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45: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建设评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农田;水利;生态工程;建设;效益评估
一、农田水利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过往我国不少地区兴建农田水渠工程,因工程成本、施工进度、质量控制、维修管理等因素,通常会采用混凝土渠道三面光工法进行设计及施工。然而,混凝土由生产制作到运输至现场施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高于其它渠道结构建材,并且于施工完毕后对周边环境及生态影响很大。
事实上,优势农业发展应包括三个方面,也即生产、生活及生态。我国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广水利的生态工法工程,并注重生态保育环境的思维开发。可持续公共工程的“绿色内涵”是指以符合环境保育、社会公义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思考来进行规划、构建、营运与管理的公共工程,并以“节能减碳”作为推动的重点及评估依据,以应对世界碳交易的思维。可持续公共工程须从全生命周期进行良好管理,才能发挥节能减碳的目的,公共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浓缩为四大项绿色内涵:绿色环境、绿色工法、绿色材料及绿色能源。这四者之间的共通点,均是在推行发展“可持续环境”,其中要素“可持续工程”如何落实,就是将节能减碳可持续工程的“绿色内涵”融入水利设施的生态工程中。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评估的关注点
一是评估合理营建规模,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工程的施工必然对于基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选址一开始即必须先确实评估与检视,在营建规模上,还必须考虑最小且合理的营建规模。营建规模越小,对于生态环境的干扰也越小。避免设计出不符合实际需求、过大规模的工程,也可以达成资源最佳化、高效益的利用。
二是生态环境保育。对于原有生态环境(如:动植物栖地与生态系统)加以维护,降低污染、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具体作法如:在规划设计时应进行优质基地环境设计,以“回避、减轻、补偿”等原则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冲击;以及自然排水、雨水回收系统、生态池、复层植栽、使用原生树种、栖地补偿、生物廊道等手法。
三是景观绿化。在水利设施、水塘基地内自然土层以及相关设施上的覆土层栽种适当的各种植栽,增加绿化的面积。景观绿化除能够美化环境、调节温度、提高环境舒适度外,同时也具有积极的固碳效果。景观绿化的具体作法可参考“绿建筑”指标中的“绿化指标”,包含:生态绿化、人工地盘绿化技术、绿化防排水技术和绿化防风技术等。植栽采用原生物种进行植生绿化,并以保护原有现地植栽与表土,及现地植栽移植至妥适地点进行绿化为原则。此外,进行植栽时,也应评估植物的生存特性与环境需求来设计植栽的环境。
四是基地保与透水。指基地内自然土层及人工土层涵养水分及贮留雨水的能力。妥善的基地透水与保水贮流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降雨之地表径流,降低下游水路排水的负荷,并有助涵养地下水。过去农业水路多为三面光沟渠,既不生态又不透水,导致地下水补注水源缺乏,农田灌溉水源过度抽取地下水的结果导致地层下陷问题。
五是采用天然材料。天然材料的应用为营造绿色环境的重要作法,避免过多的人工构造物的施工,采用自然环境中的各项天然材料,如在坡面植生(挂网植生)采用花草树木或块石等应用,可降低非天然材料使用对于环境冲击。
三、农田水利生态工程建设的效益评估方式
(一)工程材料生产及运输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程的CO2 减量以减少建材在生产与运输两阶段的 CO2 排放量为目标,为减少构造物整体 CO2 排放量重要的一环。建筑构造物为能源的产物,生产建材于工厂端所需投入的能源可进一部透过各项能源的碳排系数换算为等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建材生产、运输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由于两者均拥有共同建材计量单位,因此也得将两者数据合并简化,构建起相应的数据库,以方便计算应用。该数据库内的数据应通过符合国际 PAS2050 规范的碳盘查机制而统计所得,表内将各项工程常用建材区应分为“原料开采与运输”以及“建材成品生产与运输”两部分,所谓原料开采与运输,以型钢的生产为例:是指铁矿砂的开采耗能以及铁矿砂运输至炼钢厂的海运与陆运的运输耗能;而“建材成品生产与运输”:是指炼钢厂的炼钢耗能与型钢的二次加工耗能再加上型钢成品运输到工地现场所必要的公路运输耗能。工程材料生产及运输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是以各项建材的使用量乘上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求得。
(二)现地施工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
现地施工作业的碳排放计算,主要区分为施工场内耗能的排碳与场外耗能的排碳两部分。而场内耗能为“现地施工阶段”的主要排碳来源,以农田水利设施工程而言包括两大施工作业,一为土石挖填作业,另一为弃土作业。而场外耗能主要的排碳来源,为机具运输与施工人员旅次的运输工具排碳。场内与场外排碳加总所得即为“现地施工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因工地场外耗能由于为数很小,对整体工程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大,再加上数据搜集不易,可不计入讨论。场内耗能部份则为施工作业使用各项设备与人工而消耗能源,直接产生碳排放,根据各排放源所使用的能源不同可区分为耗油设备、耗电设备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两部份。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耗电设备,首先调查每部耗电机具功率,根据目标施工作业时间特性的不同,计算该耗电设备单位时间耗电量,再乘上单位电量碳排放量后,以求得该机具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史瑞琴. 浅论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特征[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6)
[2] 李宗亮. 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措施研究[J]. 科技资讯. 2011(05)
[3] 杨秀荣,郭艳,赵付鸣.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提高的措施[J]. 科技风. 2011(05)
关键词: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未发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预测其危险性均为小。经综合评估,评估区属于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
一、基本灾情与险情
濮阳市皇甫综合学校是由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濮发改社会[2006]48号文批复,市教育局筹建的一所综合性学校,项目占地664.34亩,投资23272.91万元。该建设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学生餐厅、宿舍楼、实验楼、办公楼、操场等。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未发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预测其危险性均为小。经综合评估,评估区属于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
二、评估区工作概述
新征建设用地位于濮阳市西黄河路南侧,西临阿深高速公路,东临职业技术学院,座落于王助乡境内,交通便利。该项目为新建学校建设用地。拟征地664.34亩,总建筑面积17.46×104 m2。项目投资24642万元。本次评估范围确定东以职业技术学院围墙为界,西以阿深公速公路为界,北以黄河路为界,南以征地边界向外扩宽200m,评估区面积为0.76km2。
三、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不会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其危险性均为小。
六、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根据综合分区评估结果,评估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依据评估区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 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供水,在适宜引黄季节,加大引黄量,缓解地下水供需矛盾,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② 在工程设计、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影响;③ 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盐湖 盐渍土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01-1
1地质环境条件
1.1地形地貌
评估区处于柴达木盆地最低凹处,青海省格尔木市辖区察尔汗盐湖场地内。评估区地貌单元属昆仑山前第四系湖积、化学沉积作用为主的湖积平原。微地貌单元为湖湘沉积末端。评估区内地表呈现为盐湖滩地,场区内海拔标高2685.00m-2686.50m,地面高差1.50m。
1.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内地表广泛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化学沉积、湖积层:广泛分布于评估区地表,地表形态以波状为主,局部海绵状。岩性以灰黄色、褐黄色的含石盐的粉砂、细砂为主,局部有亚砂土、亚粘土和粘土。厚度25-30m。
1.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评估区内土体主要为强氯盐渍土,根据在察尔汗地区进行的试验,盐为主导,平均含盐量大于50g/kg,属强-过盐渍土。由于盐湖地区干燥少雨,蒸发量大,盐渍土中的易溶盐遇淡水浸泡后溶解、流失,具有溶陷的特性,在地表形成坚硬的盐壳,故该层的工程力学性质不良。强-过盐渍土是拟建工程的主要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受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设计、施工处治不当时,易引发建(构)筑物基础的盐溶塌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复杂。
1.4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评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察尔汗盐湖内,为四周构造所包围的相对封闭的湖盆,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属最终排泄区。本次调查评估区内的地下水均为潜卤水,按照瓦里亚什科水化学分类,矿区内地下水均为氯化物型。
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2.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1.1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为1处盐溶塌陷(Xy),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盐渍土,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和运营加剧盐溶塌陷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土质挖方边坡的滑塌等;拟建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遭受盐溶塌陷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防治难度中等;拟建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遭受土质挖方边坡的滑塌等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防治难度难度为易于防治。
2.1.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盐溶塌陷,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营引发、遭受上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害性中等。
2.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拟建场地区内盐溶塌陷较发育,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岩土工程问题的处理工作。
(2)对评估区盐溶塌陷灾害应做好防地表淡水及雨水的过量入渗,对建(构)造物基础做好防腐措施。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拟建格尔木金镁园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及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综合判定,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2)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评估区存在盐溶塌陷灾害,现状条件下,对评估区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修建垃圾填埋场基础设施引发基坑(槽)边坡失稳致灾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加剧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
(4)地质灾害综合分区评估。修建垃圾填埋场基础设施引发基坑(槽)边坡失稳致灾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加剧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3.2建议
(1)建议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地基岩土层结构、工程特性及空间分布情况,尤其应重点查明盐渍土的厚度和工程特性及在工况条件下引盐溶塌陷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范围和规律。
(2)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应注意地表坡面流水的防渗,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3)应加强对地质环境管理,严格规划、规范人类活动,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主导思路
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难以胜任岗位要求。
工程建设综合指挥办公室应由各类工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成员一般是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库的人员。在落实中,由于各级各单位缺少懂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综合指挥办公室的许多成员是从各相关单位抽调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或多或少不了解基本的工程专业技术,不懂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工程建设法规,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出现许多人为的失误。例如:不严格论证设计方案,随意编造设计概算,随意变更设计内容。
2.综合指挥机构级别低,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
市级住建部门,抽组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指挥办公室,代替建设单位组织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在落实中,有些单位把综合指挥机构设置在使用单位,不但造成工程管理协调难度大,而且干扰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中心工作。综合指挥机构设在使用单位,综合指挥机构与使用单位的职责分工混乱。这种模式下,综合指挥机构与使用单位的下属机构,综合指挥机构的业务工作仍按以前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审批。使用单位的领导对综合指挥机的业务工作行政干预太大,综合指挥机构的专业化管理优势很难发挥。
3.综合指挥项目管理责权不明,综合指挥机构发挥作用欠缺。
综合指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负责人登记签字和终身负责制度。工程建设综合指挥项目部负责人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他人员按照分工和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办法》还规定:综合指挥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计划和经费逐级下达至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指挥办公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和截留程经费。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指挥项目部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和合同约定,申领、支付工程进度款。在落实中,项目部不签订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指挥责任书,没有实行负责人登记签字和终身负责制度。甚至有些单位把工程建设计划和经费逐级下达至使用单位,工程建设经费由使用单位领导审批支付,造成综合指挥机构受制于使用单位,无法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综合指挥机构既没有履行职责的责任,也缺少发挥作用的权力。
4.综合指挥机构介入时机太迟,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失控。
综合指挥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任务书批复以后,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向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指挥办公室下达建设任务。综合指挥办公室组建工程建设综合指挥项目部,签订工程项目建设责任书,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综合管理。在落实中,组建综合指挥项目部,实施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甚至个别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时,才组织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设计方案的论证与评估、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与造价控制和施工监理招标由使用单位组织。这些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专业技术性非常强,决定整个项目管理的成败。
5.综合指挥项目管理缺少评估制度,不利于项目管理的激励和监督。
对在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廉政纪律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违反本办法,因管理不当,造成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经费严重超支,或者发生严重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发生工程安全责任事故,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当利益的,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改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1.尽快建立专家库。
用专家库的方式对项目管理的专业骨干进行管理,除综合指挥办公室相对固定少数人外,其他技术骨干平时分散在各自单位,组建项目部时再抽组集中,这既有利于培养和保留专业技术骨干,又布利于干部在本单位和建设项目部都能发挥作用。建设项目部负责人和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从专家库中选取。
2.严格界定综合指挥机构的级别。
综合指挥机构设在城建(市级住建局),有利于综合指挥机构独立履行综合指挥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综合指挥机构专业化管理的优势。严禁在使用单位设立综合指挥机构。对使用单位来说,基本没有组织大型工程建设的经验和能力,既不能抓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单位抓好中心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3.严格履行综合指挥机构职责,规范综合指挥管理业务工作。
综合指挥办公室向使用单位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中,严格落实负责人签字和终身负责制度。初步设计、建筑方案图、重要设计变更和工程移交等4个关键节点必须征询使用单位意见并签字。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经费逐级下达至综合指挥办公室,严禁下达给用单位。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中的业务工作,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法规组织实施。
4.把握实施综合指挥的时机,严控项目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
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任务书批复以后,综合指挥办公室及时组建综合指挥项目部,实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工程设计任务书批复后,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均已明确,基本具备建设条件;而且后续的初步设计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方案的论证、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施工监理招标等前期,是整个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由综合指挥办公室负责更有优势、更能控制好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
5.尽快推行建设项目评估制。
工程建设项建设管理,要尽快推行建设项目评估制,提高项目建设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建立、实行评估制度,形成决策跟踪反馈、调控纠错和责任追究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前期论证不充分、方案设计术合理、管理程序不规范等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80-02
一、引言
该变电站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站址位于信都镇南东向约6.0km的程屋村东侧的缓坡上,目前有水泥路面机耕路到达站址边,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开展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拟建项目用地范围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作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确定本项目评估级别为二级评估。
二、地质环境条件
建设项目用地区位于广西东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压1001.2hpa,年平均气温为19.8℃,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4.8℃,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年极端最高气温39.5℃(1989年8月1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4.0℃(1963年1月15日)。
地表水系属贺江流域,贺江水位丰水期水位高程为47m~53m,枯水期水位为43m~44m。五六月流量最大,其中6月平均流量479.1m3/s,1月份流量最小,平均流量66.6m3/s,年平均流量为204.4m3/s,年径流量64.28亿m3,年径流模数为14.7L/s·km2,多年平均水位变幅7.5m。场地位于贺江东侧约2.0km处,场地最终平均平整高程约为63.0m,贺江100年一遇洪水位为55.18m,对场地无影响。
评估区整于贺江冲积平原上,地形与地貌类型简单,场地微地貌为缓丘,缓丘呈浑圆状,地面高程约53m~66m,坡度3°~10°,最大高差约6.5m,场地地势中间相对较高,且平缓开阔,四周低。场地内有旱地,主要种植有桉树、花生等,站址区及其附近未见基岩出露。经现场调查,站址区未发现崩塌、滑坡、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地质调查,场地内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贺江三级、四级阶地冲洪积土层(Qa+pl),下伏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中统东岗岭阶(D2d)灰岩、含燧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
评估区所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南华准地台上,桂湘赣褶皱带南缘与华夏褶皱带之过渡地带,按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可划分为早古生代地槽发展阶段,加里东后地台阶段。区域经历了六次主要的区域性构造运动,其中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四次为强烈的造山运动,“贺江”、“东吴”二次为幅度较大的震荡运动。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场调查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评估区地形平缓,地形高差小,未见有崩塌、滑坡,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此外,根据现场地质测绘、调查,当地堤坝、等级公路路基均未见开裂现象,水田、旱地、水塘边均有明显陡坎,场地未见有膨胀岩土地基胀缩现象,附近房屋墙体、基础未见开裂现象。综合上述,评估区在目前自然环境条件下,地质灾害现状弱发育,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小。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分析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并考虑到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对预测评估的地质灾害灾种作如下考虑:1)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边坡崩塌、滑坡,基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等;2)工程建成运营后,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边坡崩塌、滑坡,地基不均匀沉降,膨胀岩土地基胀缩及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等。选取边坡崩塌、滑坡,基坑崩塌、滑坡,地基不均匀沉降,膨胀岩土地基胀缩及岩溶地面塌陷作为本项目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的主要类型。
建设项目的开挖基坑主要位于评估区的各种拟建建(构)筑物地段。根据设计方案,评估区内的建(构)筑物荷载均较小,大部可采用天然地基,少量填土较厚的低洼地段采用桩基础。基坑一般小于5m,组成基坑壁的岩土体主要为硬塑土层,土层混圆砾及砂质较多,粘性较差,基坑在重力、浅层滞水、降水作用的影响下,可能会引起基坑发生崩塌破坏。但是基坑范围和深度均较小。因此,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基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对象为施工期间基坑内施工人员及设施,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预测工程建设引发或建设工程本身遭受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工程建设引发基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建设工程本身遭受膨胀岩土地基胀缩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综合评估将建设场地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区)和小区(Ⅲ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为基本适宜(Ⅱ区)和适宜(Ⅲ区)。
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建设工程本身遭受的地质灾害,只要采取一定的防治、避让措施,即可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建设项目可行。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最佳的减灾效果。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势利导,因害设防,各种防治技术相结合,达到减灾的目的。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结果,拟建建设项目场地内质灾害现状为弱发育,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中等,其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危险性小~中等。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同地质灾害,按照相应规范提出对应措施。
工程建设中应尽量减少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对预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应采用合理的预防、处理和避让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应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肖荣,李红明,罗瑞,周辉,蓝俊先.广西龙胜芭蕉湾滑石矿地质灾害评估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矿业,2011.
工程建设监理风险中的经济目标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监理的全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有可能会给工程建设经济收入带来的影响并因此造成损失。其主要的风险来源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项目业主,监理内部。工程建设监理风险中的的质量控制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监理的全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风险因素,有可能会给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带来的影响并且因此造成损失。其主要的风险来源有项目业主,勘察设计工作,施工企业,监理内部。工程建设监理风险中的投资控制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监理的全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有可能会给投资控制带来的影响并因此造成损失。其主要的风险来源有项目业主,勘察设计工作,施工企业,监理内部。工程建设监理风险中的进度控制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监理的全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有可能会给进度控制带来的影响并因此造成的损失。其主要的风险来源有自然环境,项目业主,勘察设计工作,施工企业,监理内部。工程建设监理风险中的安全管理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监理的全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有可能会给投资控制带来影响并因此造成损失。其主要的风险来源有自然环境,项目业主,施工企业,监理内部。
2工程建设监理风险管理的内容
工程建设当中的风险识别,是工程建设监理风险管理的首个步骤,目的是要确定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过程当中所面临和潜在的风险,并加以分析、判断,归类,最后需要汇总制成风险核查表。所谓的风险评估是在对风险进行了风险识别后,再通过相应的办法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并且通过潜在威胁大小风险事件分级排序的过程。分析、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评估的首要任务。整体的分析和量化工程建设当中的监理风险,找出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确定企业自身的评价标准,计算监理企业能不能承受。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监理企业的评价标准。(2)确定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3)确定风险影响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风险回避按照风险的分析预测评估,提前避开风险源,消除风险产生需要的条件或直接改变监理方式,消除隐患。监理企业采取主动的行动,以防控结合的监理对策,来减少风险事件所带来的损失。损失控制包括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两种。损失预防即预防和减少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产生;损失抑制即抑制已发生的风险事件的扩散条件;增强保护对象抵抗风险的能力;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的工程建设损失。风险转移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企业将自己不愿承担的、或超过自己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这种行为称为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一直是处理风险的最主要最有效手段,但是目前保险业务在监理责任风险领域的开展还不是很多。风险监控就是持续的跟踪已经被识别的风险事件或风险因素,监控采取措施以后风险事件或因素自身的变化。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有,监控监理风险措施是否准确落实,是否有效;风险因素自身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需要修改原来的风险监理计划;是否发现新的风险诱导因素和风险事件。
[关键词]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143-02
新时期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的医学创新型人才,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1-3]。高等医学类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等医学类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人才[4-6]。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医学类院校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不仅在国内招生,还要面向世界招生,为新时期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同时,高等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为了培养“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将资源全面协调发展,将医学教学的课程模式进一步优化,扩大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知识和视野,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 医学院校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素质高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是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良性发展的关键步骤,如何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运行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发现在诸多方面均存在弊端。
1.1 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性较强,难以体现综合发展趋势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要紧密结合医学临床实践。通过实践过程中多学科的合作,可以实现生命原有的动态性和系统性的展现,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紧密整合,实现医学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整合,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很难将多个学科进行有效整合,知识运用的综合性较差,未能实现医学综合的良好发展。
1.2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评估体系过时
在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随着新教学方案与教学手段的运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评估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评估体系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需要建立更加规范且客观的评估体系跟随时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是普及一代人的大众化工程,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建设,需要引导医学学生健康成长。
1.3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申报过程多为团队协作,通过多方的努力共同整合资源一蹴而就,但申报成功后很少有人问津,甚至几年到几十年都不会有更新出现,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医学创新型人才来讲这是致命的,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何保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健康可持续良性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进行不断更新。
1.4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利用率不高
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知识获取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部分技能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得以获得,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陈旧过时、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情况下,学生很少浏览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使得大量共享资源流于形式,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极度低下,使得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建设成为了一句“空口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性发展。
2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解决对策
根据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作出适度调整和必要的改进,具体方案如下:
2.1 加大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经费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使得师资团队成为了虚拟实体,教学课程仅为文字教学,使得教学形式流于书本,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不断进入,可增加教学手段,强化知识的表现力度,同时制定视频、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复杂的生理过程和临床病症进行模拟演示,这些过程的实现需要投入大量经费。通过加大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经费投入还能建立新型的团队合作模式,师生共赢,使学生进入角色。
2.2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合理定位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医学创新型人体,同时还能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通过良师益友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会起到一种感召效果,对其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具有较高的临床经验,可以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指导和引导。根据高等医学院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培养有热情、有活力、有进取心的师资队伍,尤其是骨干核心力量,通过聘请外来高职专家对本院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进行合理定位,可以开拓师生视野,实现“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把心里因素的教育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高师生自我遵守的职业道德。 2.3 医学院校师生基础能力素质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实现良好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师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轻松施教,学生可以愉快接受,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可以主动接受基础能力的学习。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是多学科的,需要进行知识整合,为师生学习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加强学生基础知识间的融合与联系成为了新的突破点,使得团队合作更加精益求精。通过信息知识的传递,渗透了更多的人文知识,可筑造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核心,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医学创新型人才。
2.4 医学院校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主要的实现手段为资源的优质共享,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固有知识与技术的竞争优势是短暂的,在与其他人进行知识交换的同时,集体知识与个人能力将会不断获得自我更新和提升,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将其引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竞争的优势,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关键步骤。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良性推动机制[7-9],将培养人作为考核的立足点,将培养一代人作为业绩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优化考核评分方法。将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效应累积,可以增强医学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师生的快乐指数。通过建立有效的评分机制和考核机制可以提升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实际业务流程、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验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更好地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登芹,程文静,张帆,等.深化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2010,23(6):1812-1813.
[2] 张海三,孟焱,杜云红,等.医学院校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50-653.
[3] 刘荣佩,史庆南,陆建生.“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工作[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54):10-14.
[4] 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1):56-57.
[5] 谢峰,李营营.从“质量工程”透析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9):214-220.
[6] 叶勇玲,唐梅文,杨仕权.构建医学院校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7,28(4):66-67.
[7] 付丽,线福华,吴云,等.论医学人才培养中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095-1096.
[8] 施秉银,习博,和水祥,等.依托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