里我们就现实问题主要考察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性、政府对外资的态度三个方面。
2.1.1 政治体制差异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产生影响
近年来,虽然政治体制差异在国际商务环境中已经有所淡化,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对欧美许多国家构成隐性威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际上存在着“中国”。这一因素在我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活动中有着显著的影响,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时往往目标国政府审批比较严格,对中国资本的进入有层层限制,特别是我国国企开展的海外收购被国际认为是政府主导型的扩展和经济侵入,所以近两年频频遭遇失败。
2.1.2 政治稳定性对中国企业的国际业务发展方向存在影响
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降低开展国际商务的风险,企业在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时也倾向于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目标国企业合作。欧美繁荣的社会经济和东亚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增长奇迹都使得这两个地区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商务的主要地区就是欧美和东亚国家,而中东、西亚、非洲、拉美地区由于局势动荡,给企业海外业务发展带来不稳定性,不利于中国企业在这类国家开展业务。
2.1.3 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反映在政府的政策上,如关税、优惠政策等。举例而言,“中国制造”产品对国外而言可以说是既爱又恨,中国产品价廉物美,已经成为国外个人生活必需品的首选,也为国外企业提供低成本原料。另一方面,低廉的中国产品也冲击了海外国家本国产品,造成了许多企业的亏损,进而影响到一国的就业,因此许多国家抵制中国货,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但是,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遭受重大打击,许多国家经济萧条,企业资金链紧张,寻求外资资助,这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时一个良好的机遇,政府对外资的态度也有所缓和。
2.2 经济环境Economical
经济环境是国际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海外发展环境关键是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市场规模、经济周期等都直接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影响。
2.2.1 经济萧条期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经济危机袭来,国际商务环境也随之进入萧条期,企业资金紧张,产品滞销等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萧条期的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遭受严重打击,订单急剧下降,生产线闲置,开工不足,许多企业濒临破产,海外业务萎缩。但是另一方面,这对中国优秀企业是一个机遇,国外企业在这个时期是弱势期,企业资产缩水,资金链紧张,寻求海外资金的援助。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及行业领导企业可以借此机会积极开展海外投资,拓展海外市场。
2.2.2 市场规模是构成企业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
当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时,目标国的市场规模是重要因素。市场规模反映了产品需求量,是企业利润得以实现的条件。目前,国际市场规模大,特别是东南亚市场值得中国企业关注。东南亚市场是新兴市场,人口多,需求大,并且发展水平不及欧美市场,竞争压力也较之小,更兼具市场距离近,东盟自由经济区的优惠条件,是中国企业下一发展阶段的重要市场。
2.2.3 经济政策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商务环境重要因素
经济政策包括在外资、产业、税收、外汇、外贸等方面的政策。经济政策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如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重要影响,时中国出口产品利润空间减少,国际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技术设备进口。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美元贬值对持有国外企业股份的中国企业则代表了资产缩水。而海外国家的贸易保护性关税构成了中国企业的进入壁垒,增加了拓展海外业务的成本。
2.2.4 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国际商务环境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承接了国际产业结构转移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了企业发展、产品出口和就业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而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一直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而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被东南亚国家所取代;另一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国际产业结构再次发生转移,中国将更多承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像东南亚转移。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将与国际企业更多开展技术资金合作,而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海外转移,投资与东南亚。2.3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
社会文化对国际商务活动也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在拓展国际业务时因将社会文化因素考虑在内,本文主要对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法律制度进行讨论。
2.3.1 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对中国企业国际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差异使得一国的产品在另一国家也许并不受欢迎,而且与国外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时如不了解目标国的企业文化,对合作对方产生了礼节上的冒犯则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但是,另一方面,文化差异也对国际商务的开展提供了机遇,正是文化的差异形成产品的差异性,使产品具有海外市场竞争力,中国传统服饰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今世界文化的融合也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
2.3.2 法律制度对企业国际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法律制度尤其是商法、经济法、对外贸易法规等对企业的国际业务具有直接影响。各国法律存在差异,要是对目标国的法律制度认识不够则很有可能触犯目标国法律而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
2.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技术环境是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条件,重要包括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转移、研发费用等,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应用及技术转移。
2.4.1 技术应用对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国际业务开展更加便捷。特别是网络的应用、航空运输的发展提高了国家商务活动的效率。而国际贸易方式也应技术的发展而多样化,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开展。
2.4.2 技术转移对中国企业的国际业务发展提供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了以技术、标准、规则为中心,全球化生产为特点的温特尔主义产业模式。在此模式下,生产技术也随着企业的拓展而发生转移,发展中国家有接受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机会。对中国企业来说,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减少高碳能耗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改革,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社会经济活动中能耗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在贯彻低碳经济理念,这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很多国家都已意识到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能耗使得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现象、温室效应越发突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二零一三年一月份,整整一个月,北京仅有四天不是雾霾天,可见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大范围、长时间被雾霾笼罩,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同时也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人类生产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碳经济下物流优化设计网络均衡
通过前文分析不能看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物流中每项活动都会定的能耗与污染物,物流企业若想持续发展,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应在物流网络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做好优化设计工作,考虑到碳排放控制与排放量减少问题。物流网络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挺多过程组成,即物流线路与物流节点,物流线路涉及:配送运输、干线运输、集中运输。物流节点的功能则是:装卸、保管、分拣、包装、流通加工、调度等方面,是物流服务功能实现的核心。物流网络设计影响物流效率,物流活动消耗等多个方面,尤其是物流节点的设置。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重要基础设施,很多物流环节在节点完成。然而,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在物流网络设计中,规划不合理,物流节点管理存在缺失,设置位置科学,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更增大了物流活动能耗与排放。因此,物流企业应积极进行物流网络优化设计,对物流网络要素进行整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线路方面分为:路线与航线,主要类型是:空运线路、海运线路、公路线路、铁路线路。线路选择必须合理,要考虑到不同线路的差异,考虑交通运输因素,规划最短运输距离,最小运输成本。而在节点设计方面,要尽可能减少仓库数量,提高仓库集中度。在物流节点选址方面,应选择靠近多种运输方式的交叉点,周围最好有公路网,且同时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位置。若物流节点选址存在问题,不仅会造成物流成本提高,更会导致业务量的减少,其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具体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业务流、交通流、物流成本、物流活动排放,选择具有发展空间的区位,要结合当地业务情况,合理确定业务范围和节点功能范围,避免资源浪费,要做好周边环境分析,确定建設条件和目标。在建设管理方面,必须确保物流运作流畅性,保障管理有效性和统一性,从而使物流活动各项业务能紧密衔接,尤其是在节点功能发挥方面。若物流网络中任意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物流过程,只有确保节点管理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提高物流网络运作效率,实现有效的物流网络优化。在节点管理设计优化中,可应用EOQ管理模型,对运作效率、运作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此外,要对物流节点与物流线路的联运运作管理进行设计优化,提高物流网络中各节点及线路的协调性,避免物流网络运作中发生混乱,影响物流效率。例如:整箱货物管理,装箱检验后不应进行开箱配货;拼箱货物管理中要先制定配货计划,根据配货目的地合理配货,以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量。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物流优化设计,才能实现网络均衡,降低物流活动排放和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率,实现经营目标。
三、结束语
1.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①政治环境影响。在企业关系的各利益相关方中,政府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应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一定要重视当前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是宏观调控机构,不定时会出台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为防止政府政策对企业会计产生恶劣的影响,应当提高对于政府的关注度,采取相应递延会计收益或者降低会计收益的政策。②经济环境影响。会计作为经济环境的产物,在很多方面都对会计政策产生影响,例如:在政府的经济政策方面、企业的经营结构方面、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方面等等。企业的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结构和资金筹措手段、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会计的目标产生影响,更会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立场。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而合理的会计政策;反之,当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时,企业则要谨慎选择,着重考虑安全经营的需要,采取相对稳健的会计政策,不要冒险行事。③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分析,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卫生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而以笔者的观点看,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包括其价值观、人生观。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会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严重的影响。当这个国家都比较个人主义时,在做会计处理时,会相对灵活些,用依照个人的专业判断,用比较冒险的方式来做账目处理。而当这个国家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时,就会比较统一,会采取谨慎的方法,一致性的态度来进行会计处理,避免未来事项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文化因素会严重影响这个国家企业的会计政策的选择。
1.2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①股东的影响。股东作为公司的掌权者也是出资人,而股东与管理当局处于委托-链的两端,两者信息和目标都不相同。股东有时候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会对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加以限制。股东要想维护自身权利,首先需要确保投入资本的安全性,而有助于资本保全的方法就是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②经济成本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和真实性。利益各方都想通过会计信息的质量来获取相关利益。管理高层都希望能够通过选择某种会计政策来获得自身所需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要想取得相关的利益收益就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③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由于会计理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会使得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当此种问题出现时,就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准确的估算和判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正确与否。因为会计人员本身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主体,当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选择符合当前企业现状的会计政策,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相反,会导致企业的亏损。这就体现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
2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2.1企业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获取利润。在当今社会,企业管理者的职称薪资待遇与其业绩相关,想要取得一定的荣誉级别就要努力达到一定的业绩。企业的领导为了自己的荣誉和职位,一般都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有些管理者为了迎合政府政策,企业管理当局也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2.2企业会计人员的地位及职业判断能力不乐观。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的员工,其工资奖金的多少直接与其企业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经营企业的评价考核标准是反应当前经营成果的最好体现。如:销售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净利润所得率、资产周转率等等。这些数据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会计人员为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工资能有所增加,就会通过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方法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以满足一己私欲。
2.3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过大。在市场经济化高速发展得时代,会计的多样化也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化。企业为维护自身会计信息对外的完整性,就会选择对所选用的会计程序、会计方法进行调整、变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企业通过会计方法的多样化和会计政策的可变更性,为其成为上市公司获取盈余提供了可能性。
2.4监管部门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力。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结构不完善,公司内部人员会觉得要想保全企业的经济收益,就会选择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更改账目,以此来减少税收。这是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但是有些监管部门处罚力度不够,这会导致受害的投资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也会纵容不良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监管部门力度的不够,更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完整,不透明。
3我国企业会计政策
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依照目前的会计政策选择来看,我国的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依然停滞在较低的层面上。企业会获得自身利益,忽视法纪,为避免纳税,还会采取更改账目或让账面表现为亏损的做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完善市场经济的良好进展,今后我国应更加重视企业的规范化和监管力度,让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能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就此关系来看,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全面化。一个企业的组成,是由无数个利益相关者组成。为满足和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要逐步趋于全面化。企业中无论是从事何种业务的各方,都应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充分的理解会计政策选择对其的影响程度,知道如何才是能够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途径。在社会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利益受益广泛化的情况下,企业当局管理者要适当做出对企业良好的会计政策的选择,要综合的考虑各个利益主体,权衡轻重,做好充分准备。
3.2整体化。企业会计政策作为一个系统,所有的会计政策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使得企业有更好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当局管理者要全面仔细研究自身所处的经济、利益环境,考虑企业未来的地位、目标及前景。结合会计的职业判断,根据有限的会计指导准则和合理的处理方法和途径,对可以选择的会计方法进行合理比较分析,从中找到最优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组合。
1、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在传统财务管理上仍局限于本企业内部的信息,只重视当前经营成果和利益,没有把目光放远放长,忽视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和没有做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投资战略,而使得中小企业对外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中小企业会受到重大的影响,其投资战略也面临着失败。
2、缺乏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
投资过程中面临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任何的投资项目是零风险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投资风险,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自身原因缺乏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在投资过程中,一旦风险来临或扩大,企业不能立刻进行风险的控制或采取必要的手段规避风险,那么结果只有失败。
二、缺乏高素质人才
1、管理者素质较低
一个企业投资经营是否好坏,关键取决于其领头人。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大部分管理者综合素质差,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制定实施投资战略的经验,缺乏有效实施投资战略的保障措施,缺乏明确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因此,他们不能够合理的预测、决定、预算、控制、分析和评价市场,更无法分析金融环境并制定可行的投资战略。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往往是家族或个人控股,投资战略往往体现家族或个人的意志。
2、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投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和选择,需要充分的了解自身优劣势,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也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制定投资战略。而这些过程除了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外还要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投资调研和分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财务战略意识,很难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致使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无法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三、解决中小企业投资战略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中小企业在投资战略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问题,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投资收益,也制约着中小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解决中小企业投资战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规划
1、运用科学分析方法
常见的战略投资分析方法有:SWO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通用电气矩阵法、生命周期矩阵法、波特五力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在分析投资时应充分分析项目的回报率和风险性。
2、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中小企业应当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项目应当经过提出、可行性论证、决策、实施、再论证等过程,以提高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降低风险,从而提高投资成功率。中小企业还应该加强项目投资评价和总结工作,总结项目投资的成功经验,通过多种方案的优化来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二)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
1、建立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应立足于企业及投资主体角度,从业务细节着手,以投资管控为核心,以项目寿命周期为主线,以生命周期各阶段计划管理为辅线,重在提炼和描述项目投资管控要点及管理关键点的作业条件、流程、依据和标准;并进一步梳理和补充设计管控流程及相关业务表单,全面覆盖投资管理制度体系所涉及的关键控制点。
2、控制投资节奏
为避免投资规模过大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的风险,在投资时必须把握投资节奏,基本做法是先通过少量投资实现对拟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待成熟后再加大对该项目的投资。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中小企业领导者要加强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对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投资战略管理理论的学习,懂得将财务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配合,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聘请精通管理的有识之士,对企业投资管理进行运作,使企业的投资战略正常运行。而且管理者要用战略眼光和发展思路统领全局,要与新形势相适应,要主动积极的与主管部门、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沟通联系以获得支持,及时获取有利的投资信息。
2、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