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45: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地标准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业是危险行业,每年因施工伤亡事故的人数仅次于交通和煤炭行业。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㈠、各方主体安全文明施工责任、法律意识不强。部分施工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存在以包代管现象,主体责任不落实。项目经理到岗率不高、履职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拖欠工程款项,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部分监理单位定位不准确,对应负安全责任认识不清,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有关等法律法规不力,不熟悉安全技术标准,不对安全生产隐患及时做出应有的处理,安全生产监理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㈡、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措施不落实。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隐患依然突出,施工临时用电混乱,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配备不足,密目式安全网阻燃性能不合格,材料堆放随意,安全警示标志不足,现场脏、乱、差等等。
㈢、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依然薄弱,违章冒险作业和特种作业人员顶岗及无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建筑工地中的建筑工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不仅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同时自我保护也比较差,对建筑工地上的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不清楚,对于安全技术措施、消防防火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更是不懂。他们大多只知道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而很少遵守操作规程,即使发现有操作危险,他们大多会存在侥幸心理而我行我素。这些现状无疑给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的事故隐患。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是企业本身,要想真正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好安全底线。
㈠、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和谐社会和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监管部门监督和企业品牌建设,是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和追求。因此必须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各方主体责任,推行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文明标准化意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安全文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通过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提高安全文明管理水平和施工安全文明整体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㈡、强化措施,动态监管。一是建立考评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考评,将考评结果分为示范工地、达标工地、不达标工地三个等次,所有工地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水平都应达到达标工地标准。评为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工程,方可参加优质工程奖评选,其参建各方主体在入选工程施工预选承包商名录、项目代建单位名录和企业综合实力评比等时予以加分。对考评不达标工程的参建各方主体予以通报批评并向媒体公布,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正反激励机制并充分运用新闻舆论监督导向,提高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活动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发展的动力,是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二是加强动态监管,将推行安全文明标准化与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衔接。按照标准、图集等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的日常动态监管,作为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考评的重要依据,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始终如一保持安全文明的工地予以表扬,考评时加分,对不能善始善终保持安全文明的工地给予警告,考评时扣分,促使各创建企业不敢瞬息懈怠,始终如一地搞好标准化工作。
㈢、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建设、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共同参与,合力推动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文明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文明主体责任。按有关图集、规范、技术标准认真组织施工,积极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同时制定严格的安全文明措施费用使用计划,并做到专款专用。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是从源头上解决安全文明管理问题的关键。要积极协调参建各方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扭转只要进度不要安全文明的思想,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及时足额支付安全文明费用。监理单位要发挥在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开展监理人员安全文明标准化知识培训教育,提高监理人员履职能力,为推行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工作服务。
㈣、持续发展,保质保量。一要鼓励施工企业采用工具化、装配化、标准化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定型化的场地隔离设施、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防护门、标准配电箱、具有企业特色的工地大门、标识标牌和安全通道等,不仅美观,而且便于安装、利于管理,还可以重复使用,避免浪费材料,体现经济效益,让企业在创建活动中真正受益,使安全文明标准化得以持续开展。二是坚持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并举,把创建活动纳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坚持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五个一样:即地上与地下施工一个样、主体与收尾施工一个样、晴天雨天施工一个样、白天晚上施工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
㈤、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安全文明标准化有利于保障建筑工人安全生产,放心干活,舒心生活,保障的是建筑工人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建筑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施工现场生产生活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设置和管理,努力改善作业条件和场容场貌,不断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形象。通过宣传,让建筑工人认识到安全文明标准化的好处。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建筑工人的安全文明意识,努力规范建筑工人安全文明行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技能,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服从于标准,切实保证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取得实效。
结语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而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推行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绿色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施工概念及发展现状
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施工阶段是我们应更加重视的一个阶段。施工阶段既是规划、设计的实现过程, 又是大规模改变自然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 因此, 对这一过程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提倡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基本宗旨的清洁生产, 对于推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广绿色建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 绿色施工可以定义为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 以环保优先为原则, 追求高效、低耗、环保, 统筹兼顾, 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绿色施工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的渴望和追求, 我国政府在绿色施工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2003 年11 月, 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负责起草的《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已由北京奥组委领导批准, 并向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奥运场馆建设指挥部等相关部门印发。北京市建委为控制和减少施工扬尘, 进一步加大治理大气污染力度, 从2004 年起,北京建筑工地将全面推行绿色施工, 由此可见, 在建设领域已经掀起一股绿色施工的热潮。
二、绿色施工实施途径
1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负责起草的《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由总则、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技术以及附则四个部分组成, 共33 条。其中“绿色施工管理”共14 条, 主要规定了建设单位( 业主) 和施工单位的责任, 现场环境管理的人员、制度与资金保障, 单位资质与内业资料, 生产工序的控制要求、噪音控制程序、夜间施工控制程序, 有关单位的培训、宣传、教育方面的要求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内容。在“绿色施工技术“”的13条规定中囊括了施工工艺选择、工地围栏、防尘措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控制、垃圾回收处理等方面的补充要求, 并强调了指南规定与其他施工管理的各级法律法规的目标的一致性、范围的互补性和部分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的实施情况, 制定出建筑行业统一的绿色施工标准, 加强政策引导, 使建筑业绿色施工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2 建筑企业积极参与IS014000 认证
IS01400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09000 之后推出的第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是ISOI4000 的基本思想。ISO14000 认证体系在国际贸易中被称为绿色通行证, 是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壁垒, 取得该认证, 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我国建筑企业对施工过程中环境的控制应提高重视, 积极参与ISOI4000 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已获认证的企业普遍反映: 通过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 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减少物耗、能耗, 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提高了全员的环境意识, 减少了环境污染, 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使企业提高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 建筑企业应积极参与ISO14000 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3 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噪声控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 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工程在距居民区200 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21 时至次日上午6 时内施工。采用低噪声机械, 并应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对夜间一定要施工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环境质量。
2)尽量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在市政给排水管网、供暖管网、煤气管道或通信电缆等工程施工中。工程不可避免地会与一些道路交叉或毗邻, 有时道路被横断, 有时沿路开挖。项目建设者在制订工程实施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 对于交通比较繁忙的道路要设计临时便道。并要求做到施工分段进行,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布设管线、回填土方和路面恢复工作。
3)尽量减少扬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防治废气、烟尘和恶臭污染等有了明确的要求。在工程施工中, 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议施工中遇到晴好起风的天气。在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 以防止扬尘。
4)施工现场废物处理。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弃土, 这些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分散于各个建设工地的弃土处置要与公路有关部门联系, 尽量避免在运车高蜂时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另外还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弃土和建筑垃圾,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最好能够实施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 重复利用。
4 推广绿色施工新技术
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往往能够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例如: 采用逆作法施工高层深基坑; 在桩基础工程中改锤击法施工为静压法施工, 推行混凝土灌注桩等低噪音施工方法; 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采用大模板、滑模等新型模板以及新型墙体安装技术等。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新技术, 必然成为保证建筑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场地整洁、卫生,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序合理的一种施工活动。文明施工的基本条件包括:有整套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有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和制度,大小临时设施和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按平面布置堆放整齐,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设施得当,水电线路整齐,机具设备状况良好,使用合理,施工作业符合消防和安全要求。文明施工是展示企业形象的最佳平台,代表着企业的社会形象。文明施工是良好企业文化的展现。施工中的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它能让用户直观地对一个企业产生深刻认识。所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在安全、质量方面狠下功夫,同时也要在文明施工方面有所建树,以文明施工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文明施工从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做起。由于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必将和千千万万用户打交道,这也对我们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在的形象要保持,但更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技术能力、服务手段,严格按照创建文明工地的相关要求和内容做好文明工地创建工作,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用户的信任。
四、文明施工措施
1 提前规划是创建文明工地的前提
完善超前的规划,包括合理的施工现场布置,如横幅的悬挂如何更加醒目,便桥的搭设如何更方便用户的出行,材料的堆放如何更加规范有序,工程进度安排如何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诸如此类问题,在施工进点前,工程管理人员在心中要有一定的规划和轮廓,只有这样才能为创建文明工地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创建文明工地的保证
施工现场的一切工作,离不开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健全的制度应该是明确的部门和人员组成的,责任必须分清,同时,为了避免工作中出现死角、遗漏,制度又应该是覆盖面广而能高效运转的,这就必须不断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大家都能够胜任各自的分工,及时发现问题,按文明工地标准的要求予以贯彻实施。
3 提高主动参与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创建文明工地的关键
提高创建文明工地意识在全体施工人员中的推广,是最终创建文明工地的一个要求,为此,我们把文明工地创建的好坏,同工程所在分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同时把每个人在创建文明工地过程中的工作表现上升到企业树形象、创品牌的高度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创优过程中,既为广大作业人员创建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改变了他们旧有的一些不自觉思想,为今后的文明施工水平上台阶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五、结语
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和实施,在不断的实践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始终遵循“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这一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从自身做起、处处从细节做起,共同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和菊,陈代兴.建筑安全管理的系统定义与评价.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 年.第S2 期.
[2]方东平,张剑,黄吉欣.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01 期.
(二)工作目标:坚决杜绝重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力争不发生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各项目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各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达到考核要求,继续保持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平稳。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宣教工作,进一步营造遵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结合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消防、建设等方面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和规程。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活动,抓好日常宣传和“安全生产月”等各类集中性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曝光违法案件,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支持配合大安全宣传阵地建设,及时反映倾向性问题。
突出抓好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道路交通驾驶员、建筑施工、危化品从业等高危行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开展安全诚信和安全道德实践活动;依法开展对企业培训教育工作的监察执法,进一步推广建筑业民工学校,确保全县从业人员得到安全生产岗位培训,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2、完善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推进中,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坚持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一岗双责”领导体系;坚持通报、例会等日常督查制度,加强动态指导管理,严格安全生产问责制;探索实行村级安全协管员工作量化考核,确保县、镇区和村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到位。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推动责任制全覆盖,突出抓好中小企业和村以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改变这一层面安全生产薄弱状况。二是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三是责任制落实要与建立实施岗位安全职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相结合,保证安全责任落到每个职工。开展安全生产承诺活动。
3、完善分级治理机制,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年”活动
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年”活动,增强“治理一个隐患,避免一起事故,增加一分安全”的信心。健全政府和企业两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长效机制,完善县、镇区两级重大隐患评估建档、社会公示、挂牌督办和考核等制度,建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报告制度,推进重大隐患整改;加强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确保安全运行。持续开展工矿商贸、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重心下移,扩大检查面,提高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报送基层重大隐患,做到隐患排查治理经常化和制度化,加强整改情况跟踪。
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推进“除隐患、降事故、保平安”工作”:
道路交通以创建“平安畅通县”活动为目标,落实“五整顿”(即整顿驾驶员队伍、路面行车秩序、交通运输企业、机动车生产和改装企业、危险路段)“三加强”(责任制、宣传教育、执法检查)各项工作措施,重点整治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中小学生接送车等安全隐患,继续实施道路安全保障工程。
消防安全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为核心,重点抓好小服装、小化工、人员密集、公共娱乐场所和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整治,杜绝“三合一”、“多合一”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和火灾危害。
工矿商贸安全以查“三违”、查隐患、查制度等为重点,深化危险化学品隐患治理,严密事故易发生产、经营、储存环节安全措施,认真执行化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试生产备案制度,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加强矿山开采作业的监督,进一步建立高新技术支撑的开采系统;深化机械、厂内机动车、造纸等事故多发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实现生产过程中“人、机、物、环境”的有机协调。
建筑施工安全以全面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为抓手,加强对机械设备、支模架搭设、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和施工监理企业项目管理到岗到位等情况的督查,防范坍塌和高处坠落等各类事故发生。全面实施建筑工地标准化活动。
水上交通和渔业捕捞要继续开展制止船舶超载运输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三客一危”(客船、客渡、违法搭客和危险品运输)和危险品装卸码头的监督管理。深化“平安渔业”建设,加大沿海捕捞渔船的登船检验率,查处“三无”渔船,加强对渔船适航性和安全设备配备检查,防止非法载客和超载等引发事故。
特种设备以提高特种设备本质安全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监控工作,严厉打击安装、修理和使用等环节的非法行为。
其他各行各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署,集中开展不少于二个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本行业和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发展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大力发展社会化监管网络。加强村级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推动工作规范化和管理能力提升。依托安全生产合作组和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有行业特点的安全生产指导管理、宣传教育等活动,年内在所有镇(区)推行安全生产合作组模式。同时发展建筑安全协管员队伍,强化农村义务消防队和志愿者消防队伍建设,完善事故防范体系。
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依法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和职责落实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一线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充实安监机构专职人员,加大专项经费保障力度,开展交警中队和专职消防队标准化建设,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坚持作风建设,提高安全监管队伍战斗力和服务基层的水平,增强小企业和农村消防及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能力。
5、改善安全基础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加大安全投入。建立资金多方筹集机制,加快全县危桥、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等危险部位的整治,改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和布局,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有效保障安全投入,依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和抵押金,完善安全设施,引进安全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材料,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推进规范化建设,继续坚持开展安全生产ABC分类管理、安全生产规范化镇区创建等工作,进一步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力争高危行业、建筑行业达到全覆盖,完善基层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基层基础工作面貌;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基础管理,堵塞监管漏洞。
严格行政审批和许可,从源头上控制新事故隐患产生。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建筑、特种设备等在人、机、物、环境方面的安全资质审核认定,加大行政审批前的审查力度,对已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坚决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暂扣或取消许可等措施。加大审核发证责任倒查和追究力度,遏制新的事故隐患产生。
6、深化安全生产执法,严肃事故责任追究
围绕“隐患整治年”活动,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推动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
扩大监察执法面,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各部门执法职能,充实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检查频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全面推进执法工作;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研究改进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效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大对迟报、谎报、瞒报事故行为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死亡和重伤生产安全事故。
全面开展镇(区)委托执法。通过对镇(区)安监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安全生产执法委托工作。加强对镇区安全监察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建立上下紧密配合的执法新格局。
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增强执法人员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7、强化大局意识,完善工作机制和应急机制
进一步发挥安委会的综合协调作用,统筹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完善部门间通报、会商等工作机制,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加强对基层监管网络的指导监督,确保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政策措施真正得到落实、见到成效。
一、工作安排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
1.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大力开展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联合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销售食品行为。加大对分散在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监管力度,有效遏制食品违法行为。
2.全面推行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以实施“两店一场”建设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着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覆盖面扩展和巩固提高工作,做好农村放心示范店、农资连锁店的发展工作,逐步消除“空白点”,力争至20*年底,每一符合创建条件的行政村至少有一家“放心示范店”,农资连锁店增至60家;大力推进食品配送工作,向村级放心店食品统一配送率力争达到75%以上;加强对连锁超市、农资连锁店的引导规范和对放心店的动态监管;突出抓好农贸市场的改造和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各镇(街道)中心农贸市场规范化创建工作,启动村级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努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监管责任网,健全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实施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网的功能,积极探索基层群众监督资源的有效整合,落实举报食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制度。
3.大力开展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的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性信息素、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方法,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20*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万亩,推广性信息素3万亩。深入开展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加大对制售假劣种子、种苗、农药、肥料、饲料、兽药、渔药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残农药、兽药、渔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全面整顿农资市场,规范农资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抽检,全年抽检农资40批次。推广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指导农民渔民合理使用农药、兽药、渔药、化肥、饲料及保鲜剂等投入品,提高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区域性初级农产品污染问题。
4.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无害化生产。围绕我市优势农业和品种,加快质量安全认证步伐。全年新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0个以上。加快生产标准的制订、修订,新增农业生产标准5个。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深入指导农民规范生产经营,建立生产档案。全年新增标准化生产面积1万亩,全市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继续实施对蔬菜等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磺胺类药物等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工作,扩大监测范围,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监测结果,促进农产品污染源头追溯。广泛推行产地标识、条型码等标识方法,积极探索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1.强化对重点食品行业的监管。按照食品风险分类分级和分类监管的原则,突出监管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高风险食品和问题食品的监管,使黄酒、酱腌菜等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对高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一年不少于6次,对中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一年不少于2次,对低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一年不少于1次。
2.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和无证查处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完善对制假行为早发现、早查处、早控制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做好食品QS工作,老五类、新十类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获证率在100%以上,十三类食品获证率在50%以上。完善食品安全分类分片监管模式,认真组织开展强制性检验和专项监督抽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出厂检验。推进食品质量普测工作,全年企业质量普测覆盖面90%以上,主要品种覆盖面50%以上;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82%以上、质量指数92以上。加快实施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相关产品的许可、强制检验等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和原辅料的备案审查、索证索票制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的备案管理,落实备案制度,全部企业备案率80%以上,新增企业备案率100%。加强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审查制度,开展对部分试点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开展食品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推动企业自觉实施食品标准。实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制度,提高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自测能力。
3.开展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整治。今年继续开展“百千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抓好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和无证查处工作,着重检查城乡结合部,严厉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同时,继续整治区域性、行业性的食品质量问题。
4.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的监管。研究制订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有关措施,落实产品目录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制度、小作坊备案登记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及镇(村)质监员(协管员)为主体的小作坊巡查制度,建立健全以各镇(街道)负总责,小作坊业主为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镇(街道)质监员、村协管员为巡查主体的责任体系。完善分类分片动态监管机制,全面完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普查普测、分类处理和建档工作,加大对B、C类企业和重点食品的整治力度,加强对D类企业关停的指导协调,坚决取缔无证无照、不具备食品生产条件的企业。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流通经营秩序
1.继续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加强对酒类和肉类食品批发、零售企业的监督管理,集中开展酒类市场和肉类市场专项整治。定期组织生猪屠宰和食品流通企业开展清仓查库活动,使上市销售食品进货渠道规范、质量安全保证。加强对畜禽屠宰加工行业的监管,建立现代化屠宰中心。继续加大“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力度,“瘦肉精”平均检出率控制在1%以下。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2.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要严格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准入关,始终坚持先证后照,坚决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对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主要内容包括证照是否齐全有效、经营事项与登记事项是否一致、年检和验照是否通过等。结合今年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逐一排查,一旦发现存在主体准入方面的问题,要依法及时处理,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
3.加大市场食品质量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完善“四位一体”食品质量监测体系,逐步扩大对食品的日常监测和快速检测覆盖面,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依法组织对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处,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不合格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虚假食品广告,商标侵权以及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等违法案件。
4.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开展以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的执法检查。开展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场所的执法检查,引导和监督经营者完善落实进货验证验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责任、问责问纠等自律制度,使食品经营者切实对消费者负责。开展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行为,确保节日食品消费安全。
(四)严格卫生许可和监督,加大食品消费领域监督检查力度
1.全面开展卫生许可监督检查。根据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规范婴幼儿配方食品、瓶(桶)装水、膨化食品、食用植物油等生产企业和学生营养餐配送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发放审核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儿童食品、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检查,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抽检力度,组织开展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情况抽样检查,使年监测餐饮具数量不少于1500件,合格率85%以上。结合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年检,对全市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食堂)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新审批单位的审核发证工作,使全市餐饮单位卫生条件与相关标准符合率85%以上,督促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单位进行整改。以农村集贸市场和学校、幼儿园周边为重点,开展无证餐饮单位查处工作,取缔清理无证食品流动摊点,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2.开展农村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根据集贸市场、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方面的卫生规范,强化对农村集贸市场和餐饮单位尤其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和自办宴席等集体用餐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节日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的集中监督执法检查,打击农村各类食品违法行为,清理不符合条件的餐饮单位,探索建立农村食品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3.全面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前两年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基础上,对有条件的餐饮单位推行“五常法”管理和“HACCP”管理试点,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使我市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增加新的内涵,推进餐饮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自律。加大对C、D类单位的监督力度,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整体水平。建立餐饮业、食堂食物中毒追究制度,积极探索校园食品长效监管机制。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效能
1.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体系建设。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汇集、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根据《*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慈食安委〔20*〕5号)要求,健全信息管理协调机制,组建好信息员队伍,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编好《*食品安全信息》,创造条件开设与各监管部门联网的“*食品安全信息网”,实现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供面向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
2.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上级总体部署,制定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纯净水等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3.强化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监测、评估与预警预报机制。研究制定《*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对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控制、处置的实践,加强应急准备和反应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和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4.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考核评价。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品种综合评价的抽检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的监督评价,及时出台相应规范,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组织对各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加大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办,尤其是大案要案的督办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机制。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下,建立部门联动和定期联系工作制度,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搞好专项整治。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牵头、协调和参谋作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的机制与措施,探索建立信息等资源共享机制,协调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