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11:48: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心理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概述
(一)关键名词的界定
兴趣(心理学百科全书):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并且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心理。
运动兴趣《体育科学大百科词典》: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体育兴趣(季浏,《体育心理学》,2010):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二)理论简介及分类
1.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在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在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2.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如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
间接兴趣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
3.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广泛兴趣是对多项体育运动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感兴趣。
中心兴趣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体育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4.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二、研究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高级检索,输入“体育兴趣”,查阅了2000―2014年相关的硕博士论文444篇,再输入“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在结果中检索,得出硕博士论文0篇,而检索到相关期刊7篇。总的来看,关于体育兴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运动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影响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体育兴趣等方面。
徐霞琴在《对新课标理念下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另外,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也下降。
余贞凯等在《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一文中认为,影响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包含内容的形式,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人们对体育的理解等方面;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等措施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贾海涛在《中小学体育课学生兴趣培养研究》认为,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有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学校组织管理、体育成绩加分等;主观因素有教师的认知、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学生自身状况对体育学习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体育兴趣的研究主要是提高学生体育的运动能力,以及影响培养体育兴趣的因素,几乎没有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各个因素对体育兴趣维度的关系研究,本文对两者是否有关系以及关系性程度进行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
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差别较大,现实生活中,女生体育兴趣相对较差,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之间的体育兴趣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分别构建体育学习兴趣模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多采用描述性的理论研究和综述性的研究居多,干预性和实地调查、实验性的研究较少,没有充分的论据进行验证。
2.对于实验性的论文,对研究所提出的对策没有实际性的、可具体操作的具体办法,也没有进行反复验证,只是空谈。
(三)研究工具
1.关于体育学习兴趣的评价工具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研究者多根据主观判断与研究需要侧重于某些指标,使得无论在体育学习兴趣的测量维度还是测量结果方面有很大的主观判断。
2.依据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体育学习兴趣类别与本质,虽然众多研究进行了相关体育学习兴趣测量工具的制定及对测量工具的本土化修订,但各种测量工具的指标维度、信度、效度不一,?y量结果差异较大。
四、研究建议
(一)电子信息时代,如下载APP体育小游戏,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和设备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育意识,是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就业 专业理论课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从本专业就业的角度来说可谓“广种薄收”,跨专业就业占着绝对大的比例。虽然存在部分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的现象,但每年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明显失衡状态,更何况还有重点院校同专业毕业生竞争者,以及历届毕业的“师哥师姐”年复一年地翘首期待。据有关调查表明,近几年省属二本体育教育专业本专业就业率大约只有30%,还有约70%毕业生只能在生存的压力下,不得不跨专业就业,但以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发展的能力与其他理工科、文科学生竞争自然“相形见绌”、“举步维艰”。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以四川和安徽两省为例,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的深入细致了解,发现其中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理论课仍然处于一种被淡化状态。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仍然在已往体育教育专业“重视技能,淡化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下固步自封。
理论课课程设置不全、开设时间不当。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只开设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等。至于像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锻炼心理学、体育经济、体育产业营销和管理、体育赛事管理等发展性理论课往往处于被忽视或搁浅的状态,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或只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只有少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个别发展性理论课,如安徽师范大学开设了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户外运动、野外生活生存,宜宾学院开设了营养学和运动营养学。此外,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东奔西走四处求职的大四下学期竟然还安排几门专业理论课。
理论课教学过于随意。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随便找教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这无疑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逃课、课堂睡觉或聊天,知识薄弱、思维狭隘。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的多渠道就业化
第一,走出淡化理论课的误区。基于国情的差异,我们自然无法绝对效仿类似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今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模仿一些重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和要求,但我们必须走出“上不了技术课就去上理论课”、“上理论课只要会照本宣科就行”的误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上,兴趣浓厚的人数有73人,占总人数的19.8%,这类学生对体育课有强烈的愿望和迫切的需要。兴趣一般的人数为229人,占总人数的63%,这类学生基本能按规定上好体育课,但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感到厌倦,情绪低落,态度不积极,其人数为61人,占总人数的17.2%。可见,女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不高,只能基本上按规定要求上好体育课。这一点对于我们体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想想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女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2.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原因(见表2)
从表2得知,影响学生兴趣的重要原因是:(1)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部分项目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2)教法单调。每次上课总是老一套的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教法,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学业压力。学生平时将大量的精力、时间放在文化课上,虽说已推行了素质教育,但升学率还是在无形地影响着重点中学。(4)本身性格和生理上的原因。比如,害羞已及体胖,导致她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并不高。3.高职女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高职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调查结果及其成因(见表3)
由表3可知,高职女生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的比率最高,为72%;而有养成锻炼习惯的仅为3%。显而易见,高职女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很弱。什么原因出现这样的现象呢?(1)从生理上来看。高职女生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肌肉力量相对差,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2)从心理上来看。有的女生错误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不影响考大学……”有的因害羞或个人趣味爱好不合,而不愿意参加活动等,借故缺席的多,不活动的多,练习时怕脏、怕累、怕艰苦,做动作拖拖拉拉,怕别人嘲笑等四、建议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了解高职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体育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同时体育态度问题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体育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她们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实行选项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职体育选项学习,能较好地满足女生对体育的需求与兴趣,在体育选项教学中应根据高职女生的身心特征、项目特点、教法、教学环境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她们体育选项学习的兴趣,克服在体育选项学习中的心理障碍。2.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操,节奏明快,自然协调,动作优美大方,深受女生欢迎。在体育课中,韵律操便于安排,可以作为准备部分,也可以适当穿插在基本部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耐力、灵活和协调等素质;可以根据女生爱好,安排跳皮筋、跳绳,将它们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内容。还可根据季节和女生特点进行安排,冬季以耐力和教学比赛为主,夏季安排舞蹈、艺术体操,排球可以作为球操安排,利用多媒体适当安排欣赏课,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培养她们的欣赏力及审美观。3.结合女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组织与教法,在教学中手段要新颖、多变,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如健美操编排时要注意这个原则。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职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她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我在给高一女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3)根据女生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应根据女性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女生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差,因此在运动量安排上应相对小些,大刺激会引起抑制,刺激强度小又达不到锻炼目的。一般采用练习密度大、练习时间短、中等强度的练习手段。心率在133~135次/分,最高心率不宜超过180次/分左右。运动量大时,要增加间歇时间,降低密度,这样既达到练习目的,又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增强体质。实践表明,合理安排运动量是调动女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五、结束语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所在,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点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并加以培养,使学生学有所成。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教学形式,加强自身修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参考文献:
[1]蔡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论文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近几年体育专业考生的考前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体育专业考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从思想上、心理上、方法上等方面加以调整是取得体育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针对应考前的心理问题提出了消除的方法,以期对体育高考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前言:本文对目前山东省近几年来部分体育考生考前心理状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为体育专业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调整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山东省2003—2009年参加体育专业考试的考生。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考生的应机动机。
一是酷爱体育型,占调查总数的35%。这种考生视应考为自己一生从事体育工作创造一个机会,以利今后为体育事业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此类考生目的明确,奋发上进的主要动力强。二是从众心理型,占调查总数的10%。这种考生应考一般是受父母之命或兄姐、同学朋友之影响,这种考生应考目的不是很明确,可塑性大。在应考前往往表现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容易打退堂鼓。三是找出路型,调查总数的55%。这种考生应考是为就业找出路,认为考不上其它专业考体育是条捷径。这类考生一般专项技术学习较晚、水平较低、训练时间有限,应考前的心理状态波动大,心理不稳定,很容易担心专业应考技术的问题失去考试信心。
2、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
所谓考前心理状态,是指在体育专业高考之前,考生由于对考试的认识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的变化。根据我省近几年各地市考生参加术科考试的实际情况分析可分为四种心理状态:考前盲目自信状态、考前过分紧张状态、考前信心不足状态、战斗竞技状态。
3、考生考前心理调整方法。
考生在参加考试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由于考生在考试关键时刻心理状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的好坏,所以考试前心理准备对每个考生来说尤为重要,考前心理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考生心理的稳定性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念。通过各种措施来消除考生的心理障碍,理顺思路,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形成最理想的应考状态,考前心理准备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明确考试任务,确定适宜的目标、激发良好的应考动机、增强自信心、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建立考前程序,并使之习惯化、模拟训练、降低难度的训练、临考前对考场环境的熟悉与分析。
三、针对考前以及考试过程中紧张的应对方法
一是自我暗示法。考生临场考试时用简洁的暗示语默念动作要求。如跑100 m或40 m冲刺时,反复默念“冲刺!冲刺”;心情紧张时,默念“平静、平静”;铅球出手时默念“用力!用力”;某项考试不理想时,默念“加油,能考好!加油,能考好”;立定跳远时,默念“更远!更远”等等。
二是呼吸法。考试前当考生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时,即刻做深细、均匀呼吸3~5次。吸气时排除杂念,呼气时一定要体验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氧气环境,提高供氧能力,控制紧张情绪,达到放松目的。
三是肌肉活动法。进入考场做些准备活动后,可做一些有节奏、有一定量的(量不可过小或过大)练习。如100 m考前,做20~30 m跑的练习;400m考前,做些40~50 m跑的练习;立定跳远前,可做蹦跳练习,同时默念带激励性、肯定性的暗示语。如“感觉很好,一定跑得快!”。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呈上升趋势,而每年因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不良和考生对应考心理状态调整知识不懂,造成考试失败的考生人数比例也在逐年增大,加强应考考生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是当务之急。部分地市带考教师的心理调整方面的知识欠缺,使考生考前根本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心理调整,以达到最佳应考心理状态。造成临考出现不良心理现象,严重地影响着考试成绩甚至出现失败。
2、建议。加强带考教师心理训练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心理状态调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做到掌握每个考生的考前动机,根据不同的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使之逐年形成最佳应考心理状态。加强体育考生的自身心理状态调整训练,树立正确地应考思想,教会考生一些简易的自我心理调控方法。根据每年体育专业考试地点和场地以及考生等多项具体情况,带考教师运用一整套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方法,在考试前2~3周内进行调整练习,以解决考试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参考文献
[1]丁雪琴.青少年心理训练.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M]1988,16--17
[2] 余卫平.论体育考生的心理素质对应考能力的影响.太原:高教新论,1995,4,79~80
[3] 张月春,对体育专业考生高考专业考试的心理训练与指导.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1998(2),77
[4] 武殿毅.高考前体育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哈尔滨体院学报[J],1995,(2),69~70
论文关健词:中职学生;体育学习;心态;参与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并依据社会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等对当代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心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职学生体育学习心态有:积极参与,主动参与、被动参与、消极逆反四种心态。对主动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心态和不良体育学习心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学信息和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实施全民键身计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前言
心态是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并随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变化。个体心态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个体的价值观形成和改变为基础的。就体育心态而言,是通过身体活动的体验和对某对象怎样感觉思考和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
为了了解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调查研究,探索其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如何开发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提供心理学信息和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本项研究从2008年9月开始对陕西省二十所中职学校的男、女学生共计408人(其中女生204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采用预先设计的指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座谈询问工作。
2.2 对座谈、问卷收集的材料进行数理统计处理,运算处理借助Casiofx-180计算器完成。
3.结果与分析
3.1 中职学生体育学习心态特征
体育参与心态是人们对体育态度的初级认识过程。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即感知、兴趣、动机、需要、体验到评价等的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运动锻炼对人体生命施加具体影响和作用,才能产生相应的需求心态活动。从调查中了解到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为四种心态。
3.1.1 积极参与心态:13.4%的中职学生每周参加体育运动4次以上。他们对体育锻炼有较强的需求意识和参与意识。经常运用各种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丰富课余生活。
3.1.2 主动调剂心态:66.4%的中职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1-2次。他们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调节精神、摆脱烦恼、消除学习疲劳的有效手段之一。参与的主要方式是采用不定时的较低强度运动为主的身体活动。
3.1.3 被动参与心态:15.3%的中职学生担心体育不及格,尤其是《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不过关,只是在考前的一段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紧张,参加体育锻炼影响文化课的学习。他们只是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其他同学的应邀下偶尔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3.1.4 消极逆反心态:4.9%的中职学生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没有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对运动项目不擅长,怕害羞而回避参加体育锻炼。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很年轻,又无病不需要参加体育锻炼。
从调查来看,79.8%的中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心态是主动积极的,具的良好的动机。他们表现出对体育学习具有求强、求娱、求知、求新的心理需求。
从统计来看,积极参与心态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而被动参与、消极逆反心态,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3.2 中职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心态分析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影响中职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心态大体有自身的需要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自身的需要和体育教学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3.2.1 自身的需要: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能力是中职学生满足自身需要的主要目的(见表一)。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寻求体育运动中带来的乐趣。其次为能力显示。社会交往和审美需求。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有所不同,也表现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有所差异。
3.2.2 体育教学的影响:由于近几年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那些具有娱乐于健康之中的体育项目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调查结果中显示:篮球、足球、乒乓球、是男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是女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3.3 影响中职学生不良体育学习心态的因素
不良的体育心态对中职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严重的滞后作用。影响中职学生不良体育学习心态的因素,主要有(见表二)。
3.3.1 对体育的认识不清: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无病无疼就是健康,认为自己精力旺盛,身体无病,有用不完的劲,无需花时间为身体健康做更多的投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吃药、打针就可以解除病疼,而平时“进补”、“净养”则可增强体质。过分依赖外在的药物和滋补品而不愿通过适当的健身运动获得机体内部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提高。还的一部分学生平时忽视健身,有病才想起健身,由此看来他们对体育促进健康的含义,还是缺乏真正了解认识。
3.3.2 体育设施的影响:中职学校的体育设施本身就比较缺乏,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又出现滞后现象,另外,运动场地被侵占搞基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锻炼环境是影响他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3.3.3 兴趣、爱好的影响:有12.8%的学生,由于在中学时期就不喜欢运动,还有的是因为自身的条件的影响,在体育方面没有擅长,加之体育课中又没有很好地掌握某项运动的技能而害羞,不愿意去运动场所。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同伴而放弃参加体育锻炼。
3.3.4 其它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性别年龄、家庭条件以及学校的体育风气、传播媒体、周围环境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体育需求心态。
3.4 转化不良心态的措施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价值体系和功能体系。它的作用和地位已远远超出了文化和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中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参加或坚持体育活动的结果和效能。
3.4.1 转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在人生价值审美、情感、意志、信念等方面的引导,使中职学生缺乏对现代生活的真正理解、缺乏情感、美感和责任感,造成了教育有片面性与人的生活精神完整性的本质相悖。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健康含义的认识,改变无病就是健康的思维方式和“宿舍、食堂、教室”三点式的生活方式。
3.4.2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学校要切实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体育教师的授课要做到趣味性、实效性和全面性。注重学生体育专长的引导和发挥,使那些不擅长体育运动和由于身体条件的原因不喜爱运动的学生也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逐步转化他们消极的体育参与心态。
3.4.3 加强理论课教学,提高健身意识: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要针对中职学生在体育与健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误区。突出健身的意义、内容、功能以及与中职学校体育的关系,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体质评价与医务监督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锻炼方法对其身体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培养良好的健身参与意识。建立起自我锻炼、自我需求、自我受益的价值观。
3.4.4 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适应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设施普遍存在着不足,这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心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投入固然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但在现状下合理安排。组织管理,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必将大大缓解压力。另外,从调查来看学生对体育消费还是能接受的,通过适当收费,可以缓解投资不足的状况,也可以提高管理、辅导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意识。
4.结论
4.1 通过对当代中职学生参与体育心态的调查,反映了现阶段中职学生对体育态度的心理倾向,从整体上看本次调查对象对体育参与心态依次为主动调剂、被动参与、积极参与、消极逆反。
4.2 影响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心态主要是受自身需要和体育教学和影响。
4.3 影响中职学生不良体育学习心态的因素主要是体育认识、学习压力、体育设施、没有兴趣等。
4.4 本研究提出的改善当代中职学生体育参与心态的对策,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增进他们身心健康,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是让每一位中职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需要。同时也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提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信息,对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力为,等.运动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曾振豪.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学习态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2,3.
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养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 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 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 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关键词]系统脱敏 女生 双杠 体育教学 运用
前言
双杠内容一直是我校高职大一女生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部分学生心里紧张、恐惧,导致动作无法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心理学的方法------系统脱敏疗法,解决女生由于焦虑和恐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帮助她们完成双杠学习任务。
系统脱敏训练又称交互抑制训练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焦虑的训练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训练者逐渐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的情绪,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焦虑的目的。在许多训练和竞赛过程中,运用系统脱敏训练可以帮助选手克服恐惧心理,提高运动成绩。高职院校女子双杠教学中,我们也尝试用系统脱敏法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一、系统脱敏法理论
琼斯于1924年首次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恐惧症,但他仅局限于精神病人身上。沃尔普于1958 年进一步发展推广了这种疗法,并提出交互抑制的神经机理,从而为这种疗法在生理上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认为“系统脱敏”的生理机制是“交互抑制” ,即用专门性手段引起情绪过敏(恐惧、紧张),然后采用特定的方法,使另一中枢兴奋,让前一个引起恐惧的、在功能上与其相抗衡的中枢产生抑制。用这种方法来治疗、克服体育运动中的恐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全部或部分的抑制,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即使用放松的方法以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地接近她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最后不在恐惧。在国内,已有一些运动心理学者将此法运用于竞技体育项目中,如中长跑、滑雪、平衡术等,均获成功。
二、双杠学习产生恐惧或焦虑状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首先教师对有心理恐惧的学生进行分类,分为轻度的焦虑、恐惧和较重的焦虑、恐惧以及重度的焦虑、恐惧;其次要与她们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对双杠内容学习的恐惧程度,找出学生对双杠学习内容恐惧或焦虑的原因(见表1),此时有些学可能会有抵触情绪,我们可以先通过辅导员与其沟通,介绍系统脱敏法和实施的过程,并说明实验对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由辅导员来说服学生,然后在学生对访谈有了一定心理接收能力后再进行访谈。切不可不顾学生感受,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加深学生对双杠项目的恐惧程度。在了解了学生的焦虑、恐惧原因后,再对原因进行区分,排除那些因自身、外在条件限制而达不到项目要求的学生。然后将学生的恐惧或焦虑的原因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出一份脱敏层次等级表,从引起焦虑、紧张的最轻微的情景到最强烈的情景,依次排列出若干等级(对双杠学习内容产生恐惧的明显症状:呼吸急促,手脚僵硬、发抖,手心出汗)。
表1:学生对双杠学习内容感到恐惧或焦虑的原因
三、系统脱敏法在女子双杠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一次课或一次练习中失误后,常留下运动情绪过敏反应,下一次只要出现类似运动情景,就会再次重现过度的紧张情绪。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不能放开手脚,自如完成动作,同时还会诱发各种事故。因此在教学中实施系统脱敏法进行恐惧情绪的调节,根据恐惧级别的不同,将不同的脱敏手段加进常规训练,当学生适应某一级的恐惧情绪调节后,进行下一级恐惧级别的调节,直至最高恐惧级别。系统脱敏调节主要是利用条件反射理论来消除学生已建立的异常条件反射。
(一)建立恐惧等级层次
找出所有使学生感到恐惧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惧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将学生报告出的恐惧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的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心情平静、轻度恐惧、中度恐惧、高度恐惧和极度恐惧。建立梯级恐惧刺激表,通过调查量表的发放和回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逐级增高的梯级恐惧刺激表。(如表2):
表2:双杠教学恐惧情绪的刺激等级
(二)脱敏适应训练
制造或模拟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环境)因素,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训练,使学生逐步适应这些环境因素,降低环境因素对运动员的刺激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种情境的抗干扰能力,循序渐进地、系统地把那些不良条件反射即恐惧反应,由弱到强的一个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恐惧反应予以消除(即脱敏)。场景的设定包括限定技术的条件实战等。
(三)不同的恐惧程度的具体干预调节
在体育教学中引进系统脱敏疗法,是诱导这部分学生先在脑海中呈现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第二步是让这部分学生进入到现实的焦虑和恐惧的情境当中,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惧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惧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惧,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首先在患者面前呈示最弱刺激,让他想象恐惧程度最轻时的情景。然后在语言暗示或情景重现下,按上述层次秩序升级。当逐渐出现较强刺激,引起患者较强烈的不安或恐惧感时,立即停止,随即让患者进行自我放松练习。此情形下,患者的恐惧状态与放松体验相对抗,其结果终将是过敏反应得到抑制,恐惧程度大为减轻。随着一次次脱敏练习,患者逐步向高一层次阶段行进,最后达到完全脱敏。
表三:10级恐惧层次表
这种调节方法应在队员处于松驰状态时,进行由轻到重的假想刺激情景。如果该队员在想象中产生焦虑情绪时,有明显的紧张和生理变化。那么终止这种假象,直到恢复平静。下一次假象刺激情境如再呈现焦虑情绪,又引起生理变化,那么再停止,第三次重复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引起生理变化,就应该转入下一级(脱敏等级)。应该指出,如果某一些焦虑情境总是引起生理变化,应该终止这一级,甚至回到前一级。只有在运动员能在假想的最能引起焦虑的情境下,不再体验到生理的唤醒,她就被认为是脱敏了,完全能面对真实的引起焦虑的情境而自我调节了。对于不敢在众人面前练习的同学则可采用教师单独辅导或是教师与其好友一起辅导。前七项内容(前七级恐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宿舍、教室或是安静的野外进行脱敏练习,后三项内容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保护和帮助下在双杠器械上进行脱敏练习。
四、结束语
1.经过每周两次的系统脱敏练习,参加练习的6名女生全部通过了期末的双杠成套动作考核,进一步验证了利用系统脱敏法是可以有效地治疗学生恐惧症的,有助于调节运动员的焦虑情绪,使其发挥本人最高的运动水平。但在具体运用时,应耐心地观察了解学生在系统脱敏过程中的表象或引起焦虑的情景的鲜明程度,便于在想象的情景和真实的情景中逐步脱敏。
2.双杠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恐惧情绪的调节,应根据恐惧级别的不同,分别将不同的脱敏手段加进常规训练,当学生适应每一级的恐惧程度后,进行下一级恐惧级别的调节,直至最高恐惧级别。
3.系统脱敏理论及其方法虽不是什么新知识,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在具体运用中却受到很大局限。实际上,它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可操作性远非人们所认为的那样高深与困难,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一定会收到效果的。体育教师应努力钻研体育心理学,掌握一定的教学心理技能和心理行为疗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系统脱敏法,能有效地降低和消除运动中学生产生的焦虑情绪,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保证她们正常地发挥技术水平,并能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
总之,在体育运动和教学训练中,对焦虑的研究和探讨是个必备的内容,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正确认识焦虑情绪,合理进行调控,对于我们搞好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绩、预防伤害事故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宋元平,系统脱敏法在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调节训练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7(2)
[3]郑金海,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形成与调节[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4]马莉芳,高校游泳教学中引入系统脱敏训练初探[J]搏击体育论坛,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