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时间:2023-08-09 17:17: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教育;实效性提升
大数据时代促进了高校学生和教育思维方式的改革,随着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转变,在教育方式和模式上面也会形成相应的变化。充分发挥大数据给高校教育模式带来的转变,以此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一、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一)大数据的时代内涵
大数据作为引领未来繁荣的技术变革,之所以能够在各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从而挖掘出新的认知联系与价值观念。但是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改变并不是百利无害的,由于在数据处理和应用上还存在诸多待完善的因素,需要更强大的信息力量去支撑。
(二)大数据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方面的渗透,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中都离不开网络与信息,手机俨然成为大学生的“数字器官”,每日产生的数据量是庞大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个性化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了解学生需求及反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以此分析学生的行为。
(三)大数据应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根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而言,大数据理念渗透不够深入,除了个别理科背景深厚、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初步引入了大数据,其他绝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当然,这与大数据应用的设施条件有直接关系。大数据的利用,需要依托强大的处理平台及存储空间,方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控制与挖掘,这对普通高等院校技术能力与资金来源来说,相对较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维观念,对数据的敏感程度等方面,也是参差不齐,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契合。
二、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大学生由于学习思维和行为模式时时刻刻在发生改变,每天在校园网络上都产生庞大的数据,这充分表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具备了大数据分析的数据量条件。这些数据也是学生思想变化、情感动态等行为的映射,对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到的结论才是大学生的真实写照。这不同以往传统的抽样调查与样本分析得到的数据,传统方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往往片面,不能正确体现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与情感全貌。对上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大学生行为进行预测与预警,对不良情绪、势头先知先觉,同时利用大数据共享特点,实现学校多部门、多方面参与,从而提前进行一定干预与处理,防患未然。
(二)大数据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要求增强。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不再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变化、思维模式将受到外界各类信息的冲击而波动。学校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指导,转变思政教育模式,加强自身结构建设迫在眉睫。而当下如何使数据处理能力跟上数据产生的速度,也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而且大数据信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将会受哪些方面的威胁,数据的不客观性及误导性问题如何正确判断,使得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把握上也十分严峻。
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思维观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给人们最直接的转变就是思维观念上的变化。因此首先就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强调高校各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协作;其次就是要时刻保持思维的机敏性和前瞻性,准确的把握住现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想教育工作之间的联系。最后就是要鼓励开放性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渗透,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接受新的社会思潮。
(二)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系
数据是构成大数据时代的基础,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系,从内部着手,整合各部门、各院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资源和衔接点。其次就是内外合作,将内部数据与校外一些新潮思想相结合,最大化的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增强校内大数据体系的建设。
(三)提高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大数据时代不仅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形式和思维上带来极大的转变,同时也要求思政教育者在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均为文科出身,其在对数据敏感程度及处理思维上,远不如理工科。这也正是需要转变观念的基本原因。深化推进思政教育工作者数据意识,培养其数据处理意识,才能摸索出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规律。
总结
根据本文的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在这种新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高校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及教育思维观念的转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与质量,才能引导学生在环境复杂、文化多样的社会中,更好的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银成,罗擎.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3)
[2]张立敏.关于提高中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多途径探索[J].智能城市,2016(08)
[关键词]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51-01
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专业的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大众化。而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既拥有其专业的特殊性,也具有大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有着各自的个体特性。在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情感教育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人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依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在了解并正确把握艺术生特点的基础上,借助情感教育进一步做好高校艺术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导艺术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艺术生特点分析
(一)具有开放性思维善于接受新事物,但理想信念较为模糊
对比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类专业学生性格特点较为个性化,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性格开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好求异存同,主体意识突出,不盲从;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影响,有些学生表现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的现状。很多艺术生不关心时事,理想信念较为淡薄,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课程有抵触情绪,存在自我为中心与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二)为人感性,但理性思维缺乏
艺术类专业的 学生表善恶分明,环境对其情绪的影响比较明显,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擅长交际,待人友好真诚。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情感丰富、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等优势,但同时也会显现出容易冲动、欠缺理性、忽视现实等不足。
(三)个性独立,但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缺乏
艺术专业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艺术生大多热衷于自我的表现,但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学生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突出表现为纪律观念淡薄,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抵触。
(四)有浓厚的专业情节,但文化底子较弱
艺术生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包括专业理论学科)。因此造成艺术生知识面狭窄,文化基础差。
二、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所以,当人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如果接受这个刺激,情感行为就会表现出积极性,情感支持力度就强,因此而产生了兴趣,在时间上就表现得更为持久一些;但如果排斥这个刺激,不予接受,情感行为就会表现出消极性,情感支持力度就弱,时间上也会很短暂。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启动因素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情感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它要么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惊异感、美感、偏好等推动受教育者驱向学习目标,要么抑制其积极性,使人浅尝辄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情感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而且把情感培养视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情感教育的功能应在于教育者通过积极的情感,抑制受教育者的消极情感;使受教育者产生指向正确教育目标的动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艺术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其特点明显,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针对艺术生感情丰富,情绪容易变化,对学生管理者抵触情绪较大的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他们的情感状态变化,增强对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开展情感教育,适时地将大艺术生的情感状态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引导,使他们尽可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不断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效应。在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情感效应,开展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
1.了解和掌握艺术生的情感特点。这是对他们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通常的方式方法有座谈、个别谈心、心理测试等等。这一项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在这个基础上情感教育的开展才能有的放矢,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尊重他们,并满足其合理的情感需求。艺术生的情感需求存在特殊性,但也是合理与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其合理的情感需求。人的情感需求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而合理的感情需求也存在能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对学生的合理情感需求应想办法尽量给予满足。
3.引导艺术生形成正确的的情感需求。对于艺术生的情感需求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区分,他们有一些情感需求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绝对不能无动于衷,以致其不合理的情感需求越发严重。同时,对于一些难以满足的情感需求,我们应通过积极的引导与教育,促其走上正轨,防止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4.引导其情感形成升华。人的情感是可以受到影响的,帮助艺术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集体荣誉、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关心,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同学个人之间朴素的手足情升华为富于理性的友谊。要帮助他们建立更高尚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健全的情感。了解、尊重、满足、引导、升华这五个方面逐层深化,紧密联系。而升华过程是最关键最艰难的一步,只有实现了升华,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较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胥炜.浅谈如何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顾 军,牛建永.高校艺术生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分析.科技风,2014年23期.
[3] 何奕璋. 高校艺术生辅导员的工作初探. 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 文化载体 原则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43
Principle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Carrie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Ways
LI Xiao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Campus Ideological education agency implem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ritical carrier, provided the necessary material which is bo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mote action-oriente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Education vector most major content is to develop cultural carrier, the actual demand analysi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ure carrier construction for consistent approaches, and with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necessarily linked. The current iss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ure from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rrier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study of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rier path have a negligibl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ultural carrier; principle; construction ways
所谓的教育文化载体主要是指各种文化产品在高校课程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通过大学文化建设与教育内容的结合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的,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得以有效展开,不断强化的教育文化载体建设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也使得思政教育文化视野得以拓展,在营造良好思政教学氛围的基础上也促进了预期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也涌现出一些问题,亟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善。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的现状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组织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有效的组织管理是指将教育和管理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此来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借助一定的经济措施、行政手段、组织纪律来规范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举止。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融合、交流的路径来加强与组织管理的联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融合成为统一的部分。长期以往,将会导致学生错误的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只有一个,即开展教育活动。这样的观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从本质含义上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的方法并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组织管理就是能够促进教学计划能够圆满完成,这就导致高校思想文化载体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硬件设施指的是一些相对而言比较传统的文化载体,这部分传统的文化载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详细来说,指的就是借助一些教学基地、教学器材等实际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然而,教科书和校园就不能称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这两者仅仅带有一定的自然属性,但倘若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善校园环境,则这两者也可以称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载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导致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硬件设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与此同时,现阶段高校仅仅强调对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没有看到建设校园硬件设施的重要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硬件设施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进度。对此,高校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设文化载体的硬件设施。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的原则
第一,文化载体开发的系统性原则。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工作涉及到开发过程中的主客体及介体关系,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对高校文化载体的有效利用,这就需要从系统化观点方面完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综合协调方面完善文化载体开发的全局性规划,落实责任分工,这是促进预期开发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此外,文化载体开发的系统性原则还突出体现在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及传媒载体的多方位关系呈现方面,在相互补充中辅助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
第二,文化载体开发的方向性原则。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与建设的根本性原则,方向性原则突出了高校思想政治价值观树立的渗透及导向功能。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高校文化载体开发的主要目的,因此方向性原则的确立至关重要。我们在积极明确文化载体指导思想的同时也应当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文化载体开发与建设之中,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的指导下提高文化载体开发目标的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政文化载体建设的目标导向,将人格塑造与科学知识妥善结合,这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文化载体开发的针对性原则。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精神塑造也是高校思政在教育文化载体开发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因此相关政治道德信条的构建也不应当以统一形式概括。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出发,切实考虑到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复杂性,在文理渗透中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并将其应用于学生政治素养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当中。此外,文化载体开发的针对性还体现在与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的融合方面,突出情感关怀在文化载体建设中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针对性原则,做好文化载体的建设工作。
第四,文化载体开发的保障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合理的途径、明确的目标,还需要一定的保障体系。如果缺乏有效的保障体系,则根本无法建立起健康的文化载体环境,更不用说是进行文化载体的运用了。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文化载体环境的分析,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文化载体自身的研究。所以说,要大力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就要求对保障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要能够在组织上、物质上都提供一定的系统保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基于这样的情况,高校要提高对文化载体的物质保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用党的思想来武装教育文化载体。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建设文化载体的关键因素,能够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途径
3.1 从物质文化载体开发强化思政教育硬件设施
物质形态是物质文化载体存在的一种形式,这其中就涉及到高校的建筑风格、校园环境、教学科研、卫生绿化以及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内容,硬件环境能否做到整洁和有序对于师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学校的草木、砖瓦甚至是宿舍及教室都存在着育人信息,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切实从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管理理念出发,立足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立足于学校总体规划与建设中突出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而言至关重要。
3.2 从精神文化载体突出思政教育核心
软件是高校思政精神文化载体存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其中包括了对应的舆论氛围、育人氛围和学术氛围等内容,作为高校教学的灵魂所在,精神文化载体的构建还与高校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在师生品格、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的共同影响下呈现出高校的教学信念与追求。因此,从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的知识性及思想性特征出发,无论是育人环境的构建还是学术维度的拓宽都需要切实以思政教育为核心,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必要的演讲和辩论活动,这不仅能够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对于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3.3 从虚拟文化载体拓展思政教育范围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形式,虚拟文化载体在表现手段和内容设计方面主要包括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内容,在互动及创新的目标导向下突出文化现象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对比,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手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体,网络有着显著的交互性和全球性特征,这就使得网络得以在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传播。作为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高校尤其需要通过网络文化来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应当切实突出网络在虚拟文化载体中的文化阵地作用。因此,虚拟文化载体构建需要从教育主客体及内容形式方面入手,切实突出主导价值在虚拟文化开发中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导向下实现对文化生产与经营方式的革新,充分利用教育文化载体和网络手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可见,信息主动权的占据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全新途径,同时对于教学质量也是重要的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文化载体导向下更加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这对于思政教育引导价值的发挥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这就需要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突出文化载体开发与建设的教育功能,将学校发展特色、时代特征及社会主义特点与思政文化载体开发相结合,促进良好学风与校风的形成。从时展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容理应在文化载体建设中得到落实,以此达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多样化的提倡和主旋律的形成对于和谐、生动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而言至关重要,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升臻.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述评[J].理论与改革,2008(5).
[2] 刘奎,代征.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基本形式及功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3] 杨能山.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4).
[4] 廖金香,陈少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保证信息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要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与自我正确价值观的正确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树立健康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念,开展健康的正确培养素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和现实的教学变动态度,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改变学生的道德情操,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层次,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观念和理念,改正当前的思想意识,大学生的成长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辅导学生的正确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学生在思想教育上的许多不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情绪教学转变,并且要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完善学生自我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模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加强思想引入的教学辅导方式,但是在当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转变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欠缺一定的思想教育辅导,欠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单独的科学管理制度来看,高校教学管理欠缺有效的管理思路,在高校教育教学的教学思路中,当前欠缺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思想导向上欠缺教学引导,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也缺乏学生的主体思路引导。
(二)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法单一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欠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将高校整体管理内容全面体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要欠缺整体化教育,在规划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以学生的角度和权益”出发。多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学校的教学主体为主进行考虑的,欠缺对学生为主体环境下的具体考虑和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开展评比与教学管理手段落后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存在人力、物力的欠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各项教育能力处理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整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标准相应升高,导致了现有教师素质无法达标,素质越来越差。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学队伍青年教师由于年龄低,普遍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辅导员身兼教学辅导工作,还要辅导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加大了教育管理队伍的负担与压力,在高校教学与辅导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能力逐渐懈怠,在思想政治上教师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在队伍上也存在创新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知识结构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师教学方式还是存在许多难度,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开展许多创新工作,要尽力避免的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
三、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创新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根据高校教学发展的特殊性,坚持我国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的学习动力,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教育策略,保证高校教师的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保证高校教师的战略眼光,提高学生潜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价值,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保证高校教师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长期学习动力,提升自我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在战略上和工作上不断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动力。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根据创新性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动力与教师自身的创新性教学思想为主相互结合,根据创新教育教学的具体方式结合内容创新,完善创造性教育管理方式,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形成有价值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动力,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性上拥有强化的学习动力,保证学生学习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规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制度,改善学习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发展。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动力,让学生自我发挥更好的动力,改进学生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动力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的优势,加入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利用因特网平台加入网络平台建立思想政治的在线交流,提高对信息处理的优势。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针对贫困生的思想现状,积极创新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高校贫困生是指普通高校中家庭贫困,没有能力缴纳学费,日常生活没有保障,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一类大学生。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为8%~15%。
(一)贫困原因
高校贫困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贫困生人数和比重还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调查显示,产生贫困生的主要原因有: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村家庭基本靠农田维持生活,加上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收入来源少,很难支付孩子的学杂费,如果遇上天灾人祸就更是雪上加霜;多子女或家庭变故,很多落后地区不能很好地实行计划生育,多子女现象比较普遍,本来经济不富裕,要维持几个孩子同时上学就更加困难,加上有些家庭产生变故,缺少主要劳动力,更加无依无靠。
(二)思想问题
应该说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他们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热爱党、热爱祖国;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勤奋刻苦、坚忍不拔;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敢于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因此,绝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都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健康向上,以比较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现状。但是也有一些贫困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如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感恩意识缺乏,诚信意识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进取心不强。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加强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心理问题
面对来自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加上特殊的生活经历,一些贫困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评价和解释,逐渐导致有些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孤僻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与“经济贫困”相对应的“心理贫困”,成为经济和身心的“双困生”。个别贫困生由于长期以来的自卑、孤僻,平时不善于与周围人进行交流,把自己与其他同学隔离起来。这样的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知心朋友,甚至遇事都找不到一个倾诉的对象,对集体活动更是避而远之,把自己长期封闭在一个寂寞、偏僻、孤独的角落里;面对社会上的有些不公平现象,常有仇视的看法;面对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缺乏自信,不敢很好地展示与推荐自我,不能主动积极地面对就业的竞争。
(四)学习问题
大部分农村家庭的贫困生从小就明白,家里供自己上学很不容易。上大学后,这些贫困生想尽办法,通过好好学习取得奖学金,或者通过其他的兼职渠道等,尽量减轻家庭的负担。因为对于这些贫困生而言,他们深深明白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他们今后走出贫困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上进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非常刻苦,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表现出“人穷志坚”的韧性,通常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事实表明,有些贫困生不明确学习目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学习不刻苦,成绩较差,怨天尤人,最后出现成绩挂科的现象,有的甚至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业。
(五)生活问题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出台了一系列奖、助、贷等补助政策,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顺利通过申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曾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一些贫困生每年开学的时候只带来一部分的学杂费,或者几百元的生活费,而且这些钱还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绝大部分贫困生都生活俭朴,计算好如何花每一分钱,当然也有些贫困大学生过分向往富裕的物质生活,经不住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有很强的攀比心理。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已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第一,大家对贫困生落实经济帮扶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也是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积极拓宽帮扶渠道,为贫困生争取多种形式的经济支持。但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相比较而言,为贫困生提供的经济支持显现出一定的问题,比如资助渠道不宽,仅仅局限在校内,校外的渠道比较少;资助力度不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资助,只能把有限的资助金额拆分给许多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资助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第二,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稳定的机制保障,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显示不出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辅导员针对不同的贫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的引导。但是目前学校工作者仍没有对贫困生形成足够的关注,工作往往浮在表面,疲于应付,缺少有意识的引导,缺乏个性化指导。第三,政府和高校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般都比较重视对贫困生经济帮扶,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就万事大吉了,而往往忽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缺少人文关怀,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通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励志类活动,不断加强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积极落实经济帮扶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仅仅做好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辅导员要认识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教育部门、社会与学校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经济救助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助学体系。辅导员要全面掌握这些政策动向,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把每项政策都宣传到位,让所带的每一个贫困生都能清晰了解每项资助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要办理的手续。根据不同的贫困个体以及不同的贫困程度,帮助其找到最合适的路径来解决问题,避免有些贫困生因为不能很好理解国家政策而错失一些机会。
(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应该说“80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同样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在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物质欲望不断增强的同时,有些贫困生表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造成自身贫困的原因,产生了对党和社会的怨恨情绪,产生了“仇富”心态;有的贫困生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不幸,看不到光明的未来,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有的甚至埋怨命运的不公,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抵触或敌对情绪。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贫困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报告、面对面地谈心,宣传身边优秀的典型,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健康成长。 转贴于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与一般学生相比,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较为艰难的人生经历而产生了自卑、孤僻、偏激的心理。因此,辅导员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要在平时的接触过程中积极关注其心理状况,通过单独面谈或者侧面了解情况,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后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坦然面对现实。目前,高校相当一部分辅导员都经过了专业心理课程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更加了解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团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营造充满爱心和尊重的氛围,缩短贫困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距离。对存在个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在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及时转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现有的思想观念和途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辅导员应该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积极创造条件,与校内外相关部门联系组织贫困大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兼职团委工作的辅导员,可以为他们搭建一些平台,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专业调查、实习活动、社会兼职等,让贫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进贫困生对社会的认识,学会奉献,学会在实践中反思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五)引导参加勤工助学
为了扶持和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许多高校相应设立了许多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辅导员一般比较了解自己所带贫困生的贫困程度,也了解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置和政策。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联系勤工助学的岗位,使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一定的报酬来解决自身困难,同时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针对很多贫困生在学校没有广泛人脉的情况,辅导员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寻求岗位,不但关注校内的岗位,有机会还要积极开辟校外的岗位,给他们提供较多的机会锻炼自己,以暂时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六)积极体现人文关怀
辅导员在高校中一般都带有学生干部,有的还带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合力,可以促进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平时在学习、生活上接触这些贫困生的机会较多,对贫困生也比较了解。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干部对贫困生的帮助和关心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成为贫困生的朋友,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也能在第一时间把贫困生的状况反馈给教师。建立学校—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网络,使广大贫困生在学校里能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不但在生活、学习、经济上得到了帮助,内心更是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对他们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七)加强诚实守信教育
“8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曾一度成为媒体评论的对象,也曾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拷问。这一现象反映出我们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辅导员要认识到深入开展大学生诚信建设活动的重要性,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观念和意识。要在建设校园文化和培育大学精神中突出诚信的地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以及观看主题教育片、组织专题讲座等活动,使贫困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牢固的诚信意识,养成坚定的诚信品格。
(八)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它是Web2..0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交互性、开放性的网络社交服务。美国的Twitter是世界上第一个微博网站,而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在2009年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从此微博正式进入我国。目前,我国已有多家网站提供微博服务。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并借助自身强大的传播优势蓬勃开展起来。微博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找到利用微博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微博的特点:
微博作为新的传播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应用,必然存在其独有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门槛低、传播范围广
微博、评论和转发的字数限制在140字内,更加体现了微博客的“微”这个特点。传统博客的写作中,博主习惯于长篇大论或者对某事件、现象有独特且深刻的见解,为了增加博客的访问率,博主都会选取高端或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对文章内容进行多次修改后才发表出来,这就要求博主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而许多用户虽然有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想要抒发,但鉴于博文的以上要求,最终被挡在了发表博文的门外。与传统博客相比较,微博则降低了使用门槛,它不需要精湛的写作技巧,只要会使用电脑或者手机的用户就可以登录发表、评论或转发微博。一条微博在一对多、多对多的转发过程中得到病毒式的广泛传播。
(二)随时随地的发送
微博客可以用浏览器、手机及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Skype等)等不同通讯技术进行,还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提供的开放API接口。与传统博客相比更加方便快捷,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其中,特别是使用手机发表微博的方式,使得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用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抒发感想和宣泄情绪。
(三)微博成本低廉
发表微博的成本低廉。一方面,信息成本低。用手机微博,只需支付标准短信或彩信费。另一方面,信息接收成本低。微博用户相互添加“关注”,就可以彼此成为粉丝,可以随时观看到自己所关注对象的信息更新状态,除了留言以外,还可以转发或分享给朋友。同时,自己的微博也会自动出现在粉丝的微博页面上,人数再多也不会增加信息接收成本。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占上网人群的22.4%,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以上数字说明,微博已在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因此,微博将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途径。
(一)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
用微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有效的缓解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间的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在微博上,教育双方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减少了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间由于面对面而无法进行彻底交流的尴尬情境。在这里学生可以与教师展开思想上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作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微博上发表个人性情、工作体会等方面的内容,以更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减少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刻板的形象。在与学生的平等、和谐的对话中,化解师生间的隔阂,减少现实生活中对立的状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的是课堂说教、课下谈心、组织文化宣传活动等单向教育方式,大学生经常是在教师要求的情况下参与其中,所以其热情难免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微博以其快速方便的特性,在这方面给予教育者极大的帮助。在微博上,教育双方都可以或评论时时信息,还可以浏览和转载与自己相关或关心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在大量的微博信息中,师生间经常会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这就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讨论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高,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无边界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营造了寓教于乐的氛围
微博已成为大学生抒发心情的工具,它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很多学生会使用微博写下自己心理活动状态、生活点滴以及要与他人讨论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浏览、转发微博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达到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和陶冶情操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的及时交流模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可以用手机和接收微博,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上各种信息,学生只要跟随,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的进行交流,这就意味着形成了微博课堂。同学们在微博上可以无拘无束的讨论问题,充分的调动了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满足了他们上网娱乐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提高了大学生的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扩展了交友的范围
大学生除了拥有现存的人际关系外,还可以通过在微博中添加“关注”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里,微博主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网络关系还可以转化成真实的人际关系,扩展了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在微博上,大学生还可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关注他们喜欢的明星、学者等名人,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与他们就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对话。通过在微博上与名人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成为学习的动力。
三、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微博作为新型网络社交工具,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并且在使用人数上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抓住这个有利工具,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积极构建利用微博教育的平台
虽然高校利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但高校开通官方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高校网络建设也将跨入“微博建设”阶段。高校可以通过官方微博,校园活动或科研讲座等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特色,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个人微博,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平台的搭建,能够将学生工作有效的融入到微博的使用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发挥网络新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
(二)分类建设特色主题微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学生分类,建设不同组织的微博,如建立班级内部的微博、学生课程技能小组微博、学生党员微博、社团组织微博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还可以按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特色主题微博,如“金融快报”、“英语沙龙”和“网络零距离”等,吸引学生加入,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讨论相关问题的前沿知识,并对主题内容纵向延伸,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习惯使用“微博语言”,用大学生的语言与同学交流,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人的政治说教刻板印象,在自然生动的语境中营造主流舆论氛围。
(三)强化校园微博管理
高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携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本校学生微博信息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避免垃圾信息弥漫,微博内容偏离主题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通过开设微博应用讲座,让学生从肤浅认识微博转变为深入了解并学习科学使用微博的知识。同时,培养一批有感召力、有舆论影响力的大学生骨干力量,在高校面临网络危机的关键时刻他们会发出建设性的声音、掌控事态发展的趋势,加强微博舆论引导。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研究微博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地发挥出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微博_百度百科.
[3]张筱荣.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月.422-426
[4]刘璐,张萌.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出国与就业,2011年7月,107
[5]侯丽娟.微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文化学刊,2011年11月,16-20
[6]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2月.82-84
一、目前学院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对设备技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填写、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统计及为设备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任务。设备档案应当真实记录和反映设备从出厂到报废所经历的检验合格投入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及简单化。设备档案管理没有形成一套严谨、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所需的办公配置不到位,没有真正抓好设备档案的建立和使用,认为设备档案是可有可无的资源,只注重设备硬件资源本身的利用价值,对于属于设备软件资源的设备档案,只有要用到时,才想起其使价值。②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在工作中自己摸索、总结管理方法,不能形成严谨科学的管理方法。③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流动大,人员的更替频繁。有些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在本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就转到别的岗位,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即使有管理制度,都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
(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院用于教育教学的仪器设备数量多,各系部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种类多,在使用中发生仪器设备故障频繁,且故障发生后不能实时上报,特别是在小型、课堂教学等仪器设备上未进行使用登记,不能实现使用过程中的统一管理,导致使用问题不足。
(三)仪器设备检修、报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仪器设备在档案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等问题,导致在检修和报废过程中,工作难度较大,造成维修不及时、工作效率不高,影响正常教学。同时,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类别复杂,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维修人员未能掌握排除仪器设备故障的相关技术等原因,故在仪器设备当需要检修又没有及时进行维修时,仪器设备一直闲置,时间长久后,只能报废;当需要申请报废时,不能得到确切的故障根源,反复检修,浪费人力、财力。
二、针对目前学院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针对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研究
从思想上重视高校仪器设备档案工作,反复强调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使各系部、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相关人员有清醒的认识。仪器设备档案工作和任何工作一样,领导的支持和各个部门的重视是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当仪器设备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真正被认识理解后,这项工作在各个部门工作中的地位才能确立起来,才能真正有人抓、有人管。强化仪器设备档案的信息管理、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基本的设备档案文库,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
(二)针对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研究
设备使用阶段应形成包含如下内容的资料:设备履历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功能开发和技术改造记录等。
根据所建立的仪器设备档案,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统一登记,对设备的申报、采购、验收、入库、发放使用、档案建立和报废处理整个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三)针对仪器设备检修、报废中的研究
仪器设备检修报废应形成的资料有:设备检修、报废申请书、仪器设备检修报废鉴定与审批材料、设备报废处理转交单等。
针对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类别复杂,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可把设备检修工作承包给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厂家,特别是对于数量较大的同一类别设备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厂家具备的技术人员、配件、资料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使得设备的维修能够保质保量,而且伴随仪器设备技术的进步,同厂家挂钩也有助于设备的改造升级。
三、结语
目前,在学院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侧重购置与使用,而忽视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现象。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随着学校的建设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使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是需要我们一线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问题。本文力求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做以小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瑾. 高校设备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J]. 档案管理,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