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政治诚信论文

政治诚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2 07:20: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政治诚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政治诚信论文

篇(1)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档案

在市场经济逐渐国际化、政治不断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多元化和交流方式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诚信的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考验。“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主体。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显现:学风不正、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故意拖欠学费及助学贷款、网络道德失范等。在社会制度的碰撞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如何做好“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良好的个人诚信品质,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诚信的基本含义

“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诚信”的解释。“诚”、“信”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 “诚”是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理念,而“信”是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现,通俗地说就是“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实话,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1]。

二、“90后”大学生诚信现状

(一)学业诚信缺失

1.考试诚信缺失。“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在学习上急功近利,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时常旷课,考试时为取得合格的成绩,就不择手段舞弊,部分学生采取各种办法打小抄,夹带。更有甚者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比如手机、对讲机等作弊。

2.论文抄袭现象。现在发达的网络条件一方面给爱学习的同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另一方面也方便了部分不劳而获的同学,他们在几分钟内靠“复制”和“粘贴”就解决学习问题。毕业论文的抄袭更是司空见惯:有的人从网上下载多篇论文后进行粗糙的拼凑。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然雇佣他人替自己写毕业论文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论文来蒙混毕业论文答辩。

(二)道德诚信缺失现状

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贷款;骗取助学金;为评助、评优、入党、求职而制造虚假材料。部分大学生不惜在求职履历上绞尽脑汁大做文章,以增加求职砝码。表现在简历上修改考试成绩、制造虚假实践经历等等。更有少数大学生缺少契约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就业过程中为了“保底”和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然后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随意毁约,全然不顾学校的声誉、用人单位的利益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后果。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

“90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现行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

(一)社会环境是诱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术诚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群体的一员,也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消极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充斥着假文凭、假证书等,引起了莘莘学子内心的种种波澜;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的虚假广告以及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引人关注的名人弄虚作假,炒作或者剽窃等等,也让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部分学生开始热衷于各种造假,投机取巧。

(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弊端是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

死板的教学、强制的考试,加上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离,标准化、机械化的考试内容逼着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只注重分数不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对大学生们来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逼上梁山”的作用。而社会不以综合能力评价大学生,只是以学生所持有各种证件的多少和级别高低来衡量毕业大学生的水平,造成一味读书,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品德教育分离。而且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从而影响了学生个体的道德完善和整个大学生道德体系的建设。当前大学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存在极大弊端,往往使得学生临阵磨枪,突击复习,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作弊难以根除。

(三)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是“90 后”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且其迷恋网络,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力不强,不能妥善处理情感问题。由于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由于9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往往只顾追求个人名利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小我的观念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同时,“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的信息量大、接受新生事务的能力较强,这是适应时展要求的有利因素;但这种特点也容易受到当前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的不利影响:在遇到一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时,往往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不能辩证的看待。因而,他们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诚信原则,做出失信行为。

四、加强对“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关系国家未来兴衰的大事。因此,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和完善管理体制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创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须从师求真做起,学校应从内部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且面对种种社会弊端时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首先,学校应将师德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形象;同时学校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诚信教育的意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同时结合社会现状,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此外,要讲诚信教育逐步渗透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教育的互动过程,积极鼓励学生实施监督,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通过舆论宣传诚信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倡诚信;同时也要将不诚信的反面教材适时曝光,将不诚信的危害展示在公众面前,警示人们不可逾越。

其次,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对学生的诚信进行记录,根据记录对学生的诚信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计量评级,最终形成学生诚信的定性判断,判断的结果将提供给以后的用人单位参考。

(三)以人为本,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高校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生诚信的“自律”。上面所说的种种,都是通过相应的规范或制度来约束言行举止,是属于“他律”,而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最终达到大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转变主体的大学生的亲身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切实把学生的参与放到首位,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学校的诚信教育,如:把院报、网站等作为诚信宣传阵地;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国旗下教育等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制定活动方案,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进行积极的引导,最终将诚信的道德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

五、结语

诚信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的品格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而言,诚信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体制,改进教育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从而使诚信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能够将“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

[2]朱淑媛.关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0,5.

[3]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构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4]邓琳.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及诚信教育的途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5]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1.

[6]王宏彬.传统诚信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7]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外交学院学报,2004,2.

篇(2)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明了我国早就对诚信问题极为关注。如今,诚信的理念已经根植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目中,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对这个问题日益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专门的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1、诚信诚信就是人们常说诚实和守信。虽然从字面上来看,诚实和守信是两种个人品质,但在现实中,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守信,借助一个人是否守信才能评判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以说,诚实和守信是一对连体兄弟。一般来说,人们评判一个人的诚信通常通过以下的品质决定,诸如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重承诺、讲信誉等。2、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即围绕诚实守信核心内容展开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这个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实践活动。从实际来看,大学生诚信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与大学生文化教育不同,诚信教育更注重的是大学生行为教育。也就是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坚守诚信道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拆迁政策下的“强拆”政治欺诈,各种高科技手段掩盖下的“毒物(如瘦肉精、添加剂等)”,充斥高校的学术造假等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亟待建立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就不仅仅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诚信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识别社会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自觉抵制这些不诚信行为,在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发展,为我国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建立高效、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比较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诚信现象。诸如考试作弊、代人替考、毕业论文抄袭、就业悔约、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以上行为轻则影响学生个人,重则导致高校的声誉受损,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面的因素。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诚信教育缺乏严格的规划诚信教育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从实际来看,高校诚信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是被高校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内容。高校在安排诚信教育相关内容教学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划,没有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没有明显界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制定诚信教育的相关结果评价。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凸显出来,诚信教育也很难发挥相应的实效。2、诚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当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范畴,相关的诚信道德规范的实践性较强。但高校的诚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缺乏借助有效的实践加以论证。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通常只是告诉大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不可取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诚信教学课堂上所罗列的行为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相关不诚信行为长期以来给大学生的示范是被姑息乃至不被发现,仅凭理论上的讲述很难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诚信带来的严重危害,造成高校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3、教育者的诚信素质缺失高校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普通群体,饱受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部分高校教师在利益面前失去抵抗力,丧失道德底线,在学生面前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威信。有的高校教师私下接受学生的礼物将考试试题泄漏给学生,或者在评优评先中暗箱操作,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等。高校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坏了教师在大学生面前的形象,也使大学生对师道尊严和诚信教育产生怀疑。高校的诚信教育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

(二)高校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高校之所以对诚信教育缺乏规划,一方面,高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涉及的诚信教育内容并不多,诚信教育的随意性较强,也就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不用说形成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严重缺失,使得高校对诚信教育产生消极态度,认为依靠教育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诚信行为,产生不愿意重视诚信教育的不作为。2、教育的功利性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高校更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将较多的功夫用在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片面认为学生考到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才能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由于诚信教育的结果很难在短期出成效,且不容易借助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查,导致学校疏于对诚信教育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大学生只能接受几乎与小学等同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3、利益机制的驱使实际上,高校教师的示范行为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影响学生。由于大学生本身也受一定利益机制的驱使,使大学生面临两难选择。以大学生毕业论文中数据编造的问题为例。一个体育系的毕业生为了证明其某种特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限制,难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成绩因此而有明显的差异。而一旦根据其采集的数据进行检验的话,他得出的结果对论文写作是极为不利的,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学生就可能面临着不能毕业。为了证明自身结果的正确性,大学生就会在利益驱使下,选择不诚信行为。

三、解决高校诚信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作用,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引导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素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开展诚信教育不可替代的壁垒。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分析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诚信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制定各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例如,对于刚入校的新生,高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助学金申请的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等,通过各种行为的列举,伴以相应的处罚行为、严重后果告知大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将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论文编写、毕业资料提供、及时偿还助学贷款、信守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等的诚信教育。这样,诚信教育就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面临的核心诚信问题,增加诚信教育的实效,使诚信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3)

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件,一度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畜产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畜禽安全生产,特别是特色畜牧业安全养殖、畜产品药残、疫病等检测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务必引导学生构筑道德底线,提高畜牧业行业自律意识,做到诚信生产,为畜产品安全提供最基础最有力的保障。动物科学学院应努力营造诚信育人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特别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学生阶段的必修课,帮助学生领悟科学道德与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从而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科研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将科研诚信、学术诚信付诸于平时的学习及课题研究中,保证实验态度端正,实验数据真实,学术论文正当引用。更重要的是,动物科学类学生将来直接参与畜牧业养殖生产中,学生的德育素养,特别是科研、学术诚信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进而涉及到动物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

2加强动物科学类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重视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生手册中增加学术诚信和科研诚信等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实行为做出详细的处罚规定。注重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宣讲活动、畜牧业企业精英专题讲座、观看诚信教育纪录片等多种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宣扬诚信教育。南开大学在2013级研究生入学时,新生会领到一份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材料,新生阅读后,要签署一份学术诚信承诺书,针对不作假、不抄袭、遵守学术道德等多项道德规定做出承诺,这份承诺书将直接由学校永久保留。在新生入学时提出警示,学术诚信是严肃认真的事情,对学生将来参与企业发展、科学研究时起到鞭策作用。因此将诚信教育作为动物科学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强调了学术道德方面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告诫学生要诚信生产,诚信做人。从入学开始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引起学生对诚信品质的高度重视。将学生不讲诚信的行为,或是诚信楷模行为记录在档案里,进行相应的教育惩罚或表彰,鞭策并激励学生坚守诚信。同时,学生诚信档案直接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学生诚信档案也能激励他们将诚信的优良品质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及生活中,让学生因诚信而受益终身。

2.2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多维度开展诚信教育

抓住现行大学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科学道德的定义、范畴,向学生普及畜牧安全生产、知识产权教育,提醒学生在学习、科研中如何做到坚守科研道德,并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属于触犯科学诚信的行为。动物科学类专业学生诚信思想教育,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且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企业安全生产,联系学生对诚信的现实想法和生活实际,结合诚信履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学,力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道理讲透,使学生理解。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的渗透作用和启发效果开展学术诚信教育,使学术诚信教育与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相互交融,同时将诚信法制意识教育作为学生的选修科目,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利用“两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内容。既要使教育内容不失我国传统诚信的优秀元素,还要代表时代特征,使诚信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在讲授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以召开讲座、座谈会的形式,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结合诚信理论教学向学生系统灌输诚信道德知识。重视学生诚信的引导,加大诚信宣传,发挥舆论导向,通过校内媒体如校内电台广播、饭堂电视视频宣传、校园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多维度渲染诚信的教育气氛,促使学生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2.3将诚信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考核标准

评奖评优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它与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紧密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校、家长、社会提供评价学生在校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学生的诚信考核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评价往往会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但也有部分高校尝试制定专门的学生诚信考核评价制度,不过具体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实施起来比较麻烦。评奖评优要对学生德育进行评分,进一步完善学院评奖评优的细则,取消把学术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硬性指标,避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动物科学学院2014年制定了《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针对诚实守信提出了要求,其中评选基本条件的第三条: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并规定若经查实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隐瞒事实或有虚假内容的不予以申请。但是文件没有针对诚实守信列出详细的考核指标。是否将助学贷款信用记录、学费缴纳、奖惩情况、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科研态度等方面直接纳入诚信考核指标,再设计具体的评分细则。评奖评优将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优秀得奖等级最重要的是看论文点数。在评奖评优等优秀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有关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力度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详细的诚信奖惩机制,及时公开表扬、奖励遵守诚信规范等诚信表现良好的学生;同时通过取消申请助学贷款的资格、撤销干部职务、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方式,公开公正批评、处罚违反诚信的学生,绝不姑息恶劣行为,督促学生坚守诚信。

2.4充分发扬学生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用

目前来看,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群体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个人修养不成熟放松自身要求,一定程度上表现自我,个性化强,思想活跃。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尊重科学,肆意妄为。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随意改动实验或调查数据,有学者调查显示学生在遇到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有差别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重做实验或分析数据错误原因,并反复做实验。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费时费力进行重复实验或多次调查,会选择满足实验预期结果要求的数据,私自舍弃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更有个别学生不愿费时费力搞调查,做实验,为了能顺利毕业,又限于毕业时间、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好选择篡改或编造数据。动物科学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导师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要发挥育人功能,在学生指导过程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对导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建立学生问责制度,学生出现学术问题,导师负连带责任。在导师遴选环节中,加入严格的学术诚信考核标准,要求导师必须思想道德、科研学术诚信素质优良。对于口碑不好,存在诚信问题的人,经费再多也不能评聘为导师。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承担育人的主体,导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因此,建立学生导师问责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同时明确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诚信育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行认真诚实的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将德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得到具体的塑造。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除此之外,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端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分析个人现实和职业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和择业的区别,才能坦然的面对就业困难。

3结语

篇(4)

关键词:高职生,诚信,问题,对策

 

一、 诚信素质与高职生成才

诚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现代汉语词典》把“诚信”解释为: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对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诚信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要求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以诚立信,努力维系整个社会的规范有序与和谐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古籍《管子·枢言》指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天下共识形成的关键,只有诚信才可能使社会形成一个统一体,进而形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诚信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和谐、富强的社会。

其次,诚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而诚信历来被认为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学者李福君认为,“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拥有诚信、合作精神。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应该是这样的人。”[1] 因此,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再次,诚信素质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必备条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各种类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支撑,是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始终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毫无疑问,高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诚信作为最基础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文明素养,作为自己的道德根基、人格底蕴、立世之本。论文参考网。

二、 现阶段高职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处在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旧的价值体系已经被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加之学校道德教育的空泛化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生诚信缺失和行为失范。当前,高职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费诚信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学生应当履行按照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尽管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欠费现象却比较普遍,已成为令学校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据河北省一所高职院校财务处的报告,该校1万多名学生中有近2000人欠缴学费,差不多每6名学生中就有1人不缴学费,甚至还有学生大学3年都没有缴学费。欠费学生中,除了少数确因家庭经济困难缴纳不起,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诚信而恶意拖欠学费。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学费挪作它用,超前享受和消费,或者买笔记本电脑,或者买数码相机,或者买名牌服装,或者用于恋爱开销,等等,对自己拖欠学费表现出不负责任、不以为然的态度。

2. 学业诚信缺失

目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作为教学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以学期期末考试为主。少数高职生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极低,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逃课,甚至无故缺课,直到期末考试前几天才“临时抱佛脚”。有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逃课行为与考试作弊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不想认认真真地耕耘,但想轻轻松松地收获,唯一的选择便是弄虚作假,以期蒙混过关。

3. 交往诚信缺失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否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无论是师生交往,还是同学交往,贵在坦诚相待,彼此信任与合作。一些高职生由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诚信,自私虚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 求职诚信缺失

高职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高职生与招聘单位双方提供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求职与招聘活动的成败。有的高职生不是如实地向招聘单位宣传自己和推销自己,而是通过制造虚假履历,试图获得面试和就业的机会。另外,就业协议书实质上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经过相互协商后所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有的高职生对待签约不够认真负责,签约后竟然擅自违约,给用人单位以及个人造成无谓的损失。

三、 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职院校应当把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作为创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切实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第一, 重视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树立诚信理念。

在当代中国,已经建立和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由于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变之中有主线,多样之中有主体,坚持和弘扬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无疑成了新时期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诚然,“任何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各种思考、判断以及选择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学习、教育和实践的过程,它必须以人类的文化知识的积淀为前提。”[2](P76)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职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全方位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高职生牢固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坚决摒弃金钱至上、重利轻德的观念和行为。

第二, 改革创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把诚信教育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之中。

据国家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56%的职校生对所开设的基础性、常识性课程总体评价不满意,100%的人认为基础课程需要改革。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旨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高职院校应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特点更加突出,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一方面,要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职教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德树人,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应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文化内涵,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文化课教师应从学生的专业要求出发,教会学生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这是因为,“教育内容即使是正确的、科学的,也都要经过主体的情感过滤,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心理成分。”[3](P290)特别是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时,“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4](P117)

第三,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诚信素质的养成。论文参考网。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力的载体,是高职院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目标、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范式和生活方式的结晶。”[5](P81)它深植于全校师生的内心深处,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大力推进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教师是一个教育基地,是一个动力源,是一所德育学校。”[6](P77)高职院校党政干部、专职辅导员以及所有专兼职教师都有育人责任,理应时时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论文参考网。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摄影、社团活动等,立足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着眼实践,注重养成,把诚信观念变成高职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三是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校园网应针对高职生学习、生活、交往和就业中的具体诚信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有关诚信素质的学习讨论,把校园网建设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使诚信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高职生诚信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高职院校要以高职生成才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规划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新:一道待解的诚信考题[N] 中国教育报,2008-2-16

[2]陈成文、阮剑兰: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章毛平: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2006,(4)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钱勤元:论大学核心竞争力[J] 河海大学学报,2003,(12)

[6]田建国:高等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2006,(8)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诚信;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224-02

诚信既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诚信缺失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诚信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因而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日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所谓“读书以明理为先,立身以诚信为本”,更何况“明礼诚信”一贯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1]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无信则不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早期,哲学、宗教领域的学者对诚信作了主要研究,而关于诚信方面的著作主要以经济和法律领域为主。如亚当·斯密的《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和朱·弗登博格的《博弈论》等。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诚信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2]。英、法、美、德等国家民商法中都对“诚信”,“信用”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在经济学中,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就是诚信,在人类不断地学习认识中,诚信潜移默化地开始由单纯道德理念转变为法律规范,并广为流传,正如代表着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罗马和古希腊,此时的诚信不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制度。

在中国古代,“诚”和“信”各有寓意。“诚”,即实际存在、真实无妄、内诚于己。“信”即外信于人。春秋前,由儒家提倡,逐步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于封建宗法社会,建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上的中国传统“诚信”伦理思想正式产生,不过此时的诚信并不是一种平等的道德要求,而是伴随着社会变革,思想冲突逐步演化为忠、孝、仁、义。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墨孟也各有自身见解。不过,孔子也曾讲过“义以生利”,可见“诚信”带有一定功利性,成为儒家道义思想中的一大薄弱环节。在历经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传统诚信进而得到升华,它开始强调荣辱感,信念、良心等思想上的自律,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因此,积极营造讲求诚信的社会环境,创建文明诚信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诚信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好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当代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分析

(一)学术失范行为分析

《论语子路》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术殿堂的高校,学术诚信是对每一位学子做学问的根本要求,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学术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对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求学者来说是最基本的戒律和规范。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教学中,诚信失范事件比比皆是,考试作弊屡见不鲜,违背教育初衷,违反考试秩序,破坏学校风气,贻害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营造优良学风。

1.主观因素

学生自身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对学生来说,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优劣与否,也影响到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能否得到肯定、发展党员、获得荣誉等。针对考试作弊,不少学生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宁愿选择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更何况考试作弊成风,渐渐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学习考来的成绩还不如那些平时学习不刻苦,考试投机取巧的同学,这无不刺激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开始随波逐流,加入考试作弊行列,总的来看,在高校校园中,考试与作弊如影随形。而在完成论文时,网络上随处下载照猫画虎,照搬照抄,东拼西凑,始终坚持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谬论,诚信缺失。

2.客观因素

第一,学生成绩考核模式单一。

学校通常以某一阶段、某一课程的结课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校和教学工作者的行为,未能做好言传身教。

教育者工作者队伍中不乏一些行为不端者,打着名牌大学的牌子,凭借学校资源,私立培训班赚钱,有时甚至会纵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对同学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行为持默许态度等,对学生进行不良诱导,造成负面影响。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已不完全是一块净土,教师也再难永葆圣洁,更何谈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呢?

(二)就业失信行为分析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严峻形势下,大多数高校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些岗位信息或是一些招聘会信息,而对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心态、就业态度的指导几乎为零,未能在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就业准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当前高校毕业生基本为80后,思想开放、活跃,行事大胆,养成毕业生怕吃苦,急功近利,责任感薄弱等特点,最终导致了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对社会、学校都造成了不小影响。

1.个人简历弄虚作假

个人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能力的主要凭证,因此毕业生们为了争取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机会,在制作简历时不惜弄虚作假,杜撰社会实习经历、伪造荣誉证书、冒充学生干部身份等,将在一项学校活动中的参加者说成是组织者,、织者过分夸大自己的主导地位,忽略诚实,未能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

篇(6)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通识教育;观念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315-02

前言

大学诚信教育是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要进行观念上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要通过法规制度来约束监督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以形成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一、诚信观念教育机制

1.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和外国诚信观念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所开设的除了专业课以外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修养的课程来完成。虽然都有这些课程,但是中国和外国的课程设置却是不同的。中国的观念诚信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通识教育为主,而国外的观念诚信教育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它立足于的视角,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通过进行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诚信教育也是为了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站在的思想高度充分认识诚信的内涵,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

2.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概念肇始于美国哈弗大学1945年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但事实上有关“通识教育”的理念在中国古已有之,如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中的“六艺”教育。但实际上,在中国现在通识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涉及的比较少,课程设计专业性很强,具有就业倾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隔离,各门学科联系不紧密,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衡量实际的操作与目的之间的脱节。而美国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工业化时期人才专业性太强,这限制了人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为了获得全面发展,有必要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习一些课外知识,以培养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此外,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分科不细,注重知识化,知识量大,课时任务难以完成。相反,美国的科目分支多,课程体系化,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多于填塞式学习,把知识贯穿于课程之中,学习方式较轻松。

二、诚信操作教育机制

中国和外国的诚信教育操作机制都包括诚信教育管理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激励惩罚机制和评价机制。但中国的高校诚信教育机制是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还没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1.中国诚信操作教育机制。中国高校对学生诚信的约束和监督主要体现在签订考试承诺书和发表毕业论文声明两个方面。中国在进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和四六级考试时都要求参加考试的学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这对大学生的考试行为作出了诚信承诺,使大学生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位论文在答辩前要做原创性和真实性的说明,这种声明是一种学术诚信教育,是对原创作者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尊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速成的东西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同时使这个“速成社会”中的人也越来越浮躁,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时间的沉淀才能得到的东西被“速成”所代替,更甚至渗透到文化领域。人们为了追求名誉和金钱,铤而走险窃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导致学术诚信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在高校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培养个人的诚信道德,减少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在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约束的同时,也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当前中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奖惩制度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因为自古对于道德上的行为我们以教化为主,重在克己和自我反省,所以对于符合诚信准则的行为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口头表扬以资鼓励,而对于违反诚信违背道德的做法也只是通报批评,视情节斟酌。这就使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出现很大的反差,诚信态度端正与否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影响,诚信教育也只是响应口号,流于形式。在这一点上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找出适当措施,真正使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运转起来。

大学生的诚信评价对于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一种检验。中国大学生的诚信评价一般是自上而下由教师进行评定和审核,或者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同学互相监督这是一种很好的约束,但要客观的评价,翔实的调查,并且真正以提高自我的诚信道德水平为目的。

2.国外诚信操作教育机制——以美国大学为例。美国大学诚信教育最典型的是“荣誉制度”,也即是“诚信制度”。“诚信制度”是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最先实施的,建立“诚信制度”,使每个学生生活在一个信任和被信任的团体中,是学校创始人——曾任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最大的梦想之一。 “诚信制度”以学生自主管理和执行为主,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诚信行为是一种荣誉,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诚信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诚信制度,这样,既能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美国大学的诚信制度是建立在诚信准则的基础上,而诚信准则又是建立在个人诚信的基础上。

美国大学的诚信教育主要是指学术诚信教育,因为诚信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道德素质,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在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管理机制、约束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评价机制是一个整体,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类似法院的校园诉讼程序。在程序过程中,各个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将对诚信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审判。美国大学“诚信制度”的实施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报告、调查、审判和最终审判,每一个合理有效的阶段都为整个过程及时地作出了贡献。在报告阶段,学生将怀疑的诚信行为报告给诚信委员会,诚信委员会将审判呈上的诚信行为报告;接着由成立的调查组进行收集信息,取证调查,确定不诚信行为是否成立;然后进入审判阶段,调查组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指控,并对其进行判定;如果被指控的学生在有效期内进行上诉,并能够提供有利证据,审判长可命令诚信委员会进行重新评判;最后如果被审判为不诚信行为,那么被指控的学生将接受留校考查、暂时休学、休学、永久开除等视情节严重程度的惩罚,并且在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中,将永久保留这种评定。在美国,个人诚信档案出现问题,将会永久影响以后的社会生活。在每一个实施阶段,被指控的学生都可以提起申诉,这也体现了美国诚信教育的人性化和规范化。此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约束和监督学术诚信行为。

三、中国诚信教育机制和国外诚信教育机制的比较

1.包含的内容。中国诚信教育机制和国外诚信教育机制都包括观念的教育机制和实际操作机制,在观念机制中都包含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都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同的是中国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更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外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看待,认为人应该具有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他们把人文教育作为诚信观念教育的一部分,不是纯知识的灌输,而把知识和具体课程相联系,方式灵活。

2.机制运行。中国的诚信教育操作机制和国外操作机制都包含管理机制、约束监督机制、激励惩罚机制和评价机制,都体现了科学性和规范性。不同的是,中国在机制运行中是相互分离的,各自都不会形成约束,管理不系统,涉及领域也十分狭隘,几乎就是运用于考试中;国外整个操作机制相对严密些,各个环节相互紧扣,上一环节的结果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诚信制度不仅体现在考试时,对以后的信用生活都能产生影响。

3.管理方式。中国高校诚信教育和国外高校诚信教育都是国家和政府支持的国民教育政策,但是中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也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鉴定是否违反规定,而国外对于违规现象法律有明确规定,并且有诚信管理机构来履行职责;中国的诚信评价指标并不明确,其原因是对于学生的诚信职责没有明确,评价指标也是模糊不清;国外的诚信评价指标相对明确,并且量化,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4.影响因素。中国诚信教育机制的作用发挥主要是由内因决定,自古以来,中国的道德教育都是以内省为主,通过模范形象和模范行为来感化自我,这也是受中国内敛的传统文化所影响;而国外诚信教育机制的作用主要靠外力,国外非常重视法律法规的外在约束,生活中的点滴行为都要形成一种法律链条,使行为规范化,而这主要受西方文化中契约精神的影响。

结语

通过与国外诚信教育机制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高校应该汲取经验,找出中国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制度,完善机制运行方式,明确诚信评价指标,约束并惩罚不诚信行为,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崔延强.中外大学生诚信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92-182.

[2] 徐辉,季诚均.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8).

[3] 刘拓,等.中美部分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4] 金维才,夏琍.弗吉尼亚大学“荣誉制度”探微[J].教师教育研究,2004,(5).

[5] 赵奕.中美大学学术诚信教育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

[6] 马玉超.美国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3).

篇(7)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胡章记:我校从2004年起开展以“铸造诚信人格,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教育管理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首先,诚信教育实现“三个渗透”:一是诚信认知渗透到师生头脑。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诚信教育活动,广大师生以“失信为耻,守信为荣”为信念,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诚信素养不断提升。二是诚信活动渗透到家庭,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扩大诚信教育影响力。学校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家庭报告书”、“家长座谈会”、“家长监考员”、“通报表彰与批评”等形式,发文的范围是全校师生、生源所在地党团支部、受表扬和批评学生的家长。三是诚信理念渗透到社会。学校通过“扶贫支教”、“三下乡”活动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合作,使诚信教育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诚信求职。诚信就业已经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2004-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当年全区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的前列。学校的诚信教育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百色市田东县委书记王西冀曾感慨地说:“广西警专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要从打造诚信县委、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打造诚信田东。”

其次,诚信实践实现“零作弊”、“零欠费”:一是创设“三种考场”,实现考试“零作弊”。2007-2010年,诚信考场有52243人次参加考试,三种考场共210076人次参加考试,无人违纪,实现“零作弊”。二是开展“送温暖”活动,实现学生学费“零欠费”。学生欠交学费是高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棘手难题,通过及时的扶贫助学活动,自2008年以来,全校学生无一人拖欠学费,成为广西高校中无欠交学费的学校。同时,取得六项成效:一是学生和家长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更深了;二是贫困生的大局观念增强了;三是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了;四是同学之间的友情更纯真了;五是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解除了;六是不诚信的学生诚信了。

经过六年探索实践,我校诚信教育管理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2005年初,学校成立了诚信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006年,诚信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被评为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7年,由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高校诚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同年,“诚信教育管理探索与实践活动”获广西全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奖。自2004年起,我校师生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有关诚信教育研究的论文3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