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与职业论文

教育与职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8 17:40: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与职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与职业论文

篇(1)

一、反思“包办”管理、探索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通过前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发现中等职业中学学生由于生源的原因呈现出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再加上许多年青教师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没有很好的利用情感和社会形式来引导学生。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大。通过认真的反思对以前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是,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管理力量过于单薄,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二是,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与教师搞对立,这种反弹现象的出现使管理很难奏效;三是,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又忙又乱,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反思之后为打开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我借鉴了一些先进经验,开始了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性进行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职业中学学生出生社会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挑战做好准备.

二、学生自主性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室里设置公示栏,将国歌、校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班规、班委干部名单、学生职责、获奖、好人好事、各种违纪各类、考核结果都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一来,谁都想在表扬栏内为自己增光添彩,谁都不愿意在违纪最差栏中“榜上有名”。这样,既增强了管理透明度,也美化了教室,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进取精神的增强,有利于科任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分责设岗、竞争上岗、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设置班、团委干部人员岗位。并将班内事务进行分组分块管理,将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管理范围予以公示。然后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进行竞选,在竞选之前对参选者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欢迎同学们对参选者提出意见。竞选时,先由竞选者在讲台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进行选举。

将班、团委干部选出后,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这样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门窗、电视机、饮水机、扫帚等都落实专人管理,校徽、团徽、长发、礼仪也不例外。为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考评,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若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与操行分挂钩,并在公示栏内张榜。为提高管理员的积极性,在主管班干的同意下可以申请“换岗”。对工作效果差的,也有可以调整。对本周的工作总结采用写周记的形式交班主任处存查。一学期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换届。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演讲、协调关系能力上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踏实、进取的精神,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出一种竞争机制,让同学们养成在竞争中生活的习惯。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选组长一名,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再通过学生会、班干部、老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每周评出一个最差组和一个最佳组并上榜公布。每获一次最佳组每个组员加操行1分。被评为最差组的所有同学与班主任处一起研究改进办法。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比(综合评比包括学习成绩)期中和期末各一次。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给以适当的奖励。校级及以上的文明学生等各类表彰都以此为根据。实行这种方式管理以后每位同学都严格要求自己,都竭力为本组获取最大荣誉。同学们在有竞争力、压力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断增强了年轻心理的承受能力。

(四)、开展活动、扩展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充实课余文化生活,消除男生班的枯燥和寂寞,用每周一节班会的时间组织班上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由组织委员负责,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一起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汇集成了百科知识题库。并仿照“开心词典”的组织形式,由主持人临时在题库里抽题。通过成功的举行了两次活动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去查阅大量资料,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让一些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精彩激烈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现在的社会竞争中,必须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在班上,以组为单位用不同的主题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班上的优胜者将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出生社会后,如何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3、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健康第一”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中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期,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班以班内分组和班级联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各种棋类比赛(如:象棋、军旗、跳棋等).这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还让学生养成了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减少了学生的违纪,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五)、加强监督、落实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无论你的制度有多严、多细,缺少了监督就不会得到好的结果,为了让制度得到落实,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建立了一个由班委领头老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进行随时抽查,并采用老师意见箱和写周记的形式给老师反应情况,让老师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这样学生违纪的不敢轻举妄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篇(2)

(一)培训传统保障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如行业协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既是德国优良的历史传统,也是战后德国职业教育演进的显著特征之一。在12世纪至13世纪,行会组织在德国许多城市建立。这些行会组织制定有各自的规章,明确规定本行业范围内的生产条件、劳动手段、产品质量和避免竞争等问题。学徒制度是中世纪手工业行会的显著特点之一。[2]德国行会学徒制最盛行的时期出现于14世纪至15世纪。该时期,手工业行会详细规定了手工业学徒的招收、手工业学徒合同的签订、手工业师傅守则和手工业学徒满师等事项以强化对学徒制度的管理与控制。[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社会各企业及其行业协会高度关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学校的设立,而且注意投身于职业学校的管理和运行,以提高德国公民对职业学校认可度。应当说,在提升职业学校的地位方面,德国社会企业及其行业协会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以后,行业协会和企业一直致力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二)法律保障德国以法律的手段来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起源于中世纪,而德国现代企业培训制度的确立,则以《行业条例法》于1897年在德国的颁布为标志。对德国企业实施手工业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详细规定的法律是于1965年颁布的《手工业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手工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详尽事项,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则是以《职业教育法》于1969年在德国的颁布为标志。该法是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本法律。该法明确规定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详尽事项,包括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由职业进修教育、职业复职教育、职业改行教育和职业恢复教育等组成。《职业教育法》经过修改并于2005年4月1日予以颁布实施。[3]此外,德国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并对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制度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决策制度、行业管理制度和协调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德国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决策制度规定作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重要一方的、符合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的企业,拥有较大的决策权。企业不仅有权制定职业培训条例等重要教育教学文件,而且有权参与起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参与讨论、研究、制定各种职业教育政策,参与商讨、制定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大纲等。行业管理制度规定行业协会作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管机构,拥有监督、管理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培训事务的权力。尤其是该制度规定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结业考试。协调制度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里的协调指的就是符合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的企业与负责进行职业理论教学的职业学校之间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工作中的协调,这是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前提,也是德国社会、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实现所培养学生技能熟练、职业能力强的一大保障。

二、德国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表现

在当今德国,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行业协会、企业、劳动部门和工会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着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行业协会是德国的一个很重要的组织。德国行业协会的一个突出任务是参与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德国《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受委托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监督企业的职业培训。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的大多数的受委托的“主管部门”便是行业协会。依据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作为企业实践培训“主管部门”的行业协会,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具体表现在:制订条例以管理职业培训、监督企业职业培训的实施、以向培训企业主和受培者提供咨询的方式来促进职业培训、依据相关规定以判断职业教学场所及其培训人员能否胜任职业培训工作、审查职业培训合同、决定缩短或延长受培者的职业培训期限、制定和保管职业培训关系登记册、成立考试委员会和负责结业考试工作等等。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德国实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其最大的特点是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由于历史传统、社会发展、企业利益等方面的原因,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的方式也颇具特色,德国企业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具体表现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权和决策权的主要部分由企业掌握、“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招生从寻求符合条件的培训企业开始、“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考试以企业培训的成绩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主要在本培训企业内谋求就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主要由社会各企业共同筹措、“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师资主要由企业提供和培养。

(三)劳动部门参与职业教育德国联邦劳动部门的机构遍布全国各个角落。联邦劳动局下设州劳动局、基层劳动局和劳动分局。依据《联邦劳动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德国劳动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的职责有:职业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咨询、职业培训岗位的设置与维持、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残疾人职业恢复教育和失业补助资金的提供等。《联邦劳动促进法》第26款明文规定,联邦劳动部门必须向社会公民和适龄青年提供与他们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符合职业发展状况的、与劳务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有关信息;必须按照公民个人和适龄青年的具体要求,提供有关职业、职业发展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选择方面的咨询建议。《联邦劳动促进法》第32款明文规定,联邦劳动部门有关职业、职业发展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选择的咨询工作中,必须与德国青年福利部门、社会福利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合作,以保证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职业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咨询工作。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教程促进和个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是德国联邦劳动部门承担的三项主要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工作。

(四)工会参与职业教育工会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运行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主要表现在与企业或行业协会签署有关学徒岗位培训期间的劳资协议,内容包括学徒的收入、职业培训项目、职业培训计划、职业培训内容、职业培训方式、职业培训质量评估等。包括接受培训期间的福利待遇、安全卫生以及职业培训后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有关学徒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属于工会代表应当过问并力图解决的范围。依据德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工会是德国手工业行业协会的监事会、德国工商业行业协会的监事会和德国职业教育委员会的监事会的组成机构之一,工会还是德国联邦劳动局管理委员会的三方代表之一,因此有效地保证了工会在德国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职业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咨询、采取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措施中的发言权。

三、德国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效果

在职业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推动下,德国社会多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有效地解决了世界不少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且长期困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办学力量不足问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短缺问题、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问题、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问题等难题。

(一)社会多方协力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职业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推动下,德国社会多方,如教育部门、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劳动部门和个人都举办职业教育。德国教育部门举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职业学院和应用技术大学,举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职业完全中学、专科学校、专科高中、职业补习学校、职业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等。符合条件的私人企业所举办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举办的职业教育和由教育部门所举办的职业学校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工人;两者之间的合作办学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重高达80%多。而作为社会团体的行业协会,是德国监督和管理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施主体,在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社会团体的行业协会,在德国也举办有职业技术学校,如商业学校、工商学校等。以德国联邦工商业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例,该行业协会1984年举办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程为8180个,培养学员为184047名。[4]德国工会联合会作为社会团体,在德国全国建立有多所工人教育学院、在全国各城镇设置有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开办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职业进修公司,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周末制或夜间制形式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目前,德国工会联合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颇具特色,在德国职业继续教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二)社会多方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在职业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作用下,德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都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提供经费。其中,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最大提供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企业每年所提供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总额是德国各级政府所支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费用的5至6倍。在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经费的提供者中,公民个人是最大的提供者,其次是企业,再次是联邦劳动局,政府所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经费仅为企业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经费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5]德国企业通常采取直接提供和融资资助两种方式来支付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其中,直接提供是德国符合办学条件的企业支付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主要方式。采取这种经费提供方式的企业主要是德国的大中型企业,如奔驰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等,以及服务型行业,如贸易公司、保险公司、德意志银行、大型连锁饭店和大型百货公司等。这类大中型企业通常具有优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设施、良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和先进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可以主要依靠自身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力量来承担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采取融资资助来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通常是小型企业。作为社会团体的行业协会,如手工业联合会、商业联合会、工业联合会、企业主联合会等也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筹措经费,其经费筹措主要采取协会基金的方式。作为社会团体的工会是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筹措的重要倡议者,劳资双方基金就是根据工会的倡议设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筹措形式,以维护实行劳资协定的企业中学徒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三)密切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联系德国职业教育以培养德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己任。而职业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与社会实际需求密切联系。德国社会多方,尤其是与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加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联系。行业、企业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用人单位、社会生产部门和社会实际需求的最佳平台。德国社会多方,尤其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既能够使得德国职业教育准确又及时地反映劳务市场的呼声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又能够杜绝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反映社会实际需求的失误和迟缓;德国社会多方,尤其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既能够促进劳务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秩序建设,又能够协调行业内的用人单位统一行动,实现与职业教育的良性互动;德国社会多方,尤其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既有利于政府及其主管职能部门总揽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局以获取信息,加强对所培养人才的技术教育,又能够把德国各行业、各用人单位、各生产部门和社会实际需求准确、及时地反映于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之中,以培养出符合德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篇(3)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是信息交流和社会文化再创造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实践来拓宽专业视野、夯实专业涵养、提高专业技能与水平,并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在众多的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读书、思考。然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师大规模集中培训,讲座、会议、报告多,教师业余自主学习阅读少,专业课程团队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少;教师在职教理论阅读过程中,浅阅读多,深阅读少,通过网络检索浏览查找资料多,通过纸质图书系统阅读、反思探究的少,由此导致教师在职教理论阅读中重功利性,导致教学改革的形式化和概念化,影响了教学反思的深刻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阅读条件也制约了教师职教理论阅读活动的开展。很多院校职业教育的图书资料.除了教材以外,其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性的书籍相对比较少,笔者通过某校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分别以“职业教育”、“高职”、“职业院校”、“职教”、“职业学校”等为题名,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类图书进行检索查询.发现多数为教材,仅有不到30册的图书资料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成果或学术型著作,数量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图书而言非常少,职业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导致教师对图书馆馆藏职业教育资料的利用率较低。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教师职业教育理论阅读学习活动的对策

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阅读创造条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1、设立职业教育学科馆员,专人负责职业教育教学

相关图书文献的采编与参考咨询工作为了针对性地为教师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专职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联系.以其作为服务对El单位,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服务桥梁,相互沟通,主动为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高职院校按照往往按照专业大类设置“学科馆员”,如我校设置了船舶、旅游、港口、航海等方面的学科馆员,而针对于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理论学习研究需要的“职业教育”学科馆员。则很少去关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阅读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也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重视“职业教育”学科馆员的设置与培养工作,与教务处、科研处、高教所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部门建立联系,为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点改革与研究提供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应熟悉所负责的职业教育教学相关馆藏资源的分布情况,深入各教学单位与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开展调查,收集意见,并积极推动藏书资源建设,并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检索与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2、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

图书资料的采编与导读工作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各地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相关图书资料。高职院校要制订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图书采购计划.不断跟踪职业教育研究的动态,通过网络图书电子商务平台检索采购相关的图书资料。不断丰富馆藏资料。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具有个性化,图书出版信息的来源也呈现多元化,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可以开展“教师点购图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自由点购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并享受优先借阅的权利和乐趣,“职业教育”学科馆员负责收集读者的点书要求,采购教师所需的图书,一旦图书采购送达后及时通过电话通知点书者来馆办理借阅手续。要做好职业教育文献的收集工作。职业教育研究的许多文献除了通过书店采购渠道获得外,更多的是通过学术团体的会议材料发放途径获得大量灰色文献,包括一些会议论文集、院校信息资料以及相关的教学改革光盘等。学校应该出台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相关规定,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应要求参会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传达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并将会议材料递交图书馆。高职院校参加的各个学术团体数量很多,各个学术团体定期组织举办学术研究活动。如论坛、学术年会等。每年各个部门教师参加学术和等获得的会议资料汇总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在教师巾聘任职业教育文献征集员,聘请一些校内的学术团体联络员担任文献征集员,征集职业教育相关的会议资料等灰色文献。图书馆要积极宣传文献征集采编工作,形成文献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著数量不断增多,各学术期刊刊登的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也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在海量的职业教育文献中,良莠混杂。需要进行知识导航;另一方面处于改革期的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发展也比较快,不断涌现许多热点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立交桥问题、高职院校招生改革问题等等,如何让老师们能够关注职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高质量的学术文献,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图书馆及学科馆员,要主动与学校教务部门、高教研究所(室)、科研部门以及教育督导(质量监控)部门等合作,聘请教育研究人员定期研讨,跟踪职业教育研究动态,定期编辑出版《高职教育动态》。将最新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相关文献以及职业教育政策介绍给教职员工,引导教师阅读学习。要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为学校教育发展以及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定题检索与咨询参考工作,服务学校的教育改革重点.服务教职员工的教育科研工作。如为教师的重大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文献检索,通过图书馆馆际交流、互借系统获得更多相关文献。

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教师阅读学习活动提供条件.而且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好馆藏资源。组织开展教师阅读活动,要解决好阅读组织发动的全员性、阅读方式的多样性、阅读效果的应用性、阅读成果的分享性等问题。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组织开展全员阅读活动。要通过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的内部读书会,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的阅读学习活动。通过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资深老教师指导新教师阅读,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读书活动也是如此,在个体阅读基础的团队学习阅读活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相互的启发、研讨,阅读效果好于个体阅读,也更有阅读深度。阅读方式上.要注重电脑多媒体浏览与纸质文献阅读相结合。电脑多媒体上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由于阅读的信息量大,受阅读软件影响,阅读者的批注与思考以及阅读的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阅读的深度相对比较差一些,但是通过电脑多媒体阅读是一种捕捉职业教育信息、了解职业教育动态的有效途径。纸质文献的阅读,则可以系统地把握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阅读者的思考分析:通过批注、划线等阅读符号的添加,有助于阅读者的设疑和思维拓展,因此纸质文献的阅读)是一种深阅读。纸质文献的阅读不受电脑等硬件条件的制约,只要有时间就可以随时阅读,因此要鼓励教师利用各种空余时间。阅读职业教育的纸质文献。阅读效果的应用性,这里强调的是学以致用,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阅读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结合起来,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反思,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寻找理论支持。要鼓励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梳理和总结,开展专业写作。这种写作不一定是长篇大论式的学术论文。而更注重对自身学校教育管理或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注重教师身边发生的叙事式的、案例式的研究,教育感悟、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等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学校图书馆可以会同学校工会、教务等部门一起举行教育理论阅读学习的征文活动,激励教师的阅读反思行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主张教师阅读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学习过程。那么阅读学习的成果应该分享。学校要建立教师阅读交流平台,要在校内专家学者中树立阅读榜样,通过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等途径,分享阅读经验和阅读成果,引领年轻教师的阅读成长。

篇(4)

1.1从“出口”来说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中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是相对来说很难达到对社会以及从业人员的要求,虽然有一部分毕业生到目前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依然缺乏进取心,没有人生理想,尤其是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以及道德素质的修养。虽然一些高职生在工作中基本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学生在道德认知水平和企业道德规范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缺陷。

1.2从“入口”来说

职业教育在普通教育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中职院校面对的是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因为文化水平低,就导致道德素质水平低。在中职院校的招生过程中,在分数上是不受任何限制,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德育方面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经过调查得知,有11%以上的学生沉迷网吧,有50%的学生旷课、迟到等,甚至有80%的学生无视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家长管不了孩子,这说明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2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现状和问题

2.1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良好的政治品德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课比较特殊,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一般5年左右不会改变课本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课本的内容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一些国家的政治会议没有进入课本中,科学发展观念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都已经处于滞后状态。

2.2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在道德教育方面,一些职业院校虽然积极进取,做了大量的工作,略有成效,但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去解决:(1)良好的道德教育体系不完善。良好道德教育的实现不仅是职业院校本身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着各行各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它需要我们政府部门有效的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去协调管理。如今,政府和一些地方领导虽然加大了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指导和统筹方面管理依然存在很多缺陷。(2)教育观念落后。现如今,一些道德教育都是以传统的“行为规范”来作为指导,它虽然强调是一种规范,但是缺乏个人的能动性,在道德问题方面不能发挥出相应的效果。在道德教育中,教师注重的是道德教育知识的传授,而未对学生的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3)认为与其他学科没有关联。职业道德教育是作为一种专门的课程来实现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引起重视,但结果往往令人出乎意料,有的教师认为,它的传授责任是由担任德育教师来承担,与其他学科没有联系。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区。其实道德教育不仅和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更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所以说,作为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的典范。因此,提高每一位教师的道德素质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难题。

3职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方面的改革对策

3.1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对策

思想政治课,是具有时代性的一门课程,教材内容往往会滞后,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内容可适当做些调整,或者学校领导聘请专家对学生开展一些政治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对教材进行深入了解,能够灵活自如的结合实际,来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要学会结合实际,它不仅表现在社会实际中,同时也表现在政治思想实际中。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搜集社会资料和信息进行调查。

3.2在德育改革方面改革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道德教育体系。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虽然是作为一种课程来存在,但更多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时,不能脱离社会、家庭以及教学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管理,才有效果。(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不断更新。道德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课程,因此只有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跟的上时展的脚步,就好比,人们从一种职业转换到另一种职业,所以,学生更应该从更深层次的去理解道德教育、学习道德教育。(3)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渗透。道德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根本,与各行各业紧密相连。各学科不管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中都体现了人的道德素质。因此,注重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总结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规格定位;差异分析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养三个层次的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靠谁来培养?一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靠高职院校来培养[1]5。从职业院校培养的角度来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即技能层次为初级工和中级工的技术工人,主要靠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即技能层次为高级工及其以上的技术工人,主要靠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主要靠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培养。

一、技能型人才及其层次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讲,人才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旨在发展理论并对实践中的有关现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并通过抽象概括来揭示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称之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称之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以依据不同的工作范围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其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工程型人才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开发设计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操作技能完成一线生产性工作任务。

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都强调应用性,但两者是有所区别的。技术型人才主要侧重于对生产技术的把关和对一线工人的技术指导,如工厂技术员、施工工程师、车间主任等;技能型人才则侧重于一线操作,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

在我国,技术工人在技能层次上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各个技能层次上的技术工人都属于技能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①。

可见,高技能人才就是技能型人才中技能层次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二、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的角色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2]。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1]9。

技师是高技能人才。但是,一般地讲,不是学校能直接培养出来的。学校只能为学生成为技师奠定必要的基础,学生在企业工作几年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技师。当然,对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言,技师也可以从工人中产生,但需要接受继续教育,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1]9。

我国提出的目标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要达到中级工水平,有一部分人达到高级工水平,少数人达到技师水平[3]2。

由此不难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从技术等级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主要定位在初级工和中级工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技能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主要定位在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技能层次。

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异分析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异分析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虽然其教育类型相同、培养的人才类型也相同,但由于培养的人才规格不同,因此人才的内涵特征也不同。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教育类型主导下的层次上的差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起点高

中职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且成绩达到录取要求者;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参加高考且成绩达到录取要求者。可见,无论是文化基础学力,还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抑或是身心素质条件,两者相比较,后者都要高于前者,在个人发展的起跑线上,高职学生明显优于中职学生。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层次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源于培养对象起点的不同。

2.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高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这种人才培养规格体现了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在知识结构方面,中职学生接受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以高中阶段教育应具备的知识为主,高职学生接受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应具备的知识为主,在知识面的宽度、内容的深度上两者都有很大的差异。若按学历界定,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毕业时授予高等专科学历证书。一般地说,学历与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最为密切,故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最明显的差异是文化程度有高低之分。

在能力结构方面,中职教育主要是以某一工种或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为主,高职教育则是以某一岗位或岗位群应具备的能力为主。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高”在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应该成为“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或技术型人才,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与其他技能人才的区别所在。“高”在有比较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建立[LL]在新型高等教育层面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崭新平台上,并与国际人才平台相接轨。“高”在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一专多能”,在培养规格上体现了复合性[4]17。

在素质结构方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虽然都强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的教育,但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在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备安于一线工作的意识和素质,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艰苦创业意识、企业的主人翁意识、立志岗位成才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愿与工农打成一片[4]18-19。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高,是人才培养对象起点高的必然要求。

3.高职生获得“双证书”层次高

“双证书”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学生的学历层次属于大学专科学历;中职教育学生的学历层次属于中等学历。高职教育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以中级为主,并有部分学生可获得高级证书;中职教育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以初级为主,部分学生可获得中级证书。

高职生获得“双证书”层次高,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高的标志性表现形式。

4.高职生就业岗位宽

中职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智的限制,其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可以说就是有“一技之长”的初级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就是针对职业工种或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高职教育则不同,其人才培养规格是针对企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使之“一专多能”,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之外,还重视培养其综合技能,使之具备职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可见,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的就业适应面更为宽泛。

5.高职生社会期望值高

到“十一五”期末,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应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级、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①。资料表明:目前中国7000万名技术技能劳动者中,高级以上技工包括技师、高级技师仅占4%,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5]。这表明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期望值很高。

2004年底,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全省的技能人才中初级工有290.56万人,中级工有257.64万人,高技能人才有27.51万人,三者比例为50.5∶44.7∶4.8[6],长三角、北京、天津等地,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这表明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期望值高。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有这样几个内涵。第一是就业率。第二,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首先,专业对口率,学什么要干什么。其次是起薪率,开始工作时拿多少钱。再就是两年的稳定度,就是两年内还在那个企业干,企业还在提拔你、重用你,而不是被企业炒鱿鱼或是原地不动[4]19-20。这也表明了家长对子女接受高职教育的回报期望值高。

6.高职生发展后劲足

高职院校要努力把自己建成“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就要给学生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训练,在“应知”(即理论知识)方面应该达到技师的要求,在“应会”(即技能水平)方面应该达到中级或准高级的标准,部分优秀学生可以通过高级技能认定,即便在校期间不能完全达到高级工或技师的水平,也要为达到这种能力和水平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4]20。

在人才培养规格上,高职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都比中职生高一个档次。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是依靠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技含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技术及综合性更强的职业能力去从事本职工作的。在就业面向上,高职生面向的是企业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比中职生就业的选择面宽泛得多。同时,由于高职毕业生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深造,人格素质和职业素质大幅度提高,潜在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本领更大。

高职生就业岗位宽、社会期望值高、发展后劲足,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起点高、规格高及毕业生获得“双证书”层次高的必然结果。

分析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异性,是为了促使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准确,担当起各自的职业教育角色,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培养出无需互相替代的职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活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M]//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马思援.职业教育怎样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访教育部部长周济[N].中国教育报,2004-06-18(1).

[3]李志宏.以评估为推动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5.

[4]翟向阳.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J].职教论坛,2005,(6)上.

[5]齐中熙,黄全权.中国高技能人才极为短缺近年拟培训50万技师[N/OL].

篇(6)

一、本届年会主题――回顾与展望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职业教育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教育部“紧缺人才工程”等一系列大政方略的引领及推动下,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从规模到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突飞猛进的增长,站上了世界产销量第一的位置。

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宏观描述;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必将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以上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机构如何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未来。本届年会将请您与有关领导及业界权威一起“回顾与展望”。

二、年会内容

1、主题宏观报告(战略层面)

拟邀请教育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领导及相关业界权威专家围绕以下内容做主题宏观报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解析;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展望;

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研究(制造、维修、营销三大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本科、高职、中职三大领域培养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

2、专题微观研讨(战术层面)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等各个方面组织研讨。和往届一样,研讨发言除安排少数专家外,大部分拟从所征集论文中选出。

3、“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赛项点评

由教育部等部委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广大职业院校关注大赛,积极参与大赛,希望以此推动自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本届年会将安排相关专家对“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和中职组汽车赛项进行点评,为大家解惑释疑。

4、校企合作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自2007年会推出“校企合作项目”板块以来,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今年年会主办方又有新项目推出。

5、书面论文交流

年会将出版论文集及光盘,供代表书面交流。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的论文集将第一次采取正式出版方式,以杂志专刊形式推出,一方面为论文作者提升稿件价值。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年会影响。

6、考察参观

年会将组织代表考察当地学校,并安排参观上海世博会。

三、征文要求

1、论文主题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微观操作层面阐述汽车职业教育各个方面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汽车职业教育师资标准;

汽车职业教育专业拓展;

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整形专业实训教学。

2、内容要求

(1)必须结合自身实践,既有实际操作,又有理论升华。

(2)有关实训教学的论文应有一定的可借鉴性,论文中应包含至少一个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3、其他要求

(1)篇幅最好在3000~5000字(包括文、图、表),图表要清晰美观,外交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要书写正确。

(2)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四、征文报送与录取

1、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20日。

2、征文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接收邮箱为。

3、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书面交流论文和大会发言论文,分别编入论文集和组织在大会上发言,同时评出优秀论文,给作者颁发证书。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有问题可与我会联系。

联系人:张宏庆、韩伟

电话:010 63345599-870,010-63345599―837

篇(7)

论文关键词:,毕业论文

为让客户放心,也为保证论文质量,一般我网站操作流程如下:1、客户将的相关申请要求发到网站信箱或提交给网站客服;2、网站客服收到申请后,发给作者一份详细的申请表格;3、客户在申请表格里面详细填写所需的各种要求,一般包括题目范围(是否自拟)、专业论文类型(专、本、硕、博)、字数限制、时间周期、论文的详细要求(这个方面就比较广,比如文字复制比要求、是否建立模型、是否搭建系统平台等);4、网站客服收到客户的申请表格后,联系该专业或相关专业老师,确定能否按照客户的要求;5、人员确定后,网站工作人员会在人员与客户之间起桥梁作用,反复追踪客户的实时要求(一般是客户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直至服务完满结束。

当然,说到写论文,为什么我们敢自称“专业”二字?那是因为我们写多了,也渐渐摸出一些快速写作论文的方法。写论文最重要的当然是材料,材料是论文写作的砖,砖好砖多是砌好房子的必要条件,而反过来,论文写的越多,材料的积累量也就相应越多,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就也就会越来越灵活;另外结构也不容忽视,结构是论文的骨架,结构铺好了,材料内容就快速的填进去。比如,同样写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有的学生自己可能会写“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里而要是光谈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单调,既难以施展,提出的对策也难以让人信服。但若是论文写多了的人,一般会以“叙述对比式”的方式来写职业教育,因为写两者对比就是将材料范围扩大一倍,写三者对比就是将材料范围扩大两倍了。好比以“中、美、日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为题展开就言之有词了,可以先介绍下中日美职业教育的现状,再对比谈谈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阐述下对我国的启示,这样写论文既简单,结构也合理,内容也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