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8 16:45: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供应链金融的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

篇(1)

摘 要:企业的发展是繁荣的、迅速的,供应链金融对于整个企业商品的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选择和革新,必须是在明确企业的优缺点,同时结合企业绩效知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整个社会的供应链成了一个单独的系统,同时企业绩效管理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供应链金融时代。本文通过对供应链时代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了供应链的时代特征。从各种公司的企业绩效管理情况出发,结合实处,得出了一个企业绩效管理进入供应链金融时代的特征,也使得大家对这种企业绩效管理的形式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为实际操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对整个社会经济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企业绩效;影响

引言

供应链金融中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包括企业的物流,还有资金和信息流方面。它的每一个节点所具备的效用是不同的,这些具备特殊功效的节点相互连结,提升了单个节点的功能,达到一个整体的功效。整体功能性,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上,有着很大的作用。这个系统同时具有目的性,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所有其他环节一样,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

1研究理论基础

1.1供应链的概述

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在美国成立的供应链协会定义的,它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帮助供应商提供生产资料,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整个一系列过程。供应链环节涉及产品的生产流通,涉及的内容包括生产、批发、零售以及客户终端,同时它还涉及到物料、信息和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增值链。

供应链上的节点,不是由单一的企业或者企业类型所构成的,针对这两层定义上来说,供应链是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同时供应链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而不是和企业相分离的,它是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的。企业中的其他职能部门,与它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的效果。并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企业也需要不断变化,因此要求供应链金融必须是动态的。供应链的成员繁多,其中的交叉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供应链对于企业的绩效,可以给出相关的信息、资金、企业绩效共享节点,产生共同的增值效应。

供应链包括推进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两种。推进式供应链,是以生产制造基点,作为商品的主要出发点,从供应链上起始环节,即供应商来提高商品质量,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而拉式供应链则是以客户为出发点,为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使得整个供应链上有了整体利润空间。直线型供应链则是使得每个节点间,都是相应直接对接的,这种动态的联盟。而相对应网状的,就是一个节点相对于多个节点。

1.2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供应链金融指在整条供应链上,为客户提供各种包括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使用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系统的资金融通。供应链金融是有其相对应企业资金流,对应的网络结构、业务流程、管理要素等交互而成的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构架。

供应链金融中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它的每一个节点所具备的效用是不同的,这些具备特殊功效的节点相互连结,提升了单个节点的功能,从而达到一个整体的功效。整体功能性,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个系统同时具有目的性,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所有的企业环节一样,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供应链企业间为了共同的利益,对整个企业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诠释,是以互利互惠为目标的。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供应链金融随时随地,能够因地制宜,快速反应,提出高要求。它包括四个部门,有财务、服务,企业内部流程和学习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2 供应链金融的不利影响

2.1供应链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使得计算机技术全面覆盖了整个企业的绩效流程,提升企业了绩效操作技术,包括电子数据互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等企业绩效信息化的使用。由于本身企业的各种局限性,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使用得不够高、精、尖。而信息化在整个供应链间的连结,占着重要的比重,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让企业的企业绩效方面竞争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2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首先不确定的就是事情的时间和特征还有状态,是不可能预知的,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这些不能确定的问题,是企业绩效和信息流出现的障碍,是与企业的各个节点相互关联的。供应链上的供应者和各个厂商,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了供应链上的风险概率增大的状况。供应商主要是由于货物的供给、质量等等问题,使得消费者的服务质量降低。制造商的表现如机器问题等。客户变化的不确定性,包括需求量、需求的多样性、产品周期等,都是不确定值。需求信息的不同,容易引起这种供应链上的不稳定性。整个层级链上的合作,也是不稳定的。当企业与银行交流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

2.3企业的经营危机

企业中,由于物资供应缺乏主动性、物资供给与生产进度不配套和装运效率低等问题增加了成本。各环节衔接较差,各个部门沟通交流不够。供应链金融各环节提倡节点间的轻松对接,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节点由于管理人员不专业、节点繁复,导致企业绩效管理成本过高,大大影响了企业绩效产生的附加值。当供应链金融的资金出现问题时,就会有企业因为信用和实力因素,受到影响。

3供应链金融的有利影响

3.1创造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当前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拓宽,不仅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和结算方式更灵活了,而且可以通过网上或者异地债权处理方式等进行融资。这些都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渠道拓展。

3.2银行增收的新渠道

银行的核心业务增设,使得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得到提升。供应链金融的关注点,也是银行服务范围扩大的一个标准。银行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或者贷款额度等方面,这样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银行与企业是互惠互利的。

3.3多流合一模式提升企业绩效

供应链金融提倡节点间的轻松对接,从而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企业供应链上的一系列环节,通过商品流通、资金和信息流,采取物流推动的过程,这些多流合一的形式,提升企业的绩效,加强企业的运营和交易效率。

4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提高企业绩效

4.1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

在供应链融资的资金管理条件下,参考企业的相关评价财务指标,是具有其考评标准的,本文中以平衡计分卡形式,从几个方面平衡入手。针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从企业贷款和偿债上分析,针对客户评价,结合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订单处理和交货等对款项的影响,结合内部的相关流程,可以对公司情况更了解,从学习与发展方向看,对企业的目标有了新了解。通过这些调查就可以得到财务评价,进一步就能得出企业的绩效评价表:

这样就可以得出相关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各方面权重,从而提出各种应对措施。

4.2加强与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合作,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应该从基金管理公司内的证券投资基金等方式上,对基金托管等,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对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的潜力进行开发。通过银行的金融服务,从而达到更好的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

4.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绩效

在企业营运过程当中,应充分参照有效数据,结合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应有的反应。企业当考虑自身的主营业务和长处,对各方面如客户满意度等,结合企业绩效系统,想办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例如转变企业绩效服务态度,让企业尽善尽美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5总结

本文论述了企业绩效管理在供应链金融当中,新形势下的新特点,遇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建立的企业绩效的供应链金融评价形式。企业绩效评价的形式是有意义,每个企业以共赢为目标的合作,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模式。让人了解了供应链的时代特征,权衡了整个企业绩效环节,企业绩效自动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各种公司的企业绩效管理出发,结合实处,从而得出了一个企业绩效管理进入供应链金融时代的特征,也对这种企业绩效管理的形式理解得更加透彻,为实际操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整个社会经济提供了帮助。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让企业的企业绩效方面的竞争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萍,谢墩游.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0,05:38-40.

[2]杨段羽. 供应链金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卓岱.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第三方物流与绩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王婷睿. 农业供应链金融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

[5]殷丽娜. 基于供应与存货质押联合契约的服装供应链协调机制[D].东华大学,2014.

[6]程未. 供链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 中国商贸,2011,28:247-248.

[7]王苑琢. 基于供应商关系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8]李强. 浦发银行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银行决策 研究

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主体就是银行跟企业,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和不和谐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意思就是如果他们两者的关系处理的好,就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或者防止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发生,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运行得不好的话,就会拉低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高,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经济产生危机。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作为支撑,为我国创新的银企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侧重说明了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决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供应链金融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途径。

一、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一)保障还款来源

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参与的多个企业中的交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连续性、自偿性、封闭性等多种特征。从一些角度来看,银行可以对以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方法流程为基础而进行设定来保证钱款的专用性,避免借款人将资金挪用到别处,就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封闭性的特征。而从融资基础来看,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系统中的商业交易,而这些交易所产生的现金就形成了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可见供应链金融自偿性的特征。

(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自此以来,信息不对称并且因此产生的一系列反向选择和道德问题都是银行信贷活动中很难调节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信息掌握度比较低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基于对供应链的综合评价,内在的一系列体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一方面,供应链中的交易信息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充分这一问题,信息获取成本相对高的缺点,银行可以通过来自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各种交流信息对供应链参与者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链、盈利实力等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同时,对于作为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支持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商业交易中的资金流和物流,银行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以获取充分的相关信息。

二、基于供应链金融构建银企关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

要解决供应链金融引发的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任机制。以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应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任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信任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外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资信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从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来看,银行应通过加强与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业务等各方面的合作密切双方关系,形成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关系,从而获取更多的供应链系统的相关信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分享供应链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从而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二)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

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并且有效运转,这离不开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分享自己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决策应该确定无误地获得到各种供应链的相关消息。随着供应链系统的规模慢慢扩大,它的结构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接而一些物流企业、其他企业与银行之间也有可能经常出现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为服务带来了非常多的漏洞,结合这种情势,我们有必要建立与完善信息共享体系,提高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首先,应在参与各个主体之间构建相关的信息传递制度,将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行为规范化处理进行;再者,也应将参与各方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地分享供应链所掌握的相关信息;最后,再建立专门部门管理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效率,从而为银行的融资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从来都是供应链金融中的合作方,它发挥着自身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今状态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很多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在经营管理方面依然有很多漏洞,物流行业本身而言也极其不够规范。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的信息和监督作用,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经济风险,这就要求应最大程度地发挥物流企业的积极性,物流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实力,才能促进物流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因而必须积极促进物流行业的整合,以充分发挥规模作用,并推动物流企业的规范经营与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银行业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想要实现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需要我们全体人员的努力。金融行业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哪一个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的方面也必然不会有一个很好的反响,所以,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透明,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保银,车佳玮.供应链金融下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定价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6,(3):51-54

[2]芦宁,马树建.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决策分析[J].工业工程,2015,(4):72-78

篇(3)

性供应链金融平台等,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 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100—03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概念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

供应链金融伴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而产生,作为企业优化管理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在谋求企业内部整合,控制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后,逐步将目光放在企业上下游采购和销售等与外部的联系上,企业经营伴随着物品、资金的流动,企业之间必然发生存货、赊销、预付款、订单等贸易行为,在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供应链成员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问题的解决,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从1998年起,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而商业银行信贷又以担保和抵押信贷为主,能否提供有效的物品抵押担保是企业得到信贷融资的关键。同时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配给使得只有个别企业能够得到信贷支持。供应链金融正是在解决抵押、担保的问题上,利用供应链中的结构性资产,实现企业信贷融资的金融创新。

国内最早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20世纪初上海银行开展的存货质押业务。改革开放后,相关业务逐步恢复,而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对产业集群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作为供应链金融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先者的平安银行首先于21世纪初开展了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研究,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带,选择能源产业链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探索的突破口,为其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解决了集群企业融资问题,发展自身业务,进而把发展能源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经验扩展到汽车、钢材、有色金属、粮食等产业领域。后来为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践和风险控制,逐步侧重对单一供应链上企业融资需求的分析,形成了自偿性贸易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其理论及模式还处在不断完善中,如胡跃飞(200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与相关服务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进行了更加广泛的阐释。徐学峰(2010)认为供应链金融应当界定为整个供应链范畴之内,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融资方案。

首先,虽然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都由商业银行的实践推进完成,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在供应链金融主体中占据主要席位,但也应看到供应链金融主体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一些财务、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物流公司等机构正逐步进入其中,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应当界定为金融机构;其次,供应链金融的外延不应太大,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是基于对贸易融资的探索,所以在概念的界定上应当体现出两者的不同。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或物流企业通过对特定供应链进行分析,对这个链条上的相关节点企业提供系统性金融与资金服务的活动。

二、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产业集群是一个研究较为成熟的经济领域。早在1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就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随着对集群现象研究的深入,产业集群的概念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领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国内外有很多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借鉴王缉慈(2001)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即同处在一个产业领域,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由于具有共生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群体。这些公司的相互联系和关联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产生的贸易关系。

(一)产业集群的特点

1鼻域性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它是基于一定目的的企业和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定企业区域或地理上的集聚现象。形成这种集聚的原因包括成本最小、劳动力充裕、资本、信息服务等经济因素和一些社会因素。许多企业集聚在一起,构成了各条供应链企业,可以实现劳动力和信息的便利流动,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革新创造了条件,同时产业集群中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地缘能够维持企业间的贸易稳定。产业集群也被称 为块状经济区,正是源于其区域特征。 2蓖络性 产业集群内部各经济体基于不同分工形成了特定的角色,处于生产经营的不同供应链上,各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使了供应链之间的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构成集群内企业的相互联系的空间网状结构。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企业间的供应链与单一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具有相似性

,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集群内部的资金、贸易和信息技术的交互,形成网络化的供应链,有利地推动了整个集群的发展。

3惫采性

产业集群中企业不仅具有地理上的联系,同时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联系。集群中的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延伸发展而来,集群内企业目标一致,形成了稳固的经济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地区的经济实力。集群中的企业一般具有同一产业类别,即所属行业具有一致或相近性。他们共同组织在一起与群外企业产生联系,正是基于内部企业的频繁贸易和非正式的联系使得集群能够生存发展。

三、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的联系

产业集群中的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各供应链,供应链企业间必然产生贸易、资金往来,这就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产业集群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实际上,由于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供应链金融的实施环境较为契合,使两者联系紧密。

(一)产业集群是供应链金融的客观环境

产业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形成地理上的供应链网状结构,为开展供应链金融创造了良好环境。开展供应链金融首先需要供应链节点企业,至少两家企业存在供应链支持关系方能实现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内众多行业关联企业形成供应链网状结构,集群中劳动转换成本较低、物料与人员的转移成本较低,彼此存在的产品贸易联系和资金往来成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的区域特征代表了区域的经济实力,促进产业集群 升级和壮大,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区域性发展趋势较强,基本上每个省份都具有一定数目的产业集聚区域。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后,会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和品牌优势,能够对资金构成一定的吸引,如长沙市重型机械集群,不仅得到了本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由于其规模、市场占有和技术实力,同样在国家政策中得到了一些支持,其本身所形成的客户群体使其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对整个集群内部的所有企业都有积极影响。同时基于供应链形成的产业集群更加稳固,生命力更强。 (二)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促进作用

供应链金融针对企业的供[ ]应链结构性资产进行金融设计,供应链金融通过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节约成本,盘活资金,巩固供应链关系,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内部是同行业企业或相关企业的集聚,能够获得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势必会在供应链管理上做得更好,成本更低,库存更小,流动资金更充裕,这些都会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资本支持,同时也需要短期的周转资金。一般认为,供应链金融提供短期的金融服务,但是其周转快、反复信贷的特点,实质上相当于解决长期性资金问题,稳定的供应链金融有助于集群企业的资金稳定。同时,供应链金融能够加强客户间的联系,有助于维系企业客户关系。产业集群实质表现为供应链的集聚,供应链金融一般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居多,成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客户群体,同时核心企业也有助于进一步节约财务资金。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供应链金融的跨区域特征对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鼓励多渠道资金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

目前主要是银行信贷在参与供应链金融,选择性的业务开展与配给性信贷的存在,使得其对供应链及企业的选择较为苛刻,并不能完全涉及一些企业集群。伴随着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可以多鼓励保险、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资本参与其中,增加供应链金融的竞争性和资金支持量,完善产业集群的融资环境,从而从供应链金融上升到产业融资,促进产业集群的长期发展,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供应链金融主体即资金的提供者更加丰富,有助于供应链金融实践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的健康成长。

(二)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及区域政策

金融行业趋向混业经营模式,但商业银行的职能定位和管理体制并未完全体现出这种趋势,传统的经营模式已有碍金融创新的开展。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产业事业部或供应链金融公司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公司共同开展业务,这样可以解决在质押物监管中出现的监管职责问题。从发展历程来看, 第三方中介的介入就是为了解决由于制度不完善对发展供应链金融产生阻碍的问题。实际上一些担保公司、物流公司参与了仓储质押融资,有些担保机构的业务开展都是隐蔽进行的,目的在于规避制度性约束。 虽然2007年《物权法》的出善了部分规定,如质押权的登记制度,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但是质押仅是登记

,有的地方并不接受机构的查询,个别事物在相关法律中并不能找到明确解释,缺乏操作便利性。同时没有一定的市场便于质押物的交易和变现。在供应链金融中充当抵押品的资产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变现将有助于控制企业违约风险。有利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法律制度仍有待完善,同时,我国的产业集群大部分都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三)构建系统性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由于产业集群中多条供应链构成网状结构,本身就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所以为其提供供应链金融需要一个系统性安排,如统一的信贷征询系统、抵押品交易市场中心、第三方电子服务平台等。电子商务化和系统化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统一的信贷征询系统能够集中企业的真实信息,便于金融机构的授信决策。同时构建统一的交易和集群内服务平台能够降低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同时平台的可视性和精确性可以进一步减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风险。供应链金融由于供应链的延展性,使得产生集群系统内外之间的融资联系增多,随着全球贸易化的发展,封闭性的集群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加强集群系统金融的服务功能和内外衔接才能更好地实现集群发展。可通过探索产业集群系统内部供应链金融模式和集群间跨系统供应链金融模式来提高供应链金融技术。目前一些地区由政府出面联合一些公司构建集群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如长沙市线上融资交易平台主要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和网上交易系统,促进金融资源的集聚,服务于集群中各条产业链,满足集群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积极探索产业集群下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产业集群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仍然是重要方面,例如供应链金融存货支持融资中,存货面临仓储、监管和估价等问题,如何提供安全、便利的存货保管,是控制融资风险的重要方面,目前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担保机构提供仓储服务。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措施征信调查包括对特定交易资产、交易对象、企业基本信息的调查等,并作出信用级别的评定,以决定授信与否及额度大小。一个产业集群里会包含几条主要供应链,体现此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企业授信调查内容包含对核心供应链的整体评价,从而决定对供应链上企业的授信与额度。针对一系列同类型企业进行统一资信和跟踪信用调查,同一集群中企业不同的资产类型、资本结构和经营状况具有可比性,可以把风险控制在系统风险范围内,同时可以节约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构建集群内统一的信贷调查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长期授信行为,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交易实质,并对后期跟踪信用评价起到辅助作用,同时降低了授信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倍怨靥炀济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支持的思考[J]蔽鞑拷鹑冢2011(10): 33—34

[2]宋洪林惫α唇鹑谟氩业集群发展的关系研究[J]被北金融,2012(1): 22—24

[3]张浩被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J]倍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54—58

篇(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DOI]10.13939/ki.zgsc.2015.25.103

1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

1.1 信用风险

通常来说银行的信用风险,具体是指向银行贷款的个人或者实行交易的人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违约进一步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风险。在供应链融资中信用风险排在首位。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供应链融资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用于加强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在传统授信中银行实施的担保业务包括抵押授信、信用授信以及保证担保授信三种。而要求存在第三方的是保证担保授信,而信用担保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规模和大量资金。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无法轻易得到这两种形式的授信,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面向中小企业,所以银行必须分析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都具备下列特点:第一,无法充分披露信息,这样就增加了评估企业贷款信用的难度。第二,没有根据比例对授信成本收益进行分配。第三,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非系统风险系数,很多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结构,决策带有随意性,非常依赖个别客户,造成他们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性。

1.2 操作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政策、人为失误或者内部失控等原因而导致银行出现损失问题,这些损失包括与风险相关的全部支出费用。在对授信调查的过程中,具体操作风险就是人员因素,在供应链融资中企业的交易信息是关键根据,控制风险中的目标便是交易过程中的物流和现金流。所以,调查授信的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疏漏和误判。 在设计操作模式时,最关键的是对设计流程积极完善,避免操作风险的出现,同时供应链融资必须对授信支持资产严格控制。

在审批融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对操作风险有效提防,具体包括人员形成的风险、系统风险和流程风险。

在供应链融资中,对物流和资金流有效控制的中心是授信后管理和出账管理,尤其是预付业务和存货业务,频繁进行操作也是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融资产品中,操作风险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表现,银行一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比如,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应收账款质押要求三方比例配合,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业务流程,对应的也会增加操作风险。

1.3 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本质上是由于利率、股票、汇率等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的改变,进一步对银行造成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的收款风险具体是由市场风险与生产风险导致的。而供应链金融将控制货物权作为基础,这样就极易造成市场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以控制货物权作为担保,所以货物的市场价值极容易对市场风险造成影响。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标准仓单抵押的东西通常是农产品,而季节、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将会使这些农产品出现价格波动。所以,企业频繁变化的价格,进一步对授信额度与质押率造成了影响。

2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以及明确指标权重并且实行一致性检验。

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

通过识别供应链金融风险,可以科学建立融资风险评估体系,例如存货质押融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和行业系统风险以及供应链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变现担保物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在评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一线的评估人员应当联系现场调查、历史资料数据,并且尽可能利用一些定量的分析工作实施综合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一些能够采用定量公式进行衡量的指标,则尽可能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数据计算这些定量指标之后,就能够设置合理的规则明确不同评分相应的范围。之后在具体评分上映射指标的定量数值。而无法定量的则利用打分方法。在这我们可以利用7级评分方法,就是每一个需要衡量评估的指标,最终按照其风险情况划分为7个等级:风险很大1分、大2分、较大3分、一般4分、较小5分、小6分、很小7分。之后,可以联系事前确定的每一指标的权重加强平均分值,获得具体业务最后的评分结果,这一结构可以在标准的评级上映射。

由于供应链金融体现出的过程性与典型动态性,评估融资分值也必须是动态的。这就需要监管方与评估人在贷款期间,联系业务的变化动态对评估分值积极调整,以便准确对风险进行警示。

2.2 明确评估指标权重并且实行一致性检验

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权重可以采取德尔裴法实行专家打分,也就是邀请专家分别估计出各个因素的权重,之后平均求出不同专家的估计并且得到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具体步骤见下:

第一,建立判断矩阵。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设计上一层指标A是准则,支配的下一层指标是B1,B2,…,Bn,各个元素对于准则A相对重要性即权重斡能够利用标准法赋值。针对准则A,比较n个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获得一个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

C=(bij)mun

第二,计算相对权重。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元素B1,B2,…,Bn,针对准则A的相对权重w1,w2,…,wn,可以得到向量形式W=(B1,B2,…,Bn)T。对于设计权重,通常利用几何平均法,先按列相乘A元素得到新向量,之后把其每个分量开n次方,再把得到的向量归一化之后就能够得到向量公式:

i=l,2,…,n。也可以利用和法,特征根法等。

第三,一致性检验。要想判断上述矩阵与权重是否科学,需要实施一致性检验。具体过程:相乘判断矩阵与权重系数获得矩阵CW;再求出矩阵最大特征根;之后带人公式 获得一致性检验指标 ;按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查出R.I数值;最后采用公式C.R=C.I/R.L获得一致性比例C.R的数值。当C.R

3 案例分析

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设定供应链系统风险指标是标准A,因此可以支配的下一层指标供应链竞争风险指标、供应链协调风险指标以及供应链控制风险指标分别是B1,B2,…,Bn。通过查表获得随机一致性平均指标是0.58,所以得到CR=CI/RI=0.0007小于0.01,可知判断矩阵形成了满意的一致性,获得相对于供应链系统风险指标的权重来说三个指标满足要求。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供应链融资 风险

21世纪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的企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经营困难、贷款融资难的局面,一方面银行自身为了扩大业务范围降低业务风险,另一方面大型核心企业为在供应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和解决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供应链融资越来越受到重视。

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最早是由银行主体发展而来,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都发展有各自独特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作为业界和银行越来越重视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其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也因供应链融资产品特有的特征而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更好认识进而有效防范这些风险成为银行在进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特别需要注重的问题。

一、供应链融资风险来源

供应链融资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具有整个供应链为一个整体,采用结构化融资方案和以日常生产经营为基础这三大特征。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模式打破原来以单个企业为对象的融资模式,而是从核心企业入手考虑整个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营情况,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使用资金的不同特点,企业的不同状况,将票据、衍生产品、贷款融资、现金管理、托管、结算等多种产品嵌入到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形成产品的集群效应,以核心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交易的连续性等。

供应链融资给商业银行的风险在宏观层面上看是多方面的,如自然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企业文化差异风险、行为风险等等。这些都是会给供应链融资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而在本篇文章中主要阐述因与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的特殊性,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1.专业操作能力低带来风险。供应链融资自成体系,融资产品多样而复杂,专业化程度非常的高,需要具备非常专业和综合素质的业务员才能有效胜任。需要对融资的企业的行业特征、产业链模式、风险表现等要有总体的把握,而在目前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以传统的业务模式操作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风险的问题,专业操作能力低带给供应链融资根本上的风险。

2.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带来风险。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现金流的状况,而不是以往的抵押优先,更加关注的不是对单个借款主题的规模、还款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的评估,而是对正比交易与核心企业整个链条进行评估。在这其中,各个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就成为评估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关键所在,如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正是以双汇为核心的企业的上游企业养殖场等企业与核心企业交易时存在欺骗、隐瞒事实,导致“瘦肉精”事件的发生让“双汇发展”股价跌停,一天就蒸发掉市值12.68亿元,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疏忽,带来整个以核心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群的危机,自然而然波及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与风险。

3.核心企业的风险传递。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银行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向整个供应链提供融资的金融解决方案。而核心企业一般都是较大型的企业,其上下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上下游中小企业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这个过程中,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是信用的捆绑关系。在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过程中,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风险,这种风险也必然会随着交易链条扩散到系统 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性。

二、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

针对以上商业银行在进行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风险来源的分析,有的放矢,有效的控制其中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信息化电子平台。供应链融资业务要求商业银行业务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加强从事供应链业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培育一支技术、营销和管理的专业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化电子平台也是推进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和防范因业务水平欠缺带来风险的关键。银行可以借助信息化电子平台为企业提供买卖双方资信评估、现金流预测、单据管理、代开发票、争议沟通、对账服务等,在办理融资业务的同时,将其管理模式、商务链活动、相关金融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效资金运行链,弥补由于人员专业化不足带来的风险。

2.谨慎选择核心企业。可以说在所有的行业中都存在供应链,都需要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开展供应链融资行业。从选择行业的角度来看,适合选择供应链较长,生产产品较高端的产品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在选择到恰当的行业的同时,严格甄别此行业中的核心企业是在确保交易合同准确性的关键点。核心企业的慎重选举,及是很大程度上对上下游企业的保证及交易真实性、可靠性的保证。

3.设计与供应链融资需求相适应的授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正是由于供应链是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捆绑业务,核心企业的风险传递是供应链融资的一大潜在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主动与第三方企业进行合作,使整个供应链的交易过程被第三方有效监控、确保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各产品的组合和捆绑销售也是现行供应链融资中有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最后,商业还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分散风险。如建立物流监管方合作和评估体系,通过合格第三方的仓储、运输和现场监管的专业操作,实施物流监控。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项新的、正在发展中的融资模式为商业银行业务提供了竞争优势,但随之而来是供应链融资的特殊性所带来的风险。全面认识并建立一套系统的防范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体系,才能将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才能为商业银行创造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士宁.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风险防范.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07.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供应链金融 商业银行 筛选机制 META图

中图分类号: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11-033-04

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关系近年来成为理论与实践部门关注的一大热点。为了解决面向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问题,商业银行针对企业供应链结构关系开发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该产品目前在国内外处于探索阶段。2002年以前,“供应链”和“金融”并未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出现在金融服务领域。2004年,A.N.Berger等人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新设想,才初步确立了供应链金融的思想。从银行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向所有节点企业提供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在国外,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应用于实践。Hofmann. E(2005) 解剖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流程和构成要素,为洞悉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概念上的铺垫。Leora 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机理及功能进行了分析。Aberdeen公司在供应链金融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Viktoriya Sadlovska(2006.11)通过研究11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指出企业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技术和可视性三方面的努力是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诚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企业通过竞争中的合作关系日益整合在不同的交易链上,由于产业经济运行的组织模式通过集聚和链状发展,展示出融资服务的聚合性特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降低融资服务成本、拓展业务的机会。

一、银行以核心企业为抓手,比较各交易链差异,筛选供应链客户的侧重点

仅从供应链的拓扑结构来看,供应链是一个网络,即自主或半自主的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银行面向供应链的筛选机制正是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出发来筛选上下游的节点企业。

Meta图是Basu等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用于系统描述和分析的图形结构。它不仅可以对各种系统进行直观的图形表述,而且具有很强的形式化描述和分析能力,可被广泛应用在决策支持系统、层次化建模、工作流分析与管理领域。故从企业供应链网络性特点出发,基于Meta图,可以将“核心企业”作为一个生成元,由上游企业出发,经过生成元寻求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整条供应链。本文基于Meta图建立模型来描述供应链的本质,基本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把企业间的关系用META图表示,接着找出完整产品链的起点、中间点、终点的META各节点的所有通路,然后在所有通路中以核心企业为标杆选择标杆瞄准差最小也即最佳的META通路,最后产生出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的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的META通路。

银行对供应链客户的筛选强化了供应链整体的概念,从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将银企之间的一对一的关系改变为一对链条式的关系,即便其中的单个节点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可以适当淡化对该企业财务的分析并放宽相应的贷款准入原则。

银行对企业的筛选机制传统上倚重对其基本情况、贷款风险等的分析。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评价是孤立的,即使该企业身处一个供应链之中,由于供应链的企业是各自与自己的融资银行建立融资与业务关系,故对单个企业的信贷准入评估仍是相对独立的。某种程度上,银企关系被限定为审查和被审查的关系,这也就导致了各商业银行过于偏重于贷前调查而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供应链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企业对于流动资金和供应链运行效率的要求逐渐提高。面对这一趋势,银行业务转型迫在眉睫。原先只是满足客户贸易中个别环节的融资需求,现在要求作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对其整条供应链提供服务方案。为了成功地实施实实在在有利于客户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银行必须成为客户的战略伙伴,并了解银行能够为客户的供应链提供的价值,将自己的服务嵌入供应链的特定环节。

综上,银行面向供应链的客户筛选在以下几方面要特别关注:

第一,银行筛选机制对市场环境的反应要更加强烈。由于供应链本身动态性的特征,所以各节点企业间完全是为了利益关系而走到一起来,并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样,一旦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供应链就会有较大的扩张或收缩,从而影响到银行信贷安全。

第二,银行对信息的把握要更注重网络性。网络性实际上是由于供应链的相互交叉而产生的结果。同一个企业,往往在不同的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在考察供应链企业的时候,更要将各种信息放在网状结构中综合考虑,即重在考查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合作程度等,而非独立的考虑某个企业的信息。

第三,客户需求导向分析应在银行的筛选机制中有所体现。目前,买方市场特征明显,最终客户实际上已经从原来处于供应链之外的“旁观者”变成了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客户的需求导向将影响到供应链战略联盟各节点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和调整,从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而供应链的运作所牵涉到的资金流动向正是银行所重点关注的。所以,客户满意度以及产品相关的指标应在筛选机制中有所体现。

由于银行面向供应链的企业筛选重在网络性而相应淡化其自身评级,故在此我们将银行对企业原有的信用评级化为一个筛选模块U3。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征,首先确定供应链稳定性U1、贸易背景U2、传统信用评级U3三个筛选模块,然后考虑可操作性的需要,选择文化兼容性U11、信息共享率U12、交易频率U13、交易对手平均行业排名U21、企业自身信息化程度U22、企业创新能力U23等5项具体指标作为本文的识别评价指标1。

二、银行针对核心企业所在Meta通路的拣寻路径

假设银行选定A企业为“核心企业”2,同时为简单起见,设A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网络包括企业B1、B2、B3、C1、C2、C3、C4),并假设它们的关系用META图表示如下:

我们所要拣寻的META通路首先应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即该META通路要满足包含最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和最下游的分销企业的完整产品产销链。而像图中上游企业的C1、C2的表示方法,表示C1包含C2。这种情况有可能因为C1是一个集团,其分公司C2与A有业务往来,也可能C1是一个独立企业的联盟,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尤为常见。当然,“核心企业”的下游也可能出现集团企业或联盟企业的情况,但与上游企业类似,此处不做具体说明。

符合以上条件的META通路分别为:

META1=;META2=;META3=;META4=;META5=< L3、L5>;META6=

而其中META2META3,META5META6,若META3和META6通路适合做供应链金融,那么META2和META5一定也可以,所以在此取通路的并集得到备选的META通路为META1、META3 、META4、META6四条。下文只针对这四条通路进行讨论。

步骤一:银行拣寻客户定性指标数值化。由于对定性指标描述和由专家给定的权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本文利用语意变量来描述主观评价值,并采取梯形模糊数来描述语意变量的隶属函数。设各指标值由专家打分获取且采用梯形模糊数(a,b,c,d)的形式,其中的a和d分别表示梯形模糊数隶属函数定义域的左右边界,b和c表示隶属度为1的间隔。在实际的评分中,a可以理解为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最保守的评价,b和c为最可能评价的范围,d为最乐观的评价。而模糊数(a,b,c,d)其实表示的就是对于和的偏离程度。并且当a=b=c=d时,打分为常数,这时无法反映人们认识上的模糊性,当b=c时,模糊数变为三角模糊数。如果|a-d|过大,则模糊度过大,所以适宜的打分对评判结果非常重要。

本文采取Delgado等(1996)提出的九级标准,对应的模糊数如表1:

在实际操作中,虽然以上与语意词组相关联的隶属度函数不可能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同,但在问卷调查操作层面,由于问卷数量的巨大,难以做到分别制定.故本文一个重要的假定即设所访问的专家心理预期正好与以上相同或相似。

根据表1,运用梯形模糊数理论将各定性指标进行数值化,便于数值化运算和比较,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模糊语义集合,其中为第t(t=1,...,l)位专家对第i个模块下的第j个指标Uij给予的语意值。综合了l位专家意见后模块i下第j个指标Uij(此处指标仅包含定性指标)的权重模糊值(这里不妨设每位专家的重要程度均相同):

其中 和 是模糊算子。

步骤二:银行拣寻客户定量指标语意化。虽然定性指标通过模糊化可用转换成为数值,但由于定性指标是明确的数值,且存在单位上的差异,那么直接计算就有困难。只有将定量指标也转换成语意值,才能与定性指标一起计算。

在进行定量指标语意化前,我们首先用“极值法”对指标值xij进行预处理得到x’ij,即。为简单起见,预处理后的数据也用xij来表示,即理解为所有出现的数据都是已经经过预处理的标准数据。

Delgado等(1996)提出明确值转成模糊评估值的转换函数。语意转换函数如下:

其中,Delgado对函数Gj(vk)也进行了定义,本文因为是采用的梯形模糊数,下面给出梯形模糊数vk=(ak,bk,ck,dk)对应的Gj(vk)。其中z是模糊数分界点的个数,r是明确值,(vk)是语意词组,Supp(vk)是语意词组vt模糊数的范围。G1(vk)、G4(vk)分别为梯形模糊数的中心值和重心。G2(vk)=bk,G3(vk)=ck。即当明确值r不在语意词组vt中时,计算r与模糊数中心、重心以及隶属度为1的两个数值的距离,取总和值最小的语意变量作为明确值r的语意变量。

如果明确值,r可通过转换函数转换成模糊评估值(v是语意词组形成的集合),即

设定量指标经过模糊语意化转化成模糊数组。

为第i个模块下的第j个指标Uij的语意值,该值为梯形模糊数,表示为(aij,bij,cij,dij),。

步骤三:确定权重并将指标及权重评估值解模糊化。根据表1最终得到综合了l位专家意见后各指标的权重模糊数,根据模糊数的计算,得到各模块的模糊评估值,设为。

而模块U1,U2,U3的权重用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由于越接近供应链核心业务位置的企业对供应链的运行越重要,根据企业在供应链的位置为模块赋予不同的层次权重。根据图1“核心企业”交易关系网络的META图,本文确定以“核心企业”为标准层,上游分为供应一层、供应二层,下游为分销一层、分销二层。设其权重向量分别为:

将指标及权重模糊值解模糊化的方法主要距离测量法、中心值法和重心法,设用三种方法得到的语意值解模糊化值分别为M1,M2,M3。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将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得到综合解模糊值,并以表示如下:。利用此方法就可以得到的解模糊化值。

步骤四:筛选供应链金融通路的矩阵计算。根据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各候选企业两个筛选模块的评价值和权重。现假定本案例“核心企业”A各项相对值指标定为1,各个候选企业的指标以这一指标为基准值的比值作为其相对指标。表2为经过标杆处理转化后得到的相对值。

,其中k表示第k个筛选模块,Bi表示企业Bi。同理,

对于指标U1,设META1(L1、L2、L4;B1、B2、A、B3)标杆瞄准差距为:

设Lij为METAi第j模块的标杆瞄准差距,对图1中的四条通路分别计算其各项指标标杆瞄准差距。最终,筛选供应链企业以其总的标杆瞄准差最小为标准,即,如Z取值对应的i即第i条通路指标与最优标杆值之间的差距最小。这就是我们筛选出来的以“核心企业”A为出发点的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

三、结论

随着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市场的争夺逐渐升温,供应链金融是其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目标集聚竞争战略的最佳选择,可以改变目前银行业竞相压低利率和授信条件进行低质竞争,同质竞争的不良业态,有利于解决基层信贷管理中的“大”问题。本文所研究的银行客户的拣选路径正是商业银行顺应此创新所必须做出的改进。

本文主要从机理上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下银行筛选路径的改进,勾勒出银行筛选机制设计的原则性思路。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很细致的工作要做。随着问题的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将不断改进,如在实际筛选和评价过程中,根据具体银行的业务情况以及所面临行业的发展状况,如果指标层次结构复杂以至于该模型满足不了需求,还可以继续向下划分,形成更多层次更多子模块的模型,提升筛选结果的针对性。

注: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银行和中小企业共生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主持人:王千红,项目批准号 10YJA790188。

1.由于将供应链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评级综合为一个指标,则认为该评级已经涵盖了当前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各个因素,故本文选择指标体系时,首先剔除了以上的因素。

2.核心企业:该企业或拥有所在领域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或在所处供应链上拥有核心市场资源;或与银行之间有长期的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Susan Feinberg. So you think you understand supply chain finance? [R] . Wholesale Banking of TowerGroup. 2007

2.A.N. Berger. Bank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 Evolution in the Making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36(3):25-29

3. Li-May Chew. Financing the Supply Chain in Asia: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J]. Financial Insights, 2009: 60-64

4.Leora Klapper. The Role of “Reverse Factoring” 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R]. World Bank, 2004(9):102-103

5. Viktoriya Sadlovska, Beth Enslow. Supply Chain Finance Benchmark Report [R]. Benchmark Report, 2006, 省略

6.Basu A, Blanning R W. Metagraphs [J]. Omega,1995, 23(1):13-25

7.Delgado M., F. Herrera, E. Herrera-Viedma and L. Martinez, Combining numerical and linguistic information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107, 177-194(1996)

作者简介:

篇(7)

正在兴起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良好路径。

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兴起迄今已有十年。当下,挑战来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信用贷款。阿里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担保、信用捆绑,只有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判断客户资质,正尝试走一条数据加互联网的新型微贷技术创新之路。

然而,银行并非现在才嗅到数据加互联网这一创新带来的危机。重重危机下,作为商业银行战略业务的供应链金融,一直在进行各种创新,以保持贷款、创收的增长。

基于对供应链金融成绩和创新力的调查,《经理人》杂志推出了“2012年度最具创新力供应链金融产品”评选,考察其贸易融资授信余额、不良贷款率、金融技术、操作流程、风险管理、营销模式等。上榜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其最大特点在于拥抱互联技术,革新已有的金融技术,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

技术革新提升用户体验

摆脱过去的纸质票据处理方式,供应链金融近几年进行“线上革命”,操作平台实现了根本性的技术提升。线上供应链金融可以在线嵌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在线连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把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可授权共享,银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

国内最早提供供应链金融线上操作的是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已更名为平安银行),其早于2009年初即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曾参与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前深发展员工曾光介绍,线上化供应链金融推出后,授信企业、监管方、核心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出账赎货,无需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业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最为明显的感受是,供应链上的现金流、信息流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出账时间由原来的半天,缩短为最快只要15分钟就可完成。

继深圳发展银行之后,各大银行近两年发力线上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实现操作平台的线上化、电子化,提高操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中信银行2012年2月推出“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一个月后,民生银行“保理及供应链融资系统”两个产品相继成功上线。

风险管理创新节约成本

上榜银行中,不少供应链金融业务集中在几大产业集群较高的产业,如钢铁、汽车、能源、家电等。虽然这些产业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其中的风险管理,也会消耗大量成本。

抑制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自有功能。银行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节约因风险不可控带来的成本消耗。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各种未知或已知的风险。以钢铁行业为例,其自身价格规律、钢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业务特征和风险点都是存在波动的,如银行支行的客户经理需要去仓库点货看场,但还不能保证货品损失。类似的风险点银行是无法控制的,只能单纯凭借财务数据进行较为生硬的风险管理,成本消耗增加成为必然。

对钢铁行业的风险管理,物流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控制物流等于控制风险,节约管理成本。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认为,银行控制物流是一件耗时费力又难以全面覆盖风险的工作,但是“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越来越重要”。

因此,中信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从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入手,与包括中远、中储在内的全国大型物流企业紧密合作,物流公司接受中信银行的委托,对货物进行有效监管,这样银行实现了对存货的转移占有,而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将呈现在中信银行的电子平台上,每个阶段的物流对应多大的价值也实现实时跟踪,从而达到抑制风险、节约成本消耗的目的。

营销创新催生更大财富

大多数国内银行过去把核心企业当成市场营销的中介,目标客户群是经销商。而随着线上化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深化,国内供应链业务营销进一步向核心企业转移。伴随着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改革,数据汇集开辟出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如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保险公司,都可以成为攻克核心企业的突破口,实现供应链条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成片开发,为银行带来更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