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06: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的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思想和方法是学习研究的“器”,也是推动学习发展,学习创新的基础。地理学以认识区域位置、人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上的联系、变化;从相互作用来观察世界、认识人类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这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一整套科学研究与思想方法,不仅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也成为衡量人们地理科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把地理课中涉及的学习方法概括为不同层面:首先,最高层次的是有哲学意义的地理学思想方法,如系统综合法;其次,是地理学知识获得和应用中的方法;再次,是地理教学中渗透和体现的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推理、分类、抽象、概括,以及假设、理想化等理性方法。不同层次的方法融合渗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构成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如区域比较、区位因素分析、地理区域分析综合、地理地图分析方法等。
我在课堂教学时坚持依据课标的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观,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采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精辟的解说词,声情并茂的动画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激起情感上的愉悦,触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
尤其是按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要,分章节、有目标、有选择地确定一些地理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如在单元内对地理学习方法进行梳理,如地图法、图表法、空间定位分析法、区域地理事物分布法、区域分析与比较法、区域综合分析法等。它们都能帮助学生发现和体会地理规或者地理学说成立过程中学习方法,学生自然地明白了地理规 和学说的前世今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同时知道所学知识是如何来的,能感受到学习方法的优点,容易记住这些方法并应用到地理学习中去,受益匪浅。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地理
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思。学生要会思,老师就要创设“能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和情境”,设计出引发思考的问题,并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
问题往往是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最好手段,针对初中学生上课注意力坚持不很长的特点,采用提问题能使学生整节课围绕老师思维,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来逐步引导学生。基于这一点,在学地震这一内容时,以大家所熟悉的5・12大地震为例,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还有哪些地方可能发生地震?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带着问题逐一解决。还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径来进行思维,大胆地想象各种问题可否有其他答案,提供学生思考余地。人们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如在学“中东”一节时,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从反馈回的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不但学生能及时地掌握地震的有关系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此外,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感悟到学习地理的学习方法。
三、在地理活动中感悟地理思维方法
高二这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会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地理复习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地理复习的学习方法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
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到相应考点,便能事半功倍。
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考生应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
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小提醒:说到“点”,除了知识点、考点外,考生还应注意热点。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很有必要。考生应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培养应用型能力。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
加强知识内在联系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这就要求复习应回归课本,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
有的考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小提醒: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宜将图文有机结合
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地理复习必须注意图文结合。
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
小提醒: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地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仔细、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
保证题量提高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保证每天都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
为此,考生应有计划、适度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以培养答题的感觉。建议考生对众多的复习资料进行精选,最好有针对性练一些几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通过做题培养答题的思路,通过做题检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同时将最近一段时间做过的模拟题、仿真题进行整理,适当汇总一下最近自己常见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方法的不足。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采用“练习———找到出错原因———回归课本———再练习”的复习模式,让弱点不再弱。小提醒:对不同的题可以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有的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学习地理十大思考方法1.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2.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选言排除法
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5.形象思维法
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
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如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本题用选言排除法,确定答案为(4)。
高二地理复习误区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探究式学习
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实际体验学习内容,以自己的直觉和情感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方法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能够积极的去发现,主动地探究创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原理,逐渐使学生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一、明确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目标
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的准备,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独立进行,针对遇到的问题可以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知识内容更加问题情景化,通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视性,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个体能力的发展。以往我们的教学观念都是以高考成绩来评判学生,当然,教师也在追求高考成绩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就会大量的让学生做题,考试,不停地给学生灌输“营养”。然而探究式的学习则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它需要时间的证明,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没有什么连续性,而且中考时又不需要考这门功课,那么高中地理的学习则需要从零开始,同时高中地理课程到了高二阶段就成为了选修课程,无形当中,高中地理也就受到了限制。
二、把握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探究式的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悟,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精心的创设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此外,探究式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建构,而且学生思维也将处于活跃的运行状态,学习效率也会大有改观。
三、落实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感知和认识的过程。作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信息,另外,还要做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工作,内化认知,促进学生的理性感悟。
1.注重感知
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供贴近实际的多样性材料,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趣味中感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去发现带有趣味性的地理信息,并适当的将这些信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当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地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事物现象相关联的时候,就会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到“季风环流”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掌握这节知识内容,可以创设出接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出示一幅反映生活静电的漫画,再展现季风环流的图像,启发学生认真的观察并思考问题,什么样的大气环境容易产生静电?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感受到静电大都在什么季节?这两幅图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幅简单的漫画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当中,可以为学生增设适当的实践性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是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重点感悟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大部分是停留在初步的认识阶段,还谈不上对地理知识的条理性感悟,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内化,所以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重点感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探究式学习当中,要求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去深化,思维继续发展,去寻找事物的特征,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例如,可以从学生已知的问题,海水为什么会是咸的,去推理为什么一些内陆湖也是咸水湖?进而得出论证,水的进出决定水中盐度的变化。再如,讲到区域地理黄土高原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进行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性的分析黄土与含沙量之间的关系,不仅与植被,土质相关,还与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使学生明白,解决某些地理问题,必须要有理有据才行。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相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学习方法; 探讨。
根据从教三十多年的体会、成功学生的经验及高考的要求来探讨地理的学习方法。学好地理的一个前提是喜欢地理,喜欢就变成了一个愉快而深入的过程。没有兴趣,也可以逐步建立兴趣,如取得几次好的成绩或喜欢某个地理老师的课等。但建立持久恒定的兴趣则是了解什么是地理学、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有什么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哪些可循规律,都会引起学生兴趣。只要我们掌握了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对于学好地理课程,也同样十分重要。老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首先要从明确学习目的入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地理,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帮助等。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端正学习态度,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地理课学好。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才会积极思考和认真钻研。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文字和地图、图表是地理学表述的双重形式,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地理高考突出考查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地理试题几乎是每一组题都有一幅图(表),这些图表多数比较新颖,对学生读图(表)的能力要求较高。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三、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特征是:主动、独立、自我规划。“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制定恰如其分的目标,以此来激励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尽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如在讲解“世界气候的成因”时,让学生寻找地球上各种运动的因素,由大气的运动、洋流的运动、太阳辐射的移动以及地球自身的运动等等逐步拓展,层层设疑,激发进取,通过讨论,分析对地球各种气候的成因获得一个整体而细致的掌握。
四、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天气的变化,河流的偏向,城市的地域形态,商业的分布。
五、加强课堂参与、鼓励课外实践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上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准备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动员学生加强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既可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还可以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能力。
六、从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的含义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在合作讨论中优等生发言较多,而中等生和暂差生讨论的参与性较低。因此,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合作学习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概括和总结,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系统化、规律化,是升华其认知层次的关键。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也处于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之中,如何做到让课堂教学高效,活泼,趣味十足,如何保证教与学的个性化以及课堂的开放性,是对当今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一、掌握初高中学习内容差别,强调学好高中地理注意点
在新高一开学第一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翻看教材目录,浏览教材内容,告知高中地理必修、选修的主要学习内容。接下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高中地理教材的前言,观看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小视频。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觉得高中地理学什么?怎么学能够学好?当然,这种讨论往往只是浅表的,但确是极为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展示讨论后的认识,接下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高中地理学习内容的特点、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等。着重强调初中地理多研究是什么,而高中地理则侧重需要思考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问题。可结合教材举例介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为接下来即将学习的“地球的运动”内容准备地球仪、留意思考太阳对人类的主要影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哪些特点等。提前介入可以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明晰高中地理的特点,为顺利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强化学习方法指导,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地理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常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分别给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建议。
如在高中地理湘教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教学时,笔者常建议学生通过口诀去知晓太阳的基本特点:太阳是个气体球、组成成分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能量释放电磁波(可补充电磁波相关知识,包括物体温度和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等)、能量来源核聚变(可补充核裂变、核衰变相关知识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等。通过联想、编口诀等方法不仅仅会增强学生记忆效果,更可以使得地理内容变枯燥为有趣,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再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内容时很多学生对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理解比较模糊,笔者会建议学生以课桌为黄道面,将地球仪在课桌一侧进行转动,看课桌和地球仪之间相交的状况;在理解太阳高度时教师以拳头代表太阳,在日出、正午和日落时拳头的位置则表示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在理解地转偏向力时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台风的卫星云图。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来理解相对抽象的内容不仅仅更为便捷,学生们会更加充分的感受到地理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也会成为他们乐意学习地理的动力之源。
三、做好^程控制,强化个体关注,确保班级整体得到提升
很多时候,因高中学习内容较多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层级与初中相比提高较多,此时部分学生若在地理学科方面发展不理想则特别容易产生放弃思想。尤其在高一这个起始年级,教师绝不可对学生轻言放弃。因高一地理要学习整个高中最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立体几何、物理学科等相关知识的支撑,尤其是女学生因缺乏必要的空间感对“地球的运动”理解较为困难,很多学生也因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关注较少,学气运动、水循环和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时较为痛苦。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反应及学业发展状况,及时跟进。帮助学生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的必要措施,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相信学生一定愿意转变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必修Ⅱ多为人文地理,包含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人地关系等内容,部分学生在学习完必修Ⅰ后可能会觉得高中地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少。人文地理中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分析角度等方面需要有必要的思考问题的思路,这些往往需要学生进行记忆,若教师忽视了学习人文和自然地理内容的方法指导,很多学生可能会在人文地理部分投入出现偏差。
阿尔温·托夫勒在80年代预言的那样:“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解决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教育科研关注的课题。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会学习的教学与训练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发展独立学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中、小学开展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侧重从教师的角度谈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谈学习;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中忽略了对影响学习方法选用的变量因素(学习者本人的特点、学习材料、学习时间)的说明,使学生虽掌握了学习技能,却未能做到策略性的学习;将学会学习简单的等同于学习方法等等。研究表明,学习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智商的高低,也不仅仅在于获得了多少学习技能或“正确的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前者已经“学会如何学习”,即他已具有“对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监控,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认识和控制学习情境——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学生如何监控和调控学习过程。
元认知做为一种知识,即对认知的知识,是与能力存在着既密切相关又相辅相成的联系。元认知理论的大量实验与研究表明,元认知在学习的调控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直接的训练获得,从而使学习的调控在元认知作用下成为可能。因此,要真正地实现教会学生学习,重视元认知的作用,重视元认知、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技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一个相互作用整体进行教学,才以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使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二、地理学科元认知的培养
研究发现,少数优秀学生可以自身发展元认知能力;一般学生没有这种才能,他们在学习中独立性少,依赖教师较多。因此,无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获得元认知知识和体验,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是可教的,而且应该尽早教给学生;另一方面,元认知策略是可以学会的,而旦一旦学会,学习者便可以运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
元认知知识的培养
地理教学主动开展元认知培养,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和拥有大量的元认知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地理学习的元认知知识,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策略性地传授和培养。
一般而言,有关地理学习的元认知知识的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现成的元认知知识。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前人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如地理学科特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等,这是这方面知识的主体。教师应对此有足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本人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元认知知识的积累。这主要是总结自己学习地理的体验。再次,是教师从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收集到的元认知知识。这主要指既具有个性特点 、独创性,又具有普遍适用和启发意义的学习体验。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首先有针对性、适时适宜地传授元认知知识。地理学习有关元认知知识从分类角度看,主要有四个方面:
1.有关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的结构特点、难易特点、思维特点、方法特点等。其意义在于学生明确这些特点后,利于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进行学习活动、表现为面对怎样的教材、知识内容,学生会立刻做出相应反映,明白应怎样加以掌握。
2.有关地理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
掌握地理知识在量和质上的目标。其目的是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理状态、明确学习目标以调动学习主动性力争靠近目标。
3.有关地理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
主要指主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客观学习步骤、行为策略的知识内容,其意义在于选择有效的途径迅速实现学习目标。地理学习策略包括 地理知识注意中的策略、阅读地理课文的策略、阅读地图的策略、地理知识记忆的策略、解决地理问题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在每个方面又有许多的具体策略,比如在地理知识记忆学习中,学生经常采用的有机械记忆、结构化记忆、多通道联系记忆、形象记忆、音韵化记忆和意义性记忆等策略。
在学习策略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各种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和应用的环境,从而学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比如在阅读地理课文的策略中,“左图右书”是阅读区域地理课文的有效策略,填绘略图是阅读地理描述性课文的有效策略,编写提纲是阅读地理说理性课文的有效策略。
4.有关学生个体和群体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一、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总结了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刻苦学习+正确方法+少说废话。少说废话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能否刻苦学习也并不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区分度,所以,是否具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高素质、高能力学生必要的条件。
方法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个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的话,砍一棵大树或许仅仅需要十分钟,所以说,正确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好比一个明眼人却被黑幕蒙蔽了双眼,身边一片黑暗,摸索着前行,往往却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经验教训传授给她们,让他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譬如,在地理的学习上,要重抓图表,了解记忆。(1)与图表(地图、统计表、表)相结合,做到有图有知识,有线索有图,做到系统记忆,连锁记忆,把每一个小知识点通过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个小点便可发散开表,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抓住重难点,分清主次,地理的一些知识是可以理解记忆的,掌控大致的意思即可,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记忆这些知识上,然而涉及常识性问题时,便一定要死记硬背,不能出半点差错。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跟世界观都不一样,所以说,学习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说你的方法就一定好,我的方法就一定不好,我们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中心,产生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便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首先,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相信每个教师都深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与学习两方面积极与学生交流,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真正地成为他们的朋友,当一个学生对某一位老师产生了好感,慢慢的他也会喜欢那位老师所带的学科;其次,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许多中学生的眼中地理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实则不然,地理其实是一门有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用风趣的语言,多种多样的课堂练习等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最后,让地理走出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结果,让地理走进生活,有利于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
英国诗人德莱敦曾经说过:“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所谓教育,在我看来便是养成习惯,作为中学教师,中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未成形,我们应教书育人双管齐下,更注重帮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习惯便难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又何以提及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利用地理课堂上所学,把自己所看到的不同地理事物或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对比、联想、分析、综合,也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利用地图等地理语言表达描述这些地理知识,这便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合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地理内容、学习地理方法、思考地理评价、提高地理实践等地理学习习惯。另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其他学习习惯。诸如,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究效益的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习惯;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不单单适用于地理学科,更适用于其他学科,这不光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更对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