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8 16:45: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篇(1)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经济管理 创新策略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的驱动形式由传统的投资、资源驱动型转变为技术、知识驱动型,导致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给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调整的同时,也给予其创新和发展的空间,是企业快速发展和崛起的机会。企业应该把握该机遇,创新自身的经济管理机制,适应经济转型期的市场环境,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民经济转型的需要。企业作为市场的个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其经济管理模式的先进性直接决定国民经济转型的效率,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带动区域、行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转型,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则会对经济转型造成阻碍作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相违背。因此,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是国民经济快速转型的需要。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受到企业发展历程、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差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创新经济管理环境,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一致共识,是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只有尽快完成自身的经济管理创新,方能及早适应市场环境,抢占先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阻碍

(一)对企业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的经济管理机制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息息相关,是企业在当今形势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管理机制,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重视,认识到进行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加强对企业自身经济管理机制的审视,探寻创新点,实现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以便提早顺应市场的变化,赢得生存和发展的先机。然而,当前的企业管理者鲜有人有此认识,对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创新进展缓慢,错失企业快速发展的机会。

(二)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组织松散、人员素质偏低。科学的组织架构和高素质的人员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当前的大多数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组织缺乏重视,将其排除在企业的主要部门之外,没有给予相应的管理职权,也未足额配备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导致经济管理的作用无从体现,造成企业对于自身的经济问题无法有效处理,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缺失严重,缺乏协调。概况来说,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包含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各项制度体系的配合事项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国内的企业在制度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大多为制度形式化,与企业实际的贴合度偏低;二是制度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导致制度出现重叠区域或空白区域,影响管理的质量。

三、新形势下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相关举措

(一)提升企业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管理机制的创新应该以人员意识的提升为前提,如果人员对经济管理创新缺乏了解,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管理创新的开展将阻力重重。所以,应该从企业人员的意识提升入手,借助培训、讲座、实例榜样等多种形式宣传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深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对经济管理创新理论的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给予经济管理创新以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企业的经济管理机制创新。

(二)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架构。合理的组织架构是管理机制创新的基础,针对企业存在的组织架构松散、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应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探索合适的优化措施,进行合理的优化。具体来说,一是对企业的业务工作进行权责划分,形成基本的企业组织框架,裁撤不合理机构;二是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岗位设置,形成层次分明的部门岗位体系;三是制定完善的企业工作思路,理顺工作流程,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四是加强企业部门间的配合,从全局角度出发对待企业的各项工作,加强内部联系,提升企业的整体性。

(三)构建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企业的发展,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依托,应该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和企业特点进行制度体系的构建工作,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制度规划和约束,提升工作的合规性。

(四)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企业要想保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必须重视人才的选择和培养工作,通过社会招聘、内部竞聘等形式充实企业队伍,依托企业、高校等实现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升,从而确保企业人才队伍的先进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四、结束语

当前,国民经济转型导致企业的内外部经济管理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化,企业应该以此为创新契机,通过企业的组织架构、制度、人员等方面改革入手,构建合理的经济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33.

[2]张纪元.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18):50.

篇(2)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当前,在经济管理逐步创新的历程中,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就经济管理的客观情况而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经济发展水平尽管越来越高,但为满足经济发展趋势的各种要求,也需要相应提高其他层面的发展水平。在经济管理领域,逐渐增强的经济管理能动性和逐渐扩展的经济管理权限,使得经济管理不管是在外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内部刺激方面都极具积极的作用。同时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在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及模式过程上也具有先进性的体现。经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正是由于其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特点,使得在经济管理方法企业能够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具备满足自身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

(二)管理的艺术性和重要性

科技和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其他技术也相应取得的不小的进步。应用技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确保企业技术先进性的功能,但是一旦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经济管理,那么企业可能就会面临自身凝聚力的缺失。当前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其重要性日益明确。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不断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用于自身的发展过程,随着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已不再单纯的要求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实施仅仅需要符合相应的制度章程,还逐渐注重管理形式的艺术化。例如文化建设、心理剖析等管理方法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逐渐应用,可以更好、更高效的达成经济管理目的。

(三)管理的民主化与专业化

企业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经济管理知识储备是企业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先决条件。专业化的经济管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经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人性化。对我们国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管理模式的民主化更贴近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国经济灵活性的发挥。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管理方式的发展也正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态势。这种发展趋势不但有助于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一)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在任何一种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管理制度不但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的章循支持,同时还具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功能。在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过程中,适时的将人性化管理纳入其中,逐步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关于人性化部分的要求,可以充分体现企业实施相关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使得企业各种工作在顺从民意的前提下能够取得更快、更高效的管理效果。

(二)转变管理观念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在这种趋势下,我国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正确认识自身在管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充分注重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将其置于企业管理和运行的重要位置,在经济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让经济管理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体现适宜的人性化和充分的现代化,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经济管理机制。此外还要注意专业性管理人员作用的发挥,选择性的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营养成分,在管理安排中培养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民主意识,不断优化经济管理方式,推动经济管理全面、科学的发展。

(三)注重经济管理模式的民主化

管理模式的民主化是促成经济管理工作合理、有效实施的一种关键因素。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否得当、管理工作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和管理模式是否具有充足的民主化体现有直接的关系。在决策重大经济管理问题时,企业应让民主化管理发挥其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影响企业战略走向的重大管理问题上,可以通过范围内的全员表决对其予以确认。在实施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历程中,经济管理模式的民主化能够更为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新要求,这种方式能够使企业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决策,有助于企业管理目的的达成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问题;应对措施

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建设,完善并处理职能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经济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国情,也体现出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成熟性,仍需在诸多方面进行改善。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是促使经济市场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力量之源,并需要在发掘中,不断推进职能转型,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终的胜利。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意义

1.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

深化体制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经济体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无法满足市场体系的建设需求,特别是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跟进不了政府机构改革。因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抓好宏观调控,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面向于市场主体服务,进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2.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内在需求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下,我国经济市场化呈现大规模发展的局面,对于宏观调控改革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内容。在稳步发挥好市场机制的前提下,牢牢立足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这一改革中心,从根本上强化政府的决策与执行机制,从本质上重塑市场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进而形成两者和谐的互动。

3.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稳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需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促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非常凸显民意、民生等问题,切实做到经济发展为民谋福祉,社会发展促和谐的良好前景。因此,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主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等,以更好的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责任。

二、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近年来,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加快,政府职能正逐步面向于宏观调控、市场秩序的监督与维护等领域。在体制转轨的环境下,我国应该充分立足国情、审视国际大背景,努力创造出适合国情、有利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二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1.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国民经济的两个方面就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是国民经济总况以及其影响因素,且两者之间有着联系,即宏观经济要以微观经济活动为基础,而宏观经济又极大地影响微观经济活动的开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至发达阶段,促使各行业各部门形成依赖关系,并在形成有机整体时,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管理产生作用。

2.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微观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开展经济活动,一类是消费者,另一类就是商品和供应者。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主要面向于农业、工业等领域的个人和企业的管理。其实,微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政府在微观经济的管理中,应该开放搞活,促使国民经济焕发出朝气。同时,政府要基于法律法规,对经济个体的决策进行相关的约束和限制,以确保市场的有序运行,给微观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三、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政府的行动指南,强调政府职能管理的科学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政府职能转型是新时期我国发展的需求,也是深化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实际来看,关于政府职能的政策主要体现于:(1)把强化中长期规划的制定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深切关注影响经济全局性发展的问题,研究判断国际环境变化,秉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制定符合国情、有利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鲜明的战略、任务以及产业政策,促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减少行政审批。精简制度,落实办事效率是职能转变的要求。切实把冗长的审批事项“瘦下去”,才能集中政府精力,大力搞好经济建设等重要工作;(3)对于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切实做到“规范化、明主化、科学化”。正确而完善的决策离不开大量的信息,以及丰富的知识,这就需要逐步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符、体现与时俱进的制度。

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经济管理重心发生转移。改革30余年的风雨兼程,我国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与制度。在进入发展新阶段中,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重心发生了转移,做出了较大幅度思维调整。牢牢坚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经济管理重心,是关切大局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狠抓。

其次,经济管理职能方式的转变。对于该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行政手段的转变。由以经济手段为主向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表现出更加全面而有效的一面;(2)管理已有微观向宏观转变。权力的合理分配,把本属于企业而被政府行驶的权力,归还于企业,并切实强化企业的自;(3)市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由以往“排斥市场、重计划”向“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四、落实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若干措施

1.重构法制基础,确立现代行政管理理念

(1)确立现代行政管理理念

观念的转变与秉持是现代行政管理理念确定的关键,特别是秉持“有限性”挂念,切实收缩社会领域原有的侵犯性权利。态度决定一切,政府工作人员要保持好良好的工作态度,做到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并收缩可能发生或已发生作用的权力。政府部门设定行政权力要合法,并有着具体的要求。同时,行政权力的行使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接受司法、社会等的监督与制约。对于民主决策,要对社会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做到管理“到位”。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该秉承“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不断地完善制度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信用,且完善的信用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以行政管理的信用为重点,这就需要政府做好诚信的表率工作。而对于行政决策,要强化决策的监督,同步完善决策监督机制与制度,明确好监督内容、对象、方式、程序等。

(2)重构法律基础

法律制度需要体现针对性,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重构法律基础中,要对市场主体资格制度进行确认,并在保护财产权制度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合同自由制度。国家对市场的干预是有限度的,于是政府适度干预制度,稳步健全社会保障等制度。

(3)定位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牢牢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型,特别是政府经济职能的方式转变。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中,其定位的落脚点应该是强化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调控,严格制定完善的市场规则,以及组织好生产公共产品,进而为开放型的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

2.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途径

(1)弱化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政府权力支配社会的格局形成了作用力,改变了原有格局。所以,进一步弱化微观经济管理职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权力模式上,改变政府一手承办的局面,如政府统一配置、计划人财物的模式,进而促使政府的经济权力变为有限性。同时,要弱化政府对微观的经济干预职能,政府干预的合理性,是在市场局面失灵的领域。并且,要把政企分开,特别是政企责任的分开,需要明确分离企业与政府间的职能,以充分发挥各方权利。

(2)强化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来看,我国市场化进程处于初期阶段,是体制转型期的大国。所以,在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融入国际经济的契机下,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帮助与扶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要切实落实到三个方面:①发挥好平衡协调的职能;②做好战略引导职能;③起到保护的职能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市场的又快又好发展。

(3)区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权限

坚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领导,地方做好积极主动的配合工作。在工作中,要以“维护中央权力、尊重地方利益”为原则,积极寻找中央与地方发展的利益平衡点,以深化中央与地方职能权限的明确,促进双方关系朝“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切实发挥好第三部门的协同与沟通作用

对于第三部门,其实是相对于第一部门政府组织与第二部门企业组织而言的,可以起到协调与沟通的作用。同时,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是现代社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第三部门的兴起和发展,是对于经济市场政治民主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

五、结束语

我国持续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为经济市场的发展、成熟注入了力量。当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出不成熟、不完善的一面。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又是深化经济市场体制、健全市场体制的需求。所以,要落实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为经济市场又快又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孙亚忠: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和职能转变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02).

[2]赵贵宁: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新构[J].全国商情,2007(01).

[3]康 汝:政府机构如何发挥经济管理职能[J].财经界(学术版),2010(08).

篇(4)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管理思想实践;货币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1

前言

在经济学领域中,经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门学科全都被其所涵盖、融合,并由此形成了一项系统化、体系化的管理方式[1]。其相对应的管理知识体系是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来获得的。在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已经迸发出了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火花,并对我国先进的经济管理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先进经济管理模式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弊端也在一点点的暴露出来,因此,更需要更多的了解和研究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精髓,并和现代的经济管理模式相结合,进行借鉴,以提升现代经济管理的效率。

一、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来自传经济管理思想的启发

当今世界,中国作为第一农业大国,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最为基本的保障便是农业生产[2]。农业生产作为我国国家与民生发展的根本的地位,在社会经济与国家产业结构始终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依然不可撼动,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列政策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之下,也始终保持着这一重大、重要、不可动摇的地位。

(一)需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充分借鉴

小规模、不集中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最大的特点,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村庄和城镇,大多以自然经济为发展基础从事农业生产,这点突出了小规模的特点。我国农业生产主体拥有较强的分散性,难以进行集中的管理,此为不集中。基于以上的农业结构特点,我国必须要以一个非常科学高效的管理思想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我国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特点之下产生并一直延续下来的,千百年来,没有特别大的管理上的问题,是绝对值得借鉴学习的,并且也值得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改革以完全适应当今的农业生产活动。

(二)新旧思想交替互补需加快实现进程

长久以来,我国对农业生产的管理经验、实际管理活动以及有效的应用管理经验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产生的作用非常的注重[3]。实践性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最为重视的理念,管理者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并将之有效的贯彻应用到农业生产的管理活动之中,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对于当代经济管理思想而言,是要把重点从实践性上逐步转移到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研究之上,但同时却忽略了给予管理活动的大力重视,始终是在用管理活动去检验、认证所研究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因此,为了能够稳固农业生产的地位、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率,必须要充分利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启发,实现传统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互补互辅,相互支持,相互结合。

二、当代企业与货币金融管理――萌生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启发

最早期的最成熟的企业经济管理思想萌发于上个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历经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科学技术文明飞速的更新进步,企业经济管理的思想也在其影响中不断的变化。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变以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了先进沿用的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思想。在此过程中不难看出,其形成的根基就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抛开对细枝末节的变革创新和不断完善,核心思想仍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也曾引进了以科学技术为推助力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也成功的推动了科技企业的发展进步,但其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在少数、问题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为此,必须借鉴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启发性和推助力,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阻碍,以促进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货币金融方面,为了避免以高利高息的方式谋求私利和假借调节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并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完善。

三、当代经济管理工作更需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启迪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并取得了长足的、伟大的进步,这种管理思想之所以能够适应当今生产力的发展、促成当代经济管理的不断进步,就是因为吸取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精髓,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合理的管理理念作为更加强有力的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经济不断的提升,实现了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这是极为理想的管理效果。以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根基必须不能动摇,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实现再一次的飞跃和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通过对当代经济管理模式在农业生产、企业管理以及金融货币管理的应用中可以发现,其所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毋庸置疑。因此,在当代经济管理模式的理论指导引领与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总结中不难发现,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引起足够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启发也需要充分的重视,最终以达到不断促进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变更以及提升经济管理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海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13-14.

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 国家调控 组织管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在对经济进行调节时通常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宏观调控,即以宏观的视角对整个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其次是从微观的视角,将管理的方向转向组成这个经济体系的最小单位如企业、个体劳动人员。经济管理不是单一的学科,它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融合贯穿后又十分重视在现实中进行实践和应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变,经济实力上升。国民经济水平上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在给予市场调节以高度自由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特别完善,经济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我们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经济调节。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并辅以合理有效的经济和管理才能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完善。

一、经济管理的特点

1.经济管理体现出动态发展的特质

经济的发展是迅速的,一往无前的。因此经济管理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指导和保护的作用,就必须承认经济发展的这一现状和特点。并不断发展自己的在经济管理上的管理认识和管理手段。不断追赶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管理这样一种动态发展的特性也体现出经济管理的一种缺陷,即滞后性。因为经济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走入“先发展再管理”的这样一个模式。因此,这种经济发展与经济管理之间不可磨灭的时间差就经济管理中的永恒缺陷。

2.经济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特质

经济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要素。这些管理要素相互关联彼此交叉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系统性还指这个系统整体内外部的不可分割性。系统整体总是在动态中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因此影响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分别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经济管理应根据内外部的不断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3.经济管理的整体性特质

经济管理体现出动态发展和系统性的特征。二者其实并不是截然分离,互不干涉的。它们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管理的动态性要求管理者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改进管理观念,变化管理方式。使之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在不平衡的状态下寻找平衡的过程。

而经济管理的系统性正体现出整体性要求着管理的平衡。因此,动态性与系统性的结合与统一正体现出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无限循环与不断提高。

二、政府和组织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和组织在经济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经济管理的方式和重点都各有侧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1.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上。宏观调控就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方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和调整,使得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和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为宏观调控提供更好的行政支持。使得国家能从总体的大方向上保持健康稳定的节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并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在采取了一系列改进经济管理模式的措施之后,我国在经济管理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这种进步体现在国家对经济管理的决策方面。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原有的经济模式很难在适应经济的发展的新环境。也很难满足经济发展对于经济管理模式的需求。因此,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应在经济决策方面进行调整,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其次,政府应采取措施,在经济调节中起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缺陷。市场经济的自由特点会导致经济运行中不和谐或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政府应在采取一些调节手段改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发展各方面不协调的现象。

最后,政府应在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进行把握,注重引导。市场经济的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但是这种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当引导,以此来把握经济发展的全局。

2.组织在整个经济管理大局中所起到的作用

如果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进行宏观调控,那么组织在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就是微观的管理。宏观调控能够把握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掌握经济发展的大局。但是,因为宏观调控本身的特点就注定这种经济管理方式在经济细节方面的盲点。组织就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组织通过对企业、经济组织及个体劳动者的管理,使经济管理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势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稳定与快速并重,才是长久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是我们经济管理所要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经济管理不但要从大方向上进行掌控,实行合理有效的空管调控。还需要从细节入手,对企业、经济组织以及个体经营者进行正确引导。我们不但要立足于本国的经济文化传统,还应吸取西方成功的经济管理经验和模式。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摸索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科学。

参考文献:

[1]孙亚忠.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和职能转变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1,(2).

篇(6)

关键词:经济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化

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和方式的转变,现代企业也必须采取措施对其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规范,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现代企业中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的组织体系结构建设不完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将企业运营和发展重点放在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手段创新等方面,对组织体系结构的建设不重视,没有根据新时期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及时的调整企业组织架构,致使企业组织结构或是过于臃肿,或者过于简单,无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由于经济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引起了很多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且也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关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很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制定经济管理制度的时候,没有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生搬硬套,建立的经济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没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不顺利、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发挥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势,甚至有的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当前,虽然大部分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转变为生产经营模式,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留有一些生产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管理的效果不理想,经济管理效率较低。生产仍然是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市场定位不清、品牌建设不强、产品宣传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中的规范化策略

1.完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相关基础工作

完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基础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完善健全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要在相关法律规定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现状对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健全和完善,要建立顺畅的上下层级沟通组织体系,上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下至企业基层员工都要纳入到组织结构体系中,并在组织结构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其次,要完善经济管理组织的制度建设,各经济管理结构中的各级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并且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协调各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作为经济管理制度制定的重要依据,保证经济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2.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

有效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能够有效的刺激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对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优化。经济管理考评机制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优秀员工的激励机制,要对表现优异、创新能力强的员工进行及时的激励和奖励。另一个就是要对妨碍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恶劣影响、工作频发出现失误的员工以惩罚,要严格控制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3.制定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运行制度

首先,要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现状和产品特性等对经济管理目标进行规划,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运行评定制度,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评定和总结,发现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进,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始终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符合。最后,要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采取内部选拔、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注重人才的培训工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结语

现代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在组织结构建设、经济管理制度、考评机制、经济管理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篇(7)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25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33-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有企业都如同雨后春笋般随着经济发展澎湃而出。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民经济管理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更新。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就要先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做起。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经营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符合时展的管理模式都是最基本的条件。

1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从实际意义上分析,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在这里暂时分开进行论述。

1.1企业管理模式

1.1.1基本概念

什么是企业管理模式呢?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组织的资源和经营活动的框架和方式。目前我国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使用的比较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过程重组,生产技术的优化等。虽然这些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当中较为常用且有实际性的效力。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效益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显出疲态。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从原来单纯的盈利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发展。

1.1.2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①组织结构扁平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采用的都是科层组织的形式,这种科层组织跟金字塔类似。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科层组织凸显出了其优势效果。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管理组织帮助企业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但是,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再占据市场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向团队型扁平化过渡。管理的扁平化,其意义在于减少管理层次,使管理方式更为系统。

②竞争模式合作化。企业竞争模式化是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挥效益和开创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合作的运作模式。多个企业的共同合作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各个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来达到共享资源,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等目的,合作化在现今的经济型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它能让企业在合作竞争中找到新的契机。企业之间的友好的战略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好选择。

③组织结构柔性化。所谓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有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集团化和分权化的分歧。

2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基础

在对现今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后我们来谈谈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问题。

2.1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起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使企业管理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

2.2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跟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管理思想上相对落后,观念陈旧,营销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意识。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等等。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工作本就薄弱,又一味的追求盲目改革,大大削减了企业管理的组织力量。例如:近几年来许多企业片面的追求股份制改革热潮,认为进行改革是处理企业种种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长期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有些企业更把改制作为硬性指标,而对管理却松散对待,出现了“以改代管”的倾向。企业

3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3.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要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系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如负责质量全面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目标全面管理的计划管理体系;以经营机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经营体系等都是企业建立管理系统的方法。各管理系统建立后,实行归口管理。在企业体制原则的建立时要注意原则的统一性,制定统一指挥和各级管理结合的原则;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2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

管理的基本定义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进行活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从管理的基本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结构的建立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保证。管理结构的现代化包括建立机构和组织活动两个大致方面。首先是机构的建立,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成立一个或多个领导组织机构并不困难,难的是真正发挥这些组织机构的作用。

4结论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我们发现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永恒课题。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应紧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注重创新的管理理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加快企业现代化的进程。使企业自身更好,更快的融入现代的主流经济。全面提升,推动企业良好、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