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0 16:50: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但同时又是学习新知识,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研究发现表明,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许多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的而终身受益。根据教育部最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引导至关重要。在小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就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在各年级段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等方面施加影响,促使小学生形成社会以及培养目标要求达到的德育水平。从教师自身的思想高度来讲一定要提起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充分重视,不能把德育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而是要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有教师端正了态度,才能把这种意识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触动与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来配合德育教育的开展,在小学我们可以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小学思想品德与教育》,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向学生系统的讲解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坚守的,什么是必须扬弃的。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天性好动,对新鲜的食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同时,德育课程与普通的文化课程相比又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德育教育面对的是人,相比普通的文化知识传授,德育教育是通过人对人的教育来达到学生思想上的改变,德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应该跳出普通文化课的束缚,要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方面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塌下心来听老师讲,另一方面这也是德育课的特色所在,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思想意识的转变。在小学德育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德育课堂教学外我们还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这样的情境中。具体的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通过演讲比赛或者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感受,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美好的校园环境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感情,组织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的干净整洁,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表现在每一个小细节中,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熏陶,最终提升学生的德育境界。
3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一、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正确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重要内容。在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之前,教师要首先做好德育工作,尤其是正处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小学阶段,德育工作更要当成一项重中之重来抓。具体来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做好德育工作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明辨是非对错的需要。小学阶段对事物的看法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做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明辨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品质的外化表现,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德育工作能够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合理的,让学生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自身实践,从入学开始就奠定良好的行为基础,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启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做好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既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还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抵制消极思想的侵蚀,为他们健康成长扫清障碍。同时,素质教育要求将“德”与“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这就避免了过分追求分数高低,打压学生天性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他们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很有帮助。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1.提高小学班主任自身素质。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与效仿的榜样,小学生对班主任行为的模仿程度要大于家长。所以,班主任行为习惯正确与否,将直接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关注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班主任还要培养自身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行为爱好,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与心态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2.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可在课余时间开展“学雷锋日”“向社区老人献爱心”等活动,也可在生活中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今天我帮助了别人”等渗透日常的活动。班主任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并耐心地对其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活动中的德育内容转化为自身习惯。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遇事承受能力较差,一旦教师批评不当,不但不会使他们改正已有错误,还会损伤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产生厌学、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进一步加强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们的关怀,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必要的情况下,班主任还可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在个别谈话之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家庭情况,选择最佳时机和场所展开谈话。谈话过程中,班主任要放低姿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保持谈话的和蔼、真诚,尽量让学生敞开心扉,而后通过谈话的切入点层层递进地为学生解答疑难困惑,引导其走出心理误区,更好地面对生活与学习。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主动为班级发展献言献策,营造良好而热烈的班级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给予他们展示的舞台。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并努力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出来,以此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如开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等,让每个乐于展示的同学参与,并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与探讨。三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网络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身心发育未完全的小学生更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网络上积极的、正面的内容,摒弃负面、消极的内容,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与价值观,以此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
作者:穆景彩 单位:石家庄市裕华路小学
参考文献:
[1]荣树云.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2]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6).
小学语文在教学当中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形成的一个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下,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单纯的看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1]。目前,加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阶段,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想要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四)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语文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方法。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也一直在改进,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2]。
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我国的教育大多都只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也成了一种升学的工具,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德育方面也不甚重视,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任何的意义。
其次,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教育采用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写读后感,就会在一些参考资料上抄录,但是老师发现后也不追究,默认了学生的这种行为,这就完全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语文教学也就没有承担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实施;其次,应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应努力将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结合。完善的机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德育方案;再次,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在授课时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3]。
(一)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是众多学科中最具有特点的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社会性学科还是一门沟通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中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深化德育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陆游《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这种情感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建立完善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针对于学生,也针对于教学的老师。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扭曲教学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语文考核机制时,应注重德育教育,考核学生时也应将文化课成绩与德育成绩结合来评价[4]。
(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德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过程,独立的德育做得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德育教育的效果好坏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另一部分是“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学生的意见。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过程中,德育体育开始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加强体育课程的德育教学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摆正德育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坚持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德育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促进个人良好道德习惯的发展;本文从德育和体育教学两个方面出发,对小学体育德育进行策略分析,希望能够促进素质教学的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中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德育工作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因此很多小学的体育德育教学策略和方法很不完善,需要我们深入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体育德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1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体育道德教育意识
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师缺乏体育道德教学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的团队精神教育、集体观念教育以及合作观念教育的意识,只有少部分学校的老师具有加强学生体育德育教学的意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德育进行合理的教学和引导,不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缺乏对于学生体育德育观念的引导。
1.2缺乏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小学体育德育教学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原因;在小学体育公开课教学中,很多学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德育渗透评价体系,导致很多公开课的参评人员继续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片面的追求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忽略了体育德育教学的引导,缺乏对于德育渗透评价的重要性。
2对从体育教学材料做好德育知识的教学工作
2.1对于理论课程进行合理分析
体育教学分成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程两个部分,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程具有重要的德育影响作用;教学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德育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要积极站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德育教学活动,同时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体育教学的理解和分析,在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在教材中存在很多丰富的基础知识,为了能够加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学老师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体育教学技能引导和德育教学。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我国在体育赛事中优秀成就,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和体育精神的认知,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爱国情怀。
2.2对实践课程进行合理的分析
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做好实践性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提升自我,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与此同时,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自己的意志,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生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集体奉献意识等,让小学生能够在启蒙阶段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德育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因此加强实践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改进策略
3.1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
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导致体育道德意识教学工作不彻底的重要原因,为了能够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发展,首先,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体育德育教育培训,增强体育老师的德育渗透意识,提高体育德育渗透工作水平,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和制度,逐步完善体育评价教学的具体流程,加强体育德育教学的监管力度,促进德育渗透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在传统教学评价标准中加入德育渗透评价标准,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学生和课程参评人员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定,促使体育老师能够将德育思想积极的引入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2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引导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只有在体育老师的德育引导下,学生才能够积极的成长,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思维都不够成熟,在学生的内心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学生在无形中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会无意的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自身的榜样力量,切实做到言传身教,在体育教学中就引导学生的体育德育发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性格品质;例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的同时,自己要做好自律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穿运动服。头发要扎起来等,从自己的行为上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和体育道德品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个人思想道德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响应素质教学改革的号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促进小学素质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策略进行了合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志宏.新时期中国文学视域中“世界文学”图景的嬗变――基于对《世界文学》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1):73-78.
德育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工作的首要内容。但是现阶段基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途径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做好基层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是现阶段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基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
在广大的农村中,很多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由老人照顾,而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只重视干农活,将学生的教育完全依托于学校。有的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及时制止。而基层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差,尤其是德育教育显的非常不重要。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德育教育的考核模式,而大多数教师不明确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掌握其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模棱两可,学不到有意义的内容和知识[1]。由于师资力量薄弱,通常由语文、数学等其他科的老师担任德育教育工作,更不能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导致基层小学品德教育与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严重脱离。
2.缺乏德育教育评价机制
小?W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的宗旨也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些基层的农村小学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习成绩考核教师的教育水平并将其与教师的薪资绩效挂钩,导致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知识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放松了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教育。同时由于学校德育经费不足,网络资源匮乏,图书更新慢,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开展[2]。有的小学较偏远,学生不能去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学校缺乏大型的校园德育教育活动,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基层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策略
1.学校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
现阶段要想做好农村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完善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出高效的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的重视度,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培养出满足时展和变化的人才,提高基层农村教育的水平。基层农村小学的管理者要大力支持教师的德育工作,与当前的教育模式充分接轨,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促进基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处理好学生与父母、老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教好书,更要为人师表,有责任心和爱心。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性格,以人为本,分层次展开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平等相处,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积极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学生的成长困惑和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去发扬个性、教师应多付出爱,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要有爱心、有善心,教学生积极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3]。
3.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尺度。德育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避免形式化教育和成人主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明辨是非善恶。学生可自主组织各种活动,如德育征文大赛、德育方面的演讲、德育方面的小品等,寓教于乐,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培养思想品德,提高其审美能力[4]。教师可积极创立意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引起思想和行为的改变,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感动。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组织学生参与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志向和理想,规范行为习惯。
4.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网络
基层农村小学在校长的带领下组织各科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建德育管理网络,协调校内外各组织、各机构,团结校内外各方面力量从思想上提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现阶段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还局限于校内,学生只要在学校内不出问题就认为是德育工作的成功,但是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多元化要求学生必须全方位提高德育素养。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实现,学校必须与社会、家长从多方面、多渠道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校内校外都有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品德。
5.创新德育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法
学校管理者必须在过去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上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将德育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融入国际社会,培养学生的现代化公民意识,将诚信教育、生态教育、环保等全部纳入德育教育的范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扶不扶”的问题,“信不信”问题,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监控,提高管理效率[5]。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既定的道德规范,很难内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和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新时期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创新现有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体验和探索,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现德育教育的价值。
一、德育概述
德育是一种针对性强、计划详尽的能够让受教育者在无形中接收教育者想要传达的思想以及社会生存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活动。德育的开展要求教育者能够遵循社会发展原则,将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人品质进行充分的结合。
二、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现状
1.学校对德育开展的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对德育课的重视,将文化课的成绩作为评价一名学生的硬性指标。德育的内容只占据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一部分。尽管一些学校开展了德育,但是在实践上还存在观念的落后,对德育课程的进行缺乏创意,导致德育活动开展浮于表面形式。
2.德育教学方式陈旧。小学阶段各个年纪使用的德育方式、教学内容等是一致的,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和德育有关的故事,学生被动听教师讲解的故事,没有调动学生主观意识对故事展开讨论。最终,学生也只是了解了几个德育的故事,无法达到小学阶段德育的真正目的。
3.德育目标不切实际。一些小学德育目标设定的较高、较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导致最终德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三、完善小学德育教学的策略
1.积极转换小学德育观念。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出现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改善原有枯燥的教学。为此,小学阶段德育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德育开展的重要性,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在素质教育倡导的今天,小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德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将德育内容恰当地融入到教学体系中。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德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小学德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为此,小学教育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德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德育教学可以生活为基本切入点,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德育内容进行结合,将抽象化的德育知识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在以“秋天的收获”为内容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秋天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交流在秋天的收获。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从网络上获得的教学资源向学生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的资源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3.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学校每周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为此,小学德育教学可以充分应用这些活动条件,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将课堂所学的德育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课外实践中。对于学生之间成绩较大引发的学习心态问题,教师可以开展“一帮一”的活动,组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结对学习,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差的学习进行学习,让学习差的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友爱。在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在学生之间培养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尊重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德育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德育观念,对社会上事物的认知也处于一种模糊的发展阶段。为此,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展德育,重点在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开展德育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学习思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深层次,实现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层次分明,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编排课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出层次性。如《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小学语文包括课文讲解、作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进而调动学生情况,增强其道德品质。在作文练习时渗透德育教育,既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诚实、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设计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二)把握德育教学切入点。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增加德育渗透方式与方法。教师要以分析为基础,在语言文字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也充分理解Z言文字,让德育与智育相互融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影像、图片等方式,介绍课文内容,制造情感氛围,实现情感效果。另外,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课外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其甄别美丑、善恶、真伪、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劳动、爱科学、团结互助等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