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8 16:45: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icu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存在问题;对策

护生参加ICU实习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CU是一个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处理讲究时效的场所。它集中了现代化的生命监测仪器和设备,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的知识面广而深。对于实习护生,在教材中无专门的重症监护课程,给我们的护理带教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1]。 本文通过对临床护理实习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1 ICU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环境因素

ICU(特别是综合ICU)仪器设备多,工作人员多,危重病人多且来自不同科室,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治疗项目繁多,随时需要抢救,加之无家人陪护,要求护理人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而护生实习时间仅为4-6周。因实习时间短,加上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部分护生到ICU实习时常无所适从,适应环境慢,易产生恐惧、焦虑、压抑感,难以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未进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而直接进入ICU实习的护生。

1.2 带教方面

1.2.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ICU工作繁重,年轻护士多,使得一些低年资的护士不得不担任带教任务。许多护士临床经验尚浅加上学历相对偏低等因素,能力也参差不齐,随着科学的进步,学科的不断更新,高档仪器的引进,如不提高自身素质很难满足护生的要求且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1.2.2思想上存在误区,缺乏带教热情。

部分护士思想上存在误区,对护生实习目的不明确,认为护生实习是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的。但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护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各项护理操作要领,对具体工作无法独立完成,这样不但对工作帮助不大,还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部分护理人员不愿对护生多讲解,只是自己操作,对护生缺乏带教热情,使护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氛围,易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实习目的。

1.2.3缺乏专职带教老师,带教方式不妥。

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带教老师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带教课程培训,带教工作基本上是兼职完成的。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方式欠妥,带教只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使护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很多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带教中过于刻板,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要求又过于严格,态度冷漠,沟通交流少,使护生不敢提问或动手操作,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护生方面

1.3.1职业素养欠佳。

部分护生就读护理专业并非自愿选择,而是父母为了子女将来就业所选择的一条出路,所以在校学习不努力,上班时玩手机,打电话,不遵守劳动纪律,缺乏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1.3.2 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差

目前大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吃苦,上班时多数是在老师分配下完成一些简单操作,缺乏主动勤奋和工作热情。轻视基础护理操作,喜欢做技术性操作如注射、输液、导尿、吸痰、插胃管等,因缺少临床实践,患者对护生缺乏信任,不愿其为自己操作,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护理操作技术掌握较慢。

1.3.3 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

护生法律意识浅薄,在校时缺少法律知识教育,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医院的医疗纠纷知之甚少,有的护生认为出了差错有带教老师负责,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说话做事不严谨,易造成医疗纠纷。

2 对策

2.1 健全科室带教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反馈带教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设带教组长,采取“一对一”跟人带教模式,护士长负责教学质控 。

2.2 做好入科教育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历、来源、是否转过科等,正确评估学生状况以便分配时有的放矢。针对时间短,环境特殊的情况,首先应由带教组长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筑布局、特点和分区管理要求以及工作制度、疾病类型,使护生尽快熟悉新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对不同时期、不同学历、不同学校要分别制定带教计划。提出要求。然后由带教老师具体实施临床带教。

2.3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打破以往论资排辈,以老为先的带教模式,选拔带教老师时,除重视学历外,还应强调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按照临床教学要求选拔带教老师。选择工作敬业,业务能力强,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为带教老师,大专、本科护生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带教。带教老师必须走出误区,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护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到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田建英,ICU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年04期;

篇(2)

[关键词] ICU;回访;护理满意度;体会

ICU是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科室。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需要,提高护理满意度,我科实行了对ICU病情平稳转科的病人进行回访及护理满意度测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ICU病情平稳转科的患者194例。男112例,女82例;年龄19-88岁;在ICU治疗时间为2~66d。

1.2回访内容及方法

一般在患者转出ICU病房后的2~5d内,由护士长或年资较高的护师对患者进行回访。鼓励安慰患者,关心患者目前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活动、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促进其早日康复。了解患者在ICU的感受,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最后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通过反馈,指导和改进今后工作。

2.结果

对ICU护士护理服务态度表示满意190例,占97.9%;对ICU护士护理技术表示满意191例,占98.5%。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仪器噪声较大;邻床位的病人干扰;夜间的灯光要求;延长探视时间等。

3.反馈意见处理

3.1首先组织科室质控组成员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出具体改进措施。

3.2对于护理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向护理部和院方汇报,争取尽快解决。

4.体会

4.1有利于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回访有助于围绕患者需求改进护理工作,护理管理者可以从中得到真实全面的反馈意见,了解到ICU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及时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4.2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回访制度的建立充分展现了ICU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1]。通过回访,ICU护士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要有较强的沟通技巧。这就要求回访护士必须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医学心理学、伦理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有交流的技巧和勇气。

4.3化解矛盾、减少纠纷,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建立:通过回访能及时发现病人的不满情绪和纠纷苗头,并通过认真倾听、赔礼道歉等,使病人的不满情绪得到足够的释放和宣泄,化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和重视,拉近了护患关系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2]。

4.4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回访中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和家属解决护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既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又树立了科室的自我形象,从而使我们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ICU回访工作延伸了ICU护理服务的内涵,拓宽了护患沟通的渠道,不仅可以加强医患、护患关系的融洽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并有利于对ICU的工作质量起到反馈作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PDCA循环法 ICU低年资护士 潜在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00-02

医疗、护理的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在工作中处处保持清醒的、较高的风险意识,才会做到防患于未然[1]。ICU因其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具有多样性,各种侵袭性操作频繁,且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有关研究表明: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达54%,属于高危人群[2]。如何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类潜在风险, 提高低年资护士职业风险的防范能力,减少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5年以下的28名低年资护士,采用PDCA循环法用于潜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笔者将PDCA循环法用于ICU低年资护士潜在风险管理进行总结,为从事ICU工作的低年资护理人员及管理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名中,男2名,女26名,年龄22~29岁,平均24岁,专科以下8名,本科生20名(包括转科本科生14名),均具有护士资格证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名,其年龄、学历、应急能力、自身素质以及护理组长技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低年资护士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实施一般护理管理,即护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对普遍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综合分析采用 PDCA循环法:P计划、D执行、C检查、A总结。即分析现状,发现潜在问题,找出原因所在,制定措施计划,按计划实施,检查效果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标准化,遗留问题和新出现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为评价效果,2月后,每一名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工作,每班由护理组长对工作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即从沟通问题、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急救器械使用评估1周,并进行次数统计,并对ICU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提高情况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潜在风险评估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两组潜在风险评估情况

注:两组比较,X2=10.43、21.47、6.95、7.75,均P<0.01。

2.2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回避护理安全隐患,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消灭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提高ICU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表2)

表2两组ICU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提高情况%

3 讨论

医疗风险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3],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4],ICU危重患者病情复杂,低年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和专科知识,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对病情变化预见性不强,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如何快速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潜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本科在临床基础上对PDCA循环法用于ICU低年资护士潜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表1显示专科护理实验组工作中潜在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呈反比,病人病情危重,疾病发展无规律性,只有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系统的业务学习,进行培训,如讲课、查房等,以晨会开展随机教学提问,并定期组织理论和操作考核,护士长每日查房,对患者出现的护理新问题制定或修改护理计划,对护士的工作不当之处进行指导,从正面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制订防范措施,反复强化操作流程,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合理调整能力结构,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积极采管理对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日本护理专家提出,护理技术是以含有技术要素的护理学知识为基础,从初步的实践返回到概念,再进行实践,提高到更高的水平[5]。

对各种器械不熟练或者有误以及设备本身的问题也会带来护理风险,药物种类众多,特别是新药,缺乏配伍禁忌,配伍不当,药物本身不良反应,也会带来风险,表1显示急救器械的使用实验组潜在风险评估低于对照组。ICU的护士不能一味依赖监护设备所监测到的各类数据,要学会综合分析判断,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特别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由于习惯于用某一品牌而对其它品牌型号不熟悉,也会带来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工作上的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积极寻找潜在危险环节、因素,并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防范,具有时时规避风险的安全意识。近年来,医药科技迅猛发展,涌现许多新药,特别是同物异名,更增加了低年资护士的负担,原有药物知识未能满足临床需要,对于易混药物,特殊药物做好明显标识,与药剂科协作,新药介绍、新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新发现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知识培训。

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ICU急、危、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病人及家属较急躁,如果护士在为病人抢救处理过程中,患者对护理人员要求过高,未能达到其期望值,或由于低年资护士沟通技巧不够全面, 经验不足、交流沟通能力欠缺,在突发事件中应对能力差,以致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产生强烈不满,针对具体问题制定计划,实施人性化管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会倾听, 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可根据他们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表1显示实验组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潜在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抢救、告知等所有一切护理活动中,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极具风险,一旦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害,都不可避免地引发纠纷。通过ICU低年资护士实施PDCA循环法风险模式管理,能够培养低年资护士的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有效回避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最终有效提高了ICU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DCA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因此完整的潜在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云清,陈凌,戴红霞,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护理学报,2008,15(3):42-43.

[2]来鸣,泮淑慧,杨明丽,等.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2-923.

[3]程红群,陈国良,程传菊.谈医疗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医院,2002,7(6):28

篇(4)

关键词:品管圈;ICU;护理;交接班;缺陷

ICU,即是重症加强监护病房。随着现代重症医学的发展,ICU的主要收治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中不乏病情随时变化的患者。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交接班就能够迅速知晓患者的病情,以备在紧急抢救过程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置。同时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按照以往的交接班形式,我们发现在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缺陷。而品管圈活动(QCC)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现场管理、文化内涵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2]。因此,我院ICU于2015年6月1日~8月31日开展了以降低"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的缺陷"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护理人员 我院ICU现有37名护理人员,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18名、护士12名;工作年资10年8名;本科生15名、大专生22名。

1.1.2交接班病例 我院ICU开设26张床位,规定每位住院患者均进行交接班。品管圈活动前后交班病例分别为2015年6月1日~30日806例,2015年8月1日~31日780例。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组织成立品管圈小组和选定主题:品管圈小组成员共7人,确定品管圈小组名称为成长圈,圈长1名(自荐决定),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圈员6名,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活动1次/w。确定成长圈活动主题为:降低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的缺陷。选题原因: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交接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患者的满意度[3]。标准化(SBAR)的交接班模式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4]。

1.2.2我院ICU护理工作交接班现状调查、存在缺陷要因分析和设定目标。

1.2.2.1现状调查。品管圈活动前,即2015年6月1日~6月30日,交班病例806例,护理工作应交接内容总计21762项,实交内容16320项,漏交内容5442项。

1.2.2.2要因分析 见图1。

1.2.2.3设定目标:圈成员根据柏拉图原因分析,80/20原则,得出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以交接班内容过多、缺乏规范化培训、口头交接内容多、仪器设备及物品过多为主。将此类原因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5442-5442×73.6%×82%=2158,降幅60.3%。即在品管圈活动后,我们护理工作交班存在缺陷次数下降到2158次,降幅60.3%。

1.2.3制定对策及实施:根据要因分析,我们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现将对策及措施汇报如下。

1.2.3.1交接班内容过多 P-组织学习交接班要求,提高护士的记忆力和逻辑能力。D-①我院ICU施行APN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次数;②每床位患者一本记事本,有事随时记录并班班交接,已执行和未执行的事项标识清楚醒目;③针对患者情况,制定相应交接班内容模板,选择重点要交接的内容,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交接班,摒除无关的、非重点交接内容;④下班前各组组长对交接班情况进行点评,互相交流学习;⑤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交接班情况,并对其中不足之处给予点评和整改,大家讨论经验教训,扬长避短。C-全科护士乐于接受,交接班内容齐全性提高。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2缺乏规范化培训 P-制定ICU交接班流程及培训计划,进行交接班演练。D-①科室组织学习ICU交接班规范化内容及流程;②针对性地对新入科护士进行系统培训,人手一份ICU交接班内容模板,刚开始可以根据模板进行套入,熟悉后脱稿进行实地演练;③交接班流程、内容模板人手一份,护士站醒目处也应按要求张贴,以便随时提醒大家;④实地演练后,征询医生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次讨论更改实施;⑤加大考核力度,每日组长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C-全科护士学习主动,交接班顺序逐渐规范。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3口头交接内容多 P-减少接班,做到有理有据。D-①每床位患者一本记事本,记录特殊事项;②特殊事项包括特殊治疗、家属嘱托、特殊检查用药、自备药品物品等;③与医生沟通,除非抢救患者时尽可能避免开具口头医嘱;⑤强调口头医嘱的弊端,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制度。C-口头交接班率减少,交接班内容准确性提高。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4仪器设备物品过多 P-仪器设备按要求统一放置,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D-①科室仪器设备专人管理,每台仪器设备有标号和记录本,定期检测;②患者私人物品床边抽屉内有序放好;③床尾治疗车分三层,每层按规定放置物品;④急救物品仪器设备按要求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消毒并检测好,使之处于备用状态;⑤患者特殊物品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贵重物品交还家属后需要双签名。C-仪器设备物品摆放有序,交接无遗漏。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5加强质量控制:成长圈的组员严格按照制定的ICU护理工作交接班流程表来实施品管圈活动,每周由圈长负责收集,组织成员集中一次,针对表格填写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采取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量,保证该活动的顺利开展。

1.2.4效果确认 品管圈小组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我们再次统计调查了2015年8月1日~31日护理工作交班情况:交班病例780例,应交项目21060项,实交项目19464项,漏交项目1596项,目标达成率为117.1%,进步率为70.7%。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使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收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者之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缺陷情况比较见表1。

品管圈活动后ICU护士交接班存在的缺陷明显下降,而且下降率高于目标值,目标达成率1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开展后,ICU全体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交接班的重要性,并提高了交接班质量,有效地降低了ICU护理工作交班中存在的缺陷。

3.2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减少了因交班问题对患者造成的各种不利结果,主要表现在护士能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在患者发生意外时能够正确及时处置;能够对医生进行合理的建议;提醒下一班护士所要关注的重点;家属嘱托也得到良好的反应,提高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从而共同保障了患者安全。

3.3品管圈活动重在全员互补互助,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整体护理的能力,激发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4品管圈活动要求全体护士坚持落实措施,注重创新,持续改进,在今后有利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洪辉樊.护理交接班本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2):102-103.

[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篇(5)

【关键词】 ICU; 新护士; 压力; 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91-02

新护士从学校环境突然转换到ICU的工作环境中,角色也随之转变,需将书本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ICU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转换角色,还要从心理、专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导,因此管理者和新护士都存在较大压力[1-2]。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的状态[3]。笔者所在医院通过调查2012年7-9月ICU20名新护士培训情况,了解ICU管理者和新护士在培训中的压力源,以提出有效对策,改进培训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7-9月新入ICU的20名护士、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全部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20名新护士年龄20~24岁,男2名,女18名;本科6名,大专14名;在本院实习12名,外院实习8名;应届毕业生17名,有工作经验3名,均已考过护士执业证书。

1.2 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对象使用不同的调查表进行调查。(1)新护士培训需求表:包含16个项目,是根据ICU新护士的特点,参考了相关文献进行设计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压力源量表: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量表。量表由5大方面35个条目组成,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问卷每项分为4个水平,从没有压力感到高度压力感以0~3分表示。其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1.0以下为低水平压力,均数在1.01~2.0为中等水平压力,均数在2.01~3.0为高水平压力[4-5]。(3)自制量表:对科室管理者、医生、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就新护士培训效果,工作满意度,共事存在压力等方面进行询问,并计算出百分率。

1.3 调查过程

调查者按照ICU人员名单分类逐人发放问卷,发放时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统一进行说明,并及时收回问卷。发放问卷共57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培训需求

20名ICU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及医院是否已进行培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ICU病情观察与急救的培训需求最高,且已进行培训,详见表1。

表1 新护士培训需求统计

培训项目 没有或稍有

需求

有中度、高度

或极高的需求

是否已进

行培训

例数

(例) 百分率

(%) 例数

(例) 百分率

(%)

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 5 25 15 75 是

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2 10 18 90 是

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6 30 14 70 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8 40 12 60 否

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 9 45 11 55 否

身体评估 8 40 12 60 否

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5 25 15 75 是

护理操作 8 40 12 60 是

职务晋升 14 70 6 30 否

护患沟通技巧 7 35 13 65 是

处理医嘱 8 40 12 60 否

ICU病情观察与急救 0 0 20 100 是

ICU专科知识 1 5 19 95 是

提高学历 12 60 8 40 否

英语 11 55 9 45 否

ICU仪器的使用 2 10 18 90 是

2.2 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培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的得分都不同程度的与工作培训得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较大的是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方面的问题及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详见表2。

表2 新护士培训过程中常见5个方面压力源的平均水平 分

压力源 平均水平

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 2.62±0.89

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 2.51±0.78

ICU知识涉及太广 2.40±0.81

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2.29±0.85

对ICU环境不熟悉 2.10±0.93

2.3 培训效果

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培训效果最为满意,满意度达75%,但压力感最大,为88%,工作满意度为73%。

表3 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新护士培训效果比较 %

人员类别 培训效果满意度 共事存在压力 工作满意度

管理层 68 75 65

医生 72 84 68

工作1年以上护士 75 88 73

3 讨论

3.1 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

本次调查了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除了从侧面反映她们在工作当中的部分压力,也可以指导新护士的培训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新护士对于护理工作规章制度、ICU病情观察与急救、ICU专科知识、ICU仪器的使用、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需求比较高,均占70%以上。出现这种需求的原因有:(1)ICU中的知识很多是书本中没有的,科室重视专科知识的培训,计划中也有较多相关的内容,新护士也能感觉到工作中ICU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培训需求均达到90%以上。(2)医院感染控制一直是笔者所在医院要求的重点,检查力度大,要求严格,因此新护士也感觉到对此学习的必要性。(3)ICU患者病情危重,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较多,需要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

3.2 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主要压力源

国内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量太大是居第一位的压力源,紧随其后的是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应对能力差等[6-8]。因此,新护士在工作后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由于ICU上班护士数量少,新护士经过岗前培训后就要工作,并在后期工作过程中继续完善培训内容。因此,工作量太大、培训效果不满意与护士数量少有密切关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4月颁布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要求ICU的床位数与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之比为1∶2.5~1∶3以上[9-10]。笔者所在医院ICU现在的床护比仅为1∶2,可见本医院ICU护理人力配置与国内外同行业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ICU危重患者多,理论和操作水平要求高,不定期进行各项考试再加上对ICU知识的陌生也让新护士感到较大的压力。再加上为患者安全着想,ICU的管理层和医生对护士工作要求严格,对新护士上岗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均低,均表示短期培训的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和ICU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针对他们在培训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ICU环境;并逐渐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并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主,保证新护士的培训能脱产进行,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学习效果。减少ICU考试的频率,以互动式培训提问为主,增加新护士培训的信心。最后使培训效果得到ICU管理层、医生和其他护士的认可,以达到胜任ICU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

[2]尹松月,肖菊青,罗永梅.新护士压力源及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38-41.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3.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6(7):387-388.

[6]张翠娣,鲁剑萍.大专和本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43-344.

[7]平晓丽,唐红.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1,8(3):113-114.

[8]王春莲,郭南君,沈瑞芳,等.契约学习法在聘用护士试用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168-169.

[9]潘慧,刘庆,黄行芝.护士长跟踪辅导模式在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0,24(27):2517-2518.

[10]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10.

篇(6)

【摘要】 ICU是一个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阵地。由于其工作环境之特殊,工作任务之繁重,风险之高决定了ICU护士要承受比普通科室护士更大的压力。因此,针对ICU护士存在的压力源,采取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不仅可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高ICU护士工作效率,保证ICU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大大的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护士;压力源;应对策略

压力源又称紧张源,是促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刺激。ICU即重症监测治疗与护理病房,它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诊疗和护理技术,对危重病人进行严密的动态监测,其护理工作需要脑力和体力并用的双重劳动。故ICU护士需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其将给ICU护士带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源,使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持续该状态将直接影响到其对患者的服务和治疗。为此,对ICU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ICU护士压力源分析

1.1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ICU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患者常同时使用多种仪器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的噪音,还有吸痰器和患者的声等均可使护士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加之患者身体上携带多种置管,用药频繁复杂多样,护理工作量大,另有还有某些危重患者还未完全明确诊断,护士即需投入抢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大等特点,故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护士紧张、焦虑和烦躁,使护士处于高度的紧张和应激状态[1]。

1.2 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 有调查显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的发生,是临床护士首要的压力源。由于ICU病房是全封闭的,护士的一切护理与治疗均需具备“慎独”精神。而护士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伤口及分泌物等,这些东西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如不小心,就可能受伤,造成职业性暴露。虽然现在有职业暴露登记及上报表,但是这个不能解决护士被无形的伤害的隐患。加之,ICU患者病情变化快,随时都可能突发心跳骤停,抢救无时不在,而抢救时由于时间短暂,口头医嘱较多,这就需要护士动作迅速准确,很容易发生执行医嘱错误,如用药途径,药名,剂量等。一旦错误造成对患者伤害,护士就得承担责任。这些风险都给护士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

1.3 护理工作的高负荷性 ICU患者病种比较多,常一位患者同时存在多个系统疾病,这就要求ICU护士除具有专科护理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临床监护参数的分析等。护士24小时需处于备战状态,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挽救生命。加之,ICU与普通科室不同,其抢救多,护理和治疗工作大,生活护理多,故ICU护士不仅脑力工作重,身体承受的负荷也很繁重。而这些精神和体力的消耗都会使护士心身疲惫,产生巨大压力,长期持续处于这种高压力下很容易导致护士身心疾病。

1.4 护士价值观与现实的冲突性 ICU病房是无家属陪护病房,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患者的一切生活护理都是护士,这使护士觉得自己就像一位“高级保姆”,社会地位低。还有长久以来社会上存在人们脑海里“医尊护卑”的观念,令护士更感到职业低下,更没有工作成就感。这些都与护士内心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相差甚远,导致护士身心疲惫等不良心理反应。

1.5 医―护,护―护,护―患之间冲突的复杂性 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多样,尤其护患冲突。由于ICU无陪护制度和严格的探视制度,患者和家属常会因见不到对方,病情过重以及经济方面的各种原因对ICU的护士误解,常常引发护患冲突。而面对家属的过激行为,护士还必须压抑自身感受,耐心解释并帮助解决问题。这种长期的精神妥协,会使ICU的护士精神耗竭,产生巨大的压力;加之,护理工作中缺乏管理者的支持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护士感到不被接纳,降低了归属感,出现心理压力。

1.6 ICU护士睡眠紊乱 夜班护士常因为受到单独值夜班、患者夜间病情变化等应激源的刺激,易产生焦虑情绪者,常会因为一个人忙不过来而带来心理紧张,同时夜班工作本身容易产生疲倦。尤其是ICU护理任务重,抢救多,ICU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这种长期高压状态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腰酸背痛,出现神经衰弱等综合征,甚至产生疾病,进而影响护理质量。

1.7 护患纠纷的法律性 ICU护士在给患者作检查、给药、抢救及治疗时,每一次护理行为都包含对患者的侵袭。如果医护人员操作过失,就会给患者带来危害,护理文件的记录也有重要的法律作用,一点点差错都是医疗纠纷的焦点。护士长期在“应激原”环境中工作,心理压力必然加大。

1.8 工作和家庭的冲突 因与家庭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表,与家人团聚,组织家庭活动的时间较少,再加上随时加班,工作一再侵占私人空间,打破家庭原有的计划,从而影响全家人的情绪,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 应对策略

2.1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为管理者应考虑到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强ICU工作人员的噪音管理意识,从ICU的建筑、布局、日常管理方面重视减轻噪音污染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压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能很好地应对环境的挑战,促进身心健康。[2]

2.2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ICU患者病情危重,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做到以情服人,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3]探视时患者家属进入病房,护士应主动与其打招呼,陪同其在床边,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护理方面的问题。对可预见到的护理并发症要提前告知家属,使其有心理准备,不至于家属对这突然不可接受。同时,加强护士与医生的沟通,以提高效率,准确的执行医嘱。可以减少个人工作压力,有助于工作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2.3 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科室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申请配足护理人员,并采取合理的“弹性排班”,?管理者应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从而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

2.4 培养护士娴熟的技术知识水平,提高护士地位及实现自我价值 当患者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时,管理者应给予护士及时的肯定,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加护士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与照顾,提高护士的地位与待遇。[4]

2.5 护士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护士工作中出现失误时,要勇于面对,及时补救,将损失降到最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沟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6 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要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管理者弹性排班,让能力强和能力弱的搭配,新老搭配。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7 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中学会适应。兴趣爱好能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身修养,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护士是特殊职业,工作中必然有较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晓琳,拜 兰. 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 护理杂志,2007,24(2):49-51.

[2] 林少颜. 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黑龙江医学,2006,30(1):62-63.

篇(7)

【关键词】  icu  分组协作  护理  护理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在监护下集中救治的病房,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监护和治疗任务重,为了提高icu护理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潜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2008年8月以来,我科实行分组协作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分组协作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

        1.1 分组  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icu,拥有床位10张,参与常规护理人数20人,为五个组,每组四人。根据护士职称、年资、实际工作能力、责任心等进行合理搭配编组,每组设一名带班组长,由年资高、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每组护理人员的组成是低年资到高年资的阶梯式组合,符合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每组人员轮流轮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和休班,且每组班次固定。

        1.2 组员的职责和调配 各组内成员恪守操作规程、监护程序、各班职责、组员职责,并服从组长在工作中的安排。每组护士在各班内发现的一切工作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并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

        1.3 组长职责 ①组长根据组内护士能力和科内病人数量、病种、病情安排组内人员监管,组长必须听取组员评估分管患者的病情、专科护理要点、治疗护理效果、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制定的相关护理措施,并就护理难点、icu急救技术操作和理论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组长要监护一组病人。 ②在监护所负责病人的同时,白天协助护士长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夜间代替护士长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全面管理处理应急事务。在遇到重大抢救或突发事件时,护理组长迅速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合理部署,调整人员各司其责,并报告护士长,保证护理质量。 ③负责贵重物品及毒麻药品的交接、清点和保管,保证使用中的仪器正常运转,备用抢救仪器处于充电状态,仪器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 ④应急处理患者及家属投诉,护理组长予以耐心解释、安抚病人,避免矛盾激化。 ⑤ 协助护士长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积极拓展新业务、新技术,担任护理查房、业务讲解等任务,负责本组组员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 

        1.4 护士长对小组工作的管理  护士长经常向科内成员反复强调和解释小组协作护理模式的意义和小组长的作用,以取得下属的理解和配合。经常深入小组工作,了解和掌握每个护士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科室成员会、组长会,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征求每个成员意见,最后大家形成决议,遇到大手术或有休长假等特殊情况,组内人员服从护士长安排。

       2  效果分析

        2.1 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  在综合icu中,病人入住和病情变化难以预测,其病情以休克、器官衰竭等复杂危急重症多见。病情的复杂性,要求护士具有多学科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际上,每个监护人员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熟练应用急救程序,落实抢救措施,而我们实行协作护理,能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临床经验和聪明才智,真正实施对危急重患者及时、系统、严密的监测和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由于每组组长均为专业骨干,可以及时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护理技术断层现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新护士上岗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迅速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2 有利于培养护理管理人才 护理组长参与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本护理组的首席负责人[1],每组护士在各班次发生和发现的一切护理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护士长定期召开组长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重点及探讨各组较普遍发生和存在的工作问题,制定可行性工作方案,形成了以护理组长为首席代表的工作体系,提高护理组长的责任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2.3 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减轻心理压力  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增加了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凝聚了所有组员各种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在护理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能。另外,高中低年资护士分组排班,减轻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达到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

        2.4护士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护理组长具有管理职能,在工作中能够时刻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护理组长指导组员学习掌握新理论,应用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组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帮助其改正;及时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适时给予赞许,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端正了工作态度,护士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

        综上所述,在icu实施分组协作护理模式工作制,可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带动本科时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面向全院输送危重症护理人才,为各科病房建立专科监护室提供人才储备。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