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6 10:31: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

[关键词] 求异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性

一、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求异,是人生的一个宝贵要素。一瓶酒,酒瓶用软木塞盖紧。要求你不用起塞工具,也不许在塞上钻孔,不准拔掉塞子,也不准弄烂塞子。常识告诉我们,只有拔掉瓶口的软木塞才能喝到酒,现在不允许拔掉软木塞,常识也就失效了。其实,答案很简单:把软木塞压进瓶子里。如此简单的答案可并不是人人都能一下子想出来的,原因就在于常识的负面作用。往上拔软木塞是求同,往下压软木塞是求异。而求异,即改革创新。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以自己的思考面对差异,让学生学会在差异中发现启示,寻求发明创新的突破口,这是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那么何为求异?简言之,我的想法与常规想法不一样,我的想法比常规想法高明、简捷、有效。

与其说求异是一种方法,还不如说求异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一种观念。求异是一种艺术,是因为求异有技巧,有辩证法;求异是一种创造,是因为求异必出新,有新的看法、新的发现、新的创意;求异是一种观念,是因为它是一种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哲学思想。认识世界不但需要异中求同,而且需要同中求异。求异的观念,就是认识变化、认识运动、认识差异,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开拓进取。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梓坤教授在归纳总结了一些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后,曾精辟地指出:“不少伟大的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往往都不是按旧的思想体系,以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所获得的,需要的是出奇制胜的高招,特别是我们工作已久,各种方法都一一试过而仍无希望时,更要打破常规,另创新路。”这里的“打破常规,另创新路”就是对求异思维形式的高度形象的概括。所以,广义地说,凡是与常规思路不同的过程都属求异的范畴,凡是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方法都属于求异的方法。其中,逆反、变换、发散、反常、变异、组合等更是求异中的典型而奇效的思维形式。

1、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为达到目标,人们通常将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前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这种思维的特点,往往不是针对方法而是直接针对目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人人皆知,司马光运用的便是逆向思维方法。人落入水中,通常的做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一群小孩没有能力做到这点。从反向思考,让水离开人不是也一样吗,于是有了砸缸救人的故事。因此,逆向思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从事物相反的方向来进行思考,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进行《以虫治虫》这一课的教学时,就是以一个故事来设置课堂导入的,从而引起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思考:

通常的煎鱼锅和其他锅一样,都是把热源放在下边。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加热,鱼体中析出的油脂下滴,接触到热锅后就会产生大量烟雾。但是日本夏普公司的一位技术员为解决煎鱼锅冒烟的问题,调查并试用了已有的各种加热装置,发现都离不开把热源放在下边的传统方法。他想:如果把热源和煎鱼锅颠倒一下位置,打破传统,采用上热源加热技术,这样鱼体中析出的鱼脂下滴,便不会直接与热源接触,因而,也就不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运用逆向思维,他把电热源安装在煎鱼锅的盖子上,采用上热源加热方式,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无烟煎鱼器。

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文的内容:小学课程中,我们学过啄木鸟是专门吃害虫的,但是,当害虫越来越多,连啄木鸟都忙不过来的时候?该怎样来治理害虫呢?这时候,学生由于受到了导入设计中的故事影响,就学会了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有些同学大发奇想说:那我们就多养一些害虫,等到害虫数目太多,而食物又不够的时候,就会自伤残杀,最后达到灭虫的效果;又有同学说:可以养青蛙,青蛙也吃害虫。虽然,学生的答案都有些离谱,但是教师不能压制学生的自由发言,因为,这是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表现,所以,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再向学生们介绍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以虫治虫》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去学习这篇古文,避免古文教学的枯燥和单调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2、转换角度求异。

当从原来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奏效时,转换一个角度,就可能使问题顺利得以解决。有的问题只要转换一次角度就能解决,也有的问题需要转换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解决。转换了一个角度,往往可以出奇制胜,大大地拓宽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田忌第二次为什么会转败为胜?可以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当学生找到“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了”时,针对这句话,可以引导学生剖析孙膑的思维过程,然后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分析:如果你是齐威王,发现了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中等马时,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运用刚掌握的思维方法,从同一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从而形成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经过长期的训练,就能形成学生思维的广泛联系,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究能力。

3、反常求异。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常求异,其实,也是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出发去思考问题,例如我们进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来设置教学过程:

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张萌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 张萌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张萌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张萌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请同学们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张萌是运用怎样的思考角度来应对财主的要求的呢?随后再进行对于事物正确答案的多样性的分析,这样就能启发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想像力,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时, 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诸葛亮是不会知道的,何必走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要诸葛亮知道,他们是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学生经过一番争辩,最后认为第一种做法符合现代人讲究办事效率的特点,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结合当时的年代,第二种做法也并非不值得,这恰恰是刘备求贤若渴的表现。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求异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求异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波,逻辑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2)

一、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追求课堂自主高效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早已深入教者之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模仿先进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究着各种教学方法。但现实状况依然是老师找不到可以放手的好理由,学生找不到自主乐学的好途径。历经探求尝试验证,笔者终于找到了能让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的利器―――思维导图学习法。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中心出发,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运用:将课文根据文体内容及应抓要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层次地展示出来,即引导学生经过联想、想象、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将文字图文化。

三、思维导图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运用状况:思维导图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瑞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超强的思维风暴。发起人是英国东尼·博赞,他著有《思维导图大全集》一书,电视广告中的学之源头脑风暴,全脑开发、陈克正“高速记忆法”,均是着眼于对大脑思维模式的研究。全球已有2.5亿人在享受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已把它作为员工的必修课程。一图胜万言,思维导图引发的大脑海啸已惠及全球。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人教版《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首先展示的就是课文图解,那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思维导图用于教学将大有可为。

理论依据:大脑潜能无限,左右脑各有分工,记忆主要由右脑负责,而右脑对图形的记忆力是对普通文字记忆的100万倍。课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其实也是对思维模式的改进过程,是激活调动大脑多方功能的过程,故能充分的激发大脑的潜能,才能开发智力,提高效率。

四、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工具:白纸、水彩笔和铅笔数支

方法:1)从白纸中心开始画图,周围留出足够空白。

2)在白纸中心用图象表达你的中心思想,即是将课文中心和标题图形化置于中间。

3)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颜色。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大脑兴奋,能够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4)将中心图像与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将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不要画成一条直线。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眼球。尽量多用图形。

6).在每条线上使用关键词。所谓关键字,就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词。

五、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形成一套基本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有模式可用

与学生商讨基本的导图符号,商讨绘制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及适用所有类文章基本思维导图模式的方法,并形成一套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按所给思维导图增删完善。如以一支笔代表作家作品,以圆中加点代表文章的中心,以梯子代表层次,以心形图代表爱、想念等。笔者将语文课文整理出了六大分支:作家作品、文章主旨、文章结构梳理、美点赏析、重点提要、课文拓展。这六个一级支上又有分支,尤其是结构梳理,支上分支极多,建议放在中心图右侧,便于书写关键词。笔者是从中心图的上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绘制六大分支,以免遗漏和便于书写,并便于学生形成习惯。下面是《出师表》导图及适用所有课文的粗略图:

(二)教给学生战胜困难的方法,帮助其克服怕羞怕难心理

通过思维导图在具体课文中的运用,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有了运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的强烈冲动;在课文思维导图的大体模式的增删完善中享受着自主学习的乐趣。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突出的问题:不会绘制中心图、图不成形、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

这时要告诉学生,中心图多为文章的中心,是在对全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再借用图画将主旨直观的表达出来,要用到比喻、象征、夸张、想象、借代等手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老师做起来都有难度;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图,可先将中心图空出,在完成其他环节后再设法补上。

图画虎犬不分,没关系,图能自认就行,那只是增强记忆的方式,真实图形自在心中。画标准图形是画家的事。敢画就是有胆,能画就是有才。

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降低要求,分层次给学生提目标,让学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向思维导图深入迈进。祝贺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重难点。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这正好体现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能帮我们发现难点,这正是独学、对学、群学要解决的重难点。全体参与,优秀者可在基础模式上自创,困难者学会依样画瓢,根据示例去增删完善。让人人有得,个个有成就。

(三)小组为单位,分层要求,交流激趣,评比励志

以小组为学习竞争单位,针对学生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学习,并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交流评比激趣,评出“超强创意星”并大力表彰。

六、思维导图的作用:实现课堂的自主高效

(一)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

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学有抓手,能知要点、明难点。在按照老师所给导图模式分析课文时,学生知道应抓之点及自己的难点所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做,学生个个忙碌,老师只需巡回引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还课堂与学生。

(二)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乐意自主

在绘制导图中要用上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借代等手法,激活学生思维。在梳理课文层次结构时,体会到了能将复杂的课文梳理得层次井然的成就感;更有在梳理中发现课本的错误的惊喜,俨然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这种自豪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提取关键词的思索中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交流自己作品及品同学不成形的或创意丰富的作品中,快乐地享受智慧的交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的评比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考试检测中享受分数提升的幸福……诸多的可喜变化,让学生乐于利用思维自主学习。

(三)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享受课堂的高效

思维导图模式在让学生绘制彩色导图中要用到联想、想象、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法,寻找以图代文的途径,思维被全面激活,大脑处于高速运行之中,枯燥的信息变成了彩色的生动图画,记忆必然快速而深刻。

如阳宇浩同学为《杨修之死》设计的中心图用了漫画手法。军账中对峙两人,曹操头部硕大如球,心却小如绿豆;杨修双目望天,长舌上搁刀,喻示了曹操的心胸狭小、杨修的恃才放旷祸从口出;马凤君绘《星星变奏曲》主图用红色与蓝色的变幻分别象征黑暗与光明;刘哲宇为《陈涉世家》绘的主图是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反”字下面光芒万丈,陈涉头戴王冠,意味着高举反旗,首事之功,永耀史册;李涛介绍傅雷时用了英语与汉语互换来表明其翻译家的身份。

在完善思维导图模式中学生至少要完成六个主支,其中多大数同学都会在理层次与提关键词中遇到困难,于是就有了思考的重难点,就会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及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层次分析的能力、关注整体、细化局部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篇(3)

1.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尤其是改变了教师依赖板书与教材开展教育的过程,这种对中学语文所作出的优化要求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有教学能力基础上数量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开展可见制作。而在使用多媒体可见的过程中又需要以学生水平为依据来对课件进行优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开阔自身事业,并在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创新能力的提高涉及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两个方面,从教育思想来看,教师需要摆脱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思维定式,通过借鉴与摸索多媒体教学经验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认识、对教学方法做出创造多媒体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陆梅常州市第四中学213011性的革新,而这些同时也是多媒体教育环境下对教师所提出的重要要求。

1.2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活动更重视教师的传授,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与主体性都被不同程度的忽略,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人。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即使是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外也可以在线教师所讲述的重点与难点,并且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理解。另外,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是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从思维向实践发展,而多媒体技术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更大程度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行的基础上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

1.3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职能依赖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固定的教学程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只能对知识进行被动的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由此可见,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难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各项能力。通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扩音设备以及大屏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后排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画面的直观性以及图像的动态性与教师的指导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氛围中,教师通过适时的鼓励与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在学生群体中的适应性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从整体上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1.4有利于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与功能,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学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学生却很难体会到语言文字中所具有的艺术美。而通过发挥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并买的优势,能够让教学内容变成活跃的画面,这些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画面能够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中做出直观的体会,从而受到熏陶。另外,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动画、音乐、影视等形式展现出来,审美渠道的拓展可以满足不同审美需求以及审美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从而让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2、初中语文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

2.1转变教师思想认识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自身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具备更高的知识素质与技能素质,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能仍旧停滞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如果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掌握方面缺乏紧迫感与自信心,那么他们的教育观念也难以与多媒体教育技术相适应。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应对与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而让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更便捷的掌握知识与信息;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做出创造性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取舍,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力度,不能让教学活动受到教材的制约。另外,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当确定课程切入点,不能期望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表现。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加强了教学准备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准备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首要要为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设计留足时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并确保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同时教师避免制定内容繁复且容量较大的课件,从而确保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的驾驭;再次,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遵循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时间,并通过发挥多媒体在情境创造方面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持续提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不仅要熟练操作多媒体与编制多媒体课件,同时要熟练掌握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便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结合。

2.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一种展示工具,同时一种情感激励工具和认知工具,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出重点研究的问题。首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着最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无论是互动拓展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还是主题探索式的阅读教学模式都重视对网络资源的挖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这些阅读教学模式具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其教学环节都包括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教学结果评价几个部分。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教学的开展营造氛围并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同时为学生思考埋下伏笔。自主学习环节主要是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熟悉教学内容,并通过思考与理解学习内容来深化自身知识层次。教师指导主要依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将教学难点和重点向学生呈现,并对学生的问题作出指导,从而深化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将学生在利用多媒体开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总结,在作出针对性指导的基础上为下一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教学做好准备;其次,多媒体技术在写作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实现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环节主要包括情境的设置、思维的启发、素材的收集以及评改。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与写作原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来用动态画面替代教材中的静态画面,通过让学生体会相对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兴趣。在思维的启发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观察事物,从而为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才能对生活中的表象和事物做出感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的特点展现出写作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在素材的收集中,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写作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材料,这是传统教学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同时,教师需要开展对素材的整理与筛选,并组织学生对素材开展讨论;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评改效率的提升,也可以将评改自还给学生,由学生来开展互相评改。

3、结语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影视资源 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 有效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4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以及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各类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外学习资源,而且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更能将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注入生机与活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效益。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才能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中,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枯燥而静止的文字,而是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场景,动听的音乐,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所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单一而枯燥的感官刺激,而是多种感官上的冲击,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自然可以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使学生更加关注于新知的学习,激起学生参与语文探究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基础知识薄弱,往往难以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其理解只能浮于文字表面,这一直是制约阅读教学的一大瓶颈。影视资源的引入使得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直观,将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层情感、意境等转换成直接可感的画面与图像,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与文中人物进行直接接触,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文字,体会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层含义,进而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立体解读。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存在的问题

影视资源的运用使得原本枯燥而单调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广大教师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非常重视影视资源的运用,但是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并未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教材脱节

影视资源直观形象,富有画面感与动态感,这正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但许多教师在运用时却只将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点的激发上,而忽视了影视资源与具体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与教材脱节,尽管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但由于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而无法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文本的探究上,而只能是表面上的热闹,却无实质性的效果。

(二)过分地依赖

影视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使得部分教师将它的作用夸大,过分地依赖于影视资源,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影视资源的运用上,而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影视资源的播放占用了很长的时间,将语文课上成了欣赏课。过分的依赖只能使得教学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利于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新课改更加关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传统教学只重语言学科的工具性,影视资源以画面、场景等来传递信息,更能传递出文字与语言所不能描述的,而是需要用心来体会与感悟的内在本质的含义,在突出人文性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但传统语文的工具性与影视资源的人文性这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运用影视资源时,要着眼于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语文学科服务,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素养、技能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确立教学的重难点,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才能选取最佳的影视资源,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富有活力与魅力的,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语文教学。

(二)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是学习的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在运用影视资源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影视资源的选取与交流中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展开,实现学生、教师与文本的互动,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动态课堂、有效教学。教师要在认真分析与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找到与教学内容最贴切的影视资源,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影视资源作为文本教学的有效补充,在师生之间构成思维的互动,这样才能借助影视资源这一平台在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选取影视材料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视角来寻找文本与影视资源的最佳切入点;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只是机械地来播放影视资源,而是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将从影视资源中所获取的体验与感受表达出来,通过交流与讨论来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主体探究活动。

总之,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中,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语文的学科特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运用,才能将语文教学带入全新的境界,才能激起学生主动而快乐学习的激情,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究,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艳平,郝秀莲.浅析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4(10).

[2]薛婷.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5(11).

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文化情境

一、语文教学要结合社会生活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专家鼓励回归生活现实的课程教育方法,尤其是综合性较强的语文课程涉及很多文化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的重要知识,而且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活的教材。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社会文化现象结合起来讲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方法,结合社会实践靠自己的想象进一步准确理解相关语文知识。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将能够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尽可能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用社会学家的研究精神与同学们一同探索相关的社会问题,分析其中蕴藏的语言学奥秘。利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谚民谣等语言群组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单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中心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基本以复制方式转述给学生,时间长了学生难免感到乏味,其实教师把散落于各地的民谚民谣收集起来,进行归类总结,结合历史或当代社会问题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强化记忆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文化情境辅助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向科技化和人文化迈进的必然选择。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现实生活中的不少文化现象不可能在传统教学中再现,由于条件限制有些涉及历史知识的语文教学案例也无法再现,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态演示功能,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难以展现教学情景的问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利用计算机为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正因为有了正确的依据、原则的指导,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通过动态的形象、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婉转的歌唱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等内容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融合了浓浓的文化情结,激起学生对美好社会文化情境的向往,增强语文知识的趣味性,用形象生动的视听画面再现语文教学中相关的文化情境,有利于语文知识的艺术性传播。教师运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制作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成功识记。实施教学时,教师随时可以切换到教学所需的界面,调出有用信息,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好靠语言描述对学生讲说,其生动程度和实践效果是无法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和难点往往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演示,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达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手段就成为语文教师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可使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应利用计算机与生活、计算机与社会、计算机与环境及趣味活动等有利条件,强化语文教学的情境化优势。在多媒体辅助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拓展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还可以多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语言运用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集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教学任务,创新意识存在本末、轻重、缓急之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深刻分析当前有利于语文教学发展的综合因素,有的放矢做好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表现形式及强大模拟功能而使语文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发展,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媒体演示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关系,因为多媒体模拟教学尽可能让学生感到实验事实的真实性,它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发展,但不能完全取代语文教学本身。多媒体组合能够有效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落实,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技能传授之余,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则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以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为依据,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展开探究。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现代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一大重要产物。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原本平面的知识内容直观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本身强大的交互性,也能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互动感和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以更加高效、精准地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技能,这对于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因此教师有必要探寻出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路径,从而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有效用,帮助学生深化小学语文学习,切实提升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教学内容形象化

笔者在长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习惯采用具象思维学习语文,加之因受到年龄和学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部分小学生识字量偏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写作等学习活动。而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将博大精深的汉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其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说在开展山、人等象形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展示汉字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与象形字相对应的图片,运用此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具象思维顺利完成汉字学习[2]。而在讲解形似字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将众多形似字集中展示在学生面前,随后引导学生对多媒体展示的汉字进行认真观察,找出其中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再要求学生对各形似字进行组词造句,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强化对汉字的理解记忆。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考虑到小学生普遍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笔者便通过事先从网络中搜集大量关于小兴安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节选了一小段关于小兴安岭的纪录片片段,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给学生。笔者一边为学生范读课文,一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多媒体中所展示的关于小兴安岭的图文资料与视频资料,从而在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使其对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形成初步认知,为其在后续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深刻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通过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寻找更多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进而在有效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下,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应用优势帮助学生迅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语文学习。

(三)教学内容审美化

不仅如此,通过将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还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必要帮助,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审美教育相互融合[3]。譬如说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笔者在通过利用互联网以及其它现代技术搜集诸多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后,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对比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圆明园毁灭前和毁灭后的模样,随后要求学生一边欣赏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模样,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得学生可以对圆明园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在看到圆明园被毁灭后的模样,学生能够更加体会战争的危害及和平的美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篇(7)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综述

(一)情境教学法概念

情境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感受、欣赏美的能力,而进行真实教学环境的创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别或者综合利用语言、音乐、实物等方法手段来达到目的。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情境教学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当前小学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得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展开对知识的探索。当小学语文教学h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另外,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思维活跃,而情境教学法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符合,从而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得小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在诗词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充分领会到诗词的韵律美以及诗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动作来将诗歌表现出来,让学生们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感悟。小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编排、表演、创造,不但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增加了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情境教学能够把学生们熟悉的内容运用在课堂的教学中。比如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在“动物园度过愉快的一天”,通过音乐和图画的手段,让学生们和“动物们”嬉戏,并感受到音乐的美。学生们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当听到“鸟儿的鸣叫”“蜜蜂嗡嗡”“流水潺潺”的音乐片段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大自然的景象,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用情境激发感情,让学生们进行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来让小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里面有大量内涵丰富的作品,为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城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水平较高,生活环境较好,无法理解生活的艰苦,从这个方面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得小学生能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小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从而感受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真实情感。

(二)创设参与机会,让学生们感受深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通过对参与机会的创设来使小学生获得深刻感受。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开始提高,尤其是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活动与思维之间无法很好的联系,就会导致小学生思维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创设出更多学生参与动手的机会,这样除了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够起到活跃课堂的氛围。在进行《捞铁牛》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来进行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小学生运用鼠标来捞铁牛,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教材中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印象,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语文课堂的气氛得到了活跃,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课堂的学习,并且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给学生们感官上的刺激

由于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来将音乐、图画以及影像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使得小学生在多重刺激下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并且能够引起小学生在情感以及心灵上的共鸣。在《北京亮起来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有关爱国的影视资料,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感知意境,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文中的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为了顺应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小学语文教学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中,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情境来激发感情,并创设参与机会,同时利用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不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