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管理研究

安全管理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8 16:45: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管理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管理研究

篇(1)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业务的不断拓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日益突出,为此,近3年新聘护士达300人,年轻护士占护士总数的50%以上。目前高校的护理教育仍以临床实践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导致参与临床实践的护生总体法律意识淡漠[2],以致进入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方面的知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不足,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估计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儿科护理专业服务对象是一特殊群体,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及床位使用率在115%以上的科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任务繁重,在护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背后隐藏着不断上升的护理风险,如何对护理风险进行前瞻性管理是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我院对以往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常见的风险因素,制作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如何对所护理患儿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适时正确使用,并悬挂于床头醒目的位置及如何识别高危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标识,从而对护理人员的行为予以警示。对于高危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同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更正警示标识,让高危患者得到及时周到的关注和照顾,以便让患者一步步脱离危险期[3]。当危险因素解除后,及时撤去风险警示标识。警示标识在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患儿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实现患者满意度、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工作目标。

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5)。

临床实践证明,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应用,对加强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对临床历年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和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和人员是常用的护理风险识别技术之一[4]。风险因素警示就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一种管理方法[5]。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识别的能力,加强了风险警示标识的正确使用,从而对护理人员的治疗护理操作起到警示作用,时刻将患儿的护理风险考虑在前,在实施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时,能够保持护理活动规范、有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护理警示标识的实施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6]。对全院临床497名临床护士进行风险警示标识使用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护士认为适时正确使用风险警示标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自律性,自觉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95%的护士认为能够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儿治疗护理安全。在工作中,护士要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因素,正确适时地将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到患儿身上,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篇(2)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消防与火灾意识的掌握程度却不足。加之救火援助的消防技术与安全管理体制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火灾造成的伤亡较大。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探讨,通过了解当前的物联网技术下的社会消防管理模式中的组织机构情况、远程监控情况等,提出加强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的方法和建议,希望改进消防安全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有所助益。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社会消防安全;安全管理模式

1物联网技术下的社会消防管理模式应用现状

1.1管理组织机构情况首先,消防物联网建立了消防主管部门及监管平台。消防主管部门通过物联网监管平台,对于入网的企业及社会单位等可以及时查询其报警情况、历史报警信息,查询其报警的地理位置等,进而准时出击,提高消防救援的工作效率。同时,消防物联网技术监管部门还能将消防救援的现场信息、管理信息等进行整理与搜集,以提高其消防救援的队伍经验。其次,消防物联网通过对入网的企业进行及时监测,并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消防设备的好坏、消防报警信息的处理等,从而为社会单位、企业等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并能及时将这些信息与119火警部门进行联动沟通,达到救援效率的提高。消防物联网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服务平台、电话等形式向维保机构提供实时信息服务服务,使各类消防隐患能够被及早的发现,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以制止。

1.2远程监控情况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指物联网消防监测平台中心通过对已经联网的用户或者单位提供及时的火灾警报信息或者安全管理的信息等,并接收、处理以及确认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的火灾报警信息,并将这些已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及时反馈到当地的公安消防管理部门,让其派员救助火灾现场的一种远程监控联网单位及用户安全信息的系统。如北京市在长安街沿线的重要建筑都已经安装了消费远程的监控体系,并在奥运消防安保和建国60周年大庆的消防安保实战中,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当中,切实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再如,山东省各地消防的安全远程监控中心了将近9000份的消防安全信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给了联网的单位、用户以及建筑消防企业等。

1.3紧急服务机制应用情况紧急服务机制是实现快速核查、出警、流动宣传以及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等功能的消费服务机制,它主要通过消防服务车在闲置时期通过物联网进行联网,然后进行消费安全知识的宣传,在紧急状态下及时进行火灾救援等过程实现的。每台消防紧急服务车上都安装了轻便高压的细水雾装置,可以固定和移动该水雾装置,用于紧急火情救援效果甚好。而车子外侧喷涂的举报投诉热线“96119”以及设置的LED宣传屏,可以进行流动宣传,加强民众的防火意识。

2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消防安全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管理者身负重责,他们不仅要担负起消防救灾的重要职责,同时也要对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工作内容、宣传教育等都要落到实处。然而,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诸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履行自身职责,从而造成消防工作的失误,他们的消费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也不够成熟,在日常中管理者也未对消防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教育,这样下去,很难做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

2.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管理制度的有效制定对于指导消防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单位普遍存在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并未将其职责落到实处的状况。某些单位按照上级规定,尽管建立了消费安全管理制度,但仅仅流于形式,并未落到实处,等到出现消防事故时,反而找不到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这种情况都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单位的消费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所致,因此,必须物联网技术安全管理监测平台对单位的消费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信息等必须实施严格把关,让其在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所作为,从而减少生命安全财产的损失。

3改进物联网技术下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建议

3.1加强消防管理服务平台功能的运用监督部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社会单位等的消防设备进行例行检查,而社会单位对于消防部门所规定的设备安全使用条例的细节往往难以运用到实处,这在一方面加重了消防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耽误了其进行防火救灾的工作效率。因而,物联网技术下,消防部门与社会单位通过消防安全管理监测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提高消防部分的工作效率,也能及时收到社会单位、建筑企业以及其他联网用户的救援信息,然后将救援信息及时反馈给当地的公安消防救火部门,进行施救。消防机构也能通过消防管理服务平台了解联网用户的报警信息,火灾详情,从而确定需要发动的消防救援人数,增强时效性,降低消防部门的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功能与其他功能流程相连接,如消防部门的管理人员通过服务平台查询到联网用户的消防设备如果未能通过安全检测时,便可以及时对该设备进行整改,以便提早预防消防灾情的出现。

3.2使用物联网加强消防服务机构的管理物联网技术透过消防安全监测服务部门这一中间机构进行实施,对于提高消防部门的救援行动,提高消防部门的工作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消防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这一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服务平台机构中的运用,并逐步规范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让服务平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如火灾发生时,声光报警器发出高分贝的报警声,主机就会自动通过物联网技术下的消防服务信息平台发出报警信息。不仅能够在户主不在家时也及时进行救援行动,同时能够通过物联网平台上的消防信息中介机构,将火灾报警信息及时报送到消防部门,然后进行火灾施救,使火场指挥可以根据现场采集到的信息调整指挥方案,使救援过程可以更加快速。

4结论

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步运用到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中,在提高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建立消防管理服务平台,及时消防机构的通知公告、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情况、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能够提高社会单位火灾防控责任意识等能力水平。通过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的消防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民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也能提高消防部门的安全救援效率,做到预防提早,效率现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丹,吴大洪.物联网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12):310-312.

[2]孙卓英.浅谈大型商场的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4(19):78-81.

[3]董芳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3(2):56-57.

篇(3)

关键词造船企业;安全管理;物联网

0引言

造船行业是资金、技术、人员、工种密集型行业,涉及机械切割、装配、气割、焊接、电气、起重、冲砂、油漆等十多个工种类型,高空、临边、密闭空间、立体交叉、水陆交通等多种空间作业类型,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安全事故频发[1],安全管理形势十分严峻。梁文艳[2]指出:智能化是船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船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也必然要走向智能化。物联网融合了各种现代化感知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人、物、环境之间高效信息交互[3],是现代社会智能化应用的典型代表,为造船行业安全管理智能化升级指明了方向。2016年3月,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泛开展物联网集成应用和模式创新,丰富物联网应用服务”。探究物联网在造船行业的应用对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制造2025”具有积极作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整个造船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剑桥大学科学家研制的“咖啡壶观测系统”。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中提出了构想。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艾什顿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ITU)《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这一概念,并将其扩展为:未来广泛应用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与智能嵌入的物联网将无处不在,能够使万物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4]。2010年3月,物联网被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中国广泛关注。当下物联网一般指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RFID装置、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将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通信和交换,以实现智能化实时自动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5]。物联网主要架构有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基础层,通过各种RFID、传感器、生物识别、图像识别、嵌入式智能模块、可穿戴设备等装置识别感知对象,收集静态、动态属性信息后传输给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和中枢,它又可以细分为传输层和处理层。传输层利用ZigBee、Blue-tooth、Wi-Fi、WLAN、2/3/4/5G等无线网络、光线通信网络、工业以太网等有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处理层。处理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挖掘,做出智能化决策,并将处理结果通过传输层传输给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通信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通过将来自网络层的决策信息进行转换和处理,指导相关人、机、料、系统等做出高效、智能化动作,实现人机互动、机器交流,最终有机融合为智能安防系统、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大型或超大型智能系统。

2造船企业安全管理物联网

造船企业安全管理的难点主要如下:(1)现场工况复杂,危险源繁多,作业人员难以全面掌握,难以做到事故预防。(2)作业人员、工种、分布广泛,安全管理人员相对较少,难以全面、实时管控和预测预警。(3)造船行业安全管理信息量十分巨大,传统人为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过程缓慢,甚至滞后。(4)一线员工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流动性大,不利于安全管理策略连续开展,主要依赖监管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个人风格强烈,安全管理稳定性差。(5)缺乏对员工工作过程的全程监管,违章、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普遍。(6)传统说教式岗位、安全教育培训作用效果有限。(7)缺少对设备、设施关键部件的精细化管理,维护和检修不及时。基于上述原因,传统的造船行业安全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下日益严峻的安全情势,寻找更加全面、高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迫在眉睫。根据造船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的迫切需要,可建设安全管理物联网(以下简称“船安网”)。文章将“船安网”定义为通过智能手环、智能安全帽、智能机器人等船用传感设备对造船过程中影响安全的要素(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进行全方位感知,通过企业无线、有线互联网络进行传输、存储、提取、分析以及决策,从而实现智能化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监控平台。“船安网”感知的是人员、机械、环境、设施的状态,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工序、部位和指标等,以及企业中的供配电、排水、通风空调等保障系统及其他安全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传输层需要传输的是实时数据、文档数据、历史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传感器数据等实时数据。处理层需要通过数据清洗、建模分析、数据挖掘、信息处理、耦合分析、信息融合等手段处理海量数据。应用层可实现安全评估、安全预警、自动控制、专家系统、违章预判与纠正、最优化决策等目标。“船安网”创新了造船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克服传统安全管理的局限性,实现精确性、全面性、实时性、本质安全性、稳定性与自主性安全管理。

2.1精确性安全管理

应用“船安网”的造船企业,可通过感知层精确地识别、跟踪各安全要素的静态和动态信息。精确识别是“船安网”高效安全管理的基础。

2.2全面性安全管理

由于感知层设备装置将各个安全生产要素的所有重要信息都转化为数据信息传入网络,并24h工作,全过程不间断,传入通过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船安网”可全面掌控所有接入网络生产要素的各种状态信息。

2.3实时性安全管理

实时性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由于“船安网”每时每刻都在动态地收集、传输、处理各安全要素的文档数据、历史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状态数据,因此管理者可以在任何时候掌握所有生产要素的状态信息;二是由于“船安网”是智能性网络,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决策几乎同时完成,一旦安全要素出现问题或者偏差,立即就能得到解决或纠正。

2.4本质安全性安全管理

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感知一线工人的体温、心跳、脑电波、肌肉松弛程度等内部数据,通过激光扫描、人脸识别、步态识别等手段获取外在状态数据,“船安网”中枢可智能评估作业前员工的心理状态、身体状况、健康状况等,决定作业人员是否适合前往现场工作,推荐工作的最佳时长,提醒进行工具、工装的检查,针对不同作业工况建议选择穿戴合适的劳防用品,提供详细的工艺技术交底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及时识别环境中的危险源并及时反馈等,作业中全程跟踪操作,判断可能会出现的违章,及时纠正、发现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提前预测预警,作业后组织人员消除隐患,安全撤离。对于设备设施,特别是关键设备设施,从投入使用开始,建立动态电子档案,综合评估设备设施的自身损耗和环境影响,确定最佳维护保养和修理时机,直至完全报废,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安全管控。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船安网”中控平台可以科学组织生产、合理布置工艺流程,使人、机、物、环境都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大量自动化场景的实现可有效避免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例如: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有触电、爆炸、高坠、窒息等危险性的焊接、喷砂、涂装作业;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自动化机床、生产线可减少机械伤害;自动塔吊、行车可有效避免发生起重伤害事故。在人员岗前、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利用增强现实等技术保证员工在与现实世界几乎一样的虚拟场景中根据正确的方法反复操作练习至熟练掌握,经平台严格评估后上岗,不损耗资源且安全环保,

2.5稳定性安全管理

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船安网”可不断积累、储存、学习、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形成智能化专家系统,为各层级员工、管理人员提供详细、最优化决策,有利于一线员工、管理人员突破自身业务、管理水平限制,形成稳定而高效的安全管理。

2.6自主性安全管理

在“船安网”中,从感知层的自主收集、转化、发送各类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数据,至网络层自主传输、存储、处理、分析数据并做出最优化决策,应用层最终自主执行网络层的决策,形成人员、机器、物料、环境完美交互。自主性是“船安网”全面性、实时性等特点的基础。

3结语

将物联网的概念引入造船企业安全管理领域,探讨利用物联网解决当下造船企业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的构想。然而,安全管理物联网的实现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主要原因在于:(1)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例如:作为行业基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不健全,传感器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需要长足的发展。(2)物联网传感、控制、服务器、网络设施等设备设施造价高,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研发成本高,导致物联网建设投入过高。(3)由于物联网基于互联网建设,终端数量多,信息系统之间交互要求高,易造成物联网遭受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病毒致瘫等,安全问题突出。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建议:(1)加强国内物联网研究机构技术交流合作,打破国际间技术封锁,集中力量突破制约物联网发展核心技术。(2)与造船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共同建设,共用基础设施设备,促进融合发展,降低安全管理物联网成本;做好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导流,引导更多人参与物联网建设,同时防止物联网产业低端化发展和恶性竞争。(3)加强开发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倡导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建立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杨创远.船舶制造业的本质安全问题研究[J].广船科技,2008(04):31-35.

[2]梁文艳.智能化船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N].中国产经新闻,2018-09-07.

[3]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05):22-23.

篇(4)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业;施工;

Abstract: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rinciple of "benefit is fundamental, safety is guarantee" i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eans to grasping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it is not siple productive labor, but a great system engineering, and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cience.

Key words: securi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如今,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整体素质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意识已深入人心,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与之不相适应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却未能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恶性安全事故频发。客观上,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势必增加各种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而安全生产方面的投资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因此施工单位从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性不是很高。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未能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质量成本及工期的控制,而忽略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顺应时代潮流,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为进一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制,首先是法人代表、经理或者董事长必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际就是确定安全责任大小,责任范围等,就是要做到担任什么职务负什么责。“以人为本”强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重在预防。应把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核心来抓。“以人为本”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安全培训教育要与技术进步同时进行,因为它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以人为本”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各种事故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再者,应该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目前从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和发生事故来看,既有技术、工艺、设备的原因,也有操作者的精神状态不佳,劳动纪律松弛,规章制度不严和管理不善的原因。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领导到制度,从检查落实到责任目标,应形成完整的规范。施工单位和开发商、监理公司要从工程的安全角度加强调控。一方面,注重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从项目负责到工段头目,层层签订安全施工责任书,实施不同的责任负责制。做到工地围挡、临建设施、控制扬尘、材料堆放、施工道路、冬季取暖和生活区管理都有章可循,施工现场全面实行标准电闸箱,规范和提升用电设备安全性能。并要求建立施工安全监督申报、全过程监督和安全施工评价。为使企业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农民工安全防护意识,施工企业应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第三,应该强制执行并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遵循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国家法制的需要。

第四,杜绝安全专项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施工作业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对操作班组及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作业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管理人和监理人员应在现场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具体执行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执行过程偏差。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

安全帽作为个体防护用品之一,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工人时常不带安全帽的现象,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并且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另一方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要求做好安全帽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要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并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标示牌,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重视本区域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机械的安全。另外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因素比较多,还包括工程“低价中标”对安全问题的影响,施工临时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塔吊企业操作在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主管机关改善安全工作管理方面的影响等等。

四、结语

建筑施工工作的安全性重于泰山,关系到每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充分认识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朝栋,张元培.现代建筑安全技术防范设计要点[j].建筑电气,2008,12.

篇(5)

关键词:

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8101

1宾馆的消防安全事故惨痛教训

宾馆是火灾青睐的重点之一。在2002年7月13日晚间23点左右,北京的凯迪克大酒店1020房间发生一起火灾,导致住在1022房间两名到北京旅游的香港女学生死亡,另外住在1021房间的一名韩国女学生受伤。在2004年2月1日,洛阳经济开发区的深森宾馆,因为值班人员用煤炉取暖,煤炉点燃值班人员的大衣而引起特大火灾,烧死10人,包括女服务员7人,烧伤摔伤16人。在2005年6月10日,汕头市华南宾馆,因为电气线路短路故障而引燃可燃物,引起特大火灾事故,导致31人死亡,28人受伤,火灾面积2800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1万余元。2005年10月25日福州市台江区广达路世纪新华都酒店突发大火,5名住店旅客从着火的10楼窗户跳下逃生,3人当场身亡,2人落在楼下一辆面包车顶上摔成重伤。2011年5月1日凌晨吉林通化市东昌区如家快捷酒店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35人受伤。

在这样的血的教训中,我们不断归纳与总结经验,宾馆的消防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当今,中高级宾馆一般都是采用类似的高层构造,在这样的建筑中的共同点是:人员集中、易燃物多、安全通道较少。类似“烟囱作用”的效果,大量家具和装饰都用塑料、丝、麻、棉、毛及其他可燃材料作为原材料,增加建筑内部的火灾来源,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方向是纵向扩散,燃烧速度较快,安全撤离困难大,施救难度大,万一发生火灾,大量可燃物品会造成火灾快速传播;大多数可燃材料在燃烧中会释放有害气体,气体易威胁人的人身安全,给扑救和疏散带来难题,更易造成群死事故。因此,做好宾馆的消防工作是安全工作的第一位,火灾虽说是残酷的,但还是有方法可预防,需要我们加大消除引起火灾的隐疾,严加措施防止灾难的产生。

2宾馆消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消防日常管理工作未落实责任、明确责任人,管理层有松懈麻痹思想,不能做到长抓不懈。

按照公安部61号令,单位应该建立从下而上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指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但是现实里很多宾馆就没有指明的区域安全负责人,因此相关负责人不能按规定执行安全责任任务。同时受宾馆之间竞争的影响,宾馆领导者对消防工作常常忽略管理,消防意识缺乏,很少在意消防管理工作的情况,对宾馆惯例消防工作的审视、监督、考量未作严格要求,导致消防管理工作确立不到位。

(2)宾馆员工的不确定性,没能学会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与设施的使用方法。

宾馆拥有自身运营状况特点之一就是员工不确定性,员工每过几个月就可能更替一组,部分员工不具备基本的消防的知识与意识,因此产生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擅长,相当一部分员工根本不认识消防器材,更谈不上运用了,这给单位里的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也对单位预防火灾构成了无形的屏障。

(3)对已经投入使用的消防设施维护与保养差。

许多管理层对该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没有设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维护保养,所以在日常维护中没能够保证器材干净、完整、井然有序。尤其是一些单位的在勤人员对消防工具使用不清楚,更不懂得如何操作消防设施,使设备无法保持完好和有效的状态,发现异常时也不能及时维修,因此,可能发生的一些火灾隐疾就没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察觉和改正,只要火灾事故一旦引起,后果会是无法估量。

(4)宾馆经营压力大,消防开支逐渐削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由于部分企业负担过重,效益不好,部分宾馆甚至处于入不敷出,消防开支对应消减。此外,由于领导者的管理思维上的缺陷,造成企业着重利益、忽略安全,轻视与不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此产生了“三合一”等造成重大后果的火灾隐疾,没有做好消防预防工作,这些问题不仅仅随时威胁着宾馆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危害宾馆的附近建筑的单位安全。

3加强宾馆的消防管理工作的对策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机制,落实安全责任。

应根据宾馆的实际运作状况制订详细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成立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第一安全、防火负责人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应该从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确立消防安全责任区和建立消防工作责任“链”等三方面入手,按照各部门的工作区间和职能范围,从空间上分割出消防安全责任区,并指明责任区的消防安全负责人。单位要由下而上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负责制,自下而上确定安全责任,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达到“谁领导,谁管理;谁执勤,谁负责”,并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力度,建立消防安全教育机制。

经常检查、防范为主,落实经常性和定期性安全检查措施,坚持预防为主。加大投入,落实全员参与,促进全员培训,举办多样化的消防宣传活动。员工不确定性大、短期性员工较多的单位要充分利用恰当时机对这部分员工开展消防安全学习。例如在一些宾馆、饭店,流动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十分复杂,对于这种特定问题,单位在招收流动人员之前就可以开展基础的安全训练班,对一些基本工具如灭火器、消防器械以及消火栓的运用加以指导,指导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到员工就业前的上岗培训中,努力提高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识。

(3)做好维护保养消防设施的工作,做到“设施、装备”二个到位。

宾馆的消防设备及消防设施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与保养应由管理部门负责,专职管理员每天按时检查消防设备的运行状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的建议。配备的逃生器具和灭火器材应定人定时检查与维护,也可听取专门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进行的指导,熟练运用消防工具使用的方法、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及出现消防事故时的正确反映。可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每季度或半年对全宾馆员工(也可分部门)组织进行大型的消防疏散演习,让每个员工都了解发生火灾后应采取的措施以使宾馆损失降至最低。

(4)宾馆管理层应转变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企业不但要促使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保证企业的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无疑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容易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但做好消防安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把握好关键位置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不是一项简单的系统工程,如果要完成好企业单位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始终如一,着重掌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关键点,构造完善长效机制,确定各部分的消防工作安全制度,确保本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的顺畅运用,平且要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检查和指示,同时听取社会各方面的建议,努力去建立更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宾馆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需要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的复杂系统工程,真正落实“自我管理、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管理制度,时刻提高警惕,方能确保宾馆的消防平安。

参考文献

[1]张志.宾馆消防管理工作之我见[J].山东消防,2003,(09).

[2]张涛.宾馆饭店的防火重点、薄弱点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4).

篇(6)

制作网因为它的特殊性,必然要和外界做信息交换,如广告商带来的图片数据资料、企业带来的影像素材、来自移动存储介质的字幕文件、来自数字摄像机的素材导入(如松下P2卡摄像机的数据导入)、来自笔记本电脑的对白文字或配音文件、来自其他网络的数据文件(来自光缆的异地节目上传)等。这些信息的导入也会带来各种风险。如何解决制作网与外界信息安全交换的问题,对制作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制作网环境中一个最重要的实体就是终端计算机。终端是网络划分中的最终节点,也是与使用者最接近的设备,所有基于网络化的日常办公、学习及娱乐等都直接与终端有关系。尤其是在信息化程度普及的今天,大量的办公事物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这种使用方式往往是使用者通过终端计算机登录需要的业务系统,以获得使用权限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终端的安全往往成为了制作网整体环境安全的重要节点,这从以下几点可以更充分的说明:

(1)终端计算机是内部网络与外部游离设备的交互点,安全问题可以由此引入。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接口的标准化,很多电子设备都趋向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如优盘、手机、数码相机等,这些设备与终端形成离散的接入点,可以向终端写入数据或从终端获取数据;而终端使用者必须通过它访问内部网路的授权业务系统来完成日常工作。这样,当外部游离设备引入病毒或攻击程序,在使用者访问业务系统时,将会导致制作网环境受到攻击。

(2)终端中运行的其他软件可能影响制作网的正常使用。由于终端计算机为每一个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使用者可以在终端安装各种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可能造成制作网通信带宽的大量占用及其它安全问题。

(3)终端使用者行为难以约束。终端使用者对终端的使用情况是难以控制的,使用者有可能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下载电影;也可能下载各种黑客工具进行研究,把内部网络作为试验田;还可能浏览黄色网站,传播不良信息。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内部网络不正常。

(4)终端管理难以进行。政府或企业的IT管理人员往往承担着维护内部网络终端的任务,这些维护工作包括解决出现的问题、安装日常软件、配置系统等多方面。在现有条件下,管理员很难实现快速的软件统一部署、在线解决远程计算机的问题、统一终端安全策略的制定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其它技术手段辅助完成。

二、制作网的安全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制作网的安全建设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实现对终端主机的实时监视;提供对终端主机的全面远程安全管理,包括资产管理、事件管理、行为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要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全面掌握网络终端主机的运行态势,为网络环境的正常运转、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下面从终端主机安全管理、安全审计和边界控制三个方面介绍制作网的安全管理策略。

1终端主机安全管理

(1)身份认证身份认证可以确保每个使用者的合法性,同时也为区分不同人的上网行为记录提供依据。对于责任划分、使用权限等都很有意义。身份认证一般有两种方式:USBKey认证方式和口令认证方式。

(2)行为管理对于终端计算机管理的情况,应该能够控制用户对终端主机的各类操作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文件操作行为、软件使用行为、上网行为、邮件发送行为、外设使用行为等。系统对用户行为的监控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针对用户的所有行为控制操作将生成详细的日志记录,以备管理员查询;二是管理员可以通过策略设置用户各种行为的使用范围,例如只允许访问哪些文件,基于黑白名单的软件使用许可,只允许访问哪些网站,是否允许使用哪种外设等。

(3)应用程序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基于黑名单及白名单的方式控制终端用户允许运行的应用程序。在黑名单方式下,所有名单中的应用程序将不允许运行,其它程序可以运行,白名单则相反。应用程序控制方式不是基于应用程序的程序名实现的,而是基于特定应用程序的签名实现的,能够有效防止恶意使用者通过将未授权程序的名称改为授权程序名称而达到运行不合法程序的目的。

(4)Windows策略管理对安装Windows系统的终端计算机来说,由于操作系统自身的原因和使用计算机用户的原因,都普遍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如攻击者可以通过TCP或UDP等端口对Windows系统进行攻击。针对这些问题,Windows自身提供了一套策略管理机制,Windows操作系统中具有可配置的策略模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策略可以加固系统的安全性。为了增强Windows系统的安全性,应该规范用户外设使用策略,规范用户上网行为策略、规范用户软件使用策略、系统补丁下发策略等。

(5)主机监视对终端主机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审计。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使用率、应用系统性能等,当监视的资源的指标和状态违背预设规则时,将产生事件上报服务器,并可通过多种方式向管理员报警。对于某些监视事件,要提供处理功能,例如进程状态监视中如果进程由运行状态变为停止状态,事件处理器可以根据规则自动将进程重新启动。

2主机安全审计

对终端主机的各种系统行为及操作行为进行记录,对日志审计查询分析,实时发现主机出现的安全事件,保证主机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包括:

(1)文件操作审计。对文件操作行为,包括新建、复制、移动、重命名、覆盖、删除等进行审计记录。记录信息包括主机名、时间、源文件、目标文件、操作行为等。

(2)共享文件审计。审计主机是否开启文件共享功能。记录信息包括主机名、共享名称、共享路径、时间等。

(3)程序运行审计。审计主机运行的所有应用程序。记录信息包括程序名、主机名、时间等。

(4)上网行为审计。记录终端主机使用者的网络访问行为。可审计的分类包括网站访问信息及邮件收发信息。记录信息包括访问的URL、邮件收发信箱等。

(5)文件打印审计。记录主机通过本地或网络打印机输出的信息。记录内容包括主机名、时间、打印内容等。

(6)用户登录审计。审计用户等级计算机的信息。记录内容包括主机名、时间、登录用户等。

(7)账户变更审计。审计登录账户变更情况。记录内容包括主机名、时间、源账户、现用账户等。

3主机边界控制

3.1违规外联控制由于终端计算机存在各种外设,如果安全策略设置不合理,或者使用者主动破坏安全策略企图进行违规外联,这时客户端将有可能通过无线网卡、USB网卡或其他方式连接到互联网络,从而产生信息泄露及被攻击的风险。要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计算机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违规连入互联网,一旦检测违规外联,应该能自动阻断违规外联的行为。

3.2非法接入控制接入控制主要解决非法接入网络计算机的检测、警告、阻断。对于非法接入网络的主机,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测及阻断,这些方式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及对安全性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包括:

(1)基于ARP的扫描及欺骗技术,使用ARP扫描技术迅速检测非法主机的接入,然后通过安全事件警告管理员,并可以通过策略管理和ARP欺骗自动阻断非法主机访问其它主机及外部网络。

(2)基于交换机MAC绑定技术,与交换机联动,通过IP、MAC绑定技术防止非法主机的接入。对于合法的终端主机也要根据策略的配置定期进行完整性检查,检查内容将涉及到主机是否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否运行防病毒程序、病毒库是否更新、补丁是否完整、主机是否存在木马等,检查条件可以配置,并且可以扩展。一旦完整性检查不符合要求,该主机将被自动阻断任何连接,并划入威胁主机范围内,必须等完整性检查通过后才能重新接入网络。

3.3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管理内部网络终端主机的恶意攻击及病毒程序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频繁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带来的。一些带有恶意代码的数据文件从移动设备流入主机后,将会驻留在主机上,对内部网络带来安全威胁。为了解决使用移动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所有移动设备都要求通过安全隔离设备才能与内网进行数据交换。

3.4外设控制随着各种接口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外设接口不断丰富,使用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外部介质进行数据交换,比较典型的外设接口包括光驱、软驱、USB接口、网卡、蓝牙、红外、ADSL接口、PCMCIA等,这些接口有的可以直接连接数码设备(如手机)进行数据交换,有的可以与其他计算机建立通信连接(如网卡),有的可以将信息输出到外部设备(如USB打印机)等。无论哪种方式,都形成了信息的流入流出通道。出于安全管理的需要,往往要求对计算机的各种外设接口进行控制,保证只有授权的几种接口才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并受到严格审计。

3.5终端防火墙终端计算机可能由于收到恶意攻击或其它原因而感染病毒,造成频繁与外部连接,消耗网络资源。也有可能受到其它主机的非法访问。终端防火墙功能可以基于网络层及传输层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在网络层,可以控制连接的IP地址,也可以控制IP、ICMP及IGMP协议是否通过;在传输层可以控制网络数据的源端口、目的端口及TCP、UDP协议。在网络控制中,可以过滤数据的流向,可以控制策略的执行时间,也可以将网络控制策略按照不同的工作组或安全域进行部署实施。

3.6集中管理与外界的数据交换数据信息的交换是业务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因为怕带来网络安全上的风险就不进行。基于安全的考虑,同时要兼顾交换的需要,所以对于整个制作网而言,要把与外界的数据交换统一管理起来,不能随意在任意内网终端上交换数据,所有数据交换的入口和出口都必须经过安全隔离网关统一隔离过滤,在把有用信息导入到内网的同时也能把危险阻挡在了网络边界之外。

三、小结

篇(7)

[关键词]电厂 安全管理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51-01

电厂由于自身的工作特性决定其工作场所是一个高危的环境,安全管理是电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对于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安全问题无小事,无假期,任何一个微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是一件悲剧的诱因。我们要根据我国电厂安全管理的现状,将安全管理精细化,主要从制度、宣传教育、审查管理、两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落实。

一、 电厂安全管的现状

当前我国电厂已经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其精细化程度不到位,往往只是表面工作,存在安全制度与实际的安全生产并不相符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安全管理,员工也没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意识,审查和奖惩制度存在漏洞等问题,这些现象都证明我国电厂不具备精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导致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合作的认知,忽略相互制约和互检的作用,对相关作业员工的岗前培训也不到位,工作人员不具备作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更是缺乏安全意识。奖惩制度的表面化也消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甚至忽略违反规章制度的严重性,造成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电厂的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不到位,往往是已经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才引起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视,再去排除安全隐患,这种安全管理理念已经处于十分落后状态,需要更新管理理念。

二、电厂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制度的精细化

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电厂安全管理的基础,据安全事故的诱因调查,大部分的事故优势因为员工的违反规范化操作引起,而制度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是其安全保证的重要一步,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要根据电厂实际生产过程和未来的发展计划进行改革,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每一个生产环节,并且员工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杜绝因为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二是建立各司其职、权责分明、赏罚分明的制度体系,从而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三是规章制度的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厂也在不断进步,规章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与实际生产流程相结合。管理人员要勇于对旧制度推陈出新,使其适应现代化电厂的生产模式,优化和改进相关制度,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和精细化的规章制度,从而推动电厂的进一步发展。

2.宣传教育的精细化

宣传教育的精细化主要是从内容、措施两方面进行细化。我们要制定因材施教的宣传教育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实现安全管理。

电厂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要根据近期和远期计划、岗位和技术需求制定,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重点放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暴漏的问题方面,杜绝类似问题的出现。培训内容甚至精细到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并结合当下生产安全管理的重点制定。培训内容也要经过相应的审核,并且要按照计划长期执行。

宣传教育方式也要灵活多变,可以采取网络、视频、现场演示、技术示范、参与式等综合教育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效率,并提高电厂员工整体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素质。

3.违章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电厂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数据结果显示,电厂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占很大成分,因此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管理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根据不同班组、不同岗位违章行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安全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岗位和班组违反规章制度的事例进行学习和分析,对电厂员工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对其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事例,根据该事例造成的损害程度实施相应的惩戒,加深电厂员工对违反规章制度警戒性。

电厂专门针对违反规章制度建立的检查组,其组要定期检查,并制定系统的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罚条例,严格按照相关处罚条例执行。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除了要制止员工的不当行为,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还要对其违规行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杜绝类似违规行为的出现,从根本上提升电厂员工的违规意识。

4.审查监管的精细化管理

审查监管是落实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其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查监管的具体化。电厂的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每个员工的日常操作到生产流程再到设备运行等多方面。新时期的电厂的生产量和功能为了满足人们对其的需求不断扩张,其审查监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因此其审查监管需停留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具体到每一个操作、整个流程和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务必在事故发生之前排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审查监管人员的分工明确。审查监管是电厂质量把关的重要一员,因此审查监管人员要以当下电厂的生产进度相互配合,审查人员要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梳理记录,便于为事故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日常操作过程中针对员工的操作流程进行审查监管;设备运行的审查中重视日常的维修护理,建立强大的设备维修队伍,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对设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其进行维修和改进,提高电厂的工作效率。审查管理工作真正涉及到内一个生产环节,落实每项规章制度,在提升电厂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电厂员工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5.工作票和操作票的精细化管理

电厂的生产流程过程中实施工作票和操作票的精细化管理,设置操作票和工作票的填写和管理的标准和规范,降低人员操作失误的概率,顺利完成交接工作,使生产线得以继续流转。两票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严格按照两票标准和规范对其进行审核;二是操作票的执行人员要严格按照工艺顺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安排监督人员对其工艺要进行监管,确保其操作的规范性;三是实施全程的现场监管制度,杜绝员工的违章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全厂员工的共同努力,从制度、宣传教育、违章制度管理、审查监管和两票等多方面入手,逐渐落实电厂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从而进一步推动电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建国.浅谈电厂安全精细化管理[J].中华民居.2011(10).

[2]谭晓苏.电厂安全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尝试[J].通讯世界.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