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篇(1)

一、备课

1.备教材:仔细阅读材料,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编教材的专家不可能把每个使用教材的学生都切实考虑,所以备课时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调控方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用的。

3.编写导学单:导学单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每个环节。编写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基础知识、典型例题、当堂训练、课后巩固等知识,并且尽量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编写的内容要按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二、课中

我采用“一堂两段”教学方法,“35+10”,前35分钟进行教学,后10分钟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批改,精讲错题,做到堂堂清。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激趣导人,展示目标

导入要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导人的时间虽短,但对整节课的成败却至关重要。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只要能让学生在课中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便是好方法,不需要拘泥子形式。

如在锋面一节内容授课中,学生对锋面的概念难以把握,所以在授课时结合锋面示意图指导学生搞清楚锋面、锋区、锋线等概念;同时,学生对锋的形成、发展、消亡的动态过程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时相应采用多种方法,如读图指导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暖锋和冷锋的教学,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锋面图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出两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列表归纳,加强理解和识记。

3.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但若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45分钟的教学效率。所以,我觉得应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细节。

比如:我在上课使随手带着指图的工具。地理课是需要大量指图的,如果用手去指地图。在投影仪的灯光下,讲台上的老师的脸庞光斑陆离,影响地理老师的“光辉形象”。更重要的是,老师用手去指图,人离地图很近,学生就看不见老师所指的地方了!而一支指图的“教鞭”就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图中重点所在。

4.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所以我在课前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2)指导学生听课。动耳、动脑、动手,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才能将课堂重点、难点理清:

(3)指导学生复习。指导学生利用晚自习将新授内容复习。学生自己做题时,不可每做一题,便寻找答案。每做完一节内容,用红笔校对。自己先寻找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若发现不懂,再在相应题目中留下标记,课后问同学或教师。

5.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可使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意义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假如教师只是纯粹进行理论的叙述,学生将不知所云,多媒体的是用有些不够直观。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用长短一样的黑白两根线,分别表示晨线、昏线;另外用直尺,表示直射光线。演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引起了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整个45分钟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得45分钟效率自然很理想。

6.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在水循环的类型授课中,活动讨论: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绘制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示意图,学生绘制,我进行指导,提醒画好的同学相互交流。学生讨论画好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投影绘制作品,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我进行点评。

7.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学生信心

目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懒散、拖沓已经成为习惯,设置合理的评价制度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在画水循环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少画了“下渗”环节,我的评价是“你的绘画很有创意,但少画了

‘下渗’环节,只能给90分。”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有所不足,但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令一位同学,画的完全准确,“你太有才了”从而激起他甚是全班同学的自信心。

篇(2)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切实重视抓好以下六点工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传授知识,贴近生活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乡和祖国,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涉及信息最多的还是地理知识。如: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预报中的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什么叫世贸组织?等等。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让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倍感亲切。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了生活中一个个熟视无睹的问题,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身心愉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就会提高。例如:讲“青藏高原地区”时,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聆听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加深对祖国风光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同时提问假如暑假里同学们去拉萨旅游需要带些什么必需品?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离太阳很近,可是气温为什么很低?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同学们踊跃思考,积极讨论,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样的地理课教学效果一定不会错的。

二、三维目标领航,让目标导引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目标导引教学。例如在教“海陆的变迁”时,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海陆是变迁的,那海陆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通过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并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理论解释一些地理现象。通过关注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海陆是变迁的和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学生能在这堂课开始关注自我“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结合我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决自己所产生的疑惑,能够科学地解释“海陆为什么会变迁?”

三、变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根本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法的选择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充分讨论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基础上,让学生来讲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能力。关于气温的测量我们学年实践活动曾经带领学生到我市气象站,教学生观测的方法,要求他们按时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画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果我是学生,我将如何分析教材和思考问题?我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困惑点?希望老师怎样调节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如何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非常的娴熟,特别强调的是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其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动有趣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六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我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组合课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运动时的方向,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空间,从而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五、《地理填充图册》的有效使用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归宿

《地理填充图册》是初中地理教学常备的作业,如何改变“猫追老鼠”现象,让学生由消极、被动、应付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乐观地完成,提高作业的效率,采取以下策略。

1.调查了解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谈话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主选择,是课堂完成,还是课后完成,通过师生商讨确保每节课留5―6分钟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不让作业留在课后,以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地理填充图册》作业的过程管理

《地理填充图册》实行一节一改,当堂面批或互批;每节课前两分钟请各组课代表对学生是否带填充图册、是否及时完成上节课的内容,批改过错误的地方是否及时订正等进行常规检查,老师进行抽查,重点服务潜能生,培养其良好习惯。

六、正确把握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升华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始终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应当始终紧扣这一重点环节,尤其是要注重转变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与改进,重点是改进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生动性,综合着力推动地理教学成效提升。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与改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引入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生动性

一直以来,教学手段的制约成为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教师的空洞说教无法有效让学生产生直观感知,对学生的理解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同时无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整个地理课堂呈现沉闷、枯燥的状态。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为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如《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中,学生对于破坏力极强的一些自然灾害缺乏直观感知,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了三段视频,分别是飓风、洪水、地震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极具震撼力的画面及相对应的图表、数据说明,让学生对这些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破坏性作用,以及对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等方面具有了清楚、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措施,分析人类活动与这些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等,学生的理解就能够更深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补充丰富、生动的信息,这对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及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发挥启发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自主性

高中生在独立思维及分析研究等方面已经得到长足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不能再进行简单的灌输与传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探究,提高地理学习的自主性。笔者在这方面侧重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将教学流程设计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深入分析研究学习内容,从而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同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一组启发性问题:“如何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什么影响?人口流动的概念与原因是什么?人口移动的动因与效应是什么?”在这样一组启发思考题的引领下,学生展开了学习研究活动,大家一起分析、交流讨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更为准确,对人口迁移的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实践证明,设置启发引导思考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宽广度得到有效拓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程度,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结合难点开展辨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深刻性

地理学科涵盖知识面广,涉及的学习难点也较多,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偏颇之处。对待这样的学习难点,有些教师直接进行纠正与阐述,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十分妥当,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还应当引导学生寻求问题出现的根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笔者在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面临的一些难点方面,设置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不同观点的学生各自阐述观点,列举相关证据材料,开展辩论活动。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准恰当时机进行引导和启发,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方向前进,从而帮助学生尽快明晰问题的实质与寻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先加大力度开发资源还是先设定规则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在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学生的观点很快分为了两派,一方认为我国当前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应当紧抓机遇先行发展,其余问题边发展边解决。另一方学生认为经济发展是暂时的,环境保护是长远的,应当先设置环境保护的门槛,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决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速度、规模。针对两种不同的意见,笔者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的意义、发展经济的紧迫性及科学处理二者关系等角度,进行深入辨析与讨论,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与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之间并不是冲突与矛盾的对立面,只要科学开发与利用,完全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大家群策群力、积极讨论,不仅解决了这方面的思想困惑,而且对科学合理开发资源方面具有更深的理解。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学以致用的针对性

篇(4)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巧妙运用语言魅力

使用幽默趣味的语言教学,让学生乐学。现代教学理念已跳出传统框架,将让学生“会学”和“乐学”成为追求的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师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语言幽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广泛,自然人文兼备,比较贴近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增色添彩,学生思考无穷。

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科学严谨,更富有感染力。地理学科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它的表达在语言上要求其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从而使学生得到准确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可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可以应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因为好的启发性语言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新课程下理念,地理教师的语言日益丰富,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调控好语言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自主营造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地理有用性”引导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表明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积极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所起的作用。“地理有用性”可以有效激发这种兴趣。“地理有用性”教学是指地理在地缘政治、国际经济程序、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地理有用性”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修正以往错误的认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地理有用性”从而使其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有用性”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有用性”的教学,这样能够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心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灵活组织“地理有用性”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修养德性的目的。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打造“生动课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杜绝“撒手不管”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课堂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学。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会落到学生的学习上,即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就是课堂,教师对于地理课堂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收效。对于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能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基本地理技能和能力,在课改的新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在变,教学条件在变,教学智慧也应增进。以下就新时期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校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几点个人见解。如有雷同,希共商榷同进步;如有不妥,请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理念引领教学

1.创设积极有效的地理课堂学习环境

教育是平等对话,是师生的和谐交流。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观念和态度,才能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切身为学生量身设计,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个性,但无一例外地都需要在“平等对话”上做探索。教师应该用比较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独断专行”用自己代替学生,要常换位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问题,设计教学,用平和的心、乐观的心、爱护的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课堂中,在对某一个问题做了小组讨论后,请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学生都不好意思站起来时,可以和蔼地说一句“没关系的,站起来说就可以了”,做到了平等对话和有效鼓励。请学生对某一内容发表看法,大家不肯动身时,可以平和地说一句“看来大家没有问题了,那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这种平等教学范围的营造,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渐渐畅所欲言,打开课堂教学的广度和开发度。在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出其不意地来一句“我喜欢这个同学的声音。”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能做到有效倾听,有效沟通交流,直至有效互动成为学习共同体,以此来共同打造有效课堂。

2.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和有效教学理念,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构建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和关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提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与此相应,地理教材体系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一本”,初中地理教材就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教育出版社所编出的教材在内容选取和结构编排上各不相同。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非唯一依据,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地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例如《滚滚长江》一课,可以尝试“河流分段―开发利用―遇到难题―综合治理”的教学思路,将长江的源流概况结合开发利用去整体认识,重点放在“开发利用”,由其引出长江的各个概况。如此设计即可达成课标要求的“在地图上说出长江的概况”,打破传统的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开发利用两大方面着手的授课习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二、“有效备课”才能“有效上课”

考量学习的有效性要从三个指标入手,即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学要有效性,教也要有效性。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得如何,关键是看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是否相吻合,与教学实际是否相结合。有效备课要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地理课标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要因时、因地、因人而预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或补充教材中的内容,甚至变更教学顺序和呈现方式。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地方学校特色,把握住地理课堂教学重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而且必要的取舍。

例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课,可以选取“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和“为什么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比美国少?”这两个多数学生谈得来、喜欢说的问题为课堂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按“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根据生活体验探讨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热土’条件读图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三、警醒“无效”才能求得“有效”

1.要对什么是“无效”,做到心中有数,评价有度

在“教学方式”上,要警醒“无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方式:要生活化、趣味化,提问难度要优化,提问要有梯度性,要有开放性。

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上,教师方面的“无效表现”有以下几种:(1)对探究问题的设计缺乏挑战性;(2)对探究活动的任务交代不够清楚;(3)给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不够科学;(4)教师做出的评价不够全面;(5)教师的不合理否定,扼杀学生思想火花。

在“教学媒介”方面,比较突出的无效有: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太多、数量太多、播放太快、课件代替板书。

在“课堂教学环节”方面,课堂结束前的小结环节,容易被多数教师忽视:有的认为不重要,有的因为课堂容量大而没时间去小结。失去这个环节以后,首先使课堂教学过程不够完善,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一个模糊的课堂知识结构印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弄不明白,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2.重教学过程,力求“有效上课”

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要致力于使我们的地理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让地理课堂变活、变大、变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教学过程”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1)要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的学习无疑是好的方式。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很重要。有些课堂,我们也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整合成新的知识结构,侧重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

(2)要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

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很关键。在实际授课中,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唤醒学生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按教学需求主动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悟出新的生成。

(3)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体验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手段。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知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和获得体验。不断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课堂更加开放和更多对话,使学生能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

(4)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师可以扮演基于演员之上的导演的角色,学生扮演临时演员并担任主角,教师自导但不自演,教师既导又演,教师虽演但不演主角,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民主的对话,促使学生在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懂得思考的学生。

(5)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求学态度

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的态度,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将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态度。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篇(6)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3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 课后及时总结

篇(7)

一、精选地域歌曲MV导入

优美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MV能够引人入胜,可迅速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极富特色的境界,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该地域地理知识,有很强的潜在导向性。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巧妙灵活地运用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比如学习“草原毡乡—”一节时,可选播腾格尔的歌曲《天堂》中的一段: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浓郁的民族音乐,鲜明的色彩画面,独特的草原风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迅速进入本节地理课的教学中。另外像郑钧的《回到拉萨》,刀郎演唱的《新疆好》都是不错的选材。

二、巧设悬念布疑导入

地理课开讲时,教师应适当地设置悬念,及时地掌握学生急于刨根究底的心理,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让整堂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使课堂富有成效的重要手段。比如学习“海陆变迁”一节时,教师提前用硬纸板剪成地球六大板块示意图,上课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前拼图演示。当学生成功拼合后,再问学生对照硬纸板的形状各像地球的哪一洲,它们怎么能神奇地拼合呢?这样的布疑设悬互动,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探究本节内容,也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授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诗歌谚语导入

有些千古传诵的名诗凝练传神,一些劳动人民总结流传的谚语形象生动,它们巧妙准确地道出地理学的气象、地域特征。只要教师善于选择挖掘,是很适合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语的。比如在讲气候和气温时,教师开场朗诵或引导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也可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引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诗歌意境,教师略加引导,就能创造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顺利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此外那些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谚语也是地理课导入的好素材。

四、趣谈旅游见闻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丽。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的秀丽河川美不胜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有些孩子跟随家长也游历了好多地方。地理教师如能了解到学生这方面的信息,每节课开始用5分钟请学生讲讲旅游趣闻,如旅游地区及沿途各地的季节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授“天涯海角—海南省”一节时,曾请班上一个寒假去海南岛旅游过的学生讲了他是如何由天水出发时穿厚厚的羽绒服,到三亚时换成了薄薄的海岛服—短袖短裤。这让全班学生对两地气候、经纬差异、生活习俗有了深刻的印象,效果非常好。

五、张挂地理图册导入

帕米尔高原的雄浑冷静,鄱阳湖晨曦的云蒸霞蔚,印度泰姬陵的别致静美,纽约曼哈顿的繁华富庶,一处处名胜,一幅幅挂图,让学生心驰神往,叹为观止,勾起他们了解该地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很好地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开授新课前让学生填充地图册,上黑板和台下互动,教师及时指导激励,也是温故知新、顺利进入新课学习的良好导入方式。

六、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