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7 17:06: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

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及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近年来,各地区都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的探讨,十分必要。下面先讲一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制度缺失,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材料,不按图纸施工等)难以被及时发现;②缺乏统一规划,无论是施工前,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缺乏统一的依据及评价指标;③施工人员素质问题;④资金投入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机制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开端和前提,只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为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只有细致规划、合理决策,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发挥出工程最大价值。为此,地方政府在修建水利工程前,必须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明确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工程投入、投资计划等。

2.2加强监督管理

从施工开始到工程验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质量标准,尤其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在施工前,要确保一切准备工作都可以满足施工所需;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案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根据预案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处理;在施工后,要对工程的验收进行监管,对工程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2.3加强技术力量

高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保障。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于一线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思想培训及技术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对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使其具备基础的施工只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2.4提高施工规划水平

施工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确定规划方案,做足施工准备。首先,要进行前提调研,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在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资料后,专业人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明确管理目标,施工进度,规定各工序、环节的施工标准,验收标准,并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及协调;最后,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责任制,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

2.5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突出难题,施工人员的培训,先进设备的采购,老旧设备的养护,工程施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有必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长远来看,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收到更多的回报。

2.6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因而,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农村水利设备,建立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抓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相适应。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其建设只占很短的时间,而维护管理却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可以说,有效、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质量,而不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必然会影响工程功能的发挥,甚至酿成各种风险。就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以下几个问题表现突出:

3.1农民参与程度低

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农民群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并没有把农田水利工程当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们不但不知道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决策、管理,也不知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立管理组织,不知道管理组织的成员如何产生,很少有农民自愿去管理,或是投票选举管理人员。群众基础的缺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2重建设,轻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产权不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付、乡镇自筹等,投资主体不明确,工程一出毛病,谁也不愿管;②管理经费没有落实,工程越减越多,管理经费包袱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③部分领导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意识。

3.3管理水平不高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主要有: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功能开发较为单一,到了使用较少的季节就被荒废;管理机构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员工的待遇增加、保险办理难度大,管理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等。

3.4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当前工程设施的分级管理策略,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人是当地农民,主要投入方是当地政府,因此这两者应对其管理负主要责任,可以借助加大投资来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升水利服务能力。但目前而言,后续管理及维护不足是国内农田水利工程所面临的通病,多数工程建成之后,便不在增加管理资金,导致后期管理十分散漫,设施损坏严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农业服务功能。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4.1转变观念,全民参与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首先,各级水管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各项水利工作方针,改革并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理念,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其次,要调动各阶层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管理积极性。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的主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允许广大农民投票选举信任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团队;最后,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用工程收益吸引社会各方的管理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4.2明确管理主体,依法管水

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属于国家和机体,中央、地方、农民都有份,这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清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产权与水权来确定管理主体,在确定管理主体后,可以允许其通过租赁、经营、拍卖、股份等方式实现共产保值增值,只要能够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就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重点在于将这些法律落到实处。要加强水政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其执法能力,消除执法疲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涉水案件,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此外,也有必要加强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信息项目。

4.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稳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其次,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其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把水利工程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对待。第三,要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督促水利建设管理部门按时做好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专项专用。第四,对于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应如期交给相关企业及个人,为其确权颁证,或者实行专业性的管理维护策略,通过拍卖、经营、承包等方式,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情况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确保新旧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发挥其功能效益,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结合国情、县情、乡镇情况,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保障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舟云.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4).

[2]宋小三,刘俊南.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2).

[3]黄韦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4]高皓君,雷兆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数量日益增加,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其不与对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国民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就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才能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有所增加。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力度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下文中将详细介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设备的维护、科学合理地设计建设方案,以及水源的保护维修等方面进行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为了达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以及规范化的目的,相关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制定严谨健全的管理体系,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有管理人员进行负责、监管,从而为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偏底,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灌溉排涝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很早,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建设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在长时期运行的情况下,相关机械设备开始老化,磨损严重,致使水利工程逐渐变成隐患工程,最后不得不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标准,严重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所需的用水量,即不能满足灌溉排涝需要。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招投标管理问题。由于很多水利工程在进行招投标时,委托的单位没有经验或者经验不足等原因,没有设计工程建设方案的能力,也没有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监理人员,导致没有参与投标的资格。另外,部分招投标的工作没有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操作,属于违规操作,存在虚假投标,工程转包、分包的现象。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监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自身素质较低,多数人员甚至是无证上岗,结果造成监理不到位,工程建设质量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施工之前,准备工作不充足,相关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下,设计不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最后不得不重新设计施工方案,在耽误工期的同时,也降低了工程建设质量。

2.3目标管理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会出现目标管理不明确的现象,其中,主要表现为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不严格;施工质量监管不合格,存在过于宽泛的情况,重视形式程度大于本质程度;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相关监管人员仅仅凭借经验,缺少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管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少完善健全计划与系统性控制手段,缺乏可以有效控制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3.1水利工程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已经不利于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基于此,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改变水利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管理方式更加合理化、标准化。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各个环节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合理的规范制度,并以此管理制度规范为标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日常的管理以及维修养护工作,加大检查与考核力度,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有效性。另外,融入信息化元素,促进工程的科技化建设,从而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更加便利、快捷,做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工作。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时改变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使水利工程的管理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

3.2做好维修养护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仪器设备的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在进行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以及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薄弱环节,会使得设备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水利施工设施的磨损是其中一项较严重的缺陷。由于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的供水设备长期处于水下或者地下,施工自然环境的不同,或管理不当等因素,就会降低设备的使用质量,减短设备使用期限。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特别重视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的维修养护,并定期检查掩埋水下或者地下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设备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策略,消除安全隐患,以便延长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的使用期限,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3做好检查和观测

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时,会涉及到很多环节,其中,泵房以及水源等设施的检查与观测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运行状态随时随地会发生变化,正常的变化对水利设施的安全性能影响不大。然而,有时也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没有处理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安全事故,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随时掌握水源、泵房的变化情况、运行状态、性质及其规律,还要做好水源和水量等检查和观测工作,对设施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处理,以便提高、改善工程运用条件,继而提高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4资金投入的管理制度

由于资金不足问题,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很多管理问题。所以水利从业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问题,按照工程建设成本建立一系列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管理好水利工程的投入资金,建立严密的运行管理机制,以此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我国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农业产生中的重要目标,为了保证水利行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性,就要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安全运行,并使得社会与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地发挥,这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田水利工程为农民创造更大的利益,进而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刁永华,李良,颜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9).

[2]宗亚东.浅谈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2).

篇(3)

【关键词】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经验思考

为促进工程管理规范化和管理单位全面发展,无锡市太湖闸站工程管理处主动参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力登水利工程管理新高度。2005年确定了“水利工管单位达标创建”的目标,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管单位的考核。通过认真研究《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和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的内容,不断探索管理手段,坚韧不拔,精心组织,于2006年通过了“江苏省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2009年9月通过“江苏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2009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考核验收,登上水利工程管理新高度。

1 工程概况

无锡市太湖闸站工程位于无锡市区西南10公里处的太湖边,北邻京杭大运河,南邻太湖,管辖犊山防洪工程、直湖港水利枢纽工程、梅梁湖泵站枢纽工程、大渲河泵站工程、蠡湖入湖河道控制工程、蠡湖隧道东侧步行闸桥工程,包括19座节制闸、2座船闸和2座泵站,承担武澄锡低片和无锡市区的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兼顾航运等任务。

2 达标创建理念及方式

2.1 开拓管理思路,拓展全方位管理方式

2.1.1 打造梅梁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树立水利工程新形象

太湖闸站工程处于太湖之畔,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着眼于提升水利形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工程为依托、突出特色、弘扬水文化、营造水靓点”的工作思路,建设了梅梁湖水利风景区。2007年8月无锡梅梁湖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市民了解水利工程、关心水利工程、支持水利工程的窗口,也体现出现代水利管理在生态景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效能。

2.1.2 开展国际管理体系认证,以“贯标”促“达标”

2009年5月正式获得ISO9001:2000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管理处以通过ISO9001:2000认证作为新起点,将“贯标”与“达标”紧密结合,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促进各项工程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2.1.3 完成水利工管体制改革,增强单位内部活力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管理处不断实践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促进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稳妥实施水利工管体制改革,2007年1月通过市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验收。2009年11月,根据省人事厅、水利厅文件精神,遵循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此外,管理处还积极开展科普基地建设工作,专门制作了展板,培训了讲解员,制订参观路线,撰写解说词。通过努力, 2009年5月正式授牌成为无锡市水利科普基地。

2.2 落实管理规范,打造工程管理典范

2.2.1 建立制度,工程管理有章可循

根据《水闸、泵站技术管理规程》、《江苏省水闸、泵站技术管理办法》,编制了各枢纽独立的《技术管理实施细则》,全面性、针对性、操作性强,并定时修订;根据安全工作要求,编定《太湖闸站工程管理处应急救援预案》以及《犊山防洪工程梁溪河节制闸、船闸反事故预案》等六个单项工程的“反事故预案”;根据防汛要求,每年修订《太湖闸站工程管理处防汛预案》等。这些贴合工程实际的制度,为管理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2.2.2 资料积累,夯实管理基础台帐

工程技术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建立是工程管理基本任务,也是最繁琐、最容易轻视的工作,平时做好工程观测、日常运行维修记录和技术档案等基础资料整理工作。

经过几年测量实践,逐步对观测设施进行了更新、添置和调整,全处观测设施完整,分布合理,符合规定。犊山防洪工程、直湖港水利枢纽工程、梅梁湖泵站枢纽工程共有设有垂直位移标点269个,设立工作基点5个;引河过水断面桩31个,河床观测长度1846米。全处每年开展汛前汛后沉降观测、每年一次的引河河床变形观测和五年一次的水下地形测量,常年坚持不懈,并严格按照《江苏省水闸、抽水站观测工作细则》的规定进行资料整编,工程观测资料的精度和完整性很高,报市局备案。这些资料的积累,为判断工程状态、运行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工程维修的依据。

重视维修、运行工情和水情素材的积累。对各种记录进行多次补充、调整和完善,包括“设备等级评定”等表式10-15种,并以各枢纽工程的“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的附件形式固定下来。增强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的责任心,在日常运行中严格地如实记录,并要求记录完整、整洁,不得有涂改,符合长期保存的要求。定期开展避雷设施、仪器仪表、绝缘工具以及特种设备检测。

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工程施工建设的资料经过多方收集,齐全完整;技术管理资料每年搜集整理,整编入档工作一般在次年上半年完成。工程技术资料整编区别于文书档案资料整编,聘请省管单位指导,以处、所为线索,共分1级类目26个,共有419卷。类目包括规章制度汇编类、工程类、防汛类、安全类、水政类、维修类、观测类、绿化类、检查类、试验类、运行日志、巡视记录、闸门控制运行、操作票、工作票等。2005年获得江苏省档案局颁发的“档案工作一级单位”证书。

2.2.3 突出重点,打造管理工作亮点

根据不同工作阶段,狠抓了安全生产、确权划界、安全鉴定、岁修工程和自动化建设等工作,务实管理。

2.2.4 精确调度,发挥工程社会效益

梅梁湖泵站自2007年5月底实行24小时调水,至2010年7月底,已调水26.972亿 m3,调水1046天;大渲河泵站从2009年5月建成投入运行以来,至2010年7月底,已调水3.402亿 m3,调水361天,持续稳定的调水引流改善了水源地水质,推动了断面水质达标。

2.2.5 加强管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在新形势下,水环境的保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市水利局出台了《无锡市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意见》。根据《意见》精神,管理处将五里湖、梅梁湖部分水域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结合管理单位实际,编制了《五里湖、梅梁湖(部分水域)巡查方案》,利用水政巡逻艇,定时巡查,认真填写记录,切实保护湖泊水环境。同时配合市局完成湖泊保护界桩的勘界定桩和五里湖现状调查工作。

3 达标创建的经验与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创建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本单位制定了各项工作机制和措施,工作分解到部门和个人,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同舟共济,团结一心,为实现达标创建任务提供组织与思想保证。另一方面,上级领导关心支持达标创建工作,经常亲临检查指导、出谋划策、鼓劲打气,甚至并肩作战,给予了极大鼓舞,为达标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指明了方向。

3.2 走出去请进来是创建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管理处搭建学习平台,多次组织技术骨干到省内外管理先进管理单位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借鉴经验,取人之长;另一方面,请有关单位的管理干部、技术能手亲临现场指导,开展讲课和手把手地演示,通过近距离的学习和交流探讨,快速领悟、快速提升,反思更加深刻,从而取到了真经、求得了实效,实现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3 全员参与是创建成功的根本

职工群众是生产工作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职工参与作用,切实做到群策群力、群查群管,生产工作才有更加牢靠的基础保障。管理处广泛动员,积极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加强责任心,施行一岗双责,广大职工斗志昂扬,爱岗敬业,在各个管理细节上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依靠上上下下的智慧,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依靠全体职工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不断消除管理工作中的短板,确保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4 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是创建的基本要求

管理处达标工作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通过市级考核到通过省级、国家级考核,前后经历了5年之久。把创建国家级工管单位的过程看作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过程,把单位管理状况的检验过程当作进一步全面提升单位管理效能过程。将标准化管理贯穿在细处,强调在平时、考核在平时,软件硬件同时抓。

3.5 职工理论素质的提高是创建的基础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与时俱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管理处坚持每一月一次集中考试制度。通过考试学习,广大职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行为,提高了职工工作技能、综合素质,在全处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4 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现代化还需强化

一是自动化维护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由于各工程的自动化系统分期分批实施,遥控系统、监视系统和遥测系统的设备和程序建设标准不统一,需整合;三是遥控系统使用率不高;四是管理人员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4.2 财政管理资金拨付滞后

从2009年下半年起,市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经费支付方式和下达方式发生变化,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和项目绩效论证的方式。单位工程维修经费、运行经费计划在当年的下半年才下达。所有项目不能突破财政最终核准的费用,致使汛前维修项目和日常运行不能自行提前实施,严重影响了影响防汛工作和其它工程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5 结语

通过创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活动,单位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工程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有效地促进了管理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4)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及时、准确和持续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重点在建设,七分重点在管理,又由于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现在的运行使用和在未来的经济效益,所以随着我国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业也逐渐变得非常重要,国家也大力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本文就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知识。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

所谓的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观测、工程的养护维修和工程的防汛抢险等几方面的内容,为了使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更加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我们就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严格的制定,做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做到各个时期的这个项目都有人负责,有人管理。

二、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水利工程标准偏底,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标准偏底,施工质量差,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就开始老化和损坏,逐渐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这些病险水利工程有的需要降低水位运行,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而有的则带病运行,这样又势必会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水利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有些招投标工作还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还有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又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做的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并且设计质量也缺乏有效监督。

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而水利工程大部分又为综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又有一定的经营开发功能,这样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就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也不顺,权责不明,而且内部运行机制不活,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样就导致大多数水管单位亏损经营。

4、目标管理问题。水利工程目标管理不严肃,主要表现为成本管理不落实、控制不到位;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安全管理凭经验、少科学、缺乏系统管理;进度工期控制更是合同约定是一套、现场施工又一套,随意性大且缺乏严谨的计划和系统的控制手段,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承诺为迎合业主的要求而不管其科学性,在实施时又缺乏有效措施而放任自流。

四、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1、水利工程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为了转变水利工程粗放的管理方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是我们在以水利管理体制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和规范,并且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始终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良性运行,同时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使我国水利工程走上信息化的管理道路,做到防汛指挥,水利发电等工作,此外,根据科技的不断创新,信息水平也要不断加快,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2、做好维修养护工作。由于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水利工程在进行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会有薄弱环节存在,如此一来,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缺陷和问题,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水利工程管理和使用的不当连同自然环境的改变,会使水利工程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所以见于此现象,我们需要对水利工程进行长期地监督和维修养护,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维修,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水利工程以最佳状况运行,以期发挥其全部作用。

3、做好检查和观测。水力工程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也有的属异常现象,这样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就会引起失事,所以为了能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我们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4、资金投入的管理制度 。早些年间,由于资金的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存在各种管理问题,因此,现在我们就应该重视水利工程中的资金投入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同时有责任和义务管好并用好现有这部分水利资产,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以通过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创造的收益,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5、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我国的多部法律都对防汛抢险有明文规定,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就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害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行为当中,对于可能存在或者已经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我们要及时做好防汛抢险的准备。对于防洪抢险工作,应当做好抗击大型洪涝灾害的准备,防患于未然,以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投入使用。

6、加强组织管理。为了能正确处理用水单位之间在用水利益上的关系,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一般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专业管理机构和群众性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

篇(5)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维养经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加之泵站“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安徽省泵站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发挥都不够理想。为扭转这一局面,安徽省水利厅根据2019年6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大中型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结合实际研究方略,拉开了全省泵站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序幕。

一、全省泵站发展概况

长江、淮河自西向东横穿安徽全境,将安徽分成三大片,即淮北、江淮、江南。安徽省降雨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不同季节降雨量分布差别明显,这种地理条件决定了泵站发展需因地制宜,多种类型并存。根据2020年10月统计,安徽省装机容量50kW(或流量1m3/s)以上(含)为灌溉、排涝服务的固定泵站7293座,总装机容量197.4万kW,流量1.97万m3/s。其中大型泵站(单座泵站)27座、总装机容量19.7万kW,中型泵站(单座泵站)427座、总装机容量69.6万kW,小型泵站6839座、总装机容量108.1万kW;省水利厅管理的泵站9座,总装机容量5.6万kW;各市、县(市、区)水利部门管理的泵站1366座,总装机容量103.3万kW;各市、县(市、区)乡镇村管理的泵站5646座,总装机容量81.0万kW;其他部门管理的泵站272座,总装机容量7.5万kW。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泵站技术改造工作,省财政每年拨专款用于补助全省泵站技术改造,各地(市)财政也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或出台筹资办法,为加速泵站技术改造提供了可靠经济基础。目前安徽省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泵站工程管理考核体系,出台了《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对积极申报的泵站工程开展达标考核工作。2004年以来全省共有49座泵站获得省级管理单位称号,初步实现了泵站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与标准问题泵站工程行业涉及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法律法规,虽根据工程部位、设备分类制定了一些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但仍然缺乏不少参考标准。如缺乏安徽省水利工程标识标牌设置标准,由于没有对各类标识标牌进行统一规范要求,导致各地泵站标识标牌形式多样、种类不全。泵站行业涉及的标准多为单一技术标准或工作规范,没有系统的技术管理规范涵盖泵站工程规章制度、操作运行、日常管护、信息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因此无法支撑泵站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全过程。2.确权划界问题安徽省很多泵站工程兴建于20世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泵站工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建设,没有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批准文件,导致现阶段泵站工程管理、保护范围不清,确权困难。如淮南市禹王泵站因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导致土地所有证无法办理,确权受到阻碍;或因没有明确的征地手续、土地权证,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出现不少侵占现象,如2019年破罡湖东站未明确保护范围,马路横穿破罡湖东站管理范围,来往车辆与群众严重影响泵站运行安全。3.“两费”资金落实问题安徽省水管体制改革距今已16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管单位编制落实与人员经费、维修养护经费“两费”问题,但由于改革不彻底,部分泵站人员仍未定编,“两费”资金缺口较大,即使是国有泵站,人员经费与维修养护经费仍存在不同程度短缺,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如蚌埠市三县国有泵站人员没有正式入编;安庆市部分国有排涝泵站仍依靠水费弥补资金缺口;宿州市县区泵站人员工资实行差额补助,生活无法完全保障。除了国有泵站,很多乡镇级泵站管理人员由附近村民兼职,人员少、待遇差及专业程度不高,“两费”基本无法落实。4.泵站技术力量问题安徽省泵站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人才队伍严重短缺现象。基层泵站人才普遍老年化,40岁以上职工人数占比高达87%,30周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偏低,不足6%。基层泵站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学专科、高中及以下层次占比6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0%。基层泵站工勤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占泵站职工总数的67%,专业技术人员占比21%,高级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如今,新建和更新改造的泵站工程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急需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人员进行管理,但受编制、待遇等条件限制,高素质技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员数量和专业技能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5.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问题如今虽有不少泵站采取“互联网+泵站”管理模式,但省内很多泵站管理方式依旧采用人工操作,与当今工程管理条件与水平不匹配。如安庆市中型泵站、亳州市多数泵站设备老旧,没有配备自动化监控设施,不具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其原因一是与经济水平有关,二是与现有管理人才匮乏有关,没有懂信息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管理。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问题,水利工程,水利水电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4)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方面

⑴在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管理方面,有的工程由于任务急、时间紧,缺乏对施工材料的检测检验工作,使得部分不合格产品混入到工程施工中来,严重影响的施工的质量,给整个工程留下安全隐患;⑵在某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某些施工单位未达到工程施工的资质,就从事施工,造成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照国家和水利部门制订的施工技术规则和操作工序进行工作,使得工程的质量无法达到标准;⑶某些施工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如该施工单位的资质从表面上看都已经达到了标准,但是实际上普遍存在挂靠现象,使得实际施工能力大打折扣。还有施工单位管理模式还处于包工头的低级阶段,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造成施工管理缺乏层次,整体紊乱。

1.2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管理方面

⑴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正常开展,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和技术标准,但是在目前某些小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存在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标准执行,不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就直接设计施工,使得项目的决策失误率大大加大,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项目的实施性;⑵在某些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资金和设计人员的水平问题,存在水利建筑工程图纸不准确,与实际情况不符,设计标准不符合要求,参数设置错误百出,设计人员资质低下,设计能力水平达不到要求等等,使得整体工程设计难以达标。

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提升举措

2.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份相当复杂而且又十分严谨的工作,它涉及到水利电力、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可谓涉及面非常之广泛。如何有效的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条不紊,是每一个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课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水利工程管理经验,认为有效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2.2 为了保证一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所包含的工作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⑴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将整个水利工程的工作标准统一起来,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行,使整个管理工作变得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施工的安全、准确、高效的运转。⑵加强质量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生产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信息进行汇总研究讨论并将其合理运用的过程。质量信息管理可以有效的将质量信息运用到水利工程生产中,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性。⑶建立质量责任制制度。责任制制度是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该制度严格规定了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岗位的责任职责和权限义务,做到责任到人,如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迅速查清问题点和问题人,这样使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能以谨慎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生产中,工程的质量也必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3.1.水利工程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为了转变水利工程粗放的管理方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是我们在以水利管理体制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和规范,并且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始终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良性运行,同时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使我国水利工程走上信息化的管理道路,做到防汛指挥,水利发电等工作,此外,根据科技的不断创新,信息水平也要不断加快,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3.2做好维修养护工作

由于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水利工程在进行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会有薄弱环节存在,如此一来,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缺陷和问题,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水利工程管理和使用的不当连同自然环境的改变,会使水利工程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所以见于此现象,我们需要对水利工程进行长期地监督和维修养护,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维修,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水利工程以最佳状况运行,以期发挥其全部作用。

3.3拓宽筹资渠道,多元化投资,提高建设标准

多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筹资渠道过窄,资金投入少,制约了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应该遵循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形式多样化原则,建立健全新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探索政府和全社会联合办水利的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有机结合。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标准。做好检查和观测。水力工程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为了能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我们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3.4 建立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质量

完善的监管体系是任何工程的质量保证的最根本要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要确保修建的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就必须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工程监管体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4.1严把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过程关 。根据实施工程的规模,从严制定工程队伍资质准入制度,严禁资质低甚或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参与水利工程设计;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进行。

3.4.2工程实行施工准入制和监理制度。施工单位工程师、技术人员,包括施工人员等都必须具备施工准入证,要求持证上岗,施工准入证由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从工程施工阶段开始,建设单位配备的具有资质的质检人员马上到位,时时检测工程实施情况,详细填写质检记录,从工程所需材料,工程实施基础数据,到一些重要的工序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必要时还需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从严把好质量关。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要技术和管理的参与。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应有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新技术,改进老技术,将施工技术灵活运用的实际工作中。加强技术管理,按照相关的施工法规对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建设。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紧抓不放,才能使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逐步走向正规,以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与要求,推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状

1.1 基层水利单位现状

基层水利单位是水利工程管理向农村和基层开展延伸的重要节点与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小型水利工程健康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水利站大多被取消或合并,一些保留下来的基层水利单位也由于诸多原因,如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渠道不畅、运行机制不活、人员队伍不整等,造成我国基层水利单位服务能力不断下降,已无力承担小型水利工程实施管理和维护的公益性职能,亟需通过改革来改善现状。

1.2大中型水利工程改革现状

我国目前已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了部分改革,但各项改革任务进展不平衡,公益性工程维护经费和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简称两费)还未全部落实到位,且还未建立一个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首先,改革任务还未全部完成,已纳入改革范围的水利工程进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承诺落实”现象,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仍有少数“两费”没有落实到位现象,“两费”实际落实率远低于统计数据,还不能满足大中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要求。此外,尽管水利工程改革所需经费保障程度显著提高,但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严重影响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1.3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近来年,国家水利工程管理的对象一直是大中型水利工程,而忽略了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我国量大、点多、面广的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力度明显不够,传统的投入机制被打破,新的弥补机制尚未建立,造成全国的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维修养护投入严重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多、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产权制度不清、工程老化失修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小型水利工程体系整体效益的发挥。

事实上,小型水利工程才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主要力量,小型水利工程在抗旱、防汛、发电、供水、水量调度、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只有保障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才能确保我国水利工程系统发挥最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2.1 基层水利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基层水利单位直接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它是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水利改革的难点之一。基于基层水利单位现状,我们确定了其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对于基层水利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正确处理基层水利单位改革与当前其他改革的关系;其次要明确基层水利单位以公益性为主的职能,加大财政对基层水利单位保障水平,建立灵活多样运行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单位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改革的重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处理好基层水利单位改革与其他相关改革的关系。把基层水利单位改革纳入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范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协调推进各类改革,争取在经费保障、机构定性等方面有所突破,解决其改革方向不明的问题。

(2)明确基层水利单位主要是承担水资源管理、水利科技推广、小型水利工程监管、防汛抗旱等的公益机构。

2.2 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1)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建立两级水利工程“两费”补助机制。中央财政专门针对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水利工程实施新增专项转移支付补贴;省级财政则针对县属水利工程的“两费”设立专项补贴资金。

(2)建立保障经费落实的长效机制,解决部分地方“两费”落实不到位、不稳定的问题。在将水利工程“两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基础上,争取把“两费”到位率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责任追究制。

(3)强化工程管理考核机制,解决维持工程良性运行长效机制缺失的问题。按照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水利工程管理标准与考核办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已落实“两费”的承担公益性任务的水利工程进行严格考核,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领导对考核结果负责。

3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小型水利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我们要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为抓手,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实施改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明确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其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将小型水利工程运行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公益性耗费财政补贴机制,解决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核查区内承担公益性职能的水利工程主体,与财政部门结合根据不同水利工程主体所承担的职能不同核定其补贴标准,并对工程主体核发财政补贴。同时,工程主体在获得补贴后应对工程正常运行负责,承诺广泛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2)全方位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安全责任制,解决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责任,坚持“谁所有谁主要负责”的原则,明确由工程主体对工程安全负直接责任。将工程安全,特别是小型水库的安全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

(3)创新产权制度,工程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提出明确标准,按照工程性质、工程类别、影响范围与服务以及经费渠道确定产权主体,产权主体既可以是政府和法人团体,也可以是农村集体和农民,产权主体确定后,核发工程产权证书。

3 结语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管理是关键,所以抓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上改革的措施。此外,我们仍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认真学习专业水利工程的管理知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