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6 10:31: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篇(1)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控管体系以PDCA闭环运行模式为基础,具体由以下七个环节构成:(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前提,通过辨识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从而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增强风险预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危险源辨识环节,应确保辨识范围拓展到煤矿整个生命周期和各个生产环节,覆盖到人、机、环、管各个方面,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辨识。(2)危险源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风险进行评估。一般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方法,评估正常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对各危险源的风险概率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量化处理。在风险评估之后,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将系统风险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3)风险管理标准的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是指实施各项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依据。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程,结合煤矿生产自身的特点和风险管理水平,制定具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风险管理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运行,有效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4)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管理标准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和手段,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资源有限,不能对所有风险实施全面控制,所以可遵循危险源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风险分为若干个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5)日常监测监控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应充分利用实时动态信息系统对危险源进行日常监测监控,及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对危险源实施日常监测监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已经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监测,若该类危险源超出了可控状态,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二是实时监测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危险源,掌握危险源的管控效果;三是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危险源,促使危险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6)风险预警当危险源达到导致事故发生的临界状态时,即危险源失控时,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旨在降低风险危害程度,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在风险预警系统中,不仅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且还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以便在危险源失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降低人、财、物损失。(7)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是一个反馈的过程,通过评审考核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新的风险控制措施,促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1)强化风险预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煤矿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安全管理文化氛围,调动起全体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在生产现场中的工作行为。如,可在井下各巷道、工作面等处设置危险源辨识牌;在专项培训宣传栏上普及安全风险预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利用井下广播宣传风险预控文化等。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将风险预控管理纳入到年度安全培训计划中,提高企业全员对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视程度。(2)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煤矿企业要根据国内相关法律、行业标准,结合本企业内部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中,要将井下管理作为重点,实行岗位危险源管理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从人、机、环、管四个层面出发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杜绝作业人员出现不安全作业行为,从而确保井下安全生产。(3)健全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与考核机制为确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应将目标责任逐级细化到各矿井、各区队、各班组和各岗位之间,要求作业人员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作业过程中。同时,健全各级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对各岗位、各班组、各区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安全工资挂钩,实现薪酬与风险责任相匹配。(4)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和风险管理需要,建设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实时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共享危险源信息,为煤矿管理者及时掌握安全隐患情况,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此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还应具备登记、查询、审核、考核等功能,推动煤矿安全管理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结论

篇(2)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74-01

一、体系建设背景

某露天煤矿位于中国偏远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恶劣,环境较差,煤矿开采工作受环境、地址、设备、人员、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危险因素种类多数量大。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积极推动该露天煤矿的安全发展,对企业长期安全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一套先进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框架,因此,在该露天煤矿全面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基层企业落地实施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关键。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础内容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要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有效的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检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改变煤炭行业安全形势的迫切需要。

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危险源预防控制”,将煤矿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能够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危险源与事故之间的关系,通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并且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可以从根源上控制事故隐患,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逐步建立安全自主管理、自主控制的状态,从而有效降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四、体系建设关键步骤

参考井工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露天煤矿体系建设同样主要遵循以下七项步骤【1】:

1.领导决策与准备

管理者的决策是体系建设的开端,是体系顺利建设和实施的关键。管理者持有的态度、决策行为、对体系建设的认可态度,可直接影响体系建设和运行实施的成败。煤矿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做出坚定的决心和郑重的承诺,方能顺利建立并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2.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的策划和设计,明确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方针、目标、职责分工等,为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这项工作是体系建设实质性工作的基础,至关重要。对于初次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煤矿企业来说,必须制定相应的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文件框架结构等内容。

3.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体系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这项工作中,关键环节是: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估和危险源控制,明确知道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危险源及危险源存在的具体形式,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4.体系试运行

5.内部审核

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对体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符合性、合法性等进行审核,为管理者后期采取的措施提供依据。

6.体系运行绩效模糊评价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绩效模糊评价的目的是从员工的主管感受方面来检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多方面的建设成果,不断的发现问题,制定对策,解决问题,推动风险预控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7.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主要是煤矿的最高管理者就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有效性以及方针、目标的贯彻落实进行评价,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与缺点,从而不断改进。

五、体系建设与执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有效解决措施

1.体系建设原则不明,未与现行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

不同的露天煤矿资源赋存条件、采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自身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不可照搬照抄,而应充分适应、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与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以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流程为基础,取其精华,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适合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

2.体系建设程序混乱,建设过程进度缓慢

由于规划设计不全面、参与建设的组织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责任不清、顺序混乱等多种问题,从而导致体系建设进度缓慢。

(1)制定体系建设的计划,加强计划执行力度,推进体系建设。

在体系建设准备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合理制定体系建设计划,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建设过程的顺利推进。

(2)为了使参与建设的人员能够深刻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体系建设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深度掌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应开展多种类多次数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人员体系建设的能力。

某露天矿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多项培训,部分相关培训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目的如下,各煤矿企业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展开培训和学习。

①针对全员开展关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成、特点、运行模式等基础内容的培训,让全体职工了解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

②针对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关于体系建设的意义、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体系建设关键步骤的培训,全面了解体系建设的要点和步骤;

③针对抽调的文件编写人员开展关于体系文件的框架结构、编号规则、文件的编写目录及编写技巧的培训等等。

(3)配备必要的人力,参与体系建设的人员关键在于“质量”,尽量抽调具有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现场生产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和媒体支持。

3.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不全面

(1)危险源辨识是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的露天煤矿的危险源辨识,应从制度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与不足)、观念危险源(安全文化缺乏和安全氛围淡薄等)、物态危险源(机器设备和环境方面的危险源)和行为危险源(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全面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为了科学有效、全面的进行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可根据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对露天煤矿根据某特定的原则(例如,生产工艺环节、组织机构、设备类型等)划分为多个单元,全面覆盖露天煤矿的危险源存在范围。某露天煤矿根据本矿的实际工作情况,根据职工工种对该煤矿的行为危险源辨识单元进行划分, 根据设备类型及矿山责任区划分对物态危险源辨识单元进行划分等等。

(3)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估,须全员参与。煤矿企业可发动全体职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环节,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将危险源辨识更加全面、管控措施更有效。

六、结束语

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露天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落地实施也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关键。综上所述,各露天煤矿企业可参照相关标准,吸取行业先锋经验,结合企业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性的体系,并运行实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现飞,李新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2012.

篇(3)

关键词:煤矿; 风险预控; 安全; 管理

一.煤矿风险预控的概念

煤矿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达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煤矿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它的管理对象是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它的管理标准是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出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当然地质条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规范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亡率、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水平,因此规范的条款是针对煤矿的,不适应于其它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个规范是围绕“危险源管控”建立的,而危险源的辨识又是基于“事故机理”展开的,因此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仅强调危险源现场管控,还强调煤矿应明确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以实现危险源的系统管控。规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打造“本质安全”矿井。也就是即使“人”、“机”、“环”、“管”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了安全问题,但由于另外其它三个因素的本质安全性,也不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一个终极目标,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煤矿还无法做到,但是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将使煤矿逐步接近“本质安全”,最终实现零伤亡。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的理念一样,所有的员工都应参与,所有的过程都应覆盖,应确保方针、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等持续改进,应确保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三.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安全水平差距较大。目前,美、英、德、澳等国已基本消灭重大死亡事故,澳大利亚每生产1亿吨煤的事故死亡人数仅1人。同美国、南非、俄罗斯、波兰和印度相比,我们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几十倍,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五倍。当前国际国内对中国煤矿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国际社会眼中,矿难就是中国的代名词。国内民众和媒体对煤矿事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越来越重视。煤矿从业人员及其家庭对煤矿安全期望越来越大。

【结语】: 煤矿风险预控建设需要一个长效机制,要从认识起步,不断改进完善方法,树立长治久安的思想,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研究。煤矿安全体系的建立对于我们的采矿人员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就应该更好的完成我们的风险建设。煤矿的风险建设不仅能够保证我们的煤矿生产人员有一个很好地作业环境,更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安全标准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顾孟泽.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09)

[2] 韩永轶. 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3(08

[3] 李振国.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上湾煤矿的应用[J]. 煤矿安全. 2013(06)

[4] 毛家鑫,高佳旭. 基于ISM的全面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分级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23)

[5] 郝贵.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神华集团的成功应用及推行前景[J]. 煤矿安全. 2011(10)

篇(4)

1.1水灾事故风险水灾是煤矿运作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水文地质状况相对繁琐的地带,其透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秩序,对煤矿科学开发、职工安全、收益等方面的保障,均存在非常不利的影响。

1.2瓦斯事故风险煤矿缺乏足够的安全设备、相关管理工作不当、有关技术不合理会导致瓦斯事故发生,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一方面导致本来的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

1.3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因煤矿生产对象具有易燃性的特点,要是施工时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一些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就安全管理而言,这属于潜在的危险源。

2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2.1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要使煤矿企业所有职工都具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构建并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样就能够提高预控管理质量。第一,对于煤矿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学习风险防范相关知识,从思想层面为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提供保障。第二,面向所有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宣传与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形成良好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风险预控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全员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提升,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做好铺垫。

2.2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首先,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具体由风险预控管理专家、负责施工的人员、煤矿领导几部分构成,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状况、工程性质。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从而在制度层面为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推行岗位责任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风险预控管理,确保把职权细分到每一个员工,要是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则应当尽快要求有关负责人加以改进,确保该项工作具有权威性。再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使管理工作和绩效、待遇福利挂钩,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身于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之中。最后,注重安全隐患检查机制的形成,确保在搜集风险信息时,不存在任何疏漏之处,充分确保该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2.3努力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工作繁重,责任非常重大,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就应当把握好下列几点:第一,制定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人才选聘机制,确保录用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满足煤炭企业的工程需求;其次,高度重视新人的岗前培训工作,通过多个实践案例,向他们介绍实践中常见的风险,使他们逐渐养成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可以尽快胜任该项工作;再次,把风险预控管理归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为他们提供升迁、加薪等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注重培训体系建设,由于在不同情况下,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结合各种情况的案例,使员工不断发现自己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发现有效的方法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最终能够不同提升员工的预控管理能力。

3结语

篇(5)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装置与互联网、无线专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一个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2物联网的技术支撑

RFID:电子标签属于智能卡的一类,物联网概念是1998年MIT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来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主要起“使能”(Enable)作用。传感网:借助于各种传感器,探测和集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物质现象的网络,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之一。M2M: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专指机器与机器间无线通信的业务类型。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M2M不是简单的数据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它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一种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产业主要推动力之一,自动化和控制行业是主力。

1.3物联网的系统架构

在业界,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可分为三层: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传感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应用层。如图1所示。

2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

2.1系统理念

王楼煤矿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是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减少其安全管理运行成本、综合化、集成化的软件信息平台。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安全第1,从0开始,向0三违、0隐患、0事故迈进,安全工作100%。信息系统功能涵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能降低贯标的难度,有利于流程化、规范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提高贯标效果,提升安全绩效。矿区各科室区队通过局域网访问系统,完成各种相关操作;除了浏览器外,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模式如图2所示。图2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模式

2.2系统特点

(1)与王楼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紧密结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完全按照矿井长期形成的、运转高效的、特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的,满足王楼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2)以风险预控为核心:整个系统的开发设计围绕风险预控管理展开,内容涵盖危险源管理、隐患治理、不安全行为治理等;(3)易于部署、良好的安全性:本软件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存储,软件只需要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其他电脑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和软件的安全;(4)操作方便、友好:软件界面设计友好,采用了业界最新的Ajax技术,操作简单方便,速度快。

2.3系统体系架构

煤矿安全100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危险源管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组织保障管理、管理体系考核评价、安全文化建设、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

2.3.1系统前台

王楼煤矿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首页登录前台,是集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文件、图片新闻、最新信息、会议纪要、通知通报、安全文化、安全培训和资源共享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方便职工了解上级一系列文件精神及矿井安全动态等。未闭合的安全隐患、最新不安全行为及未闭合的考评指标显示平台,将各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安全行为及考评指标的闭合完成情况以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信息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安全信箱对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或矿井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前台页面最下端设有相关安全网站链接,可点击直接进入,进行查询相关安全资料、获悉最新安全动态。示意图如图3。

2.3.2系统后台

系统后台共由15个模块组成,如图4所示。图4安全100管理信息信息系统后台构成部分模块功能简介:危险源辨识模块:规范危险源辨识的业务流程,实现辨识单元划分、根源危险源辨识、状态危险源辨识、任务工序梳理、危险源统计分析等,能够导出各工种风险管理卡、及各工种任务工序(包含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隐患治理模块:实现隐患的闭环处理流程,包括隐患录入、整改确认、隐患复查、隐患查询、图形化分析、责任追究等。不安全行为模块:实现不安全行为录入、不安全行为查询、生成不安全行为报表及不安全行为类型分析等功能。短信服务模块:利用该模块,可以实现隐患、不安全行为、考核指标等的短信通知,可以给员工发送安全相关信息、可以实现工作安排提醒等。考评体系模块:该模块提供了各种体系(如安全、职业健康、质量、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的设置、考核功能,多个考核体系可以并行。

3物联网与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

在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初期,使用人员登录系统后,可查询每项相关信息,如本部门被查出的隐患情况、三违人员等。虽然使用方便,但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保证科室工区第一时间接收到相关信息提示。为了能够随时随地且第一时间地接收本部门的安全信息情况,除了登录网页系统查询外,还开通了网络短信平台,可以使用手机终端接收系统的信息反馈。根据短信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包(SDK),开发出接口软件,无缝链接到短信平台。进入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后台的“短信服务模块”,设置具体接收人的短信收发权限。开通短信收发权限的接收人,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相关安全信息。用矿井隐患治理的闭环流程举例说明:检查人查出A部门的隐患情况,由相关工作人员筛选后录入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确认隐患整改责任人,系统就发出隐患整改信息至整改责任人,同时发送手机短信提示至整改责任人手机终端。隐患整改完成后,在系统中确认,系统自动发送系统提示及短息提示至检查人,检查人现场确认隐患整改情况,达到整改标准该隐患即可闭环;若不够整改标准,则发送信息至A部门,责令其继续整改。中间环节一直是WEB系统和手机短信两种提示方式并存,直至该隐患整改完成,达到标准要求,即可关闭该隐患治理流程,即为闭环。流程如图5所示。图5隐患治理流程图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发送的手机终端短信提示,除了隐患整改提示外,还可以在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后台设置其他重要短信提醒,如会议通知提示,重要日程提醒,不安全行为的提醒等。这些短信提醒功能可以根据矿井的实际需要进行权限设置。

4结论

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风险预控管理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国,最大的开采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同时,还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国家。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估且不谈,每一例矿山事故的背后都牵涉到活生生的生命,对家庭和国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虽然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总的死亡人数等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按照现代安全管理阶段发展理论的划分要求,它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和文化管理四个递进阶段理论构成。从目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尚处于前两个阶段,即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阶段,这种管理属于事后管理,管理效果较差。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的事后管理方式,采取措施完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治久安的发展理念。下面,本文就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涵义

作为煤矿生产安全的过程管理模式,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即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预控中心信息处理、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它们彼此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兼有某种内在联系,也说是说相临的内容项具有承接联系,代表了管理实施的先后顺序。具体地说,危险源识别是风险预控的第一个步骤,要求在事故产生之前由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包括源头和风险大小的评估。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监控是它的第二个步骤,然后是对那些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信息采集,最后要求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与处理,防范重大事故的产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具有无可比拟的卓越特性,能够及时发现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因此能从长远意义上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及时性、闭环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我们就能及时正确地进行预警,从而大大降低煤矿生产中的系统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率。

2、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具体内容

2.1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上文提到,识别危险源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所必须重视的,因此在事发前应对危险源进行必要的评估,评估其危险性大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等,然后对其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连续的监测,一旦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超过一定值,立即发出预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事故的产生。可见,危险源的辨识意义重大,是煤矿实现安全风险防控的先决条件,要想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全面监测、全面辨识。

2.2 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制度的制定

为煤矿日常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制度建设保障,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激励奖惩制度制订,管理运行体系设置,岗位职责设置明确,监督机制完善健全,煤矿文化建设合理到位等。

2.3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

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我国过去发生的众多煤矿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可见,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惩罚或奖励,而是要分析其产生的实质条件、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某种规律特征,然后再这些行为进行条理归类,然后对每一类不安全行为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与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4 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提炼,形成一系列管理要素。这样,在今后的管理中,只要控制好了这些管理要素,就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然而,如何控制好这些管理要素,把它们控制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施。管理标准的制定应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原则,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在能达到目的的前提下,手段应该越简单越容易实现越好。

2.5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

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也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煤矿生产环境管理、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是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

3、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意义

(1)在目前煤矿行业总体不景气,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落后,安全形势不乐观的大环境下,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给煤矿企业长效安全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为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

(2)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及时的发现危险源,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的管理要求。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系统的核心,也是建立本安型煤矿的起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能否运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矿能否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是从前瞻性的角度来完善煤矿企业风险管理内容、应急预案内容的一种以预防为主的主动管理模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管理过程可以根据煤矿企业的不同情况而灵活调整,但通常都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4.1 危险源识别

从煤炭行业兴起以来,危险源无处不在,如瓦斯威胁、机电故障等,这些危险源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首先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只有对做到了对危险源全面而有效的识别,及时进行记录,才能为后面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日常监测

煤矿企业通过一定的监控系统,对煤矿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一旦发现可疑的危险源,就会自动向预控中心报告,同时还会采取一定的初步措施,使危险源暂时得到控制,预控中心收到反馈报告以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同时建立危险源档案,作为日后日常监测的内容。

4.3 预控中心信息处理

预控中心是整个煤矿隐患信息处理的核心,预控中心的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管理、煤矿风险预控的中长期规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日常监测信息反馈到预控中心后,预控中心即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已经辨识出的危险源,同时根据各种辨识危险源的方法,检查是否出现了新的危险源。如发现则对新危险源进行评价,如没有发现则继续进行日常监测。

4.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尽快分析风险的大小和产生的原因是预控中心对风险评估之后应立即执行的步骤,它关系到风险防控的效率与质量。如果风险较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则可以暂不处理。相反,如果风险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则必须马上制定一定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措施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如果可行,则予以实施。对于煤矿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类措施,即修改某些管理程序、作业规程或标准等,然后将修改后的规程等在生产中落实;另一类措施是技术性措施,即通过新建、改建或改造等手段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4.5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包括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预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经过讨论确定后,批准并实施。相关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措施前应先经培训学习,确认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实施,预控中心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达到要求的,应予以标准化,巩固成果。

5、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质量的评估

为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应该对风险预控管理的质量进行评估。质量评估的方法很多,如BP网络评判、专家评判等,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判方法,可以视煤矿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无论采用哪种评估方法,都要体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因为只有这样,评估才能反映出煤矿的安全管理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到位。评价内容主要根据风险管理的内容来制定,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预警是否及时,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是否准确到位,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手段是否合情合理,是否以人为本。

(3)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组织结构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相关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奖惩制度是否合理,不同岗位之间是否分工明确,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等等。

6、结语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重视事后管理,轻视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它通过对煤矿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日常监测,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并制定出一整套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将危险从源头上进行消除,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是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煤矿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春,宋学锋.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煤炭工程,2007,(9).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

[3]郭桃艳,杨君.试论如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J].煤炭工程,2006,(6).

篇(7)

为保证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我矿不断探索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集团和准能公司的总体部署,黑岱沟露天煤矿做为准能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于2007年10月开始体系建设工作,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2010年的神华集团公司验收中,我矿达到集团本安一级。期间我矿申报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应用》成果也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与运用,是当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加强对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结合我国煤矿实际进行应用,必将对我国露天煤炭开采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该体系首创基于内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控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它将安全管理考核、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安全奖考核和事故考核全部纳入其中。实行矿对各生产单位的一级考核和各生产单位对班组的二级考核制度。通过本安管理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对生产环节危险源的管控做到了心中有数,进一步提升了我矿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体系的运行,员工可以及时获得全矿与自己相关的安全信息和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的不安全行为,使员工更加明晰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危险源及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本安体系的实施从管理的角度做到了危险危害因素事前控制,管控重大危险源更加有的放矢。小事故发生率及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均明显下降。

体系建设首先要利用危险源辨识法对生产工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辨识,之后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建立了具有露天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特点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它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对露天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

体系特点:¹研究提出了露天煤矿危险源综合辨识技术与方法;º把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与露天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有机结合;»突出露天煤矿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和管理;¼体系涵盖了露天煤矿生产、洗选加工、设备维修等全部工艺环节;½采用两级考核评价体系,满足整个系统的内部评价;¾开发了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系统软件平台。

准能露天煤矿借助自身采矿工艺齐全和良好的现代企业环境,创建了这套完整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体系的全面实施,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设备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危害等因素给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促进准能露天煤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明确了各岗位安全要点、职责范围和岗位标准等内容,用以指导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作业行为。同时设定动态考核指标,约束各级管理人员积极监督检查;准能露天煤矿借助自身采矿工艺齐全和良好的现代企业环境,创建了这套完整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体系已在神华集团内部的宝日希勒、胜利北电、宁煤露天等多家露天煤矿推广应用。随着我国露天采矿业的发展及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文化的普遍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露天煤矿企业认识到建立安全生产预控体系的必要性,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努力推进本安体系建设的同时,我矿还在各类生产环节中不断推陈出新,加大硬件投入,利用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其中重点项目有:

1.1卡车运输工作的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改善作业环境,我矿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标志,并在主要交叉路口设立警示灯;设置了坑下导航灯;在所有车辆上安装了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卡车司机佩戴防困耳机;为了改善夜间作业存在灰尘大视线不好的现象,在所有指挥车辆和卡车上张贴反光膜,保证夜间车辆的安全行驶;冬季在坑下坡道上喷洒防冻液,起到降尘、防滑的作用,确保工作现场的运输安全。

1.2高台阶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高台阶作业易片帮的危险,我矿引进了边坡监测雷达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边坡稳定情况,边坡雷达监测期间共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片帮,都及时进行了预警,其中一次成功预警8小时后发生片帮,坑下作业人员与设备均已安全撤离,边坡雷达监控系统为高台阶作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在高台阶作业区域,设置了反光警戒带,在裂缝区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要求进入警戒带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且要有专人监护,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通过制度和措施制定和落实,确保了我矿高台阶作业的安全。

1.3设置了边坡监测站

我矿在边坡设立了监测站,对我矿排土场稳定性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监测。与传统人工测量相比较,节约了成本,保证了监测实时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边坡滑坡所带来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我矿生产的安全。

1.4制作培训教材录像

为了提高职工们的学习兴趣,改善以往单调的培训模式,我矿投资50余万元聘请专业机构拍摄了主要工种的视频培训录像,同时选出一些有针对性和有教育意义的事故案例制作了事故教材培训录像,让广大职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减少事故的发生。该教程一经推出,获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我矿计划在今后继续投入,将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拍摄成为视频教材。

1.5开设调频广播电台

我矿在矿内开设了调频广播电台,并在所有作业设备上配备了接收装置。日常播放《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培训内容,中间插播新闻、歌曲等娱乐信息。这样既宣传了安全知识,又改善了单调枯燥的作业过程。

1.6数码雷管的投入

我矿于2010年进行了数码雷管抛掷爆破试验,采用数码雷管起爆效果明显好于以往采用的高精度雷管,提升了抛掷爆破率,减少了后冲,降低了采矿成本。

1.7建立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

为了能够随时掌握站内进线、配出柜电压、电流、有功及开关的分合闸状态等,我矿建立了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所有变电站的运行监视,采用双机配置原则,当一台主机故障时,另一台主机执行全部功能,实现了无扰动切换。以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增加了安全管理设施和安全管理装备,极大的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对预防事故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2成效显著安全管理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