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学历教育

大学学历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7 17:06: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学历教育

篇(1)

关键词IT职业教育IT学历教育职业素质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1目前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问题。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研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综上所述,如果大学学历教育能够吸纳IT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化环境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缩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企业适用的职业人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输送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历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篇(2)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变化,非学历继续教育已经在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高校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高校的继续教育而言,怎样把握好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如何设计和开发出与社会需求匹配的培训项目,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现状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大众人群的需要,对在岗职工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非学历教育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但是,非学历教育还很年轻,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完善,不断的突破创新,科学的发展为新形势下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1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优势

各大高校凭借自身名牌大学、学科优势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团队、学校打造精品课程、统一的教学管理规定,这些都是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发展的优势。

1.2社会对非学历教育的认可

企业对职工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非学历教育的地位不断攀升,各高校相继推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非学历培训机构不断增多,并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加大宣传力度。近几年非学历继续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3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趋势

非学历教育已经在高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非学历教育是一种短平快的收益工具,面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2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特点

2.1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实用价值

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在教育市场发展迅速,主要取决于满足大众群体的社会需求,他们倾向于提升综合能力、素质。高校根据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进行整合,从而满足培训需求。

2.2培训项目的开发是培训需求分析预测的直接结果

没有需求就谈不上设计与开发,它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对培训需求的准确把握、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培训项目的开发能力及新项目的推广能力。

2.3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开放性、多元性

面对激烈的教育培训市场,培训项目呈现横向联合化发展趋势。培训课程设置逐步实现多层次、多元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创新。

3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1)非学历教育培训想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必须打造自身的品牌,打造精品课程,吸引社会群体的关注,

(2)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发展,社会大众人群需要什么项目,就开发设计相应的培训项目。

(3)联合社会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寻找市场,抓住机遇,以具有竞争力、创新的培训项目占有市场。

(4)开发政府机关培训项目,对专业技能、素质能力提升方面开发课程,与之进行不断的沟通、协商,并研制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才能与之合作。

4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策略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认清非学历教育培训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教育的教育观念。

(2)遵循原则、把握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细分市场中开发项目,充分发挥各个培训领域的发展空间,开办教育市场细分衍生出来的热点项目,比如金融、投资、养生、国学等社会大众群体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3)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协商,拓展政府主导的培训项目,加强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合理划运行成本。循序渐进的促成项目的顺利进行。

(4)依托高校优势资源,与专业学院项目联合开发培训体系。依托高校雄厚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学院的学科优势,打造品牌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在校生这个庞大的潜在培训服务对象,开发适应在校生的考级考证之类的培训项目。

(5)联合国外优质资源,拓展培训项目发展空间。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完善合作办学思路,打造成熟国际项目,另外合理控制学生出国学习的费用,保证办学过程不会影响项目的信用和可持续性。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非学历继续教育要紧跟时展的趋势、打造品牌特色的办学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打造符合学习者实际工作的培训项目,满足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受众群体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梅影.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途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

[2] 吴薇.非学历教育项目管理运行模式的探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3.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建设社区学院;成人非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41-03

目前,中国有7.69亿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2亿左右需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劳动力和1.6亿老龄人口。[1]这些数字显示,广大民众对非学历教育的要求越发强烈,也越发呈现出多样性的需求特征。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要从现在的16600万人次增加到35000万人次。”在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问题上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问题上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成人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尤其使广大基层地市、乡镇与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得以科学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以基层电大在居民社区、企业园区与乡镇农村设立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是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一、关于非学历教育及其主要下属概念的解释

非学历教育是一个与学历教育相对的概念,与学历教育不同,其下属概念较多,如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可分为高等非学历教育、中等非学历教育与初级非学历教育等;根据教育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与企业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等;按教育对象年龄的不同,可分为未成年人非学历教育、成人非学历教育等。具体解释较多但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探讨对象为成人的非学历教育,因此不涉及上述概念的详细解释,只解释“非学历教育”概念及其下属概念“成人非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是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以外的不授予学历证书的各类教育活动,具有学习时间较短、适用性强与内容更新快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觉自愿活动。非学历教育具体指学历教育以外的,根据各种实际需求而进行的岗位培训、项目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行业培训和各种行业及层次的继续教育。它是与以学习经历为标志的学历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模式,在目前的社会教育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教育有明显的短期性、实用性和快捷性特点。非学历教育一般采取集中或分散学习的形式,针对实用性的内容,在短期内就能领会和掌握,不需与其他内容齐头并进,学习的知识集中而具体,是个体需要立即使用而进行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岗位流动加快,兼职人群快速增加以及各类生活、保健与休闲知识需求激增等,非学历教育形式与内容也呈多元发展的态度。总体上非学历教育目的既明确又具体,属于应用教育、目标教育和市场教育,它既有利于人们的立即应用,也有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

(二)成人非学历教育

成人非学历教育具备上述非学历教育概念的性质和特点,需明确它的“成人”性质,在我国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它主要属于中学后教育体系,且可多次参加。它是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终身教育观、终身学习观的重要体现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电大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产生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约十年间,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悄悄萌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成立(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图音体美教育),二是原来作为全日制教育补充的广播电视大学也开始开展以成人为主体的非学历教育。例如上海市电大从1986年底开始,广州市电大从1987年开始。1990年,全国电大非学历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初步总结了电大系统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情况。但由于这一时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未变,人们增加知识或提升技能的需求尚少,因而非学历教育培训还缺乏相对充分的空间,所以这一时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较慢。

(二)发展期

9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企业改制、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等,各种社会和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铁饭碗”机制。为了能在择业和再就业时处于优势地位,人们提高技能和增加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各类教育培训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90年代后期,各类新职业层出不穷,催生了大量培训需求,促使一些行业培训及其机构从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其间的国内非学历教育培训呈快速发展态势,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是这一时期的代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规范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同时使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得以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电大系统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继续壮大非学历教育。但其间人们对学历补偿教育的需求还很大,电大的主业还是学历教育,因而对如何建立根据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不同特点分类发展与管理的体制,并未作更多探索。

(三)初步繁荣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成熟,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开始影响我国并逐渐得到认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 1965 年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概念及 1973 年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2] [3]人们意识到以突出精英教育、强调学历教育和文凭至上的传统教育形式限制了人与社会的发展,教育应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终身需要。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除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外,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也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四足鼎立”态势:1.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培训继续发展;2.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发展;3.各行业自办培训机构的自主非学历教育培训;4.电大系统在学历教育空间相对缩小的情况下,更新办学观念,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大力开拓发展空间。从2006年开始,以中央电大“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项目为龙头,发达地区的各级电大在基层社区设立了一些数字化学习中心,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

三、目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终身教育和学习尚未被社会广泛认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正作为令世界瞩目的大国全面崛起。为实现软硬实力的协调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三大战略目标。但在我国,目前终身教育和学习仅在京、沪、江浙等发达地区得到最基本的认同和实施,例如北京的社区学院已成立,社区教育已开展,基本经费得到保障。而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学历教育培训尚未得到真正重视,社区教育尚未开展,多数人不知社区学院为何物,更毋谈经费来源。

(二)覆盖不广、辐射不深,未能真正面对广大民众

上述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四足鼎立”也反映了 “四足”条块各自为政的局面。条块分割的弊端十分明显:1.覆盖不广、辐射不深,不能集聚优质社会教学资源,未能形成遍布城乡的教学网络,未能真正面对广大民众,不能方便快捷地为广大民众的学习提供支持,尚基本处于为特定人群服务的状态;2.缺乏有效监督,易违背教育培训的本意,往往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教学质量。

(三)缺乏规范运行的保障

规范运行最重要的保障是政策及法律。相对学历教育而言,目前关于非学历教育的具体政策较模糊,一直都各自为政。针对国家组织的各类证书考试的培训机构资质鱼龙混杂。规范运行的另一重要保障是经费。目前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学养教”,导致教学对象覆盖不广、包容与开放度不够。这导致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游击队”办学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会造成学生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非学历教育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是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可行途径

(一)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和资源集聚能力

“数字化学习中心”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化学习的终身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中心从2006年开始,由各地各级电大在一些基层社区建立,已有固定的教学场地和教学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学习中心提供支撑和支持服务的是经过30多年发展的强大的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能集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输送到广大基层、农村、边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全民终身学习及其多样化需要。此外,数字化学习中心的群众基础也比较好,例如广西北海电大的3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自2008年建立到2011年秋,已开展10期成人非学历教育,学员约2000人。但因缺乏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更大规模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就此搁浅。

(二)社区学院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具有明显的管理机制优势

电大是系统办学,教学管理体制是垂直的,从中央电大到省级电大再到地市县电大,整个管理系统比较封闭,电大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亦如此。但如果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由地方办学与管理,由地方政府建立一个全面统筹与协调的社区教育发展的领导机构,形成各部门协调运作机制,社区学院能得到地方政府较全面的管理服务,成人非学历教育就会因此获得较规范的管理和有序发展。例如萧山社区学院的具体做法是:由政府统筹与电大建立共享的互动管理体制;发挥电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电大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搭建市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发挥社区教育网络优势为电大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利用社区教育提升电大的社会形象;利用社区教育拓展电大的办学空间;利用社区教育扩大电大的招生范围。在共享共嬴机制建立和运行的基础上,该合作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果,为社区学院依托电大办学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社区学院能够普及真正意义的大众化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统计数字上看已进入大众化阶段,2010年毛入学率为26.5%,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与浙江等,毛入学率已接近60%,已较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我国相当多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毛入学率仍偏低,如贵州2010年只有13.8%,广西只有19.2%。而且,全日制高校基本属于职前学历教育,职后教育及非学历教育少有涉及,究其实质,仍属于精英教育。因此,大量职后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须通过社区学院来真正实施。社区学院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优质集聚枢纽功能及学习时间的充分自由优势,将能做到大众化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07).

篇(4)

关键词: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08-02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致力于“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有一些地区还取得了重大成效,下面就这些地区“学分银行”的建设现状进行一些梳理。

一、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建设现状

上海学分银行成立于2012年7月,由上海市教委组建并领导。这是一家集存储、整合学习经历的“另类”银行,也是全国各省区市中第一家投入运行的“学分银行”。此学分银行的管理机构设在上海开放大学,具体实施和运行也由上海开放大学执行。

1.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学分类型。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学分分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和文化休闲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三类。其中,文化休闲教育的学分不能转换为学历教育的学分,但部分职业培训证书可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

2.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工作进展。目前在上海学分银行中,第一批对会计、工商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行政管理和物流管理等6个专业、166门学历课程的学分认定标准进行了确定。第二批对19个专业的学分标准进行了认定。在第二批认定过程中,上海大部分高校,包括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等在内都参与了学分互认联盟。为了方便毕业生在学分银行合作的高校内继续深造,参与学分互认联盟的高校将本校近几年的历届学生学习成绩等资料都存入了学分银行。

上海的学分银行还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非学历证书进行了梳理,选择了541个非学历证书作为与学分互认沟通的对象,其中139张非学历证书的学分认定标准现已建立,可以在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中推行实施。

3.上海市“学分银行”近几年来的工作业绩。(1)学分银行开户情况:上海市“学分银行”从2012年9月正式运行至2013年11月中旬,仅一年多时间,整个上海市就有超过40万名学习者在“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开户,并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且存放了94万余条各类学习成果。目前有近10万名学分在线转换学分,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跨越了不同职业培训、不同高校。(2)2013年,根据上海市市人社局、市教委《关于本市开展“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面向职业培训学员的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直通车式双证融通”率先在上海开放大学试点。“直通车式双证融通”专业专家组工作会议在同年的11月12日下午在上海开放大学召开。市人社局、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上海开放大学学生处、教务处和相关院系、首批试点的8个职业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3)为了更好地推动学分银行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扩大学分银行的影响,上海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标识(LOGO)。经过专家匿名评审,最后有10件作品入围。(4)制定了《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者用户操作手册》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二、北京“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1.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是由国家开放大学(前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来承担的教育部于2012年6月正式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目前此项目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学分银行”试点项目,在当时是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向国家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予以全面推进。

另外,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还完成了《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体制机制研究报告》等专项报告;《我国区域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报告》、《国内外继续教育学分和学分制调研报告》、《15个国家/地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案例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报告》;完成了信息管理平台的一期即一网两库建设,学分银行门户网站开发、终身学习档案库和标准库的基础架构设计。

2.北京“学分银行”的工作进展。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项目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后为了筹建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积极推进城市、行业、高校、企业四大联盟建设,现在已经有16个城市加入城市支持联盟,15个行业、部委加入了行业支持联盟,有27所高校加入了大学支持联盟,5个大型企业加入企业支持联盟,这些为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平台。

国家开放大学对学分银行建设全力支持,不仅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保障,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国家开放大学在项目经费上已投入近500万元,再加上各个参与单位的配套经费,预计项目整体投入将超过了千万。

三、江苏“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江苏省教育厅1999年、2005年曾发文推行学分制,作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江苏省“学分银行”,在2013年12月才正式营业。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这标志着“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正式建立。《办法》就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账户注册、学分应用、学分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此办法自2014年1月9日起试行。

1.江苏省“学分银行”管理机构。江苏省教育厅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由省教育厅及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管委会组建“学分银行”专家委员会,作为学分银行的学术决策与仲裁机构,委托江苏开放大学构建学分银行网络服务平台,并负责其日常运行与维护工作。

2.江苏“学分银行”开展情况。江苏省教育厅目前在全省教育系统的资源库里推出了涵盖所有学科和专业的课程。江苏开放大学也已经全面实行学分银行制,学习者可将已储存到学分银行的学分,作为申请颁发江苏开放大学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依据。江苏开放大学推行的“江苏学习在线”用来注册非学历课程学习的人数,只一年就达到了3万人。江苏开放大学认可的课程学分涉及到四个门类的课程,几乎涵盖了江苏省教育系统资源库内的所有课程。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可取得研究生文凭以及学位。

四、云南“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国务院于2010年10月24日批准云南省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项目试点建设工作。教育部在2012年12月批准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云南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是由云南开放大学积极推进并建设的,通过建设学习成果的互认与学分的累积、转换制度,探索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1.云南“学分银行”机构设置。在云南省,设立了云南开放大学学分认证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学分认证委员)和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云南开放大学学分认证委员会是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省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省招生考试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高校著名专家学者、云南开放大学校级领导以及各专业学分认证委员会主任、各行业主管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审批各专业学分认证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负责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的政策咨询、决策。

2.云南“学分银行”的近况。云南省在2015年学分银行工作中计划要充分发挥各高校联盟的作用,积极推进组建高校课程联盟,从而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快建设学分银行进程,为各高校推进跨校学科、学分互认搭建平台。云南开放大学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共教育服务、信息化学习的平台。云南“学分银行”的目标是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教育的公平,实现人人可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

五、陕西省“学分银行”建设现状

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高等教育学分银行于2012年初启动试运行。2013年5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设立陕西开放大学建设综合办公室学分银行建设组,设置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建立了“学分银行”接待厅。2013年12月,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成立,2014年4月国家开放大学学分认证陕西分中心成立,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组一套人马、合署办公。

2012年12月27日,陕西省学分银行网络平成开发,为学分银行的注册开户、成果认证、积累转换和信息咨询提供了技术支持。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在籍学生10000多人成功注册开户,电大系统内部办学形式之间学分互认互通。

总之,由于我国相关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体系还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学分认证、转换体系,对学习成果鉴定和认证的机构以及具体的可操作性实施细则都尚待完善。不过,各地区目前正在积极建成“学分银行”这座“立交桥”,有望最终破除“一考定终身”,促进“学习伴终身”。

参看文献:

[1]杨晨.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三大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12,(06).

[2]齐航.北京市建立学分银行的理论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2).

[3]李艳岭.上海开展“学分银行教学改革工作的启示”[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4).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in China

LI Cheng-xia

(Qingha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XiNing,QingHai 810007,China)

篇(5)

【关键词】成人;学历教育;管理

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人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分支,是以成人教育系统为对象,为贯彻国家的成人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成人教育法规,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有脱产和业余形式,在具体教学形式上有面授、自学、远程教育等形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在我国很普遍的,大多数学校都开展此项工作,它可以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职学校成人教育的学历层次一般有本科、大专、中专三种层次,本科、大专主要与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联办,尽管不是国家提倡的,但客观上由于节约学生成本,市场是很广扩的。中专层次主要面向农村培养在职人员。

1.中职学校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尽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已有较长历史了,但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相关工作大多由相应职能科室承担,但职能科室主要是承担全日制学生的管理工作,因而成教工作成了这些科室的附属工作。这对教学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等都造成困难,甚至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因而,成人学历教育管理在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成人教育的管理机构不一定像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一样,有较多层级管理机构,但必要的管理机构是要建立的。首先要有校级领导分管,其次要有专门的科室负责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再次就是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只有机构健全,职能明确,才是搞好成人教育管理的关键。

2.中等职业学校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

2.1 学历层次多 中职学校成人教育的学历层次有本科、专科和中专三个层次,各学历层次的学生进校的渠道不同。本科、专科通过国家成高校入学考试,由高校办理录取手续入校,此种形式名职学校相当于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点。中专层次主要是培养基层在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通过任何考试手段,一般是由项目承接机构组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招生入校,与普通中职学生一样实行学籍注册。

2.2 联办机构多 成人学历教育有学校自主招生的,但学生数量有限,与其他机构联合办学的学生数量较多。大专和本科主要与高等院校联办,中专层次较为复杂,有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其他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等。由于不同联办单位学生来源不同,目的不同,管理要求有差异,在管理上带来的问题相对较多。

2.3 专业多、各班级人数差异大 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都与高校联合办学与自主招生相结合开办成人学历教育,专业数量比较多,专业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但有的专业、班级人数多,有的人数少,甚至有的专业、班级一个级只有几个人,因此有时一个班有100多人,甚至200多人,有时有的班级只有几个人,给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都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中等职业学校成人学历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3.1 学生学习目的不统一 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来学习的目的多种多样的,多数学生是因为晋升职称、晋升职务和晋升工资的需要,目前也有相当一部份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因为求职的需要,只有极少数学生是为了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由于学习目的不同,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也就不同,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同。

3.2 成人教育学历文凭社会认可度低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国家成人教育管理混乱,社会教育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教学质量,使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下降,造成目前社会对成人教育学历认可度越来越低。现在国家对用成人教育学历参加各种考试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有的晋职、晋升也受到限制。

3.3 学生工学矛盾突出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解决起来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来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中年人,已经拖家带口,在单位还是业务骨干,一到脱产学习就问题多多。有的单位支持不够,请假困难,或是工作岗位特殊无法脱身;有的身怀有孕、临产或在产褥期;有的家庭有特殊事务等,总之都是不能正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和考试。

3.4 没有专业成人教育教师 无论在高校还是在中职学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都是由全日制教师来承担,但教师主要精力是集中在全日制教学上,研究的也主要是针对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少顾及成人教育。教师在观念上也不重视成人教育,安排到教学任务就采取应付的办法,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4.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4.1 管理原则。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管理原则是决定整个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运转的基础。成人教育管理原则是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动准则,是进行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成人教育管理活动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体现,因此我校成人教育管理活动所遵循的管理原则,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为了实现特定的成人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学校根据不同联办机构的要求、成人教育规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共性、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管理措施。

4.2 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制定较为完善的、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要根据管理原则进行,它必须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且要符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充分准备、多番讨论。管理制度至少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学籍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入学与注册、请假制度、考勤制度、违纪的处理与处分;二是教学管理规定,包括教师选派制度、教学计划、排课制度、教师职责、考试制度、教学督查制度、学生成绩管理;三是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学过程怎样进行评价等。

管理制度规范了学校校对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学校内部本身而言,管理各部门和教师知道了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相当于“有法可依”。作为学生而言,他也知道自己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怎样学、怎样完成学历。

5.讨论

5.1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势在必然。

5.1.1 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得到充分利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是在完成全日制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成人学历教育一般都安排在寒暑假,那段时间教学设备是闲置的,教师是休息的,因而不影响全日制学生的教学。

5.1.2 学生就近入学,学习成本低 成人教育学生一般都是在职职工比较多,多数已成家立业,到省城或外地学习,花费高,而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各专业在地区所在地就有,如能就近入学学习,成本则大大降低。

5.1.3 社会需求大 在职职工中低学历是普遍现象,而社会的发展对学历的要求较高,无论职务晋升、职称晋升、工资提高等都与学历挂钩,因而提升学历是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5.1.4 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经济效益 成人学历教育不是免费教育,是需要收费的,它可以为中职学校创造一定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工福利,对中职学校而言,是有利可图的,有的中职学校成人学历教育占学校创收的25%-30%。

5.2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规范成人学历教育管理。

5.2.1 中等职业学校只能开办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专业 中职学校只能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培养合格的、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效益。不能什么专业都可开办,不管有无实验条件、师资条件,只顾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审查办学资格,办学条件。

5.2.2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必要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 学校应该本着为社会负责的态度,加强成人教育管理。最为实际的就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成立必要的管理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专门管理成人教育的每一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提升学历的同时,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北生 姬忠林《成人教育概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唐亚豪《成人教育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许虎.普通成人教育教师问题分析及建设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 2009(2).

[4] 段建 王飞. 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5] 李禄俊. 成人教育中的学分制管理模式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6] 陈明坤. 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篇(6)

关键词:高校远程学历教育;问题;原因分析;经验借鉴;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全球化的全面铺开,中国远程教育受到了世界新兴网络教育模式的冲击。新形势下,国家做出快速响应,2014年1月,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取消和下放“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这一简政放权的改革之举必将进一步激活远程学历教育的市场竞争。高校远程学历教育如何应对MOOC等国际网络教育的冲击,抓住政策和技术发展的机遇,扫除现存的问题与阻碍,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远程学历教育15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远程学历教育在15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绩,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进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逐渐显现。

第一,媒体和社会舆论对远程学历教育的质疑。比如,“远程教育注水”“成为高校钱袋子”“真的假文凭”等负面舆论日起,公众评价日渐走低。

第二,高校的办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国家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不匹配。一方面,高校的教学建设重点放在研究生及普通本科层次,未将远程教育作为办学重点,发展规划和经费投入都不足,甚至把远程教育仅看成是利用学校富余资源进行计划外创收的途径,对远程教育的主要考核指标是经济收入而不是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目的以获取文凭为主导,或为取得就业门槛谋资格,或为职务晋升求证书,而把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放在从属地位,重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严的高校似乎不受学生的欢迎。

第三,虽然提法上远程学历教育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实际上却成了“宽进宽出”,试点高校完全自主决定招生规模和入学门槛,相当部分学校对远程教育学院的考核重点是经济收入,对校外学习中心的考核及激励的重点是招生人数。学生入学门槛低,且过程学习严重缺失,而考试合格率和毕业率却非常之高。

第四,国家层面上,与其它高等学历教育不同的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对远程学历教育出台教学、管理和服务等一系列办学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制度。试点高校的办学实践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和机制。

第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没有真正体现成人在职学习及远程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学内容上缺乏应用性、针对性,教学模式上还缺乏远程教育所需的多元化、个性化教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二、当前远程学历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机制问题

第一,办学定位模糊。实际上不少高校把远程教育作为创收的手段之一。表现为以追求规模为导向的低质量发展方式,办学规模不受限制,入学门槛自主,“宽进宽出”,既没有从入学入口上的严格把关,也没有从毕业出口上的严把关。

第二,远程办学还缺乏统一的、科学的标准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比如,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明确的高校远程学历教育准入和退出机制、质量审核机制、招生规模控制制度等等,对远程学历教育的技术标准、教学资源标准、学习支持服务标准、评价标准等等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可执行的标准体系,各高校自主性很强,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和机制,使得宏观指导和监控力度相对弱化。

第三,教学主体投入不足。就整体情况来说,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试点高校对远程学历教育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偏少,资源相对缺乏。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逼迫,有的学校以降低成本的手段来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有的远程教育学院及所属学习中心,把经费主要投入在招生环节上,招生奖励完全按照招生的人数来衡量。对师资、软硬件等资源的建设、学生的支持服赵蚓×康化。

(二)教育质量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不足。首先高校教师受到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及科研任务的压力,能够投入远程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其次,学校在教师的酬金方面投入不高;再次,大部分教师对远程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很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简单复制传统全日制课堂教学模式,制作的课件和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适应远程教学的需要。

第二,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及质量总体不高。不少教师把全日制教学的课堂机械地搬到网络上,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手段也跟不上互联网技术的变化,课程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甚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没有真正体现远程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学生的学习过程严重缺失,甚至存在学习过程“没有发生”。在以获取文凭为主导的学习动机,以及远程教育师生分离和学习自主化、个别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相当多的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过程严重缺失,网上学习技能差,上网率低,师生及生生间网上交互缺乏。教师网上实时辅导互动的机会和时间本来就很少,但是却很少有学生上网与教师互动。

第四,教学支持服务力度和质量总体不高。远程学历教育在没有了传统的教室、教师的条件下,需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来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目前不少远程教育学院及校外学习中心存在重招生、轻服务的现象,在教学支持服务提升上投入不足。

(三)监督体系问题

第一,在国家层面,远程教育虽然已经发展了15年,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明确的教学管理规范和监督评估体系。

第二,在试点高校内部也大多缺乏规范的、完善的内控机制,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有章不依,质量监控缺乏全员参与和激励机制。

(四)持续改进问题

持续优化是高校远程学历教育不断适应国家人才战略,适应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和改革创新的推动力量,但也是目前高校远程学历教育办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首先,由于缺乏监督评估体系和机制,导致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恶性循环。

其次,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内部,仍缺乏相应的持续改进机制。对办学单位做与不做,或者做得好c不好,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国外远程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一)美国网络教育发展经验借鉴

作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先驱,美国在网络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据斯隆联盟(Sloan Consortium)的调查研究显示,自2010年开始美国有60%以上的调查院校将网络教育视为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67%的学科带头人在对比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后肯定了网络教学的质量。

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完美融通:美国的在线教育具备一套与线下教育相匹配的完整的标准体系,包括课程的建设标准、评价标准、服务标准等,还有线上线下学分互认、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

政府经费支持力度大:充足的经费支持是美国网络教育一直领跑世界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数据显示,1/4的私立营利性院校80%的收入来自美国政府实施的关于学生学费补助贷款的规定。

重视对网络教育师资的培训: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在教师的培训投入上狠下功夫,不同院校纷纷采用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不同类型机构在网络教育界中百花齐放:美国高等网络教育的构成主体为公立院校,私立非营利院校和私立营利院校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院校形成了良性的相互竞争环境。

(二)“MOOC慕课”远程教育经验借鉴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远程教育模式,它是国际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远程教育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远程教育产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关键对象。

MOOC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MOOC平台上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网络来组织,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创新。

MOOC集结了全球优秀院校的教育资源:MOOC运营着众多的机构,其中包含了南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Coursera,该机构拥有超过460万学习者,437门课程和86家合作机构;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运营创建的非盈利甚至开放的资源平台EdX,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也已加入了EdX阵容。

MOOC充满了开放性和互动性:首先,MOOC平台的用户量非常大,且分布在世界各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次,MOOC具有免费经济的特点,它主要的学习资源的获取是免费的,但可通过增值服务来收费。另外,由于辅导教师数量不足,MOOC上大部分学习活动都是自助或者互助,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三)PDCA理论

PDCA管理循环又名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以下4个方面: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Do执行或实施,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并进行具体运作;Act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经验并标准化,总结失败经验并加以改良;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四、应对策略

本文借鉴PDCA循环理论,以系统性视角对国内高校远程学历教育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构建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良性循环的办学管理体系。

(一)确立科学的远程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这是指向远程教育的总体政策导向及体制机制的构建情况,即“计划”(Plan)。

第一,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精神,“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指出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什么是远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内涵反映的是内在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内在品质与特征。所谓远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不仅仅是远程教育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是质量、规模和效益相统一的远程教育。应该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以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各试点高校的综合优势和办学特色,办学层次、类型、规模应与学校办学定位和能力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要与学校的地位、声誉相匹配。

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内部与本校发展定位和目标相适应的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准入退出机制、招生机制

(二)制定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网络平台技术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等标准文件

这是指向设计制定远程教育统一的、科学的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并具体实施运作,即“执行”(Do)。

第一,对于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普遍性和广泛性原则。标准体系和细则应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同。二是实效性和可行性原则。标准体系和细则应符合现实需要且易于操作。三是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动态的工程,必须从远程教育诸因素的内在关联出发,搞好系统化设计,实现整体最佳;同时标准体系和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应强化实施过程中的跟踪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做到持续改进和创新。

第二,应着重加强关乎远程教育质量的重点环节的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和数字化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支持服务、网络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使得远程教育质量有规可循,有矩可依。

(三)建立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这是指向远程教育在教育质量方面的监督及检查,即“检查”(Check)。

第一,应尽快建立国家宏观层面的统一、明确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

第二,在试点高校内部应建立健全与学校定位、品牌、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控评价机制,强化高校的内控自律。

第三,通过信息公示、质量报告、第三方评估等制度,强化行业、社会等外部监督。

(四)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不断持续改进、循环优化

这是指向对远程教育现状的持续优化与改进,即“处理”(Act)。

全面的全过程的质量评价和监控,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能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价值。应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国家层面及高校内部,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办学管理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优化改进,是解决目前远程教育问题,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经验,分析在互联网环境和技术日新月异、在线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的新形势下,国内高校远程学历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借鉴PDCA循环理论,以系统性视角提出相应对策,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办学管理机制,有效推进高校远程学历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先林,杜纯梓.MOOCs来了,开放大学如何积极应对[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姚媛m韩锡斌m刘英群m程建钢.MOOCs与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2013(6).

篇(7)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珠海电大;战略转型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出了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理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为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单位。为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并提出了“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核心理念,制定了“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主要任务。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

基层电大的定位:国家开放大学的地方学院(或学习中心),地方成人继续教育的基地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阵地——以现代远程网络平台教学和校园优质面授教学手段相结合,成为本地区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优秀教育场所,成人教育品牌学校。基层电大在开放大学的视阈下提升高等学历教育的质量和层次,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做更大的贡献。同时,加大非学历教育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向社会开放优质的教学资源与优良的教学设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教育产品和学习资源。通过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建设,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此,作为地市级电大的珠海电大应该如何抓机遇、迎挑战、创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珠海电大的办学理念及办学形式

(一)办学理念

开发大学的历史使命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契机,学校提出了“构建完整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办学理念,综合考虑教育的总体需求和供给的客观实际,学校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办学思路:

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对接,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2、建设高效便捷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和教育支持。

3、建设拥有丰富优质学习资源的区域性继续教育学习资源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的共享。

4、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将办学网络覆盖城乡、覆盖各类人群,创造性地开展对澳教育。

将珠海电大建设成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成为珠海市社区教育中心、珠海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和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珠海电大的办学形式

1、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6个一级学科、53个专业的学科建设,涵盖中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办),在校生10560人;利用地域优势,开创了面向澳门的教育服务,促成了电大学历在澳门的认可,开放教育澳门班累计招生527人,中等职业教育澳门班累计招生2203人,并于2010年9月,成立电大澳门校友会。

2、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建立了面向政府机关、面向行业企业、面向农村社区、面向海岛军营、面向弱势群体的覆盖城乡覆盖各类人群的办学网络,年培训30000人次。

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支持服务的深度融合

搭建了珠海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珠海分中心、珠海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珠海市政府委托)、珠海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珠海市委组织部委托)、珠海市民终身学习网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

三、开放大学:地方电大战略转型的要求

国家开放大学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框架结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体系内部实行总部、分部两级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战略、共同平台、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原则运行。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地方电大承担了国家开发大学学院的职责: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招生、考试和相关教学管理、质量检查工作;与学院所在地相关部门、企业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各类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相关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在国家开放大学这个公共平台上,地方电大根据“错位发展”的原则,自主制定相关改革发展政策,独立建设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尤其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自主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探索,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型大学,以开放教育为基本特征,更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服务。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国家开放大学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课堂——时空交互体验系统,是一个高仿真的远程协作学习环境。利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语音识别、体感互动、触控操作、高清视频通讯等未来信息技术的时空交互体验学习环境。它支持与学生及老师间的高保真视频通讯、协作学习和时空穿越等学习活动,呈现未来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引领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四、珠海电大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与探索

我们应该看到把珠海电大建设成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成为珠海市社区教育中心、珠海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和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时,由于存在着自身能力不足,协同引领的吸引力低,缺乏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不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高质量的高等继续教育形式,完全满足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的原则;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如何辐射发展建设,其中有很多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学校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需要很多机构共同参与,也需要探索一种机制,使得利益能够分享。

由此可见,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质量品牌,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教育内涵发展道路。

(一)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解决学校升级转型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了办学自,国家开放大学创新体制机制,《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服务。着力办好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发挥电大教育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乡镇化学校建设力度,鼓励依托职业院校和广播电视大学整合乡镇化学校。”,政府的合作与推动为学校升级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财、物保障和发展环境。应该说珠海市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员编制的扩充、开放教育办学经费的保障、购买培训服务对于学校运行机制的创新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加大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的深度合作,争取学历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以多方参与投入、利益共享为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形式多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模式。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流服务

学校初步搭建了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1、具备“超市”功能,通过数字化学习体验馆和学习导航系统向学习者展示,使之自主选择,各取所需。2、具备“立交桥”功能,通过数字化终身学习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各类教育模式。3、具备“呼叫中心”功能,为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学习支持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目前,网络平台还有很多功能没有实现,还不能完全支撑学校开展远程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基于移动终端技术,探索新的建设思路还处于思索阶段。此外,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是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各分部搭建的网络应用平台应与国家开发大学网络平台相融相通的。为此,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着力培养项目管理、项目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技术支持与服务队伍。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立校之本,走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道路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动态开放”为师资队伍建设原则;以教学部为主要组织架构,另聘请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以弥补专职师资的不足,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教研室建设,让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学交流,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制度上组织、建设好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教学研究自治组织,以弥补教研室工作的不足;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等议事决策机构,改变教师边缘化的局面,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事务的管理中。目前,会计学、工商管理、英语、行政管理四个重点专业均已打造了以副高以上职称为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覆盖本专业所有统设课程的专职教师队伍,聘请了专家教授、高校教师、企业的行家里手担任课程主讲。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其他小专业都存在专任教师配备严重不足的问题,课程团队运作和学习支持服务难以正常开展,不能保障该专业的教学质量,这些小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应尽快摆上议事日程。

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框架结构,总部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建,其教师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主要职责是制作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资源和保障远程教育的质量;分部依托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其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职责是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和监控教学质量;学院由基层电大组建,其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提供教学辅导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不同的角色定位,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同。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李江教授也提出了开放大学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即开放大学的教师应当具备“三证”,即学历学位证书、教育教学资格证书和远程教学资格证书,其中学历学位资格证书保证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资格证书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远程教学的资格证书保证教师远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教师个人,要充分认识这些差别和要求,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但是,目前网络教学中的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仍然是技术人员起主导作用,教师只是提供学习材料,导致网络教学的优势难以发挥。教师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参加网络教学的理论、方法、课程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网络导学、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系统培训,熟悉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掌握远程教育的教学技能,在网络教学的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中起主导作用,网络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与面授同样的成效。可见,基层电大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的角色,更应教学与科研相长,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研究,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支撑高质量的学校,努力张扬自己的特色

开放大学强调“开放”的核心理念,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研究社会对学校的新需求。学校首先满足学历补偿教育的高等教育,为那些无法获得正规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机会的在职成年人提供一种灵活的高质的学习机会。其次为了扩展和更新自身专业和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大量在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们对教育的应用性要求更高,有利于他们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而且学习周期要求相对较短。再次,我们还要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个人兴趣爱好而接受的教育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学校要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开放的高质的教育资源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校已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珠海分中心拥有各类课程资源1444门;珠海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珠海市民终身学习网拥有课程1562门课程,含100余门公开课及1462门在线学习课程,课程内容覆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但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缺乏整体规划,依然各自为政,没有办法实现资源的开放。同时,低水平制作、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和应用受到制约。

我们认为,资源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加大投入,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共同形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制定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独立开发开放教育资源不可取,应该更多考虑引进或改造优质资源。比如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了传统高校优质资源的开放,尤其是“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也于2003年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国家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拟建成1500门以上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数以万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总容量达到1000TB以上。同时,应充分调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主导开发或合作开发优质资源。根据珠海的区域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以高端培训为组织架构,选择适合远程教育的特色专业,聘请一流的专家学者、专业的资源开发团队、高水平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主导,开发一流的课程资源。只有多方面资源的有机整合,才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量的快速扩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打造具有珠海电大特色的精品课程网和数字图书馆,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形成学校的质量品牌。以此同时,中国知网的创建和发展模式,珠海电大发起成立的全国13所地市级电大终身学习协作会,提出平台共建,服务器孵化,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都在积极探索资源建设的发展道路。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开放大学,基层电大是开放大学的发展基础。基层电大要顺利进入开放大学的门槛,并发挥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作用,必须要明确其发展定位,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开放大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育,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探索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整合,促进、引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任务,也是我们珠海电大的发展目标。(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岸.从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电大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继续教育,2011年第6期,26-29

[2] 徐彬.新阶段电大发展动力、任务与实现路径探讨[J].云南电大学报,2010年6月,5-7

[3] 李智平.全民学习时代电大电大发展服务的定位和拓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