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9 17:17: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篇(1)

当前高中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陷于应试教育的困境,丧失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特色:把的基本观点等同于几个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取代了对基本观点的理解;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过程等同于习题训练,题海战取代了基本的思维活动;高考分数等同于政治素质,应试取代了思想品质的培养。这也正是新一轮课改所面临的挑战:新的课程构建起来,但如果课堂教学行为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恐怕还是难以切实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其重要性不亚于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性质和当前的学科教学现状,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是要凸显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让知识点升华为具有践行意义的基本观点,并赋予基本观点以鲜活的生命;给教学过程插上思想的翅膀,让课堂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一,赋予基本知识点以思想的灵魂。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对中学生进行基本观点的教育。基本观点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但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价值状况和社会现实背景确定。如《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这一框题,教师们一般会根据教材向学生呈现基本知识点:企业与公司的含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比较、公司成功经营要素等,而这些知识点到了学生的手里就会变成孤立知识点的无序堆砌。这样的教学处理,今后对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立足于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这一框题的核心观点应该是“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即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展开逻辑分析:企业如何才能担负起“国民经济细胞”的作用?这就形成了基本观点:“企业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因为对于企业而言,这两方面只要有任何一个的缺失,它就发挥不了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继续进行分析:企业怎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呢?这就自然而然落实到了基本知识点上:企业成功经营的基本要素。这样处理教学内容,向学生呈现的是一个有生命的知识系统:基本观点与基础知识有序结合。这种处理意在培养未来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意识,由此方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给课堂教学插上思想的翅膀。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思维的演绎过程,应该包括思维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终点。但事实上,一些政治课教学已经退化成让学生划书和背书,成为一种机械记忆的过程。没有了思维活动,思想如何飞翔?

思维活动的进行首先要确定思维的起点,即,对所要分析的问题进行条件限定。这也就是高中政治课的情景构建。情景构建的不合理将导致思维活动过程的偏差和思维结果的错误。如,《经济生活》有关“商品生产者提高生产率和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商品”的问题,教师如果给出的条件限定是: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就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似乎提高生产率、抓质量是一种被迫行为。应让学习懂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效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才是本课知识的逻辑起点。

其次,思维活动要注重逻辑分析的展开过程。没有思维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将是一知半解。如关于“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这一目,学生往往只记住“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等几个概念,至于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却不甚了解。在这里至少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没有观点统领,这一目的基本观点应该是“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确定了这一观点,课堂教学才能有内容和方向。其二,没有做必要的逻辑分析,因而不可能明确知识点之间以及知识点与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目知识的逻辑展开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涨了,但其需求量的变化却不大,人们在这方面的支出必然增加,这就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加上了这个思维环节,知识的理解才算到位。

篇(2)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念;观念建构;电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5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2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中学教学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三项基本目标:一把健康还给孩子,二把能力还给孩子,三把时间还给孩子。要实现这些目标,每门学科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学科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进行课堂教学,其中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习的重心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为主旨的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以建构化学基本观念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深化化学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一、什么是化学基本观念

所谓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概括印象。对化学基本观念,毕华林教授认为:“简单地讲,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基于上述理解,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概括性认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等,而到了高中阶段,在进一步拓展、完善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基础上,重点形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微粒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限度等基本观念。

它具有以下特点:(1)它不是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而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是通过具体知识与原理反复提炼形成的;(2)许多具体的化学问题能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3)化学基本观念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4)化学基本观念需要在不断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渐丰富和透彻,进而会转化为信念与智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观念建构的含义

观念建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观念形成的工具和载体,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与原理,最终教与学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概括提炼形成基本观念,建构起学科的观念体系。观念建构是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某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教材内容或事实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有效的探究活动,并在不断的反思、评价基础上修改完善的过程。观念建构的核心是在观念的引领下,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三、电化学教学中观念建构思路

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经历的是从知识到方法、思想再到观念的递进过程。但基于基本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先于学生进行观念性理解,然后以化学基本观念为教学目标,围绕观念选择知识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经历的是从观念目标到知识选择、活动设计再到教学实施的过程。基于基本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确定课题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回归教材内容,找出核心概念与原理,抽取出基本观念,并对其涵盖的内容进行界定,为建构观念指明方向;(2)把基本观念整合为几个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期望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3)把基本观点转化为“问题组”的形式表达出来,用问题驱动、引领教与学,“问题组”要分层次,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观念体系,并完善与提升;(4)根据“问题组”设计学生活动,创设情景让全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与解决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化学观念,从而达成以基本观念统率具体知识,用系统知识提升基本观念,在解决问题中完善基本观念的目标。

以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例,相关设计如下:

(1)话说“炼铝简史”,感悟“发明”价值。

19世纪以前只能在实验室中制得少量铝,其方法是:用钠或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铝,因而铝比黄金还贵。1886年霍尔—厄鲁尔发明了一种新的炼铝法:在氧化铝与冰晶石的熔融液中通直流电,此后,铝便得以广泛地应用。那么,该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2)观察实验现象,探析电解原理。(学生分组完成三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讨论)

①使CuCl2分解为Cu和Cl2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②直流电提供的电能到哪里去了?

③为什么在直流电作用下CuCl2能分解为Cu和Cl2?

④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回路是怎样形成的?

(3)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统摄能力。

学生自主构建电解、电解池的概念,电极名称的确定,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微粒流向的判断等知识内容。

(4)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层次。

通过相关的例题配置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提升。

四、实施观念建构应注意的问题

1. 各种课型都能实施观念建构

观念建构适用于各种课型,如新授课、讲评课、实验探究课、复习课等。新课程教材都极为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微粒观这根主线贯穿于教材始终,每一单元中具体物质的探究,都会让学生感悟到微观结构决定宏观物质的性质,宏观物质的性质归因于微观结构。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运用教材搭建平台,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发展化学学科观念,基本建立起用微粒观、平衡观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 观念建构与事实性知识学习应有机融合

观念建构并不是否定或抛弃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具体事实性知识做载体和工具,观念就无从谈及,没有化学知识,化学基本观念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我们强调观念建构,是因为原来的教学太欠缺了,为此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在系统学习化学具体知识过程中形成基本观念,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有机融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展望.新课程下以“观念为本”的化学教学解析[J].高中数理化,2013,(4)

篇(3)

关键词: 教材分析 政治教学 教学环节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它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基本素质。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要想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结构和组成内容。对所要讲的内容及与之相配套的参考资料了如指掌,包括基本的框架,基本观点、基本内容,重点展开讲的部分,以及涉及的一些不同观点和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交叉学科内容,以及涉及的背景材料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教师备课、讲课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积极投身当前改革的洪流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平时要多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资料,如政治课所涉及内容的最新观点、经济动态和有关数字,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和政治动态的最新信息,新的政治法规及社会重大事件等。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心得。

1.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1.1根据学科研究对象指导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对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学科的学习应联系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哲学部分教学时,应该认识到,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最普通、最一般的意义上学习和理解哲学常识的理论知识。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基本观点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赋予基本观点活力,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1.2根据学科表达术语指导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决定了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不同。有时虽然不同学科用了一个词语,但涵义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哲学中的“价值”涵义就不一样。因此,掌握一个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的特点,是学好该门学科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区别掌握不同的学科术语。

2.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学教材需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编写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构建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在教材编排上,力求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2.1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教材的更新,确立了着眼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新教材观。在这一教材观的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教材的作用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对自己的经验进检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问题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和“主见”,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验自己的思想,觉悟各种能力的变化。只有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认识到了自己的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才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2.2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指导学法。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根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规定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体系。教材的基本结构,是学科概念、术语、观点的集合和分解,学科的逻辑框架,是展开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

2.3根据教材叙述方法指导学生。现行教材的语言文字简明朴实、新颖活泼,课文图文并茂,版式设计与装帧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主题和内容。新课程标准规定: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新教材都较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采用了从基本事实引出基本理论,对基本结论进行分析,从基本结论过渡到基本应用的编写体例。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了解这一叙述方式,正确理解教材。

3.根据教材的符号标志指导学习方法

符号标志是指在学习材料中增加一些不改变实际内容的标志和词语强调学习材料的结构和组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有关符号标志学习。

3.1利用标题掌握教材知识体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册教材都刊出了大大小小的标题,如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高三教材在每一框题中都列出了不同层次的小标题。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标题构成的教材提纲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

篇(4)

1.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1)数学素质,是指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简捷、准确地表达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严谨、求实的品格等。

(2)数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与基础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教学素质,其教学活动就是数学素质教育。但由于过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轻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轻视了社会实践及应用,因而使数学素质教育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纠正这些做法,才能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

所谓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也称数学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想倾向,它一方面是人们的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又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知识,而应该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结构,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觉的数学意识,逐渐形成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基础知识都属于数学知识的范畴,教科书的每章每节及每一道习题的解答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数学思想方法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其形成展示的载体,在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处不以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指南。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背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观念不同于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石,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以数学思想教学为途径,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个讨论的热点。首先,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意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其次,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4.以开发非智力因素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历史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求知、勇于追求、勇于创造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事。数学是一门理论体系严谨的科学,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品质对于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十分重要,而且这种品质能保持和延伸到其他领域并发挥作用。

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

一、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例如,在科举制度的教学中,我向学生首先介绍: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有世袭、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等形式,主要可归结为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度和隋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其中科举制度延续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对科举制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科举制度的演变中了解科举制度对个人、对社会的不同影响。因此,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科举制度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这种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步领会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立志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如,在《四大发明和科技创新》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我的点评,他们了解了我国商朝的青铜制造和青铜艺术以及天文历法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汉朝的造纸术、勾股定理、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隋唐时期赵春的赵州桥、《唐本草》,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尤其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表明了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这些优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篇(6)

一、数学的独特地位

首先,数学作为一种应用日益广泛的工具,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又给数学的更多应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技术,归根到底都包含着一种数学技术。”

其次,数学也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数学学习本质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科学的论断,严密的推理,精确的求解……无一不蕴含着思维的轨迹。

再有,数学更是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可以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如求实态度,钻研精神,严谨而又敏捷的思维,有条不紊地处理事务等等;也可以培养人的准确、简炼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正因为如此,数学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数学教育的目标

1. 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实施选择性、淘汰性的“英才教育”,还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大众教育”,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主要分水岭。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树立对每一个学生全面负责的思想,通过教学使所有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质。这是贯彻素质教育必须确立的目标。

2.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是数学学科教育本身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等、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知识能力,使数学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上。

3.基础性培养目标

科学而全面地认识素质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故素质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要从小抓起,重视基础,循序渐进。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数学教育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三、数学教育内涵的重新确定

1.学好基本的数学知识。

面对社会发展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常以知识爆炸等词汇来形容学习内容的膨胀。但实际上这一比喻更适用于应用知识的技术领域,基础知识虽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但它并没有爆炸。相反,越是面临知识爆炸,越是要打好基础,提高素质,以形成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2.培养必要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演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模型探索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尤被推崇。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数学思维质量的重要指标。强调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实际上受到终身教育理论的影响。因此,学会思维、学会学习成为数学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3.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介绍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发现和挖掘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运用分类讨论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利用同题多解、一题多问,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数学思想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思想方法,如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和分类等,它可以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也可以从其它学习中获得;另一类是涉及数学内容的思想方法,如消元、降次、配方、极限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渗透的时机,注意介绍思考问题的策略,适当提供问题的不同解法,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小结。

四、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1.坚持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一般地说,知识可以由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另一个人,而素质则不能用传递――接受的方法去传授和掌握,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其主体素质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是指导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在教学中要以问题解决为主导,通过日常生活、实际情景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发展和提出数学模型来解,适当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也是必要的。

篇(7)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1.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学生需要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来指导学生,同时要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缘由。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种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予以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也是一个辅导者。

二、用好教室这块阵地。推动素质教育

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左右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室这块主要的阵地。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大约有20年的时间,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中的教室里度过的。高中的学习生活是我国学生知识掌握最充实又是最累的学习阶段,生物是高考必考的学科之一,应该如何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呢?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命是怎样诞生的?生命向哪些方面发展?我国在基因工程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贡献?生男生女是由谁决定的?为什么美国的生物圈二号没有成功?人类能在月球上能生活吗?……通过一些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探究问题的热情。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在新的课改条件下,高中生物教材主要从非生物界到生物界这个顺序揭示了这个根本观点。无机元素组成有机元素,有机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细胞。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组成的元素和化合物,既与非生命世界有普遍的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尤其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又都是以特定的单体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细胞的结构基础,演绎着或简约、或繁复的生命之歌。形成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看待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的认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极为重要,无论是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处理个人或社会事物,都是极为重要的。

3.根据不同的章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1)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每复习每一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该节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和考纲中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巧析高考题,做到举一反三。

(3)可以做定量的巩固练习,但不能拿“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要认真精选;对出的题量严格控制。学生做完题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改变出题的方向、考查点,做到举一反三,这种做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4)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我省的生物高考题,我们可以发现:生物高考题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生物高考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在每堂课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6)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7)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