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17: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的融资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是其融资困难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一是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其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面临市场变化的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银行不敢向它们放款。二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控制信贷风险,故不敢轻易提供信贷支持。三是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不高。银行贷款受到限制。四是中小企业通常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担保或其他抵押资产。银行在商业化经营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风险,一般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由于目前抵押财产变现难,以及存在多头抵押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愿意接受财产抵押。而经营较好、可信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又大多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五是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小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少,利润空间更是狭小。
1.2、外部环境制约因素。一是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思想导致中小企业筹资难。它们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没有规模效益性,是“零售”业务,从“效益性”角度考虑,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入大型企业,做“批发”业务。二是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致使银行信贷投入量不足。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足。在“清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三是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难落实。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各金融机构基本停办了信用贷款,普遍实行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制度。由于中小企业关系简单,一般没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其解决担保问题。另外,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等特点,这与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特别是不动产)等抵押物偏好相左,妨碍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四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非常困难的,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的门槛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资本金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的条件,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能在二板市场上市,数量也为数不多,大量的中小企业都被拒于证券市场外。公司债券的发行也受到严格的限制,需要较高的信用评级,较大的资产规模,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发展债券可望而不可及。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的策略
2.1、加强对企业内部融资方式创新。
2.1.1、对中小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完善出资人制度,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金融服务品种创新。所谓员工持股计划(ESOP),是指由企业内部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票,委托一个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信托基金等)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再由该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管理,按股份分享红利的一种新型的股权安排形式。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可按以下方式进行: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及其职工或职工的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与银行签订协议,开设一个特定帐户,拥有持股权的职工存入一定比例的现金,通过公司及职工持股会的信用担保,由银行提供相应贷款购买企业股权,员工用分得的利润及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转入特定帐户,用来归还银行贷款的利息和本金。随着贷款归还,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将股票逐步转入职工帐户,贷款全部还清后,股票即全部归职工所有。在此过程中,银行获得信用保证可有四种基本形式:一是所购买的股权;二是企业或职工持股会以协议价格回收股权的承诺;三是职工持股会名下仍处于积累的存款;四是未来分红利益。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国有资本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退出,又解决了职工单纯依靠自身积累无法大量购买股权的难处。由此可见,员工持股计划的融资方式创新涉及产权制度的重大变革,涉及到个人金融资产从债权向股权的转换,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战略调整。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必须有金融机构介入,并且要有创新的金融服务品种提供相应的金融、信用服务,否则,员工持股计划这一新的融资方式创新不可能成功。
2.1.2、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改善其自身融资条件。一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小企业走出资金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出有市场的产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活用好,用出效益,这样才既有内源资金的支撑,又有外源资金的支持。二要增强中小企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现行中小企业的组织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中小企业的弱、小特点,决定了其必须走专业化协作之路。目前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行业、区域特点建立合适的组织模式,或与大企业联合,同其形成协作配套关系,或在中小企业之间开展联合,组成中小企业联合体或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三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会计制度。政府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建立会计帐簿,完善会计制度。四要尽快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国有商业银行应及时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变重视企业规模为重视企业经营效益,缩减企业信用评级中“经营实力”项目所占的比重,以提高效益好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2.2、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一要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融资服务部门,是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采用的金融支持手段。二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保证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的有效方式,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基金,通常由政府给以财务支持,以弥补借款者违约的损失;另一种是互助担保体系,即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为其成员担保。三要合理调整银行贷款利率结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首先,在央行的宏观调控下,应允许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确定合理的利率区间,从而真正发挥利率调节作用。其次,制定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优惠利率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借鉴国外经验,允许中小企业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借款,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关键词】企业融资 融资方式 选择
一、关于融资和融资方式
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融资的解释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筹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它是企业从自身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利用各种渠道以及方法,从投资人、债权人那里筹集资金,或者通过企业原始的资金积累得到资金,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满足的一种经济行为。通常情况下,企业融资包括内源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
1.内源融资。所谓内源融资,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内源融资一般是由留存收益和折旧得到的,留存收益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折旧是以货币表现的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耗。由于折旧仅仅是对原来投资的一种更新,通过它所做的投资不会使企业增长,因此,当企业采用内部资金进行投资时,这种方式的增长与留存收益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送股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内源融资方式,因为送股主要是企业将原有的分配利润通过股票的形式转移到股东的名下。
2.外源融资。外援融资指的是企业采用某种方式或途径,从其他的经济体上筹集资金进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形式。这种融资方式通常因为经济体性质的不同而被分为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但日常的分类过程中,常常将外援融资分成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方式。
(1)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交易者利用初级证券进行融资,这里的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他人持有的股票。这种交易方式是由资金充足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直接的交易资金盈余者将多余的资金借给资金短缺者,或是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盈余者发行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者,最终达到双方资金融通的过程。
(2)间接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债券的形式进行的,一种间接进行的融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指资金充足者将充足资金存入银行或者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将闲置资金转入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然后通过这些金融中介机构,以贷款、购买资金短缺者有价证券等形式,将闲置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企业,最终达到资金从资金盈余者到短缺单位之间的流通过程。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企业都将面临融资方式选择的问题,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自身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从而建立合理而具有弹性的资金结构。由于企业存在发展障碍的特殊性,不可能采取照搬其他大企业的做法,而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1.从企业的规模以及融资规模进行考虑。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及企业原来发行债券的规模直接决定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而企业通过贷款融资方式获得资金的多少,直接由企业自身抵押资产的规模以及自身信誉和自身盈利能力所决定。因而,企业在进行中长期投资融资时,如果所缺少资金较少,而且不同融资方式之间产生的利息成本差异不是很高时,企业可以考虑使用贷款融资的方式。但是如果资金缺少数额巨大,而且企业自身具备发行债券的资质,同时利息成本较高时,企业可以采用债券融资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
2.从财务结构来看。在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分析。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这时企业就应该将融资方式转移到债券融资上来,减少顾全融资;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就应该将融资方式转移到股权融资上来,减少债券融资,从而使企业的总体资金结构更加合理。
3.合理利用质押担保。合理利用质押担保是企业融资的一种很好的选择方式。所谓动产质押业务是指企业将动产放在按照银行指定的仓库内作为只有在银行监控下才能流动的质押物,一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通过这种融资方式,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原材料、各种设备等为企业赢得资金,使企业能顺利地发展。大部分企业贷款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银行所推行的授信方式与企业所具备的条件无法相配。对于银行来说,常用的授信方式主要有信用担保、保证担保、抵押担保三种,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能够用来进行抵押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及其稀缺,所以我们必须巧用质押担保来完善企业融资。
4.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说自身的经营、财务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1)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企业为了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存货、人员等。企业一般可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在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降低,一般应逐渐收缩债务融资规模,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2)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为了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取得所需资金,企业自然应分析和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组合。
总之,任何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背景下进行的,在特定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中,单个企业选择的具体融资方式可能不同,加之,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融资方式进行适当地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资金成本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其圆.浅谈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2]高健.浅谈企业的融资,现代商业,2009(11)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投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5-0050-06
一、引言
现代经济学认为,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再生和永续供给是一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基本上还是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建设对环境资源的透支行为较为严重,造成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付出的环境代价比较惨痛。要确保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实现,就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然而在国内,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投资的积极性并不高,环境保护投资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这种环境保护投资主体投资意愿的低落与环境保护投资需求的高涨,直接导致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确保我国环境保护的顺利进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研究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投融资特有的内在机理,并据此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及投融资机制创新的作用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环境保护也是属于投资领域的范畴,必须遵循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一般规律。投资主体将一定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以增加资本或资本存量,同时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这种社会经济活动就是环境保护投资。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加强,人们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的意识在日益加强,对环境保护资金的需求也在呈逐渐上升趋势。然而,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总量在逐步增加,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日益旺盛的环境保护投资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还很突出。
我国在“九五”期间环境保护规划投资总额为4500亿元(占GDP的1.3%),而实际环境保护投资却只有3446.8亿元(占同期GDP的0.95%),比规划数小了1053.2亿元。可以看出,“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资金没有到位,资金缺口比较严重。“十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共需7000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6%,比“九五”提高一个百分点。从2001~2004年环境保护实际投资总额来看,“十五”期间较好地执行了环境保护投资计划,其中2004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上年增加了17.3%,但是这与环境污染造成的庞大的经济损失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投资额相比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现实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现在的投资额仅占需要投资额的6.3%。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产品的外部性以及环境保护产业自身的特殊性所共同导致的(参见图1)。环境保护产品具有强外部性与准公共性,环境保护产业同时具有社会公益与产品经济的双重性的特点,使得其建设与运营单纯在市场机制的利益驱动下难以出现大量竞争者,从而容易形成自然垄断的局面,限制了市场资金的进入。此外,环境保护产业运营的固定成本高,一次性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收益见效慢,这种特殊的投资特点较大地抑制了民间资本进入环境保护产业的积极性。环境保护这两种特性所导致的在环境保护投资中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等性,极大地影响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和外资等进入环境保护产业的比例还很低,环保产业仍只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公众投资为辅。这与我国并不宽裕的财力状况所决定的有限的政府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产生了较大冲突,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资金供需矛盾。
通过图1及以上分析可知,日益高涨的环境保护投资需求与较为低落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投资意愿,共同决定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供需矛盾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依靠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必须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环保产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内在机制。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改革与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的重要作用及其机理,如图1粗箭头所示。在图1中,粗箭头方向表明通过深化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机制改革和创新,可以激发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从而促进环境保护投资快速增长,以改善人类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的对策
从整个社会资金流向和投融资内涵外延来分析,环境保护投融资主要应包括投资领域、融资领域以及贯穿其间的投融资方式。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就是要通过合理的机制设置、体制创新和制度安排来充分激励和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并正确地引导和调控其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就我国目前而言,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应该做到:
(一)明确界定环境保护投资领域以及融资主体根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情况的不同,笔者将环境保护相关企业划分为公益性环保企业、经营性环保企业和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如图2左部分所示。公益性环保企业是指建设与经营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佳的环保项目的企业,这种企业的投资规模一般比较大,其经营领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具有重大预期生态和环境保护效应,已经大面积(规模)严重影响公民正常生产和生活,大规模商业性资金不愿意进入。如负责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污染综合治理以及环境管理与监督等企业。经营性环保企业是指建设与经营具有一定社会效益且经济效益也较为显著的企业,这种企业的规模不限。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是指建设与经营具有一定社会效益、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良好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企业,一般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三种类型的企业建立后,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经营效益往往需要进行再融资;此时,其原创投资主体就变成了新的环境保护融资主体。
(二)合理划分各投资主体的投融资原则、事权及其投资方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或政府的附属物,因此,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及其投资,从本质上说都是由国家或政府承担的,无所谓各投资主体投融资事权划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
在遵循一定的投融资原则基础上重新划分原先为政府独立承担的环境保护事权。各主体的投融资原则及事权如表1所示。
各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亦可以直接、间接共用。在各种类型环保企业中,公益性环保企业还将主要由政府来投资和负责,政府应从多方位筹集资金,无偿投资。而经营性环保产业的投资领域政府应该逐渐放开,实行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环保产业,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新途径及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机制。对那些可盈利的环境保护产品或技术及其开发和经营事权,即经营性环保企业和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则应该划分给私人(企业和社会公众)来进行投资和管理(参见表1)。此时,这些企业的原创者采取的是直接投资方式。
与此同时,各投资主体还可以采取间接方式投资环境保护产业(见图2右半部分)。首先,政府除了将财政收入和国债收入直接投入公益性环保企业外还可以通过采取新型投融资方式BOT、ABS等参与投资公益性环保企业,此时,其投资方式就是间接的。其次,不同类型的企业其间接投资方式可能不同。不管金融性企业还是非金融性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消费者它们都必须向国家交纳各种税收,这为政府财政收入提供来源,间接成为环境保护投资者;此外,所有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国债、环保企业债券等,或是参与创业板块、新型融资方式BOT、ABS以及私人募集中,为各融资主体提供资金,成为间接投资者。除了以上方式外,投资公司还可以通过购买环保型企业的股票或为其提供贷款的方式间接参与环境保护投资。最后,社会公众环境保护间接投资方式主要表现为向政府交纳各种税收,购买国家债券、企业债券、企业股票、创业板块证券以及为私募融资提供资金供给。
(三)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促成融资格局多样化
从市场经济招商引资的活动中,不难看出投资主体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同样,在环境投资领域,应该首先关注融资的源头――环境投资主体。环境保护融资体系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投资市场,以吸引和形成更为多元化、社会化的环境保护资金来源,即开拓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也是属于融资体系的范畴。除了传统的投资主体――政府以外,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还应该包括本国企业、社会公众和国外投资主体。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不言而喻。而如上文所述,本国企业和社会公众除了直接投资外,还可以通过采取间接方式成为环境保护的投资主体。把国外投资者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种投资主体,有其客观性和重要性。因为,在今后15年,全世界对绿色工程贷款的投资银行数量将增加2倍,这些资金将把环境保护项目作为贷款直接投资优先考虑的重点。因此,努力争取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环境保护企业建成后,不管其原始投资者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公众或是外国投资者,这些企业可以采用的融资方式如图2左部分所示。图2表明,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环保企业的融资方式除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国债投入外,还可以采用银行贷款、国际信贷和新型融资方式BOT、ABS等融资方式。由私人主导的经营性环保企业的融资方式在获取创始人的原始投资后,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私人募集等方式进行融资;一些经营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可以争取上市,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而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以高科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通过银行贷款和私人募集等方式融资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受其规模和资本较小的限制,这些中小型企业很难进入国内股票市场融资,可以尝试向国内中小板或香港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从整个社会资金流向来分析融资体系,在图2左部分所列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国外投资者所可以选择的各种投资方式也都是属于社会经济体系的融资方式。这样,在整个环境保护产业领域中多种融资方式的串并联,共同形成了一个十分齐全的、多样化的融资格局,如图2所示。
(四)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方式与渠道
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方式,除了要继续加强政府在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外,更需要进一步拓展环保融资的新思路,采用债券、股票、创业板块和新型融资方式如BOT、ABS等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以及采取银行贷款、私募方式与国际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见图2),这些融资方式在前文都有涉及,这里做进一步的分析。
1.进一步通过财政收入融资。在环境保护中政府还应该成为公益性环保企业主要的建立者和经营者。政府的部分财政支出依然是环境保护重要的融资方式。当前,加强环境保护的政府财政收入融资方式要做到:首先,逐步做大做实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中设置生态和环境保护专项建设资金科目。其中,中央财政主要从当年新增财政收入中解决,地方财政则主要从所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的一部分以及当年地方新增加的财政收入中解决,其次,设立新的税种(如巧境治理税或生态环境补偿税)以筹集资金,用于建立国家和省两级专项生态和环保基金。使用上,主要采取周转金和有偿使用方式以及招标、政府采购等形式,重点投向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和工程,以及用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交纳垃圾、污水等处理费后的部分补贴。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阶段将现行各级地方政府收取的针对各类企业交纳的污染排放费和城镇居民污水、垃圾处理费用以及相应的罚款收入等逐步过渡到由费改税。最后,加快政府资产变现,并且作为扩充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来源。如,出售现有国有环境保护企业资产产权、转让经营权和特许经营等形式所取得的政府收入,以及允许条件较好的环境保护类上市公司在国有股减持上所取得的变现收入,都可以按比例纳入同级政府财政专项科目。
2.挖掘并创新资本市场融资。环境保护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券融资方式、股票市场融资方式、创业板市场融资方式和BOT、ABS等新型融资方式。
(1)债券融资方式。债券融资方式包括国债融资方式和企业债券融资方式。国债融资是政府将发行国债的一定比例作为财政支出投入到环保产业,这是一种间接的环保融资方式。对于政府而言,仅仅依靠财政收入的增加来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发行国债则可以缓解政府压力。因此,应该大力利用发行国债,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环保产业。环境保护企业还可以凭借其自身的信誉和经营业绩发行债券,进行企业债券融资。相对于国债融资、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为主动、融资成本更低。由于我国企业债券项目的确定一直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进行的,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沿用传统的审批模式,发行规模实行额度管理,总体上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十分缓慢,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十分有限。然而,由于政府将提高在产业政策下对环保产业的
支持,在按照行业发展规划管理债券发行的体制下,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将有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环保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偿还提供优异的经营业绩支持。因此,环保企业债券融资将具有巨大潜力,这也为缺乏资金的环保产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融资机会。
(2)股票市场融资。在现代经济中,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越来越明显,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功能是金融支持环保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对于效益好规模大的环保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推荐上市。在上市公司的审批上,国家应给予优惠政策,加快从事环保投资的企业的上市速度,鼓励和支持环保企业上市发行股票,通过社会融资实现企业资本的筹集和扩张,增强企业的环保投资能力。
(3)创业板市场融资。新兴科技型环保企业以高科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由于其规模和资本一般都比较小,这些中小型企业很难进人股票市场融资,可向国内中小板或香港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
(4)BOT、ABS、彩票和环保基金等新型融资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一运营一交付)。采用BOT方式进行环保融资,是指通过政府或所属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特许协议,准许投资方开发建设环保项目,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期限内独立经营获得利润,协议期满后将项目有偿转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BOT实际上是由于缺乏资金建设项目而利用的间接融资方式。随着BOT方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由于具体操作不同,演变出TOT(转让-经营-转让),UBFO(设计-建设-融资-运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BOLT(建设-拥有-租赁-移交)和BRT(建设-出租-移交)等形式。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资产证券化融资),是指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然而,由于实施ABS要求较高的市场成熟度以及较健全的法律体制支撑,目前在我国直接进行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目前绝对不能实施ABS,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将符合要求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资产实施证券化后在国外发行,这样可以避开国内严格的法律限制,利用国际投资银行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实力,并且在与国际投资银行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迅速获得操作技术,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在国内展开。同时,我们一定要抓紧制度创新,争取早日实现在国内实施ABS方式融资的合理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将国际债券市场上更多的资金利用到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此外,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环境保护融资还可以采用发行环境保护彩票和建立环境保护基金等形式。发行彩票是政府为满足特定的社会公共需求所采取的一种辅筹资手段。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基金的方式筹集资金。当前,已有一些地方建立了政府环境保护基金、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环境保护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环境保护团体等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基金和资金渠道,丰富了环境保护资金的投资主体和融资载体。
3.合理采用其他方式融资。除了依靠政府财政收入和资本市场进行环境保护融资以外,还应该采取如下方式融资:
(1)银行贷款融资。银行贷款依然是环保产业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环保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产出效益低、风险较高的特点,且大多环保企业当前规模都还较小,所以从银行直接取得贷款较为困难,事实上环境保护银行贷款的融资规模增长一直较为缓慢。当前,国家必须针对环保类企业的银行贷款采取更高的利率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以加强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在部分环境保护投资中的运用。这部分环境保护投资主要包括以市场融资为主但需要政府给予扶持的环境保护产品、服务和技术开发与运用,以及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和经营,大中城市的燃气、热力和供排水管网建设和经营,城市环境监测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等。
(2)私募方式融资。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连续遭遇低谷,融资能力有较大下降,股市不景气,使监管部门对拟发行股票企业的资格审核变得更加严格,并加大了对股票发行节奏的控制。在股票市场融资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环保企业很难在股票市场取得大规模的融资。因此,环保企业可以转向私募方式融资,在当前公开发行日渐紧张的情况下,面向金融性企业、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以及少数私人的私募发行可以替代IPO融资方式,以满足环保产业融资的需要。
关键词:知识产权 证券化 融资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融资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以及知识产权开发模式,是新时期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和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现代知识产权价值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有效结合,更好的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且集中了社会力量,促进了我国知识产权开发以及产业化进程的发展。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是我国发展经济建设,推行知识产权战略的必然选择。所谓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就是发起人利用一定的结构安排和规划对基础资产进行重构,将其中的风险以及收益分别划分,然后将其转移给一个特定的载体,然后依据这种载体发行权力凭证代表上述基础资产所代表的现金流。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新的融资方式,能够利用证券进行出售以及流通。它作为基于知识产权而发行的资产支持的有效融资方式。就其实质而言是金融资本与企业知识资本的有机结合。基于现代金融技术发展起来的知识产权担保体系,将证券作为融资方式的一种载体。促进了现代知识产权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因而能够更加充分的挖掘并使用担保价值。
融资方式的变革与发展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与实际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知识产权证券化起源于美国,并且美国歌手大卫·鲍伊利用自己的音乐版权进行融资,不仅取得了成功也成为世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标志。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地区的推行、发展,在国际上逐渐流行开来,并且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必须熟知的一种融资方式。当前知识产权的发展已经编辑各个领域,已经不局限于最初的音乐版权,进一步渗透到电子、影视、休闲娱乐以及与文化产业相关的领域和行业。尽管当前的知识产权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少,但是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二、知识产权证券化功能
首先,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杠杆融资作用。对于知识产权证券化而言,促进了融资作用的充分发挥。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相比而言,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很大的融资优势,其知识产权贷款以及价值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利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融资,其额度能够达到其价值的75%。而且具有更小的融资风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起人,完成将知识产权向特设载体的转移以后,不仅可以获得转让费,而且在被许可方完成销售后可以获得一定的提成费。如果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能够完成,就不会造成企业的负债,同时也不对企业股东的管理权以及控制权产生影响。知识产权证券化在证券交易中知识产权本身没有转让,所转让的只是知识产权证券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以及现金形式的财产。而知识产权仍然归原始产权所有人持有。
其次,能够有效分散风险。众所周知,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对于知识产权而言,完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程度不断加剧,各种不同的因素为知识产权的价值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对知识产权的价值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将所有者的风险分担给其他人,降低了知识产权的风险。
再次,具有创新激烈作用。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现实问题
(一)关于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是资产的一部分,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法律环境同样是知识产权证券化面临的。目前国内实施的成功的资产证券化案例是在无相关法律体制下进行的。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法律关系是发起人与发行人间的资产转让关系,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投资关系及债务人对投资者的清偿关系。其他的法律行为均围绕它们展开,这三种关系基本决定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框架。监管层正研究和酝酿打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进一步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建设,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实体性法律规范具体交易行为产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信用评级制度
企业资产证券化实务中,信用增级多采用银行担保方式,这增加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出台文件要求停止这类性质银行担保。这需要企业寻求其他合适的增级方式。主要从以下方面突破:一,除了银行担保外,探索以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或大型集团公司等高信用等级机构作为担保方。二,建立银行授信和银行担保结合的外部信用增级模式。三,鼓励证券公司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内部信用增级手段,在产品设计能力上更多采用产品分级、储备金制度等内部信用增级手段,降低对外部信用增级的依赖。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资产估价
据证券化知识产权的特点,适合于知识产权估价方法是现金流贴现估价法,现金流贴现估价法特点是一些资产的收入,在证券化资产估价中,现金流量的预测是较容易的,比如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的收入,其现金流量在合同中提前固定了。应用现金流贴现估价法还需分析并取得现金流量中所隐含的风险程度。目前,期权估价理论为财务估价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按照期权定价理论,风险不仅仅是一个完全的消极因素,处理得当能够给企业带来足够多的收益。
三、总结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们相信也期待着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会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而走向实践,最终创造出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秦菲,陈剑平.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2):82-8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融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波折中前进,从开始的被轻视到后来被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阵地,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能够使我国的就业稳定;其次,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最后,中小企业最贴近市场,能够快速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市场经济的风向标。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快速成长和经营的高风险性,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抑制其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稳定及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能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快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被提上日程,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方式的选择显得尤其的重要,因为最优的融资方式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融资,更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融资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融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投资者之间流动,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资金的融出两个方面,即包括投资、筹资和集资。而狭义的融资仅指资金的融入,即只包括筹资和集资。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如果一个企业资金不足或者已有的资金不能再产生新的资金,那么这个企业最终将走向灭亡。
(一)融资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
很多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深受重创,有一些甚至面临破产的局面,在这些受到创击的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在金融危机时期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而资金链的断裂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直接倒闭。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就比较小,而且经营方式还比较单一,所以中小企业自身积累的资金量非常的有限,当面临大的冲击时,中小企业要想靠一己之力来解决问题是很难的。当中小企业面临已有资金很难或者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时,这就需要企业进行融资了。实时的融资能够让中小企业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再次崛起。如果中小企业在面临缺乏资金的困境时没能够及时的融入资金,那么企业就不能够维持自身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局面。
(二)融资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当中小企业完成起步之后,企业就会进入扩大规模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需要扩大自己的市场,需要扩大生产的规模,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需要的这些资金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就需要中小企业实时的融资,只有实时的融资才能帮助中小企业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根据企业资金的来源不同,可以将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就是指企业将自身通过经营所得盈余,或者说是将自身累计的资金投入到企业中,使得企业获得资金能更好的发展。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保留盈余和折旧,以及包括业主从创业人员和亲戚、家族中筹集的资金,这都是内源融资。内源融资不需要企业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所以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出企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限制,其不可能有太多的内部资金供其使用,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从外部获得资金,即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可见外源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外部的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来供其投资,而不是通过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来筹集资金的方式。根据资金产权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外源融资划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
股权融资也称为企业的所有权融资,股权融资所得到的资金即是企业的所有权资金,股权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创办初期或者当企业想增资扩股时,股权融资获得的资金一般是来自于企业的股东,也有来自于政府出资的或者风险投资的或者个人投资的。股权融资的优点是增强了企业的举债能力和资信,因为一个企业负债的基础就是这个企业的股权融资规模,企业借债规模的大小受到股本大小的影响,股权融资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股权融资的缺点就是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不利于企业的产权交易,而且股权融资一般是企业的初始融资,所以融资成本也较大。
债务融资不同于股权融资,股权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初始创办时期,而债券融资可以发生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方式从企业的债权人那里筹集资金,债务融资获得的资金代表着企业的债务,所以这种资金也称为企业的负债资金或者负债资本。债券融资的优点是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企业所有权资金的回报率。债务融资的缺点是债务融资获得的资金毕竟不是企业自己的资金,企业只有资金的使用权而没有资金的所有权,企业不仅要为使用这些资金而付一定的资金使用费即利息,而且到期时还得把筹集的资金还给债权人,另一方面,相比较股权融资而言,债务融资也有可能带来债权人对企业的干预问题。
除了上面所说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企业还可能有其他的融资方式,比如租赁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商业票据贴现、典当等等。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不会只选择一种融资方式,而是选择几种融资方式同时进行,当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来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如何选择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除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方式之外还有很多的其他融资方式可供选择,每一种融资方式都会给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在中小企业选择其融资方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处于什么样的行业以及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一)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类型选择融资方式
1.高新科技中小企业。高新科技中小企业和传统的中小企业一样,在融资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限制,但是它优于传统中小企业的一点就是具有概念优势,所谓的概念优势就是“高新科技”这个概念。这个概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受到很多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者的青睐,而且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的巨大盈利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一批传统投资领域的投资者的重视。另一方面,高新科技中小企业对国家的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要,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也会对这类企业给予充分的政策、法律、甚至是直接的资金支持。
2.传统中小企业。传统中小企业虽然没有高新科技中小企业那样获得国家的很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它也有其自身方面的优势。传统中小企业市场比较成熟,产品需求比较稳定,而且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要多,抗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所以传统的中小企业能够较容易的从亲友中获得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来进行融资。
(二)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选择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是不一样的。
1.种子阶段――内源融资为主。在种子阶段,企业技术不成熟、没有销售规模也没有销售渠道,这一阶段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很高、风险承担能力极低很容易失败,而且企业的市场前景也不明确,生产也未正式开始,可供企业抵押的资产非常至少,这时的企业即使是想获得普通的贷款也是非常的难。所以种子阶段的企业大都是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2.创业阶段――权益融资为主,债务融资为辅。中小企业进入创业阶段之后,就意味着企业已经有了自己较完善较成熟的生产方式,企业在这一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生产方式来生产产品,这时的企业已经有了较好的融资条件,内部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资金,这时的融资方式应该以权益融资为主,债务融资为辅。
3.成长阶段――银行信贷为主。中小企业进入到成长期就意味着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时的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顾客群也较为稳定,财务风险也比较低,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来获取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而且这时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一般应该避免稀释股权,所以不应以股权融资为主。
4.成熟阶段――资本市场大规模融资。中小企业进入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很完善、管理经验也较为丰富、盈利持续增长,处于成熟阶段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取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融资。对于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要想接下来把企业做的更强大,那么在满足上市条件的时候应及时上市,通过上市来做强做大自己。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我国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关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帮助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来更好的发展壮大自己。在选择融资方式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类型和发展阶段来考虑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冲出融资困境,更好的发展自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广奇,魏婷婷.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与比较[J].哈尔滨金融学学报,2012(3).
2.蒋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11).
3.于迪.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关键词:生命周期 融资方式
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总要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制约。外部环境主要是指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总是青睐那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财力雄厚的企业,对于刚建立或处于成长期初期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严苛的条件限制将资金流入该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因素。企业在各个阶段融资都要受二者的影响。
一、创业期的主要融资方式及特点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规模小,资金需求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缺乏承受高额债务成木的能力,更多依赖的是自身的资本积累,也就是说企业在这一阶段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内部积累形成的。
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是企业筹集内部资金的融资方式,也是企业挖掘自身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
内源融资有以下优点:①融资成本低。内源融资主要是靠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来实现,其资金获得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股息。同时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发生任何融资费用,因此融资成本低,融资面临的财务风险小;②融资便利。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必须经过银行审批同意才能实现。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首先必须满足证券市场所规定的发行条件,并通过证监会的审批,并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成功后才能实现,手续繁杂,历时也较长;③不稀释控制权。与发行股票相比,内源融资没有引入新的股东,维持以前的股权结构,不会带来股权被稀释的负面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不会受到威胁。
内源融资的最大缺点就是融入资金的数量受到限制。企业融资数量取决于内部积累的数量,企业融资的数量不得超过内部积累。然而内部积累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企业较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企业完全依靠内部资金发展是不现实的。
二、成长期的主要融资方式及特点
当企业依靠自身资本的增值发展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时,单纯的内部融资很难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投资资金需求,依靠外部融资就显得日趋重要。成长期除了可利用创业期的融资方式外,还可以利用以下主要融资方式:
(一) 商业信用融资
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支付或其他方式取得的信用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包括应付账款融资、应付票据融资、预收账款融资等主要形式。
商业融资具有以下优点:①融资成本低。卖方资金充足,直接向买方提供其所需物资,并允许其在一段时间后支付款项,这种方式无需企业支付额外的成本就能占用对方的资金;②融资迅速。企业之间在长期交易过程中,对对方信用水平和支付方式有所了解,能迅速达成共识,手续简单。同时,又不需要企业提供任何担保,融资便利,无须等待就能获得资金。
商业融资的缺点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融资规模受到限制。从个别企业看,商业融资以赊销方式出售商品,提供的只是企业暂不使用的那部分资金。因此,商业信用不能突破单个企业资金规模的限制,这种缺陷就决定了商业融资不可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②企业的信用能力的限制。商业信用的借贷能力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是因为企业双方彼此了解和信任,若得不到对方的信任,商业信用就不能实现。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取得对方信任;③融资期限有限。商业信用由于受到单个企业生产周期和资金规模的制约,一般只适用于短期融资。
2. 银行信用融资
银行信用融资是指企业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同银行签订协议,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并在约定的期限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融资方式。
采取银行信用融资的优点有:①融资手续简单,速度快。与发行股票、债权这些融资方式相比,银行借款手续相对简单,只要符合银行条件,取得银行同意就可以获得资金。同时,耗时短,不需要经过长期准备;②企业的信用能力的限制。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详细审查申请人的信用等级及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信用水平低的企业,银行可能要求较低的担保物或拒绝发放贷款。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则可能无需担保就获得贷款;③融资成本低。与发行股票、债权相比,银行利率较低。同时,借款人可与银行直接商定信贷条件,无需大量的文件制作,融资费用低。
采用银行信用融资的缺点:①财务风险较大。采用银行信用融资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在企业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增加财务风险;②限制条款多。企业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银行会在贷款合同中加入一些限制性条款,如按期报送有关财务报告、不得改变借款用途等,这些条款可能会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③融资数额有限。对于一般企业,银行为了控制自身风险,通常不愿意为企业提供巨额的长期借款,因此融资数量受到限制。
(三)成熟期的主要融资方式及特点
企业进入成熟期,企业自身的管理都渐趋完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大大提升,当企业的财务状况达到证券交易所的条件,企业可选择上市融资。成熟期的企业融资方式更加丰富,除了可利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融资方式外,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还可以选择以下融资方式:
1. 股票融资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股东的一种权益凭证,是投资者投资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依据。股东有权凭借其所持股票享有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并参与公司管理和利润分配,同时享有公司在破产清算时分配公司剩余财产。
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企业进行股票的优点表现在:①资金没有到期期限。企业发行股票所筹集到得资金无需归还,是企业可以永久使用的资金,这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有利;②财务风险小。企业发行股票无须向普通股股东定期发放固定数额的股息。对于优先股股东,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少分配或不分配优先股股息,股利分配灵活,财务风险小; ③提升企业声誉和借款能力。企业上市有严格的条件要求,企业能够发行股票,就证明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良好,这对企业进一步筹资和开展商业往来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股票融资也有自身的劣势:①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发行股票,如果原股东不能按持股比例购买增发的股票,则必然将有新的股东进入企业,从而导致原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②支付的资金成本高。公开发行股票需要经过准备文件、申报、审批、发行等一系列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大成本。同时,支付股息是从税后利润中扣除的,无抵税效应;③信息披露要求高。实行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活动公开化,企业的竞争对手很容易了解企业的经营动向,对企业的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2. 债券融资
债权融资主要是指资金需求者为筹集长期资本而成落在未来一定时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利息,并约定到期日一次或分次偿还本金的融资方式。
与发行股票相比,债权融资具有以下好处:①发行成本比股票融资低。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支付给发行中介结构的费用占所筹资的5%至8%之间,再次发行支付的费用也在3%至6%之间,而发行A级债券的费用仅占融资额的0.7%至1.2%;②具有抵税效应。发行债券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而股息则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扣除;③增加每股税后盈余。不论企业盈利多少,债券持有人只获得固定的利息。在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情况下,企业有更多的收益分配给股东,增加股东财富。④保证控制权。债券持有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对利润的分配,因而不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
债券融资的缺点和其他债务融资如银行借款一样都面临着财务风险,即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同时,债券融资也很多条件限制对企业财务的灵活性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后续融资能力;最后,债券融资的规模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债券融资,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一定限度时,债券融资成本将提高,甚至可能发行失败,因此融资数量相对有限。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债券累积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四)衰退期的主要融资方式及特点
衰退期的企业技术更新速度缓慢,产品老化,市场份额逐渐被其他企业所占有,企业生产萎缩,效率低下。企业无法使用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银行信用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都受到影响,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可考虑使用以下融资方式:
1. 资产出售
资产出售是指企业对自身拥有的各项资产进行评估,将不能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资产出卖给其他方,以获取资金并改善企业生产结构的融资方式。
企业在衰退期使用该项融资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只是出售部分资产,而不是全部资产。剥离企业不增值资产,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企业将那些不增值的资产出售给其他方,既获得了资金,又节约了对这些资产的管理成本,同时还能将那些长期亏损的资产剥离出企业,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提高企业利润。
首先,资产出售只能融入短期资金,不能获得长期资金支持。其次资产出售融入的资金数额是有限的,出售资产融入的资金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上限,融资数额有限。再次,资产出售要以拥有资产为前提,拥有资产的价值越高,就越有利于企业融资;反之,拥有资产的价值较低,融入资金数量较少,不能满足资金的需要。
2.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收购的简称,其实质是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票,取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企业并购的基本点是吞并或吸收其他企业法人资产,从而实现产权转移,通过产权转让使被并购企业资产流向并购企业。
企业并购能使企业脱胎换骨,获得长期资金,使企业摆脱资金困境。企业并购的最大缺点就是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被并购方并购,失去原来的经济主体资格,企业其他形式存续下去。
结语
企业在不同时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能选择的融资方式开始变得丰富。各种方式由于自身特点不同,企业就必须衡量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中寻求平衡点,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融资 融资管理 融资方式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目标之一。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单纯重视生产经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融资、投资、收购、兼并、上市等形式,促进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壮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保障,而融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其主要目的在于筹集企业所需资本,在投资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促进资金成本、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三者间的平衡,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加强融资管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融资管理与融资方式的涵义
所谓融资管理是在企业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通过风险分析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战略,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的选择是重点,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手段和渠道。依据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融资方式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依靠留存的税后利润和计提折旧等形成的资金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新增资金需求。外部融资是指从外部获得资金,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券、信托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
二、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目前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由于企业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和经营种类的差异,其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总结而言,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有:(一)企业融资观念落后,对企业的融资管理缺乏足够重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成本观念、风险意识较差。(二)融资方式单一,很多企业融资时单纯依靠银行,忽视商业融资渠道的储备,重外部融资轻内部融资,重短期融资轻长期融资,重资金短缺时融资轻资金充裕时融资。且对融资决策不科学,缺乏专业调查和分析。(三)融资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综合资金成本,存在盲目举债经营现象,且对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规划,资金占用、闲置和浪费问题严重。(四)忽视融资数量和期限管理,部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成本管理,筹资工作的立足点不明确。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企业融资管理对策
(一)高度重视企业融资管理,树立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
融资观念落后,是目前我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企业应逐步树立企业融资管理意识,提高融资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企业还应树立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合理选择融资时机,合理预期资金市场,对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把握,使筹资成本达到最低。
(二)根据企业实际,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不同的融资方式特点各不相同,适用的时间也不同,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现状、财务现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坚持总量控制和综合平衡的原则,选择较为合理的融资方式、融资规模、融资期限和融资用途。融资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优序原则,并根据企业资金需求,选择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外部融资时应首选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继而选择发行股票。一般来说企业在发展快速时期,一般可以采用增发股票、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而发展放缓阶段,应逐渐收缩债务融资规模。
(三)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防范融资风险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融资管理办法,将融资纳入预算管理,依据月度融资与年度融资计划,对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不同的融资方式实行分类管理,提升整体融资管理水平。同时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并对确定的融资平台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在筹资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筹资成本最低。另外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机制,规范融资行为,有效防范融资风险。
(四)加强和完善融资数量和期限管理
企业应善于利用融资环境和时机,融资前应结合融资环境和融资需要,制定详细的资金需求计划和融资计划,对融资数量做出规划或预测,确定合理的数量界限,优化融资结构,确保其不影响企业对资金的适用时间和数量,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融资数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部门预算、各项目规划,在实际操作中,难免精确把握,因此建议成立融资数量调解资金,当融资数量多余时,把多余资金纳入其中。当融资数量短缺时,从基金中拔付部分资金补偿。期限管理主要针对于债务融资,企业应正确运用负债经营,合理优化负债融资期限结构,注重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管理。
总之,融资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企业筹措发展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融资管理,制度科学的融资管理措施,恰当安排资金结构,进一步规范融资管理,促进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