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

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6 10:30: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

篇(1)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国家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宽专业、厚基础、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声乐、钢琴的技能技巧训练上,而作为音乐教师教育应有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课外辅导能力的培养严重弱化。因此,导致在学生学习心理上存在着重视专业课程、轻视非专业课程的现象,在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上都较为薄弱。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应聘中往往败于普通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演唱能力却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甚至学生毕业后由于执教能力差强人意而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折射出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缺憾:单方面追求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教学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认知空白等。

笔者曾就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状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0.4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有17.77%的学生根本不清楚,只有23.97%的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而且被调查的三个年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专业观念的教育和教学技能培养十分必要。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为了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色,研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需要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实践效果。在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理念、音乐教育专业思想等内容逐渐渗透入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教师教育意识,从而促使其转变观念,将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作为专业学习内容之一而加以重视。

其次,将微格教学模式引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体系,以音乐微格教学为基本手段,探索适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扭转音乐教育“表演专业化”的倾向。针对“音乐教学法”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师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技能,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学目标,开展多途径的专业实践活动。

第三,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等内容的教学指导分量,逐步使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相衔接。

第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要充分体现师范性。构建音乐教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逐步突出师范性专业特色、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在加强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增设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书法、语言训练等课程,或者增加课时,从而保证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

二、建立“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习”三位一体平台

加强实践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学生角色向准教师角色的转化,需要构建一个实践平台。

一是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特色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中保持并加强与师范性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如增强声乐、键盘课程教学法分量,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歌唱、演奏教学能力的训练;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合唱与指挥、即兴伴奏、音乐微格教学实训等课程,强调课程内容间的融合、贯通,逐渐形成一套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是鉴于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见习、实习难以落实的现状,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进一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将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音乐教师请进大学课堂,通过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学生作报告、实际授课并进行音乐教学指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学习音乐课如何教学,加深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三是利用音乐微格教学模式,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教学技能专项训练,满足学生毕业教学实习和将来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音乐微格教室还能满足学生专业课的实践表演等需要。在音乐教学法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方向,实行音乐教学法分级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包括音乐教学设计技能、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等基本教学技能训练。

四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教学实习工作。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点环节,根据现实状况可以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灵活解决毕业生实习学校问题。学生需要完成的实习任务包括:(1)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教学实习;(3)教学实习报告与总结。

三、尝试专业教学与教学法结合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也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导向。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基础教育阶段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尺度,创新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必要。通过变革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既能懂得如何唱、奏,又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是在键盘演奏、声乐演唱教学中强化音乐教学技能成分。乐器演奏、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线,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娴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奏演唱技能,并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范奏和歌唱进行教学。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实施公开课教学活动旨在解决教学和教学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意在给每位教师和同学提供互相学习、不断思考、学术争鸣的机会,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正确的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的目的。通过公开课教学展示给学生不同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课例,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扩大学生专业学习范围。

三是充分利用好电子琴这一具有特色的教学工具,在器乐技能提高的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扩展到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关的领域。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重要的位置,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2)基本应用教学技能:电子琴演奏、歌曲伴奏、电子琴合奏、和弦编配等。(3)音乐创作:利用电子琴独有的多音色、多节奏、多伴奏等功能,进行音乐创作和乐器编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4)合奏: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难得有参加乐队的经历,电子琴的合奏就会使学生对乐队有直接的感受和认识,并从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5)电子音乐应用技术:了解、熟悉音序功能、录音功能、MIDI制作等功能运用,除加强课堂教学外,更有利于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及培养电子琴所涉及到庞大的商业音乐产业的人才。

四、开展教育实践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增强学生的教学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相应加大艺术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能力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

一是加强教学实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能力转化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提高教学能力提供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实力拓展途径。如课堂教学实习、课外活动实习和社会普及音乐教育实习。

二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搞好理论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将一部分可以分割的知识点、教学点纳入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艺术教学实践场所和设施,认真做好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各类演出,如院际、年级、班级的专业交流汇报,音乐知识竞赛、晚会、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音乐创编与演出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兴趣,很好地开拓音乐教育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践机会。

篇(2)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乡土音乐;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58-01

乡土音乐是我国音乐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例如当地歌舞、山歌、劳动号子以及地方戏曲等,都属于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范畴。乡土音乐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教材能够适应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需要,理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乡土音乐教材建设情况并不乐观,为此,开发地方音乐资源,建设乡土音乐教材,让地方音乐资源得以良好传承,成为了当下我们工作的重点。那么,在乡土教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乡土音乐教材的基础性是《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效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其教学目的为:“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认清地区差异原则

1.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而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是这样写着:“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2.地方音乐教学的办学目标,决定了音乐课教学内容应为地方服务。音乐课教学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通过音乐课教学加强学生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当地乡土,接触乡土音乐,关注乡土音乐,学会对当地乡土音乐负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音乐、传承家乡音乐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应充分反映地方乡土音乐文化的特色。

3.乡土音乐教材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设计编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三、科学性与民族性统一原则

地方乡土音乐是世代相传,千百年逐渐沉积而成的,民族性是它的本质特点之一。如果说没有了民族性,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民族音乐。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也必将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编写乡土音乐教材时,千万要注意科学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我国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在当下绽放最耀眼的光芒,才能满足我们建设乡土音乐教材的初衷。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该县历史悠久音乐资源丰富,有沅水号子,沅陵山歌、小调,沅陵傩戏,辰河高腔、沅陵渔鼓等各种珍贵的音乐文化资源。然而,如果笼而统之,简单汇集起来,是难以成为一份合格的教材的。(任何音乐现象、音乐理论和技能技巧,都有它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乡土音乐教材的建设同样应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性。音乐现象和音乐理论的解释要准确、科学、教材内容要注意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音乐技术技能的自身特点和少儿音乐接受力的发展规律科学构建才可编写出满意的科学性和民族性统一的乡土音乐教材。

四、可传承性原则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编写民间乡土音乐教材的最终目的便是更好地传承乡土音乐资源,让更多的孩子喜爱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弘扬本土音乐;同时也是为了在教学中贯彻厚今薄古、切合实际的方针。

本文为2012年衡阳师范学院教改课题结项论文

篇(3)

关键词:音乐音乐课兴趣

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要激发吗?看他们整天有事没事戴着个MP4、MP5呢!但只要深入到学生调查一下,你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音乐课不是乐理知识就是五线谱,真没劲。我懂那么多音乐理论做什么?不会看五线谱我也可以唱我喜欢的歌。”“音乐课里也可以唱歌?那都是老掉牙的歌!没有周杰伦,没有林俊杰……还是我的MP4实在!”这就是学生的真实声音。

音乐与音乐课,这竟成了矛盾?看来,学生想上的音乐课,和老师要上的并不是一回事。那么,怎样才能把音乐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让音乐课生动有趣,把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出来,又能让音乐课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切切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一、明确目标,因势利导

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培养音乐家?当然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的能力,以创新教育为目的,让学生学会通过音乐表达自我情感的音乐审美教育。中小学音乐课堂也需要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但它只是培养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是目标。现在在多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以乐理知识体系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与模式。一群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已经被数学、英语弄得晕头转向的学生,在一星期一两节的音乐课里,还要动辄面对宏篇大论的乐理知识和天书般的五线谱,他们又怎能激起对音乐课的兴趣与热情?

那是不是说,中小学的音乐课堂里只要凭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唱唱流行歌就可以,而不再需要什么音乐知识了呢?这当然也不是。只会跟唱流行歌曲,没有音乐常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要使学生既学习音乐知识,又不觉得枯燥,就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其思想情操,因势利导。比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以唱学生喜欢的歌为中心,安排音乐知识教学,从视唱、听音、乐理等方面来编排教学内容。这样,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将音乐知识和技能逐步深化,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让学生先感性后理性,先零碎后系统地把音乐知识植入自己的头脑中去。

二、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在传统的音乐课上,教师通常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用统一编订的教材上完一学期的音乐课。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中小学各科课程要充分利用各方面可用的教学资源,把课上好,把课上活。对于音乐课来说,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绝对不仅仅局限于那有限的几本教科书。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是音乐课的教学资源;民族传统音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曲令小调,也是音乐课的教学资源。比如,在闽南地区,南音这一被誉为“古音乐化石”的地方音乐,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非常熟悉。若把它们请到音乐课里,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以起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南音走进校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许多教师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都教学南音,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可见,只要音乐课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此外,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灵活多变。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成不变的课堂自然难使学生喜欢。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让音乐课上得有趣,上得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可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内容进行想象;可以编排歌舞剧,让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把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比如,在欣赏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可用多媒体将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江水,随风摇曳的花枝、花叶、色彩斑斓的花瓣画面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视觉效果的冲击,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创造机会,展示自我

中小学生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愿望。在音乐课上,如果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就一定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多创造条件,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自己设想、编排几个动作,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表演。可以让学生利用音乐原理自己制作乐器,比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锤;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等。当学生身体的其它感官随着音乐动起来的时候,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与热情必然也会被调动起来。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方创设平台,利用各种机会让那些有音乐基础、音乐天赋的学生表现,从而带动其他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中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都对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琵琶等乐器非常感兴趣,都有演奏基础,有些学生还参加过考级,并达到了中、高级水平。让这些学生上台表演,可激发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同时,也可以调动台下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可以将唱歌好的、跳舞好的学生都请上台表演,由此,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激励作用。若有条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有关音乐活动,调动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据一份有关中小学生音乐兴趣的调查显示,有87%的学生都明确表示自己喜欢音乐,只有13%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音乐。而要让学生不但喜欢音乐,还喜欢学校的音乐课,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带到音乐课来,把音乐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去,实现让学生在音乐课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养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篇(4)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所谓“露一手、展才艺”小学音乐课堂之特色大舞台,就是在每节课教学前,用几分钟时间给学生以表演的时间,充分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艺,全面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风采和能力的最好舞台,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能力的摇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用才艺表演的方式向同学介绍自己、展示自己。

才艺展示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上。它能促进学生音乐兴趣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作用,深受广大音乐教育者的肯定和喜爱。我将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针对如何高效运用“露一手、展才艺”小学音乐课堂之特色大舞台这一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一、结合课本,才艺展示

在学习音乐课本内容时借助才艺表演,一方面符合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另一方面也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源于生活的特点。例如《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旋律难以把握,歌词也略显拗口。经过几遍的学习,学生虽能大体上掌握歌曲的节奏,但对歌曲还是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于是,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歌词自编一些动作,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展示了自己想象的舞蹈动作,而通过穿插的舞蹈方面的表演,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及掌握教为高效。

又如,器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我让有学乐器的学生提前准备从课本中学会的曲子中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一曲,登台演奏。可以独奏,也可多人齐奏,形式不限,人数也不限,同学间自由组合。通过这样的才艺展示,不仅把课本中的乐曲丰富化还充分展现自我的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够产生很好的互动。

二、结合媒体,将才艺展示快乐化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媒体设备已普及每个家庭和校园,而中、高年级小学生目前使用电脑的频率也明显增加。通过网络,电视娱乐节目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信息。除此之外,当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十分的重视,在课余时间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各种音乐类的培训班,例如钢琴、古筝、葫芦丝、架子鼓、小提琴……等。老师结合这些因素,定期要求学生在课上进行一次才艺展示,不限形式,可以是歌唱、舞蹈,也可以是器乐演奏,或者模仿当今最火爆一些音乐相关的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随机选几名同学当“评委”背对同学们,让其他同学演唱;“评委”感到有兴趣的“歌手”就可以转过身来。在安排完这个活动后,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余时间都很积极地去练习自己所喜爱的歌曲。通过这样的环节,能与时俱进的课堂才艺展示,一方面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与热烈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这一大舞台,学生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历练自己,并逐渐的去主动接触音乐,主动去学习、欣赏音乐,从而将音乐作为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达到快乐学习音乐的效果。

三、搭建才艺展示平台,建立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单纯性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一味地传统教学方法来实施音乐教学,势必与学生形成一种严肃、隔阂的关系。因此,我在课堂才艺展示中,学生表演,我给予鼓励和肯定;有时我也参与表演,让学生了解我的另一面,学生也会抱以热烈的掌声回应我。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平等。比如,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自觉的一些小动作,如摸头、抖腿、晃身体等,下面观看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者笑着,笑过后又会在心中幻想自己表演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毛病。我及时在旁边加以纠正,在这样的笑声中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而在我的表演过程中,会加以富有激情和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也都会创设一种非常和谐融洽的气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在接下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愉快的情感并且乐于学习。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欢乐情绪又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四、通过才艺展示,创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创造性

篇(6)

一、唱歌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音乐教师也切实地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并将音乐文化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纳入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但是,对于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却没有看到其技巧对于学生形体的帮助,对其技能训练的目标没有明确规定。相对于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的目标,现阶段对于歌唱教学目标的确立过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游戏乐园,没有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效果。例如,教师确定一年级教材《两只小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朋友的真谛。教师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确实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受低年级小朋友年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该如何唱这首歌,课堂过于注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目标,忽视实际音乐技能是很难保证歌唱教学质量的。

二、唱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唱歌课教学,在唱歌课选曲方面主要是儿歌或童谣,内容方面比较单一、片面。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喜欢本国的比较流行的歌曲,对于外国歌曲则不感兴趣,教师在选取歌唱教学的内容时也往往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爱好,少选或不选外国歌曲,对于流行的网络歌曲等也全都排除在课堂之外。这样的唱歌课往往让学生缺少兴趣,局限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感。例如,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师在唱歌课上准备教学生唱《小螺号》,刚一开头,就有学生反映:这首歌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唱了。学生都反对再学唱这首歌,教师就问学生想学什么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小苹果》《伤不起》《魔法的城堡》等,整个课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乱哄哄的,最后这节课以学生自习结束。尽管网络歌曲不一定是优秀的,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单调,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会唱这首歌曲的情况,就可以欣赏外国名曲,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音乐能力与素养在课堂上演唱等,都不会导致音乐课变成自习课,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还是应该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的。

三、唱歌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发声练习,在教学中往往直接教歌曲,导致学生不能区分音的高、低、长、短,把握不住歌曲的节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划分歌曲的重难点,让学生分段学习,促使学生只会唱歌曲的部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导致学生只会唱歌但是没有感情流露。在唱歌教学中教师经常是教学生唱歌,忽视了让学生欣赏与演奏,教师讲授的音乐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用,校方组织的音乐演唱活动较少,导致唱歌教学缺少特色,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聆听在唱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是教学生唱歌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听音乐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然而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聆听。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跟着学习唱歌,不注重自己的范唱,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效用。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沙》时,将歌词想当然地分成小段,以便学生的记忆,歌词中“我要发芽”本是个整体,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将歌词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整体感知春天小雨带来的美感,并且教师教学生唱的是歌词,没有音乐的伴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干吼”,这样的唱歌教学是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的。

四、唱歌教学评价缺乏

小学生正是爱表现、渴望受到表扬的年纪,教师适当的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上,教师仅是随口对学生说“还不错”,并没有对学生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不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极度缺乏评价的唱歌教学,不能够让学生获得反思与鼓励,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评价,但是只是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其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直观感受学生的进步。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教学现状;民族音乐

一、政府重视教育发展,政策推动专向培训

2012年秋季,广西新课改正式拉开帷幕,采用新教材,推行新理念,实行学分制,选修必修并进,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就这样我们完全投入到了这场实战中。为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和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决定组织实施2014年全区中小学、中职教师自治区级培训(简称“区培计划”)。2014年“区培计划”之一即广西区中小学校民族音乐骨干教师培训,本期培训班以全区各市县的学校推荐的青年音乐骨干教师为主体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二、广西部分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浪潮里,不管是素质教育也好,民族音乐教育也罢,它都应该是一堂合理科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再加上广西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上都是有名气的,特别是广西民歌,广西本身就有个“歌海”的美誉。现实有时候很残酷,尤其是一些乡镇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实在不敢恭维。如:1.广西平果县某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我跟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认为他是一个勤奋上进有责任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现在已是小学高级教师),问题是:他不是音乐专业,凭兴趣自学,一直担任学校的音乐课教学工作。说是音乐课教学,事实上就是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孩子比较喜欢的影视作品。(比如《爸爸去哪儿了》)我问他:“您不可以教他们唱歌吗?”他说:“你听我这嗓子哪里能唱歌,从未学过,唱不出来。”后来在课堂的民歌学唱中发现,他确实唱不了,识谱技能也是自己慢慢摸索的,新曲谱难以唱准。这种形势下,在音乐课上的教学心理是很疲惫的,也没有较强烈的审美、创造美的意识。2.在一些省市示范学校里,真正的民族音乐在课堂的教学中也并不突出,调查中发现有的班级50多名学生竟然没有一个能完整地唱一首广西的民歌,有的干脆不唱也不会唱,其他地方的民歌在他们身上也几乎是同样的遭遇。学生的需求就是老师的上课内容。长期以来,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没有了兴趣,更因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陌生感而产生了对民族音乐的厌恶情绪,这样还谈何传承与发展,希望又怎样实现?

三、通过公开课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在培训结束后,我们的最后一项任务是选一名学员上一次公开课(示范课),我欣然接受了,一来是要检验一下自己的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在专家和众多老师面前能不能顺利完成好一堂音乐课的教学任务;二来也是想让专家和同行们给我一些指导意见,能够在课堂教学上有一些飞越。我选择了高中音乐欣赏教材里的中国民族艺术歌曲赏析《走进新时代》。课堂设置也下了一定的工夫,从新课导入到课堂总结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非常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实践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以实践为主,积极和学生互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把歌曲的艺术魅力通过歌曲的学唱和不同形式的演唱展示出来,一节课下来,每时每刻都充满活力。这节课得到了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当然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如:1.老师在教学生唱的时候,更要强调学生唱腔和调式的准确性。2.老师提问的方式还可以更加巧妙和富有引导性。3.老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4.也有同事在艺术歌曲欣赏课上就是否适合用演唱形式来完成音乐的审美提出了不同意见。

四、切实加强广西中小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共筑美丽广西

1.要切实加强广西中小学校民族音乐教育,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就必须均衡各地区各学校的师资配置,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课程教学评估体系,搞一两期培训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做系统的长远的打算和努力,不只是为民族音乐教学着想,这也是真正改变广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2.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西部,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更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极为丰富而又充满力量的大家庭。这里不光有独特的民族音乐,更有着一种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3.广西教育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是为提高本地区学校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促进学前教育突破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级中专学校改革提供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