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45: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管理优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成为广大老师崇尚的教学手段。针对目前大学工科教育呈现出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老师在水利工程管理课件使用中应力求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水利工程管理优势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后续课程,实践性较强。主要目的是培养从事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维护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教师来讲,要教好水利工程管理更是有难度。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可以激发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一直担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专业精神。
从2001年至2005年的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考研人数逐年上升最高达47.61%,而从事本专业的最低达到21.00%。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许多学生特别是高考扩招后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十分模糊,原因是报考这个专业一般是参考父母的意愿,甚至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分数而被迫选择。老师若想成功培养学生坚定的专业探索精神,必须使他们对祖国水利事业的朴实感情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1975年,河南省遭受特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失事,使下游地区遭受毁灭性的灾难。受灾人口1100万人,淹没耕地1700万亩,倒塌房屋560万间,京广铁路被毁102km,中断行车18天。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固然是由于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但是,如果水利工作能够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工程修好,加强管理,是能够大大减少洪灾损失的。由于河南省是人口和水利大省,80%以上的学生又都来自河南,从情感和理智上他们的都被深深触动,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使水利工程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有效应对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例如土石坝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巡查主要凭肉眼观察。为了大坝的安全,必须对大坝实施安全监测。由于大坝的观测项目较多,并且随着观测年限的增加,将积累大量的观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一般要委托有关单位用1-2年的时间来完成,从而不能将分析成果及时用于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隐患,以致延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依靠现代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大坝的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并加以定性、定量分析,以实现对大坝性态的实时监测。
(三)增大教学容量。
水利工程管理课是专业基础课及其它课程如认识实习的综合应用,所以要想学好基础必须扎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传统义务,由于单位转制等种种原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普遍面临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的问题。一般来说,认识实习要深入电站厂房、枢纽控制等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部位,出于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因此,水利工程管理课中许多相当重要的,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这时可运用多媒体,以讲座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加知识密度和容量,力求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已初现成效。一方面,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水利工程功能正常发挥,市场经济就越有活力,就越能加快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市场繁荣,经济收入快速增长,使得水管单位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功能的安全运行之中,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这种成效让更多的地区和单位看到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多重效益,积极的投身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 二、个性设计与精心掌控课件
传统的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讲授时教师的即兴提问;批改习题作业;习题讨论课;专门设置的个别答疑;学生间对疑难问题的相互切磋。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教学,教师是主要知识和重要信息源的传授者,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和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走进了教育,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由此引发了迅猛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网上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本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电子课件,而且有各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当然可以把各种资源引进来。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很多教学内容,如公式、难点、关键概念,还是需要教师
编辑整理本文。
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慢慢展现,才能达到效果。要看一看、学一学,通过比较借鉴,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自己风格的课件。对于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发现不足,从而修改完善。有每一节课的特点。每一堂课有1个中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有些内容只需1张图片就可表达,有些则需3-5min的短片才可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水利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偏少,学历层次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结构跟管理问题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水利工程管理课件使用中应力求发挥其优势,一定要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另外,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紧密结合当今水利工程实际,讲究实效,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j].中国水利,2004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了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提升了我国整体用电水平,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值。本文中将具体阐述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电力工程项目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逐步增多,是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整体效益层面来看,我国工程管理模式对最终的施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效果的提升,需要从管理模式创新层面着手,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促使管理模式逐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促使电力工程管理主体获取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1EPC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电力工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对电力项目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步上升,针对部分大型电力工程项目而言,需要采取相对积极管理模式与方法,由此能够与世界先进管理模式接轨。在诸多管理模式中,EPC管理模式是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模式,是现代西方项目管理应用相对较多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模式与设计完美融合,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能够得以不断创新。从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分析,是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针对EPC管理模式而言,其自身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彰显设计主导优势。设计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这对工程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EPC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其主要是发挥了强调与发挥功效,对于项目整体方案能够得以不断优化。第二,设计、采购、施工,以上上述方面是相互依存的,需要有效的交叉与融合。EPC模式中,能够消除上述几者之间彼此制约与脱节矛盾,这样能够促进项目进度、成本及质量等方面,强化控制,从而能够满足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第三,针对人资资源及组织结构而言,需要在配置上进行优化。这种模式相较于以往传统管理模式弊端,并不会出现臃肿项目组织结构,人员逐步减少,从而促使人力资源配置能够逐步优化。第四,针对项目工程质量来说,有了质的飞跃。EPC总承包企业,拥有较好的施工方案,并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还有相应的技术人员都有所改善,所以促进工程质量能够得以优化。第五,降低采购管理期。在EPC管理模式下,设计工作完成之后,采购工作也随之结束,采购与施工可以相配合,形成接口,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项目工期。因为EPC管理模式的优势性,很多电力工程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会首选这种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给予EPC服务模式的公司,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递增也在逐步增多。
2EPC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运用中的研究分析
电力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相对来说是复杂系统过程,而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弊端,新的建设管理模式EPC在电力工程运用中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很多企业对其推广给予不同的看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EPC模式的推广,进一步促使电力工程EPC优势并不明显,继而影响到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针对上述管理上的弊端,电力工程项目急需组织管理上的创新,在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完善,进一步彰显EPC管理模式的优势性得以突显,在改进与解决过程中,逐渐显现出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工程承包管理更为合理,促进科学化进程。从目前情况分析,运用EPC形成去构建电力工程项目过程中,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其未来生存与发展趋势。针对很多国内电力建设企业来说,其相应的海外工程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顺利的,且很多电力企业从以往的单一化,逐步转向综合性国际承包企业。EPC管理模式是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模式,是现代西方项目管理应用相对较多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模式与设计完美融合,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能够得以不断创新。特别是现阶段电力设计院,已经正在逐渐转变以往的运作管理模式,从之前的单一勘测,再到后期的工程咨询、工程承包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业务的拓展。当前设计单位为主体,这样电力工程总承包,能够凭借自身特点,还有自身的优势性,从而能够确保电力工程总承包发展方向,受到业主青睐。工程承包而言,属于项目核心与大脑,EPC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管理模式,还有成员素质要求,相较于传统施工企业管理班子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EPC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运用过程中突显出一定的优势性。针对EPC工程项目而言,针对项目经理要求,相较于其它项目经理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EPC对项目经理的要求相对较高,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方面:掌控能力、沟通、协调及领悟能力。在项目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具体来说包含设计、工程构件、设备制造等等,或是供货施工环节。而从当前形势分析,对于不同专业承包商有着极高的要求,并且对其行为给予严格规定,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发展弊端,需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逐一解决。从整体效益层面来看,我国工程管理模式对最终的施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效果的提升,需要从管理模式创新层面着手,而对于各个分包商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等,在管理上进行有效的衔接。
3结语
总体来说,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主流发展趋势,由此能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弊端,运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必然能促进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并且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改善,强化实际工程效益。本文中具体分析了目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期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神洲.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5(08):215+277.
[2]张斌.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民营科技,2011(01):142.
[3]黄永光.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08):426-427.
[4]麦贤谦.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现代商业,2011(36):94.
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需要实现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工程管理岗位之需。而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逐渐成为了工程管理专业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内容,以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工程管理质量。而要想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就需要在明确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进行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技术的优势与工程管理的特点来实现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
1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概述
1.1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含义与技术优势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互联网技术进行了融合,进而促使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实现为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分析与统计、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以服务于决策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并实现信息数据的充分共享;同时,能够保证工程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而为提高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提供保障。此外,该技术逐渐向集约化、智能化过渡,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1.2 工程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工程管理指的是通过实施全过程管理来强化对工程建设管理质量,通过完善规范、调度以及维护工作的科学开展来降低工程造价以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为:
1.2.1 涉及范围广
工程管理是针对工程项目各项计划与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监管,通过全过程管理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包含了经济与技术活动。
1.2.2 复杂性
基于技术角度下,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技术类型较多,所以管理的难度较大;而基于角度看,同样涉及到了多个部门,且各个组织部门间易产生矛盾与冲突,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需要及时解决矛盾与问题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基于程序角度而言,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针对资金、技术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管理,并要实现项目审批以及招投标工作的开展等,整个程序十分复杂。
1.2.3 系统性
基于工程管理这一整体角度下,其是由各个不同的子系统组建而成的,且各个子系统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2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1.1 在项目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该管理系统下能够实现对项目的进度与投资等情况进行记录与跟踪,相应项目经理能够借助对项目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关键路径与计划评审等技术方法的运用,实现项目计划的科学制定。相应工程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相应数据信息来掌控工程项目进度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现对施工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完有效解决奠定基础。
2.1.2 在管理系统的运用
在实际开展施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施工计划进行规范开展,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状况而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此时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则就需要实现及时了解该方面的信息,并做好数据分析与统计工作,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实际施工的动态监管,并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奠定了基础。
2.1.3 在物资管理上的运用
在工程管理中,需要实现对材料的有效管理,通过材料报告的科学生成来把握材料等物资的投入情况,而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则能够为更好的了解材料市场价格,强化与材料供应的沟通与联系奠定基础,进而为提高该项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
2.2 在工程管理计算中的应用
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则能够在实现对工程项目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对预算的准确估量,进而为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以提升工程管理的效益。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系统程序的计算来明确工序设计,以石油工程为例,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计算来明确工艺流程的基本程序,然后针对机械工程工序进行计算后来确保该系统的设计满足实际标准要求。此外,还需要针对控制系统的程序进行设计,并借助噪音程序来实现对环境工程中噪音等级的计算。
2.3 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工程自动化控制中
2.3.1 在操作控制对象上
需要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控制设备积分与惯性时间常数的计算,并计算出放大系数,通过这一计算结果的得出来实现对对象的全过程监控。
2.3.2 操作执行器
基于控制系统下,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计算与调试进行同步开展,进而促使执行器能够在接收到控制信号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执行,为确保能够达到预定生产要求奠定基础。
2.3.3 数据调节器
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媒介,相应计算机能够在进行线路测量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信号的转化并将数据信息存储到数字调节器中。而这一调节器则是以数字化计算机为核心,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调控程序的编制并实现对工程的自动化控制。
3 总结
综上,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之中,则能够借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实现对工程的经济与技术的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高效搜集整理、分析、存储与共享,为实现科学决策的制定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保障,同时还能够通过对资金的有效管理来规避风险,进而为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模式分析[J].硅谷,2015,02:219-220.
由上述,本文认为,独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应用型能力结构、管理—工程型专业知识结构、内向型服务范围”为主体的培养目标。首先,作为独立院校,在办学实力上较为薄弱,科研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学生能力机构的培养上应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其次,独立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依托发展而来,所以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上应该发挥优势,建立管理—工程型结构,即以经济管理类知识为主,兼顾土木工程类知识;最后,独立院校的毕业生,主要的服务范围一般是面对地区、面对国内,应建立内向型的服务目标。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调研,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可以总结为六点:一是要求掌握扎实的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要求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三是要求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四是要求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要求毕业生具有施工、测量、材料等方向的初步实践能力;六是要求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由此,本文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首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从岗位需求、精化岗位知识和技能出发,设定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该包括建筑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监理、物业管理等。2.其次,根据专业主干课程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工程管理专业应设置四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一是工程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建筑设备、工程力学等;二是经济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工程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管理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财务管理等;四是法律类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由于该部分课程较多,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轻重点抉择,以便突出自身特色。3.最后,结合公共基础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共同构建系统、务实,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才能构建出系统,合理、务实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应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条件的建设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取得了令人愉悦的成绩。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制度的不完善,建筑市场也存在了一系列恶性竞争现象。归根究底,就是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说明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空间很大,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文章通过研习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方向,提出了工程管理发展的合理发展方向,那就是高效。
1建筑工程管理频发问题的原因
1.1自身属性
建筑业自身的特点是建筑工程管理出现问题的首要且最主要原因,建筑业有着复杂的特点:劳动力高度密集型产业;内部有着很细致的分工;工程管理所涉及的程序复杂、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及分散性,这些特点就注定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难攻克的问题。
1.2组织结构
大部分建筑工程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直接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管理问题频发。目前,项目管理体制是我筑行业最常见的体制,其中,施工的总体承包方占据了最主要的方面,有专业的施工队来施工,是一种以劳务为框架的组织结构,但这种结构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绩效。在这种体制下,施工队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施工水平稂莠不齐。
1.3施工控制
工程进度的控制一般依赖于施工计划的编排,既要有创新性,又要符合施工的合理性和实际性。这就需要施工方以施工图纸和施工合同为基础,在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以自身特点合理地分配人员和设备,使得工程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高效完成。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或者是轻视研究图纸,或者是不够了解施工合同,延缓了工程进度,最后往往是为赶工作进度而忽视最重要的质量问题,从而酿成了祸端。此外,很好的控制工程质量,对于工程的合格来说就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明确工程各项目的具体要求,严格把关施工的各个环节,在保证主体工程合格的前提下,再确保工程关键部分的施工。由于工程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工程能否发挥相应的绩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施工单位只重视了施工进度而忽略了质量,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等都掉以轻心,出现了很多不合格的工程。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的工作:
2.1推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以实践性和指导性为基础的综合性专业。虽说每个学校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理念,从整体来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家工程管理指导委员会以及各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已经提出了比较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教育安排,至少在理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知识要求,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从事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管理方式仍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还需大力提高工程管理教育,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出发:(1)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院校自身优势,精准地提出合理的办学理念。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不仅仅是针对建筑管理行业,更要是针对工程技术管理专业。这两点各有所偏但相互一致,两者所涉及的技术与行业背景侧重点不同,但都要求有过硬的工程管理素质,所以两点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纲领性。将工程管理的办学和其发展历史联系在一起,合理定位学校专业特色,以学校的优势为根基,将工程管理办成更符合社会要求、更能体现本校特色的综合性专业。(2)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所以工程管理的发展也要跟紧时展的步伐,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常言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要想使我国的工程管理在世界上取得竞争性优势,首先我们本身要有健全的培养体系,严格遵守教育部对工程管理提出的要求,跟着大的方针走。其次要善于发现国外办学理念中比较成熟和先进的部分,及时地吸收精华,去掉自身的糟粕,不断调整相关的规章制度。
2.2完善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做好工程管理的预算管理工作,从而解决工程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加强对投标的控制和管理是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在对一个工程单位进行投标时,须严格核对相关单位的资金信用程度,从而保证建设单位的资金能满足整个工程的需求。于此同时,要对工程项目作出合理的预算,阶段性地上报工程预算,在符合工程规定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资金状况,及时收回工程款。
2.3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在大力提倡节约资源的当今社会,建筑工程能够很好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施工单位就在该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一套有效的工程管理体制,可以帮助建筑施工单位很好地解决成本的预算、决策和控制等很多疑难问题,有助于施工单位提高效率,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有了这么一套管理体制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施工过程,建筑施工企业需合理的预算成本,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有一个具体的划分。另外,要阶段性地考核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各个小目标的实际完成状况,分析盈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结束语
总体来说,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抓好工程管理工作是建筑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随着建筑业新生力量的成长,建筑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建筑工程管理单位和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可能立足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所以,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首先要大力推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其次就是工程的预算管理和成本预算。总而言之,要想建筑工程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必须抓好工程管理这一环节。
作者:龚彩虹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芦洪斌.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1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确保建筑工程达到预期成本的主要控制与管理工作,建筑成本管理主要有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核心部分工作构成,GIS系统可以通过参与建筑工程成本数据的录入和编辑来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功能,通过GIS系统可以使成本计划、预算和实际成本的输入与编辑更加规范化,使传统的分离式大量数据具有可操作和可加工的性质,以便实现建筑成本信息及时地修改、增加和删除。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操作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查询功能,并且可以形成各种图形和图表,这不但提高了GIS系统的处理和查询能力,也使查询工作更加具有直观性,有利于成本的管制。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大量运输实现分析和统计功能,以专题图、直观图表的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客观呈现,有利于施工企业对建筑成本的全面性、专门性把握。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接口将建筑工程成本信息转化为各种通用的格式,这一特点将会扩大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对成本的全面管理,而且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内容和结构上的重新定义与构建。
1.2建筑工程计划控制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和网络图输入到GIS系统之中,通过GIS系统的加工来明确材料、机械、人工、设备的关系,使建筑工程施工各要素得到有效地调配,这样有助于设计出科学的建筑工程计划,在提高计划控制和管理科学性的同时,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计划数据的查询功能,以此来获得建筑工程各时期、各项目和分段的计划要点,例如可以获得各项工作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节点,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工期的控制,并可以随时掌握人员、设备、机械使用和调配的基本情况,做到对建筑工程深层次、全方位的掌握。GIS系统可以自动形成统计报表,实现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和管理,特别是GIS系统采用直观的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方式,实际反映出施工与计划的差距,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控制实际的进度、消耗、成本和质量。GIS系统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施工实际以图文的形式输出,这有利于建筑工程对计划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以GIS系统的差异性应用达到对建筑工程总体的提升。
1.3建筑工程项目测量信息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物浇筑进程数据控制工作中可以利用GIS系统使各个建筑段的月初和月末浇筑高程、累计上升高度、月累计浇筑层数,月浇筑混凝土量等数据得到有效控制,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GIS系统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强度统计工作中,对运输设备混凝土月浇筑强度、累积月浇筑强度、月浇筑强度、建筑物累积月浇筑强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到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GIS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各月各建筑段上升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浇筑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混凝土浇筑量、混凝土施工系统的不均衡系数的检测上,使建筑工程得到准确的信息支撑和GIS系统保证。
2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展望
近20年GIS技术得到了迅速地提升,GIS系统正在不断地完善,这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有高度的契合,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GIS系统的直观性、高效性将会进一步体现,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将会逐步加深和扩展。未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应该通过GIS系统数据库和数形结合方面的优势来进行创新,通过对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的加工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空间结构和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使其他类型的系统和技术得到GIS平台的融合,创建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模式,构建建筑工程管理的新结构,推进建筑和建筑管理的不断发展。
3结语
1.1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
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为了减少成本,随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人员短缺,员工身兼数职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导致了许多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管理尽见于表面,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相对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而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完善,2002年我国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此后相继颁发了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始终未能坐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缺乏系统的管理工作程序手册。
1.2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我国建筑业引用工程管理的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高素质专业人管理人才的培训,从而导致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未能确切的理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工程管理技术及理念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贯彻。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各大目标的实现。
1.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缺乏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管理理念的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是与时俱进走向信息化。但我国建筑业的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刚刚开始,只是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在建筑企业,大多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信息化的了解,未能认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导致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及物力在实际的开发和应用中。同时软件开发人员只追求高利润而缺乏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认识,使得开发出的软件难以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拖慢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缺乏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当前我国仍然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勘探、设计及监管工作尚未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企业承包三方、工程总承包方及项目管理之间缺乏联系,相互脱节,盲目施工、随意施工以及违章施工的问题也时常出现,这也是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的表现,这些状况的存在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1.5重建筑工程进度
轻工程质量管理随着国家对建筑业的重视,国家建筑工程也日益增多,因为利益的驱使某些建筑企业一味的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的管理及控制,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差,不合格,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不仅仅损坏了整个企业的声誉,更加阻碍了本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2解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也不例外,需要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求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使建筑工程最大利益化,与世界接轨。
2.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国际化的基本要求。首先建筑业应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建筑工程管理者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合理有序的展开各项管理工作。其次,要时时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及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面对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我们应去其糟粕,吸其精华,建立一套既适合我们国情的且又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及系统。
2.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需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懂得工程管理相关知识,也要具备法律、合同、设计及经济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国内具备这种条件的专业管理人员极少,因此建筑业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定期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多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技术交流会,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沟通协调能力,建立奖罚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既定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筑业应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各个建筑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不能仅停留在施工中的机械自动化,建筑工程管理也要信息化,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优势,从而为自身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4建立管理责任制,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因许多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程序较为繁琐,从而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应的管理任务,做到每项施工都有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防护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工程安全生产,争取零事故,提高工程质量。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