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业发展对策

产业发展对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产业发展对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产业发展对策

篇(1)

一、 基本情况

全世界有13亿穆斯林,全球清真食品、用品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不仅穆斯林依赖清真食品,来自于不同种族及宗教的人群对清真食品都具有较高的需求。其中,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是清真食品的巨大消费市场,也是我国开拓清真食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

__市现有人口135.68万,其中回族人口68.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5%,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在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明显的资源优势。清真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主体,也是形成经济优势的主要依托。20__年以来,市委、政府提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战略,主要依托“回族之乡”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截止20__年底,我市清真产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万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2.26%。20__年一季度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含营业收入)达到16.92亿元,占全年的19.6%,同比增长12.8%。其中清真餐饮业销售额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20.1%;清真牛羊肉销售达到13700吨,增长2100吨、同比增长18.1%。总之,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正处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经营户)共有140130家,从业人员238814人,规模以上企业28家(指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有3家,过亿元的有9家;以下中小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8家。初步形成了清真肉制品、清真乳制品、清真餐饮、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调味品、回医回药、清真保健品、穆斯林用品等为主的“七大重点”产业雏形。

二是各类产业竞相发展。20__年全市清真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2300多家,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有20家,拥有300个餐位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6家,从业人员16700多人,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清真肉及制品类企业、个体户有7.6万家,从业人员11万人,加工、销售清真肉制品6.2万吨,产值11.8亿元,清真乳制品企业16家,从业人员1.5万人,主要生产固态包装奶粉和液态奶共4个系列3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15.7亿元。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粮油类有5.6万家,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产值17亿元。清真副食品类有7417家,从业人员9661人,实现产值3.68亿元。清真调味品类有484家,实现产值1.23亿元。清真饮料类有686家,实现产值1.55亿元。回医回药及清真保健品有生产、加工企业21家。穆斯林用品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个体经营户275家,从业人员2524人,实现产值1.33亿元。20__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8.3%。

三是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的品牌产品有“夏进”乳品、“沙漠王子”、“涝河桥”清真牛羊肉、“老毛”、“国强”手抓、“老苗”月饼、“中桦雪”面粉、“原野蜂蜜”、“万绨旎”民族服饰等。其中,“夏进”牌牛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原野蜂蜜”等12个产品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沙漠王子”清真牛羊肉系列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全市有17家企业(市场)被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市场)。一批穆斯林用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其中,富盛机械制造公司制造的伊斯兰风格的铁艺制品远销阿联酋、伊朗、沙特等穆斯林国家;宁夏雄鹰皮草集团生产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二毛皮大衣、背心、褥子、围巾等,产品90%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红果”公司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3月,400吨“红果牌”全脂淡奶粉销往委内瑞拉,重启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来宁夏奶粉惟一出口的国际市场大门。

四是项目带动后劲足。截止20__年第一季度清真项目占商务“两大任务”的比重在80%以上,17个正在加紧建设的项目,总投资2.18亿元。特别是涝河桥清真食品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2条吊宰线、1500平米牛羊肉交易大厅、5000吨冷藏项目,通达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4500吨牛肉吊宰分割线、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项目、兴达粮油公司投资1.3亿元的年产3.5万吨油脂油料项目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夏进”液态奶新技术扩改项目,入驻金积工业园区清真类项目达4家。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清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层,增加了后劲。其他改扩建的项目有10个,为清真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清真产业在整体发展上缺乏规划的宏观控制和引导。

(二)清真产业面上有数量、点上没有规模,产业链短、产业集中度低。

(三)龙头企业少,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清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清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三、思路与对策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五个统筹”发展的根

本方法,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入手,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一)编制高层次高水平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的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条件下更显得重要。要在充分调研论证、准确定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尽快编制《__市20__-20__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纲要》。

(二)加快园区建设,扩大清真产业集中度。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远期规划20__亩,近期规划600亩,采取因企制宜,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吸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入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狠抓项目带动,增强清真产业发展动力。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抓好开发项目和引进项目的论证、制作和储备。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食品和服饰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同时充分发挥中国__回族民俗博物馆、中国__文化艺术馆、中国__伊斯兰文化中心以及穆斯林用品专用市场、穆斯林风情园等项目优势,培育回族特色区、回族文化展示旅游区,带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动态调整、预警监测、跟踪服务和年度分析评估制度,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集团;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专业技术和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一批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知名度较高、国际经营能力较强的知名企业。重点发挥乳品、清真牛羊肉加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重点抓好“夏进”乳品、“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通达4500吨牛肉冷鲜分割生产线项目、黄宝栋回医医院回药浓缩提取生产线项目、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伊光穆斯林家禽屠宰加工项目等以及兴达粮油、红山河、生利来等10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清真产业发展增添新亮点,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五)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采取科研机构重点研发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建立清真餐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研发服务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项目支持,使更多的清真产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走出口创汇的路子。

(六)实施品牌战略,丰富清真产业发展内涵。四个“中国号”集中反映了我市经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因此要在产业层次上、科技支撑上、文化内涵上、市场营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内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着力提升“涝河桥”清真牛羊肉、“阿伊河”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夏进”乳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万绨旎”民族服饰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品牌效应。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宁夏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引导餐饮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提高清真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塑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篇(2)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11-08-07

作者简介:谭兴荣(196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造林及林业产业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27-03

1 引言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是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建设重点县和凉山州林业资源大县。幅员面积4 527 000hm2。全县有林业用地313 187.6hm2,占幅员面积的69.29%,森林覆盖率52.1%,农民人均占有林地0.81hm2。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好会理县丰富的林地资源及现有的林业产业资源,进一步培育、状大林业产业科学发展,有序发展,不仅是会理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也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对环境意识呈现的从最初的保护现有资源上升到恢复生态系统,共建绿色和谐家园的迫切需要。

回顾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历程,道路崎岖曲折,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乡村林场,普遍开花,轰轰烈烈地盲目发展油橄榄、油茶等林油产业的失败,到近年来发展种植的蓖麻、蚕桑、印楝、小桐子、核桃、华山松、石榴及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直干桉和按现代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运行的红豆杉、油橄榄等产业的兴衰得失中寻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近年来石榴、华山松、核桃产业的从弱到强,逐步壮大,以现代林业产业运行模式发展的红豆杉、油橄榄产业基地的良好运行,以及引种成功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直干桉所展示的经济、生态效益,为会理县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从70年代初期盲目发展油茶、油橄榄的失败,及至90年代以来发展蓖麻、蚕桑产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和近几年来发展的印楝、小桐子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中,可总结出一些引以为戒的教训。

2 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2.1 林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成为林农增收的新途径

通过长期的探索,会理县林业产业的一些项目建设开始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到2009年全县已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面积5.29万hm2,其中石榴1.52万hm2、华山松1.33万hm2、核桃0.33万hm2、油橄榄346.7hm2、红豆杉336.7hm2、麻疯树1.60万hm2、印楝0.30万hm2、板栗120hm2、其它433.3hm2,成功引种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直干桉0.6万hm2。2009年全县林业干果产量达15.32万t,产值达6.7亿元,农民人均实现林业收入1 577元,占年收入的28.6%。使山区农民摆脱了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增加了收入,发展了经济。

2.2 石榴、华山松产业开始步入专业化、品牌化快车道

近几年来,会理县以“产业发展规模化、管理标准化、加工工业化、果品商品化、商品品牌化、品牌效益化、营销网络化”的发展思路和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根据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突出重点,以项目为栽体,建立标准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县域中南部的鹿厂、通安、黎溪、红旗4个园区的24个乡(镇)为重点,强力打造会理石榴品牌;以县域东北部的太平、益门等园区的19个乡(镇)为核心,大力发展华山松产业。

(1)以县域中南部的鹿厂、通安、黎溪、红旗4个园区的24个乡(镇)为重点,种植石榴达1 945万余株,1.52万hm2。建成22个石榴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0.33万hm2酸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石榴母本园基地,22个石榴专业合作社;完成石榴品种资源库配套建设及占地8.67hm2的攀西地区最大农产品物流中心、石榴出口基地建设;建成果果果业公司石榴精深加工企业、石榴外包装、果袋生产等生产线。果品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化验检测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并注册了“中国会理石榴”商标。2009年,全县石榴果品产量达20.611 7万t,产值达6.1亿元,远销北京、哈尔滨、广州、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以石榴产业为主骨架的石榴产业链建设在会理县已基本建成。

(2)以太平生态农业园区为核心,在全县19个乡(镇)发展华山松20万亩,并开始实施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管理。目前,华山松松籽年产量达330t,林农通过收售松籽年收入达1 320万元。2009年,太平生态农业园区华山松松籽注册了“太平源”商标,将该产区华山松籽加工为“开心松籽”和精装“原松松籽”升级销售,使会理县华山松产业的经营由销售原果的初级经营模式迈入了品牌化、专业化经营渠道。

2.3 油橄榄、红豆杉开启了现代林业产业运行模式

在总结过去林业产业发展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会理县新兴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开启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林业产业运行模式。油橄榄产业以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发展油橄榄产业基地346.7hm2,目前基地建设运行良好,部分基地已开始挂果投产,建设规模正科学有序迈进;红豆杉产业,以四川省会理县金M源红豆杉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发展红豆杉产业366.7hm2,项目产业基地建设运行高效,建设规模正科学化、合理化扩大。

2.4 核桃产业正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迈进

会理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具有特色优势,属云南漾濞核桃品系。据2007年会理县核桃资源调查资料,全县共有核桃约100万株,折合面积约0.26万hm2,其中挂果树约34万株,折合面积0.17万hm2。2008年以来,专业公司及农户依托林业等项目资金发展种植核桃基地0.11万hm2。近年来,随着核桃干果市场价格的提升,政府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扶持,会理现有优质核桃品种资源得到一定开发,质优、壳薄、产量高的品种逐年得到推广嫁接,2009年,果品产量达960t,产值1 440万元,远销成都、昆明等城市,且供不应求,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优势。规划“十二五”期间新发展种植核桃0.33万hm2,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0.71万hm2。

3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产业发展总量偏小,部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无论从数量和产量上均偏小,与林业资源大县和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尚存足够的发展空间。全县有林业用地31.32万hm2,目前,仅有占全县林业用地10.42%的1.52万hm2石榴、1.33万hm2华山松、0.33万hm2核桃、346.7hm2油橄榄、366.7hm2红豆杉、0.10万hm2直干桉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有较强的发展后劲,但平均产量均偏低,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2003~2005年发展的3 011.78hm2印楝产业由于无收购业主和深加工企业,加之部分地区受海拔高度的限制不适宜发展,导致后期投入和管理跟不上,难以持续发展,面临淘汰的厄运;2007~2009年陆续在金沙江干热河谷规模种植小桐子1.6万hm2,但若中石油公司后续建设资金不及时跟上,收购业主和深加工企业不及时落实,形不成订单林业,则会严重影响该项产业的发展后劲,同样会步入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

3.2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单一

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单调,绝大部分林农仅仅以生产和销售鲜果和初级产品为主,没有与林业产业发展多元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林业产业与林菌经营型、林药经营型、林禽经营型、林畜经营型及苗木、花卉等产业项目的综合发展相结合,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增加林业产业的总量和收入。订单林业经营模式仅在一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中起步,尚待探索。

3.3 林业产业品种结构单一

全县林业产业发展尚驻足在石榴、华山松、核桃等主要乡土资源产业上,对于有特色的名、特、优、新品种尚待开发、引进。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会理县地处川西南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差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由于林区广大林农文化偏低,大部分林农对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模式、种植技术、扶持方式、优惠政策、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存有“小富即安”和“家庭富业”的思想,认为发展林业产业周期长、难度大、不易见效,从而缺乏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的意识。

3.4 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

由于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跟不上,科技推广范围小,服务能力弱。绝大部分林农尚处于单兵作战,自产自销的状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因缺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植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大,从而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5 重视不够,投入偏低

对林业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建设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均显不足,仅仅依靠项目建设资金给予种苗等基本扶持,而未按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进行系统化、整体化有序推进。

4 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对策

(1)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做强做大石榴、华山松、核桃产业。充分依托现有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实施科技下乡责任部门帮扶制。对现有的1.52万hm2石榴、1.33万hm2华山松、0.33万hm2核桃产业的建设发展,划片区落实产业化建设示范基地、落实业务技术部门帮扶责任制,开展技术研究,加大林农的科技培训力度。按照“责任技术部门+示范基地+合作社+林农”或“村、合作社+责任技术部门+林农”的运作模式,实行产业建设规模化、技术指导专业化、组织培训集体化、经营投入集约化、生产管理标准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的经营管理。通过基地建设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石榴、华山松、核桃产业建设快速步入产业化发展快车道。对于新建和拟建的产业项目,严格按照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标准起好步、开好局,宁缺勿滥。

(2)以新农村绿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充分依托县域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新村绿化建设全面展开的大好时机,合理开发荒山、荒坡、四旁地资源(河道、路道、房前屋后),大力发展速生扬、直干桉等速生丰产林,并结合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做好四旁树林权证发放工作。对各农户种植、管护的四旁树,按照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机制,开启四旁林业资源自主经营运行模式,以快速发展会理县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打破林农长期以来形成的经营林业周期长,收益低的落后观念。形成以绿化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以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新农村绿化建设全面推进的新格局。

(3)稳步推进定单林业发展。以现有的油橄榄、红豆杉产业发展模式为基础,稳步推进“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其它林业产业项目实现优化建设。

(4)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引进名、特、优、新林果品种。在搞好乡土资源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小规模、试验性地引进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名、特、优、新林果品种,弥补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品种结构单一的不足。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小桐子、印楝新型能源林产业纵深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小桐子、印楝深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订单林业,全面推动印楝、小桐子产业的可持续续发展。

(6)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增加林业产业附加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引导林农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推广以林菌、林药、林禽、林蓄及种苗花卉生产为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以增加林业产业附加值,实行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快速推进会理县林业产业的高速、有效发展。

(7)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县人民政府应把林业产业化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充分依托项目建设,吸引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体投资林业产业建设,形成国家、地方、企业、个体共同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的格局。

5 结语

通过对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历程的探索研究可知,林业产业项目建设的兴衰成败,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发展林业产业需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依托乡土资源优势分区布局,科学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核心,走林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对大规模的林业产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在确保项目建设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分期推进建设规模,不可一哄而上;对于引种项目,必须开展引种驯化试验成功后,方可大规模发展,不可一开始就大量盲目种植。

林业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是现代林业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探索会理县林业产业建设发展的最优模式和有效途径,不仅是会理新农村绿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凉山彝族自治州林业志编委会.凉山彝族自治州林业志[R].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2] 谢开明.凉山州经济树木图志[R].成都:成都科技大学,2010.

[3] 会理县林业局.会理县林业志[R].会理:会理县林业局,2010.

篇(3)

[关键词] 承德县 食用菌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101-01

承德县位于河北省北部,隶属承德市,西部与北京市密云县接壤,地处燕山深处,素有京津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之称。食用菌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让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最终让农民富起来。

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食用菌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到2015年底,全县食用菌栽培总量2.2亿袋,产量22万吨,产值15.4亿元。涉及全县23个乡镇,190多个行政村,8000多农户,栽培品种有滑子菇、香菇、双孢菇、杏鲍菇、平菇、黑木耳等。

1.2 食用菌产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全县“四大产业基地”已初见成效,“六大菌棒生产厂”建设已成规模,主要品种以香菇、滑子菇为主,占全县生产总量的70%。

1.3 食用菌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千亩园区1个,百亩园区15个,园区总数达到70个。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农户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2 当前问题

2.1 规模化、区域化水平低,基地分散,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尚不能进行提取真菌多糖,制成药剂胶囊和医药中间体等商品化深度开发利用,其用途仅限于食用,受到消费市场波动的风险仍然较大。

2.2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2.3 食用菌产业特别是香菇种植对柞木类木材消耗巨大,产生因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容量与批量外购木材的成本问题。

2.4 产业的整体科技含量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较慢。

3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投入促发展

3.1.1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扶贫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吸引全社会资金投资于食用菌产业。加大对曼曼食用菌加工厂、承德金菇菌业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之尽快达产达效。

3.1.2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发展食用菌的重大意义,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1.3积极发展薪炭林速生林。有序利用林木资源,大力发展薪炭林、速生林、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在保证全县林木资源稳定增加的同时又使菇木资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

3.2 规划引领重约束

面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条件,以实现我县食用菌产业的长久、稳定和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规划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应尽快组织专家论证,科学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导和约束产业发展。把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一类生态农业县的总要求与承德县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承载能力全盘考虑,合理布局和发展这项富民产业。

3.3 多元服务做后盾

技术和资金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要素。对食用菌产业而言,在技术上难度并不高,突破制种和实现菌种多元化也基本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来完成。因此,应把解决菇农资金问题作为促进产业加速发展的重点。在这方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多策并举,拓宽融资渠道。在政策资金争取上打捆立项,集约投放;协调银行加强小额贷款投放力度,支持以农户自立服务社等为代表的民间互助金融组织的发展;全面推广农业保险,为菇农化解经营风险提供更多保障。此外,在菌棒原料、建棚原材料等生产物资和土地供应、品牌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必要扶持。

3.4 对接京津延链条

加速下游产业发展,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现代生物科技应用技术的承接、研发与转化运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利用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特点开发保健品,借助其富含生物多糖等多种功能性物质优势开发休闲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仓储、包装、交易市场等相关物流设施建设步伐,注重采摘观光等后续开发,培育产业群体,促进产业集聚。加强菌渣等栽培废弃物的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变“废”为“宝”。着眼长远,把开发、打造出一个响亮的品牌视为产业发展成型的重要支撑,以当前京津消费市场重点关注的“绿色、有机、无公害”概念为导向,在品牌建设和推广上提供全程服务。

3.5 强化示范撬金砖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主要动力,只有让广大农民看到实惠、靠利益驱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参与主导产业的积极性。就此而言,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让先富起来的菇农现身说法,采取组织参观、巡回报告、宣传典型等形式,靠典型算账、用事实说话,让农民动心并下决心种植;二是精确选择培养对象,把那些致富意愿强、接受能力快、综合素质好、示范潜质优的个体作为重点关注和培养对象,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三是充分利用人情社会优势,鼓励大户发展合作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带动更多群众学习技能,分享收益。积极探索龙头+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4 结论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为其提供合适的土壤和生长环境,促其在承德县遍地生根、开花结果,更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建设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进而实现兴农富民的根本目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承德县打造成食用菌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基地。

参考文献

[1]李育岳,汪麟,汪虹,冀宏.食用菌栽培手册2013(6):3-5.

篇(4)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1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化的行业间发展差距显著

我国“城富村贫”的两极化趋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在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时,乡村还尚未形成相关产业链。文化产业内容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亦存在区域差距明显的问题,部分农村文化项目得到迅速发展,深入人心,而部分农村却发展欠佳,未能得到有效推广,诸如乡土乡风等民俗类文化项目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而言,不同行业间发展状况受方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距。

1.2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缺乏内生动力

文化产业覆盖面广,涵盖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从制造业整体来看,重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60%,相比之下,文化产业中的产品生产及设备所占比例和规模都非常小。在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中,2014年文化产业中从事文化设备、用品等生产工作的工人占24%,增加值占23.3%。

1.3文化产品产量少,技术含量低

人们文化活动的选择范围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推动之下呈现日趋丰富的趋势。而一些农村地区文化发展较之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即使对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迫切,可供农民选择的文化活动依然仅限于打牌、看电视等单一形式,这些文化活动已经不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也大大限制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因为农民的文化品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高,单调的文化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以科技、体育、卫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农民新的追求。

1.4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系统性的政策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定位。农村文化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采取了现代化的经营形式,但其在盈利模式与发展方向上仍然不适应现代企业的标准。第二、缺乏有力的政策给予农村文化产业经济支持。尚未具备常态化和制度化的社会投资、捐助与赞助等优惠政策,且尚未出台其他诸如市场准入政策、税收减免等资政策。第三、农村文化产业缺乏科学引导。较之民营企业,农村文化产业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盈利较少,经济效益小,政府为此对农村文化产业疏于管理,投入力度小。

2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由于尖锐的人地矛盾以及工业的盲目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增加到18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两项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沙漠化面积呈现骤增趋势,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还有16万平方公里。因此,处理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兼具长期性与艰巨性的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呈现优化和升级趋势。农村走向城市的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肉、蛋、菜等实物农产品,而是已经涉及到锣鼓、剪纸等文化领域,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城市居民生活的双丰收,且大大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2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党委各级宣传部门设立专门科室处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统筹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统一筹划、起草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统筹优化农村文化产业布局、设计产业门类等。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由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带头,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研究人员,出版社以及广播媒体等部门,乡村基层政府以及文化产业代表等为成员单位,定期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并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用以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诸如其发展中遇到的农商对接、引入人力资源困难、存在行政壁垒等相关问题。

2.3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发掘和培养农村人才

农民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创造主体。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素质与技术专长必不可少。而今农村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十分匮乏,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整体经济水平难以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不可忽视的障碍。因此,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势在必行。对内,我们要巩固已有文化产业,增强其生命力与竞争力,并且拥有根据自身需要发掘有用人才的能力;对外,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把更多高素质人才吸引到文化建设事业之中。管理层中的人才发掘工作更是不可懈怠,建立一套高效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人才的发掘、吸引、培训和应用机制,最终使高素质的人才发自内心地想留在农村,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4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农村文化龙头企业的专业研究力量,牵头编制区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在不同时期相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原则、发展战略步骤、保障机制等,并结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加以统筹规划和考虑。在发展规划的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尤其是农村文化资源的存量及开发现状、文化特质的传承凝炼及渗透力状况;同时须兼顾当前农村文化市场容量及拓展空间;要致力于促进与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优势互补及融合式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我国目前所处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等时代背景,不仅要在“农”字上打好特色牌、发展牌更须谨慎打好农村资源合纵连横牌。

参考文献

[1]汪兆旗,熊婧洁.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2).

篇(5)

>> 平顶山市发展观音信仰宗教文化旅游的问题及对策 平顶山市林业产业结构现状与调整对策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门球在平顶山市的发展状况 试论平顶山市潜导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平顶山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浅论 平顶山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平顶山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河南平顶山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平顶山市生物质能源林资源现状与对策 平顶山市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平顶山市健身俱乐部市场的构建 平顶山市引入杂交杏李试种研究 浅析平顶山市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 平顶山市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影响平顶山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平顶山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调查分析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平顶山市“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平顶山市金牛山景区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平顶山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递积极正能量[N].平顶山日报,2013―8―6

[3]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平顶山总数全省第一[EB/OL]. 平顶山新闻网,

[7]“中国墨子文化之乡”在河南鲁山授牌[EB/OL]. 新华网,http:///local/2013-07/24/c_1

16672817.htm

[8]平顶山市宝丰县“民俗文化一日游”旅游路线敲定[EB/OL].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http:///Gov/zwzx/xq/6400903251.sh-

篇(6)

【关键词】软件产业 发展阶段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63-01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里,我国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软件产业还是当前世界上增长速度最迅猛的朝阳产业,并将成为持久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我们软件产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软件产业开始于80年代,大致经历如下4个阶段:I、萌芽阶段(1989

1991年),2、起步阶段(1991

1994年),3、兴起阶段(1994

1998年),4、加快发展阶段(1998年以后)。2000年,国务院制定了软件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及软件产业战略规划。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展现了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二、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重点

我们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软件与关键技术、2、嵌入式软件与系统、3、电子商务工程及关键软件、4、网络软件和通信软件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软件、5、教育软件和家用软件、6、软件出口及软件产品国际化和软件相关服务。

三、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软件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软件产业的增长虽然很快,每年都以很高的速度增加,但整体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不高;2、软件企业规模偏小;3、软件人才短缺和缺乏核心技术;4、国内软件企业出口能力很弱;5、软件产业政策的落实有障碍;6、IT教育相对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

1、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惠政策、齐抓共管

第一、要建立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印度等软件业发达国家,政府都是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对软件产业进行扶持,良好的政策支撑对发展软件产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应用软件的市场,规范市场并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打击软件盗版,全面提升市场管理水平。第三、税收优惠或减免。美国政府对企业研究开发税逐年降低,英国政府为激励和扶持企业投资高新技术,对新创办的软件企业免税和取消投资收入附加税,印度于1992年就建立了减免关税的软件出口特区,成立了半官方的行业协会,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税收尤其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征收方面要给软件企业以优惠政策。第四、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软件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没有一个良好的资金来源渠道就等于自掘坟墓,最终也是变成牺牲品,你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和智力资源,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其中,也不可能转化为商品到市场中去流通,更不能从中获取高的利润回报。为软件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非常必要。因此,必须尽快解决软件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平等待遇,这取决于主板市场能否降低软件企业的上市门槛,创业板能否尽快上市,以使较多的软件企业能获得融资的渠道和机遇。

2、加快软件园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我们的软件园建设却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它是软件技术发达国家为加快发展软件技术,有效推进软件产业发展而兴起的。在软件园区内,集中提供理想的软件研发基地、良好的成果孵化环境、相当规模的软件流动市场、设施完善的人才培训场所、便利的交通与生活设施、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等,因而能够充分发挥软件园区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在美国硅谷软件园区中,软件企业的成功率达到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印度这几年来国内的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当归功于印度政府实施的印度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印度软件技术园区计划通过集中投资、集中建设、集约化管理,在软件园区建立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建设和测评体系,并通过向软件园区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融资,促进国内软件的出口和业务稳定增长。

3、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注重软件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进一步健全软件人才培训体系,强调对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在稳步扩大正规高等院校软件及相关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快发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及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同时还应鼓励有实力的软件企业设立自己的人才培训机构,或与高校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训项目。其次,重点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的软件人才。加强项目经理和程序员的外语能力的培训;培养熟悉ISO和CMM标准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国际标准化人才;注重对软件人才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工程经济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最后,积极引进国外优秀软件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通过创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吸引海外优秀的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和软件工程师等高素质人才到我国工作;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制定激发人才创造才能的奖励及分配机制,吸引海外留学青年回国就业:提供各种优惠条件,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4、鼓励创新,协同式发展

篇(7)

1脐橙产业发展现状

枫林镇地处永嘉县北部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大气、水源、土壤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标准。全镇有山场867hm2,其中坡度小于25°的低矮山地近600hm2。土质以壤土为主,土质疏松、肥沃。作为传统的脐橙种植区域,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种植技术。为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脐橙种植优势,枫林镇党委、政府把以脐橙为主的果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有了初步规模,2008年全镇脐橙种植面积1218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20%,产量达5011t,枫林镇已成为永嘉县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

2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品种单一,供应期短

目前枫林脐橙主要品种是清家、华脐、白柳,其中华脐占主导地位。这些脐橙基本上是中熟品种,供应期2~3个月,上市时间集中,不利于产品效益的提高。

2.2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

枫林脐橙采后绝大多数是经过人工粗略地分级、挑选,采用普通纸箱或是薄膜、网袋等粗包装,基本上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深加工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2.3品牌“诸侯混战”,宣传力度不够

在品牌方面,各乡镇纷纷打造自己的品牌,牌子多而杂。枫林镇自2002年就提出了用5年的时间将脐橙统一到“枫林脐橙”品牌上来,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品牌多而乱,阻碍了枫林脐橙知名度的扩大。

2.4技术支持缺乏生力军

目前大部分农户的技术支持是依靠技术员、不系统的宣传资料和针对性不太强的培训,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解决办法。

2.5无公害高效栽培推广成效不大

邻县发达乡镇已普遍采用无病毒苗木进行脐橙生产,而目前枫林镇脐橙无病毒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几乎为零。苗木繁育体系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乱调乱运苗木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甚至把带有检疫性病害(溃疡病、黄龙病)的苗木引入产区,严重制约了脐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6资金短缺,发展缓慢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农业小额贷款政策,但在脐橙种植初期,投资相对较大又没有收入,况且近几年化肥、农药价格迅速上扬,这无疑增加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因此,导致一些果农只栽不管、任其生长。

3脐橙产业发展对策

3.1优化品种结构

针对枫林脐橙品种单一、供应期短的特点,镇政府严格按照县里提出的“三带两极一目标”发展战略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农业富镇”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充分调查、认真研究,对脐橙进行合理规划,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品种,实现优势品种区域化。

3.2加强脐橙采后处理技术

结合当地实际,集中科研力量,研究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脐橙气调贮藏技术,改进橙汁、酱等加工工艺,完善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和脐橙加工品标准体系。实现果实分级、包装、运输、贮存以及果品加工一体化,通过产后处理提高果品的商品性。

3.3抓品牌建设

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计划,引导果农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强化脐橙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全力打造枫林无公害脐橙观光园。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枫林脐橙的知名度,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4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以“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为方向,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发展、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的原则,集中县、镇内外财政力量,整治和加强果园基础设施,营造有效保持水土的绿化屏障,增强抗御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区域自然环境保障体系。

3.5加强脐橙栽培、绿色脐橙技术研究

与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脐橙育种育苗、需水需肥规律等基础研究和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枝量、疏花疏果、防晒措施、分期采收、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等栽培技术的研究。探索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脐橙质量标准,实现果品生产技术规范化,对果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进行绿色A级、AA级脐橙生产关键技术和脐橙农药残留、有害元素含量快速检测技术及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结合当地实际,为绿色脐橙生产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体系。

3.6探索有效的脐橙营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