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9 17:17: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

篇(1)

一、传承雷锋精神历史回溯

XX年2月,雷锋雕像落成典礼在洪高校园举行,xx志愿服务团队应运而生;

XX年3月,xx建起了xx省首个校园“雷锋馆”,雷锋文化打造开始;

XX年,学校以雷锋塑像为核心,投资建造了xx高中校园雷锋广场(占地4200平方米),可供近1000人参加活动;

XX年10月,xx雷锋馆被市委宣传部授予“xx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校参观团体络绎不绝;

XX年3月:“感动xx人物”开始评选,“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感动中浸润灵魂”;

XX年5月:学校开启“闪灯行动”,有私家车的老师和家长义务接送学生;

XX年3月:xx志愿服务队被省委宣传部授予“xx学雷锋示范团队”,xx雷锋文化业已成为xx学雷锋名片。

二、传承雷锋精神课程彰显

自雷锋馆和雷锋广场建成之后,学校致力于传承雷锋精神的课程开发,雷锋精神在洪高校园落地生根:教师们爱岗敬业,育人不倦,从生活、学习、心理各方面无私关爱每名学子;学生们刻苦专研,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雷锋活动”;学校开展诸如“学雷锋”演讲比赛、“雷锋精神”辩论赛、“雷锋之星”评比、“闪灯行动”等雷锋精神传承活动,

典型案例1:雷锋馆、雷锋广场、雷锋塑像服务高中课程

学校利用雷锋馆、雷锋广场、雷锋塑像等资源,将校本资源课程化,落实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就是满足学生的需求,把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上都给学生留下空间,例如“雷锋馆”内容的更新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资料和结论,再将学生的资料汇总成册,从而形成了《仰望精神的星空》、《雷锋精神研究》等校本课程。这样给予学生课程主人的地位,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典型案例2:“感动xx人物”评选

XX年开启的“感动洪高人物”评选活动,旨在挖掘身边更多的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弘扬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之美,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在寻找感动的过程中,共享着感动,汇聚着力量,凝聚着人心,感召激励xx人进一步形成踏实勤勉、进取图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做新时代的雷锋,共同谱写着“共建和谐校园,共享品质教育”的美丽诗篇!

典型案例3:爱心传递——闪灯行动

XX年,由于学校周边进行“城中村”改造,从xx大街到学校还有850米的距离,使老师同学每天进出时陷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的困境。为此,学校向有私家车的老师和家长倡议“闪灯行动”,每天进出“泥灰巷”时,车上有空位可以打开“双闪灯”,示意同学们随时可以搭上便车。

闪灯:闪亮的是告知,表明本车有空位,并且愿意帮助!

闪灯:闪亮的是关爱,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爱!

闪灯:闪亮的是低碳生活理念:车的利用率高些、地球的负担就小些!

典型案例4:志愿团队礼待四方,雷锋精神荡涤心灵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就是充满爱心的笑容,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充满爱心的奉献。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十二年时光荏苒,xx学雷锋志愿团队从当初的xx名志愿者发展到如今xxx余人。他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当代雷锋精神,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志愿团队的高中生们,在成长中无私奉献,在奉献中成长起来,体味人生的意义,书写了洪山高中学雷锋志愿团队绚丽的青春华章:

XX年,志愿团队与学校对口的xxx社区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志愿团队的高中生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留守孩子们买来学习用品。

XX年3月,志愿团队走进xx社区,宣传雷锋精神,倡导社区居民文明守礼,文明生活,为xx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贡献力量。同年,志愿团队与学校外教一起走上街头,体验环卫工劳动与生活。活动为《xx日报》、《xx都市报》、《xx金报》和《xx晚报》等争相报道。

XX年3月,志愿团队走进光谷,向市民发放“绿色生活,文明出行”倡议书,引导行人文明交通,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为xx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汗水。

三、传承雷锋精神价值凸现

在打造雷锋文化的过程中,学校举办雷锋精神流动展览30多场次,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党团组织、学校和各界人士来校指导学习,每年接待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外友人xxxxx人次左右,其中包括全国各地教育局长代表团、各地教育代表团、省内兄弟学校领导,在汉各个高校学子、区内中小学校师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韩国等各国访问团体。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xx日报、长江日报、xx晚报、xx都市报、xx晨报、xx金报、xx电视台、xx教育电视台、xx经视等几十家媒体对其进行了突出报道。学校学雷锋志愿团队被省委授予“xx学雷锋示范团队”,学校评为“xx省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xx市有效德育先进单位”、“xx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雷锋文化感召时代精神。我们要在“学雷锋、我行动”的实践探索中找到更多激发人性光辉的燃点,在今后的实践中为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长、更多的社会团体和更多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提供“雷锋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空间,让更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星火相传的接力手,去点燃自己和他人绚烂而有意义的人生!

篇(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于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有机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45分钟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许多章节都蕴含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如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生物》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重要概念,包括环境、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等,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重点强调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参与植树、保护植物。另外,像“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可渗透“防止水土流失”;“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可渗透“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稳定”等等。关键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和知识点,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生态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2.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体验生态环境教育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亲身经历环保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实现情感共鸣,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为。(1)成立生物兴趣小组,让校园处处洋溢生态环境教育的气息学习完“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学生给校园内木本植物分类挂牌;和美术老师合作,引导学生创作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拍摄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照片,并选择优秀作品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展出;从七年级开始,各班的每个学习小组都要养护一种植物,在班级布置评比中作为一个考评点;“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保护”、“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等宣传标语在校园随处可见。(2)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如每年的“爱鸟周”,教师可尝试开展系列环保活动:请林业局动管科的专业人员开展爱鸟护鸟的科普讲座,举办保护鸟儿的漫画展,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当地常见鸟的征文比赛,让喜欢绘画的同学设计爱鸟护鸟的小报,利用鸟类标本在校内外进行宣传活动。在“植树节”前后,和团委老师带领团员们去农村植树,到福山森林公园开展“爱绿护绿”活动,创办“植树节”手抄报,举办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让教师和学生享受到自然带来的清新,懂得植树绿化的重要,同时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生态环境教育效果。此外,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25日的“世界土地日”,都是很好的主题宣传活动日,有利于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和校外环保活动。(3)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参观生态教育基地利用每周的综合实践课,请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协助,带领学生到自来水厂、科技馆、地震台、气象局、化工厂等单位参观,学生了解到许多生态环境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懂得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危害。在学生心中埋下生态道德的种子,使学生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坚固的“生态屏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4)利用迎检机会,成立环保志愿者组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学校团委组织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由学校委派一名生物教师担任总指挥。无论是校园内的卫生保洁,还是校外的“文明城市,我当小卫士”活动,同学们都尽心尽力,在实践中成长。如开展“吾爱吾校,清洁校园”志愿者活动;“保护母亲河———‘美丽城市美丽心灵家园清洁行动’”为主题的清洁城市活动;利用周末进社区清理卫生死角活动;“雷锋精神永相传———清洁家园齐行动”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习惯,并通过活动形成人人讲生态、个个讲环保的良好氛围,为创建美好幸福的家园添砖加瓦。(5)尝试开发校本教材,构建特色环保课程每学年由学校的生物教研组牵头,各班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若干个环保研究性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从教师教什么、学生想要学什么的角度,围绕着“当地生态环境”去探讨,分成若干个小主题,每个小主题的后面都设置了研究小课题,如《红菇生态资源调查》项目、《母亲河污水来源调查》项目、《金塘化工园区排污途径调查》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生态环境意识,达到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通过几届师生的共同努力,利用环保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开发出了《保护生命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教育》教材,利用该教材成功开设环保特色课程,更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3.规范日常行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和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内容。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具体规范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养成自觉节约能源,具有环境道德要求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生物考研组通过举办“低碳知多少”活动,教育学生平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反对浪费,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污水,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折花木,不践踏草坪,不在厕所和走廊乱涂乱画,不损坏公共财物等。

4.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宣传,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机渗透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强化学生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生物》第7章“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中讲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使得荒山越来越多。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等也使得土地沙漠化的情况日益严重。此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相关条款。又如在教学第17章第2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时,教师可简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法规知识。再如在讲授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时,教师还可以继续补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篇(3)

关键词:心理法则;集体备课;高中政治

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集体,作为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承担学科教学研究、教学常规落实、教学质量提升、课程资源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等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在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高二政治备课组围绕有效课堂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基于科学制度、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建设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备课组。

一、善用“刺猬法则”,营造民主和谐交流之气

1.心理法则

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而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拉开了适当的距离,调整了姿势,不但能够互相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自己和对方。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是领导者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有间”、不远不近的关系。

2.教育实践

在教育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作为各学科业务上的带头人,应该做到:一要突出教学质量考核,严格质量管理。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要抓好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经常检查指导任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学辅导、教学效果等学科教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教学的方法。二要突出团结协作精神,做好榜样示范。备课组长要在深入钻研教学业务的同时,在学科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备课制度建设、青年教师发展、学科文化建设等方面精心规划,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参与兴趣和创造潜能。三要突出备课活动组织,严格过程管理。备课组成员应该在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分析、课时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进度、作业练习、课堂教学、教学测试等方面统一要求,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种种措施,建立起学科组、备课组内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的同事关系,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的形成。

3.实例分析

面对高考压力,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二政治备课组自组建起就达成了加强集体备课的共识。每次集体备课都确定时间、确定人员、确定主题。每位教师通过寻找资料、设计方法、提出观点等方式,撰写发言稿或制作教学简案,在集体研讨中形成共同方案。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班上的情况进行微调。这种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方式让大家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的深层次研

究中。

例如,在进行高二小高考复习过程中,首先由备课组长事先根据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编制出系统的复习提纲,然后由全体教师进行逐条逐句的研读和修改,在集体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编制出更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串》和《原理与方法论》等相关复习讲义,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有效的集体备课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既是教学工作的协作平台,也是教学水平的竞争平台。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与教育智慧的分享,竞争则提升了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素质,这种关系的有效处理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善用“二八定律”,把握课堂有效教学之脉

1.心理法则

二八定律又名帕累托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该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部分约占20%,其余的80%尽管占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作二八法则。二八定律常用来计算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教育实践

二八定律启示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防止在教育琐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它启示我们要学会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方面,因为这20%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在集体备案中,教师一要重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找出重点难点的20%;二要重视分析学生学情和身心基础,找出全面发展的20%;三要重视合作探究学习,找出学习方法的20%;四要重视分析课堂实效,突破学困生的20%;五要重视自身专业成长,找出发展瓶颈的20%。围绕课堂有效教学,必须始终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反思,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例分析

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创设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顺应和内化新知识,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实践中,充分抓住课堂教学关键,着重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例如,在对“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进行集体备课时,有的老师从当前热点话题学习雷锋精神导入,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和突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动态生成;有的老师以当前篮球运动人物林书豪的成长经历为案例主线贯穿课堂始终,有效发掘案例材料来突破教学内容;有的老师以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长和创作经历贯穿课堂,用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注重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因而往往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个性化课堂。

三、善用“木桶原理”,抓住集体有效备课之要

1.心理法则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称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2.教育解读

“木桶理论”启示我们,其他木板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要想提高木桶容量,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就是设法增加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备课组作为学校基层研究集体,更应该取长补短,构建高效团队,才能提高学科整体教学质量。一是长板先行,发挥骨干教师带动作用。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要发挥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的优势,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二是短板增值,发挥其他教师的协同作用。备课组建设中要通过师带徒、结对子等形式,做到互帮互学、相互促进,以达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间隙加密,发挥集体教研的有效作用。备课组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的作用,通过分层培养、个案剖析、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网络研修等形式,促进教师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3.实例分析

高二政治备课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时,遵循“课型研讨―个人初备―共同备课―个人细备”的基本程序,将教师的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例如,在新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集体备课时,先由每位教师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充分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完成“个人初备”,合理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形成电子版的教学设计。在“共同备课”这一环节,先由市“教学新秀”张静老师作中心发言,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入手指导突破路径。然后备课组成员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做到学进度、学目标、统一阶段练习。最后,再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实验班和提高班的不同学习要求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正,从而增强了原有教案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规范集体备课程序,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能够站在学科发展同一高度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整体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备课组的协调发展。

四、善用“鲶鱼效应”, 发挥教师专业个性之长

1.心理法则

西班牙海边,有一城市的居民很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只有在活的情况下价格才高,要是死了就不值钱了。很多渔民无法保证沙丁鱼的鲜活,只有一个渔民每次送到城里的鱼都是活的,别人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后来秘密公之于众,原来他在装沙丁鱼的桶里放了一条鲶鱼,这条鲶鱼在桶里不断搅动,沙丁鱼就会不断游动,从而有了活力。

2.教育解读

当备课组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降低,这时“鲶鱼式”教师的出现,往往会激活教师队伍,提高集体备课实效,为备课组注入生机和活力。一是制造“关键事件”,促进教师内驱发展。通过参与课程培训、聆听专家讲座、进行职称评审、参加赛课评课等活动,寻找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欠缺部分,促进备课组成员的内驱发展。二是发挥“个性优势”,促进教师取长补短。有的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知识比较全面,在集体备课中主要负责搜集网络资料和编制教学资料;有的老师注重课堂实效,教学线索比较清晰,在集体备课中主要负责对信息资料的重点筛选和相关知识的线索串联……通过发挥教师特长,实现教学经验、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充分分享,从而促进备课组全面发展。

3.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