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17: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管理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职;安全管理;法规;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60-02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安全管理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核心。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开设安全管理这门课程,其宗旨是为培养这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掌握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其将来毕业走向中直、省直等大中型公路施工企业中的测量、试验、施工、检测等岗位一线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科学而有效地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正确而全面地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对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预防事故发生,促进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安全管理基础类课程时间已经不短,但其包括的内容对道路与桥梁专业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在路桥施工方面遇到的安全管理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管理理念双重保障才能做到安全施工与管理。作为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安全管理类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结合道路与桥梁的专业特色,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方法搞好安全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消化课堂所学到的施工安全管理知识,成为未来岗位工作一线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在工程实践中有效预防和避免企业和自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学主要内容
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案例分析22学时。第一部分讲授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计划2学时,采用理论授课形式。第二部分讲授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生产法规;②安全生产责任制;③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第三部分讲授事故预防、控制及应急救援预案,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技术对策;②安全教育对策;③安全管理对策;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实例。第四部分讲授安全检查的基本知识,计划6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检查制度;②工程项目安全检查;③安全检查表及实例;④现场管理与急救。第五部分讲授事故调查与处理,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②事故调查的准备;③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④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⑤事故分析与处理;⑥事故调查报告。第六部分讲授劳动保护,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工伤保险;②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③职业病危害与防治。第七部分为复习及考核,计划4学时,主要形式为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综合以上《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不难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协作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相对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体现的是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把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加深对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工作作风、成为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
三、“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按课前备课准备、课上导入以及动态评价,可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居于次要地位;而学生是参与者和思考者,是主要角色。论文接下来按照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来具体介绍这几个环节的实施安排和遵循原则。
1.案例的选择、编写和设计。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论出发,收集、筛选、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并保证其真实性或拟真性。为此应遵循以下标准与原则:①典型案例,选择和编写适合路桥建设工程中发生概率高的案例;②知识点涵盖,设计与章节内容相关度高的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案例;③案例难易度,将案例改编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④案例长短,满足教学学时要求和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根据以上四条原则以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为例,确定如下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跨越主干道部分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跨径47.6m,合同价1500万。鉴于吊装的单节钢梁重量大,又在城市主干道上施工,承建该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为此制订了专项施工方案。”
2.案例导入。《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两种:陈诉法和问题法。所谓陈诉法,就是把案例一字不差的展示给学生,这种展示可以是PPT,也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以学生朗读的方式。很显然,这样的方法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详实。除视频案例相对生动以外,整体来看,陈述导入的办法比较沉闷。与之相对,问题导入法,就是结合案例分析问题,一步步将案例如同剥茧般展示给学生。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案例情境中的解决办法,与实际道路与桥梁工程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问题导入法的一大优点是,基于同类案例通过问题来设定不同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找出解决办法。
3.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最大限度发挥问题导入法的优势,首先要确定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标准,据此提出案例分析的分析问题。①有针对性,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既要与知识点环环相扣,又要具有针对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启发意义;②突出章节重点,问题不能偏离章节教学的主要内容;③问题设定不易过难,提问语言不易过偏,更不要引起歧义;④问题长短以一句话为宜。根据以上四条原则,针对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已选定案例为例,设定问题如:“该工程项目应当至少配备几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说明理由。”以上案例我们还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的方式,扩充案例情景内容,用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的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组甲工人在施工期间忽发心脏病,即刻被工友送往医院,但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该事故可被认定为工伤事故吗?说明理由。”
4.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每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小组讨论结束后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并指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作分析、阐述观点、作小结发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把握讨论方向,避免偏题。教师在讨论过程的始终都不能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干扰。当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时,可展开讨论;当学生的分析判断有误时,教师可采取间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加以修正。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学生根据案例的具体实际情况展开充分的分析与讨论,甚至还可能是辩论。有的学生认为突发心脏病与劳动无关,是当事人个人身体的问题;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应当算作工伤,因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5.案例点评和知识点总结。这一环节是对案例导入、问答互动环节、学生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环节以及专业知识的经验性总结和归纳。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理清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重点难点和主要问题,达到熟练应用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及法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进行评定和考核,完善对这门课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在平时成绩过程管理与考核中重点加以体现、记录在案。采用这种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法规知识点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四、案例教学评价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互动式教学的探索过程,是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予以完成的,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上死啃书本的传统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道路与桥梁工程实践真实案例情境容量,提高学生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与法规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正文,周波,李薇.安全管理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20-03
医院感染包括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有重大影响。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强化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此。2010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专门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并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了《朝阳区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课程培训班》,对辖区内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骨干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现将培训班人员结构、培训需求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0年9月240名学员参加培训班,分别来自朝阳区辖区内公立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健康体检机构、医疗美容整形机构、民营医院、诊所等148家单位。由三级甲等医院、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从事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多位专家编写《朝阳区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课程:培训班》讲义,并根据讲授内容编制结业试题,试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多种题型。培训结束后。给所有学员发放不记名培训评估表并进行结业考试,其中,共回收培训评估表191份,并对240份结业考试试卷,采用统一阅卷标准,以保证成绩的可靠性。1.2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学员的考试成绩和评估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试卷和评估表数据库。将结业试题得分情况和评估表项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2.1人员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专兼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等信息。见表1。2.2学员对培训班的评价
125名学员(654%)认为,培训班的授课内容是其希望了解的;184名学员(96.3%)认为,通过此次培训收获很大或较大;186名学员(97.4%)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表示满意或很满意;177名学员(92.7%)对培训班使用的教材表示满意或很满意。2.3考试成绩
K-S检验,表明成绩呈偏态分布(P85分,表明学员对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达到优秀水平。2.4得分较低试题的分析
对各题的答对率进行分析,并将答对率由低到高排序。完全答对的标准为该题得到满分,基本答对的标准为该题得分≥题目分值的60%且未得满分。答对率较低的5道题。及考察的相应知识点,见表3。3讨论3.1朝阳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骨干基本情况分析
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12项具体职责,包括组织管理、科研培训、检查指导、监测分析等多项任务。因此,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胜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高度责任意识,掌握足够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5年)人员仅占14.1%。说明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不够稳定。80.6%的人员仅有大专以下学历,近一半(49.7%)人员仅有初级职称,提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3.2举办培训班的必要性和学员素质分析
研究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低于大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力度至关重要。因此,本次培训特别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组织专家编写讲义,内容覆盖了法律法规、技术指南、合理用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各个方面,培训分14次进行,每次3学时。共52学时。学员的不记名反馈普遍认为,参加此次培训班收获很大,学到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结业考试成绩显示,绝大多数学员掌握了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具有胜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
3.3学员知识掌握薄弱环节分析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表明,学员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主要有:大型灭菌设备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洁净手术室的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等。本文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绝大多数学员为护理专业。学员的专业背景决定了其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缺乏掌握。②学员均来自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基本没有配备洁净手术室,学员主观上不重视洁净手术室使用管理方面的内容。③来自于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学员。单位较少配备大型灭菌设备,虽然之前进行了理论学习,但学员无直接操作经验,使用方法生疏。以上几点提示我们,将来培训内容上,应进一步根据学员的专业背景进行调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现场参观、操作观摩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3.4切实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实战能力
本次考核中,特别设置了案例分析题,目的是考察学员对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医院感染发生时的职业敏感性和综合处置能力。学员考试成绩显示,此题的失分率最高,仅30%的学员完全答对此题,凸显了在应对突发医院感染事件时,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实战能力的不足。因此,今后培训中,不仅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授。更要注重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从培养学员职业敏感意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学员才能及时发现医院的感染隐患,尽早发现医院感染的局部流行,避免医院感染大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发生。
[关键词]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永华(1974- ),男,河南扶沟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河南 周口 466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57-02
一、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对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国家给予大力扶植,可以说现在是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酒店管理是酒店日常发展的行为,需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帮助来进行,是酒店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现如今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影响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大环境发展,需要进行专业的知识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不断培养大批专业化的酒店管理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需要大力扶持,对高职院校现存的问题要及时遏制与改正,保证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我国酒店行业持续提供专业人才。
二、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不能进行正常的实践技能教学。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重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只灌输知识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进行更深的知识研究造成了阻碍。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实践训练应占有极大的比重。将学生带入酒店管理与服务中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酒店管理技能培训,才是高职教育中应有的酒店管理教学。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高,认为灌输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技能的掌控能力,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实践方面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革新思想,对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没有结合学校自身拥有的高科技教具来进行教学,浪费学习资源。当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影响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在课堂上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讲授,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上,而不相应地提升实践技能,那么培养出来的就只是知识性的学者,而不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为酒店管理专业配备了专业的实践教室,但其实际效用却有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真正提升实践技能,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所配备的高科技教具进行酒店管理教学,摸索更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不重视教学后的审查与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过关。课堂考核是课堂教育的一个里程碑,课堂考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推动课堂进度。在当前的高职酒店管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但是却忽略了课堂考核,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对技能的认识与使用也不够深入,这对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三、改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高职酒店管理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培养素质与个性相结合的酒店管理人才。当前的酒店管理教育中,教学目的被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不是培养专业素质。事实上,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的任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像高职其他专业一样,在进行教学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素质的培育与发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本身就是酒店管理教学想要达成的重要目的之一。社会主义酒店管理人才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同时当今社会对个性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进而培养更多更好的全面性酒店管理人才。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个性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这种个性的个人素质,并与酒店管理专业素质相结合,造就专业性过硬的酒店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符合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是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个性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二者相结合是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进行立体理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出现了多种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将成为教学的助力,学习资源不断更新。首先,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被琳琅满目的教学素材所吸引,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产生兴趣,但教学仍然是由教师主导的,要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必须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酒店管理技能的应用技巧,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其次,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时间不长,在课堂教学中并未达到不可替代的地步,教师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尽最大努力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用的知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酒店行业内部规律与专业知识更新速度也非常快,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相结合,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酒店管理人才市场的动态,将酒店行业的实时发展情况结合到酒店管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带动学生对酒店管理的认知度更新,对学生进行动态教学,达到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目标。综合考虑以上两点,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今后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把多媒体教学与酒店实务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
3.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将考核与教学过程完美结合。实践教学是酒店管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对实践技能的教学手段需要进行改革,结合高职院校的硬件配备,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的技能与技巧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要注意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将课堂上的知识教学、实践技能培养、课堂考核结合起来,建设有机的课堂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高科技教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通过高科技教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酒店管理的技能与知识。在操作过程中,高科技教具节省了实践教材的准备时间,为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技能训练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课堂考核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考察,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认清自身的不足,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在缺点探究与完善方面的能力,形成专业的知识思考意识。通过课堂考核,进行学术探究,使酒店管理课堂教学得到最大化的成效。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发掘学生的潜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较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较深,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学习专业的酒店知识,锻炼更熟练的人际能力,以便于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酒店管理工作。然而,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硬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学生仅仅是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现如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相当高,在学习中也积极要求个性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愈加明显。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通过教师灵活的解读与引导,将学生带入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酒店管理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酒店管理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2.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酒店管理教育的发展。传统的酒店管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将酒店管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并不充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制订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单纯持续不断地灌输,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酒店管理知识的兴趣与劲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初步的酒店管理知识与职业操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服务思想进行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教具对学生形成记忆的刺激,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改革酒店管理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不断探索,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
我国的酒店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期,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扶持与发展优惠,培养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有利于酒店发展的最优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需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当前酒店行业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进行实践性教学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知识的教学与培养,促进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对不同酒店的管理方式,培养不同的酒店管理型人才。当然,这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需要高职学院进行专业教学设施的配备,以及正式的酒店管理实习与锻炼,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真正的培训,从而为我国酒店行业建设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4&recid=&filename=2008146944.nh&dbname=CDFD9908&dbcode=CDFD&pr=&urlid=&yx=&v=MjA2NzExVDNxVHJXTTFGckNVUkw2Zll1ZHNGaURoVUx2QlYxMjdGcks4R05qSXE1RWJQSVI4ZVgxTHV4WVM3RGg=,2008-05-01.
[2]唐高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6).
[3]秦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2).
[4]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5]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6]聂毅.论高职实践教学定位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
P键词: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制度
中图分类号:R 197.2 文献标识码:A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Managed Care),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测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1]。近十几年来,绍兴市慢性病发生率持续上升,就其原因而言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管理知识的缺乏密切相关,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对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健康管理通过调动社区医疗服务资源,帮助居民认识和控制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开展个体健康教育,提供医疗需求与服务,辅助临床诊断,并实现全程信息管理[2],可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管理通过社区这个平台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1 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需求背景及现状
1.1背景
绍兴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至今已走过了16年的历程。目前已建立1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布局合理和功能比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但据了解,目前慢性病是绍兴市居民的最主要死因,其中居前5位的死因为:①循环系统疾病;②恶性肿瘤;③呼吸系统疾病;④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而当前慢性病的管理理念是提倡三级预防,最重要的是以预防为主,通过宣传、实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科学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3]。而这些人群健康保健知识比较缺乏,社区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理念也存在较多的不足。这对绍兴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迫切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刻不容缓地推进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
1.2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虽然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为确保社区居民慢性病用药规范、方便, 绍兴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过渡期允许配备使用的其他临床常用药品目录的通知》。2015年,绍兴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明确年度市直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按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配备相关人员。在政策的推动下,截至目前,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档案也已基本建立。
2 发展困境
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十六年的努为,为健康管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无论从管理模式探索上,还是服务和信息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在资金投入额度、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政策落实、监督管理方面工作还需完善。
2.1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健康管理近几年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健康管理学科,还没有进入国家医学学科目录及教育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当地政府对健康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经费短缺,部分开展健康管理的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和科室并不在编制内,而是编外机构。
2.2健康管理的规范和技术缺位
要推进健康管理持续良好发展,需要有一支多学科综合的健康管理人才队伍。而目前健康管理人才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不完全对口等问题,政府行政部门又对健康管理人才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健康管理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的知识点也只是碎片性的,没有系统性、规范性、长效性的培训机制。严重影响了健康管理的服务和质量,与健康管理的质量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绍兴地区,其服务品质和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社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2.3居民对健康管理认识不足,健康信息不完善
研究发现,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个不良嗜好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如饮酒、抽烟、不良的饮食习惯等。虽然大部分居民通过信息网络大致了解了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危害,但深层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社区医生专业水平有限,慢性病健康管理上的专业型人才缺乏,社区医生进社区只是性对疾病已诊断明确的居民了解相关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获取也不完善,治疗能力缺乏,对于慢性病管理平时以治疗为主,轻健康教育,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疾病发展的作用,这些都造成健康管理不能迅速发展。
3 建议与对策
我国健康管理处于初级阶段,要使健康管理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在促进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应起到引领的作用,特别在引导、监督和保障方面。
3.1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管理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健康管理的行业服务对象是面向社区居民,服务内容是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健康管理人员,需要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知识。当然要吸引这些人才在社区工作,政府应该创造其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出台相应有利的、有倾向的政策制度,使他们能安心在社区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实施。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决策定位与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地方行政部门,要制订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在坚持F行政策的同时,创造条件,提供有利的健康管理政策,加大投入,完善财税支持。基层行政部门要做好落实工作。
3.2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规范和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健康管理服务必须有全新的服务模式与之相适应,这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就是“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4]。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包括病人、亚健康人、健康人。当地人社部门要联动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监督机制。做到“小病在社区解决、当疾病发展严重而社区医疗条件无法处理时,利用双向转诊制度转向上级医院,病情控制或治愈后再转回社区康复”。居民的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不仅要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宣传健康知识,指导疾病防治,更应该利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收集健康资料,处理健康信息。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发挥家庭评估的作用,达到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
要整合健康资源,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大医院要下沉医疗资源,一方面派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每年根据社区医务人员不同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以适用技术为切入点,如一般诊疗和常用药物的适用技术等来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定期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约束力,防止延误病情、过度治疗,杜绝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增加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医疗卫生费用,同时要掌握患者就医流向。这样既能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又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促进社区居民健康[5] 。
3.3以签订家庭医生制度为模式,定期随访宣教,提高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认识
居民的文化层次和经济状况以及年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层次较高的、相对年轻而经济条件又比较优越的人群,健康意识较强,平时能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尤其是老人,健康观念淡薄,重治疗轻预防,通过签订家庭医生制度这一模式,由家庭医生负责一定数量人群的健康管理,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每名居民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让家庭医生与居民形成更为紧密的服务关系,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居民逐渐接受健康的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就医行为。通过签订家庭医生制度,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卜保膀,采青,顾庆焕,等.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9):2192- 2194.
[2]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医学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全新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模式和内容,让临床实验室已不仅仅是单纯分析来自于患者的各种样本并提供检验信息的医疗单元,同时也是配合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之一。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范围也日趋扩大,服务对象涵盖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健康人群以及感染控制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等医疗相关管理部门。特别是“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为临床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据统计,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占疾病诊断治疗辅助信息量的70%以上[1]。如何确保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是最合理、准确的,依托的是对组织所拥有的人、财、物、时间、方法、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终达成最优的目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开展较晚,专业指导书籍相对匮乏。虽然国内临床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发展速度亦趋于同步,但国内很多临床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尚有待提高。从事医学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检验医学发展的需求。
1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教学
2006年6月由原卫生部制订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开始执行,标志着我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2]。培养既懂检验专业技术又懂实验室管理的综合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必然要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研发。我校为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也是刚起步。在实施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吸纳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优选具有临床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教授任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注重结合临床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知识。
1.1优选授课教师
由于我校是第一次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教学工作,因此聘请授课老师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聘请的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管理有着切身体会,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举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将临床更多管理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调动起学生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兴趣,最终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评价也是非常好的。
1.2教学安排与专业课契合
学生经过近3年的大学课程学习,对医学检验专业有较全面了解,具有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掌握了检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但在校生毕竟没有接触检验科,对临床实验室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我们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安排在实习前最后一个学期,同时还有一部分专业课教学正在进行,学生已经可以结合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比较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再者也可以把临床实验室管理知识内容与即将学习的本专业知识进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作用。目前,在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本课程的理论课为36学时,设为学生必修课,教学进度为每周3节课。
1.3精炼授课内容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实验室的方方面面,章节之间缺乏较好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学校安排授课时间较少,一般为20~40学时[3]。我校安排为36学时,课时安排还是非常紧张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3版有15章,内容涉及组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学选择与评价、检验项目临床效能评价、仪器与试剂的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4],法规律条多,抽象理论多,学生们理解困难。要在36学时中把这些条条框框、管理方法全都灌输给学生很难,听课效果也不会好。我们采用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依托“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5]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临床实验室的具体要求,重点讲授方法学章节,法规性文件章节采用学生自学并预留有作业,课堂提问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将学生课后的自学作为考核评分的依据,纳入到期末考评成绩中。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进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采用学生自学及导师指导小组学习,强调基础医学结合临床实际[6],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院校一致公认的教学方法。我们将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中。例如标准化操作文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讲授又是很枯燥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要领,将来到工作岗位中能够用到所学的知识,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的优势,将ISO15189达标实验室标准化文件管理经验介绍给学生,逐一对应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制要点[7],学生听起来既感到新奇也比较容易接受。为了考察听课效果,我们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自行设计标准化操作文件模板,对照标准化操作文件编写内容和要领,让学生评判标准操作文件编写是否规范、可行,教师对学生编写文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加深了学生对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认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同。临床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工作。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在校学生很少接触到具体实验方法,学生理解实验方法性能评价比较困难。教师将临床实验室实际应用的实验方法做教学示例,结合现代最新检验技术,用方法学评价指标来验证临床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及是否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分析不同临床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通过启发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图像系统演示临床检验工作中不同检测系统的原理、参数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讲授新仪器设备如何进行方法学的评价,结合验证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讲授全面质量控制内容方面,注意联系医院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的常态机制,结合图形图表讲授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操作技能,室间质量评价的评价方法,最新的质量控制技术,将临床检验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上讲,请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通过扮演管理者,亲身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责任感增强
本届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仅有少数学生听说过这门专业,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充满了好奇和敬畏,甚至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离自己很远,将来走上检验工作岗位也用不上,认为是领导者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介绍检验结果误差引发的医疗纠纷,对实验室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生物安全隐患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质量不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而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检测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事,增强学生对检验工作人员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较好地适应科室管理,自觉地按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4教学考核与效果反馈
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列为考察课,采取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为出勤、课后作业加课堂互动。考试试卷涉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度,特别注重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对我校首届检验技术本科毕业班133名学生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98%学生理解和充分理解授课内容,99%以上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85%的学生认为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重要,100%学生认同没有规范化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就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医院检验科的建设和发展与科学管理密切相关。学生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走出课堂多接触临床实验室,近距离了解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学生们的建议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鞭策,我们将逐步增加临床实践机会,开放实验室,更多地将教学研究新成果运用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实践中。
作者:程宇航 李南 刘燕 张丽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检验与实验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检验学系
参考文献:
[1]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2]陈英利,于洋,吕跃山,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2-84.
[3]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89.
关键词:双电层模型;腐蚀行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95-02
一、引言
腐蚀是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要面对的消耗破损现象,它几乎无处不在,以一种几乎无法觉察的方式来完成对材料性能的侵蚀,不仅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甚至危及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任何一种工程材料都使用于一定的介质环境中,在温度、压力、湿度、pH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能量与质量之间的交换,材料即在这些外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丧失了使用的功效。金属因受到周围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即为金属的腐蚀。从热力学角度来进行研究,可分为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因此,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各种腐蚀行为,均属自发过程。图1为金属腐蚀类型知识结构示意图。
二、讨论
材料腐蚀学是一门对物理和化学知识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要涉及较多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这些内容包括能量最低原理、热力学知识、化学反应、电子转移、扩散与漂移、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选择一个适合于描述腐蚀体系的物理模型,作为研究材料腐蚀行为的切入点,穿针引线,使原本结构复杂的知识体系变得简单而富有逻辑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具有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师生间的互动变得轻松有趣,利于知识的发散性拓展。众所周知,分散系中的双电层模型是研究金属材料腐蚀体系的基础理论之一。溶液中腐蚀体系的特点是,当插入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电极的表面与液面两侧会出现符号相反的过剩电荷,从而使相间产生电位差。那么,如果在电解液中同时插入两个电极,并在其间施加一个小于电解质溶液分解电压的电压,这时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两极运动,并分别在两上电极的表面形成紧密的电荷层,即双电层,它所形成的双电层和传统电容器中的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电荷相似,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紧密的双电层近似于平板电容器。但是,由于紧密的电荷层间距比普通电容器电荷层间的距离更小得多,因而具有比普通电容器更大的容量。双电层电容器模型最初(1879年)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姆霍兹提出的,由于假设过于简单和理想,与腐蚀体系中的实际情况矛盾较多,可应用的腐蚀体系很少,后经古依和查普曼的改进和修订,结合了溶液体系中离子扩散的特点,发展提出了扩散的双电层模型,将溶液内部的电势与表面电势之间的关系采用波尔兹曼方程的形式进行了描述。采用扩散双电层理论,虽然拓宽了双电层理论在电化学腐蚀领域内的应用范围,但没有综合考虑靠近界面薄层中溶液的吸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未能反映界面紧密层的特点。1924年,物理学家将溶液一侧的带电层分为紧密层和扩散层两部分,其中紧密层是由于较大的库仑力、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以及吸附作用力等原因,将溶液中的反离子或者溶剂分子紧密地吸附于固体的表面附近,紧密层厚度的数量级一般约为纳米级。随着时间的推演和腐蚀行为的发展,当紧密层中的这些特点逐渐消失时,双电层模型之间演化为扩散双电层模型,此时,理论之间的相互包容、演化和向下兼容等特点,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当前,学生对知识体系和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展现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将授课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尤其是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以演变、包容和兼容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具有以下的指导意义。
1.挖掘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注重基础知识在学科中的发展及应用。《材料腐蚀学》是一门以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概念和思想来阐述并解释环境与物质内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结合材料腐蚀学科的特点,这些基础的物理过程包括:腐蚀反应自发发生的热力学判据、扩散方程及其描述、玻尔兹曼分布、电场中载流子的漂移等;这些物理现象的特点是,简单而适用领域广泛、具有明确的物理描述,可以进行一定的拓展。因此,重视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对于提高教师对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驾驭知识、管理知识和课堂授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重视哲学辩证思想在学科中的应用。哲学是百科之母,是其他学科知识精华的总结,哲学的思想在其他学科中无处不在。在诸多影响材料腐蚀的因素中,不同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因素对腐蚀行为的影响。例如,在高温环境下的蠕变行为,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与时间的关系等问题,这需要综合考虑高温下的扩散行为,比较而言,压力、湿度等影响因素则可以忽略。
总之,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目前,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大学课堂授课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授课中信息量的多少难以把握、专业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过多以及林林总总的专业术语等现象。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涉及专业的相关课程或多或少的存在体系繁杂、知识点多、知识体系条理化不足等现象,往往导致很多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即使采用多媒体授课模式也难以避免。因此,通过挖掘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将知识体系以一种相互包容的逻辑关系重新构建,可作为一种条理化清楚、高度凝练的信息处理工具。
三、结论
本文结合溶液中腐蚀体系的基础理论――双电层模型的发展、演变、包容等特点,分析了溶液中腐蚀行为发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和离子运动的特点对电势、进而对腐蚀速率等因素的影响,丰富了大学课堂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体系得到构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荣,杨爱民,雒设计,刘文婷.管道的腐蚀与控制[M].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党会,许天旱,宋海洋,王磊,姚婷珍.基于Venn流程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8):98.
[3]赵麦群,雷阿丽.金属的腐蚀与防护[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龚敏.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Double-layer Model Application in Corrosion of Materials
WANG Dang-hui,LUO She-ji,XU Tian-han ,YAO Ting-zhen,SONG Hai-yang,WANG Lei,XIAO Mei-xia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5,China)
关键词:成人高校;运营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运营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员毕业后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基础。该课程侧重于研究如何将生产要素投入转变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近年来,由于服务业呈稳定发展态势,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不断注入服务领域。用人单位对管理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用型人才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仅依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无法满足培养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课程,《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如何彰显区办成人高校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学员运用《运营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活动究竟能产生多少教学效益,即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学生从中能学会多少,这就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此,有效教学可以从两方面来界定。首先是“教”的有效性,即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后,是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学”的有效性,即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教师如何实施教学活动、是否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忽略了从学生学的立场看待教学活动,关心他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认同、理解、收获了教学活动的成果。因此,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说关注学生所获得的发展才是衡量有效性的唯一指标[1]。在成人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学内容的展示、教学形式的采用,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旨在将投入转换成产品,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出色的运营管理是企业生存乃至取胜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服务业在社会生产中比重的加大,其运营管理与制造业中的运营管理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运营管理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该课程的特征,使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运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及新的管理理念。比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除了需要考虑价格、质量、时间的竞争之外,还要考虑基于服务的柔性和环保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战略的调整,将会体现在运营管理的理念以及方法的各层面。因此《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学员对《运营管理》知识的掌握,而更应体现在对学员在实际职业岗位上所需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之上。
二、《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剖析
在《运营管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弊端,剖析如下。
(一)教学模式流于陈旧性
由于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运营管理》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的导向仍旧十分明显。在这一指挥棒的驱使下,“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仍旧大行其道。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员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状态,阻碍了学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过于死板的教学忽略了学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更不利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感官渠道帮助学员获得信息,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比如教师在讲授设施选址与设施布置章节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但这一授课方法未必能真正激发学员的兴趣,也未必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际上,在《运营管理》教学中,缺乏对既定目标企业的考察是不能对影响选址的因素有真正的了解的。只有采取实地考察的方法,才能使学员更直观地掌握选址对企业的运作有何重要意义、影响选址的因素、选址的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由于运用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师授课过程中如果仅采用传统照本宣读的方法,将对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各有所异,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大多采用美国公司的案例,一味照搬外国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未必适合本国企业发展,教科书式死板的培训并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若应用于我国的企业也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国外的市场情况、企业文化、人文环境都与国内大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性,学员对一些国外案例熟悉度较低,因此较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共鸣。因此教学内容应当选用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素材,尽量涉及学员较为熟知的领域,如汽车、服装、医药等行业。因此教学内容应以当前市场为大背景,针对实际案例,使得学员能真正将所学知识加以具体应用[2]。
(三)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运营管理》课堂一般以讲授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强调其在企业整体竞争力中的重要性,但对于学员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对初学者来说尚未具备工作经验,对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并没有确切的概念。若课程内容过于笼统,对学员来说难以对该课程做出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增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难度。若针对学员的实际,将教学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讲解,比如从事财务类工作的学员,其工作主要涉及财务报告的制作,那么就应当强调了解库存管理、劳动定额的重要性;而从事营销的学员则需要强调顾客对产品及服务的各项要求;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便于学员掌握和理解课程的重点。此外,传统课堂只能通过对案例的解读来做较为表面的理解,并不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员对这些案例缺乏感性认识,很难将其和实际业务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重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内容应帮助学员在学习中结合身边企业的案例从实际问题反观理论,在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提高《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对于在《运营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激励成人学员学习兴趣
成人高校学员不同于普通大学生,多数年龄偏大且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他们学习目的性强。这无疑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老师,应当加强对成人学员学习动机的强化,通过尊重、关心、激励鼓励学员多参与教学活动。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通过激励的评价,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学员取得每一个细小的进步教师都应给予适当评价和鼓励,以便帮助成人学员树立自信,促进其健康、奋进的心理。对成人学员来说,教师的理解与宽容也是一个激励。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集多种社会身份于一身,可能是家长、职员、学生等,除了学习以外还需顾及其他的事情,因此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教师更应换位思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习。[4]
(二)选择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美国成人教育家达肯沃尔特指出:“成人教育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将学习和生存有机结合。”他还指出:成人学习更注重应用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该凸显课程的实用性。进入21世纪,服务业逐步占据越来越大的GDP比重,教学内容应当结合当今市场最新发展,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案例,及时调整,以新的理论、技术、技能做支撑,确保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达到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要求。大部分成人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希望通过课堂的学习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困难。由于《运营管理》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如:运营系统的设计、产品和流程设计、生产计划安排以及运营过程控制等内容都应精心组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据学员实际需求,不妨与学员分享丰田公司的管理模式,探讨其成功的原因,或是结合学员实际工作,找出一般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丰田精益管理模式的差别。通过讨论、比较,真正掌握6s管理对于企业运营的意义。
(三)运用实际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通过借助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给予学员广阔的思考空间,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紧密结合,进而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学员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运营管理实践中才是检验其是否真正掌握运营管理知识的唯一标准。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员是重要的教学参与者,更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所选案例必须与所教授的知识点相吻合。以相吻合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员思考、分析、讨论章节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员的兴趣,培养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如,通过永和豆浆的标准化管理、银行ATM自助银行网点、管家式服务的案例可以使学员掌握服务流程设计的选择及其中的差异。其次,案例应具备现实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员的讨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法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针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让学员谈谈对该事件的看法。这类话题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学员的兴趣所在。[5]
(四)采取课堂讨论互动模式
考虑到部分学员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如,可以引导学员回答如下问题:如何提高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如何提升顾客满意度?如何管理企业?请学员从实践角度分析问题,以便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及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融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员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有目的性的引入热点问题,给学员更多的思考空间,不妨基于问题的探讨、研究进行开放式教学,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如美国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公司为何能在国内取得成功,他们的经营有何特点?尽量运用学员耳熟能详的案例,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学员充分体会到参与感,使其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学员中不乏企业的拥有者,教师可以将学员自己运作的企业作为授课的实例,以丰富授课中教学案例,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授课质量。
(五)增加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运营管理》的教学中应当尽量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把学员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不妨带领学员走出课堂,进入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应该是最彻底的实践教学。但由于企业本身生产任务繁忙,不太愿意让学员走马观花式地参观。这就对成人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探讨如何与企业建立联合机制,将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际教学内容,与学员在课堂上分析探讨,使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学校还应依托企业的行业优势,建立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帮助学员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教师可带领学员深入超市、汽车制造企业、商场等,分析讨论企业选址需要考虑的条件、因素、技巧等;深入了解公司发展沿革、产品的种类、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等,帮助学员亲身感受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体会5S管理、库存管理等精细生产理论与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员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了解精细生产的实质所在,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员兴趣[6],提升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支持,教师本身业务水平的良莠不齐是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区办成人高校应当优化师资队伍。许多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并未真正了解成人教育的特点,也缺乏正规的、系统的培训。大多数教师缺乏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因此无法胜任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任务。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由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故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对于这些问题都应该全面考虑,才能真正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运营管理人才,彰显成人高校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黄永炎.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成人教育,2010(1)
[2]雷丹,任军利.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
[3]胡耀忠. 成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9(1)
[4]罗旭华.激励教育在成人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与思考[J].成人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