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0: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外银行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信用卡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为简便、安全、快捷的一种信用消费工具,不仅引发了金融消费方式的革命与创新,更为推动推动金融经济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在我国信用卡产业参与金融全球化态势下的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和深入研究信用卡的发展历史的同时,更需要分析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所产生的背景、信用卡业务经营中的安全风险和强化信用卡安全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使我国信用卡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就必须着眼于实际、综合分析,并阐明观点、提出建议。
在上述背景的前提下《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应依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产生于金融领域中的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金融创新产业,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信用卡发展状况及其水平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通过比较中外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深度剖析信用卡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保障信用卡安全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信用卡安全机制提出了发展思路。
二、选题依据
1. 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虽然信用卡业务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在国外信用卡产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对于信用卡业务的研究也有比较深入的见解。xx年,美国戴维h布泽尔在其《银行信用卡》中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美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与管理进行了权威的分析与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其所在的弊端。xx年美国戴维s埃文斯、理查德斯默兰在《银行卡时代消费支付的数字化革命》中总结信用卡支付产业的发展教训,分析了制度与技术聚合而起的新经济对支付产业的深层影响,解释了信用卡产业的影响魔力。相比较国外的研究,陈建在《现代信用卡管理》〔xx〕、尹龙《信用卡业务管理与监管制度发展》、毕曼《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与回顾》〔xx〕等对于我国信用卡也务的风险与防范做深入的研究,但从国外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我国市场现状来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
随着金融经济在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态势,以知识为载体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信用卡产业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信用卡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成立独立核算、专门管理的信用卡业务中心,并实行高度专业化分工,加强发展信用卡监管原则,健全信用卡法律体系。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风险防范与评价体系就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2.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
[1] 虞月君.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xx年版
[2] 陈建. 现代信用卡管理[m]. 北京: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 xx年版
[3] 戴维h布泽尔. 银行信用卡[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xx年版
[4] 尹龙. 信用卡业务管理与监管制度发展[j]. 中国信用卡, xx年第2期
[5] 刘沛、卢文刚. 金融安全的概念及金融安全网的建立[j]. 中国信用卡,xx年第2期
[6] 马丁迈耶. 大银行家[m]. 海南:海南出版社, xx年版
[7] 陈勇、胡改琴、胡雪琴等.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j]. 现代经济, xx年第8期
[8] 张倩、张云志. 刍议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监管[j].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xx年第10期
[9] margaret. credit reporting systems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m]. the mit press,xx年版
[10] 赵永林. 信用卡安全机制与法律问题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 xx年版
[11] 王娜娜. 信用卡业务历史沿革研究[r].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生产力研究, xx年
三、研究方案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归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来源,明确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通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等国外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找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中所体现的不足
三、通过研究现有的背景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的措施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农村商业性金融;发达国家;弱质性
一、引言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是重点。一方面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农村资金更多的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农村金融资源的枯竭,阻碍了金融发展。
农村商业性金融是子属于农村金融的分支之一,因此拥有农村金融的一般特质,而同时又具有商业性金融的属性。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政策性金融结合合作性金融的方式作为发展农村金融的主要模式,而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收效甚微,经营状况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制度创新是关键,必须大力发展商业性金融,而把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作为辅助方式。
二、国外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发展
(1)美国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为基础。美国的农业人口占比3%,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生产以及出口国,美国拥有运作十分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这个体系的基础就是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和个人信贷,同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农业合作信贷系统作为主导,政府农贷机构作为辅助机构,这样有主有辅、多元而复合型的组织体系相互分工、互相合作达到高效的效率。
(2)德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以合作金融为主,其他金融体系为辅。其中合作金融体系是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建立的,合作金融体系个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以地方性合作银行、区域性合作银行、中央合作银行的级别层层递进,但是各级之间又相互独立,入股方式自下而上。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政策性金融机构。
(3)玻利维亚的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还不够成熟,主要由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组成,农业银行属于国家所有,而商业银行有国营与私营两类。同时出现了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但是发展之初还没有什么业务。玻利维亚农村地区极度贫穷,农村地区的小农几乎在金融机构没有储蓄,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农村贷款主要来源渠道为外资和国家财政,而贷款主要贷给了东部经济相对繁荣的圣塔・克日兹地区。
(4)孟加拉国是小额信贷公认运作最成功的国家,孟加拉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正规金融、半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其半正规金融包括格莱珉银行和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农村商业性金融代表――格莱珉银行作为小额信贷的典型成功案例被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人们所学习。其小额信贷模式覆盖面广、坏账率低。
三、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从改革开放以来到1996年初步形成了商业性农村金融、合作性农村金融、政策性农村金融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到目前为止,在贷款风险管理、县域业务的规模控制、不良资产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逐渐实行了深化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在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原则上越来越适合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现状。逐步建立了政策性金融为辅,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的基本框架。
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的特点及取得的成就有:一、我国农村地区的商业性金融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完成了一系列改革,政府发挥了降低制度变迁成本的优势,但同时“三农”也不得不承担数次制度变迁产生的大量成本。二、目前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正处于相对放松金融管制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性金融也得以逐渐凸显出竞争优势和运营效率。三、相比以前,农村商业性的运作越来越成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表现在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市场结构的优化等方面。四、农村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监管技术越来越规范化、全面化。
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一方面农村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没有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网点有缩小的趋势,如农村信用社的分支机构网点数的缩减率达到57%(2000年至2012年),邮政储蓄达到16%。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授权商业性金融机构办理相关业务,这样可以减小双方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农村商业性金融的信贷供给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同时信贷供给的额度小、审批期限长。1998年至2004年间,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减少了33.3%,截止2011年也仍然有1700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最后,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行为活跃,缺乏规范。农户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贷款达到66.7%,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极大的隐患,如温州非正规金融的许多企业在2011年倒闭。
四、我国与国外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比较
在分析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各国的成功经验以及教训,整理了如下几个方面有待改进和突破的地方:一、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机制。包括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民间资本金融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业务。二、巩固农产品期货市场,探索农业保险市场发展之路。农业受气候、天气、市场供需等影响较大,且农产品不易储藏、利润低等特点使得农民的收入保障更不稳定,基于农村经济的这些特点,我们应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农业保险制度。期货市场具有的风险转移功能能分散、减小农产品经营的风险,根据市场引导农民调整不同农产品的种植组成。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一定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完善各县市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服务效率,根据时代进步和市场需要创新金融产品。
五、结论
在与国外其他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相比较后,我们要意识到,陷入此种困境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农业、农民、农村本身的问题,他们的弱质性、规模小、发展滞后、高风险性等,但是实际上却是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思路的摇摆与金融制度的墨守成规难以契合农村金融发展的真实需要。今后的改革方向将着力于大力发展农村商业性金融,形成农村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错位发展、有主有辅的多元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谭燕芝.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04)
[2]余新平,熊白,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中国农村经济.2010(06)
[3]Hugh T.Patrick,Financial Polici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 (January) 1966
论文关键词:银行保险,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银行保险的内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催生和推动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在这一进程中,投资者和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资本融通的成本收益和主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国际贸易和商品结算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扩展性质的资金来源,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传统意义上只从事风险承保的现代保险企业,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渗透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保险产生了。自产生以来,银行保险的快速发展逐渐引起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关注,各机构和学者对银行保险的内涵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从销售方式的角度看,银行保险的保险公司的一种销售方式。保险产品的销售方式通常有5种:保险公司员工直接销售保险的方式;通过保险人销售保险的方式;通过保险经纪人销售保险的方式;采用门店销售保险的方式;通过银行销售保险的方式。 (二)从组织形式的角度看,由于银行保险除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外还可以采取合资和金融集团的模式,因此银行保险还可以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资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发展现状,也可以是银行、保险公司分别销售其下属子公司的金融产品。 (三)从经营战略的角度看,认为银行保险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销售产品、扩大服务而采取的战略安排。银行和保险公司为在金融服务市场上更为一体化的动作采取的战略合作关系,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为扩大自己的金融服务范围而采取的策略。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可以利用对方的分销渠道来扩大收益和缩减成本。 (四)从产品的角度看,银行保险是一种保险产品。保险产品的种类,银行保险地过是诸多保险产品中的一种产品形式而已。总结这些描述可以发现,仅仅从银行或保险公司单方面或者仅仅从产品分销的角度阐述银行保险已经不能概括其全部含义。因为,银行分销保险产品虽然是银行保险的主要特征,倡并不是银行保险的唯一特征,因为同时还存在着保险公司提供及分销银行服务和产品,即保险银行。从银行与保险业界的角度,银行保险这一术语应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不同金融产品的分销,另一层则是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的相互连结。因此,银行保险的实质就是两种金融服务的融合,银行与保险融合的各种不同形式只是其外在表现。二、我国银行保险现状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已经有整整十个年头了,这十年可能对成熟的欧洲市场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但中国银保市场在这十年里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保险的业务量波动幅度很大,这表明我国银行保险市场还很不成熟,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基础并不牢固。 从总体上说,我国的金融业与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国际上出现的金融业务一体化的趋势,我国要谨慎对待,不可盲目追随,但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进行准备。待条件成熟时,我们也要逐步放开各种行业限制,促进国内金融企业的一体化发展。 我国近年来构建了完整的金融框架,即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分别负责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规划和管理。我国有独立的《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发展现状,银行和保险受行政条块分割,这与我国目前整个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保险业欠发达的背景是相符合的,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的。但是,三业联合毕竟代表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前述的导致银行保险产生的因素也都存在于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加入WTO后,金融业的竞争将明显加剧,国外金融财团凭借雄厚实力和全球性网络,必然会冲击国内金融体系。因此,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竞争的合作机制十分重要。三、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银保合作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粗放式经营,抵消网点的燎原优势 银行拥有的广泛分支机构,为销售保险产品带来了便利,这也是银行保险产生的初始动力,但这种简单的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订立分销协议,“借助银行卖保险”,即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人实现保险分销只是银行保险的初始阶段。现代银行保险分为五个层次:分销——市场联盟——战略联盟——组建合资公司——银行拥有保险公司。我国目前的银行保险还只限于单一的银行兼业经营保险模式,是浅层次的合作,与国外的银保融合经营有着本质区别。(二)产品同质性,营销缺乏特色 当前各大银行代销的不同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产品,无论从保险内容到费率,或分红险的红利率上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去年在银行保险方面获得较大成绩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凭借其获得的先机才取得超额销售。由于我国金融政策的制约,混业经营近期不可能实现,银行保险的销售在近段时间将继续以银行代售的形式出现,随着“1+1”的放开,银行销售保险的规模不再受到限制,多家保险公司的类似产品很可能同时出现在银行的柜台。一方面发展现状,这种情形可能给客户更大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罗列、解释多种同质产品不仅给银行销售人员带来困扰,也必然会降低客户挑选的热情和再度购买的可能性。(三)技术限制,无法发挥便捷优势 与传统营销的方式相比,银行保险的优势十分突出。利用银行柜台交易使得保险资金结算更加快速、安全。但实际上,由于电子技术的不完善,大多数银行目前只是代收一下材料,真正的保单仍然需要送回保险公司处理,由于中间环节的增加,一旦材料发生缺漏,客户,甚至需要银行、保险公司两边跑,就算是顺利也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拿到保单,无形中使得在银行购买保险,非但不方便,甚至比去保险公司还麻烦。(四)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银行是我国居民最经常打交道的金融机构,随着银行改革的进行,银行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在与客户的经常联系中,银行可以利用更加详细的资料库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产品。而实际情况是,现在无论在哪个网点排队现象都十分严重,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五)后续服务停留于表面化 银行在代销保险方面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其严谨的公众形象和优质的服务。这在保险行业人诚信风波后显得尤为突出。许多客户也是基于此,购买银行保险。但是保险卖了,服务谁来做?不同于国外银行保险的渗透性,我国银行只充当了代售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壮大的银行保险的购买者仍然由各保险公司负责后续服务。银行人员“肯定服务好”的承诺,需要第三方配合才可能得以实现。回想起保险公司的诚信风波,对银保后续服务和理赔的状况不由打上问号,尤其在许多客户冲着银行甚至某个银行人员的声誉购买的银行保险,更会因为后续服务的不到位产生灾难性影响。在加入WTO后的开放政策情况下发展现状,如果不利用这仅有的几年时间巩固国内金融企业的信誉,当国际金融组织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其后果着实令人担心。(六)短期特点显著、后续力量不足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经历了数次降息后,我国储蓄利率及国债收益率已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股市又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居民缺乏投资的渠道。银保产品的热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也印证了目前销售势头良好的多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分红险等险种的原因。但证券市场的低迷不会长久,由于证券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地位,经过政府的大力整治,一旦证券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阶段,必将吸引目前转向银保的投资者和资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放开,我国金融市场也必将出现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供投资者选择,也将分散银保的魅力。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关系是短期行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式和经济政策下,银行保险获得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国家刺激内需,降低利率,银行愿意其客户用储蓄购买保险,从而解决存贷差,化解经营风险,并赚取费用。然而,要想获得银保的飞跃,必然需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经济的增长尤其需要资金的推动,而银行贷款依旧是未来几年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银行贷款需求的增加反过来又可能抑制银行保险的发展。等到国民经济形势向好,转而贷款需求上升的时候,银行还是希望把资金贷给企业发展现状,从而获得高额利息收益。因此,在银行贷款业务放量,需要大量储蓄支撑,费收入构不成对银行吸引力时,银保产品的销售可能会受到重创。(七)产品类型单一、保障低 随着银行保险的发展,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便于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但产品种类还比较单一,各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满足不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价格恶性竞争。各家寿险公司在银行柜台上推出的产品大同小异,绝大部分为简易型人身保险、分红型产品,保障功能设计不足,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目前占银保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为趸缴的分红保险,占比达到99%左右。而我国资本市场又不是很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加上银行要求支付较高的手续费;有的寿险公司为了扩张业务规模,不得以支付较高手续费抢夺阵地,进行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陷入粗放型扩张状态,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盈利性,降低他对股东的收益贡献,影响偿付能力,引发风险四、发展银行保险的对策建议(一)更新经营理念,增强银行保险合作意识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现代竞争的新理念。保险公司和银行都要及时转换经营意识,更新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银保合作的重要性。保险公司应消除靠降低保费、提高支付手续费的低层次竞争理念转变为依靠险种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的高层次竞争理念,增强合作意识。银行要看到国际银行业的演进趋势,认识到银行保险这一低成本、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更新经营理念,增强合作意识。(二)建立长期市场战略联盟 银保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现状,不仅能促进保险公司进行销售渠道和产品创新,也能改善银行的经营结构和提升服务质量。银行要重视看待该项创新业务可能带来的长远战略性收益,重视从双方资源互补、产品开发、服务优化、客户资源共享等多维角度进行投入与开拓,重视自身的信用延伸予和管理。银保合作发展方向将是在利益共享的机制下更加紧密合作,包括资本相互渗透、文化相互交融、产品相互融合,建立银行和保险之间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银保合作在“信任、协作、互利、互惠”的准则下,在寻求深层次合作与发展时,银行可通过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和专业的理财能力,不断提升对客户服务的附加值和客户的忠诚度,可在现有兼业的基础上升华,衍生形成一种长期市场战略联盟。(三)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保险业务销售体系 银保合作最大的优势是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银行广布的网点、众多的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形成资源共享。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销售体系,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人员到位即抓好销售体系的建设,为了加强银行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银行、保险各自应设立保险、银行业务部,建立专管员和协管员队伍,从机构、人员上保证了银保合作业务的开展。二是认识到位即对保险公司而言,就是把银行工作提高到关系壮大业务规模、提升企业实力、抢占市场、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实施,要对员工进行银行业务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的教育,提高了员工推行银行工作的自觉性,增强了紧迫感;对银行而言,要把保险业务作为壮大银行实力、增加银行功能、发挥银行优势的重要渠道,看成是一种“双赢”行为。在银保双方达成共识后,各自员工认识的提高,为银行合作的发展打下思想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措施到位即实行公司领导与行领导沟通;做到采取措施、关系、服务、任务、考核办法、兑现、专管员的职责落实到位。银保双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做到以上三个到位,保险业务工作得到落实,业绩得跟踪,动态得及时掌握,银保合作必然会得到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四)培养复合型保险从业人才 银行销售人员对保险业务知识了解有限发展现状,保险知识缺乏,特别是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保险业务销售体系办理产险业务时,要涉及到承保前的核保、理赔时的核赔等保险技术方面的知识,完全制约了人员办理保险业务的能力,增大了银行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同时可能产生误导隐患,丧失行业诚信,危害银行、保险、消费者各方利益,不利于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险公司要加强对银行专管员在职生涯规划、银行专卖保险产品销售策略、银行专业化销售流程、银行渠道开拓与维护及销售技巧、柜台营销等内容进行培训;对银行协管员和银行网点人员通过保险公司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到保险业务的柜台上手把手教银行员工保险业务,提高他们的保险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以尽快提高银行的水平。(五)探索产品开发和创新营销策略 1、开发创新业务合作品种是银保合作得以发展的关键一是银行的保险产品应该既形式简单、操作方便、适合柜台销售,又与传统银行业务相联系,这样不仅对银行业务消费者具有吸引力,还能调动银行的积极性。二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银行必须主动和保险公司联手创新,积极参与和配合,改变目前完全由保险公司独家承担,闭门造车的情况,使保险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以满足客户对全套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和保险公司抽出专业的人员,组成市场拓展的专家小组,对银行客户进行细分,确定相应的目标市场,根据不同需求层次客户设计出既满足客户需要又适合银行销售和市场需求的保险品种;三是加强产品的共同开发和合作,应当在保证客户保险利益的前提下,开发能够规避银行经营风险的保险产品,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应将投资型保险产品和化解贷款风险保险产品作为发展银保合作业务的重点,共同打造具有即能变现又能维持原有保障功能的投资型保险产品银行保险精品。 2、共同打造创新营销策略。银保双方一是可以共同开展户外咨询活动和经常进行相互交叉宣传,促进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相互的认同感;二是保险公司可以将通过银行销售产品而降低成本所获得的利润适当的与银行分享,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发展现状,奖励那些保险业务突出的人员,并将保险的销售额作为评价银行分支机构业绩的标准,这样可以激励银行及其员工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营销激励机制;三是注重激励机制科学考核。银保共同商定销售人员的激励考核办法,采取奖励基金与销售业绩、产品组合、业务增长点以及目标完成率相挂钩的方法,调动银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保险公司银代管理员,应对其推介银行产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共同推动双方产品的销售,强化对对方业务的熟悉度。(六)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我国银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从现行来看,已经远远超出监管制度范围;放宽法律环境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银行、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要求改革现有法规。《保险法》与《商业银行法》中的许多规定明显不利于银行保险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金融一体化是银行保险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只有建立较宽松的金融法律环境,才有可能实现金融一体化,为银行业更积极的进入银行保险建立良好的环境。因而,应着手制定银行保险业的统一规范,为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此外,银保合作的开展要求监管部门既保证保险业务的顺利进行,又要防止银行和保险公司盲目发展、违规操作。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安全。
Abstract
A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eintegrate and deepen constantly, financial mixed operation has already becomethe trend of the tim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ircles. The bancassurance is under the economicglobalization and macroscopical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ool,products of bank and products of insurance compound banking and insurancebusiness mutual permeate, bank capital and insurance result that capital mergedeach other. Develop bancassurance, can not merely reflect the cooperative effect,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range economy of cooperation of bank and insurancecompany, it is the important step of implemen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of modern financial group evenmore. However, it is relatively low-level that the bancassurance of China is developed butstill in, many problems exist. The intension of the analysis bancassurance of this text, thecharacteristic, combin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probing intodevelopment of bancassurance of our country actuall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and suggestion of developing insurance business of bank of our country underthe trend of mixing industry of the finance.Key words: 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 process Countermeasuresand Suggestions
参考文献
[1]程英杰,银行保险发展比较及我国未来发展对策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2]宋雪枫,欧洲银行保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事,国际金融研究,2005(10)
[3]陈莉鸿,论中国银行保险的合作模式,上海师范大学,2005
[4]赖小民,推动银保合作加强风险监管,中国金融,2005(3)[5]邓志清,香港汇丰集团银行保险的经验及其启事,《国际金融研究》,2006(9)
[6]陈文辉等,银行保险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业务 拓展策略
商业银行依据客户对象的不同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个人银行业务是指面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一种业务范畴。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作为银行其他业务的有益补充,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拓展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良性稳定发展。下面本文将首先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拓展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具体对策。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还是较为先进的,反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起步晚、发展还相对缓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的漫长探索中困难重重,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金融意识并没有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加上商业银行比较明显的倾向于大商业客户的趋势,导致个人业务需求一直被隐性压抑着,从而相应的限制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因此,拓展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填补惯性业务中存在的业务空白具有非常深远的显著意义。多年实践所累积的经验告诉我们,商业银行所存在的弊病需要及时解决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下面着重分析一下商业银行所存在的问题。
(1)最明显的问题是个人金融业务的品种过于单一,服务范围有限。个人业务范围给与的重视严重不足,发达国家个人服务业务多层次、多品种,而我国个人银行业务相对单一,依旧仅是以储蓄存款为主体;个人业务服务规模非常有限,服务结构与服务产品还不尽完善;
(2)技术更新缓慢。技术水平不高,网络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较低。突出表现在电子银行和电脑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性上,很大程度上依靠柜台和人工办理业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才刚刚起步。
(3)社会范围内的信用评估工作有待完善,银行间的信息沟通不完备。信用评估工作是开展金融业务的基础,需要有一个完备的信用评估体系来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效简化繁琐无用的手续,同时畅通银行间的信息交流渠道;
(4)银行职员素质有待提升,营销售后质量层次不齐。营销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营销服务水平的低下,售后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营销网络建设不到位,营销人员训练不够,营销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以及业务技能不够。
二、拓展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的有效策略
(1)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积极研发适用的个人业务产品。充分发挥银行的载体功能,补充研发更多的功能来提升服务水准,推出集消费、外汇、证券、股票、基金、债券、收付、信贷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实用信用卡。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广泛引进先进的个人业务金融产品,做好产品的升级和更新换代,加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位一体的密切合作,打造自身最具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行业品牌意识。
(2)推进银行高度网络化建设,最大限度打破时空局限,完善网路银行各项目的开发与运用。突破传统发展局限,着重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等,借此打破时空局限,改变区域机构的局限。开发各类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加快各类新型个人理财产品的投放。建设可靠性强的网络信息化平台,提升银行职员网络操作的技能。借助网络向客户普及银行业务的基本信息,同时方便客户对银行业务的相关信息的咨询、评估等。同时要机枪营销方面的管理,引进个人业务的专业人员,提升个人金融业务服务团队的整体素质。
(3)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总体来说,需要迫切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相关立法,借助法律手段来降低风险。同时,要加强银行间信息的沟通交流,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促进公正、公平原则下个人业务的开展。
(4)打造专业个人业务服务团队,培养和引进个人业务的专业人员,提升银行职员整体素质。银行业务的开展需要经历市场需求的研究、新型产品的开发、业务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宣传策划、营销等一系列连续的环节,这些环节的顺利进行是业务办理的保障之一,因此,需要竭力打造高素质、高服务水准的专业团队,以此来保障缝纫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个人业务在商业银行的拓展,可以有效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完善与创新。随着商业银行工作重心向个人业务方向的拓展和倾斜,可以有效提升个人业务在银行利润中所占的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商业银行自身进行优化改革,推出更加先进的个人理财财产品和理财服务。针对商业银行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并且依据问题的关键点制定出最适宜的解决对策,不断促进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以此推动国有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碧云.我国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之探讨[J].金融研究, 2011,(08).
英文名称:China Mone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4180
国内刊号:31-1873/F
邮发代号:4-7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货币市场》(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主办的中英文财经月刊刊物。杂志依循立足中国货币市场,放眼全球金融发展的办刊宗旨,以理论与实务并重,兼顾政策研究和学术探讨,迅捷提供银行间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数据和市场活动的原生性信息,着力客观及时反映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货币市场》杂志栏目设有:政策分析、宏观经济、外汇市场、货币与债券市场、专题研究、市场创新、市场建设、海外专稿、探索与争鸣、金融形势、金融工程等。
银行监管,是经济金融监管的一个分支,是由中央银行、银行监督委员会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有关机构,代表社会公众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
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其能否稳健运行关系该国的经济、政治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银行监管受到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普遍重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根据本国银行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本国范围内的银行实行严格的监管。这里当然也包括该国境内的外资银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界限越见模糊,外资银行大量存在于各国金融领域,它的高速发展给该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各国不得不加强对它的监管置于重要位置。但截至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完备的外资银行监管理论体系。各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实践仍依靠原有监管理论体系的指导。对此,作者认为,外资银行本是银行,对其监管的区别主要来自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监管理论对它是完全适用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对发展迅速、影响日益扩大的外资银行实行审慎的监管,能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保证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已有外资独资银行20家;中外合资银行3家;另有72家外国银行设立了130家分行,191家外国银行设立了241家代表处。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批准汇丰、渣打、花旗等21家外资银行将在华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注:法人银行在业务范围、税收等方面享有优惠。外资银行随时可转为法人银行。)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具有相当规模。
(二)外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1.外资银行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实行全面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不再受到行业和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依托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2.外资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逐年提高。随着外资银行逐步熟悉我国市场规则,其经营状况日趋稳定,市场份额逐步恢复,盈利能力稳步提高,资产总额持续增加,仅2002年至2004年就从3330.5亿元增至5159.95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资产的1.8%。
3.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在《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速度不断加快。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一是出于对长期经营战略的思考;二是希望借中资银行不受政策限制和网点设置完善之利,绕开各类限制,快速进入零售市场。如花旗银行和浦发行联手推出的花旗参与管理和技术合作的双币种信用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三、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的问题
(一)监管法规不健全
监管的有效性依赖于监管的法制化,而我国的金融立法严重滞后。引进外资银行已近20年,却无一部约束外资银行的专门法律。这使外资银行有机会利用法律漏洞规避监管,严重影响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效力。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弥补了这些漏洞,但相关法规的健全工作远未完成。
(二)监管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还停留在传统“经验式”管理阶段。主要实行报送稽核。监管部门对各外资银行报送的报表、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以确认其经营的合规性。而对于外资银行运营的风险性监管上处于空白状态。
(三)监管资源严重不足
由于外资银行的开放性比较强,对其的监管需要高质量的资源。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在资源方面相对缺乏。包括监管人员、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不足。在监管人员方面,表现为量不足、质不高。尚未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和后续教育系统。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乏灵敏、准确、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在监管信息流程上,表现为低效率性。金融监管当局与相关机构缺乏信息交流。
(四)缺乏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
当今世界金融体系间的跨国联系不断加大,仅在某一国范围内考察金融监管问题已不能满足金融监管的需要。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要加强与各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以协调监管措施,降低共同面临风险。而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再这一方面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四、对改进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建议
(一)健全监管法制
要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我国就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参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如巴塞尔协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法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银行法。从法制角度,规范外资银行的行为,授予监管机构足够的权利,为监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二)多元化监管方法和手段
当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手段单一,落后,主要是现场与非现场监管,而且两者缺乏衔接。因此,必须使监管手段多元化,由行政监管手段向经济性、法律性监管手段转变,充分实施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外部审计、审慎监管会议、三方会议等多样化监管手段。
(三)健全风险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多停留在合规性监管层面,而忽视了风险性监管。我国应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标准,制定严格、周密的风险监管体系,将外资银行的经营风险纳入监管,保证全面、客观、合理的实施监管。
(四)建立监管人才培养和认证机制
加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要依赖大量专门人才,监管当局应主导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可邀请高校等研究机构参与其中,确保培养认证机制的专业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 发展现状 解决对策
一、引言
从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商业银行是最早出现的金融机构,而且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一直最为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我国来说,由于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导致其发展的相对滞后,而商业银行又处于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它一直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金融创新时代的到来,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投资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张,网络银行的急剧增加,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由此,深入理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掌握其未来演变的方向,及时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提高我国的对外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顶梁柱。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银行业能否经得起外来的冲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明显滞后。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对金融业务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滞后,因此长期以来,市场需求处于极大的压抑状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就是指单一的居民储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又要面对巨大的挑战。但方向是明确的,只要我们认清方向,看准形势,抢抓有利时机发展理财业务,一定可以在我国理财市场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据统计,到2005年, 我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仅有121只,外币拥有566只。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受2008年美国华尔街暴发的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的理财市场面临的难题日益显现,包括:理财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现象,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理财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在这个危机中,我们不难看到,不仅是中资银行暴露出了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在结构设计上越来越复杂,而产品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具体来讲,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多为初级的产品,设计缺乏差异化;
(二)理财市场不规范,导致恶性竞争;
(三)理财人员知识结构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四)理财市场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
(五)理财产品营销不规范,产品透明度低。
四、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社会财富格局的改变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一方面,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说明了中国居民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来自由地支配,通过计划和投资的手段来获得收益,这也使得理财的需求更加迫切和具有市场意义。
其次,理财业务连通了投资与融资。银行是融资型的中介机构,理财是直接投资行为,银行理财业务,将投资与融资连通在一起,改善了银行的业务结构,缓释了金融风险。在银行分业管理的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公司类批发业务获利空间逐步降低,信贷风险不断聚集,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拓展理财业务,来分担因不良贷款而给银行造成的金融损失。
最后,商业银行成长的环境十分特殊。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中,商业银行都被设定为特许经营货币资金的经济组织,是整个经济体系中资金运转所不可或缺的心脏。显然,这种垄断体制下造成的福利损失,效率低下,显失公平和经济腐败等现象并不是文明进步的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允许的,巨大的倒闭压力也是任何中央银行和国家政府都难以承受的。
五、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产权制度造成的“所有者缺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国外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在政府的行政性约束之下,并不能保证其独立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委托关系。(2)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实行的是官本位的激励机制,通过行政级别的升迁来实现激励,干部的任免、奖惩以政治觉悟、思想品德、任期政绩为主要内容,从而造成银行高级管理层注重短期政绩,实际工作中短期行为明显。
(一)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
(二)树立企业形象,形成企业文化;
(三)确立产权制度差异;
(四)成立专门机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参考文献:
[1]潘丽娟.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