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5:00: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林业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1乡镇林业管理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林业管理”是一个专业的名词。它涉及到林业资源的管理,又涉及到林业经济管理等诸多与林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林业管理,它既具有林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又有自己的管理特点。换句话说,乡镇林业站的管理工作,既没有“林业管理”那个术语区分得那么精细,又在具体的林业管理中,表现得非常的宽泛。因此,在阐释相关问题之前,必须对“乡镇林业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内涵界定。所谓的“乡镇林业管理”是指乡镇林业站及其具体的工作人员,依照相关的林业管理法规赋予的管理权限,协助上级林业管理部门或独立行使相关的管理权限,对管辖区内各种林业问题进行管理的系列行为。根据这个界定,可以这样理解乡镇的林业管理工作:首先,乡镇的林业管理工作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管辖区内的违法、违规林业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其次,乡镇的林业管理方式有两种。即协助上级林业管理部门进行林业管理工作或独立地行使林业管理权;最后,林业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一系列的管理行为来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正是这种林业管理工作的系列性,使其林业管理得以有序地进行。
1.2乡镇林业管理工作的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阐释乡镇林业管理所面临的现状,需要对“乡镇林业管理”的外延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这样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乡镇林业管理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业技术管理、林业处罚管理;按照具体林业管理的类别,乡镇林业管理可以分为: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的管理和独立行使管理权限的独立管理两类;按照管理对象,即具体林业所属权的不同,乡镇林业管理可以分为国家(集体)林业的管理和个体(私有)林业的管理;按照管理对象,即被管理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林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按照林业资源现在状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林业资源的管理和新兴林业资源的管理等等。
2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
在明确了乡镇林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结合当前乡镇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2.1乡镇林业资源管理所谓的林业资源可以这样理解:林业资源就是指在某一个乡镇管辖区内的林地和管辖区内林地上生长着的森林以及所有森林产品的总称。在传统林业中,林业资源主要指林木资源,但现在的林业资源比其内涵较大,它还应该包括林间生长着的各种动植物。在传统的林业管理中,特别是乡镇林业管理中,有许多人误解林业站只对管辖区内的树木进行相应的管理,而对森林中的其他资源,特别是那些林木间野生的动植物都不归乡镇林业站进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其次,随着山地承包、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乡镇林业站管辖区内的林木所有权正在发生着变化,有一部分林地已被个人所承包经营。在普通承包人的心目中,仿佛自己经营的林地,只有承包者说了算,不必接受乡镇林业站的管理。因此,在乡镇林业资源管理上,普通民众的心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这种误区不仅增大了乡镇林业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林业违规、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
2.2林业专业人才的管理乡镇林业站作为基层的林业管理部门,它不仅要对自己管辖区内的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林业管理人员和林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换句话说,对林业相关人员的管理也是其林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乡镇林业人才管理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管理方面是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指导,为了保障管辖区内林业的正常发展,乡镇林业站需要对其所管辖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所谓科学的管理既包括对其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又包括对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只有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相关的林业实践,才能保障管辖区内林业事业的正常发展。第二个管理方面是对管辖区内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作为基层的管理部门,乡镇林业站不仅需要对其专业人才管理,而且还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其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从制度上保障管辖区内林业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3林业违规、违法行为的管理作为乡镇林业管理部门的乡镇林业站,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棘手的问题就是对管辖区内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如果对这些林业上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罚,不仅事关自身的执法威信,而且也事关管辖区内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协助上级林业管理部门行使林业管理权,还是针对管辖区内的违规、违法行为,独立行使林业管理权,都不能以罚代管。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到既有惩罚,又有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上处罚,在处罚的基础上教育。只有把对违法人员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才能使管理权限发挥到极致。
2.4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林业资源的管理者,不仅要对目前的林业资源管理好,而且还要在管理好目前林业资源的基础上,为管辖区的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应的努力。针对林业资源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不仅要从技术上对其提供对口的专业支持,而且还要从林业发展的高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认识到林业资源给带来的好处。因此,林业管理者,一定要根据管辖区内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林业资源的所有者,开发新林业的产品,在增加林业所有者收入的基础上,扩大管辖区的林地面积。不要因为林业资源增收慢等客观的原因,产生新毁林现象,不要因为一时的需要就发生大面积地毁林事件等。
2.5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管理乡镇林业管理还必须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问题。传统林业资源以林木为主,新兴林业资源在传统林木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林地空间,通过饲养各种珍贵的动植物来增加林地所有者的经济收入,并带动新兴的林业资源开发。为了做到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发展,应及时地向林地所有者通报相关的林业生产信息。在做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管辖区内的林业经济的发展。
3对策研究
3.1结合案例宣传林业管理法规结合管辖区内的违规、违法案例,向林业资源的所有者宣传相应的林业管理法规。管辖区的案例不仅具有针对性、新闻性,而且也还具有说服力。因此,结合管辖区内的违规案例,宣传林业管理法规,宣传林业站的管理权限,对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提升乡镇林业管理的权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
3.2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无论是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还是林业的管理者,都需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加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公平、有说服力;通过培训还可以更新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这些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各个林地的所有者就会充分地认识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可以使这些林业所有者在利用传统林业资源发家致富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新兴林业资源带来的好处。因此,相关的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是解决林业一切问题的基础。
4总结
1.1缺乏新兴技术的引进和运用
林业育苗技术的引进和缺乏是当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当前在国际上有许多先进并且成熟的育苗技术,但我国的育苗技术依旧以传统的技术为主,国际上的优秀林业育苗技术并没有得到我国的借鉴和引进,新兴林业育苗技术的缺乏,使得我国林业发展体系并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国在林业技术方面还缺乏高新的硬件设备,例如电子设备、机械设备、自动灌溉技术等等。这些设备的缺乏和完善,使得一些技术难以运用;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技术管理中,缺乏较优越的新技术引进机制,在对新技术的认知上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不注重新技术的引用和应用。
1.2技术机制不完善
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林业育苗工作中能否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支持的意义相当重要,但我国的育苗技术并不完善,使得育苗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一系列因素使得育苗效果不高;育苗技术机制不完善,缺乏技术支持体制严重阻碍了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开展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较少,特别是新造林没有进行管理和保护投入,所以很难巩固建设成果;国家的林业建设政策没有充分地调动社会力量,加上参与到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使得技术和科技推广速度比较慢,造成造林的科技含量低,人力物力浪费现象严重。
2针对林业育苗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更新育苗观念
育苗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育苗过程复杂长久,社会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这就要求育苗工作者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更新自身的育苗理念,结合自身成熟的育苗技术,树立起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观念,正确的认识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基础概念和重要意义,,在技术应用中将技术管理作为其必要保障。技术管理的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规划和监督等方式保障林业育苗技术的广泛实施。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是育苗的首要之选。
2.2引进先进育苗技术
先进的林业育苗管理技术是实行育苗造林的必要保障,其做法主要是: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性的育苗技术管理的研讨会,育苗工作者们相互交换和传授各自的育苗经验;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去国外考察学习新技术,引进国际上广泛优越的种植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积极关注国内外林业育苗的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
2.3完善技术支持
机制政府加大对林业育苗的关注力度,设立育苗发展基金,将对育苗发展资金支出列入到财政预算,对育苗这一产业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将我国的林业育苗产业做大做强,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业为主要目的,培育适应的品种;对育苗工作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降低育苗成本,增加苗木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从育苗管理工作的开始到结束,都要进行全程的技术规划与技术指导,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问题无法被解决的情况,应向有关技术管理部门及时反映,相关部门应立即对此出现的问题联系其他技术机构进行咨询,联合解决。
3结语
在进行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各个类别的管理部门应当对特有的病虫状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虫害防治技术还不能切断虫害的来源,因此应当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减少病虫伤害,从近年来林业管理中的虫害防治现状来看,一些林区已经建设了一批虫害防治的专业人才,通过防治网络的创建来对虫害进行预测,很多业务人员都具备了比较高的技术素养,综合框架下的防治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动态路径下的监管通过信息化技术对林区的多样虫病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得到虫病特有的范畴。通过分析能够得到动态情形下的管控点,在每年度内的特定月份都要对虫害的数据进行更新,以动态报告的形式将虫害的动态情形展现出来。
2.防止现有的病虫扩散应当通过对生病植株的合理规划和有序的转移来实现林区规划的多样性,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虫卵或者病虫潜藏在了带病的植株内,进而扩展了虫害的范围,会出现虫害反复传递的现象,小部分感染的病株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林区。因此应当快速的转移这些患病的植株,保持整个林业的健康发展。3.分出防治的等级从当前虫害防治的现状可以看出,对于很多虫害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防治技术,因此应当将林区的虫害防治责任进行划分,分出多个等级,对于每一个等级内林区的虫害防治工作应当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通过防治责任的共同承担来实虫害防治效率的提高。
二、专用框架下的虫害防治路径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属于生态框架下产生的技术,能够通过生物圈来找到有效的消灭虫害的途径,在不需要农药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病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既能达到消灭虫害的效果还能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不受农药的损害。
2.物理防治通过物理工具的制备以及声波和一些带有辐射的物质来减少林区的虫害能够及时的减少虫害的扩散频率,保护林区树木的安全。例如一些特定类别的木耳的使用。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的相关技术对害虫进行防治的过程称之为化学管控,通过向林区的树木手动涂抹、包扎或者喷洒药水等措施来进行虫害的防治,这种防治技术能够有效的消除害虫,同时还可以杜绝潜在的虫害。
三、总结
虫害防治技术,就是指对林区发生的虫害病进行仔细研究,快速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将虫害病控制在发病潜伏期内,将其消灭,来减少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在林业管理中,需要管理部门对常见的灾害性虫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拟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制定应急方案,并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林区虫害现场进行全面了解,快速采取措施控制虫害范围。林业管理必须要把虫害预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作为依托,才能真正做到林区虫害的有效防治,保护森林所有权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虫病防治对林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林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以松材线虫为例阐述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清楚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规律和发生树种等,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来说,松材线虫病多发于每年的5~10月,受温度影响,尤其是10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被感染的松树普遍出现死亡的情况,当温度在25℃~30℃时,该病虫害的扩散会进一步加强,所以在林业管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首先要清楚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演变过程,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2.2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管建立信息控制系统来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督,对森林中出现的松材线虫病的具体发生情况,进行范围划分和精确定位,建立动态的监控点。每年该虫害病多发期时,对松树的病状情况进行统计和资料更新,监测虫害的扩散面积和具体的病死株数,建立监测报告制度,来实现对病区的动态监控,为预防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2.3通过强化林区的管理,做到虫害病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对虫病多发区的管理,主要目的是能有效地对病死数目移除过程的监督。因为病死林木中还潜藏着大量的虫卵和幼虫,是虫病再次发生的根源。病死林木属于林区所有者的财产,如果肆意进行买卖,就会造成病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展,所以为了有效控制病源,防止病虫害的扩散,病死林木需要在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做统一移除处理。因此,在管理中要严格把关对病木的处理,严禁病木非法流通运输。
2.4具体林业管理工作中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由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明确管理分工,做到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由各级领导进行责任分担,一级控制一级,一级管理一级,切实将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切实做到对虫害病的有效预防。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完备的虫害管理知识,真正发挥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
2.5加强对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技术的研究,来提高对虫害的预防能力,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免受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就是通过生物圈内的天敌来消灭虫害,不使用任何药物,对林区无任何污染,虽然过程漫长但是效果明显。物理防治措施指将化学药剂喷射或涂抹在病虫害发生的区域,来做到对虫害的控制和消灭,从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措施是利用一些简单物理工具,比如电、热、光、辐射和微波等物理技术来达到对虫害防治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饵木和灯火来诱杀害虫。
3结语
1.1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林业经济管理学中还有很多的弊端。第一,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是一切专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没有师资就没有发展前景,熟话说好马配好鞍,同样的好的专业也要配备好的专业老师。但是我国大学都有的一大教学弊端就是对专业老师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领会到大学的灵魂在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经济管理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有关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计划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但是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模式更多的向工业方面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大,国家非常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入驻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所以国家必须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增强和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第二,专业内容太少涵盖面太窄。教学内容太陈旧,不能跟上时展的步骤,专业内容很是落伍。林业经济管理学缺少以经济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体系。同时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也缺少自己专业学科的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1.2处理林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的办法
为了全面改善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发展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努力提高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就要大学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分子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帮助年轻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者到国外进行深造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性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会议,促进和国际间的交流,开展学术专业研讨会,来提高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教师制度来约束,进而使得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快速提升。教师队伍要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这样进步会更快。
2.结束语
关键词林业分类经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商品林,强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林业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林业问题己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林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保护和发展林业己成为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和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1.1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森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维持碳氮平衡,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从全球来看,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该被森林吸收的CO2没有被吸收,地球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据分析,在过去的20年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25%,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温室效应使得自然生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据测定,lha的阔叶林在一天内能够吸收1000kg的CO2。由于森林的存在,能够大大缓解“温室效应”。
其次,防风固沙,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有力屏障。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后,由于阳光爆晒和雨水冲刷等因素的作用,形成土地荒漠化。实现荒漠化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发展林业。森林能够使风速、风力大大下降,在防风固沙林的作用下,同时配合农业、水利等措施,风沙量将会逐年减少。除此之外,森林在增加降水、改善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也十分显著。
最后,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森林又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野生动物种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不仅与森林的面积有关,还与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结构密切相关。
1.2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是一个基础性产业部门。
首先,提供林产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林产品的供应在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林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着木材、林副产品等,既为工业发展提供着大量原材料,又生产着人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其次,提供以木本粮油为主的非木质林产品,为解决我国食物安全问题服务。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能够提供各种林产品,还是人类未来营养食品和养殖业饲料供应的重要基地。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木本粮油及野生淀粉植物,森林果菜、食用菌等合计总产量折合成粮食达200亿kg。森林食品还能满足人们改善饮食结构和提高食品保健能力的要求。
最后,提供就业机会。林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吸纳的劳动力数量较多,为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机会和有利条件。林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山区开发、林业产业发展、承包开发荒山、非公有制经济、劳务输出等。由此看来,林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2我国林业经营现状分析
以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生产方式,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消失,形成了贫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下面这一组数字或许能从某个侧面说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而木材蓄积量只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3%;森林面积122万km2,人均1000m2,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10;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有林地面积占43%,而发达国家是80%~90%;森林蓄积量95亿m3,人均8m3,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83m3的1/10,大约名列世界第120位之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林业的现状既难以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更难以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林业生态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的客观局限性混淆了作为商品产业的林业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经济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补偿等方面的差别,使得人们不能很好地按照各自的不同特点和规律选择相适应的办法来经营管理和建设林业,而是采取同样的经营方式。也就是在木材永续利用理论指导下,把林业只当作一般的产业来看待,没有引起对公益林业的真正重视,其结果是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没有缓解,林业经济处于危困之中不能自拔。
3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所遇到的难题
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战略。就我国当前的林业状况看,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将遇到如下的难题:
(1)规划中的难题。我国林业经济成份复杂,有国有林、集体所有林,也存在部分私有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需要从总体上进行规划,哪些是生态公益林,哪些是商品林,都要规划清楚。但在总体安排和规划中必然要涉及到部份总体规划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规划中要求建设生态公益林,而所有者从强调自身利益出发,强调建设商品林。因此,在林业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正确处理好规划需要与所有者利益要求的矛盾,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难题。
(2)树种选择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既要满足社会对木材及林木产品的需求,又要满足对林业的多种效益的需求。用小面积的林地进行集约经营,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木材及林木产品,在此基础上,培育和保护大面积天然林,以实现林业的多种效益,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原则。而要想在小面积上培育出大量的所需木材,树种选择极为重要。树种既要适于林地生长,又要生长快;既要适于培育,又要便于加工增值。因此,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目的树种,并满足商品林业的需要,则是一个主要的难题。
(3)林地使用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一方面,保存现有天然林的面积,并提高其生长力;另一方面,就是拿出一部分林地,集约经营生产出社会所需的木材。而目前,在林地使用上,存在很多难题,一是森林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被蚕食,毁林开垦现象十分严重;二是林地和农田在使用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一些环境遭到破坏,林地生产力下降。因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如何使用好现有林地,保护住现有的森林面积,提高其生产力,同时,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扩大森林面积,也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遇到的难题。
(4)投资体制上的难题。不同的所有制,在投资培育森林上有着不同的方式。国有林区在投资上可以形成规范的制度,而集体和私有开发投资就很难形成规范的制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投资的与否取决于所有者,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后,哪些天然林要保护经营好,哪些林地实施集约经营,要受到所有者利益的驱动,既便是造林成林的林地,也容易遭到破坏而挪做他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国家必须要有足够资金作保证。
4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我国林业分类经营对策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既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寻找林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过程中,必须针对所遇到的难题,采取一定对策解决,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经营战略。
4.1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林产品生产不能超过森林的再生能力,要求对森林资源在培育、利用和多种用途方面实行综合管理。林业分类经营战略必须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定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按地域和环境要求制定出商品林、公益林的经营规划;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林产品的市场需求,选择目的树种;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先从保护天然林逐步转向保护治理环境,先从天然林的一般保护入手逐步转到利用人工林,全面保护天然林,先从国有林区启动,逐步扩展到山区、农村等,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4.2加强科学研究,寻找和选择商品林树种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商品林的建设是重点。在我国,目前商品林建设有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选择适合我国的商品林树种,另一方面,在商品林发展过程中,要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就我国北方而言,现在落叶松虽易成活,早期生长快,但后期生长慢,再加工的商品化程度低,市场面窄。因此,极需通过科学研究,寻找选择和培育一种或几种目的树种。过去,我国比较注重选择针叶树种,但是大面积营造针叶林造成林地酸化,地力减退,我国现有的人工林,大多是针叶林,主要是第一代,第二代的很少,地力减退也要引起注意,因此,针阔混交的营造林方式必须坚持,且需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
4.3构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投资和技术体制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要有大量的投资,投资不到位,投资使用效益差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投资要建立投资法人责任制及项目负责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制度约束责任人。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科学技术必须先行,目前,林业工作中就科学技术运用上有两个弊端,一是林业企业粗放经营不重视科学技术,林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低。二是科研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实验的项目很少有推广见效的,企业极不愿意参加任何有价值的科研和技术推广活动。这种状况不适应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需要。因此,必须构建灵活有效的技术体制,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依靠科学技术,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4.4强化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林地的区划和林地利用的规划。但林地现存的问题也不能使林业分类经营更好地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要遏制林地不断被侵蚀的态势,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现象;要对生态位置重要的地段,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确保林地作用;要坚决还林于山,还林于沙,利用森林系统的生态作用,改变自然环境;要不断地扩大林地的面积,在森林母体的情况下,依据林木生物学特性,扩种出更多的植物,使林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顺.论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J].林业经济,1996(5)
2侯元兆.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J].世界林业研究,1998(4)
3陈国明.浅议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认依据[J].林业经济,1996(5)
4刘伟平.林业分类经营:概念与问题[J].林业经济,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