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6:50: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题基本研究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交往;课题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1)课题研讨的准备。课题研讨教学不单纯是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维、生成知识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课题研讨准备对于顺利开展课题研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讨准备一是要求各研究团队对确定的研讨题目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二是要求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情况确定主发言人、主答辩人和主提问人,主发言人的任务是系统表述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主答辩人的任务是回答其他团队提出的问题,主提问人的任务是代表团队向其他团队提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二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三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四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五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六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正在进行英语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我校中小学生除了国家颁发的英语课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英语读物,学生英语阅读量明显偏少;二是学生离开英语课堂就难开口说英语;三是我校英语课外活动还不够丰富,活动的随意性比较大。课题组试图通过九年一贯制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出校本英语阅读和口语教材,并探索出编写和使用该教材的方法
1.开发出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方法
课题组从一批原版英语阅读资料中筛选出一套供小学和初中学生使用的英语系列读物——《英语阅读选编》共9册。课题组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基本方法:
(1)明确各学段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课题组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将一至九年级英语教材的话题、词汇、语法项目分别列出,并参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相关项目内容进行了增删。
(2)明确各学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课题组通过访谈英语教师和学生,了解一至九年级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阅读能力基本情况以及各年级学生熟悉或喜欢的话题,为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3)明确选材的基本原则:课题组将校本阅读教材定位为现行课本的阅读辅助材料,因此选编本教材的原则应与现行教材编写的原则基本一致,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4)确定各学段校本读物的内容:根据对现行教材、学情的调查结果,读物内容的选择原则上跟各学段教材的话题、词汇量和语法要求一致,同时兼顾不同年级熟悉或喜好话题不同而有所侧重。
2.探索出使用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的基本教学活动形式
为配合该教材的使用,课题组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一是每周一、三、五下午利用读报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并设置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所读内容;二是设计阅读播报等活动让学生复述或讲述所读内容,同时考查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布置缩写、改写、仿写等作业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笔头运用能力。
3.开发出校本英语口语教材,总结出编写该教材的基本思路
针对学生离开英语课堂就难以开口说英语的问题,课题组编写了一套英语校本口语教材,帮助学生在校园熟悉的场景中轻松、自如地说英语。课题组总结出编写该教材的基本思路:
(1)明确编写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编写本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开口说英语,因此教材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且内容不宜过多、过难,编写时应遵循简易性、真实性、实用性的原则。
(2)明确教材的内容:课题组将学生在校园中的常见活动情景作为对话背景,选取了问候、告别、致谢、道歉、请求允许、祝愿与祝贺、请求与提供帮助、问路、时间、方位等易于掌握的功能意念项目作为教材主要内容。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出系列英语课外活动,探索出英语课外活动的评价策略
通过调查各学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分析和总结本校和其他学校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经验,课题组开发出系列的英语课外活动。主要有竞赛类课外活动如英语单词记忆比赛;表演类如英语歌唱表演、英语短剧表演等;游戏类如填词游戏等;展示类如英语小报展示;集会类如英语角、英语节日联欢等。以下是评价的策略。
1.明确对课外活动进行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目的性原则,避免评价的随意性;遵循公正性原则,避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遵循可行性原则,避免评价要求过高或过低而失去评价的意义;遵循激励性原则,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发展。
2.明确评价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一是对教师设计的课外活动方案和组织工作进行评价:主要从活动设计的理念、活动的方式以及活动的评价标准、班级学生获奖人数、班级学生参与人数等方面进行考查。二是对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的评价:针对不同的课外活动,课题组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选拔出优胜学生进行表彰奖励。课题组也对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态度进行评价。
3. 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应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英语单词记忆比赛就应采取定量评
价的方法,而像英语作文比赛,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更合适。评价标准是衡量课外活动运行质量和评价工作运行质量的具体规定。课题组制定出《教师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情况评价标准》《学生参与英语课外活动情况评价标准》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邱德雄. 英语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01).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问题描述:“众口难调”的多样化需求在培训项目中,往往存在着培训课程的相对单一与学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即所谓“众口难调”的问题。农村教师的专业起点、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需求多样化,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是我们需要破解的又一难题。
(二)问题破解:进阶式培训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素养的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变整齐划一为分类指导,是解决培训课程中“众口难调”问题的有效策略。我校在培训工作中,根据学员专业素质的差异,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化程度的差异,确立入门级培训、进阶级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四种基本的培训层级。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进阶式培训在操作中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1.分层教学法。根据学习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这种方式适合于信息技术、英语口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培训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每个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准,在尊重学员意愿的情况下,根据学员专业技能差异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分别制订各自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2.差异教学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将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兼顾不同学员的专业发展水平,设置进阶式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层次性,力求深入浅出,将理论思辨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事例解析中,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在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尝试把分组学习这一学习组织形式应用到教师培训课程中,发挥每个教师在团队协作中的价值,把差异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3.自主选课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自己的研修课程。教师培训机构可以探索学分制管理,学员不必参加同样课程的学习,只要修满相应学分,即意味着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进一步符合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问题描述:成人学习特征的体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遵循成人学习的一般特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问题指向性,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倡导教学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的今天,如果教师培训课程还片面依赖传授式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成人的学习心理。那么,如何引导农村教师通过培训课程解决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引导他们把培训所学创造性地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二)问题破解:研训一体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是我校顺应国内、省内教师培训工作的大势,在多年来从事“乡土化培训”“进阶式培训”的基础上探索的教师培训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中片面依赖知识灌输的现状,增强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引导学员掌握由问题到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整套教科研方法。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有效整合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训后管理等方面,有助于促进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培训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衔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在2011年“国培计划——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培训者培训”中,曾经成功实施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引导学员掌握教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基于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推广到各培训项目。
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可以概括为“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我校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培训项目后,课程团队结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向相关教科研管理机构申报立项。课题立项后,围绕预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并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培训项目的授课课程,实现课题课程化。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研训一体,以研促学”,转变培训方式,增强培训课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员在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后,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课程团队提供的课题选题方向,自主选择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向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申报课题,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员可以自主选择我校的任课教师担任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拓展和应用学习成果,继续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我校的远程服务平台咨询我校的指导教师。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课题结题阶段,我校的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书,顺利通过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的鉴定结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
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再把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
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性学习经过四年的探索出的基本经验是: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 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 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 申报课题
2.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 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 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 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 ,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 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教育高速发展到今天,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演化为教师成长的趋势和潮流。它即是一个时代性概念,又是教师成长的时代标志。受“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启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科研兴师”已然成为一种共识和教师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所谓小课题是基于教师个体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在教育教学的情景和行动中,以特定的教师、特定的课堂、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其研究是对实践中产生的困惑,通过发现规律―查阅资料―编制方案―依案研究―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中心问题,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新收获”的实践研究行动。
一、 小课题的价值力
就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意义而言,资阳市教科所副所长刘怀明曾这样说:小课题研究从自身的教学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研究问题小,但意义深远,研究活动和教学紧密结合,小课题研究真正让学生获得了最大最优的发展。从更宽泛的角度分析,我认为:
(一)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敲门砖”:教育科研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现在教育科研之所以论为摆设、作为花瓶、视为点缀、当为时髦,无外乎是找不到研究的方向和对其价值认识的模糊。要知道小课题正是介于教育科研与教学案例、教学后记之间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形式,教师容易介入、研究容易深入、成果容易形成,甚至教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自然的由小课题步入了教育科研的行列。
(二)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奠基石”: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自己整个的专业生涯中,通过自身专业训练,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
二、 小课题的生成点
据相关资料介绍:小课题具有“小、近、新、实”的外显形态,也有“求真、求善、求美”的内部特征,单就小课题生成而言有关资料也详括了“十因”之法则,但我认为小课题的具体生成点还有待探讨之。
一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课题本身的科研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好课题他的认定标准我认为有:(一)体现“三重性”:1、追求针对性,即小课题应该是迎着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去,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生,而且课题要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观众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期待解决的问题。说简单点也就是研究要有的放矢。2、突出开放性,简而言之就是小课题必须有适度的研究空间,适于教师的自主研究。3、增强有效性,有效乃是一切研究工作的生命,是从事小课题研究必须考量的根本问题,有效者乃有用、好用、适用也。(二)突现两个“有利于”:1、有利于实践操作,无从着手的或只可作纸上谈兵的小课题是毫无价值的,一个好的课题必须是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和方法可具体操作化的。2、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虽然课题仅以小课题定义,其特征显现也不如真正意义上的科研项目,但我们在确定小课题时务必要求其”科研”含量。(三)捏准一个“度”,这个度我们可以理解为深度、广度、信度,但其基本的内涵还是应该体现在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从局部上考虑、从微观处着手、从实践上落实”。(四)确定一个“重点”,小课题因其“小”,所以其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多而大,在实际中我们基本要求一个小课题集中解决某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勿多勿烂,最好是一个人能在一定时期内切实予以解决.
三、 小课题的创新性
创新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一项研究价值与否可以从课题上反映出来,但课题本身只提供实现价值的可能性,课题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研究过、研究结论最终得以实现,而其价值的大小又往往取决于课题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
(一)课题的前瞻性:好的课题应该具有独创性。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立论要充分、合理,教师要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由于课题中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往往浑然一体密而不分。因此,我们此处的“前瞻“包括提出的问题要新、研究的对象要新两个层次。
(二)方法的新颖性:不论是行动研究、个案研究还是叙事研究,我们都必须尝试应用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这里可以提供的方法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个案法、实践法、尝试法等,教师在研究中可视课题而综合使用之,以利于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成果的突破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课题所提及的创新是非科学的定义或普遍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在此把“创新”标准降低,定义在“超越自我、超越前人”之上既可。所以我们不要过度的受限,在研究中不能重复别人的研究,也不概括别人得出的结论,而是立足自己有价值的课题,以此为本,应用合理的方法与技术,去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得出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以形成自己研究成果的独创性。
四、 小课题的操作化
课题的研究总体上遵循“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方式,可以说三者的结合是一个课题研究成功的基础,,但就具体操作而言,,我认为应该把握五个阶段,,三个关键:
五个阶段分为:(1)准备阶段:其中包括材料罗列,方法选择以及方案的确定,(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文献、收集书面材料,通过考察、调查等方式获得直接的研究材料,或通过体验取得相关资料。(3)整理归纳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新的研究结论。(4)充实材料、撰写报告或论文。(5)形成报告或经验推广。
可以说这五个阶段是具体小课题研究的正常轨迹,但课题要取得实质性、突破性的结论和观点,我们还必须把握三个关键:(1)理念的指导:我们要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先进的理念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理念先行,所以,教师在研究时,要广泛涉及相关专业的理念,要让自己的思想走在研究的前面,才有可能实现研究成果的突破。(2)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小课题研究的基础,是小、课题研究的必要累积,所以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必须学会收集大量的个案,,学会把个案以故事的方式生成并以故事方式进行讲述,从中发现共性的、理性的、内在的东西,从个案的点点发现中架构起小课题的新发现、新观点,应当说个案研究是小课题的支撑点。(3)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实践和研究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索思考。课题研究是否按预期开展或是否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反思是一个标杆。如果研究实实在在,那么反思就应该覆盖研究的全过程。
由于小课题具有“短(周期短);小(切口小);快(见效快)的特点,是教师看得见、摸得着、融得进、搞得起的研究,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小课题为起点是一种理性,到实践中、到小课题中去体现受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