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0: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事实上,各大厂家早已就节能方向展开了“军竞”,国产品牌再次走在前列。但市场目前在销的LED背光节能产品以及自然光节能产品,都只是针对背光源部分的单一技术改进。
据最新消息透漏,国产彩电巨头康佳即将上市的新一代节能平板电视整合了市面上最先进的AGT超节能液晶屏、OPC节能芯片、PMS电源管理系统等三项核心节能技术,可以使整机能耗降低52%以上,堪是目前市面上最节能的平板产品。
据康佳技术人员介绍,在去年运动高清i-sport68超薄电视率先采用的OPC智控节能技术基础上,康佳新品搭载了最新的AGT超节能液晶屏,对液晶屏的背光源和液晶层进行改造,增加液晶层的开口率,同时在背光源上采用高效增亮膜,充分提高光的使用率及穿透率。同时,此款新品液晶还首次应用了PMS待机管理系统,实现了平板电视电源节能技术的改进,而且使用者还可以“节能引擎”菜单中进行更多的节能功能设置,例如自主双待机节能管理、智能开关机管理。
节能减排工作在2008北京奥运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热潮。通信企业虽然不像化工、能源等耗能大户,但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积极与厂商合作,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使得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2009年,运营商会不断加大对节能技术的要求和应用范围,在3G建网大潮的推动下,节能减排的工作将会更加有效持久地进行下去。
3G节能技术将受追捧
随着3G设备市场争夺战的开始,运营商重视的设备节能技术将在3G设备选购中占据很大份额。
专家表示,如果将节能与机房规划紧密结合,当前数据中心机房还有60%的节能空间,基站最大将有近70%的节能空间。
在大规模3G建网的契机,运营商会更加重视以后设备的耗电情况,以期最大化减少在后续运维工作中的能源消耗。事实上,运营商在2008年就开始陆续行动,倡导通信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从2008年2月份开始,中国移动就在开始为设备采购着手设立节能标准体系,为通信网络设备设立七项节能分级标准,涵盖核心网设备、GSM无线网设备、TD-SCDMA无线网设备、光传送网设备、IT支撑网设备、IP承载网设备和业务平台等设备。标准将主要针对各类设备提出功耗、体积(或占地面积)、重量等指标要求,评定通信设备在容量、功能和节地、节材、节能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现有的节能技术涉及运营商网络的各个方面,在主设备方面,可以提升基站功放能效,采用节能软件降低基站运行能耗,各类绿色洁净能源的采用(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改进基站站点设计等。
代维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对于通信运维、代维等服务厂商来说,2009年将是欣喜的一年。3G的建设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共享政策等一系列变化,将为他们带来新的市场商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08年10月与国资委共同出台《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随后,三大运营商也在12月共同签署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对于各大运营商竞争对手的身份,共用铁塔和杆面会在后续运维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同时最为主要的是伴随移动网络的不断扩大,现有运维人员数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基站的运维工作,尤其在大规模3G建网后。
考虑这种情况,在三大运商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中,着重提出了“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原则上由所有方负责维护,共建共享各方也可友好协商,委托第三方代维或采用其他维护方式。”据了解,在地方,大量省级运营商已经开始筹划选择代维公司进行基础电信设施的运维工作,这种代维趋势将在2009有新的提高。
业务服务一触即发
近几年来,随着电信收入增势的减缓,增值业务成为运营商新增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无线增值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005亿元,同比增长35%。随着3G时代的临近,运营商已经意识到已经成熟的语音业务将不再是盈利的重点,其最大的盈利点应该是尚处于发展期的增值业务,但如何创新和选择最适应消费者的业务,还需要业务咨询机构的协助,这极大地催熟了业务咨询市场。
目前,运营商主要主力收入型业务包括:短信息、WAP、彩铃、彩信等,均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此外,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移动IM、移动电邮、位置服务、二维码等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但这些业务远不能适应3G的发展需求。
3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除对现有业务进行很好的延续外,更需要不断创新业务,保持客户的依赖性,但由于3G业务对技术、业务营销思路、客户管理流程等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国内运营商在3G方面经验匮乏,而国际运营商已经拥有大量3G经验。因此,国内运营商可以借鉴海外投资者的成熟运营模式
连接国内运营商和国外运营商的主要桥梁就是业务和服务提供商。目前业务咨询厂商有着和全球一流运营商合作的经验,在3G市场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3G技术应用和业务模式都有深入了解,或是业务咨询商本身就是国际运营商,如英国电信,其21世纪网络计划让英国电信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英国电信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又帮助英国电信不断扩大国外市场。
北京、天津等已从2005年开始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重庆、上海等已从2008年开始实施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此外,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已从2011年起开始实行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安徽省近几年一直在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2011年安徽省新的《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标准是在安徽省2007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针对本省的气候特点以及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的。新标准确定了全省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均统一执行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标准,改变了原先将安徽划分为两个气候区的做法,这样就避免了由于不同地区执行不同标准,给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带来的复杂性。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与探索实践,当前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50%的强制性要求已得以深入贯彻,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实施节能65%标准;而通过对现有50%节能标准技术经济和节能效果评估是选择和探索下一步实施节能65%标准的基础。文章结合合肥某超高层住宅项目的实际情况,就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实现节能50%强制要求和实施节能65%的可行性,及其相关技术经济情况进行了探讨和对比分析。
2合肥市某超高层住宅建筑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位于合肥市中心核心地段,整体项目为135万m2城市生活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327457m2,集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购物超市、精装公馆为一体。项目容积率8.2,绿化率25%,目前精装公馆销售均价11800元/m2。本课题以项目一期M7综合楼精装公馆为案例进行节能计算分析。M7楼地上部分包括三栋住宅(R6:49层,R7:46层,R8:43层),以及高层裙房(1~5层为商业,6~9层办公)。地下三层,分别为自行车库、设备机房及机动车库等。本文仅以R7#楼10层以上住宅部分为例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主楼R7建筑总高度158.45m,其中住宅楼净高111m,建筑面积34254.7m2。项目没有以建筑节能为主要目标,仅达到了安徽省规定的居住建筑节能50%的最低标准,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根据合肥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组合达到居住建筑节能65%的目标,并从中寻求易于市场推广且适合于地域特点的建筑节能技术.
3合肥市某超高层住宅建筑项目M7#住宅楼节能技术
本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并没有将建筑节能作为项目追求的目标,仅以安徽省规定的建筑节能50%最低标准作为标准,并根据安徽省市场情况和合肥地区气候特点,结合本项目具体特点,采用了以下措施来保证建筑节能率:外墙体系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屋面体系采用无机发泡硬质保温隔热层,外窗体系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遮阳型),通往封闭及非封闭户门均采用节能门,变频供水系统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的变频供水系统,照明采用智能照明系统等节能技术。具体建筑节能技术见表2。通过对本住宅楼项目设计文件的分析,应用建筑业中通用的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软件对其进行热工计算,验证该项目的节能设计是否达到相关节能标准及具体的节能率。使用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软件,建立7#楼热工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节能率为51.16%,符合安徽省建筑节能50%的标准。
4合肥市某超高层住宅建筑项目建筑节能分析
4.1合肥市某超高层住宅建筑项目65%节能的目标实现
为发展节能型建筑,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我国将建筑节能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节能30%、50%、65%三个阶段。目前,节能50%的设计标准已在安徽省得到贯彻落实,而如何在现有建筑设计标准上,通过进一步改进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空调采暖设备性能及外门窗物理性能,以及加强自然通风能方面,使现有建筑在节能50%的基础上再提高15%。鉴于安徽省目前尚无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因此我们在进行65%节能设计标准的探索时,参考了安徽省2011年最新修订的《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及《安徽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的基本思路,应用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软件,通过“对比分析评定法”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综合评价并判定。据此分析,若居住建筑要实现65%节能的设计目标,重点应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和对空调采暖设备的选择,以及对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由于本住宅项目节能设计目标是以50%节能设计的,因此在对节能65%住宅进行设计时,以现有住宅项目为对比,通过增加节能材料的使用来达到节能65%的目标。通过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软件模拟计算得出,在仅对节能50%住宅的围护结构(外墙、屋面、外门窗、分户墙、楼板、外遮阳等)进行节能改造时,其建筑节能率能够达到57.5%。对于空调采暖设备,节能软件中默认值为:普通配置,采暖能效比为采暖1.9、空调2.3。而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的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的空调,采暖能效比已显著高于默认值,因此,我们选用能效比≥4级的分体式空调,此时软件计算结果达到65.73%。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以得出: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应优先选用先进的成套节能技术体系,包括提高护结构热功性能、合理设置活动外遮阳等,以及选用合适的空调系统等能够使超高层建筑实现65%的节能目标。此外,在设计对比中,65%节能体系还增加了新风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这样就进一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保证65%节能目标的实现[3]。
4.2节能技术经济分析
通过对建筑结构分析,分解建筑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可以得出影响建筑物能耗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外墙、外门窗、外遮阳以及屋面等,因此在选择节能方法和对节能效果的对比上也重点考虑了这几部分。结合本项目7#楼的实际材料使用情况和目前市场行情,本文选择了目标值65%节能条件下相对于设计值50%节能条件下节能技术经济分析,对外墙、外门窗、屋面、外遮阳等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体系[4,5]。
4.2.1普通住宅和节能住宅的基本情况
通过表3可以看出,7#楼通过选用不同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体系,分别达到了目标节能效果。其中,50%节能采用的节能技术是原项目设计文件的节能技术,节能效果达到了51.16%,满足当前安徽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率50%的强制性要求。而65%条件下,通过对护结构的建筑节能技术的优化,以及采用先进的空调系统,节能效果达到了65.73%(其中仅通过对围护结构建筑节能技术的优化可以达到节能58.25%的效果)。此外还有增加的新风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进一步保证节能效果达到65%以上。
4.2.2经济分析
本项目基本工程造价(没有节能要求)约1500元/m2。通过表3计算可得,7#楼为实现节能50%强制要求增加成本142元/m2,增加成本约占总造价的9.5%,而65%节能条件下,需增加成本185元/m2,增加成本约占总造价的15%。节能住宅增加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外门窗、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上,三项成本增加总共为126元/m2和144元/m2,分别占总造价的8.4%和10%,分别占总增加成本的88%和80%,与理论分析结果想吻合。总体而言,为达到建筑节能要求而增加的围护结构建筑节能技术成本较高,空调采暖设备的建筑节能技术成本较低,以7%的增加成本达到了增加近7%的节能效果。此外,为保证节能效果,以及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在节能65%条件下,增加了新风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加新能源的利用。
5建筑节能经济分析评价
通过以上建筑节能技术经济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5.1经济方面
从7#楼的的实际情况来看,节能住宅相对于普通非节能住宅造价有所增加。其中,要达到50%节能强制性要求需增加造价9.5%,而达到65%节能标准需增加造价15%左右。虽然为达到节能要求而增加的工程造价所占比例和增加绝对值较高,但是相对于本住宅项目11800元/m2的平均售价而言,增加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对于节能型住宅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工程造价,一方面,国内建筑节能市场起步较晚,部分建筑节能技术成本较高,比如要达到65%节能要求时,对外遮阳系统的改造成本就很高。但是随着建筑节能市场的发展和建筑节能技术的成熟,建筑节能技术成本总体上将会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节能型住宅相对于普通非节能住宅,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其对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建筑工程质量、改善住宅性能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较高的成本换来的是高品质的住宅,提高了居住环境舒适度,同时降低了居住使用成本,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5.2空调设备方面
对65%节能设计的探讨中,围护结构的建筑节能率达到了58.25%,空调采暖设备只需承担6.75%,而且空调采暖设备节能只需选择目前市场上能效比≥4级的分体式空调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建设节能型住宅不能进入一味依靠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来保证节能率这个误区。从目前市场技术来看,单纯依靠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达到65%节能目标不仅需要增加高比例的成本,而且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外保温板的安全性问题、聚氨酯现场喷涂的平整性问题、保温系统的耐久性问题以及保温材料对施工环境的苛刻要求等。从本项目7#楼的技术经济分析来看:建筑节能率从50%提高到65%,围护结构增加了210元/m2,空调设备增加16元/m2,分别占总造价的14%和1.1%,因此选用空调采暖设备提高建筑节能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5.3外遮阳技术方面
由于我国外遮阳标准体系初步构建,尚属于发展阶段,所以外遮阳技术的可选择性较少且成本较高。从表3中可以看出,仅外遮阳一项就增加成本50元/m2,占总增加成本的22.1%,所占比例略高。因此,外遮阳技术急切需要科研单位尽快开发出成本适当、节能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且适合当地居住建筑的外遮阳系统产品。
5.4新风系统与太阳能热水系统方面
新风系统与太阳能系统的设置对节能建筑的贡献并非体现在节能率的提高上,但从增加住宅的舒适度上,以及推广利用新能源等方面分析,它们都是极具优势的节能措施与技术。从成本增加的角度来看,新风系统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增加值分别占总造价的1.5%和5.3%。虽然太阳能的单项增加成本较高,但是以太阳能作为热源有显著的经济性,不仅能使消费者的住宅使用成本明显降低;同时,广泛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仅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化石能源的消耗而产生的污染物,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真正的低碳环保。
6结语
【关键词】节能技术;民用建筑;能源
引言: 在当今世界建筑事业迅速发展的浪潮中,建筑节能设计已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热点话题,也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表现,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建筑节能有利于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节省能源,节约资源,从根本上促进了能源的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的现状;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护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事实上建筑能源的严重消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1. 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从我国建筑节能的实践来看,建筑节能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建筑本体的节能,主要有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二是建筑物内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根据文献所述在各类建筑中,用能设备是节能的重点,依次是暖通空调、照明及热水供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能源管理计划中的各项方案,能够创造能源用户、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政府多赢的机会,做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2. 强调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
3.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
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一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是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在这三个方面,高新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如目前在供暖系统节能方面就有三种新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既改善了供暖质量,又节约了能源;②在用户散热器上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用户可根据需要消耗和控制热能,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③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
5.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①外墙;②门窗;③屋顶。这三部分的节能技术是各国建筑界都非常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
6.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在了解学习发达国家节能经验的同时,切实结合建筑物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使节能措施能够被有效、广泛的推广。
再好的理论、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也没有价值。因此,建筑节能技术重在推广和应用,关键在于有推广的经济基础和现实价值。建议将价值工程的评价方法用于建筑节能技术的甄选,将建造者和使用者负担得起、愿意负担(短期内即可见到成效)的节能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7.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以笔者亲身参与建造的一座展览中心为例,简单介绍下目前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该展览中心定位于为天津市区域的国际商务活动提供高端展览和会议场所,设计目标是一个具备国际标准、节能环保的大型会展设施。该项目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采用先进的幕墙及机电系统来降低总体能源消耗量。
该工程为区域标志性建筑,幕墙采用最新的智能幕墙系统由双层玻璃幕墙构成,并配置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传感器、雨滴传感器),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控制幕墙上的各种设备,从而整体有效的管理幕墙。比传统幕墙系统节约70%以上的能耗。
机电系统均采用低能耗高效率设备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如:采用最大范围的利用天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灯具均采用符合欧盟最新节能标准的节能灯具;制冷机组采用R134a环保冷媒;引进楼宇智能管理系统,配备各种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流量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等),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并收集设备运行信息及各类环境参数,采用自动感应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
2)采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建筑物电的自给。引入中水系统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本建筑物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最大的亮点在于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内部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要求,采用竖直埋管热泵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低运行及维护费用的特点,在竖直埋管系统中。管道深入地下,土壤热特性不会受地表温度影响。因此能确保冬季散热与夏季得热间土壤的热平衡。平衡的方法可以采用集热器,在夏季集中热量并送入地下加热土壤,或使热泵反转在夏季为土壤加热,以备冬季之用。
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进入系统调试,经过运行监测和技术考核后,各项设备运行参数及其他相关数据表明工程设计合理、设备运行稳定,整体节能效果显著,达到了项目预期的设计目标,也起到了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示范作用。
8.结语
总之而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这将对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带来深刻的影响。保证建筑物质量第一,既要安全,舒适又要节能,耐久和美观,因而,选择过硬的材料与严格的施工工艺十分重要,我们要创作出在符合建筑学原理,满足人们舒适性要求的同时,又符合节能原则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 涂逢祥.世纪初建筑节能展望[J].建筑2001(2):51-52
[2] 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建设报(中国建材)CN11-0038,2003,108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空调;建筑能耗;节能设计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之一,资源消耗量位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极少。因此,基于南方地区的实际状况,如何实现建筑节能已成为当下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筑业存在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阻碍着我国节能和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以节能为基础的建筑技术将成为未来建筑技术主要的发展趋势。
1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在建筑能耗中,空调、采暖设备在制冷或制暖时消耗的能量占50%~70%.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而言,基于夏季气候的特点,在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中,空调的耗能最大。因此,可应用有效建筑节能技术来降低建筑能耗,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就我国南方地区的节能现状看,存在不具备健全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标准,社会各界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不足,建筑节能设计不完善等问题。由于建筑节能的成本投入大、回报期较长,所以,只凭借市场的自发力量无法完全实现建筑节能,加之不具备健全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制度约束各地的建筑节能施工,这严重阻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目前,政府虽然开展了众多活动来提高人们对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取得的成效不大,人们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形成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给予开发商多种资金支持,并鼓励人们购买节能房,鼓励开发商应用性能优质的材料,完善建筑节能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建筑节能技术的完善措施
2.1强化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作用
2.1.1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建立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使每项节能工作都有对应的法律条款,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要积极解决建筑施工的标准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执行国家制订的政策和条款,严格落实《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宁波市绿色建筑评价实施细则》等建设施工和设计标准,加强法律约束,以免出现开发商投机取巧、谋取私利的现象。目前,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对技术应用手段的完善和对节能技术应用设计标准的规范。
2.1.2加大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一定要对检查监督体系进行完善。比如,由宁波地区专业的能评公司和审图公司分别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复核和设计图纸的节能审查工作,并由相关部门严格管控能评公司、审图公司的评价、审核标准和流程,从而加大控制力度,实现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统一化管理。建筑节能标准评价机构应从不同方面对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全部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设计方案中的各项内容与国家节能标准相符,从而培养每位设计人员的建筑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合同的方式划分不同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以便于后期解决违反节能能耗施工的问题。如果发现存在能源浪费严重或违反国家建筑节能指标的现象,则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的整改和调整措施,使其满足节能评估的能耗标准。
2.2应用节能材料,加大投资力度
2.2.1积极采用节能材料,优化节能设计
EPS板、STP保温板和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等的导热系数较小,是性能良好的屋顶、外墙的保温材料,可减少热量的传递;平板玻璃、LOW-E玻璃等建筑材料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达到非常好的保温效果。此外,应探究空调能效比、建筑围护结构等因素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构建“建筑节能65%技术体系”。在建筑外墙保温隔热的设计阶段,可采用自保温墙体构造,并选择新型的保温隔热墙体材料,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具体而言,应融合先进的节能技术与优质的材料,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比如,可充分利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等节能墙体材料;在建筑设计初期,应根据建筑的性能指标调整设计节能,从而满足能耗指标、热环境性能指标等,且相关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行业设计规范设计。此外,还应结合具体情况,按照开发商的要求合理确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建筑的形体特征,从而确保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窗墙面积比等参数满足相关要求。
2.2.2实行专项资金的建立和专用
国家应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支持企业进行一系列的节能技术研发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节能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效率。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必经之路。因此,应加大对建筑节能规范、标准的执行力度,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先进的建筑节能企业树立节能榜样。
2.3宣传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性
政府颁布建筑节能政策的目的是规范和约束企业、消费者的行为,这是落实建筑节能体制的重要保证。但要想真正地激发房地产企业的积极性,增大建筑节能产品市场的需求,就必须从根本上提升公众对建筑节能的认识,转变公众的思想观念,逐步将建筑节能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建筑节能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从而达到构建建筑节能市场的目的。从国家的战略角度看,可专门设立“节能减排宣传日”,并通过展览的形式使公众了解我国目前资源短缺的现状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性,公开表彰一些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的企业,从而树立榜样;从各级政府和建筑企业的角度看,二者可合作建立可信度较高的建筑节能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引起公众对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的关注,并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播建筑节能行业最新的优惠政策,从而为建筑节能市场增添活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宣传建筑节能理念,各级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建筑节能宣传专题会议、分发建筑节能宣传手册和举办建筑节能知识竞赛等方式加深人们对建筑节能工作的了解,从而使人们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使建筑节能得到全面的推广和普及。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制订了明确的制度,要求施工企业将节能技术应用于南方地区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加快绿色建筑体系的构建。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绿色低碳建筑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从而将节能技术落实到建筑设备、建筑本身及其他方面,实现全方位节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状况,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利益,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任莹 单位:宁波市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少强.浅谈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
[2]钱晓倩,朱耀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2012(03).
[3]杨环.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关键词】绿色机房节能减排信息化
一、引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IT设备数量增长迅速,能耗也在急剧增加,在过去的5年中,机房的能源消耗翻了一倍。机房每平方英尺每年的能源成本是一般办公室建筑的10到30倍,如此巨大的电力消耗未能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IT企事业的高度重视,因此创建“绿色机房”势在必行,做好机房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各项工作的焦点之一[1,2]。
二、我国机房能耗过大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在机房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造成机房的能耗浪费[3]。
(1)机房规划选址不合理。有的机房在规划设计时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选取,如把机房建在阳光爆晒、明窗过多、空气过湿、过干燥的楼层或顶层温差与外界环境传递最快的地方,这势必增加了机房环境空调系统的能耗开支。(2)机房空间布局不合理。随着机房规模的成长,分批购买服务器的不断增多,如果对机房空间随意安排,势必引起空调的冷风与服务器的热风混在一起,造成空调效率不彰,即使调低空调的回风温度,效果也是有限。(3)空调系统利用效率低下。空调制冷系统占全部机房能量消耗的一半左右,由于目前很多机房的空调系统老化严重、温控设置不当、缺少定期保养,其消耗电能的开支非常严重。(4)机房配套设备不合理。主要体现在UPS系统选型不当、照明系统设置不当、配线布置不当等原因,造成了部分电能的额外支出浪费,空气流通的堵塞负面增加有源设备和空调系统的功耗。(5)机房管理相对落后。对于人员的进出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一方面机房的安全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造成机房与外界环境空气交换过于频繁而增加能耗。
三、建设绿色机房的有效措施
3.1统筹规划机房位置
从机房建设节能角度来看,在选址时就应该考虑尽量选择楼层较低、日照度低的地方,在自身温度,湿度合适的地方建设机房必然为建成后正常运行节省了环境控制能耗的不少开支。
3.2合理设计机房空间布局
目前大型的数据中心机房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采用气冷下吹式空调,热空气升到天花板后,经通风口排到外面,并且尽量选用能放在机柜旁边的空调,以此缩短冷空气循环路径,避免造成远端机柜进气不足,而且回风过长,更容易导致冷热通道气流混合的现象。
3.3提高空调系统的利用率
空调系统是机房能耗最多的部分,提高提高空调系统的利用率是机房节能减排的关健,通常由以下几种措施来实现:一是采用高效机房空调,对在建的机房要优先选用高效压缩机和风机,对已运行的机房要分析在网的空调设备,一些高耗能老型号设备建议淘汰。二是采用机房温湿度设定值节能控制,在满足机房工艺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温度、湿度值和新风量,可以降低电信运营成本,同时延长空调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节能的重要体现。三是选用制冷剂和耐摩剂,合理更换空调新型制冷剂可降低空调压缩机运行电流,其节能效果在9%~15%左右。在耐摩剂选用方面,可改善压缩机运行情况下的情况,减少气缸和活塞的摩擦系数,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四是采用机房空调压缩机变频技术,变频器的使用避免了压缩机的频繁启停,能有效实现节能和防止机房温度波动。五是使用新风节能和送风节能技术,在保证机房环境前提下,通过传感器实时地比较机房内温湿度及机房外的温湿度。
3.4采用新技术促进机房节能
对于一个大中型机房而言,采用一些最新科技,可以明显降低机房的能耗,其投入与产出比效益可观,目前主要新技术有:一是购买节能的机房网络设备;二是采用最新的机房建筑节能技术;三是采用节能照明技术。
四、结语
由于目前我国原有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制定较早,已不适合现在的需求,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还尚无统一技术规范出台,笔者建议应抓紧制定新的国家机房建设标准,进一步促进我国机房的节能减排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峰,马艳萍.网络核心机房设计与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
关键词: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低碳趋势下我国建筑施工技术迈入了新台阶,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现如今在建筑施工技术中更加注重智能化,节能化技术的应用,因为我国能源耗损十分严重,部分资源已经而临短缺的状况。应用智能化,节能化施工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要求,是建筑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趋于智能化
1、智能化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发展
放眼望去,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是智能手机,传统的手机形式已逐渐消失,这预示着现今已进入了智能化时代。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对其自身的施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建筑企业还是其内部的施工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现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只依靠传统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建筑施工技术应向现展趋势靠拢,向智能化信息时代推进。
智能化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以及建筑施工技术三者完美的融合,形成现今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中运用无线网络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流,有助于建筑施工的开展。另外,应用电子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有利于建筑企业的统一管理,其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取信息,及时了解每个工作人员的动态,紧跟建筑施工的步伐,充分发挥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的作用及影响力。
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将我国口前最现今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实地的建筑施工中,它的智能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了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技术系统的智能化报告、最新的市场分析、建筑中的智能化设计以及智能材料的选择等等诸多方面。其次,施
工前期还要进行智能化的施工方案设计以及施工中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理念现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将来建筑施工中实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已成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
2、阻碍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因素
2.1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还不够成熟
开发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可谓是一项大工程,它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在开发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其开发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关注度,使之有效的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研发工作,显然的,在现今状况下,我国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还尚未达到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
2.2我国政府对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今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中还是依赖于国外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并没有把重心放到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的开发上,一味的引进国外技术,不仅会形成一定的依赖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导致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对建筑企业中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重视力度不够,使智能化建筑施工观念不能渗入到建筑企业中,阻碍了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脚步。
2.3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开展难度大,众企业没有贯穿落实
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包含的内容较多,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开展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需要将多种学科以及相关部门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研究,这样各个学术界联合起来,遇到问题就可以共同探讨解决,有利于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的实现与发展。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不仅需要网络技术还需要电子资源信息共享技术,人性技术等多种技术,它们之间相互融合才能形成现今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但由于其实施难度较大,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落实。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房屋建筑的需求量较大,运用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能够节省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空间,另外还能够提升建筑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发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有诸多优势,建筑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要大力开展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工作,及时引进新技术,为自身企业注入新的血液,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逐渐走向节能化
以往我国建筑业在建筑施工中资源浪费的状况较为严重,甚至有些资源已经而临短缺或者严重不足的问题,这样会大大影响建筑业的发展进程。在现今低碳经济驱使下,建筑企业越来越注重建筑施工中的节能,因为节能不仅能够减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还能够为建筑企业节省一些不必要的能源开支,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建筑施工技术加入节能性质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建筑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遮阳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中一般都比较注重建筑遮阳,建筑遮阳能够保持室内的温度平衡,给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建筑遮阳中运用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调节阳光照射到室内的温度,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样以来不仅能够使能源得到合理利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能源,实践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在运用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进行建筑遮阳工作设计前,需要对建筑工程所在的具置以及当地的环境气候进行全而的分析,有利于建筑遮阳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外墙保温中的应用
实现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要在建筑墙体中放置苯板等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在建筑外墙保温工作中应用节能技术,具有良好的实际效应。首先,就夏天而言,运用节能技术,可以保持室内的气温恒定,减少空调的电能消耗;就冬天而言,节能技术能够降低室内温度的流动速度,在北方建筑中此建筑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较强的保温效果。其次,应用建筑节能技术,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减少墙体混凝土的裂缝现象,确保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再者,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外墙施工中比较节省能源,它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污染。
3、大阳能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企业应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适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能源浪费严重,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关注,现今各大建筑企业也纷纷运用新能源,太阳能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施工人员把太阳能板安装在屋顶上,能够使其充分吸收太阳散发的热量,而后再将热量转化为采暖系统,以便居民的需要。这样以来不仅满足了广大居民的需求,还节省了其他能源的浪费,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建筑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举措。
总之,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低碳经济社会下,建筑企业需要革新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技术中加入智能化、节能化的新技术,新想法,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使建筑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亚青.关于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析.[J].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