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7 17:06: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篇(1)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数学品质

在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应当把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本文仅就为高等教育中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数学素质教育

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素质应从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几个方面考虑,相应的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四个层面。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对大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质,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才。

二、理想化的数学素质

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学生的适应性、竞争能力和潜力,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这种素质,至少应包括理解、抽象、见识、体验这几个方面。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问,所谓理解力,当然包括逻辑推理的能力,还应包括数学中分析、代数、几何等不同语言对应转换的能力,几何想象的能力等。抽象能力,是指一种洞察力,灵活的联想类比,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见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著名事例。不但要让他们知道数学宝库中的先进武器,而且要使他们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独特贡献。有了这样的见识,才会思路宽、办法多,遇到困难时才会自觉地求助于数学。数学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像转换观点、选择方法、熟悉软件、检验结果、发现毛病、寻找原因等环节,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学到手。

三、进行数学素质教育

高校的数学素质教育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创造性地发挥、潜移默化地渗透来达到目的。以下是教学中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想法和尝试。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教育是传统数学教育的现展,是历史的必然定位。数学的概念是最精炼,最严密也是最抽象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再像背文科知识那样去死记硬背,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关键是理解,要提取关键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够掌握它。要理解透彻。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善于理解、琢磨、多思考。

2.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逻辑型、宏观型。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做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做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的数学证明。

3.注重数学实质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严密的科学,它有大量形式化表示方式及严谨的文字叙述,这些形式化数学对数学的研究、交流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数学的本质,更不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数学的表达形式、咬文嚼字追求概念严谨的教法,要把教学的重点及时间放在数学概念实质的理解和整体数学观念的形成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教学主张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主要矛盾、紧扣数学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数学实质上,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数学教育通过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表象、联想变化等数字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数学能力教育过程,也是个数学素质的培养过程。在高度抽象、奇异变化的数学世界里,使学生渐进积累变换的、敏锐的、独特的和创新的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自红.数学教育中数学素质的培养[J].理论导报,2007,(9).

篇(2)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学校是每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新课改下如何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2、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紧紧跟上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时代,为适应数控的发展而开展素质教育。二是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要为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三是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具有主体性。关注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力发展开展教育。五是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观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队伍的成立,使学生明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保障,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懂得思考,懂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

2、加强素质教育不能放松基础知识教育。

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知识的制约,基础知识扎实程度,是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也必须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否则学生的人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

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4、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仅注重教学的效果,也注重教学的过程;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单科的教学目标,也注重跨学科的目标;不仅重视统一要求,也重视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

课程结构必须科学化。要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编教材与本土教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要探索启发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5、实施校本评价,构建学校内部形成性评价机制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18-01

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改革,并使之素质化,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和关键。近百年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两次转变,即从文字转向文字――语言型,又从文字――语言型转向语言――思维型。现在急需的是第三次转型,转向语言――人的发展型!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就应是第三次转变的实施。因此,我们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乃是依照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标,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语文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则包括教学目标的适性化、教学内容的全面化、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教学结构的开放化。

1 教学目标的适性化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塑造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一句话,“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践富于人性的‘个性化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每个学生个体心理结构、心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诸方面也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成为学生发展的前提条件,成为教育教学的基础。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两方面,一是确定群体的基础培养目标,二是确定个体的培养目标。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素质,并在实现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后者。以后者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素质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落实到人。同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体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所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然而全面发展又是在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发展就变成一句空话。因而,教学既要避免让学生学习不适于自己的水平的知识,又要让有能力的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2 教学内容的全面化

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应依据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从知识传授、智能训练、情感教育入手,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认知层面与情意层面的关系当前不少语文教师重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使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文学性的语文变成支离破碎、枯燥无味的技艺文学,应试训练”,忽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蕴涵着大量的美的因素,实质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核心。语文知识结构只是为学习提供前提基础,要让学生掌握,必须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发展规律相结合。即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会创造。个性心理品质与社会品质的关系社会品质就是与人合作,关心别人,以集体利益评判事物等人的群体倾向。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与日俱增,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互理解、合作。

3 教学方法的情感化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学方法的选用则是完成情感交流的剂。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决定着课堂教学情感化的取向。这种情感化是指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合作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然而目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这不能不说是与语文教学情感的失落有关。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转变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传授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基础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一、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专业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可以说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面对新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知识层面狭窄、课程结构简单、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应用意识薄弱等。正因为如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笔者认为教师角色也应从观念的转变、教法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加以转变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函数思想的实质是提取问题的数学特征,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很明显,只有在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的思想过程中,具备有标新立异、独创性思维,才能构造出函数原型,化归为方程的问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结合的转化,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人的思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参数问题”对中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陌生,它实际上是对具体的个别的问题的概括。从绝对值、算术根以及在一般情况下讨论字母系数的方程、不等式、函数,到曲线方程等,无不包含着参数讨论的思想。

等价转化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转化过程中前因后果应是充分必要的,这样的转化能保证转化后的结果仍为原问题所需的结果;而非等价转化其过程是充分或必要的,这样的转化能给人带来思维的闪光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分析问题中思维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转化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每个问题的解题过程实质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三、素质教育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主要途径

用数学思想指导基础复习,在基础学习中培养思想方法。①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要充分展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揭示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讨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把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联立,讨论方程组解的情况;二是从几何图形上考虑直线和圆锥曲线交点的情况,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问题清晰明了。②注重各知识点在教学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当函数值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常数时,分别可得方程,不等式,联想函数图象可提供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几何意义,运用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三块知识可相互为用。

篇(5)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面对新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知识层面狭窄、课程结构简单、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应用意识薄弱等。正因为如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笔者认为教师角色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转变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1.观念的转变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我们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真正内涵,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

2.教法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试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平台,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条件,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3.知识的更新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教师须认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的转变工作。

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传授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

1.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函数思想的实质是提取问题的数学特征,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很明显,只有在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的思想过程中,具备有标新立异、独创性思维,才能构造出函数原型,划归为方程的问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结合的转化,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人的思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等价转化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转化过程中前因后果应是充分必要的。转化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每个问题的解题过程实质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2.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主要途径

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练习,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①注意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解题的过程中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题断间的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运用化归思想的过程,解题思想的寻求就自然是运用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②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典型问题中的运用。例如选择题中的求解不等式x≥,虽然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求解,但若用数形结合,转化为半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变得非常简单。③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这种对习题灵活变通、引申推广的做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抽象性。

篇(6)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个老话题,但依然是新问题,是迫切的问题。因为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教育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发展的事业,因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质上也是要不断转变和更新的。

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所有这些,是否能真正被我们的教师所理解、所接受呢?是否能真正转化为教育中的自觉行为呢?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带来的必然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如竞争上岗、优胜劣汰,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等等。层层改革的力度如何,改革的步子大小如何,这些都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观念的转变是最难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尤其难。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学校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普遍大大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滞后于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滞后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下的其他群体。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决定了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水平。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角色意识

教师就是教师,就是要教育学生,这话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这话说出了教师主要的职业特点;说不对,是因为这话中含有浓厚的师道尊严的味道。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意识,由板着脸、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形象转为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和蔼平等、民主商讨的形象。这种角色意识的转变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教育角色由传统的“灌输型”、“专制型”转变为素质教育下的“引导型”、“服务形”,其中一个重要内核是教师民主、宽容意识的确立。我们常常羡慕:西方的教师不像是教师,而更像是学生的朋友;我们也常常感叹:中国的教师不像教师,而更像是学生的敌人、对头。这种差异,来源于我们教师传统角色的错误定位。在这种传统角色意识下,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地扼杀个性,不断地强化僵死的模式,而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教师树立民主的、宽容的、平等的角色意识,就是要真正“以儿童为中心”,就是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谈及课堂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高质量人才。

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教师的自我革命,是对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的改革,是专制观念的革命。因此,可以说转变教师的教育角色意识,是深化素质教育不可逾越的必然环节。

三、转变教师教育情感的传达方式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成绩、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途径。问题是,教师常常习惯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非智力因素的各种大道理,这种方式有效但有限。教师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教育情感投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坚强、忍耐、专一、惜时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师身教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以自身的情感教育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情感方式。

没有教育情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但是,传统上对教育情感的理解多局限于教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上,而较少注意到教师非智力情感因素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笔财富。素质教育客观上就要求教师首先开掘自身非智力因素教育情感的现实资源,并使之成为教育和启迪学生的重要手段。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性格培养 

  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生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不断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随时都会遇到坎坷与磨难,能否直面人生,往往不是人的智力因素而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的完善的人格力量,而非智力因素是人格完善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素质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在开发智力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非智力因素中的性格因素

 在素质教育中,通常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是那些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能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虽然分别独立地发挥着作用,但是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决定着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性质。

 所谓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体现在个体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方式之中,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良好的性格特征对智力的发展和智力活动的进行具有促进作用,对智力方面的缺陷具有补偿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特征会阻碍智力的发展。同时,性格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首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优良性格特征,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觉悟和思想的人。其次,道德教育的内容如果不落实为受教育者的稳定而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道德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着手,让学生掌握对待外界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动具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二 体育教学对优良性格形成的独特作用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优良性格特征方面,起着其他教育形式难以企及的作用。

 第一,体育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领域里尽情遨游、运动,因而平时被意识控制和掩盖着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性格特征也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又可以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也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参考。

 第二,体育教学中打破了师生双边交流的模式,学生有着广泛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交往及角色,为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第三,体育活动内容的多样化,适合于不同性格学生的发展需要,各个项目除了需要对某些共同的心理品质保证外,不同项目又需要不同的心理品质,并有加强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以上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充分其发挥自身优势,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优良性格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三 体育教学培养良好性格的原则和途径

 1.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体育教材有一定的思想性,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性,如清华大学就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提议。另外,启发学生经常地、主动地从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思想、言行以及所从事的各项体育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还应努力把良好的社会规范,体育项目所反映的价值观,结合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通过生动的教育形式传授给学生。

2.结合不同项目,进行学生性格培养

 体育活动具有丰富多彩,无论是游戏,还是竞赛,都可结合进行教育的特点。例如,长跑侧重于坚毅与恒心;球类项目侧重于自信果断,勇于拼搏;游戏侧重于机智灵活等。由于不同项目对参与者的性格特征要求不同,也为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完成该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2)让学生了解某种性格特征对顺利完成活动的必要性。(3)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掌握适当的行为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培养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内化和深化,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与反省。能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勇于承认和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另外,还要在正确地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调节,发挥自身优势,并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具体到体育教学,教育学生遵守课堂常规,遵守竞赛规则,学会自律。同时,要正视比赛成绩与结果,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在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同时,完成性格的自我教育。

 4.加强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

心理品质虽然是相对独立地发挥着作用,但也是相互影响与补充的。通过智力培养(特别是创造力),可以发展学生认识方面的性格特征,通过培养性格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可发展学生的情绪、意志以及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在体育教学中,适时讲解有关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规律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对有心理障碍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指导,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努力,以促进优良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完善。 四 结论与建议

 随着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体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学生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性格培养的规律和原则,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在教学的各环节,努力为学生优良性格特征的培养与完善,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心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