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1: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地图教学相结合的学科,传统的地图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插图、地图来进行,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教学效果差,学生识图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足。而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地理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1]。但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还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大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存在,导致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差距大。在城市中学,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信息化资源配置丰富且较为齐全;但是在乡镇中学,学生与电脑以及教师与电脑的配置严重不足,信息化资源设备匮乏,很多学校只有一到两间教室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而且教师没有自己的办公电脑,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受到局限[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室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说很多中学实现了教室信息化网络化,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比较突出,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官网,但是网站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缺乏实用性,重形式、轻内容,有时往往只是摆设。只有少数中学构建了教学资源库,并购买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软件。总的来说,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而软件设施建设相对不足[3]。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不喜欢也不习惯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信息化教学还没有达到常态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有的教师因为学校的信息化资源配置不足,所以很少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因此难以得到时间较为紧张的初中教师的青睐;最后,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信息网络技术还不太了解,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应用方式不正确,效果不佳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就是PPT课件和视频,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不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正确、合理地运用。还有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运用PPT讲课时,只是把一张张PPT的内容念完,而不是详细、拓展性地去讲,从而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4]。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过度,适得其反在信息化教育推进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网络技术,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后,都不自己备课了,只是在网上找了与授课内容一致的课件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运用PPT讲课,重要的知识点也不在黑板上写下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不深刻,该做的笔记也没有做,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措施
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另外,政府对于信息化教育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划分专门的财政拨款,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尤其是乡镇中学和农村中学,要保证每间教室都有齐全的多媒体设备,而且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电脑,使得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得以满足,从而使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常态化和普及化,同时缩小城乡在教育上的差距。硬件建设同软件建设并重,丰富学习资源硬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基础和前提,而软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给予同样的重视。在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时,要注意软件设施的建设,如完善学校官网平台的内容,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库及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并购买必需的网络教学软件,以方便教师获取教学资源,同时增强校园官网的实用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等免费共享到网站的相应专栏,从而供学生观看和学习。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关键,其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对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实现信息化教学。首先,学校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及要求,并通过实例展现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越性,从而使教师认识到信息网络技术与地理教学结合的重要性,进而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使得教师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除了会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还应掌握一些其他软件如Authorware、Flash等的使用技能,并不定时地检查教师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合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教师的运用是否合理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但是对目前的教学手段不是很满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运用。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视思维过程的学科,需要教师一边板图或板画,一边讲解,并且要详细、深入地去讲;在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便于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确定教学方式的可行性[5]。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并适度而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要合理、适当,不能只是形式化地进行,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即教师应适度而行。如在正式教学前,认真备课、书写教学大纲,制作精美的PPT,适当地加入一些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详细地讲解PPT,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板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记笔记,也会使得学生明白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课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去查阅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其将被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其教学要求,只有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及学科特点相结合,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才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新形势下,只有积极、科学、合理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尽早实现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
作者:刘存英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藏南中心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希锋.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5):114.
[2]严惠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5(12):86-87.
[3]陆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3):78-79.
关键词: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探索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初中数学都是使用电脑上课的方法,因为电脑既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因特网,又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组成局域网,正是利用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了知识共享。老师只要教学生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将自己呕心沥血准备的上课内容发到特定的网址或者共享的电脑上,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用电脑访问完成习题,老师再在网上直接检查。如此一来,不仅能完成用网络上课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互动性以及团队协作,改变了以前死板的教学。
一、初中数学网络课实施的优势
1.提供了双向的交互教学情境
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以往守旧的教学模式相对比,它有着更灵活、更先进的优点,不仅能达到老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趋于多样化,还能达到人跟电脑间直接相互沟通的效果。明显,初中数学网络课有着自己的强势,跟以往的教学对比,更加能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使用这种新方法教学,将原来知识讲解跟习题练习的分开状态完美相互结合,正是这种变化,改良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框架。这种网络课教学就是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让初中数学的模式得到升华,使教学的知识以及资料趋于多元化、全面化并更易于理解,这样学生也更能客观、生动地理解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对初中数学更能产生兴趣,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那就不会再呈现出传统教学下那种死气沉沉的尴尬环境了。
二、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具体实践路径
1.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判断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是不是具有先进性和现代化,主要取决于老师本身的数学知识量、运用知识的技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教学服务的意识等,这些都与现代化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假如要实战操作网络课方法,首先老师要先意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赋予教学的创新精神。由此一来,初中数学老师在操作这个新方法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生活情况以及拥有的知识阅历,这样才能准确找到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所以老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至少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怎么样;第二,有多少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第三,又有多少知识能让学生真正学透等等。初中数学老师只有将以上方面加入到课件中,才可以使学生把以前学的知识跟新知识进行一个完美过渡。
2.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由于数学教材的独特性,所以这种新教学模式就应当把教材的特性更好地呈现给大家。也正符合初中数学教师讲课的准则是将数学教材进行标准化、目标化。而且,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大部分都是含糊抽象的,不适合对学生执行独特性教学。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就要根据现有的情况对知识做一些调整,把一些抽象的实例转换成具体的事物,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总之,这种新教学方法的执行,只是教学上的一个协助方法,而不是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将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步入正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1.两者的整合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工具一般都是教科书、地图、模型等比较呆板的教具。这样的工具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直观地将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听课效果不好。[1]在这样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不见起色,更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资源,可以形象地将世界的风景、地貌展现给学生,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不再简单、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而是在活跃的氛围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体制下,应该在强调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在学校教学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当前的社会相适应。
2.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地理学科的学习形象生动
地理教学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接触地理时往往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悟而不能够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在头脑中无法建立起地理的三维知识网络,使得地理学习十分艰难。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图像、动画、声音的方式,将地理事物展现在课堂中,将涉及地理方面的时间、空间信息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地理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用新颖的方法使地理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形象的教学环境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景象。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查询地理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般会口头或书面留给学生一些课后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做好地理课程的预习和复习,而学生一般比较不情愿地接受这种方式,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教授地理的方法也在逐步革新之中。例如通过制作幻灯片,将知识和问题设置在其中,图文并茂,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再回答问题。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BBS平台反馈给教师,让远程教学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手段,实现家校及师生间无障碍的交流。[2]
2.通过多媒体资源营造探究氛围
营造探究氛围,培养对问题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既学习了地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使用多种新颖的手段营造探究氛围,不再受到教学设备落后等硬件设施的限制。如讲授关于各国的旅游景点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分配,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和归纳。[3]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在小组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这些优势只有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前提下才会产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不能独立完成的。
3.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交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双方的距离明显拉近。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的任务,并用Authorware设计交互式练习,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一些知识资源或解答学生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学生因为对新的学习工具比较新奇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够解决一些地理事物抽象、不具体,使教学难度加大的问题,又能够寓乐于学,让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做法是时代的产物,也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文英,赵荣静.小议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J].成长之路,2009(16):8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
经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培育,普遍的中国初中生在识图和空间想象力方面能力较弱。而初中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难以用量尺在黑板上板画出来的内容,只能尽量地使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借助课外的辅助资料,如地图册、地球仪。但这终究难以将立体的、动态的地图展现在同学面前,需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知能力。长此以往,没有形象动态图的展示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有了信息技术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动态的地图形态,结合声像,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同学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不只是将教案备好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更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所创设的情境相适应。
特别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和网络技术,将静态的教案转变成动态的教案,将静态的知识点转变为动态的知识点,将黑板的板画转变成声像结合的多媒体动画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地理教材中,教师有很多地形、地貌、地势、气候、地图、经纬度等难点知识要讲解。这些知识点光靠教材的描述和一些插图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当中,那教师教起来就更为直观、更为具体形象了。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书本上不好描述的知识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还可以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地形这一章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Flas,可以成功地化难为易。多媒体技术直观、立体地展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更多教学的参考资料
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束缚在个人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合作与交流,更多的是每个老师都在重复简单的口与手的劳动。教师的参考资料仅限于教材、图书馆资料、前辈的经验和几本习题集。简单的重复工作和有限的参考资料都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具体表现为授课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而有了信息技术就不一样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是一个很大的信息库,里面包罗万象,什么样的资源都有。无论是教学参考资料,还是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都有,还有优秀的教学课件和优秀的教学方案、习题等等。这样一来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大便利,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也提供了一个教师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因为教材的内容是粗略的、大致的,而具体的知识点是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的,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依据。而有了信息技术这个资料库,教师可以搜索到更多的教学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增长学生的见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材中的地势变化、气流变化等内容转变为动态图或者用动画演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变化,观察到它的变化过程,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营造一种求知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改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依然必不可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尺度,敢于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验式 初中地理教学 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究新型教学模式,立足于促进素质教育快速向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地理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地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一、创造模拟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理解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部分地理知识,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部分抽象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纬线和经线”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地球仪和地图,对部分地理概念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因此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这些概念知识较为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老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采取动态化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知识,全面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率。
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对于地理这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到该学科的应用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逐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内容时,老师便可以根据当地实际交通运输情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广泛调查和搜集关于当地交通运输类型、交通发展情况、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前景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调查的内容,对当地交通运输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绘制出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图。针对部分地理能力稍强的学生,还应该全面分析和评价所处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并综合评价总结出当地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势条件,再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的方案。通过设计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地理分析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
三、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激发体验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体验式教学模式,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就是合作交流,促进师生相互沟通,感悟交流心得,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师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体验式主要指亲身经历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亲自参与过程中获得经验和感知。因此,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要求老师重视体验经验的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愿意利用假期和家长去旅行,远到国外,近在附近的旅游景点,都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好的体验。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和主题,让学生自主展示所见所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整合北方地区旅游的资料,并将其合理制作成PPT。在这个PPT中并不固定只是东北三省的资料,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地理特征的地区;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信息交流过程,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因此,从这里能够清晰地看出互相交流是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体验式学习方式,合理地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象化、形象的内容,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和认识地理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总之,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合理融入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是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灌输,同时帮助学生认识风土人情,掌握自然规律,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作为教师如何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肤浅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地理;策略
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仅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渗透,同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这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如何积极实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呢?
一、立足课堂,夯实“双基”,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根据现行的地理考试制度,在八年级下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会考,尽管考试的要求不算太高,但纵观题目构成看,不再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所以一方面应付中考会考要求,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教学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视基础知识讲解,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基本内容为本,当学习完一个单元后,便帮助学生建立以单元为主体的知识网络体系,突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形成网络知识模块,这样便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可以采用纵向比较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采用横向比较,让学生充分感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造成不同区域环境问题。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立足基础,抓实“双基”,认真分析课标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吃透,形成地理知识的系统网络,让学生既牢固掌握“双基”,同时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二、强化地图教学,掌握识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的地理识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识图教学不仅强化地理学科的工具性,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能够让学生对照地理图形说出各区域的不同气候特征,地形地势等,是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浓缩与概括。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地图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能力。
三、关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强化综合意识,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知识不是孤立、静止的停留于学生的脑海中,与其他学科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一方面,立足本学科,按照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目标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万变。同时,加强地理学科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习惯。但实践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降低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
四、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随着社会对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人们越来越来重视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所以,教学中,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课堂教学渗透的重要内容,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问题解决中感悟、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师也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以此为问题分析的背景资料,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量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初中地理学科不再是仅一门副科,而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教师,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初中地理学科既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又更好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中被广泛的使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脑,学生在家可以随时上网。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统一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实时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统一。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1.有利于把教学特色与教师的个性突显出来
教师可结合初中学生的现状与自身的教学特色或课本的实际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富有特色的教学课件。比如,倘若学生不够活泼,那么制作的教学课件就应当搞笑或者生动一些,以活跃课堂气氛;倘若学生比较活泼,那么制作的教学课件就应当严肃或紧张一些。此外,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课堂教学不具有个性的特点,课堂教学就仅仅是课本内容的复制。
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对初中语文知识的讲解已经从课本当中解脱出来,不断深入地讲解语文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把课本当中不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就可以迅速地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比如,在讲解《土地的誓言》这节内容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是跟历史有关联的,所以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以摆脱课本的限制,已对有关的历史背景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并能够结合历史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1.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
可以运用班级的网站,在“创作论坛”“创作舞台”和“畅所欲言”等栏目当中,运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发挥的平台,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以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与真挚情感表述出来,最终可以增强学生的勇气与自信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2.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课外阅读
初中生需要在学习语文的课外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尤其是一些名著,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在班级的网站上创建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并让学生学习网站上的一些评论性文章。网络教室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每个学期为学生列出书目,学校运用网络教室,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演讲和辩论,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月和读书周等活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对创建初中语文高校课堂来讲,信息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应当运用信息技术的长处,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统一,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江.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考试周刊,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