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45: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65-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增长,但在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为达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岁446 例,占本科住院总人数2312 % ,55~60 岁236 例,61~70 岁116 例,71~92 岁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数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营养不良性水肿、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脑出血,1 例死于癌转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随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生活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患者住院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营养护理 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多伴有循环系统的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协助翻身1 次,并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颈全体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多年来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6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 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已达到总人口10%以上,达到了WTO规定的老年龄化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笔者在老年病房工作10年时间,总结了一些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1 临床常见心理特点
1.1 恐惧、焦虑、抑郁 由于身体的老化、疾病的痛苦、丧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能力,老年人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变化。
1.2 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富于恶性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与自己联系起来,怀疑和猜测医护人员及亲友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导致精神恍惚,身体疲惫,影响治疗[1]。
1.3 孤单、寂寞 抱病在身,子女自立而纷纷离开家庭,老伴年迈体弱或去世,使老人倍感孤独、寂寞,有被抛弃感。
1.4 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 多疑或有绝望心理老年病人,情绪多不稳定、幼稚,心胸较狭窄,好猜疑,好妒忌,自尊心强,易激惹。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因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甚至蛮不讲理。受到不良刺激立即情绪激动,跟人大吵大闹。
1.5 自卑、自弃 见于病情较重、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反复者。这类病人常较悲观,不愿与人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治疗,有的病人甚至有自杀念头。
1.6 偏执、暴燥、自持心理 个性较强的老人常表现为:顺从性差、固执己见、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心胸狭窄、好妒忌、脾气暴燥;过强自信心,认为自己年岁大、阅历深,不愿接受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的指导。
1.7 过强依赖心理 情感变得脆弱、敏感,顺从依赖,喜欢周围人对他尊敬,希望子女朋友来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对医护人员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以及采用有关心理学的手段,从而影响或者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2]。
2.1 护理措施
2.1.1 收集资料 全面评估患者,详细收集资料,特别是患者的经历、生活时代背景、文化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程度,深刻理解老年患者的心态,才能与老人进行沟通,从而找出个体的心理问题。
2.1.2 环境要求 洁净、清新的物理环境;舒适、优美的人文环境;轻松、愉快的恢复环境,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2.1.3 帮助老人适应角色转变 老年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那种往日是工作单位的决策者,具有一定“权力”的老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举止言谈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凡事多征求老人自身的意见,听听他们的说法,关注他们的想法;鼓励老人之间互相交流,并创造一些交流的条件:书报角、休闲亭、康复室等,彼此之间能互相倾诉。
2.1.4 尊重、体贴老年人 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类基本需要的一部分。尊重老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老人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使老人感到舒适、温暖和体贴,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老人的需要。
2.1.5 争取亲友的支持与配合 帮助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及良好的社会关系,鼓励亲友勤探视,力求同老人共进餐、共娱乐,使老人能常以愉悦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与护理。
2.1.6 控制老年人身心疾病的发展 恶劣的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许多身心疾病,身心疾病的发生又能导致心理状态的变化,两者关系密切,如果控制不当,将会出现恶性循环。调动老年人对应激反应的能力,学会保持良好心态的技巧。家庭成员也要尽量保证老人的心态处于一个良好、稳定的状态。将某些对老人心理刺激较大的问题尽可能地淡化,或者用简捷的语言、平淡的心态向老人解释和描述,缓冲对老人的心理压力,并给予老人身心方面的支持。而对于对疾病敏感、多疑的患者,尽量提供医学相关的信息,鼓励查阅资料,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4]。
[关键词] 老年;护理;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12-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而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患者占患病人群的比例增加,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1]。而内科疾病往往病情复杂,部分疾病可能长期病因不明,或病程较长,久治不愈,或病情反复,时好时坏。笔者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本院158例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61例,其中,60~64岁24例,65~69岁51例,70~74岁52例,75岁以上31例;主要患病种类依次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其中合并两种以上疾病者55例(34.8%)。
2 结果
依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经过良好的护理干预,158例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者149例(94.3%)。
3 老年患者临床特点
3.1 生理病理特点
步入老年阶段后,记忆力、观察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耳目失灵、记忆减退、说话颠三倒四等,且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老年患者病理特点:多方面病理改变;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并发症或衰竭现象;在使用药物时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其中,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的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脑卒中患者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也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流。而老年人视力减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各有差异,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患者对他人身体语言的感受,由于视力受损,患者接受信息能力减弱和变慢。
3.2 心理特点
老年患者因身体原因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随着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心理特征。①由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因为在各种角色的逐步后移而感到不适应、不平衡,表现为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因小事大发脾气。②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再被家庭和社会所需要了,常有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空虚、无聊、自卑,以至丧失自信。③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少麻烦,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时而抑郁寡欢、沉默少言,时而乖戾暴躁、怒气冲冲。④由于其他各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消沉、沮丧情绪,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失去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孙淑英等[2]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及自行设计问卷对9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6.27%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抑郁的主要原因与担心治疗、身体功能缺失及生活不能自理有关,说明应当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及时诊治。
4 护理措施
4.1正确护患沟通
应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尤其是指导家庭成员,随时注意患者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并给予必要心理疏导和帮助。①语速要慢:因为老人反应速度慢,在与老年人沟通时,要适当减缓语言速度,切忌催促,使其建立信任感、安全感,鼓励患者多表达内心感受。②简短、重复: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注意语句简短,重复交代,直到老人理解、记住为止,必要时可用书面记录提示或告知家属协助老人完成。孔莉等认为应以“护理美学”为基础,尽一切能力来满足每位病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的需要,从而使护理工作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①高度关心,正确对待老年患者;②诚恳慎言,日常用谦词敬语;③洞察力强,正确运用沟通技巧;④细心观察,提高疾病转归期;⑤防并发症,加强生活护理;⑥尊重病人,行有效临终[3-4]。
4.2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充分发挥护士的业务能力,运用语言艺术,细致、敏锐地观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为其排忧解难,消除顾虑,减轻病痛。调整好患者的情绪,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为他们创造和提供一个相对舒适、安静、幽雅的良好治疗和生活环境,解除他们有碍治疗的心理因素,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4.3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牙齿松动,味觉下降而饮食减退,应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饮食,保证给予均衡营养饮食,如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饮食中应给予低脂肪、低盐、少糖、多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注意少食多餐,并要多饮水,对自己不能进食的患者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帮助喂饭。
4.4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个人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床单被罩;夜间室内要保持弱光,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意外情况,以协助医生的诊断、治疗。护理技术操作首先要熟练,才能取得患得的信任,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对于患者身体暴露的部位及时覆盖,避免着凉。由于老年患者在输液、治疗等方面要求较高,应先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共同制定护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通过触觉的合理应用,患者感到被尊重,对操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此外,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服药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在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4.5 肢体功能锻炼
向患者解释身体活动对康复的意义,劝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在运动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磕碰、摔跤;对于卧床的患者给予被动运动,经常变换,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和呼吸通畅,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4.6 排便的护理
老年患者多为长期慢性病患者,因心理紧张应激、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及某些疾病的原因容易便秘,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指导患者卧床排便,尽快建立床上排便习惯,并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还应合理膳食,适当腹部按摩,对于严重便秘患者,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
4.7 睡眠护理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逐渐下降,此外生理和病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均可导致老年患者失眠。笔者针对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调整睡眠环境、实施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满足老年人的睡眠习惯、药物辅助促进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4.8 预见性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易出现变化,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如血压波动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要缓慢降压,使血压尽量稳定在正常范围。由于夜间心肌供血减少,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跳骤停,夜班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熟悉病情,提高责任感和警觉性,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病情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4.9 重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让患者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如一些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应对老年患者反复教育,宣教效果较好。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笔者将出院指导内容写成小册子,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后交患者带回家,并随时电话随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4.10 疼痛护理
老年慢性疼痛特点:老年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病情迁延,多病并存,症状复杂。而老年人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较少诉说疼痛感觉和影响疼痛的因素,更多表现为情感异常。老年患者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功能障碍与生活行为受限等症状明显增加。有些疾病的疼痛具有隐袭性,不注意观察,可能延误诊治。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做好护理评估,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对疼痛应进行合理护理评估与诊断,动态观察病情,合理镇痛。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档次,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露,孙建萍,杨支兰,等.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24(4):398-400.
[2]孙淑英,王冬梅.内科慢性疾病老年病人抑郁障碍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0):3-4.
[3]孔莉.“护理美学”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10):77-78.
[4]王丽娟.沟通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1091.
【关键词】 带状疱疹;特点;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而易发本病。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98例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8例老年患者中,男59例,女39例;发病年龄60~69岁63例,70~79岁32例,80~89岁3例。皮损部位以胸背部较多49例(50%),腰部次之37例(37.76%),额部较少3例(3.06%),其他部位臀部、会阴及下肢9例(9.18%)。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持续时间一般2~4周,最长者2个月。
2 临床特点
2.1 发病机制 水痘原发感染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隐藏在感觉神经节中,终生潜伏。当它被激发活化,在感觉神经节神经元和卫星细胞中再现,并通过周围神经传播到皮肤,就引起带状疱疹。
2.2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机体组织免疫功能下降有关[2] 急性期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都是神经性的疼痛。它是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与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处理的变化有关。带状疱疹治愈后一般不复发,第二次发病的发生率低于5%[3]。
2.3 治疗 一般给予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皮损处外涂炉甘石洗剂和无环鸟苷软膏,可同时进行针灸理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带状疱疹疼痛明显,止疼药物疗效欠佳,老年患者又怕增加子女负担,多出现恐惧、烦躁、易怒、失眠等。因此,护理工作要耐心细致,向 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之对神经痛有正确地认识,了解疾病的转归和发展过程,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3.2 做好饮食护理 由于疼痛多数病人出现纳差,不思饮食,使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要给予合理的营养饮食。
3.3 注意皮肤护理 特别是水疱严重者,及时消毒换药,防止继发感染。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免磨擦引起疼痛。糜烂渗出时给予湿敷,各项操作时严格无菌,保护好皮肤。
3.4 后遗神经痛的护理 处处关心和安慰病人,减轻其焦虑和担心,积极配合用药、理疗,定期复诊,使其尽早康复。
4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多数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仍有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年龄越大,体质越弱,疼痛相对越严重和持续时间越长。如果患者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严重的皮疹和疼痛,皮疹出现前有前驱性疼痛,那么其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性增加。
伴发疾病多,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脑梗死等。60%以上的病人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疾病。
护理工作特别是心理护理缓解老年带状疱疹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使病人精神、情绪、饮食、睡眠得以改善,调整机体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89.
2 陈洪铎.皮肤性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1.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特点;观察;护理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因此,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其中19例误诊,误诊率为20.6%.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1±7.2)岁。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数: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病因
本组以原发病为主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单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并2种疾病36例,3种以上疾病44例。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础疾病:患者多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42例。心力衰竭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颤18例,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9例,其他39例。
1.3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卧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带血丝28例;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缺乏18例,恶心、呕吐9例;少尿、水肿8例;发热12例,头痛、头晕、烦躁、失语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临床特点
2.1老年人因恼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同时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型。
2.2老年人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力衰竭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缺氧及机能减退,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而疲乏、无力或头晕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亦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
2.3由于心力衰竭所致胃肠道出血与低氧血症,可表现胃纳差,上腹胀痛不适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极易误诊消化道疾病。
2.4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咳、气促及肺底移动性啰音,是急性左心衰及肺淤血早期表现。临床注意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相混淆。
2.5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且病情变化快,应结合临床征象全面分析,心律失常、输液、劳累、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常为诱发因素。
3、观察与护理
3.1减轻心脏负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能力、心脏功能等作一些自己能承受的工作,所以一般不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轻度心力衰竭可室内活动,心力衰竭较重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医学|教育网搜集,液体点滴速度不宜过快,15~20滴/min,每天输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体力活动,当心力衰竭表现改善后,方可逐渐根据自身情况恢复体力活动。
3.2饮食指导;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闷气,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差,同时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故而导致食欲减退。此外,钠盐摄入过多,可加重心衰。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劝其进食应清淡、低热量、不产气、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以防钠盐摄入过多致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负担。当食欲好转后,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3控制感染;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医学|教育网搜集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3.4病情观察
3.4.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就不愿麻烦他人,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31-02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国约有一亿高血压病人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四分之一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
1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1.1 血压波动大 主要是收缩压易波动,有血压忽高忽低的特点。
1.2 收缩期高血压增多 很多老年人表现为高压(收缩压)增高,常常大于160mmHg,低压(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常小于90mmHg,同时常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疼痛现象。
1.3 降压不可操之过急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尤其夜间血压不应太低,避免因降压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1.4 老年人容易产生性低血压 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有直立位低血压表现。因此,老年人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较缓。
1.5 老年人对盐敏感 如摄盐过量,较易发生高血压,因此饮食不宜过咸(盐
2 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2.1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要点 ①个体化治疗主要的依据是按高血压的类型(如: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等)及其他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肾功能不良、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来选择药物;②舒张期高血压选择钙拮抗剂;③肾功能不良选择钙拮抗剂或ACEI等;④冠心病心绞痛选择钙离子拮抗剂;⑤对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心肌梗塞后的二级预防,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特别适用于β阻滞剂。此外,特别是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的患者,不宜服含利尿剂的各种复方降压制剂。患有胃炎、溃疡病、高血脂、精神忧郁患者不宜服用复方降压片。在服用降压药治疗时,饮食上应该低盐、低脂,防止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过上述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至少达到小于140/90mmHg。
2.2 老年高血压治疗基本原则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心脏及其他脏器功能减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差等特点,故需遵从一定的治疗原则,以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质量。①治疗前后准确测量坐、立位血压,治疗期间应动态观察血压;②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为有效地控制血压,常需≥2种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③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风湿病、糖尿病、肥胖、抑郁、认知功能障碍、胃肠道疾病等),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去痛片、消炎药、气管扩张药、胃黏膜保护剂、镇静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避免药物相互干扰;④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推荐长效药物,以利于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顺应性;⑤最好不在夜间服用降血压药物,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2.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①要求目标血压为140/90mm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也不例外。但下列特殊情况例外:急性脑梗死160~180/90~105mmHg,急性脑出血为150~160/90~100mmHg,因脑卒中急性期过度降压有可能加重脑缺血,导致更严重后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供血;②将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H)定义为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
2.4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体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合理膳食结构、戒烟、限酒以及消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适用于临界、轻型高血压和各型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有研究表明,单纯的限钠、运动、减肥方案能使老年高血压降低6/5mmHg。
2.5 老年人降压药物应用的特殊性 欧洲指南与中国指南推荐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除非轻度高血压,一般均应联合用药,以更好降压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收治的1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给予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并辅以全面的细致护理。
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频率与心率相对减慢,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治疗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慢阻肺 老年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与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因此,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医护人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全面护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收治的1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持点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67岁至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其中由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的患者有13例,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例,伴肺性脑病患者2例,伴呼吸道感染患者2例。
1.2 方法。给予老年患者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并辅以全面的细致护理。
2 结果
通过治疗与护理,本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频率与心率相对减慢,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心理特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障碍以抑郁心理居多,临床表现为精力明显减退、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食欲不振、体质明显减弱等。尤其是一些独居的老年患者,再加上子女忙于自己的工作与家庭生活,而忽略了对老人的关心,极易出现轻生等想法。同时,慢阻肺病程长,且一般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状态,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会有所下降,所以也极易出现自卑、厌世情绪而不能积极面对与配合治疗。另外,多数老年患者对病情甚是担忧,唯恐自己给家人带来烦恼,所以就会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3.2 护理体会。
3.2.1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①老年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下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让他们认识到病情的康复是需要过程的;在护理过程中操作应细致、轻柔、并主动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拉家常等方式让老年患者尽可能将一些思想顾虑表达出来,解释患者错误认知的根源,打开心灵的疑团,这样才能引导老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有利于早日康复。②指导老年患者多食一些滋养润肺、清热化痰的食物,禁食油腻辛辣食物,并进行氧疗和戒烟;同时视老年患者的病情,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如: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等。
3.2.2 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若老年患者伴急性呼吸衰竭,则应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①医护人员应检查呼吸机各部件是否完好,并调整好压力;并根据老年患者选择合适的鼻罩,注意松紧适宜。②少数老年患者在辅助通气治疗过程中会由于气道压力大而不能耐受,医护人员应及时调整吸气相压力与呼气相压力。③多数老年患者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话,可能会导致痰液粘稠,医护人员应加强湿化,视情况可给予雾化治疗。
3.2.3 伴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多数老年患者并发肺性脑病前都会出现脾气性格改变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恐惧、睡眠节律紊乱、抑郁少言等。医护人员应在积极查找诱因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并指导老年患者咳嗽排痰,帮助老年患者更换。对于卧床老年患者,应协助翻身拍背,并定期作深呼吸运动。②给予合理用氧。严重缺氧会损害老年患者的重要组织细胞,医护人员应给予老年患者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同时注意观察老年患者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合理安排输液以补充电解质。③部分伴肺性脑病的老年患者易出现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一定要排除病房内不安全因素,并嘱咐患者家属加强陪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3.2.4 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呼吸道感染会损害患者的肺功能,严重的话会导致呼吸衰竭,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呼吸道感染治疗,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预防病情的反复,具体的做法如下:①密切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的变化,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广谱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防止菌群失调。同时根据老年患者的症状,医护人员应给予祛痰、平喘、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由于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可给予适量的免疫调节剂。②有效的咳嗽练习,帮助患者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予支气管扩张剂量与雾化吸入的治疗,改善通气功能。
4 结论
综上,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治疗与康复护理,一方面能够提高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改善老年患者预后,有效延缓病情发展和改善肺功能,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启芬.老年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2010,8(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