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篇(1)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整体而言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的状态,并逐渐形成了受到世界关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但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城乡经济增长差距的矛盾、社会消费结构的差距等等[1]。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这样才能创造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一、中国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好坏需要从经济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经济增长的结果三方面着手,并以此为依据。从经济增长的条件着手,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基本状况;从过程来看,即经济增长结构的基本情况;从结果来看,即经济增长的效果和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该国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国土范围内的各种有利于创造国民财富的自然、人为条件和能力,其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系统内包含的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功能特性。

质量高的经济增长必然是以高质量的国民经济素质作为基础的,而在其中人力资本投资又是决定国民经济素质的重要因素。国民经济增长能力不足,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必然会导致农村甚至城镇居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和力度降低,青壮年劳动力无法获得享受高水平教育、获得高技能的机会,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即分配不均,促使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从而导致国家劳动力质量水平降低。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使得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严重失衡,某些消费品更加倾向于高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受到抑制,进而抑制了社会的总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而目前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福利逐渐减少,青壮年工作压力加大[2]。收入分配不合理矛盾的加剧也会影响国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从而通过各种机制和渠道抑制经济的增长。由此,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质量水平便成为改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质量之间的平衡

(一)提升劳动力质量水平

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此时正是教育经费相对于人均收入水平来说较高的阶段,当城乡收入扩大时,低收入家庭面临的教育经费问题更加严峻,致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丧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即降低各级教育的入学率,进而降低全社会的毕业生文化水平。要想解决该问题,除了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分配制度之外,还需加大对国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在国家经费投入的条件下,吸纳社会公益资金,用于国家的教育事业,针对特困地区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靠教育手段不断提升劳动力的整体质量水平。而各高等教育学府应当沿袭当前使用的特招方式:向特困地区分配特定的招生名额,给予当地学生求学的机会;向特困地区分配特定名额,进行定向培养等。但在扩大教育范围的同时还需注意教育工作的质量,不可盲目追寻数量而忽略质量。

(二)缩减城乡收入差距

缩短城乡收入差距需要从完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二次元经济结构的优化等方面着手。当然,福利方面的改善不能仅仅着眼于整体层面的分布,还应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带来的果实在社会中的分配情况。但若从整体来看,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经济增长的水平却降低,这样的福利结构也是不合理的。而就目前中国的社会现状而言,缩短收入差距还需注意治清廉的角度,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对贪污受贿的行为进行处罚,还政治一个干净、纯洁的面貌。需要构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培养真正的人民公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教育、福利等社会民生事务处理好[3]。

(三)明确经济发展的目标

人是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增长的实现者和成果享用者,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提升自身生活水平,优化基本生活条件。在发展经济同时,不能以某些人的利益为中心,而应兼顾各方面发展的均衡,不能为了某地的发展而舍弃某一方的利益。从发展的实质来看,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更有利于实现人的价值。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收入差距进行控制,适量的收入差距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生产意识,提升劳动生产力,但过大的收入差距反而会抑制国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结论

由上述可知,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负相关,即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成长收入的不断增加不仅不利于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而且通过劳动力质量水平资质了经济的增长,加剧社会矛盾。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必须在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中重点关注收入的平等分配问题,正视利益冲突之间的转化问题,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钞小静,沈坤荣.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4,6(20):64-65.

篇(2)

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抓督查。确保了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的落实。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把督查的精力和重点放在抓大事抓要事上,抓重点带一般,抓大事带全局,加强了对重要会议、重大调研、重大活动、重要接待的跟踪督查和协调服务。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时,首先做到吃透上情,把握下情,认真研究县委的意图和领导的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提出措施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抓好县委领导批示件等日常督办的同时,主动协同有关方面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先后开展了畜牧业产业化、企业改革、矿山治理整顿、民族旅游业开发、城市精品工程建设、县乡奋进之笔三件事、群众生活等方面的专项督查和视察评议活动,促进了县委决策和各项重点任务的全面贯彻落实。

求实创新上下功夫,抓调研。为县委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依据。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开展了六项调研活动。围绕农牧村经济发展开展调研,重点调查了全县农牧村经济发展现状、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及对策;围绕城市经济发展开展调研,重点调查了企业改革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围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调研,重点调查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经济结构、发展环境、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围绕壮大石棉产业开展调研,重点针对矿山开采中存在乱采滥挖、采富弃贫、排渣压矿等突出问题进行了调研;围绕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展调研,重点针对我县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围绕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座谈会精神,就我县如何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意见。

信息服务的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强化基层信息员网络建设的同时,抓“信息”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把信息报送工作列入各乡镇、各部门“双文明”考核内容,完善了信息任务分解、紧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通报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办公室内部坚持全员办信息,纳入年度公务员考核中。同时,突出民族特色,编报了一些具有“地方风味”特色信息,为领导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信息服务。

篇(3)

经济增长如何实现又好又快

刘福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经济要又好又快的发展,说明更强调质量的发展,应该说是认识上的提高。但是又好又快还是落在经济增长上,不是落在发展上。发展是质变的,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当前中国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小农经济这两种生产方式的转化。2006年,我国GDP增长10.5%,关键不在于GDP的数字,而在于2006年就业超过了原来的预期,将增加1000万人的就业,这是相当好的形势;另外,居民消费增长达到13.5%,这是2006年经济的两个亮点。随着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六中全会决议的贯彻,以及政府将承担起医疗保障、教育等责任,我相信2007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会更好,经济增长不会低于10%。但是,我们应该更关注单位GDP增加的就业人数,单位用地上提供税收的增长,提高增长的质量。

魏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是实现一种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效率。2007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减速,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国际收支失衡,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办法就是要减少出口、扩大进口。这项政策会对一些行业有影响,比如钢材行业,12月14日提出的出口提税政策,会导致钢铁出口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降下来;第二,未来要增加的房地产保有税,对房地产行业调整较大。随着保有税的增加,人们对房地产的投资热情会降温,也会适当地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外,社会需要公平、和谐,改革的调整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预计2007年,经济增长会在10%以下。

产能过剩是否还将困扰2007年中国经济

刘福垣:目前,中国存在劳动力、资金、产品、产能四大剩余,因为背后有社会保障短缺、医疗教育短缺、住宅短缺这“三座大山”。产能过剩本身是个伪命题,不是真过剩而是假过剩。因为这“三座大山”压着,使大家不能正常消费;这些过剩除以13亿,并不多,完全可以消化。但是,因为没有社会保障,人们不敢消费;另外,现在储蓄率太高,等于很多钱没有转化为资本,背后就是产能积压。要把积压的资金用活,使它变成消费,消费拉动投资才是高质量的发展。现在是政府冲动、出口拉动的投资,不是消费拉动的投资。如何将存款转成贷款、变成资本,现在惟一的出路是要把它释放出来,给老百姓一个定心丸。此外,产业之间的转移受到垄断的控制,如果垄断消除,我国消费还能上去,中国永远没有过剩这一说,按照世界平均数,还短缺得多。

魏杰:因为增长速度影响市场需求,需求的减少使得产能过剩就会很大。尤其是要看到控制速度对国际需求的影响。例如钢材出口减少,马上就会形成过剩。产能过剩后,生产速度会立刻降低。如果国外反倾销加强,产能过剩会更严重,还会影响2007年中国经济。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出现需求的问题。因此,如果内需启动不起来,发展速度就会减缓,产能过剩还将出现。

政府在宏观调控时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刘福垣:提高增长的质量靠发展。发展的模式对了,就业模式对了,经济就会起飞。现在就业是靠出口,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靠内需拉动,内部消费的启动必须把“三座大山”搬掉,“十一五”的任务就是要搬这三座大山,所以这不是一般宏观调控问题,而是改革问题,是政府缺位问题。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差距悬殊、东中西三个板块处在不同发展阶段,还有四大剩余。在这样的结构下,要素在部门之间流动,用同一个宏观调控工具调控宏观经济显然不合适。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回到中国二元结构、三个板块的现实中来考虑。

魏杰:2007年,经济发展“又好”会有所变化,但“又快”就不太可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要减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约束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供给。2007年,中国需求约束和资源约束都会显现出来。这两个约束都在,就很麻烦。所以,需求这块,出口不能调整得太快;资源约束这块,一方面,要扩大资源供给,增加全球配置资源,比如能源的开发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要节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

国有经济控制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刘福垣:首先要了解我们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政府的控制力有多大。如果发展的阶段高,控制的少一点;发展的阶段低,可以控制的多一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把营利性的产业都垄断在手里,哪还有市场经济。国有资产怎么运营,主要是处理好二次分配。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是改革政府,改革国有资产的运行管理体制,国有资产按要素分配。

魏杰:我认为,可以讲国有资本向某些重要行业转移、集中,但是不能讲国有资本要控制这些重要行业,国有资本可以进入像电力电网、石油石化行业,可以向他们集中,不能说控制。一说控制,民营资本进不来就形成了垄断。看来,根本上是我们对民营经济国民待遇的问题和是否真正把民营经济当成重要基础的问题。从有利发展的角度上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应该是互相竞争的。

篇(4)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质量 作用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54-02

世界第一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报告》首先指出了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直接的联系,原因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影响到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为了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该报告认为真实、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不可少。“现代会计或者说现代会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治理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1}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双向互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微观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公司治理的效率高低又能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具体来看,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中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公司治理,狭义的讲就是研究如何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与制衡 而广义的讲则研究如何设计一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2}

公司治理结构可分为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通常,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按照《公司法》所确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进行的治理。而来源于债权人、雇员(劳动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利害相关者的治理构成公司外部治理。

1.会计信息质量在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1)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东的作用。追求长期投资价值的股东往往以公司所有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从关注公司的长期业绩出发,关注公司的管理质量,关注公司人才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社区与环境责任等等。

投资股东期望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确保其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然而为企业经营产出的替代变量,会计应公平地计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并向投资股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在向投资股东提供会计信息时,应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获利情况,如果以潜在的利益而不予揭示等形式反映为收益的少报,或费用和损失的多报,或通过财产实际价值的少报而少计利润,就会缩小利润分配的幅度而对股东不利,分配上就会与社会公平背道而驰。反之,因为收益的多报,或潜在费用和损失不计,财产实际价值的多报而形成的利润多报,就会引起资本流出公司,削弱企业的财力基础,损害企业收益能力的长期稳定性。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了保护投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作用。(2)会计信息质量对董事会决策权行使的作用。作为分散的所有权的人,董事会联系着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会计信息具有为董事会的决策提高信息的职能,而且是董事会行使决策权所依赖的一种控制工具,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机构,其根本目标是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并保持公司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机构,其根本目标是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并保持公司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经理的任免、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到一系列制度安排。其中,会计信息对董事会聘用或解聘经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会计信息为董事会积极有效地治理公司提供了优良的服务,据此对管理层和公司做出整体评价后,考核CEO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的业绩,并为公司战略决策和人员结构做出及时的纠正和调整。(3)会计信息质量对经理激励计划制定的作用。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系和促进着监督和激励的相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匹配。{3}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的内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经理报酬合约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降低问题。大多数经理报酬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年薪、年红利收入(与会计业绩相关系)、股票期权以及长期的激励计划。经理报酬这四个组成部分使得经理个人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息息相关。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公司的利益。可见,高度综合的会计信息就成了激励机制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激励机制有效推行。(4)会计信息质量对经理人员经营管理行使的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经理人员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职责是接受董事会的委托,执行董事会做出的决策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确保投资人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会计信息不仅能展现经理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能够帮助经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升公司的业绩。

2.会计信息质量在外部治理机制中的作用。与内部治理机制相类似,公司治理在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会计信息质量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在资本市场中,公司的大多数个人股东对公司的决策没有有效的发言权。他们很少涉及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追求的是短期的资本利得或红利收入,由于交易成本的影响,一般均不直接,也没有动力去监管经营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而且又要保证资本安全,他们会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所有小股东依靠审计人员、监管者和执行法律的权威机构,运用会计准则体系、公司章程和法律来保护股东权益。从而降低了潜在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债权人与股东所不同的是,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债权人没有对企业的资本做出永久承诺,他们享有资本使用带来的收益并按合同规定的期限收回本金,所以债权人在要求企业有高收益能力的同时,还希望保全基本财产维持还债能力。短期债权人主要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企业短期债能力感兴趣,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为短期债权人提供了据以计算、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所必需的财务信息;然而债权人与短期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有所不同,他们更关注企业资产计价和资产的业务能力。在债务契约的鉴定过程中包括了关于运用已公布的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数据来限制管理当局行为的条款,任何不履行上述条款的行为均被视为违约,它使债权人有权采取一般对待违约而采取的行动,债权人在签约以后对管理者的监督,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现行的财务统计数据与契约中的条款进行对照,如果出现不符合条款的行为,债权人就会采取保护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债权人利益的及时保护和有效降低债权风险依赖于经审计的财务信息。(2)会计信息质量在经理市场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发达,经理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队伍,经理市场的存在,给现有的经理人员施加了外部压力。要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只有通过经理市场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才可以淘汰不称职的经理,要求更能符合公司利益的管理者,在人力资源上实现优胜劣汰和优化配置。

二、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由于会计系统处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下,它必然会受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4}

1.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公司组织中,委托关系存在于公司治理整顿的各个层面,包括股东与董事会、经理和公司内部上下级都有着一种委托人和人的契约关系。委托关系中的契约人是一种典型的经济人。二者存在着目标和利益的差异。委托关系对会计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如促进企业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权益。{5}委托关系带来了委托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信息不对称是指参加交易的各方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即一方掌握其他各方所没有掌握的信息优势的现象。由于交易双方对信息占用的不对称,而导致先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完善的公司治理能够加强对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降低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成本,提高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反过来,如果公司治理不完善,由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作用也同样非常大。

2.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在权利配置中的具体体现,是在建立制衡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旨在保证这一过程完成的规程、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助于防弊纠错,保护资产的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则内部控制可以行之有效,对管理者实施适当的监督,实现公司经营目标。董事会成员只有独立于经理层才能为董事会成为内部框架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最高执行者,才能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提供责任划分的保证作用,从而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即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可靠。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信息为公司治理提供重要的消息来源,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同时公司治理通过一套制度安排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的完善披露机制有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鼓励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对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给予奖励,会使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

注释:

{1}石本仁.公司治理中的会计角色[J].会计研究,2002,(4):24-31

{2}王晓晓.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企业技术开发,2009,(2):130-131

{3}李维安,武立冬.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9

{4}葛家澍,杜兴强.公司信息、公司治理与会计准则:理论分析、博弈解释与历史证据[J].当代会计评论,2008,(6):1-27.

{5}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1

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TU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2-002-01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以及房地产的火热兴起,建筑工程管理的压力变得空前的大,既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又要极尽可能地缩短工期,既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又要尽可能地节约建筑资金。而且,工程承包商、工程监理单位等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于是科学地对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变得极为重要。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应该注入新的内容,与当今社会现状相联系。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建筑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例如,阳春市某学校教工住宅主体施工中,因工人擅自在三楼某单元客厅及房间内拆模造成了客厅顶板的裂缝,然而在后续的施工中又未予以发现并处理。最后,住宅交付使用后裂缝依旧存在,在住户装扇时被发现并被曝光,这一事件给承包商及监理单位声誉带来较坏影响,承包商对于质量问题的后期处理所花的代价也更大。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 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1.3 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1.4 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键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

2.1 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2.1.1 建立继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在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2.1.2 堵住“四个漏涧”,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汁委派制和项日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2.1.3 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2.2 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3 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3.1 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2.3.2 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日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3 总结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公司都应做到以人为本,重视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追求施工进度或者节约资金就忽视了工程质量和职工的安全。

篇(6)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技术

1 引言

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建筑的功能的不断完善,电器设备系统更加复杂化,这便对电器的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力的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是建筑电力设备的安装工艺的不达标和维护工作的不到位必然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发挥,造成人们生活中的困扰。因此,我们在此对建筑电力的安装技术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以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实现。

2 新时期智能建筑中的一些电力设备的安装

要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保证电力设备功能的良好发挥。然而当前建筑物的建设中,电力设备的安装技术过于守旧,不能够随着电力设备的更新和效能的及时的做出调整,忽视了设备的动态运行成本,这将会早成设备投资的增多。如何实现高质量稳定的供电是当前供电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电力安装单位应当从长远利益出发,实现设备安装技术的完善,保证设备耗费资源降至最低,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电力设备的安装技术。

2.1 远程处理机的安装。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可重构处理单元RPU 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 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

2.2 建筑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布线。在进行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布线时,要根据具体线路的要求进行专门的导线安装,例如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流量计线路等的安装。这类导线一般需要配备屏蔽线,或者是使用制造商提供的专门导线。在一些智能建筑中,大多数安装了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工作的性质和抗干扰性能等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因此在安装中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2.3 输入设备的安装输入。设备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2.4 输出设备的安装。风阀箭头、电动阀门的箭头应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电动阀门的建筑施工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3 建筑中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故障与措施

新时期,以人为本观念在城市建筑物的功能发挥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其不仅是指建筑物的功能、电力设备安装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生活,还指建筑物的防灾、减灾等功能的实现。因此,当前城市建筑中都设有相应的消防、安防和防灾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的有效运行需要借助于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时刻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服务。随着建筑的智能化发展,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对建筑的供电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明确的把握其电力变压器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变压器的故障可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两种。内部故障指变压器相间、绕组匝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短路电流的电弧不仅会破坏绕组绝缘、烧坏铁芯,而且还会由于绝缘材料和变压器油受热分解产生严重后果。外部故障指引出线上绝缘套管相间短路和过负载引起的过电流、绕组温度升高、油温升高、油面下降等。

保护措施分过电流保护、速断保护、瓦斯保护、过负荷保护、超温保护、单相接地保护等。过电流保护用于防御外部短路而引起的过电流,并作为速断保护的后被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速断保护用于防御变压器的内部故障和引出线的相间短路、接地短路,瞬时作用于跳闸。

4 高层建筑中变电所的位置选择

高层建筑中的变电所的位置对建筑电气的设备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选择时要考虑一下几点因素:

应尽可能接近负荷中心。变电所接近负荷中心,低压供电半径小,减少电压降,节省线缆、减少能耗,提高供电质量,是首先要考虑的原则。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和屋顶是电力负荷相对比较集中的两个区域,地下室有冷冻机房、水泵房、锅炉间、通风设备等,约占整个大楼用电负荷40%~55%。

进出线方便。高压线的进出线安装时要尽量避免和其他管道的交叉。一般出现要靠近电负荷侧,最好与电气竖井靠近,这样能够使大部分的电缆的走向减少和其他专业管道之间出现交叉现象。

做好防水、防火措施。变电所若是在地下室,则不应当设在最底层,如果地下层只有一层,就应当适当的垫高地面,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另外变电所不能设在一些经常积水的房屋的正下方或者附近,例如卫生间。而且充分的考虑周围的振动情况,还要远离火源。

5 高层建筑的配电室安装问题与对策

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的配电室的位置比较偏僻,一般设在地下室和楼层内。因此在建成与安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维修时的运输通道是否畅通,电力设计过程中要向土建设计提出要求,不仅考虑安装时候的运输还要充分的考虑在建筑物建成以后配电设备故障时维修时的运输问题。这是当前相关的部门应当注意的问题。

6 结语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实现,电力设备的安装的技术也应当及时突破技术上创新,不断的提高安装技术水平,实现建筑功能的顺利发挥,在当前的建筑物功能的不断完善,电气设备系统复杂化的时候,不断的运用新型的安装技术,以适应电力设备的新特点和设备系统的顺利运行,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企业项目管理是当前我国与时俱进的一种科学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项目从开始到项目的整体方案策划、实施、项目各具体内容的把控和项目完成,从而达到企业项目管理在费用支出、所实施项目的目标进度以及质量目标。而项目的实施、项目的策划方案以及如何筹划和准备都是需要进行前期的全面准备,并做好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的费用支出目标,也就是项目实施单位所构成的成本。在项目的决策期需要进行管理的工作内容是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确认,然后在项目开始实施的过程管理中,要确保项目的实施目标能够顺利达到预期所安排的目标。所以,项目管理在整个系统工程中而言,是一种相对复杂且涉及到多方面工作的一种全面管理,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含了项目设计方案、项目质量、合同以及实施人员、实施计划等诸多方面,且在管理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施困难和挑战性。所以在实施项目管理时,要结合传统管理经验的运用,对可实施的项目进行提前的预见性分析和探讨,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对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数据的变动来对项目进行预测和跟踪,另外,要平衡好在项目实施中对成本、进度以及质量的管控工作,从而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企业项目管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开始不断深入专项信息化时代的阶段,其基本发展国情是对知识、技术、人才的尊重,所以要求企业的项目管理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的开拓和创新更加多样化的管理实施内容,并积极鼓励多类型的不同人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管理的发展中来,发挥团队人才聚集所形成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更好的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而又全面的方案和意见。同时随着我国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也开始在企业中凸显出来,通过这种科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企业充分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互联网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拉近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距离,更加有利于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和解决事情的能力。另外,在随着这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对所有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都开始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并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自己已有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实力。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且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这在新时期下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要以更加细致入微且认真敬业的精神应对,避免因为差错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企业项目管理中,要帮助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分析、处理、考核与评价等工作,并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要不断壮大和扩展企业的设施设备,来更好的适应不断增添的项目管理多方面的内容和项目,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各种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开始普及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所以企业所有人员的软件应用能力也是企业进行专业、综合以及信息化程度的趋势。

3.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项目管理实施方法

3.1转变和优化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理念及方式

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企业,必须结合当前的电子信息技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来对企业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企业已存在的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项目管理实施的质量。首先,企业要倡导在企业内部对项目管理文化的建立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对企业所实施的项目管理的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并对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各负其责,保证企业的各项目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起来。另外,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并积极倡导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构建,关注企业员工的职业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创造,以此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动力和工作的热情,同时要充分给予项目人员发言权,积极调动基层项目员工参与项目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对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员晋升空间的相关制度,并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可以学习和培训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企业整个项目管理团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高质量、高能力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2要把客户第一作为项目管理发展的核心

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产生都离不开客户,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在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激烈竞争趋势实际上也就是客户需求的竞争,客户是市场的中心,企业的竞争是对客户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客户的尊重和重视,永远把客户放在经营发展的首位,对客户的需求来满足客户,保障企业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并产生连锁积极反应,更好的巩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在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系统体系,落实到能够切身倾听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并在项目管理中去为客户实现所需所想,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开拓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

3.3加强对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的共同创新

企业项目管理在对其管理的性质进行确立之后,则要考虑如何实现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科学化,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和要求。同时,为了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规范、公平合理,要加强对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优化,才能使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严格的规范制度的管理模式,并对企业的职能结构进行更新和优化,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技术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策略和对客户服务体系都要进行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另外,需要在进行项目管理成效的考评审核中要以科学、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为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成果。

3.4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要求得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信息化的发展挂念,做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因为在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中,企业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对资源配置的实现也更加简洁明了,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这对发展中的企业而言,不仅提高了项目的投资效益,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对资源的浪费和资源配置中出现的错误,更加有效的提高了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为企业实现可待续发展提供了更加优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使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来对项目内容的文档进行存储,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生产进度以及成本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有效的调控手段,更好的对各个阶段进行科学把控,促进信息化的建立,让企业与合作方都能够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优化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