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1: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辩论的价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政治课堂;辩论赛;注意事项
时常可以看到辩论的教学形式,现就组织课堂政治辩论赛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课堂辩论的使用频率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准备一场像模像样的辩论,学生特别是辩手,课前一方面要熟悉课本,另一方面还要必须借助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搜集大量的与辩题有关的资料。不仅要搜集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资料,也要搜集对对方观点有利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忙,正规的辩论赛不宜多搞。通常一学期组织一到两次足矣,最好是在对外公开课上使用。这样,辩论会显得更有价值。辩论是为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服务的,所以要完成整个课堂教学任务,必须压缩辩论内容和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课堂辩论的题目选择
高中政治教材上有很多活动框摆出了对立性的观点让学生辨析,所以辩题可以从这些活动框中拟定。但有些辩题太大,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或是比较深奥,学生不太懂的知识,如,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一性的。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观点进行辩论。如,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决策是全体公民的事;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等。
三、课堂辩论的辩手确定
成功的辩论离不开合适的辩手。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政治学科成绩好的学生最适合做辩手,其实不然。辩手的最理想的条件是:既能够“论”,也能够“辩”;既能够“说”,也能够“写”。具体地说,辩手应该性格开朗活泼,思维开阔敏捷,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语言精练,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有感召力。选拔的过程,可以先通过自己报名,他人推荐,然后开展小组辩论,班级选拔。
四、课堂辩论的内容准备
分工非常有必要。我在组织“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这场辩论时,以正方为例,我给4个辩手分别安排了任务:两个人上网查资料,找有哪些文化曾经或者正在流行,流行的原因是什么;两个人编写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群更喜欢流行文化还是经典文化,原因是什么;最后,4个人一起整理资料,编写辩论稿。反方类似。辩手们不但要努力寻求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也要预见对方有可能抛出的观点,并事前试图反驳。
五、课堂辩论的预期问题及对策
冷场是课堂辩论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冷静处理,循循善诱,恰当点拨,适当引导。比如,正方有个学生说“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比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更大,流行的都是好的,否则怎么会流行呢?”台下学生纷纷鼓掌,认为正方学生说的话太妙了。反方一时语塞,接下来就是可怕的冷场。这时我提醒大家:“流行的东西就真的都是好的吗?你们能举出虽流行但却不好的东西吗?比如,2008年6月1日起限制使用什么东西?”下面又开始活跃起来。有学生说:塑料袋的使用虽流行但危害很大。又有学生说一次性碗筷,甚至有人想到了流行感冒,使得台下哄堂大笑,热烈鼓掌。课堂气氛一时好转。但正方有开始不知所措了。我又继续点拨:“刚才反方说塑料袋、碗筷、感冒等流行却危害大,但要注意哦,正方同学的意思是流行的文化都是好的,而不是笼统地说所有东西。”反方和台下学生又开始冷静思考了。
参考文献:
美国民主的运行实际上是建立在公众对制度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公众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是民主制度的合法性来源,是民主制度的社会支撑。因此,美国中学生民主政治素养的培养,核心就是民主知识的获得、民主参与技能的培养、民主价值的理性认同。
民主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政治体制的基础、民主在政府中的体现、美国与世界事务的关系、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社会与政治发展趋势、政治的实际运作等基本知识。
民主参与技能是保证公民有见识、有效果和有责任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公民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这些技能主要包括:一是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影响政策和决议的能力。二是清楚表达利益,并且让那些制定重要决议和政策的人也明白这些利益。三是形成同盟,协商、妥协,以及寻求一致。四是控制冲突。
民主价值的理性认同包括对公民进行自由、民主、人权、公正、公平、法制等基本价值观的培养,包括对社会状况和政府职责的信念、对国家的信念。
美国中学生民主政治素养的培养途径:一是学校学术性课程。二是课外活动。三是社会环境及大众传媒。
学术性课程包括公民科、社会科、历史科、地理科等,16-18岁的学生要学习《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人权宣言》等,学校所有课程都在进行渗透教育,以传播美国的政治文化,培养效忠美国国家的公民,具有鲜明的政治特点。教学方法上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讨论法、角色扮演及模拟、价值澄清法和道德两难法等。
课外活动也是学校进行民主政治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对促进学生智力技能与参与技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起草校规,对校规进行诊断、修改;出席公共会议,从学生自治会到学校董事会、市议会、区域委员会和立法听证会;观察法院活动,接触司法系统的运作,并在有见识和熟练的良师益友指导下,很好地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民主,把民主的准则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通过民主的实践训练学生,促使学生学会使用投票、请愿、演说、在公共机构前作证、参加特别游说小组、组织联盟等技能和手段。
美国学校还大力推进“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项目,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可以培育社会责任感,借助服务了解政治生活和政治运作的实际操作,获得个人未来生涯发展所需的支持,也间接起到培养公民民主价值认同的作用。
美国学校、社会利用一切时机和场合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强化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每天都举行向国旗宣誓仪式,让学生牢记自己是美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美国,一些零食的包装和中小学生校服上都会印有国旗图案。每逢节日或庆典活动,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即便是汽车上都悬挂着美国国旗。这些举动都很鲜明地体现了美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历任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每次都有唤起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警句,其中贯穿了“政治鼓动”“爱国宣传”和“价值灌输”。美国大众传媒的社会化教育功能,是美国传播民主知识、培育民主观念和公民参与意识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每年都要把上百亿的资金投入到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网络等一些传媒上,利用它们大力宣扬美国社会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宣扬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促进公民对民主理想的理解以及对于民主价值和原则的理性认同。
法国曾经是一个称雄欧洲、影响世界的强国,直到现今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难以割舍的大国意识使得法国社会总寄希望于青年重振当年雄风。
法国学生在学习中要了解共和国、民主、共和国权力机构、政治力量等基本知识。学习途径由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活动三部分组成。
首先,法国学校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的参与,讲故事、讨论、交谈、辩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好方法。在高中课程中,教师更重视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是主角。开始,学生根据课程进展情况选择辩论题目。然后,组织辩论,划分若干工作组,辩论内容涉及新闻资料、历史文献、法律文献、网上或多媒体资料、调查或访谈、走访专家、整理资料等。在课堂上,师生共同选举一位学生担任辩论主席,报告人列举证据,开展正反方的辩论,并由主席进行总结。教师负责监督辩论规则的执行情况。最后,辩论的情况可以形成书面材料,在班级壁报或用其他方式展示。辩论的意义在于遵守规则,以理性论据形成共识。法国学校强调这一教育首先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实践的学习。
其次,法国鼓励全社会参与。1989年法国颁布《教育指导法案》,成立“教育高级委员会”来统一领导社会参与工作。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逐渐树立起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格形成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了当前初中思品教师的关注重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几点建议:
一、初中思品教育中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
1、创设情境,增进情感体验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做一次道德践行,增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社会中的思想道德的价值和要求,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珍爱生命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精彩生命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谈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当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从生命的来源奇迹出发,让学生观看生命的孕育过程,感悟生命孕育中的艰辛,再通过一些生命戛然停止的实例,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得到升华了,也就更加地体悟到珍爱生命的意义了。
2、学生自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调查探究活动、质疑分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关注,为因材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促进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高。例如,在学习一些情感态度非常鲜明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是非、善恶和美丑,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价值观引导,从引导学生质疑、辩论、总结出发,让学生自主形成正确且鲜明的观点,如学习杜绝不良嗜好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出发,引导学生对上网的利弊进行辩论,最后再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形成清晰的认知,而不是一票否决网络。
3、丰富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经验
在初中思品教育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出发,主动探索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问题等,让学生在调查、实验、走访、讨论等扩宽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欲望,不断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深入地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对周边的经济单位进行调查,如小卖部、养殖场、路边摊点等,可以让学生扩宽知识视野,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存在意义了。
二、初中思品教育中价值目标的实现
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意义在于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成为一个思想观念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中学生已经成为了只会读书,不会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八股子弟,再加上青少年年龄的叛逆特点,使得他们很难接受教师传授的正确的价值观。针对此情况,初中思品品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正确价值观培养重要阵地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思品教育中实现价值目标呢?
第一,要引导学生在思品课堂中敢于发言,敢于直言。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说真话,不仅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发现学生想法中的问题,为针对性教学的开展和效果的发挥更加有利,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教师一言堂的阵地,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发言空间,这对于消除学生的心灵防线,接受教师的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思品课堂中敢于发言和敢于直言,首先要保证教师说真话,讲实情,以理服人,用情感人,其次要创设民主的课堂,允许学生发言,允许学生说出不同的观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氛围,让学生在辩论中追求真理。
第二,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参与意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价值观的教育。首先,游戏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知识体验的方式。例如,通过“盲行”游戏中的“盲人”与“拐杖”的交换,可以让学生站在盲人的立场中想问题,进而感悟出了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深刻含义。其次,辩论赛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形成正确认知的有效方式。在辩论赛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生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还要在辩论中想方设法地辩倒对方,从而加深了对辩题的理解。最后,故事会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认识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学习《发挥自己潜能》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收集、讲解、总结不同的故事出发, 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潜能的重要性。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初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年轻一代,情绪起伏波动大、自我意识较强、固执而轻狂、情感萌动,当这些特征集中于初中学生身上,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行为和方式,否则只会带来学生的反感。在初中思品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先理解他们,再进行引导。例如,针对初中学生异往的问题,教师不应该一刀切地告知学生不应该谈恋爱,而是认真告诉学生异性相吸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异性相处中如果不能处理好关系,反而会影响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大量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解惑、认同教师的说法,形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顾宏来. 谈《思品》课中的人格教育[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06)
[2]袁学飞,徐云飞,徐亚芬.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着力渗透人格教育[J]. 现代教育论丛. 2008(04)
[3]赵俊卿. 浅谈中学生人格教育[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6(00)
【关键词】: 辩论赛 大学生 综合素质
【分类号】H15
引言:
有“汉语奥运会”之称的华语国际大专辩论赛正式启动以来,几经发展变化,不仅大力弘扬和传播了汉语言文化,且已经逐渐演变为集思想、文化、语言的综合盛宴,展示着一代代大学辩手的缜密思维和滔滔辩才。在辩论赛的参与以及筹备过程中,从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到习惯的养成,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可以成为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工具之一。
一、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其次,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此外,还应对一些亘古不变的价值问题给予正确的辩证理解,以便于更好的生活,例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顺境和逆境对人的成长都不可缺少等问题。
最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的精神素质。例如强烈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这些最根本的素质的确不容忽视。
2、专业素质
大学生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实践的能力和素养。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和形象思维,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更有助于科学研究过程的逻辑思考和办事社交过程中的稳妥恰当。首先,市场经济社会要大学生学会自我推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话讲明白,其次是要求准确,更高一点的就是要精练、雅致;另外,人文素养还要求大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具有的健康心理状态,如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5、 综合能力
首先是缜密的思维能力。包括价值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大学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价值片段和逻辑推理。其次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当然,还要有是敏锐的感知能力。生活在现代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信息就是机遇。因此大学生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感觉到身边的信息。较强的社交能力也是比不可少。目前社会成员之间因其承担的社会角色不断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渐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大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离不开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成为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性能力。
最后,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不仅能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得心应手,更会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辩论赛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也就是说,辩论的作用就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区别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害得失,解决存在的疑惑。墨子的话,对辩论的作用作了一个粗略的概括,同时也说明,在我国,辩论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其实,不仅是在中国,在远古时代的古希腊政治文明中,同样闪耀着辩论的光芒。古希腊作家留下众多有关公民大会开会情况的记录,其中洋溢着热烈、公开、有序、文明的辩论和表决气息。雄辩的演说有赖于丰厚的学养,因此激烈的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高与演说术的发展,雅典成为语惊四座的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
几千年来,随着辩沦广泛进入各个领域,其对于人类的认识和政治、文化、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也愈加清楚地显现出来。以美国大选为典型代表的国家元首选举方式就是以候选人辩论的方式进行,在这里,辩论对于候选人而言是展现个人才华以及政治理想和治国措施的机会和舞台,是将自己推荐给国民,进而赢取国民支持的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民而言,听取候选人的竞选演讲是他们了解候选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有时候甚至决定了他们的投票取向,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时和麦凯恩仅在大选前的11月就进行了3场辩论。在过去的美国竞选活动中,总统候选人辩论通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辩论赛本身而言,大专辩论会最早于1986年在新加坡首创,因为参赛者都是大学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所以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两年举办一次。1993年中央电视台正式成为辩论会的主办方之一,辩论会也更名为“国际大专辩论会”,仍两年一次,双方轮流承办。2007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国际大专辩论会。由于“大专”一词在中国有特殊含义,故2007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更名为“2007年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加上“群英”二字,是为了凸显大学的高层次高水平。
现在,官方媒体组织的比赛已经慢慢演变成为每年多层次、大面积覆盖、多主题、多组织单位的民间组织赛事,规模较大的比如南京审计学院主办的“捭阖杯”全国二人制辩论赛,以探讨社会热点话题为主、覆盖全国;最近的有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网络文明、你我同行”高校主题辩论赛,参与高校达32所,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市自治区。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和氛围下,全各省市、各大高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辩论体系和比赛制度。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大学为例,湖大每年秋季都会举行规模浩大、时间持续一个多月的校级辩论赛――湖南大学大学生辩论赛,每年春季还会针对文科院系举行湖南大学财经辩论赛,以及各种学生社团内部的交流比赛,一名大学生辩手每年深度参与辩论赛的时长短则一周两周,长达三四个月。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和了解,不管是近看湖南省还是放眼全国的高等院校,拥有湖大这样的辩论体系的大学不是仅此一家。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辩论的爱好和各高校对于辩论赛的重视,使我国高校逐渐形成一个由国际大专辩论会和全国大学生群英辩论赛为主线,贯穿以各高校以及各院系组织的辩论赛的体系。目前这一体系正在逐渐的稳固中。
三、辩论赛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辩论的载体是辩题,而辩题或为时代热点的集中关注,例如:“网络水军应该严打还是宽容”,或是人类普遍原则的终极追问,例如:“人性本善/人性本恶”,都是将真理本身一分为二并拉到理性的极限,站在针锋相对的立场说服对方或证明自己。辩论是在捍卫一部分真理,又存在着从局部借助经验感知和形式逻辑推论出真理的可能,也可以说是在朝着真理本身努力,在思维中前进,一步步的逼迫真理。俗说,“真理是越辩越明”,在科学领域,在人民内部,不同学说、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尽管双方观点不一,看法相异,但并不会排斥双方采用平心静气、毫无敌意的方式来进行辩论。因为在辩论中,胜者与败者同样受益,真理以及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辩论双方共同的战利品。
那么,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辩论赛又是怎样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呢?
1、 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发面的提升
首先,辩论赛有助于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和时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例如:学生辩手在筹备“网络安全比网络自由更重要”这一辩题中,我们充分了解到国家进入互联网元年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严峻现状和重要性,同时,对网络自由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深刻理解:同时我们也确立,网络自由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而实现这种动态平衡的基础条件就是网络安全。在准备辩题“保障食品安全主要依靠政府\企业”这一辩题中,虽然我们持“主要靠政府”一方,我们却真正了解,“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先”, 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企业实现“自我管制”,加大技术部门科研投入,规范媒体宣传监督,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等各方面形成合力,万众一心,才是保障食品安全更本质、更持久、更有效的途径。
其次,参加辩论赛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对辩题“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的深入探讨,我们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强者,是外界环境的掌舵者,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以自身坚强的意志和理性的选择将其变为最佳的前进环境,正所谓“顺境中全力释放,逆境中绝不气馁”。而在辩题“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的辩论中,我们认识到,通过被爱感到快乐时,人类尝到幸福;因为爱感到满足时,人类读懂了幸福。只有既懂得爱还有被爱,才是完整的幸福。
最后,参与辩论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队员的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虽说一场辩论赛场上只有短短的半小时,但是在筹备的过程中工作量却相当大,大家会为一个基本定义进行长久争论,会为几个立论稿框架难以取舍,更会为准备一场关键性比赛彻夜通宵。在大家共同奋战的日子里,在深度辅导员中、潜移默化中,提高各种素质。
1、 对大学生知识积淀方面的提升
这主要体现在筹赛过程中对知识的大量摄取和消化上。
首先,参加辩论赛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一场辩论赛的成功要求队员大量阅读相关书目,主动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料,结合现实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这无疑是一个获取知识,拓展视野,锻炼口才和胆识的有效过程;辩论所需要的总结能力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理清学习知识的思路,整理论证要点,归纳结论,积累经验。由于辩论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会让知识量大量增加,对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尤为重要。
其次,在专业素质方面。通过辩题的形式可以用一种崭新的方式加深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组织学生参加财经知识辩论赛,设置诸如“黄金周热门景区应该/不应该涨价”、“电子商务会/不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提倡买国货有利于/不利于经济发展”等辩题,既提高学生口才,更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2、 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第一位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基石”。
辩论锻炼思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锻炼思维的辩证性。筹赛过程中,为了知己知彼,不仅需要掌握己方观点更要掌握对方材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二是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精辟地指出:“思想准确是表达准确的先决条件。”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在乎时就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辩论时才能以你的“棋高一着”而克敌制胜。三是锻炼思维的条理性。想得不清楚的东西也就说得不清楚,言词的不准确和混乱只能证明思想的混乱。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四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凡擅长辩论者,都与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思维敏捷有关,惟有如此才能在辩论时面对咄咄逼人的进攻和一连串的提问,成竹在胸,反应敏捷,迅速调动日常的知识积累,―一予以回答和辩驳。
其次,辩论还能提高队员在短时间内高效的理解能力,
第三,准确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
第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辩论是辨手智慧火花的惊叹,对辩论本身美感的折服。辩论可以扫除以往的众多偏见,可以增强青年学生对不同观点包容的力度和广度。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辩手在“一对一”的短平快的交锋中,充分锻炼出在极短的时间内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又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应答方式,并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也恰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1.“头脑风暴”小组活动。即指在一段时间内让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该活动员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意念,包括“原创性”和“补充性”创意,以及格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小组活动最佳规模在5一1O人之间,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交给小组明确、并有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主题。它应与其它活动联系起来进行。
2.“同伴互助”小组活动。该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使学生通过少年儿童特有的交流、解释和答疑方式,使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和技巧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巧,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复习和操练机会。该活动是教师运用最多的小组活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这种小组的组织应该是小范围的,三、四个人最佳。其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要集中、明确,每次最好只有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于学生相互解释、演示和说明。再次,必须挑选适合的组长,组长的职能是提出适当的问题,鼓励同学问问题、解决问题、讲解和演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辨别同学的见解,给同学及时的反馈。
3.“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这种小组活动能够通过参与者扮演活动的过程,他们从所承担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学习、理解和表达。活动规模应按活动内容决定,但是三至七人更为适宜。活动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重点是学习讨论和尝试练习,即由小组成员集体探讨扮演活动主题和角色意义以及练习角色表现方法;第二个部分的重点是表演,将小组成员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展现出来。
4.“仿真课题”小组活动。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向各小组布里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资料,然后由学生活动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现出来。是否需要采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取决于教学内容与目的,如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决策,涉及让学生认识人与人、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涉及学生在常规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的经验等,皆可采用这一活动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中,都可运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该小组活动的选择广泛,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如“学生会年度活动及财政计划”,社会生活课题,如“社区环境调查计划”、“少年航天科研项目选择与设计”等都可用作仿真课。
5.小组“辩论”活动。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辩论活动尤其有用。课堂教学中使用辩论活动,通常把所有学生分为四组。两个正方两个反方,辩论两个问题。辩论的时候两组同学先辩,另两组同学先听;然后再交换。所有的学生又都有了发言、评判的机会。组织辩论活动,教师要注意以下技巧问题:(1)小组成员实力要均衡,人员性格要多样;(2)每组选一名主辩手,其他人也必须作为副辩手发言,并促使他们结成逻辑关系,使个人的发言产生“拓展”、“强化”、“补充”等结构联系。(3)论题必须明确、中性,以陈述句形式出现为佳。(4)教师要提供数、质量相当的资料和资料线索。(5)正方、反方抽签决定。(6)辩论发言的时间严格公正地控制。(7)评价胜负结果由评判的学生投票决定,每人一票制。(8)评判的标准是:①论点、论据是否充分合理;②发言是否明确有力。(9)教师自己,或投票选一位主持人。主持人的总结重点应该在于肯定学生在思维、语言和智慧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学生的精彩之举。)。
一、正方立场: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更重要
在奥瑞冈赛制中,正方承担着确定立论的任务。在立论之前,首先要界定清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因辩论赛的双方为会计本科生,所以对两者的界定并无异议。目前本科阶段的教材一般都将财务会计表述为主要面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管理会计主要面向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因此,正反方很容易就此达成共识。接下来,正方一般会出现两种论证的思路或者方法。一种是尽可能地罗列管理会计的优点,另一种则是确定一个比较的标准,然后再去说优点。与第一种相比,第二种整体架构更加清晰合理。因此如果反方提出标准,那么在奥瑞冈赛制的整体架构得分中正方是要扣分的。当然对正方来说,确定有利于自己的比较标准很关键。
这次比赛中,采用第二种做法的,大部分都将决策有用论作为标准,然后进行说理。辩论赛中正方的理由主要有:(1)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才是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其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有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会计在辅助决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远远小于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2)结合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和企业转型需求,引用制造业转型的实例论证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的地位更加重要。在新常态下,企业必须要向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管理会计能够为更加精细、更加有效的辅助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管理会计的这种功能使得其相对于财务会计更能够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发展。(3)整个世界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社会等各类外部性因素。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微观价值管理的功能,能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4)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发挥价值管理的功能,如果企业经营不好,谈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二、反方立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样重要
根据奥瑞冈赛制的规则,只要能够驳掉正方观点,反方则胜。反方可以有3种选择:第一种,不提观点,只反驳;第二种,提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的观点;第三种,提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同样重要”的观点。因此,从规则上看反方占有优势。特别是第一种选择,很容易让正方找不到攻击点。本届赛事,为了让评委更容易理解反方观点和体现规则上的公平,规定了反方必须在比赛前10分钟申明自己的观点。
反方如果选择“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那么就和正方观点刚好对冲,自然交锋的机会就会很多,比赛场面会更加精彩。从比赛情况来看,反方的理由主要有:(1)财务会计是解决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手段。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全面性”和“可比性”的优点,这种特性有助于解决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优化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2)管理会计有很多缺点,因此有用性存疑,比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并没有制度性约束,缺乏全面性、可比性等。(3)管理会计的“对内”特性,导致其很难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有所表现,因此,从宏观经济管理的层面来看,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
反方如果选择“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样重要”,那么这就和太极拳一样,有一种以柔克刚的效果。正方往往会认为反方与其观点完全相反,但是当反方不反驳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时,正方的攻击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样。反方进而论证两者都很重要。由此,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反方这种观点也有弱点,因为“同样”和“同等”重要很容易弄混,往往成为被攻击的靶子。此外,从辩论的角度来说,当反方承认管理会计重要时,如果正方利用这一点,发挥一定的辩论技巧也很容易占上风。因此,反方选择此观点充满了“奇”,但也非常“险”。
三、此时此地原则下的理论思考:管理会计是当下中国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
一场辩论赛会有输赢,但是辩论题所涉及的理论内容是客观的,无所谓输赢。基于长期在海峡两岸大学生会计辩论赛中担任教练和裁判的经历,以上是纯粹从辩论的角度对“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更重要”这个辩题进行了剖析和现场总结。但是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者,笔者就这个辩题的理论部分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从理论角度看,要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确定谁更重要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基于其不同的功能特点来区分的。从学科角度上看其存在的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它们都是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理论上看,管理会计的具体边界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从教材上看,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三者之间存在很多重合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情况下,一定要深究谁更重要是很困难的。正因为如此,将其作为一个辩题就很适合。因为正反方都有了可以发挥的部分。对于海峡两岸大学本科生来说,辩的是知识,交的是真情,提的是学习氛围。
【 关键词】:两难问题教学法
作用
应用策略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重化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精神世界。复杂的变革年代,往往使人们无所适从。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这正是进行德的塑造与知的培养的关键期。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尤为迫切。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思品课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进行道德实践,形成正确观念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学习方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应是思品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指导道德实践。道德两难情景讨论法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权威”为平等中的“首席”,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者和组织者,彻底改变单纯灌输的做法,要与学生平等沟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才能使学习过程不断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养成一系列的学习方法。经实践,道德两难情景教学方法的确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潜能和主动地位,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品质。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课标要求,提高思品课教学效果呢?受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的启发,我们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两难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两难问题教学法”在思品课中的作用
1、拓展学生思维,达成三维目标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自主性和独立意识迅速增长,个性逐渐伸展,他们绝大多数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愿望,对逐步扩展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困惑,在许多问题上他们的认识模糊,他们也希望与同伴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以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
比如说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交流,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喜欢,他们都有自己的QQ,有自己的网上好友,认为在网络游戏、交流中他们有成功感、有神秘感,不被约束,随性而为,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老师、家长、社会都把网络游戏、网上交友视为洪水猛兽,努力去制止。到底网络游戏、交友该不该,学生的内心很困惑。老师如果在教八年级上《享受健康网络的交往》中设置网络交友(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就能有效的解决此类困惑。象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内心需要的两难问题设置,能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索、讨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思辩中学会了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拓展了思维,加深了认识,初步形成了态度,有效达成了思品课三维教学目标。
2、深化道德认知,提高评价能力
真正的道德认知应包括领会道德知识,进行道德评价,形成道德信念。道德知识领会是学生具备道德认知的前提,即要使受教育者了解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准则。但道德认知还涉及到受教育者对这些知识信不信、接受不接受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培养道德认知时还必须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并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信念。
美国学者布莱特经过长期研究认为,青少年儿童通过对假设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为此,教师通过创设两难问题情境,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经常运用自己的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分析和判断,能使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从肤浅到深刻不断地发展,并最终促使其道德信念的形成。
3、突出学生主体,丰富课堂生成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对世界、生活的认识过程,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在对两难问题的讨论、辩论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他们会形成许多新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就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如果教师对这些生成的资源能切实的把握,有针对性加以引导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七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了让学生从法律角度认识到自立的必要性,我们设计了一个辩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应不应当由父母来支付。学生通过辩论,了解到我国法律的规定: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没有权利要求父母付给抚养教育费。教师这时候又提出新的问题 “学费问题到底怎么解决?难道父母能看着孩子‘见死不救’吗?”。学生经过再一轮讨论,意识到大学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勤工俭学、争取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学费获得过程就是大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思辩中达成了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认识,从而领会到自己的事情应自己负责,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学习就成了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两难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情境选择要针对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根据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以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为线索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根据这些问题和困惑来设置教学的两难情境,这是应用“两难问题法”进行教学的前提。
如八年级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学习分化、心理叛逆,与老师家长易产生隔阂、异性同学交往、如何寻求真正友谊等问题。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维护权利履行义务。根据八年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在八年级教材中设置了几处两难问题,如《同学 朋友》一框中“小冬经常帮好朋友小宁复习功课、解答疑难,但常弄得自己没时间完成功课,小冬妈妈很着急,小冬也很为难,他该不该继续帮小宁?”;《做诚信的人》一框中“发现好朋友考试舞弊,该不该揭发?”。这些困惑正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
教学情境的设置因学科特点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就心理辅导活动课而言,运用一些假定的或真实的“两难问题”来设置教学情境,不失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好办法。因为“两难问题”往往能激起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触动学生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满足感。而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讨论交流、自由辩论以及教师的点评,他们原来的一些认知冲突可能会得到缓解和释放,原有的一些价值观念会得到改变或完善,而价值观的改变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两难问题”设置教学情境,在问题的设置和引导上要注意针对性、代表性和实效性相结合。设置的“两难问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思维,运用已有道德观点和生活经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活动,以求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两难问题”时,可以按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的形式,也可以举行辩论会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促使学生活跃思维,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用“两难问题”设置教学情境适合所有的心理辅导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灵活运用才有利于提高心理课教学效果。
2、热点内容要适应学生水平,符合教学内容
思品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国家发展和我们生活的世界,但作为初中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社会阅历不多,社会知识也有限,因此在引用社会关注并争论的矛盾、热点、焦点问题设置两难问题时,注意与学生认知判断发展水平及教学内容相吻合,这是应用“两难问题法”的基础。
比如在教初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课标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是初中生对环保和经济发展状况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如何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难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本内容,我们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从小处入手来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大问题。利用书本现有材料:一棵50年树龄的树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和如果它被砍伐,制成一次性筷子的价值比较设置讨论问题:我国作为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能会发生冲突,要寻求两者均衡发展的结论,理清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运用方式要根据需要选择,提高课堂实效
(1)小组讨论的方式。
“两难问题教学法”是一个先运用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失衡,然后学生采用推理方式,寻求较高层次的认知平衡,再将自己的判断用于实践的过程。因此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可完成这过程。小组讨论能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能放开思想顾虑,无拘无束地与别人讨论、交流。这样能激发每一位学生思索,寻求较高层次的认知平衡,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必须注意讨论小组应由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于他们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触动其原有的认知经验结构,产生不满足感;相反,如果讨论小组的学生之间在关于某一两难问题的讨论中很容易得出一致意见,甚至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分歧,这就不可能达到我们应用“两难问题”的初衷。
(2)组织辩论的方式。
“辩论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辩论是非曲直的活动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任务驱动下的信息资料收集,在辩论情境中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组织和运用,通过辩论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感悟,变原有的“给学生一种观念”为“让学生悟出一种观念”。围绕两难中的“该”与“不该”的问题,设置辨论的正反两方,从各自坚持的道德规范、彼此不同的生活体验中寻求可以说服对方的理由,陈述观点,互相设难发问,培养学生从理性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利弊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是非、善恶标准的把握。
(3)分角色表演的方式。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在《做诚信的人》一框中“面对癌症晚期的病人,接诊医生该不该将实情告诉病人?”,我让学生分别扮演 “接诊医生”和“晚期患者”,分派角色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医生与病人各自角色的情绪、心理活动的变化。表演中,“病人”表现出在病危时的意志消沉和欲问寻诊断结果时急切、害怕的沉重心理;“医生”则表现出在职业道德与善意美德间抉择时的犹豫心理。当学生处在两种道德思想间矛盾纠缠时,人与人之间的真和善就自然而然的烙印于心中了。
4、点评归纳要注重鼓励引导,提升学生观念
运用两难问题引起学生意见分歧和失衡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是要以支持者、鼓励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出现意见分歧和失衡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和辩论,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考虑他人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最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当然,“知”是为了“行”,当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后,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及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判断付诸行动。讨论结束,教师要进行归纳和点评,对学生的最后认知予以肯定或提升。
总之,运用“两难问题教学法”设置教学情境,在问题的设置和引导上要注意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的结合。设置的“两难问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思维, 运用已有观点和生活经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活动,以求解决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两难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志飞:《柯尔伯格道德两难讨论法的现实思考》,《甘肃理论学刊》,200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