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虚拟经济概论

虚拟经济概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7 17:06: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虚拟经济概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虚拟经济概论

篇(1)

关键词:虚拟世界; 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071-03

一、补充虚拟世界的必要性

第一,虚拟世界的产生引起了诸多的变化,这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新问题,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如何从哲学层面上认识和把握虚拟世界的问题,小则关乎到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则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青年人的发展,甚至于国家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发展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青少年是虚拟世界的主要影响对象,他们直接参与其中的机会更多,所以有必要将虚拟世界的主要影响对象分为两类加以考察:一部分是正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青少年,另一部分是经历了虚拟世界并正在虚拟世界中的在读大学生。两者是有不同之处的。不过本文暂时主要考察的是高校中虚拟世界中的大学生。

第二,现行的教材中对这一部分的提及较少,难以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时代问题的虚拟世界问题,本文以为应当列入原理的教学之中,或者作为内容直接写入教材,或者作为课后阅读和思考的补充,适当地加以提及。这是我们在原理课教学中遇到的很现实的问题。许多同学对虚拟世界都很有兴趣,很渴望听到这方面的解释,经过课上的实践,每次讲到教材《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修订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的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的时候,课堂上的气氛都很活跃,同学们关于虚拟世界给他们所带来的乐趣和影响,讲得有声有色,但是在这种虚拟世界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却很少考虑过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尤其是需要做哲学层面的比较和分析。而无论是教材还是辅助材料,都难以找到理论上指导性的建议和解释,尽管会提到不要上网成瘾,可是大都是这种道德教育的说教,而缺乏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说,及时地概括和分析这些虚拟世界现象背后的哲学解释是非常必要的。年轻的一代需要补上这堂课的内容。所以说,问题是如何将原理的内容、原理与虚拟世界的产生及其影响等问题,适当地联系起来,并引起更多人关注虚拟世界对原理课所提出的要求。

二、拓展的主要内容、环节和步骤

随着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和发展,特别是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虚拟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引起了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至于与虚拟现实相关的问题,比如虚拟现实的含义、产生、发展等,国内外都有丰富的研究。

1.拓展的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虚拟世界的扩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关系,特别是虚拟世界的扩展引起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章节安排和内容设置。首先,主要完成四个方面材料的梳理,调查问卷的整理。比如在以下四个方面(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社会历史领域),虚拟世界的产生引起了哪些变化等等。其次,从宏观上进行课题的论证和总结工作,比如总结虚拟世界的产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进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合理途径,提出积极的建议,及其与原理课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拓展的环节

环节一,虚拟世界的扩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含虚拟世界的产生引起了哲学的诸多重大变化和思考。环节二,虚拟世界的扩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内容设置和章节安排,以及思考题设置,含如何将这些变化和反思在原理课教学中体现出来,并正确引导同学们从哲学原理的高度认识虚拟世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环节三,虚拟世界的扩展与原理课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中,环节二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细分为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和章节安排、课后思考题设置、教辅材料编写、教学光盘刻录四个步骤。

3.拓展的步骤

(1)第一个步骤,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和章节安排 这里根据内容的需要,虚拟世界的产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及其与原理课的课程教学的思考,又分成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社会历史领域共四个方面。

本体论部分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增设虚拟世界与的物质观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变更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和反思及其对策。具体说,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界的产生与主体性的减弱,主体间性的增加。比如,国内学者皮海兵在他的著作《内爆与重塑:网络文化主体性研究》中探讨了该问题。“将虚拟关系转化为现实关系,既拓展了人际交流的范围,也丰富了人类现实生活的内容。另一方面,人们会将网络生活的经验吸收到现实生活中,‘假如一个人在网上的夸张可以为人所接受或者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注意,这个人就会在实际生活里采取同样的行为,而不必害羞’。”[1]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从形式上摆脱了社会自我的束缚,大胆展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自我,这一自我本身就是对现实自我的超越。”[2]

面对虚拟世界的产生,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应当重新审视教育的作用和发展模式。“因此,教育技术的问题必须被放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情境中来理解,因为这主要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反映了管理和专业化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而这反过来又涉及到了职业模式、标准化、品质和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技术的演化将并肩而行。总之,把技术作为一种统一管理大学的工具的想法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与这一想法相似的情况实际上可能会在由技术变化所创造的混乱环境中发生。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会从技术上做出有害的抉择,并且没有挽回的余地。”[3] “然而计算机也能够被用来发展和应用技能以及主动性。计算机不仅不会把人降低为机器的纯粹附属物,而且能促进交往的技能和集思广益。因此,计算机的设计就包含了理性体系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的两种不同概念之间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社会中人是什么的两种概念之间的一种选择。”[4]

认识论部分主要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在虚拟世界里怎样,在的认识论当中又当如何认识。尤其是虚拟世界与的实践观的联系和区别,变得突出。见教材《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二章。这些虚拟世界的扩展和变化在认识论的教学改革中最好有所体现。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界作用之下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比如,国内知名学者吴国盛等。再比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芬伯格(Andrew Feenberg),他在《技术批判理论》一书中,有相关深入的探讨,他探讨了“存在论的设计”,也探讨了计算机的作用。他说:“当把计算机当作一种交往媒介来考虑时,计算机就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逐步共享而创造的一种环境。在这种概念中,计算机不是‘人的形象’,而是我们在其中活动和反过来塑造我们的领域。”[5]可见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在虚拟世界里的相互作用有多大。

总之,在认识论方面,网络文化提高了每个人的主体地位,个人面对庞大的网络文化整体将不再是一个弱小的个体,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更加具有自觉性,他将自身的本质赋予网络,使网络文化为了个人而存在,同时将网络文化的本质内化于自身,使自身成为全面的社会主体。网络文化也加强并改善了人与社会的联系。主体性不仅仅是个人的主体性,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有自组织能力,相对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具有整体的主体性。与工业社会相比较而言,网络文化社会将赋予主体的人更多意义上的自由。

价值论部分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建设在虚拟世界里如何能够经受住考验,它会受到哪些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是什么。

虚拟世界的扩展与价值论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建设在虚拟世界里如何能够经受住考验,它会受到哪些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是什么。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界的产生与价值观的确立和影响,比如,美国的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著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一书中,特辟一个题目,“网络世代的价值观”,来研究此问题。“很少科技是价值中立的。电视所传递的强烈信息,就是塑造时代世界观的极大推力。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婴儿潮陆续成长并掌握社会主要权力时,他们也接过了媒体,并灌输自己的意识形态。反观新媒体因为具体分散性、互动式及多对多的本质,反而有较大的中立空间。孩子们开始在新媒体情境中彼此沟通、玩乐、学习、工作及思考,自然就生成了新的价值观。这个时代正开始积极地学习,更甚以往,我们称为‘时代学习’。”[6]

虚拟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或许更加具有评判世界对错的理性和理由。因为他们是年轻的领航员,由于他们质疑传统机构可以提供好的生活,因此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

社会历史领域部分,虚拟世界的扩展与社会历史领域的教学改革也要相应地加以调整。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第一个是作为社会基本矛盾之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虚拟世界的扩展影响下引起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变化。见教材《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三章。另一个是科技的作用问题,虚拟世界的扩展代表科技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科技发展的水平越高,相应地人文关怀变得更加重要,这一部分需要突出强调。

此前有人研究了虚拟世界的产生与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诸如虚拟世界的产生与生产力的变革等,比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芬伯格在《技术批判理论》一书,以及《功能和意义:技术的双重面相》等文章中有相关的探讨,他曾提出当今技术的功能的拓展等,丰富了生产力的内涵,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虚拟世界的产生与社会历史领域的发展。

(2)第二个步骤,课后思考题设置 本文认为最好在原理课教材中补入这一个知识点,课后的思考题中,最好也补上一道相关的思考题,我们初步拟定的思考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课后思考题是“虚拟世界与物质观的联系”。那么相应地,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最好也补上一道相关的思考题,我们初步拟定的思考题是“虚拟实践与实践观的联系”。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价值论部分的思考题是“虚拟世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或者“大学生如何在虚拟世界的冲击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可以设两个思考题,“虚拟世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基本矛盾”和“虚拟世界与人文关怀”。以上这些思考题或者直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或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

(3)第三个步骤,教辅材料编写 此外,如果需要的话,考虑是否写一本指导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指导性的小册子,作为辅助学习的材料。

(4)第四个步骤,教学光盘刻录 笔者还提议要录制现场教学的光盘一张,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资料。

三、余论

正如泰普斯科特在 《数字化成长》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网络时代正将新媒体由神秘禁地转化为数百万人参与、自由发挥的大环境,在庞大人口分布的坚实力量及不受限制的心灵的带动下,网络时代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以往冷淡、呆板无用、单向传播的大众媒体完全不同,他们建构了一个任何想法都可以发声的场所——无论是否威胁到当代的社会秩序。鉴于网络世界的发展和虚拟世界的扩展,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应该有所关照。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离开时代的发展空谈哲学是不可取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考虑到时展的问题。那么,在此前提之下来探讨虚拟世界的发展与“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内容的拓展,意义就更加明晰了。

参考文献

[1][2] 皮海兵.内爆与重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4,214.

篇(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交易行为已经成为影响网络营销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网络购买流程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虚拟市场的新特点,了解消费者在网络购买活动不同阶段的表现,以提高网络销售的整体效率。

一、互联网条件下交易商品的变化和虚拟市场的形成

1.互联网条件下交易商品的变化

在互联网条件下,电子邮件、网络软件、网络游戏、电子支付、网络服务等一大批新产品或新的在线服务得以开发和实现,使得产品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考虑现代商务交易中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将互联网条件下的交易产品和服务分为两大类:实体产品(服务)和虚拟产品(服务)。

实体产品和服务即传统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我们可以亲眼看到或亲身体会到。虚拟产品主要是信息产品,如计算机软件、视频产品、网络游戏产品等。虚拟服务指在网络提供的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等。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都可以采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交易。

目前,某些实体产品正在演化为虚拟产品,如纸质机票演变为电子机票,这是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

2.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使全世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使这个大市场演变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分市场:实体产品(服务)市场和虚拟产品(服务)市场(简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虚拟产品常常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在虚拟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实体产品一部分仍然在使用传统交易手段在实体市场上进行交易,另一部分则开始使用电子商务交易手段在虚拟市场上进行交易。

虚拟市场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实体市场的市场形式。与实体市场相互形成对应,在虚拟市场中也有独立的主体、客体和交易模式。虚拟市场的主体是网民,截止2006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23亿,经常网上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人,形成了巨大的虚拟产品消费群体。虚拟市场的客体是数码产品,包括影视产品、音乐产品、情报文献、网络游戏产品等,其交易模式,可以是B2B、B2C,也可以是B2G、G2C等。

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在商品交易三个主要阶段,合同签署、电子支付和物品配送中,除实体物品的配送外,实体市场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市场的交易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市场的交易手段已经被虚拟市场的交易手段所替代。

二、虚拟市场上消费者的购买流程

虚拟市场上消费者的购买流程,也就是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和实现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买或不买,而是一个有多个环节、较为复杂的过程。

1.基本流程

与传统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相类似,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早在实际购买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且延长到实际购买后的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一个较长的时期。从酝酿购买开始到购买后的一段时间,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可以粗略地分为五个阶段:唤起需求、收集信息、比较选择、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五个阶段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图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流程

2.诱发需求

网络购买过程的起点是诱发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当消费者对市场中出现的某种商品或某种服务发生兴趣后,才可能产生购买的欲望,这是消费者作出消费决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如若不具备这一基本前提,消费者也就无从作出购买决定。

在传统的购物过程中,诱发需求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网络营销来说,诱发需求的动因只能局限于视觉和听觉。文字的表述、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配置是网络营销诱发消费者购买的直接动因。从这一方面讲,网络营销对消费者的吸引具有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或中介商注意了解与自己产品有关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了解这些需求在不同的时间的不同程度,了解这些需求是由哪些刺激因素诱发的,进而巧妙地设计促销手段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浏览网页,诱导他们的需求欲望。

3.收集信息

当需求唤起之后,每一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满足。所以,收集信息,理解行情,成为消费者购买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在购买过程中,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个,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渠道是指消费者个人所储存、保留的市场信息,包括购买商品的实际经验、对市场的观察以及个人购买活动的记忆等。外部渠道则是指消费者可以从外界收集信息的通道,包括个人渠道、商业渠道和公共渠道。

个人渠道主要提供消费者的亲戚、朋友和同事的购买信息和体会。这种信息和体会在某种情况下对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营销者决不可忽视这一渠道的作用。所以,一件好的商品,一次成功的销售可能带来若干新的顾客;一件劣质产品,一次失败的销售可能使销售商几个月甚至几年不得翻身。

商业渠道,如展览推销、上门推销、中介推销、各类广告宣传等,主要是通过厂商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商品信息传播给消费者。网络营销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网络广告和检索系统中的产品介绍,包括在信息服务商网页上所做的广告、在中介商检索系统上的条目以及自己主页上的广告和产品介绍。

在网络购买过程中,商品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一方面,上网消费者可以根据已经了解的信息,通过因特网跟踪查询;另一方面,上网消费者又不断地在网上浏览,寻找新的购买机会。由于消费层次的不同,上网消费者大都具有敏锐的购买意识,始终领导着消费潮流。

4.比较选择

为了使消费需求与自己的购买能力相匹配,比较选择是购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消费者对从各条渠道汇集而来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各种商品的特点和性能,从中选择最为满意的一种。一般说来,消费者的综合评价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性能、样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

网络购物不直接接触实物。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比较依赖于厂商对商品的描述,包括文字的描述和图片的描述。网络营销商对自己的产品描述的不充分,就不能吸引众多的顾客。而如果对产品的描述过分夸张,甚至带有虚假的成分,则可能永久地失去顾客,因为虚拟市场上的厂商和顾客可能是“早晚鸡犬相鸣,老死不相往来”。对于这种分寸的把握是每个从事网络营销的厂商都必须认真的考虑的。

近年来在传统媒体上所出现的虚假广告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网络广告上。消费者应当从不同角度考察网络广告的可信度:

(1)看渠道。一般来说,在著名站点上广告的厂商,其经济实力较强,可信度较高,反之,其可信度较低。

(2)看广告用语。语言是广告对外传播信息的一种主要的表达形式,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商品的特点是网络广告的基本要求。广告用语的模糊性是一种哗众取宠、愚弄网民的行为。

(3)看主页内容更换的频率。网络营销成功的企业,其主页内容必定经常更换,不时推出新的信息和产品。而不重视网络营销的企业,对主页的内容漠不关心,经常是老面孔展现在网民面前。

(4)尝试性购买。对于一个不熟悉的网络推销站点,若要购买其商品,可以先作一次或几次尝试性购买,了解厂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然后再进行大规模购买。

5.购买决策

网络购买决策是指网络消费者在购买动机的支配下,从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商品中选择一件满意商品的过程。购买决策是网络消费者购买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基本上反映了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与传统的购买方式相比,网络购买者的购买决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首先,网络购买者理智动机所占比重较大,而感情动机的比重较小。这是因为消费者在网上寻找商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任何一件新产品的出现,消费者都不用担心买不上。他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分析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和外观,从容地作出自己的选择。其次,网络购买受外界影响较小。购买者常常是独自坐在计算机前上网浏览、选择,与外界接触较少,因而决策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的购买决策是自己作出的或是与家人商量后作出的。正是因为这一点,网上购物的决策行为较之传统的购买决策要快的多。

要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把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网络消费者在决策购买某种商品时,一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对厂商有信任感;第二,对支付有安全感;第三,对产品有好感。所以,树立企业形象,改进货款支付方式和商品邮寄办法,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是每一个参与网络营销的厂商必须重点抓好的三项工作。这样三项工作抓好了,才能促使消费者毫不犹豫地作出购买决策。

6.购后评价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往往通过使用,对自己的购买选择进行检验和反省,重新考虑这种购买是否正确,效用是否理想,以及服务是否周到等问题。这种购后评价往往决定了消费者今后的购买动向。

消费者在购买和试用某种产品后,感到满意,他们就会重复购买这种产品并且有意、无意地宣传该产品。所以商界流传着“一个满意的顾客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在这里,“满意”的标准是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与消费者预料的符合程度。购后评价为消费者发泄内心的不满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渠道,同时也为厂商改进工作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为了,企业必须虚心倾听顾客反馈的因特网为网络营销者收集消费者购后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方便、快捷、便宜的电子邮件紧紧连接着厂商和消费者。厂商可以在订购单的后边附上一张意见表,网络上收集消费者的购物评价,分析、归纳,可以迅速找出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了解到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

参考文献:

[1](美)艾露斯库佩著,时启亮杨坚争译:网络营销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5

[2](美)小查尔斯. 兰姆, 小约瑟夫.海尔, 卡尔. 麦克丹尼尔著,时启亮朱洪兴译:市场营销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01

[3]左国平:网络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分析.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 2007-18

[4]钱黎春:网络环境下营销流程再造模式及其变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12

[5](美)科特勒(Kotler,P.)等著何志毅等译: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07

[6]李祥林洛桑:国际市场与营销策略.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3

[7]胡晓伟甄颂东胡继源等:中外市场营销实用大全,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8](英)J・哈维著沈志彦等译:现代经济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9]张桁陈信康:市场营销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10]John Hagel Ⅲ, Arthur Gain---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 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ress, 1997

篇(3)

1、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学习是指通过课堂讲授方式分析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构建理论体系,进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实践操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知识,开拓思路,扩大知识领域,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继而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然而,“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理论研究往往跟不上实践的发展。一方面,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和大批人才;另一方面,理论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又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1]。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性的状态,合理地构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尤为重要。

2、课程的理论体系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基础知识模块、技术支持模块和网络应用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课程的先导模块,技术支持模块是课程的支撑模块,网络应用模块是课程的核心模块,各模块内容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构建“电子+商务”的课程理论体系,实现以商务知识为基础,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电子商务运行新模式的教学目标。

2.1基础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对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简要的概括,包括电子商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环境、电子商务的概念和优势、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等基础性理论。该模块是《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先导模块,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电子商务形成总体认识,进而为后续课程的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2.2技术支持模块。技术支持模块系统介绍了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模块、网站开发建设模块、安全技术模块、网络支付技术模块和物流技术模块。网络技术模块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运行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专网技术的应用;网站开发建设模块介绍网站建设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安全技术模块主要介绍网络安全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以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需求;网络支付技术模块主要介绍各种电子支付方式、网络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物流技术模块主要介绍物流技术及其应用,以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内容。技术支持模块是《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支撑模块,因为电子商务的运作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其前提是商务的信息化,是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

2.3网络应用模块。网络应用模块是《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核心模块。主要对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和网络营销进行介绍,包括电子交易模块和网络营销模块。电子交易模块主要对B2B、B2C和C2C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进行介绍,使学生掌握商务运作和商务管理各个阶段的各项活动,进而形成对电子商务应用的完整认识;网络营销模块主要介绍网络营销系统、网络营销常用的工具和方法、网络营销策略、网络市场调查、网络广告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而培养网络营销的理念,实现运用有效的网络营销手段实现营销的各项职能。

3、课程的实践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电子商务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或网络教学的直接实践,它强调的是用实践的形式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进而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接触实际问题,以知识的反复将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活动或过程,进而形成一个“经验型、创新型”实践知识体系。本实践体系包括三个模块:基础认知性实践模块、操作技能性实践模块、应用创新性实践模块[2][3]。

3.1基础认知性实践模块。基础认知性实践模块是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学生浏览并参与网上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更直观、更感性地掌握网络基本功能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学习兴趣。网络基本功能实践包括网络商务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使用客户端软件收发电子邮件、利用FTP上传下载文件和网络论坛的管理等等。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实践主要包括电子支付、B2B贸易流程、B2C贸易流程、C2C交易流程等操作。基础认知性实践模块主要侧重于学生体验性的过程,在于通过对知识点的实践现象加以确认,达到从现象上理解知识,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和感性地认识“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3.2操作技能性实践模块。操作技能性实践模块是指在对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了解后,学生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技能性锻炼,进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开发工具,进而实现电子商务运作模型。具体包括:域名申请、网络广告的制作、数字证书的下载安装及使用、利用网络营销方式进行网络推广等。因此操作技能性实践模块主要侧重于学生技能培训的过程。

篇(4)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涉及到了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作者对该课程实践内容按照电子商务“四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分别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四流”的相关含义、特征和实训内容,以期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专业,《电子商务概论》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一门开创性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安全技术、网上支付、网络营销手段与策略等。这门课程是整个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基础,涉及多门学科,多个技术领域。而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内容大多较散而杂,而且关于该课程的实践教材也较多,但不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本文从电子商务“四流”的角度对实践课进行设计,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关联的电子商务概论实践内容,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一、《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性质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及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该课程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边缘性、交差性的新兴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和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模式、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本课程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也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商务概论》的实践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实践教学一直是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探讨的重点内容,讨论实践教学的教材和论文比比皆是,但是,总是没有一劳永逸的。因为,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要求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否则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1]我们常常将他们归为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四流”。 

这“四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互为存在,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既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系列,又是一个组合体。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做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对待,会产生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现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实践内容从“四流”出发进行一个适当的归纳和总结。 

(一)信息流的实践内容 

信息流的广义定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信息流的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在整个电子商务过程中都涉及到信息流,在这里我们主要实践内容是企业如何进行信息、管理和使用,以及企业如何收集和使用别人的信息。 

具体的实训内容包括: 

1.ie浏览器的设置方法:这是企业上网的第一步。 

2.免费邮箱申请:这是企业和其他个人或企业进行交互的最常用的手段和方式。 

3.常见电子商务网站浏览(b2b,b2c,c2c等类型):通过此方式寻找、收集资料。 

4.企业网店或网站的制作:利用淘宝等平台进行网上开店,域名的申请、网站空间的申请和网站内容的构建,企业邮局的申请和使用。 

5.企业网站或网站的推广:如搜索引擎的应用、网上信息的、邮件列表的申请和使用等。 

6.查询edi网站,(如上海edi,宁波edi,厦门edi,南通市edi,东莞市横沥镇edi报关中心),分析edi应用及特点。edi是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主要手段,如海关,物流和银行等。 

7.博客的开通和使用:特别是企业博客的应用。 

(二)商流的实践内容 

商流是指物品在流通中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即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以及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过程,随着买卖关系的发生,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商流的活动内容:交易前收集商品信息,进行市场调查;按照市场调查的结果,对商品生产计划、数量、质量、销售渠道等因素进行调整;买卖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交易;交易的履行过程。[2]具体实训内容包括: 

1.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分别举出5个不同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案例)。 

2.调查分析电子虚拟市场对消费者的影响。利用cnnic网站分析网上消费者特征和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影响。 

3.im软件的下载和使用:可以选择qq、阿里旺旺、生意通和百度hi等,实现网上交流和沟通。 

4.数字证书的申请:可以选择在相关的数字征书网站申请、下载、安装和使用数字证书,如浙江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中国数字证书体验中心和网证通电子认证系统。 

5.相关电子签章和电子签名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如金格电子签章软件和sigchanger。 

    (三)资金流的实践内容 

资金流是指用户确认购买商品后,将自己的资金转移到商家账户上的过程。作为电子商务”四流”中最特殊的一种,资金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电子商务中,顾客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选购商品或服务,在选购完成后在线支付。顾客支付的款项能否安全、及时、方便地到达商家,关系到交易的最后成败。[3]因此,在线支付不论是对于顾客,还是对于商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实训内容包括: 

1.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申请和使用:可以选择支付宝、安付通、财富通和首信易支付等平台进行操作。 

2.网上银行账户的开通:可以选择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或建设银行等平台进行操作。 

3.网上购物体验:可以选择淘宝、易趣、拍拍或当当网等平台进行网上购物体验。 

4.淘宝和易趣比较:包括注册、第三方认证、收费以及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使用情况。 

(四)物流的实践内容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信息交换)、商流(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流(支付)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4]具体的实训内容包括: 

1.了解物流公司的物流作业系统工作流程,并比较他们的业务内容、配送工具和收费等,可以选择大型物流公司如ups、dhl和ems,中小型物流公司如浙江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等。 

2.查看b2b、b2c和c2c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配送模式。 

 

三、实施效果 

 

精心设计的教学可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子商务“四流”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四流”的理解,并对实践教学内容结合“四流”进行了整合,跳出传统的实践流程和内容以及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重合性,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简化,通过实训课件,实训报告,使学生实践目的明确,内容清晰,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代红梅.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7,(6). 

[2]吴凌娇.高职电子商务实用基础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践教学法目标驱动教学法

一、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高校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纷纷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电子与商务的有机结合是本专业的最大特色,它强调商务本质,又注重技术性和实践应用性。

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以下特点:知识范围广,涉及商务、计算机、网络通信与安全、电子支付、物流、法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技术与理论综合性、交叉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后续课程学习、从业工作能力都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就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探讨。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的实施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门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结合教学大纲和助理电子商务师考核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事件或情景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教学目的,筛选取材新颖、能配合教学重点难点的案例,再在讲课中穿插针对性很强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二是根据讲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案例,并进行分析,这对创新学习很有好处。

电子商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事物,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先进的网络资源搜索最新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典型事件,整理成案例,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并汲取最新的专业知识。笔者在整个课程讲授中都穿插了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案例,例如在讲授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时列举了如阿里巴巴,YouTube的P2P模式,Google模式等案例;在讲授安全技术时列举了如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DOS攻击与网络入侵等典型案例。该教学法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实践教学法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建设合适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应具有四个特点:(1)高度的模拟仿真能力;(2)全面的功能模块;(3)与理论教材的相关性高;(4)适应专业发展的升级服务。笔者通过试用比较后,选择了南京某公司提供的电子商务模拟平台作为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平台,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是模拟训练阶段。它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初步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不同模式下的电子商务运作流程和方式,如B2B、B2C模式,通过不同角色的变换掌握电子商务各环节的操作内容,如认证中心、物流配送、电子支付、后台管理等。

第二是运营实战阶段。它是电子商务运营的体验阶段,其目的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因在公网上运营的周期长、成本和风险又较大,所以笔者指导学生就地取材,利用学院自身的资源开展这一阶段的实践学习。在新生入学期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设立模拟市场的同时,在学院内部统一的商务平台上为每个实体小商店申请开设网上购物站点,采取实体店铺与网上虚拟店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销售、服务等活动,每个小店铺一般由3到5人组成。这个阶段将理论学习和第一阶段实践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真实商务活动中,提升学习的效果。在这一阶段中,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在取得了实战经验的同时,也领悟到了协作精神的可贵。

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模拟实践教学法有助于学习对象的清晰化、问题的具体化,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学习、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

3.目标驱动教学法

目标驱动教学法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在制定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计划时,明确将通过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笔者认真分析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核大纲发现,其理论考核内容与电子商务概论理论教学内容吻合,而技能考核的内容又与电子商务模拟平台的内容构成互补关系。如在电子商务模拟平台中没有电子钱包和数字证书等功能模块,而技能考核平台则提供了这两个重要功能的应用。学生在学习完电子商务概论后,基本上可以通过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下表是近三年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通过考证的情况。

三、结语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运用了上述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达到了使绝大多数同学通过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考试的目标,这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淑芬: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篇(6)

关键词:数字虚拟艺术形象;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99-01

一、从文化与数字虚拟艺术形象的关系中体会数字虚拟艺术形象的文化价值

一方面,设计与创作数字虚拟艺术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创造现象,设计者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符合时代文化需求的艺术形象是文化的再创造和创新。它是继绘画、诗歌文学创作等传统文化创作之后的又一种崭新的文化创造性活动,体现了当今文化创造的新特点和内涵。另一方面,这种文化创造的成果(数字虚拟艺术形象)是各种文化元素的高度凝聚和体现,是文化的缩影。大多数数字虚拟艺术形象的创作者和设计者按照一定的文化规律通过归纳总结、调查访问、及自身的文化体验找到特定文化类型的稳定特征和构成方式,提炼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在创造性的把这些元素通过数字技术有机的融合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视觉形象。所以不管是何种数字虚拟艺术形象都能找到文化的影子。

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体会数字虚拟艺术形象的文化价值。相传达尔文航行到非洲时,曾经把一块红布送给一个翡及安土著居民。那人不是把布作衣料,而是和同伴一起,把布撕成细条,作为装饰缠在身上。这使达尔文感到大惑不解。布匹可以制作衣服以驱寒遮羞,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当时非洲的土著居民那里,人们注重装饰却没有着装的习惯。这反映了当时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传承和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而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已经开始了文化交流的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交流日益加深,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部分。而在现代,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越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继承中国五千年优秀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当今数字虚拟艺术形象在文化继承和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大多数都市人的生活中,只要大家一看到带着眼镜打着领结的慈祥的老头――肯德基和一个长着红嘴巴红头发,穿着黄色灯笼裤的麦当劳大叔大家都会想起从欧美带来的快餐文化,正是这些数字虚拟艺术形象引领了我们认识西方文化。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吉祥物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典范。吉祥物采取了主办国最突出的文化元素创造而成,它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本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它就像一个文化交流传播大使,完全把本国的文化精髓展现在世界面前。在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洪流中,数字虚拟艺术形象是一股重要的力量,随着现代传播手段和数字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它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作用将更加凸显出来。

二、从文化的进化和发展中窥视数字虚拟艺术形象的文化价值

文化的进化是指一个特定人类群体中文化特征的发展演变,而数字虚拟艺术形象正是文化发展演变的催化剂,甚至更是新文化的缔造者。我国古代皮影戏、戏曲中的传统虚拟艺术形象到现代电影、电视镜头中艺术形象再到当今网络、电影、电视以及各种传播媒介中的数字虚拟艺术形象,他们不但是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者,更是各种新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衣装、法式、装扮等等都会被人们所模仿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行为习惯;而这些虚拟艺术形象通过各种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深深的同化着他们的受众。1952年,66岁的三德士上校在盐湖城创建了被授权的肯德基餐厅,与此同时,根据三德士上校本人的形象设计的虚拟艺术形象成为全球性的企业形象,在当今肯德基全球推广中,这一虚拟艺术形象被做成数字虚拟艺术形象,以各种视觉表现方式,通过现代传媒在全球挂起了一场红色快餐文化。如今我看到这位勤劳、慈祥、可亲的老人形象,就会想起一家人带着儿子吃汉堡、薯条的情景。

三、结语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无不与文化相联系,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从风土民俗到社会制度,从科学技术到文学艺术,一切由人所创造的事物都可以看着一种文化现象。而由于文化现象包罗范围的广泛性和构成成分的复杂性,加之对他的研究视角、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使得对文化的概念界定极不相同。据有关统计,从1871年到现在出现了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300多个。而真正被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和一个民族、固定的组织群体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参考文献:

篇(7)

      

        专题研究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放教育调查与对策研究 陈骥 徐凤萍 杨雪红

        (7)对优化海港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助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吴晓晖

        远程开放教育

        (11)山东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学情况调查与思考 李金荣 庄维平

        (14)兼顾开放教育大小专业平衡发展的思考——基于学科与专业辍学率的统计与探究 刘金蕾 杨永建 韩雪

        (17)开放教育建构性教学模式实践探析——以现代汉语专题为例 李浩

        (19)开放大学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究 董彩云

        (21)电大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之深度思考 邹燕 梁胶东

        (24)web2.0下的虚拟学习社区运营分析 滕欣欣 江丰光

        (28)移动环境下元知识(mk)教学模式的研究 宋金华 金亮

        (31)电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资料的提供、获取与整理 熊绍高

        教学研究

        (34)《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教学探析 吴文定

        (37)基于隐喻认知规律的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与应用 徐秀峰

        (39)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研究 王文娱

        (42)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探究 陈香

        (45)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毕存箭 王萍 王伟国

        语言文学研究

        (48)误读——当作品与读者相遇 刘利斯

        (51)公文无修辞?——基于定量研究的公文修辞研究 刘相臣 李婷

        (55)基于语料库的《格列佛游记》文本词汇特征分析 姜文东 任娟

        (57)英语文学经典作为大学英语阅读材料刍议 吴颖芳

        (60)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浅谈白居易的杭州为官生涯 左安源 左宏阁

        理工园地

        (63)“计算系数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孙修礼

        (65)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机构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孟晓蕊 庆海涛

        (68)基于最小最大概率机的ofdm信道预测 宫业芹

        他山之石

        (71)国外农村金融组织扶持政策的经验借鉴 马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