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暑期劳动教育

暑期劳动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暑期劳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暑期劳动教育

篇(1)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篇(2)

二、工作重点(一)、抓好队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 提高少先队员思想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少先队辅导员纲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龙头,继续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从做人与做事的角度,从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全面落实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队员魔豆精神——爱生活、爱学习、爱集体、爱他人、爱家乡,从小争做好公民。

2、 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一日常规检查评比”为抓手,以红领巾志愿者检查和教师检查为检查监督体制,进一步强化队员的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一日常规检查评比”人员和少先队大队部委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每日检查,每天公布,每周小结,引导全校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队员基础文明教育。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和日常的课堂教学对队员的礼仪、生活、学习的日常行为进行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把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二)、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深化少先队素质教育。

1、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品格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塑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盛的队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本学期的重大节日开展好各项活动,从而提高队员素质。

3、扎实推进少先队基础设施建设,促使自身建设上新台阶。坚持做好少先队的各项常规工作,促使少先队组织充满活力。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并举,着力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在深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基础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1)、规范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一全体师生集中学校大操场,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热情又精彩的升国旗仪式讲话,使队员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教育。

2)、继续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活动,成立红领巾志愿者,课间十分钟和中午12:00——12:30检查督促队员的一言一行,不在学习区(教室、走廊、楼梯、大厅)检查校园的洁、齐、美,使校园“文明之花”常开。

3)、继续开展“中队板报”活动。学校德育处统一规定主题,由队员自己组稿、版面设计、书写,每月评比一次,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更培养队员的能力。让板报、队角布置成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继续开展“主题队会观摩” 活动。主题队会是展示队员活动成果的场所,是锻炼队员能力的舞台。要求在辅导员的指导、大队部的培训下,规范队会形式和队活动的程序,明确队活动的各项要求,培养队员才能。

5)、发挥红领巾广播的指导教育作用,提高节目的品味、质量。本学期每周四早晨开展主题性红领巾广播,充分发挥媒体窗口的实效。

(三)、探索个体心理的完美化,培养队员的健康心。

未来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多竞争、大压力的社会,我们的队员能否在这种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能否成功,甚至关系到能否健康地生存。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心小屋”永远为队员们敞开,有问题可以心理医生,有心事可以找辅导员老师。希望队员能以良好的心态笑对生活,增强自信,学会关心,学会合作。

三、主要工作安排二、三月份:守规则、重安全,做行为文明的好队员。

1、 寒假实践活动总结,制定新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做好开学典礼工作。

2、 重新规范、落实一日常规评比检查细则,组织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并开展工作。

3、 xx文明行系列活动。

4、 “学雷锋”活动:通过“介绍雷锋人物、讲述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等一系列活动,配合感恩教育,教育队员以“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主题做一件好事,培养队员的服务意识,开展“天天雷锋日,人人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

5、 庆祝“妇女节”活动:各中队以“妈妈,真好!”为主题开展活动,要求队员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的“爱”,并为妈妈做一件事。

6、 植树节“人人争当护绿使者”活动:设计一句护绿提示语,自制一块护绿广告牌,完成一件护绿任务。进行“植树节”教育,各中队开展“我做护绿小使者”绿地认养活动。

7、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此周定为安全教育周,通过看录像以及周五的安全教育等活动增强队员的安全意识。

四月份:讲英雄、学英雄,做热爱祖国的好队员。

1、结合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春游综合实践活动——扫墓,结合“看革命影片,读革命书籍,讲革命故事,开主题班会,学革命精神”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爱国卫生月活动:班际间开展爱国卫生警句、格言创作比赛。

3、读书格言书签设计比赛:设计自己钟爱的书签样式,写上自己喜欢的勤勉读书的座右铭。

4、“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谈个人读书的心得体会,书对个人学习的影响以及书与个人成长进步的关系。

5、主题班队活动观摩活动。

6、少先队辅导员论文评比活动。

五月份:尽义务、学劳技,做热爱劳动的好队员。

1、 热爱劳动教育: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教育实践活动。

2、 迎“六一”节大型庆祝活动筹备。

3、 宣传、发动、做好xx年下半年队报、队刊征订工作。

六、七月份:勤思考、乐探究,***学习、有方法的好队员。

1、 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 开展“6.5世界环境保护日”活动和“科普宣传周”活动。

3、 开展辅导员队活动方案设计赛。

4、 少先队大、中、小队工作小结以及评优活动。

篇(3)

关键词:社会实践;养成教育;中外差异

1.社会实践在养成教育的意义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现状,我国大学生很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相对优越,难以理解工人、农民的劳动状况,对创造社会财富没有明显的概念,容易出现唯我独尊的心态。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生活、社会经验,从而形成善解人意、诚实守信等品质,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和社会技能。另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危机,学生的生活阅历稀少,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在复杂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走上歧途。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熟悉社会环境,理解社会环境中的正面、负面情形,有助于他们更理性地认知社会,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和经受挫折的能力,拥有更健全的心理素质。

2.社会实践在中外养成教育的差别

2.1社会实践制度的差异

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2004年相关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该文件中指出各个高校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归纳到教育教学体系及教学大纲中,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固定的教学学时和学分,学校要给予经济投入和扶持。2005年我国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该文件再次强调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要求。目前,长春光华学院外语学院形成相对适应学校教育情况的社会实践制度,主要有《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细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度,文件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规范和要求。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考评,落实学生的社会实践。但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制度中,仍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待提高,没有具体的政策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规范;其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较单一,难以适应学生的专业需求;再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实际运用中出现各类问题;最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国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归纳起来,具备以下四个共同点:第一,国家政府重视宏观调控,通过法律、政策等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保障。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强化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第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为高校的必修课,并且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所占必修课的比例。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将社会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大学课程教学。第三,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多样化,实践程度逐渐提升。首先,学校与企业双元式的模式,教师深入企业,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通过在企业工作、研究等完成实践活动;其次,劳动教育模式,大学生通过参与劳动获得相应的学分,形成职业观和热爱劳动的道德情操;最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及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下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接受学校的责任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体验式的就业,就是通过实习等方式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既体验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内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能够从实习就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2.2社会实践教育途径的差异

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经验,同样能够对学生所学进行检验。目前,国内外高校都重视社会实践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首先,我国高校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脱离社会实践。其次,我国高校在学生入学初期,会开展军训等军事化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等价值观。但在我国的军训中,更注重形式化的教育,训练的时间较短,且学生在军训期间存在各类问题,难以达到军训的教育目的。再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高校在暑假期间都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生产、服务、公益等活动中,从实践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培养价值观和劳动观。但由于缺乏学校的组织,大多数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而参加实践活动,少数学生通过造假来获得学分,最终难以达到实践的目的。最后,我国高校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但对学生的素质的考核要求不高,教师和学生难以真正重视社会实践的开展。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教材内容要紧贴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部分非常简单,但注重活动性及与社会的联系性。同时,在教学中学校会邀请从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课程的讲授,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由于国外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少,目前韩国、美国等国家都要求适龄大学生服兵役,从军事训练中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吃苦耐劳的价值观。同时,国外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组织或介绍下,学生完成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并且实践活动的成绩将会纳入学生的档案,作为必修科目之一,也会参与考核,最终形成社会责任感。另外,国外高校将学生的品德、素质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在升学或者今后的发展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3.1更新教学理念

我国各大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快速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同时,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的竞争和挑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3.2完善社会实践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政府要加强通过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高校要积极完善既定的制度。首先,可通过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心理上仍存在应试教育的意识,大学的自由生活容易让学生放松或者迷茫,导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其次,高校要将社会实践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且完善考核制度,通过激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要作为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教师要更重视社会实践的开展;最后,高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与用人单位、社区、部门合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3.3丰富社会实践模式

首先,在大学生入学后,学校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学校和导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再次,学校组织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体会社会的多面性,形成富有同情心的现代化新人;最后,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专业等,参与社会实践,并且主动地寻求实践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语言及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尚品德的人才。养成教育的理论教育学,学生只能够形成相关思维、语言和行为的概念,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则能够将所学的概念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习惯,并且最终养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及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作者:刘晓晶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征友,江春鸣.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哲学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1(12).

篇(4)

■我理解,“特色高中”的“特色”主要还是学生的特色,打造特色学校的关键是培养有特色的学生。一所学校建设得再好,课程的种类再多,如果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学生不能从中受益,也不能称之为学校的特色。历经60年的积淀与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不应该是线性的,而应该是立体的,不应该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坚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为此,在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特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们着力建设校本课程、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了“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特色教育的“雏形”。我们发展“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教育特色,不仅是为了形成较高的办学品质,把学校办成内涵厚重、特色突出的品牌学校,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真正受益。

如何理解您提到的“技术立身、艺术修心”?

■“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特色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前提。素质教育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优势,我们决心创办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艺术素养为龙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特色学校。强化学生的技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自立意识、劳动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个人生活角度看,劳动是立身之本,而技术是立身的保障。从学生发展来看,开展技术教育,体会创造的快乐和幸福,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技术课程是对学生实施技术教育的重要途经。《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我校多年坚持为学生开设技术课程的实践经历和育人成果,充分证明了技术课程是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不可或缺。

进行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一个人的气质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灵,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人的发展会催动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而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来自人自身的修养。我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一个人的气质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灵。当然,如果某些学生在艺术上很有天赋和潜能并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学生也可能将来从事艺术职业,在艺术上有所作为。总之,通过提升艺术素养,修心养性、享受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当前,虽然应试教育思想有所弱化,但将技术、艺术等课程提到这样高度的学校并不多见,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我校也曾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曾为开设劳技、美术等课程在痛苦中徘徊。但是,令人忧虑的学生综合素质使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不应该是线性的,而应该是立体的,不应该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是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人的个性的全面丰富和完满。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实施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本质上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的才能,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对全面发展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深刻体会到“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重要作用,体会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理念的时代价值。实践表明,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会生活”的重要实现方式,是使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教育形式,是为“人尽其才”提供的良好基础训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我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天津市第一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我们始终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技术课、艺术课与文化课并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以科研为引领,促进技术教育、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不但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而且在培养学生技术、艺术素养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构建了特色学校的雏形。

我们提出的“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办学特色,不单是技术学科教师和艺术学科教师的事,全校教职员工都要参与;不单是几个兴趣小组和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的事,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只有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只有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才会成为有特色的学校。

学校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技术立身、艺术修心”?请您具体谈一谈。

■一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重建。首先,学校课程管理者转变观念,变“领导”为“指导”和“服务”;其次,做好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实施方案的一致性,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再次,我们立足本校具体情况,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例如,在铜版画藏书票模块教学中请来天津美术学院沈延祥教授,讲民间美术时请民间艺人传授制作技巧,铜管乐社团请来天津交响乐团八位优秀乐手来校指导。

二是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资源实际状况,我们开发了多门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多样的,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指向的校本课程。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明确课程目标,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编制课程教材,强化课程管理,重视课程实施与评价。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从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等方面逐一把关,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加强监督与管理。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开发并实施了技术类如《服装欣赏与结构设计》,艺术类如《陶艺与泥塑》,科学类如《趣味魔术》,健康类如《家庭保健》,综合实践类如《家政课堂》等30门校本课程。

三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首先,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真正实现教师的教研是“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达到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其次,立足课堂,狠抓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其中包括健全教学常规制度,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骨干教师作课评课、教学沙龙、信息技术培训等活动。最后,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制度,从单纯的量化转向质、量的结合。每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教学处建立教师教学成长档案,促进教师的反思和发展。

四是加强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学科教师人人成为业务精良、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教师,我们尊重教师个性,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创造专业培训机会,发展教师特色,搭建发展平台。我们分别请北师大校长钟秉林教授、《人民教育》主编傅国亮、教育部技术课标组组长顾建军、天津市教科院教授王敏勤等多位专家来校讲座;我们也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例如,美术、音乐教师参加北师大相关专业的暑期培训;部分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培训;通用技术处全体教师参加2012年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观摩北京市高中生创意设计大赛。

五是投入财力,加强技术教育中心和艺术教育中心建设。配齐、配好教学中必要的设施和器材,配备教学专职管理人员,加强实验室、工作室的管理,为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到现在为止,技术教育中心已完成十五间“项目型”特色技术实践室建设,艺术教育中心已完善六个美术工作室、四个音乐工作室、一个机器人工作室,建设了一个国学馆,一个外文阅览室和一个高端学术交流报告厅。同时,我们还由工作室领衔人精心设计并实施工作室与对应楼道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彰显工作室的文化特征。

六是开辟多种渠道,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平台。我们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保证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18岁成人仪式、迎新年文艺联欢会,与考入大学或参加工作的校友对话、交流。此外,我们组建铜管乐团、合唱团、藏族学生舞蹈团、机器人DIY、电子爱好者、服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学生社团,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今后,我们还将创建“青少年科技发明研究院”“青少年艺术研究院”,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刚才我们在参观学校的工作室和技术实践室时,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给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学校在“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特色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目前,附中的“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特色教育初具规模,成为天津市“265工程”技术和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基地。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央电视台网站、香港大公网、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天津教育报》、《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杂志等媒体多次对我校特色高中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介绍。一年来,技术和艺术教育课程覆盖学校2010级至2012级高中生共1362人、2161人次。不仅学生的技术、艺术素养培养初显成效,而且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坚定了全校师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

在技术教育方面,依托技术实践室的资源,基本形成了以技术实践为特征的学习项目结构和必修与选修相呼应的课程设置框架。学生的学习成果经过后期优化,“A字型椅”设计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担架救护八足机器人”和“木流牛马步行机器人”作品获得2012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项目一等奖。通过丰富的技术设计实践活动,学生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所设计的“秋之韵校园装”“运动会DV集锦”“班班说书海报”“USB风扇调速器”“防丢报警器”等方案向我们展现了青少年的创造热情和能力。与此同时,技术课教师队伍整体实现专业发展,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3篇、杂志发表3篇,2人被评为科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通用技术教研组被评为河西区学科育人先进集体,学校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先进学校。编写了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软件》中的“家庭与生活技术”模块并制成电子平台资源光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杂志刊登了我校技术课教师多篇文章,3名教师被评为年度优秀作者。

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60-04

党的十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较十六大、十七大的提法增加了“现代”二字。如何才是“现代”?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更全面、更科学、更以人为本、更注重人文素养的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职业教育最首要的任务。这与十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要教育思想也是相契合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结起来都是文化育人。”以文化引领、强化内涵建设,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承扬传统,做实校园精神文化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淮阴医学专科学校,至今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坐落于一代伟人总理的故乡、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这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孕育了韩信、枚乘、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等一大批光炳史册的历史名人。这里还是东方母爱、淮医、淮扬菜的发祥地。淮安的名片是历史名城、伟人故里、美食之乡、运河之都、生态家园,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根植于这样的地域文化背景中,有利于承扬传统、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并以此为内核,秉承传统,结合实际,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做实校园精神文化。

(一)从传承中寻找切入点,立德树人

学校以淮安人的骄傲——总理作为道德典范,在人格精神上感召莘莘学子。学校每年组织新生参观故居、纪念馆、少年读书处;各系(部)均创立了不同层次的“班”;墙壁上张贴画像、名言、书法,墙角摆放与有关的书籍、画册;平时组织演讲、知识抢答、征文等多种形式弘扬精神。淮安还流传一个漂母施饭救济年少困顿韩信的千年佳话,形成极具地方本土特色的爱心文化,所以淮安也是东方母爱之都。学校所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他们将来从事的是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事业,正需要漂母的这种大爱之心。每年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师生瞻仰漂母墓,实地感受大爱无疆的深厚弘阔。此外,校团委专门成立“天使爱心”社团,举办一系列播撒爱心的社团活动;学工处每学期评比“爱心班级”。学校倡导学生从日常点滴做起,爱身边的一切,爱老师、爱同学、爱专业、爱知识,爱学校的一楼一舍、一花一草,以此培育他们博爱之心,将来更好地爱国家、爱社会、爱服务对象。为了让传统的、本土的厚德博爱得到升华,学校倡导将南丁格尔精神作为护理专业精神文化的逻辑起点,学校的整体价值观、校训、办学理想与南丁格尔精神中所包涵的“人道、博爱、奉献”相吻合。我们认为立德树人,培养爱心,并不是乏味的说教、空洞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情真意切的活动、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每每学生毕业离校时总会深情凝望校门上醒目的“厚德博爱”校训,依依不舍地留影纪念。

(二)从传承中树立方向标,凝心聚力

淮阴卫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淮卫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淮卫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有今天声名远播省内外的淮卫品牌。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校确定了新的办学目标:创建“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文化引领、特色鲜明”的护理职业学院。这一目标一经确定,全校上下,群情振奋,斗志高昂,传承下来的淮卫精神也一下子找到了新的方向标和出发点。经过多方努力,学校终于在2013年3月获批筹建护理职业学院,几代淮卫人的光荣梦想即将实现。在申办和筹建期间,淮卫精神再次得到升华,形成新时期极具特色的团队文化和创优文化。按照校党委书记、校长花开功同志的诠释,团队文化的内涵是和谐协作、和衷共济;创优文化的内涵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在这样的精神文化的引领感召下,大家确立一致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力争为学校飞跃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二、开拓创新,做特校园职业文化

(一)对接企业硬件文化,营造职业工作环境

学校建有护理、康复、检验、药学4大实训中心和教学、科研两级实验实训平台,总面积2.4万平方米,功能配套、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实现实训中心与临床无缝对接,为学校专业教学及技能培训、社会培训和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条件。以护理专业为例,学校以对接医院、对接临床为目标,建立高仿真实训基地。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专家全程、全面介入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构建真实或高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张贴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合理布设实训项目、流程,点缀职业格言警句,使学生走进实训基地,就宛如走进了医院、病区、治疗室,使实训基地成为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场所。目前护理实训中心、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实训基地。优良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练就扎实、娴熟的技能提供了坚实保证;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强化学生职业理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职业秩序文化

借鉴医院管理模式,结合临床工作要求,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学校制订了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包括实训中心管理细则、仪器设备保养维护制度、物品查对交接制度等。按照医院临床病区、治疗室等要求严格实施实训室管理,强化“三到位、四规范”。进入实训区域,学生必须通过自查、互查做到“三个到位”:卫生到位、着装到位、微笑到位。建立教师和学生双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四个规范”:仪表规范(着装及站姿、坐姿、走姿等)、言语规范(使用普通话,语调轻柔)、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操作标准)、管理规范(参照医院管理规程建立井然的实训中心秩序)。护理专业还充分借鉴医院护理部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成立学生护理管理部,学生协助教师管理实训中心日常事务,对课余在中心实训的同学进行服务与管理;结合护士岗位特点,开展礼仪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自我服务与管理能力,激发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职业认同感。这一管理模式在全国、省内职教会议上经验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打造品牌专业文化

走进校园,浓郁的卫生专业文化夺人眼球。建筑色彩、景观雕塑彰显着专业特色,教风、学风、培养目标体现了丰富的专业内涵,校徽的设计凸显专业元素。实训中心更是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交汇融通的集中体现。专业发展介绍、专业技能标准、专业工作流程、专业规章制度的设置与展示,专业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张贴,为教育教学营造了浓烈的专业氛围。学生徜徉在专业名人名言、校友风采、教师寄语、学生感言的专业文化氛围中。感悟专业的底蕴与魅力,增强了学子们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激情与动力。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专业品牌打造。一是创建品牌专业。面向医疗行业及相关岗位群,按“专业结构集群化、资源配置集成化、专业拓展集约化”思路,构建学校专业设置总体框架。护理、医学检验专业创建成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二是构建品牌实践基地。建立了延伸国外、拓展省外、覆盖全省各市,以三甲医院为引领、二级医院为支撑的校外实习就业网络。三是开展品牌培训。学校与北京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联合开展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学历补偿教育,共设1010个教学点,成功培养了3万多名在籍学员。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卫生继续教育,成为区域卫生人才培训高地。四是打造品牌专业社团。护理、药学技能操好者协会、心理协会及“天使爱心”礼仪社团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开展专业系列活动,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1.各类大赛活动。实施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三个覆盖”(覆盖所有系部、所有专业、所有学生)。

2.志愿者活动。学校成立了“南丁格尔”、“天南星”等志愿者服务组织,全校80%的同学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其中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有1880多名成员,他们积极服务社会,宣传护理文化,广受群众赞誉。

3.职业实践活动。开展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授帽仪式、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卫生职业礼仪培训等专业活动,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4.系列主题活动。如专业读书节活动、专业文化艺术节活动、医学礼仪表演及竞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三、彰显个性,做优校园环境文化

(一)新颖的绿色卫生文化

学校精心规划、实施绿化方案,赋予校园绿色以新颖的文化内涵。校园内种植了全省13个市的市花、市树,寓意着莘莘学子来自全省13个市。绿色植物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为数十种树木、花草设立了“知识牌”,介绍其种类、异名和药用价值,美丽的绿色成了学生药学实践的课堂。精选、组合好树种、花草,使校园四季常绿、四季飘香,为未来的白衣天使营造绿阴葱茏、花香四溢的优美育人环境。学校注重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留一处卫生死角;注意学生文明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从学习、生活场所到衣着、指甲等细节,规范要求,从严管理;制订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将卫生状况纳入系(部)考评、班级考核和学生德育考核之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推行班级劳动值周制度。

(二)独特的景观标志文化

学校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独特的景观标志文化,形成个性化的校徽、校训、教风、学风,制作校舍、校园景观、主要道路等公共指示系统;对聘书、荣誉证书、工作笔记本、信纸、信封、纸杯等用品赋予标准字、标准色,以形成独特的办公标志识别系统。校园的4条东西路命名为厚德路、博爱路、精业路、笃行路,分别对应校训的4个方面;4条南北路命名为天使路、天罡星路、天健路、天南星路,分别对应学校的4个主干专业。学校西北侧建有南丁格尔汉白玉雕像,既是我们缅怀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的地方,也是开展护士授帽仪式、“5.12”护士节纪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培训的场所。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衔接地带的英语角,曲径通幽,别有意境,是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和开展医护英语活动的开放空间,深受学生喜爱。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创设校园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三)别致的餐饮健康文化

“医食同源”、“药膳同功”是我国悠久饮食文化的精华。学校充分挖掘这一元素,以中外饮食理论为引领,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要领为主线,以食堂宣传栏为主阵地,构建具有卫生职业特色的饮食文化。餐厅内分设谷类、豆类、蔬菜类、果品类饮食养生板块,介绍食物食养、食疗、食宜、食忌等作用,阐释了“健康饮食”、“食医结合”等丰富的卫生饮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浓郁的餐饮文化,增长健康知识。

学校还通过教室文化、公寓文化、实训室文化等创新表现形式,营造了浓郁而富有新意的卫生职业教育环境文化。另外,学校大学城新校区正在建设中,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院对新校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国际化,紧密契合学校“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办学定位,让新校区成为智慧校园、生态校园、美丽校园、文化校园、幸福校园。

四、立足校本,做亮校园阵地文化

(一)构筑以专家为核心的智囊阵地

学校成立决策发展顾问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省内卫生教育名家、职教专家、医院管理行家及发展、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人员参加,每年各举办一次研讨、论证会,研究卫生教育发展政策和学校发展方略,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平时,学校通过咨询、邀请开设讲座、联合组织调研等形式,充分尊重和发挥“智囊团”的指导、引领、带动作用。

(二)搭建以“三室”为轴心的队伍阵地

学校成立了4个名师工作室、2个创新工作室和1个重点实验室,以名师、创新能手、教科研骨干为核心,搭建有领军人才,有课题支撑,有经费和物资保障,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团队,营造浓烈的崇尚科学、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如市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既磨炼了队伍,提升了科研工作水平,也服务了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打造以论坛为抓手的活动阵地

丰富多彩的论坛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的有效举措。学校积淀了浓郁的论坛文化。多元化论坛主体:论坛的主讲人有来自高校的学者,有来自卫生行业的专家,也有职教名师、名校长。每年还开设杰出校友讲坛、本校教师学术交流专场等。多面性的论坛内容:既有职教理论讲座,有学术研讨,也有临床实践经验交流;既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也有管理工作的探讨;既有面向教职员工的,也有专为学生开设的专场。多样性论坛形式:有专题主讲式,有系列研讨型。现代化的演播系统可以让每一间教室成为报告厅的分会场。

(四)优化以橱窗为形式的宣传阵地

橱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宣传载体,学校采取“三贴近三结合”策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橱窗内容。“三贴近”就是贴近专业、贴近行业、贴近学生实际;“三结合”就是内容上体现常规管理与阶段性主题活动的结合,范畴上突出校内面向与社会面向的结合,形态上实行动态报道与静态展示的结合。目前,橱窗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每日必看的文化专栏,伫立橱窗前,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

(五)创新以刊物为平台的交流阵地

《校刊》是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的平台;团刊《花季引航》是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喉舌与团员青年的温馨家园;《学生工作简报》及时传递、报道校园学生工作情况;各系(部)、学生社团也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刊物、手抄报,如护理系的《天使之窗》、心理协会的《心灵导航》、基础部的《美文荟萃》。学校还通过参与、主办《淮安临床医学》杂志,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江苏教育》、《江苏医药》等杂志建立协作关系,搭建学校教科研成果展示、应用、推广平台。校园网、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等其他形式与各类刊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既增添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

Culture Guidance: An Inevitable Path to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GE Wen-gang

(Huaiyin Advance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Health, huai'an 223001,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