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固定资产盘点的问题

固定资产盘点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9 17:17: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固定资产盘点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固定资产盘点的问题

篇(1)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归结起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

1、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2、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理资产调拨手续,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负责人员,不了解或不知道固定资产调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因此财务部门不能根据有关的资产调拨手续进行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因而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3、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其结果直接导致账面反映的资产,不能和实物一一加以对应,这就给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做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另外,前面谈到的由于未办理调拨手续,其结果必然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存在情况,而资产使用单位也不可能知道实物价值及折旧情况,当实物到了报废不能再继续使用时,上述二单位均不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有关报废资产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账、物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楚,关系不够理顺,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致使许多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等账实不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更没有协助和配合好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具等非生产经营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造成各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从而达到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的目的。然而,为数不少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上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具体地说,就是以制度形式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它应当包括固定资产的范畴、确认标准、资产分类;固定资产的购建申请、资产交付、调拨转移、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等项内容,对已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的部分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充实。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这些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管理固定资产应当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门:

——负责根据发票、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资产调拨单、投资协议、资产盘点表等入账依据对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包括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核算;

——负责组织、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和盘点结果资产价值的确认以及盘点表填报、盘点报告编报、盘点结果账务处理等项工作;

——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调拨、变卖、报废手续,填报相关资产价值工作;

——负责组织、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财务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好固定资产。

(2)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审定、编制、汇总、报批工作;

——负责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有关审批手续和财务入账手续的办理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负责对盘盈、盘亏资产数量的确认,协助财务部门确定盘盈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并负责盘盈资产完好率、报废资产有无使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报废资产审批等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等项管理工作;

——负责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资产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好固定资产。

(3)办公室:

——负责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生活用具和文体设施等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审定、编报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各资产使用部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固定资产,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确保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借用、调拨、转移、变卖固定资产;

——积极协助、配合财务、资产管理和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与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接受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各级领导提高认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关键。

企业各级领导应当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工作,克服和改变“重生产经营、轻管理核算”的思想,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它的增值保值指标,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检查考核内容,应积极支持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这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统一,资产分类不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已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还有的企业不使用统一分类名称,自行进行设置分类名称,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分类混乱;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因此就不能做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情况,致使前面所述,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不规范,造成的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从核算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明确固定资产包括的范畴、确认标准,统一资产分类和折旧年限。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生产经营用设备、器具、工具和单位价值在20__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非生产经营用设备物品,都应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管理。

关于固定资产分类和确定折旧年限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经过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建议固定资产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仅供参考):

(1)房屋建筑物

(2)交通运输设备

(3)机器机械设备

(4)自空设备及仪器仪表

(5)通信设备

(6)办公设备

(7)生活、文体设施

(8)其他

2、合理设置帐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单位财务应当设置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它可以反映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面几页应当设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设备、资产调拨及增减变动情况,应当至少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予以处理)。这项工作是调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固定资产,解决许多固定资产遗留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一方法十分有必要。这项工作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项内容。

二是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的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查实后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盈亏原因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查明,并要求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三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毁损和无使用价值的待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确认后,在盘点表中予以标注,其报废原因要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负责根据同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确认盘盈资产的原值。

四是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包括4项内容:1.说明盘点依据、范围、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2.说明盘点结果,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金额;3.着重分别说明账实不符和报废资产形成的原因;4.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说明有无过失人和保险 公司赔偿责任,同时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篇(2)

摘 要: 固定资产是行政机关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保障自身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社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提出加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希望对街道或行政管理机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街道 街道 固定资产 管理

近年来,随着街道业务的迅速发展,文化中心、受理中心、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的达标建成,街道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街道改变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加强资产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一、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的加强,街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管理职能,财力也逐步下沉到街道层面,街道的固定资产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原有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越发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意识不强

针对固定资产的现状,部分街道认识不足,没有专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往往由财审科或办公室代管。从表面上看,上述这些部门都履行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实际上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无法做到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缺少统筹协调的部门,造成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

在日常管理中,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街道只注重对购置时的审核,对购置后的固定资产疏于管理,放松监管。从而导致:1、职工对固定资产不爱惜。粗放使用、不注重日常维护,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损坏或丢失。2、缺乏统筹协调部门,信息不对称,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由于没有监管部门,往往项目开始时购置的固定资产,项目结束后或是封存在仓库或是下落不明,开展其他项目时再次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3、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对于丢失或损坏的固定资产各方推诿、扯皮,无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资产家底不清

街道固定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核算盈亏,由财政部门拨款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构成。因此,购置时审批比较规范。购置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流程,保管、使用、维护、转移监控不力,处于管理不到位的状态。部分固定资产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就已经丢失或损坏;部分固定资产到了报废的年限,不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不能做到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报损、报废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二、加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做到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并重、购置和使用并重,资产管理的意识要深入人心。结合街道的相关实践经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完善管理制度

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关键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街道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制订和完善一整套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包括:

1、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转让、处置权限,明确制度和要求,严格审批程序,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

2、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购置、核算和使用的权限和责任。

3、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加强维修、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年限。

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处置固定资产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规范操作程序。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员的考核。

以殷行街道为例,在资产盘点结束后,为使街道固定资产常态长效管理,修订了《殷行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人管理”体制,细化各层面的职责,规范了日常管理的流程,建立了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了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街道要创新管理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之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的申请、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全程监控模式,分阶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具体要做到:第一步,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引进一套网络版的固定资产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该系统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唯一的二维条码标签,明确使用人、保管人,形成责任追究机制。第二步,由动态管理变为实时管理。从固定资产购入到报废的生命周期中,对固定资产跟踪管理,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处置不能报废、报损的资产。解决了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闲置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并可以实时查询资产的状况,为资产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依据。第三步,由实时管理变为精细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随时了解闲置资产的状况,对于闲置资产能有效的调配使用,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三)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分析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况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坚实基础。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性特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固定资产由国家拥有所有权和支配权,事业单位拥有使用权和占有权。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殊性,在管理上则需要实现政府分层监管的管理办法。所谓固定资产,具体指的是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1500元以上,使用时间一年以上并能够在使用时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部分。具体来讲,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范围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的房屋及建筑物、家具、陈列品、专用及通用设备、事业单位建筑物范围内的动植物等项目。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例,我中心大楼,及楼内拥有的多媒体、才艺、成人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教室和教学设备,以及中心附设多功能会议厅、女子健身中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运动场馆等均属于我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中心固定资产的数额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如何妥善地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成为了当前财务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认定给固定资产清查带来困难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清查过程中存在着职责不明、归口管理责任不明等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例如,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若按实地盘点的方法,由各部室指派工作人员进行盘点,则存在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辩识度不高,由于各部室的工作人员缺乏对于固定资产认定的专业经验,在盘点过程中不时出现把非固定资产也列入盘点资料中,造成了固定资产盘点数额同实际资产数额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出现。同时在固定资产的描述方面,由于各部室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登记标准,造成了实际盘点工作中对统一固定资产有着不同的描述方式。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清查时面临着难度较大问题。

(二)清点和管理人员不专业性导致的固定资产管理困难

当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实行的是由各部门自行对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管理,并上报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在这种工作环境之下,由于清点固定资产的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在管理行为上就存在着很大的任意性,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实现责任落实的管理办法。例如,笔者所在单位一般由财务部门按固定资产明细帐分部门打印出盘点表,并安排各部室人员按照固定资产盘点表进行清点。但是在实际的盘点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工作不细致、或对品类的理解不正确、不在表不进行盘点等问题导致各部室固定资产无法完整盘点。这种管理办法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给国有资产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调用随意性大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薄弱性,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规范性制度的缺失、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程度不高的问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中存在浪费、流失和限制等现象。尤其有些固定资产,如专业设备和通用设备等,部室间均存在调用的随意性。由于在固定资产调用过程中没有进行及时的备档、管理和回收工作,造成了在各部室进行固定资产统计时经常发现各部室工作人员不通过财务人员而自行移幼什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固定资产盘点和管理困难的上升。

(四)固定资产报废中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时会出现由于设备陈旧、科技发展等原因导致的需要进行更新换代的现象,根据规定财务部门应对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核销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资产报废中如何科学规范地进行报废管理工作成为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对于一些尚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部室进行清点上报报废后早早地进行搁置,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遭到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一些应予以上报报废的固定资产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却还在使用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工作管理不善的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等问题,给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事业单位首先应结合自身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和上级政府和领导部门下发的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程度,防止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资产清算不当、责任不明和资产浪费等现象的出现。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还应同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结合,降低固定资产评估和管理中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明确各部室和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各部室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教育和规范工作。首先,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增加单位领导的重视,并指定某位领导全权负责固定资产相关的规划管理和安排布置的工作。其次,各部室要弄清楚自身实际的固定资产占有情况,并编写相应的账目明细,同时上报给财务部门进行资产实物状况总账的编制,尽可能清楚的对事业单位占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反应。其次,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各部室占有的固定资产要进行编号、名称、规格和型号的归口管理,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固定资产的管辖范围内职责,为后期的盘点和核算工作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监督制度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分配、维护、保养、处置和报废等工作进行核算与监督审计工作。在工作中,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进行统一扫码入库管理,并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结果进行全程的监督与审计。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环节,财务部门要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普查及抽查工作,对固定资产条形码是否齐全、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范、报废处置手续是否齐全等进行逐一审核,并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后公开审计结果,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公正、公平及公开。

(四)推进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监督管理工作

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理问题上,事业单位应改变原有的报废单位经主管部门签章后交表财政局的资产管理部门,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回收的管理制度;根据上级固定资产管理文件要求,落实由报主管部门后进行处置的管理办法。在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首先应完善自身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制度,并组建专业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小组,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废监督与管理工作。在实施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环节中,要严格审查各部室上报的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审核固定资产残值及变价收入的入账情况,杜绝固定资产报废环节中营私舞弊现将及工作疏漏导致的国有资产安全及完整性受损的事件出现。

参考文献:

篇(4)

1.人员因素

一个单位各方面的管理是否规范完善,行之有效,主要看领导是否重视,领导重视,员工自然重视,领导重视,就会安排业务熟悉有责任心的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这样出差错的几率就少。否则,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往往配备不足或变动频繁,新接管人员不熟悉业务,财务人员重核算账轻固定资产账现象等都是导致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不符的原因。

2.初始数据因素

初始数据错误导致账实不符的要因一般都是相关业务人员工作不细心造成的,比如原始单据数量或型号等错误,仓管人员在验收入库环节没有认真核对,走马观花,不仔细核对合同、发票以及实物信息,造成实物品牌型号和账上品牌型号不一致;或者财务人员在根据发票等信息录入固定资产账时输入错误等。

3.账务处理因素

外购资产不及时入账,购置的固定资产早已领用,但经办人员因各种原因一直不到财务报账,致使资产延迟入账;有些单位有非货币交换来的、受赠或上级奖励的固定资产不入账;还有些单位或因当期固定资产计划超支,或因想加大本期费用等目的,将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实物计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造成固定资产盘盈,如果长时间不加管控,这类资产很容易流失。

4.缺乏沟通,协调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多方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最终无人管理,各相关部门或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不够,或不按规定流程办理业务,如实物管理部门擅自报废固定资产而不通知财务部门作相应账户处理;资产早已没有使用价值,仍长期挂账不做处理;不经部门责任人签字同意自行调拨等,这些也是构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要因。

5.实物因素

原实物已经拆拼成新的实物、不在账资产不建台账管理、实物已经处置但仍未销账等,都是造成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物的因素。在构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中,实物丢失从性质上讲最严重,它可能会给单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下面我们来逐步分析实物丢失的根本原因。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手段之一,通过固定资产盘点,可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一般单位都规定每年或每半年盘点一次,但真正做到按规定认真盘点并及时分析盘点中发现的问题的并不多,实物盘点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使得盘点不及时、走形式,实物管理人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认为,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是实物管理部门的责任,与己无关,没有尽到财务监管职责,无法形成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单位内部之间相互频繁调拨而不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导致追踪不到实物;内部各部门之间经常性临时借用,容易造成该实物无人监管,这些都是构成实物丢失的要因。而用鱼骨图经过层层分析的结果是考核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完善,这是实物丢失也是账实不符的最根本原因。

二、“鱼骨图”法提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我们找到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源,然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1.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社会,很多先进的管理依赖信息技术,固定资产管理也不例外。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可以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标签,从资产购进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固定资产实物实施全程跟踪管理;可以解决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产权不明,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等问题;还可以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资产的产能效益,降低管理和使用成本,真正实现厉行节约的原则。一套系统,多个部门使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权限只是查看核对本部门资产数量、品牌、型号;实物管理部门管理全部资产,根据仓管部门提供的明细,核对财务输入卡片信息是否有误,打印条形码;财务部门输入卡片信息,进行账务处理。每个职能部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不推诿、不越权,各司其责,层层把关。

2.完善相关业务流程

从实物计划购置、验收入库、财务入账,到领用、调拨转移,最后报废处置等,这些流程的制定很简单,大部分单位制定的流程在理论上也看似完美,但完善业务流程不单单是要“已经完成了制定若干个流程”或是“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的结果,而是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是制定完存放到档案盒文件夹内或电脑上装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用这些流程来实实在在地规范单位管理,在实践和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漏洞,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和完善,防范风险,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3.固定资产管理要常态化

如果单位使用了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仓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等相互监督,工作程序环环相扣,财务部门配合实物管理部门定期用手持条码机盘点固定资产实物,查看账、卡、物是否一致,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上报主管领导。如果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种类不很多,仍可以采取原来的“笨”方法管理。仓管部门负责入库验收、明细台账、发放登记;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账登记及时完整无差错;实物管理部门根据仓管部门的明细台账按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卡片上详细记载资产编码、品牌、型号、原值(没有原值的要注明来源)、购置时间、责任人或使用人、调拨记录,将自编号制作成铭牌直接贴于实物显眼处,便于盘点时一目了然;实物使用部门使用单位统一格式的固定资产卡片建立本部门台账,便于同实物管理部门的卡片核对,盘点时,由盘点人和使用部门负责人在盘点表上签字认可,部门间相互调拨时,单位实物管理人员和双方负责人均需在调拨单上签字方可生效,一式三份各自留底;固定资产盘点不限于固定资产账上有的实物,对于那些账上没有的实物,首先分析原因,对该入账而没有入账的要及时入账,对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但无法入账的要单独建立台账和卡片,加强管理。每次盘点后都要以书面形式记录盘点结果,分析原因,并追踪复查。建立部门负责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本部门的资产负有管理责任。实物管理人员或使用部门负责人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已经从如何防范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层面。为了保障固定资产安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能,企业要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内部控制建设应当贯穿各类固定资产从“购进到退出”各个环节。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相关的其他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不断减少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并高效运行。企业还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一次,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5.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并付诸实施

在考核上不能“光打雷不下雨”,仅约束不惩罚。对于盘亏资产,必须追究责任,按现价予以赔偿,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必要时主管领导可以抽查实物管理的情况,不搞形式,对各责任人的考核落到实处,不要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标准统一并尽量在一个考核年度内保持不变,不因人因事而异。

6.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篇(5)

关键词:气象部门;固定资产;资金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8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气象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规模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为了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2005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存在着重服务而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大家都在围绕着科技服务收入利益最大化,而忽视资本性支出和相关费用。资产管理与科技服务收入两者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使用管理上是粗放的,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二)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明确

根据内控的相关理论,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是不相容的,应当由不同的部门与人员分别管理,但在人手紧缺的实际工作中,并未对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专员。一般都是谁使用谁管理,全盘性的管理没有专门部门或是挂靠在财务部门,基本依赖于财务部门的价值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没有足够的权限和精力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管理,而资产的使用者往往是重使用轻管理,对于一些资产的损坏缺失往往出于利益考虑隐瞒不报或提供虚假报告,这就使得全局性的资产管理难以做到详尽、有效,也不利于责任认定。

(三)固定资产管理疏于日常管理

一是盘点清查问题。依据《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年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要么填个表格了事,要么几年才查一次,有的甚至数年都不清查,这种做法使得好多单位账实不符现象非常严重,管者懒得查,用者懒得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二是基建工程资产认定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气象部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些工程项目投资对改善气象部门的基础设施环境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有的建筑工程在施工前后所用的名称不同,所组成的分项目也不尽相同,或者有的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的,这种实际情况除了具体施工的工程人员明了,财务人员根本无法做出区分,这样就使得一些新建工程项目进行了重复计价,而一些改(扩)建项目难以进行重新计价。

二、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气象部门资产管理,必须建立专门资产管理组织。从气象部门实际出发,当务之急是各核算单位要设置资产管理专门机构,指定专(兼)职人员,形成上下对口、责权明确,贯彻“谁占用、谁管理”的原则,把使用、管理与维护结合起来,使人人都关心在用固定资产,并将其结果纳入到岗位考核和奖惩考核的内容中。对固定资产的调入、调出等变动,及时登记入卡,便于与财务部门核对。对需要核销报废的固定资产,要经专业技术人员鉴定,经主管部门报领导批准,才可以报废,同时对报废资产的残值要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

盘点清查制度是财务制度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明确规定,它是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有效手段。为了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必须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盘点清查执行不力的现象,应该进行认真整改,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将盘点清查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定期盘点,处理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现象,对于因名称不清、分项不清的新、改(扩)建项目应追根溯源,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账相符,账卡(转上页)

(接下页)相符、账实相符。

(三)评价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由于气象部门对固定资产配置的要求较高,这就使得气象部门所采购的固定资产价值都较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尤其对高精密的气象固定资产,折旧损耗以及各种贬值都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若气象部门还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的现象,那么气象固定资产的贬值会更加厉害,使得固定资产达不到预期使用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气象部门应积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固定资产分配与调控机制,促进资产合理配置,避免资产多占和浪费,可从源头上加强固定资产增量管理,避免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 白金明.谈谈我省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J].气象与环境学报,1991,(2).

[2] 朱小玲.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0,(2).

篇(6)

同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ERP在中石化系统已经全面上线,但是由于中石化石油销售企业加油站点数量众多,资产分布面广,资产项目繁杂,ERP数据的应用也还有许多难题,固定资产的性能变化、空间移动等还不能动态反映,财务账与实物资产的一一对应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面,目前仍依靠手工完成,不但耗时长、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准确度不高。条码技术具有方便快速准确、实现信息流和资产实物流的对应等特点,因此,将条形码技术引入石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ERP中现有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难题,实现周定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财务账与实物资产的一一对应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提高石油销售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一、条形码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思路

条形码技术是把计算机所需的数据用一种条形码来表示,然后将条形码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自动阅读的数据,它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在商业、物流、交通运输、办公自动化等方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固定资产方面,条形码技术的管理效益在大型集团公司的管理工作中业已开始显现,中石化销售系统的广东、北京等石油公司,在成功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已将条形码技术引入企业同定资产管理中,其他省市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实施。

条形码管理系统一般由系统软件、手持终端扫描器、标签打印机、数据通信座(用于扫描器和电脑问的数据传递)等构成,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固定资产编号条码化,赋予每件资产唯一的资产标签,固定资产信息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及时汇总到总部管理部门,以实现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进――使用――报废的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全环节跟踪管理。条形码在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工作过程见图:

以同定资产盘点为例,运用条形码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按要求导出固定资产数据,然后导人条形码管理系统;在条形码管理系统中制定盘点计划,确定账面截止日期及本次盘点的同定资产范围;实物管理部门人员将盘点信息导人手持终端扫描器:使用部门人员(盘点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扫描器扫捕同定资产标签,并记录闲置、盘盈及毁损情况;实地盘点的记录文件上传至条形码系统:条形码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比较,输出盘点差异表。整个盘点过程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均以电子信息方式传递。

二、条形码系统管理固定资产的基本要求

1、制定条形码实施方案,明确管理职责。由于石油销售企业实物资产众多、数量巨大而使用地点分散。石油销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框架和基本思路,在梳理流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宣传培训、软硬件设施配套等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同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开展资产清查、全面收集数据。资产设备清查盘点是条形码管理系统成功上线的基础和关键工作,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前查后乱,条形码系统上线之前,必须对石油销售企业的全部资产、设备以及在建工程进行彻底的清查盘点。制定严密的清查盘点方案,明确财务、零售、物流、发展基建等相关部门的职责,通过分类盘点、顺向盘点(以账找物)、逆向盘点(以物找账)、责任包干、分头对接等多种方式,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3、落实清查结果、规范固定资产数据。资产清查盘点结束后,应将清查结果与EAM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情况及时查明原因。以固定资产为主线,将设备与资产的对应关系逐项确认,除列人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等核算的设备之外,其他设备应全部实现与固定资产的一一对应。

4、强化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条形码管理系统既是较为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工具和手段,又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着紧密联系,要想熟练运用条形码系统管理企业固定资产,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是关键,特别是基层加油站、油库基层资产管理人员,对条形码系统操作手册、系统功能、配套终端数据采集器等应重点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此外,再先进的系统也是需要人来操作,仅依赖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需要盘点人员尽职尽责去盘点发现,所以,在培训业务技能的同时,对资产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也要培训,通过多种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树立爱岗敬业、守土有责的理念。

三、运用条形码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预期效果

1、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与集成化。石油销售企业通过ERP系统和条形码技术的有机结合,打破了同定资产信息的阻隔与断流。财务部门利用ERP系统中的同定资产模块维护同定资产各项信息,进行固定资产日常会计核算,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核算、计提折旧等;实物归口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享固定资产信息,并定期通过条形码系统对资产实物进行管理,实物资产整体的管理都纳入系统管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形成了实物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闭环,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得到了有效保证,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与集成化。

2、以条码作为资产“身份证”,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条形码作为资产可识别的“身份证”,可以及时反映固定资产新增、调拨、报废以及使用状态等变动情况,及时跟踪更新资产管理的相关数据。由于每项资产都有一个唯一的条码标识,账实相符做到精确核对,这样便解决了解决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实物与财务账目不符的情况,减少企业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盲区,使企业领导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解企业所有资产的全面情况。同时,条形码系统具有对应固定资产图片查询及固定资产管理手册更新打印功能,达到了全程全面、精准细致、及时动态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为石油销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管理手段,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购进――使用――调拨――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篇(7)

摘 要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率,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推动和促进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其意义深远而重大。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成因,最后总结提炼了几点相关的完善对策,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成因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解读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实物形态不会发生改变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视同固定资产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2007年,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事业单位资产卡片管理系统把资产分为十一类:土地、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资产的闲置浪费严重,配置不合理。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使用效率不高。由于管配置的不掌握固定资产实际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产的配置情况,单位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的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小车油料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3.资产的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盘点工作流于形式。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1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于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单位将注意力放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争取以及资产购置上,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成本核算理解不深,理财观念落后,导致管理粗放,较少关注挖潜、盘活和用好现有资产和资源,对于资产的使用效益状况很少顾及,不讲效益,不考虑成本,经济责任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资产使用监控严重缺位

2.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不顺畅。从近二十年的管理体制调整来看,事业资产的管理职能从由财政统管到由国有资产管理局在财政部门归口管理下牵头负责,后又回到由财政部门监管,并涉及理清与国资委的管理权限、范围等问题,其间有不少属于法规脱节,管理职责不清的时期,并存在“抓抓放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虽然2006年5月财政部出台的35号、36号部长令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监管等若干事项进一步作了明确,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一直没能形成一套便于操作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全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制度体系,缺乏完整的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报损处置、盘点清查等财产管理制度,这就形成了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分工和职责不清,管理无章可循。

3.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有些落后。大多数事业单位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系统,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的手段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式手工管理,既便是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也主要是停留在统计功能上,不具备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财务核算功能,而且除了财务部门以外,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是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功能不足,无相应的管理软件的接口,资产的管控部门和使用部门无法看到资产的全貌;另一方面是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单位内部的局域网或OA办公系统。盘点的手段落后,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对实物的方式上。

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衔接性较差。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没有做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统计报告等资产管理的基础数据资料未作为财政部门编制预算、配置资产的基本依据,资产配置的审批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首先,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前提看。由于对各单位资产存量的底数不清,掌握不全,未建立起动态的资产统计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以单位自行申报数为准,难以核实,无法在预算编制环节准确地进行控制。其次,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来看,负责资产管理与负责预算编制往往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对各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计划的控制企图如何转化成预算编制部门的实际控制措施尚缺乏现成的有效模式。

四,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1.强化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行资产的统一集中管理,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水平。①统一规范固定资产录入的口径。②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有关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调剂、评估、产权登记、清查、收益、信息化管理等文件及时在信息平台上公布,便于各单位随时查阅,使各方了解学习掌握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做出处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③通过网络信息管理,各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完全公开,为分析各单位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存量固定资产,为各单位各系统固定资产相互调剂变成了现实,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2.强化资产的日常管理,明确相关管理责任,严防资产的流失。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办法。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强化资产盘点工作,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资产专人负责制、从入口到出口的内部管理制、定期盘点制、人员变动交接制,确保人走物存、人走账清。不定期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检查,对管理失职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至少2年1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以查实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因此,必须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引入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使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提高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完善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真实完整,相关记录清晰明了,相关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符合本单位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